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達夫:內眼結構與六經對應學說的各種內眼病的治療總則及其方藥

陳達夫:內眼結構與六經對應學說的各種內眼病的治療總則及其方藥

陳達夫(1905~1979)四川省西昌人,著名中醫眼科學家。出身中醫世家,自幼攻讀《內》《難》《本草》《脈經》《傷寒》《金匱》等古籍。28歲時,承父業,專攻眼科。1956年6月調入成都中醫學院,從事眼科教學與臨床工作。1978年被授予我國第一批中醫教授職稱,擔任眼科碩士導師。曾兼任中華醫學會四川分會常務理事、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四川分會理事、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四川省政協委員、四川省人大代表等職。

主要貢獻:

  • 他積多年心血,著成《中醫眼科六經法要》一書。本書廣泛彙集了歷代中醫眼科精華和他自己的臨床經驗,並適當採用了有關西醫知識。
  • 他完成了祖傳中醫眼科診療經驗和方法的整理,首創將傷寒論六經辨證的理論運用於眼科,該書突破了歷代中醫眼科以症命名的框架,體現了中醫學整體觀與辨證論治的基本觀點,發展了中醫眼科五輪八廓學說,在學術上是一大創新,具有學術上的獨創性。
  • 他的名字和業績已載入《中國科學家辭典》和《名老中醫之路》;其生平事蹟已載入科學家故事叢書《銀海名師——陳達夫》;其學術經驗被載入中國現代醫學家叢書《著名中醫學家的學術經驗》;總結其臨床經驗的專著《陳達夫中醫眼科臨床經驗》;當代名醫臨證精華《眼底病專輯》,以首篇的位置收載了他的學術經驗;他寫成“中西串通眼球內容觀察論”。用《內經》理論作指導,結合其長期的臨床體驗,首次在眼科學術上提出了現代醫學中眼的組織結構與中醫學的六經分屬具有共通的相應和對照關係的見解。

在眼科六經辯證中,一般來講,三陽目病,多見於外障,三陰目病,多見於內障。但對外眼病的認識描述較為詳細,對內眼疾患缺乏細緻深入的探討,描述較籠絡,著名眼科專家陳達夫教授,根據《內經》有關理論,結合現代醫學對眼的解剖生理知識,提出“內眼組織與臟腑經絡相屬”學說,對內障眼病的認識就更進了一步,也是對眼科六經學說的發展,現介紹其內容如下:

1、視神經、視網膜、虹膜、睫狀體以及睫狀小帶屬足厥陰肝經

以《素問·痿論》“肝主身之筋膜”為依據,因神經狀類筋經,十二經皆有筋經,故神經屬足厥陰肝經,視神經也不便外,至於視網膜,是視神經的感應系統,也應屬是厥陰肝經。虹膜(黃乍)為風輪之裡層,風輪在髒屬是厥陰肝;睫頭小帶與虹膜相連,亦屬風輪範疇,故應屬是厥陰肝經,應用這一理論在治療視神經,視網膜、虹膜、睫狀體的病變及屈光不正等,應從是厥陰肝經入手。

  • 如急性視神經病變,急性視神經網膜炎,初期多從肝經實熱著手,用龍膽瀉肝湯治之;
  • 若屬肝氣鬱結所致者,可用丹杷逍遙散加減治之;
  • 若屬素體虛弱,肝腎不足者,可用駐景丸加減治之;
  • 視神經萎縮,多認為是肝腎不足,精血虧損,可用駐景丸加減方法之。
  • 急性虹膜睫狀體炎,多屬肝膽炎火熾,氣分熱重,以龍膽瀉肝湯治之;
  • 若屬熱入營血者,可用犀角地黃湯加減治之;
  • 慢性虹膜睫狀體炎,多屬肝經餘熱未盡,可用石決明散加減治之。
  • 屈光不正,認為與足厥陰肝經之疏洩調節失調,氣機不利所致。可用補腎調肝為主。常用駐景丸加減治之,佐以舒筋通絡如伸筋草等。


2、視網膜黃斑區屬是太陰脾經

以《素問·金匱真言論》“中央黃色入通於脾”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央生溼,溼生甘,甘生脾,其在天為溼,在體為肉,在髒為脾,在色為黃”為依據。眼底黃斑區位於視網膜的中心,屬是太陰脾經,黃斑區病變時,應以是太陰脾經著手,同時兼顧厥陰肝經。

  • 如脾經溼熱所致的中心性視網膜脈經絡膜病變,黃斑區充血水腫,可用黃連溫膽湯加減;
  • 溼重於熱,可用三仁湯加減;
  • 肝腎陰虛者,可用知拍地黃丸加減治之;
  • 屬肝腎不足者,可用駐景丸加減方;
  • 脾胃虛弱者,用六君子湯加減;
  • 脾胃陽虛者,用真武湯加減;
  • 脾經有溼,復感風寒者,用麻杏薏苡甘草湯加減治之。


3、脈絡膜屬於少陰心經

以《素問·五臟生成篇》“心主合脈也”“諸血者,皆屬於心”“諸脈者,皆屬於目”,《素問·痿論》“心主身之血脈”為依據,脈絡膜的組成由大,中、小血管組成,故各膜屬於手少陰心經。在臨床上凡脈膜的病變和眼底血管方面的病變,可以手少陰心經著手,脈絡膜與視網膜緊相連,脈絡膜,視網膜炎與心,肝、腎三經有關,可用駐景丸加減方治療。

4、玻璃體屬於太陰肺經

從《素問·宣明五氣篇》“肺藏魂”為依據,玻璃體屬手太陰肺經,玻璃體病變多從手太陰肺經著手,如玻璃體液化,混濁,從肺、肝、腎三經治療,用生脈散加黃芪大補肺氣,用杞菊地黃丸滋養肝腎。繼發性視網膜脫離或原發性視網膜脫腦術後,多認為肺腎無氣不固,用生脈散,重用人蔘,加黃芪大補元氣,若網膜下積液,可用溫陽化水之法治之,亦可用駐景丸加減方合用。

5、房水屬足少陽膽經

以《靈樞·天年》“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萎,膽汁始減,目始不明”及《養生書》“肝開竅於目,膽司其明”為依據,房水屬足少陽膽經,房水的病變應從足少陰膽經著手治療,

  • 如肝膽實熱所致的房水混濁,用龍膽瀉肝中減治之;
  • 若屬急性閉角型青光,中醫以為屬火閉竅道,神水(房水)瘀滯有關,用龍膽瀉肝湯加羚羊角,或用陳氏熄風湯加減治之;
  • 若吐瀉兼作,可用六和湯;
  • 慢性閉角空青光眼,中醫認為屬虛風內動所致,用沈氏熄風湯加減;
  • 若屬肝鬱化火者用丹杷逍遙散治之;
  • 若屬陰虛火旺者,用知柏地黃丸加減治之。


6、眼中一切色素屬足少陰腎經

以《素問·五臟生成篇》“心之合,脈也;其茶色也,其主腎也”為依據,眼中一工色素屬足少陰腎經,凡色素方面的病變,應從足少陰腎著手治之。

如脈絡膜的色素,從心腎上去辯證;

虹膜、睫狀體的色素,從肝腎論治;

黃斑區色素,從脾、肝、腎上著手治療。

另外色素是有形之物,可看作瘀滯,治療時應考慮加用活血消滯之品,視網膜色素變性,多屬先天稟賦不足,宜補腎養肝,兼活血消滯,用駐景丸加減方為主治之。

眼科六經學說,作為眼科的一種基礎理論,對指導中醫眼科臨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分經論治,起到了執簡教繁,概括全面,揭示目病本質的長處,克服了以症命名的侷限性,且名目繁多,分名過細,不便於臨床應用的不足,在內障眼病應用較為廣泛,在外障眼病應用較少,作為一個學說流派,應用的範圍不是很廣,有些觀點還須進一步完實補充。

陳達夫將屈光不正辨證為厥陰氣機不舒,對高度近視中後期合併視網膜病變及玻璃體混濁者,根據黃斑屬脾,視網膜屬肝之六經理論辨證為肝腎虧虛、真陰暗耗、脾失健運、清陽不升,並用駐景丸加減方以補益肝腎、醒脾利溼。

陳達夫氏用六經辨證為綱領研治眼病,認為眼的屈光狀態,是靠睫狀肌收縮和舒張使晶體調節完成的,而睫狀體屬足厥陰肝經。近視眼厥陰肝氣不舒,氣機不利所致,用補腎調肝、舒筋活絡的屈光不正方,楮實子25克,菟絲子25克,茺蔚子18克,枸杞15克,木瓜15克,青皮15克,五味子6克,伸筋草25克,鬆節25克,水煎一日一劑,連服三個月。或上方各味藥劑量加大十倍,研細末,制丸一次9克,每日服三次。

在陳達夫先生的內眼結構與六經對應學說的理論指導下,可建立和總結出各種內眼病的治療總則及其方藥。舉例如下。


1


在脈絡膜屬手少陰心經的理論指導下,創建了治療脈絡膜炎的總則為補腎水,以熄心火。其機理在腎水充足,心火不焚,以暢脈絡膜生機。即所謂水火既濟之法。

代表方:駐景丸加減方:楮實子、菟絲子、茺蔚子、枸杞、當歸、寒水石、車前子。

方中用楮實子、菟絲子、茺蔚子、枸杞以生腎水;當歸雖溫,而反佐以清腎之寒水石,則可以清心血之熱;再加車前子以引熱下行。

在“心之合脈也”,“諸血者,皆屬於心”的理論指導下,推論出眼中的一切血脈,都屬手少陰心經。

凡眼內出血,無論是視網膜,抑或是葡萄膜,均從手少陰論治,並總結出以下治療法: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

一、出血期:以涼血止血為主,佐以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同時,又須防備瘀血凝滯,為此創立了新方。

生蒲黃湯:生蒲黃、生地、旱蓮草、丹皮、荊芥炭、鬱金、丹蔘、川芎

方中用丹蔘、丹皮、生地涼血,配川芎則血無過冷之患;用蒲黃、旱蓮草、荊芥炭止血,蒲黃生用而不炒,再加鬱金則血無凝滯之憂。

二、出血靜止後:死血停滯於眼內,又當活血化瘀為要,以免死血阻礙眼內血脈通調及閉塞目中竅道,而致視覺功能發生障礙。

假若死血凝聚成塊或已機化成條束狀,則當在活血化瘀的同時,還要軟堅散結。

積血過於濃厚者,可選加破血之品。

主方:輕者,桃紅四物湯加味:桃仁、紅花、川芎、當歸、生地、赤芍、旱蓮草、荊芥炭

重者,血府逐瘀湯:當歸、生地、川芎、赤芍、柴胡、桔梗、枳殼、桃仁、紅花、牛膝、甘草;或通竅活血湯:麝香、桃仁、紅花、赤芍、川芎、生薑、蔥頭、大棗、用黃酒煎服(或啤酒代替)

瘀滯時間不長者,可選加三七、丹蔘、鬱金等,加強活血祛瘀的作用。

若瘀滯久,或瘀滯濃厚者,加五靈脂、三稜、莪術、花蕊石、劉寄奴等破血行瘀之品。

如瘀塊陳舊,有機化趨勢者,加穿山甲、昆布、海藻、谷芽、麥芽、雞內金等,軟堅散結之品。

三、當出血吸收之後:又當治其本,用補腎水之法,以熄心火。用駐景丸加減方,可適當加熟地、阿膠等滋陰補血之品。

2

在虹膜、睫狀體、懸韌帶、視網膜、視神經屬足厥陰肝經的理論指導下,建立了以下治療法則。

一、虹膜睫狀體炎及其全葡萄膜炎

虹膜睫狀體炎,首先應肯定辨證著眼點在肝經,本著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原則,或從肝經證治,或從其子母關係中去作格一格二的療法。

1. 急性虹膜睫狀體炎:

氣分熱:用龍膽瀉肝湯或小柴胡湯去半夏、姜棗,加薄荷、白芍、夏枯草方。

血分熱:用犀角地黃湯。

前房積血:用龍膽瀉肝湯,加犀角地黃湯。

前房積膿:用龍膽瀉肝湯,選加蒲公英、敗醬草、紫花地丁、大青葉、板藍根、土茯苓等。

2. 慢性虹膜睫狀體炎

用石決明散。大便不燥者,去大黃;頭痛不甚或兼陰虛者,去羌活;虹膜有粘連者,加蒲公英。

3. 全葡萄膜炎:從少陰、厥陰治。

急性者治其標,用龍膽瀉肝湯。

慢性者,標本同治,用龍膽駐景各半方(柴胡、膽草、生地、當歸、黃芩、梔子、楮實子、菟絲子、茺蔚子、枸杞、木瓜、三七粉)。

以上二方均可酌加丹蔘、鬱金、丹皮、玄胡等涼血、活血散瘀之品。

二、在睫狀體小帶屬足厥陰肝經的理論指導下,制定了治療屈光不正的新法則。

古代醫書大多認為遠視是陰虛、病在心腎膽,主以六味地黃丸或地芝丸;近視是陽虛,主以定志丸、千里光散、菊花散等,而應用於臨床,並無多大效果。

陳達夫教授根據西醫解剖學,結合中醫理論,認為近視眼與遠視眼的發病機理,同屬於睫狀體小帶的氣機不利,至使睫狀體小帶的調節失靈,都要用異病同治之法調整其功能。

他在《中醫眼科六經法要》中寫道:“若問睫狀體小帶何以會氣機不利?何以會調節失靈者?則是厥陰肝氣不舒之故耳,蓋西醫學之睫狀體小帶,系隸屬祖國醫學的風輪範圍,故當以補腎調肝之法治之。”

其方定名為屈光不正方(楮實子、菟絲子、木瓜、青皮、茺蔚子、紫河車、寒水石、五味子、秦皮)。

本方是水煎劑,如欲為丸,則當加重數倍。

陰虛有熱者,去紫河車,加枸杞子,並可根據病情,選加鬆節、伸筋草、三七粉等,以舒筋活血。

三、視神經炎及其視神經萎縮

在視神經屬足厥陰肝經,肝腎同治的理論指導下,制定了視神經萎縮的治療原則:即有邪者,必先驅其邪,而後扶其正,以免助邪為害,滋肝的同時,應兼補腎,可用駐景丸加減方。

如系寒邪直中,則當散寒固裡,可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如系風邪為患,則當驅風開竅,可用陳氏熄風丸;如系風熱為患,則當先驅風清熱,後再補其肝腎不足。

3


在房水屬足少陽膽經的理論指導下,創立了青光眼的治法和新方。

青光眼在中醫屬於綠風內障,關於發病機理各有所見解。

《審視瑤函》說是頭風痰溼,火鬱憂思憤怒之故;《東醫寶鑑》說是肺肝的病;《目經大成》認為系風痰激烈交攻。

陳達夫教授根據他臨床實踐研究的結果,認為是屬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的病變。不論是虛是實,都是瞳神前面的膽汁神水在起變化。

患者之所以常看見綠色在飛者,系因綠屬膽汁之色也,或有瞳神散大,或見紅、白色花者,是因膽病連肝,肝風上衝而擾及心肺兩髒的關係。

有風故頭作眩暈,膽病故少陽經的額角痛牽瞳神,株連鼻隔,病屬於實,屬於裡,故主以新制的青光眼方。

一、急性發作:用陳氏熄風丸,以清熱瀉火,息風利竅。亦可用龍膽瀉肝湯,加麻黃、蛇蛻,以瀉肝祛風開玄府。

二、亞急性發作度開角型青光眼早、中期:用沈氏息風湯,以養血而息風。

三、間歇期及晚期:用空青丸,以滋陰瀉火而息風。

四、青光眼——睫狀體炎綜合症:用石決明散,加麻黃、蛇蛻、防風、鉤藤;重者,用龍膽瀉肝湯,加羚羊角。

4


在黃斑屬脾的理論指導下,制定了中心性視網膜炎的基本方:楮實子、菟絲子、茺蔚子、木瓜、枸杞、三七粉、炒谷芽、炒麥芽、薏苡仁、雞內金。

其方意在補腎滋肝,醒脾利溼,此係常法。

倘為溼偏重兼有寒邪外束,可用麻杏薏苡甘草湯,以宣肺利脾,待寒溼去後,再服駐景丸加減方。

後期滲出多者,可選加丹蔘、鬱金、甲珠、淮牛膝、山楂等消瘀行滯,軟堅散結之品。

5


在玻璃體屬手太陰肺經的理論指導下,制定了視網膜脫離的治療原則——大補肺氣。

肺氣充足,玻璃體就會充實,玻璃體充實後,就有力量來支撐視網膜,使之與色素層緊貼。

根據這一原理,制訂治療視網膜脫離的處方:生脈散加味(南沙蔘、麥冬、五味子、薏苡仁、木瓜、枸杞)。

根據病情,可選加益氣之品黃芪,補腎化氣之品補骨脂,活血化瘀之品丹蔘、鬱金、三七粉等。

至於玻璃體混濁,則應根據不同致病原因進行治療,而總的原則為洩肺金之鬱,補腎元(肺腎為母子關係),瀉虛熱,兼以活血化瘀。

洩肺鬱,如玄蔘、白芨、鬱金等;補腎元,如楮實子、菟絲子、茺蔚子、枸杞等;瀉腎臟虛熱,如寒水石;活血化瘀,如丹蔘、鬱金等。

6


在眼中一切色素應屬中醫學中的足少陰腎經的理論指導下,制訂了治療視網膜色素變性方:楮實子、菟絲子、茺蔚子、木瓜、枸杞、三七粉、炒谷芽、炒麥芽、車前子、五味子、河車粉、寒水石、夜明砂、鮮豬肝。

因視網膜屬肝,一切眼中色素屬腎,故本應歸足少陰腎和足厥陰肝兩經合病,故應肝腎同治。

從以上學術觀點可以看出,陳達夫教授的學術思想是別開生面,獨具一格的。既有系統的中醫理論作基礎,又有現代醫學解剖生理知識作指導,並且能夠經受臨床實踐的檢驗。

本文選自:《陳達夫中醫眼科臨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