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明十三陵,是明朝的皇家陵園。大明王朝歷時277年,共有16位帝王,而十三陵中就埋葬了包括明成祖朱棣,到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檢在內的13位帝王,此外還埋葬了23位皇后、兩位太子、30多個嬪妃等等。那明十六帝還有三位呢?他們為什麼沒有安葬其中呢?

明十三陵規模宏大,明十六帝中有十三位葬在其中,那還有三位呢?

明十三陵,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話說在寸土寸金的首都北京的西北邊,有一座超大型的建築,佔地面積超過了120平方公里,也就是18萬畝。顯然在北京光是這麼一大塊地,就已經是個天價的數了,不知道多少錢了。但是如果比起那座建築物來,那塊地的價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建築會有這麼高的價值?就是那座值錢到不能再值錢的建築了,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是我國規模最大,帝后陵寢最多的皇陵,裡頭光是奇珍異寶的價值就難以計數,還埋葬了明朝的13位帝王,歷史研究價值更是不可估量,和這些比起來,那塊地的價值當然就不值一提了,是吧?

尤其,明朝在中國歷史上雖然不是最強盛的王朝,卻是最富傳奇色彩的王朝。明太祖朱元璋25歲當兵,41歲當皇帝,曾經的放牛娃、小和尚、小乞丐搖身一變成為了一代帝王,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這創業最成功典型了。

明神宗朱翊鈞,也就是萬曆皇帝,在位48年卻整整有28年不上朝。明朝居然沒在他手上滅亡。類似的讓人大跌眼鏡、瞠目結舌的皇家祕聞,宮廷祕史在明朝歷史上可以說是數不勝數。

明十三陵規模宏大,明十六帝中有十三位葬在其中,那還有三位呢?

朱元璋,我國曆史上創業最成功的皇帝

而這些祕密和謎團大多都埋葬在了這座十三陵當中。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十三陵,探尋明朝那不為人知的帝王祕辛。

十三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的天壽山上,整個建築群以長陵為中心,依次為獻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憲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慶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共13座帝陵。

我們都知道啊,這明朝有16個皇帝,為什麼只有13個埋在這,還有三個去哪了?這其中就牽扯上了兩樁帝王祕辛。埋葬在十三陵之外的三個皇帝,分別是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還有景泰帝朱祁鈺。

朱元璋的陵寢為什麼不在十三陵?這個沒什麼好說的,很正常。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定都應天府,也就是在南京。在他死後那個時候,明朝都還沒有遷都北京,所以他的陵寢就落在南京了,也就是現在的明孝陵。

可是朱允炆的陵寢為什麼不在十三陵,這其中就大有故事可說了,這故事真的可以說是近幾百年來,最大的一莊宮廷奪嫡故事了。

明十三陵規模宏大,明十六帝中有十三位葬在其中,那還有三位呢?

朱允炆的墓葬不在十三陵和靖難有關

說起來這事也怪朱元璋,他一方面要傳位給孫子朱允炆,一方面又對自己的第四個兒子朱棣寵愛有加。以至於他死了之後,朱允炆登基,朱棣就不樂意了。

明面上朱棣有事沒事給自己的親侄子找點麻煩,比如說見了面也不行跪拜禮,暗地裡更是招兵買馬,勾結親王,意圖起兵造反,謀朝篡位。

朱允炆是朱元璋一手帶大的,自然也不是什麼善茬,登基之後他第一件事就是削藩,斷了各個叔叔們奪位的念頭。於是乎,這叔侄倆你一來我一往的矛盾就越積越深,最後靖難之役爆發了。

朱允炆以邊防為名,把朱棣的精兵護衛都調到了塞外,準備削弱朱棣的勢力。朱棣自然不甘示弱,乾脆起兵反抗,揮師南下圍攻京城,也就現在南京,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爆發之後,朱允炆也不知道是吃錯了藥呢?還是忘了吃藥?還是說這個腦子怎麼就短路了一下?他開戰之前,他千叮嚀萬囑咐所有的將士們,千萬不要傷害燕王,我們是至親的骨肉,不要讓朕背上殺害叔父的罪名。

明十三陵規模宏大,明十六帝中有十三位葬在其中,那還有三位呢?

朱棣不甘心皇位丟掉,發動靖難

可是您知道嗎,在此之前,他已經找藉口殺了自己好幾個親叔叔了!到了朱棣這,他居然就開始說不能殺,骨肉不能相殘,變得心慈手軟了。

這一手軟,出事了。本來這場戰爭敵弱我強,好打得很,可是將領們聽了朱允炆的話,都不敢傷害朱棣,打得束手束腳。本來在戰鬥當中,朱棣喜歡身先士卒,一個冷箭過去,很可能就把朱棣給幹掉了。

但是不行,要遵循皇帝的旨意,所以這仗打得是束手束腳,異常憋屈。結局大家都知道了,朱棣逆襲成功,奪得皇位榮登大寶,而朱允炆在皇宮裡放了把火,從此下落不明。

朱允炆人都不見了,那自然也就不會有陵寢了,所以說他的陵寢也不在十三陵。至於景泰帝朱祁鈺,說起來又是一出大戲,而且還是一出跌宕起伏的大戲,這回不是叔侄奪權了,而是兄弟爭位。

明十三陵規模宏大,明十六帝中有十三位葬在其中,那還有三位呢?

土木堡戰役,朱祁鎮被抓

公元1449年,瓦剌太師也先領兵侵犯大明,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之下,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聽上去好像特別的威風,天子守國門是不是?

但是你要知道,御駕親征可不是好玩的,很多皇帝出個皇城,後邊還跟著一群大臣,扯著衣服說“千萬您別出去,求求您了”。

好吧,就算你親征,親征就親征吧,要命的是朱祁鎮居然還把軍事指揮大權給王振。王振不過是個太監,太監不是說他太監就不能夠指揮軍隊。

關鍵是太監,基本上就是文盲,文盲懂得什麼軍事謀略,在戰場上只能夠胡指揮瞎指揮一通,結果明軍全軍覆沒。朱祁鎮也慘了,被也先俘虜了,這個就是著名的土木堡戰役。

土木堡戰役之後,當時的朝廷大臣反應那也是絕了,他們不是立馬想著救人,而是想著國不可一日無君,趕緊再搞個皇帝出來。

明十三陵規模宏大,明十六帝中有十三位葬在其中,那還有三位呢?

朱祁鈺撿來個皇帝噹噹

於是,朱祁鈺就被扶上了皇位。沒想到後來,也先把朱祁鎮給放回來了,這期間的故事也很複雜,就一句話帶過。這一下樂子大了,這大明朝同時出現了兩個皇帝怎麼辦?

按理說,這皇位是朱祁鎮的,朱祁鈺就是一個代皇帝。可是龍椅自古以來最神奇的一張椅子,歷朝歷代都引出了無數的血雨腥風,朱祁鈺這皇位雖然是撿來的,但既然已經坐上龍椅了,就不能說要我上就上,要我下就下,沒那麼容易。

朱祁鈺雖然口頭上用太上皇的禮遇,把朱祁鎮迎了回來,但是一回來就把人軟禁了起來。軟禁之後還不放心,畢竟這個皇位是他撿漏撿來的。他心裡頭虛,他就想著怎麼樣才能夠把皇帝位子坐穩。

最好的結果呢,就是朱祁鎮死了,這個位子才坐的踏實,可是要怎麼做呢?朱祁鈺就想了一個損招,他把人給軟禁之後,不給吃也不給喝,任你自生自滅,死了肯定就不管我的事了。

沒成想,朱祁鎮奇蹟般地活了下來,反而是朱祁鈺兒子死了之後,自己身子骨也不爭氣就病倒了。這會兒皇儲就成了大問題,眼看著皇位後繼無人,朝廷上那群投機倒把分子,就出來生事了。

明十三陵規模宏大,明十六帝中有十三位葬在其中,那還有三位呢?

南宮復辟後,朱祁鎮重奪帝位

於是,他們暗中聯繫朱祁鎮,並在明代將領石亨、政客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的策劃下發動了南宮復辟,朱祁鎮重回帝位。那朱祁鈺的下場如何呢?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嘛,朱祁鎮找了個藉口,軟禁了朱祁鈺。

朱祁鈺的身子骨,可就沒朱祁鎮那麼好了,被軟禁了一個多月就死了。具體怎麼死的,有人說他是病死的,也有人說是被暗殺的。

反正結局就是,朱祁鎮另外用親王的葬制,給朱祁鈺重新修建了一座墓葬,就葬在現在的玉泉山上。

這就是為什麼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鈺三人,都沒能葬在十三陵的原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