一個演員最幸福的時刻一個演員最幸福的時刻一個演員最幸福的時刻

《是枝裕和:再次從這裡開始》近日由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編輯出版。本書是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的最新作品。從未面世的隨筆,極私密的訪談,深入生命的六十六部電影,呈現是枝導演的創作靈感與電影世界。2019年戛納金棕櫚獎獲得者奉俊昊、《小偷家族》主演樹木希林、法國影后朱麗葉·比諾什、電影理論家蓮實重彥等人特撰文推薦,講述他們眼中的是枝裕和。書中還有六十餘幅珍貴照片,是枝裕和年表和最全的作品解說。

表演這門技藝,往往是含毒的。對這份毒,你只能若無其事、佯裝不知地給自己把杯子斟滿。

據說,是枝先生在成長過程中,從他自己的母親身上領教了女人的愚不可及和不可理喻。後來他便遇到了我,一個代理他母親的角色。

上一頁這張照片,是為了電影宣傳拍攝的。當時我正不露聲色地說著什麼人的壞話。我對自己身上的毛病視而不見、避而不談,嘴上卻一個勁兒數落著誰誰的電影不好,誰誰的演技不行……而是枝先生,卻也呵呵笑著照單全收。結果呢,我倆就成了照片中這副樣子。

我今年74歲了。說什麼人一旦上了年紀就會自動成熟,這是天大的誤解。正、邪、美、醜……正是同時集不同的屬性於一身,人方才成為了人。尤其是我們演員。而是枝先生,始終在注視人身上的這份複雜性。

“有直接對安倍政權進行批判的紀錄片固然很好,然而從根本上來講,我們必須將眼光放遠,去思考支持安倍政權的我們,意識深處存在的那份淺薄,究竟是怎麼回事,以及它源自哪裡。而日本社會與日本人,若希望趨於成熟,又必須做出哪些努力。導致淺薄的因素,不一而足。唯有站在不同立場的每個人,都能用自己的腦子獨立思考,而後再展開行動,方能一點點化淺薄為深刻。戰爭,起源於我們的內在。為了喚起日本國民對此的自省,我希望將鏡頭對準歷史上日本國民身上存在的那份‘加害性’,別再躺在受害者情緒上委屈自憐。因為,加害的事實正在被大家忘卻。必須有人站出來做這件事。”

以上,是我從是枝先生的採訪中隨手擷選的一段文字。

此外,他還說過:“作品不是為了表達自身內在的想法,而是為了反映和記錄當我們與外部世界的豐饒或幽微複雜的人性相遇時,產生的那份驚奇。拍攝影像這件事本身,即是一種發現、一份邂逅。在拍攝之前便已擁有結論的,不能稱其為紀錄片。”

據說,身為後輩的西川美和導演,每完成一部作品,都遲遲不能進入下一部影片的創作。先撰寫劇本,再親手執導。每次都是一場從腦力到體力,再到精神能量的巨大投入。這是電影創作最普通的常態。

然而,是枝裕和不普通。

九年前的《步履不停》,是我出演的首部是枝裕和作品。當時發行公司的社長是個大大咧咧、沒心沒肺的人,沒有賺到一毛錢,末了就跑路了。而一直給是枝先生提供支持與幫助的製作公司會長,最終積勞成疾,才65歲就猝死了。近幾年,原先跑路的人又滿血復活,重新開始在電影圈出沒。這些八卦,我都是從別人家嘴裡聽來的。

有一年在戛納,那個跑路社長和是枝先生狹路相逢。

“呀!您還是挺精神地在拍電影嘛。回見!”

歡快的問候聲迴響在戛納的藍天下。

“呃……”是枝先生眼珠瞪成了豆子,一臉發懵。

當時的那份驚奇,他會如何用影像去呈現呢?又會給跑路的角色安排什麼樣的臺詞呢?我興奮地搓手期待。

不必想,世上有多少人,就會有多少種說辭;有多少件事發生,就會有多少個故事。

出演是枝裕和電影的日子,是一個演員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刻。這個導演,他不抽菸、不喝酒、不鬧緋聞——這,全都拜他母親的教導和數落所賜。

文/樹木希林

(未完待續)

是枝裕和(Hirokazu Koreeda),日本著名電影導演、編劇、製作人,是目前國際上享有崇高聲譽的導演。1987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系。作品深邃而細膩,多具社會關懷。

1995年,首部電影《幻之光》迅速引起關注,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新導演及最佳攝影獎等眾多獎項。

2004年,以真實事件改編電影《無人知曉》,14歲的柳樂優彌憑此片成為戛納影帝。

2018年,電影《小偷家族》獲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201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樹木希林 (《步履不停》《小偷家族》主演)

日本著名女星。1943年1月15日出生於東京都,逝於2018年9月15日。文學劇院附屬演劇研究所第一期學員。曾因出演 TBS 電視劇《七個孫子》等,作為個性派女星而廣受矚目。憑影片《東京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記我的母親》兩度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影后殊榮。憑電影《步履不停》獲第51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最佳女配角獎。一生曾獲得過多個電影演技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