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救援被困安陽的安慶緒,史思明大敗唐朝九大節度使,再次造反

1.

史思明那封充滿殺機和血腥味道的請願書,遞到朝廷後,竟然沒有引起什麼反應。看來唐朝的水真是夠深的了,啥事來了都是波瀾不驚!

直到幾個月後,盤踞在安陽的安慶緒叛軍出現了內亂,消息傳到長安,唐朝似乎才想起來,哦,原來還有叛軍沒有剿滅呢!

公元758年九月,停息了將近一年的戰爭又吹響了號角,唐肅宗調集了以郭子儀為首的七大節度使聯合進攻安慶緒叛軍,同時命令李光弼和王思禮兩大節度使率部在北方側翼助攻。

唐軍九大節度使同時出擊,戰將如雲,聲勢浩大,浩浩蕩蕩殺向河北安陽。對付一個無能的安慶緒,應該不在話下。

為救援被困安陽的安慶緒,史思明大敗唐朝九大節度使,再次造反

2.

奇怪的是,唐軍這麼豪華的陣容,唐肅宗竟然不知該用誰作為統帥。

他考慮到郭子儀和李光弼都是宰相身份,也都功勳卓著,擔心他倆相互不服,誰也管不了誰,乾脆不設最高統帥,而是讓各路人馬相機而動,各自為戰,只是派了太監魚朝恩作為宣慰處置使進行協調,代表皇上對軍隊進行監管督查。

唐肅宗這麼做,犯了大忌。”上善伐謀”,謀,就體現在統帥,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要麼用郭子儀,要麼選李光弼,憑藉優勢兵力,勝券在握,而不是讓他們各自為戰。現在九龍治水,豈不是群龍無首亂紛紛啊!估計這種事也只有唐肅宗能做得出。

為救援被困安陽的安慶緒,史思明大敗唐朝九大節度使,再次造反

3.

好在唐軍這次軍事行動的目標是安慶緒,單憑郭子儀聯合的七大節度使人馬,就夠用了。

雙方剛一接觸,安慶緒就被收拾得無力再戰,龜縮在安陽城,不得不以讓出皇位位為條件,派人向史思明求救。

史思明向來看不起安慶緒,但是面子上還要供奉安慶緒為皇帝,他隨即發兵支援。安陽如果被唐軍攻克,范陽就失去了屏障,就會成為唐軍的下一個目標。

為救援被困安陽的安慶緒,史思明大敗唐朝九大節度使,再次造反

4.

757年十一月,史思明大軍迅速南下,首戰告捷,佔領河北大名。但是,狡猾的史思明就此駐紮下來,不再往南推進。

他要幹什麼呢?他就是要坐山觀虎鬥,讓唐軍和安慶緒拼個你死我活吧,而自己保持戰略主動,妄圖坐收漁翁之利。

史思明貓在大名,其實也沒閒著,758年新年伊始,他築壇祭祀天地,自封為王,大聖燕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步步緊逼安慶緒,趕快兌現承諾,讓出皇位。

為救援被困安陽的安慶緒,史思明大敗唐朝九大節度使,再次造反

5.

唐軍負責側翼的李光弼看出史思明的用意,向唐肅宗派來的監軍魚朝恩分析建議:

“史思明按兵不動,是在麻痺我方,讓我方以為他不敢繼續南下,從而放鬆戒備,然後他就以精銳攻擊我軍。”

“我朔方軍團可以包圍大名,逼史思明出戰。只要拖住他一段時間,安陽的安慶緒就很容易被我軍攻破。”

“安慶緒一完蛋,叛軍必定內亂,史思明名不正言不順,也沒有再聚集叛軍的能力,他被剿滅只是個時間問題。”

李光弼長期和史思明打仗,對付史思明很有辦法也很自信。但是,他能做的了主嗎?

魚朝恩是大內太監,深居宮牆之內,不懂政治,跟不懂軍事,最擅長的就是權力鬥爭。他否定了李光弼的作戰計劃。

為救援被困安陽的安慶緒,史思明大敗唐朝九大節度使,再次造反

6.

史思明的機會來了。沒有唐軍的牽制,他就主動把軍隊開到安陽不遠處,紮營。

這下好了,戰場形勢大逆轉,唐軍反而被夾在中間,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安慶緒固守安陽城,被唐軍層層包圍著,最外面,是史思明的軍隊在虎視眈眈。

僵持到了次年三月份,大決戰開始了,打得天玄地黃。只說結果,官軍兵敗如山倒!

除了李光弼和王思禮這兩位名將能管住自己的軍隊有序撤退外,其他的節度使都潰敗得如喪家之犬,一溜煙跑回自己的地盤。散兵遊勇四處搶掠多日,所到之處一片狼藉。

郭子儀狼狽退回洛陽,清點人馬時,十幾萬大軍幾乎散盡,萬匹戰馬只剩下三千。東都洛陽的大門再次洞開。

打敗了唐朝的九大節度使,這是真正的勝利。史思明一戰成名,東山再起!

(完)

注:原創文字,轉載請註明出處;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