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 助力食品安全與健康並行

食品安全 食品科學 進口食品 經濟 中國食品報社 2017-05-04

4月20—21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學會(CIFST)與國際科技聯盟(IUFoST)共同主辦的2017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以“食品安全與健康”為目標,對應中國食品工業正在進行深刻轉型與價值提升的需求變化,邀請了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德國、印度、荷蘭、澳大利亞、菲律賓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67名國際知名專家及食品企業家,進行了62個專題發言和現場交流,同時還邀請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協、農業部、科技部等主管部門領導,深入解讀嬰幼兒配方奶粉的註冊、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的政策與法規等行業熱點,與企業界進行面對面的探討與溝通,力求科學地詮釋和破解中國食品安全與健康中的諸多新命題,對中國食品安全與營養安全形成科技支撐。國際視角 權威論述 科技支撐

共治 共享 全面提升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水平

李奇劍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三司司長

2017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 助力食品安全與健康並行

監管和服務的最佳結合點之一就是做好食品安全風險交流,互相促進。也就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主動密切聯繫風險交流的各相關方,積極發揮各方的優勢,以保障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的順利進行。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近年來的工作主要是圍繞著主動發佈抽檢信息、推進與風險評估的良性互動、及時迴應社會關切、積極聯繫企業行業、密切聯繫學術界、主動聯絡媒體等六大項。根據食品安全法的具體要求,強調各利益相關方從廣度和深度上溝通風險交流達成共識,樹立風險交流理念,充實風險交流內涵,強調平等對話透明,多元參與。

未來風險交流工作將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把握風險交流的發展方向。開展全面的認知調查,將正面的、不限於風險的信息,以易於揭示的方式通過合適的渠道傳遞給他們,促進多方參與。第二,突出風險交流重點。如制定食品安全交流工作規範、豐富風險交流工作的形式和渠道、進一步改善抽檢信息查詢的方便性、及時性。大力扶持培育民間的風險交流平臺、加大食品宣傳經營單位和消費者的交流力度、強化與媒體的合作。第三,健全交流工作體系,同時鼓勵組建各級專家交流隊伍,發揮技術指導、建言獻策和諮詢論證等方面的作用。

當前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監管工作同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同人民的期待還有不小的差距。國家食藥監局將牢牢把握食品安全的新形勢新要求,通過採取有效措施,讓風險交流工作發揮更大的作用,進一步促進各方科學理解風險信息,增強監管公信力和消費信心,凝聚社會公眾的信任,樹立監管部門的良好形象。

增強全產業鏈管理 重塑消費者信心

Karl Schebesta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食品部門主管

2017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 助力食品安全與健康並行

隨著全球化發展,供應鏈變得更加複雜,也帶來了更多食品安全和食品欺詐的問題。這其中包括食品成分不合格、標籤不明、灰色市場生產等一系列問題。食品欺詐對食品行業所造成的損失預計每年達到300億-400億之間,食品的欺詐影響到了公共安全以及健康,也影響到了產品的品牌,對整個行業造成的負面影響巨大。對食品欺詐行為的風險管理成為整個食品安全管理系統當中很重要的部分。

與其他行業相比,消費者對於食品的信心非常脆弱、敏感,要恢復消費者的信心更難,消費者對食品的信心必須逐漸進行培育,這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大有裨益。

法律法規能夠帶來一些益處並提高管理水平,但重建消費者信心,還需要透明度,需要交流以及合作。食品鏈當中透明度問題非常複雜,涉及到產出、投入,及產品加工所有的流程。來自德國的專家指出,食品透明度是指食品生產以及消費各個環節的相關利益者都能夠理解食品的生產、加工,以及生產的各個環節,能夠更好地保證食品安全,也能夠讓我們做出知情的決策。

監測從生產源頭到消費者手中的信息,對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十分關鍵。可追溯性同時也包括最終產品的溝通或者是交流,這個交流主要是基於產品標籤,食品標籤必須反映出產品當中的成分和特徵。建立有效的追溯體系,可以從生產源頭一直追溯到消費者手中,獲得很重要的信息,從而保證質量管理。

中國進口食品安全治理體系的發展

王洪兵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局長

2017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 助力食品安全與健康並行

當前,我國進出口食品貿易量增長巨大,與此同時監管責任也就更加重大。在全球食品供應鏈條愈加複雜的情況下,食品原料生產、成品加工、運輸儲存等各個環節早已超越了國界,使得全球性食品安全問題不斷髮生。隨著新技術的不斷髮展和新商業模式的不斷湧現,國際貿易正向個性化、碎片化的方向發展,隨之引發了一系列非傳統食品安全問題。

與傳統食品安全監管模式相比,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具有以下三個核心特徵:一是多元合作,政府、企業、社會等多元主體在政府主導下協同合作,形成治理合力;二是責任共擔,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政府部門承擔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公眾、媒體、社會團體等承擔監督責任,形成涵蓋各方的食品安全治理責任體系;三是多措並舉,通過實施直接管制措施、經濟激勵措施、自願性措施、信息傳遞措施等保障各方責任落實到位。

建立進口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必須遵循上述食品安全治理基本原則,牢牢把握責任配置這一核心和基礎。責任配置是建立進口食品安全治理體系的主線,治理制度是責任配置的具體化和外在表現形式。保障進出口食品安全需全面構建現代化治理新體系,國家質檢總局已經對進口食品供應鏈各相關方責任進行了科學配置,初步建立了覆蓋進口前、進口時、進口後三個環節進口食品安全治理制度體系,充分體現了事先預防、事中控制、事後反映的全供應鏈治理理念。有關部門正致力於把中國的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推向一個國際共治的良好局面,以更好地促進我國進出口食品的貿易發展。

打擊食品摻假需國際、多領域合作

Samuel Godefroy 加拿大衛生部食品局前局長、加拿大拉瓦爾大學農業與食品科學學院食品科學系教授

2017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 助力食品安全與健康並行

食品摻假不是最近才出現的現象,在食品貿易以及在人類歷史發展中都有食品摻假的情況出現。密西根大學的Spink Moyer在《食品科學》雜誌上發表的定義,食品摻假包含有意替代、添加,或者改變食品成分、食品包裝,或者對產品有一種虛假的或者是誤導的生成,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獲取經濟方面的利益。

食品摻假作為一種食品欺詐行為,影響越來越大,最直接的影響是消費者,消費者會覺得受騙了,因為他們購買的產品是假產品。很多食品摻假事件會影響到消費者對食品的信心,尤其是對特定的食品行業或者是品牌的信心喪失,甚至影響一個區域或者一個國家的聲譽。

食品供應鏈的複雜性是造成食品摻假最大的一個因素。貿易、追溯性喪失、經濟因素以及腐敗問題都可能造成食品摻假。

食品摻假監管的發展會有更多的強制性條款,不僅僅要對漏洞進行評估,而且要有更好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來應對,更多強化生產流程的控制,建立新的監管系統以及可追溯性的相關係統,對整個流程進行更好的控制。解決食品摻假問題需加強國際交流,商定更優方案,並在不同的領域開展合作,比如政府、產業界、消費者以及在學術界進行精誠的合作,從而更好地打擊食品摻假。

不同學科的認知融合有助於食品科學的發展

陳宏達 美國農業部食品與農業研究所專家

2017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 助力食品安全與健康並行

食品給社會不僅帶來了食品安全問題,同時也帶來了營養和健康。我們必須要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使食品能夠安全、營養、健康。毫無疑問,科學的發展可以不斷地給人類帶來好處,我們要引領科學。

食品安全,很多學者覺得這是一種完美風暴,有眾多的挑戰,包括氣候變化、水和土地資源有限,還有城市化的挑戰及農業上造成的環境汙染,包括人們對科學的不信任。所有這些都是現有的挑戰,都是現在面臨的一場完美風暴。在食品安全和營養安全方面,我們希望能夠可持續的健康快樂的生活,這需要系統化地思考一下所面臨的問題。

最近,哈佛大學一個教授所做的相關研究表明,納米是非常穩定的。根據另外一個納米相關技術的研究,如果納米進入人類的神經系統,它能夠把比較微小的營養素帶入小細胞,而這些小細胞很有可能進入到血液,納米能夠保護微量的營養素,讓微量營養素進入到人體。

在食品科學領域可以大幅度受益於其他領域的科學進步,對於食品科學領域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不同學科之間是緊密相關的,所有不同領域的科學技術可以加以利用來研究食品科學。不同學科認知的融合能夠讓我們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來解決一些過去的難題。要找到一種創新性的理念或者是變革性的解決方案,必須要實現跨學科的合作,包括像物理技術、物理科學、生物科學、納米技術以及生物技術、信息科學、認知科學等等,我們必須要進行緊密的科學研究。

以法制建設嚴控食品摻假、造假

吳永寧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總師、研究員

2017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 助力食品安全與健康並行

食品摻假問題是國際所共同面臨的問題,不是中國所特有的,摻假更是一種經濟利益的驅動。中國在高壓打擊之下,造假得到了一定的遏制。2017年的食品安全工作要點中強調要加強食品摻假治理制度。食品犯罪不僅造成了經濟損失,同時也對生產者及政府的信譽造成損失,所以我國永遠把質量和責任放在一塊,在食品上扣一個質量安全的帽子。

歐洲提出的真實性檢測,形成了食品質量、安全與真實性的新三角關係。食品的真實性強調食品生產者的責任,中國從2008年到2012年經過了一系列的清理整頓。但造假是動態的過程,所以這個黑名單需要給予檢測,給予監督和科學研究,需要換種思維思考。而這個思維過去總是糾纏於多少量對健康有無傷害,目前賦予了更多法律上的監管。

生產有毒有害食品被列入刑法,在這個基礎上,國家需要一些新的思路,形成一系列黑名單制度。2017年食品安全工作的另一個重點是法制建設,要在今年由政法委牽頭,高法、高檢、公安、農業、衛生完成司法解釋的工作,另外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已經完成了《食品欺詐行為查處管理辦法》,在徵求意見。

同時,我國正在完成與中歐的食品安全合作,主要是針對食物鏈中造假、欺詐與食品安全漏洞,選擇乳製品(特別是嬰配粉)、加工肉、葡萄酒、蔬菜水果、香辛料這5類高風險食品進行研究。通過中歐雙方國家產品實驗室的互動來建立一個網絡實驗室,希望所創新的一系列技術能夠在中歐雙方實現領跑,捍衛食品安全。

諾如病毒是全球性的食品安全威脅

吳清平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長教授

2017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 助力食品安全與健康並行

在食品安全三大要素裡,微生物危害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微生物的因素中一是食源性致病菌,二是生物毒素(真菌毒素),三是食源性病毒,實際上現在很多食品安全的標準裡很少出現病毒指標。

為什麼微生物這麼重要?主要是它的種類非常多,生長快,易變異,最重要的是汙染了以後會產生毒素,很難從源頭上進行有效的控制。諾如病毒在食源性五個大類裡目前來說是最重要的病毒之一,在發達國家有1/3的食物中毒都是由該病毒引起的,諾如病毒目前來看是一個全球性的食源性病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病毒非常完美,致病劑量非常低,穩定性又特別強。另外,病了以後症狀不是特別的劇烈,但是這個病毒非常容易變異。據美國CDC的統計,很多食物中毒病例,有一半是由諾如病毒感染的,所以對公共衛生和食品安全造成非常大的威脅。

諾如病毒要及時發現、有效控制必須要解決所面臨的主要瓶頸問題。首要的事情,就是怎麼發現它、怎麼全面認識它、怎麼控制它,這對於食品安全來說很重要。

諾如病毒防控的重點一是推進檢測方法的標準化;二要建立針對食源性病毒整個的檢測網絡;三是要繼續建立食源性病毒的收集與積累體系;四是食源性病毒高效控制技術與消殺機理研究,以及對食源性病毒高危食品的安全控制,以確保食品安全。

共享食品安全信息 加速貿易全球化進程

Peter Ben Embarek 世界衛生組織(WHO)食品安全部主任

2017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 助力食品安全與健康並行

在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當中,快速的全球化,使我們生活的方式、社會組織的方式都在改變。現在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而且城市的水平將來會進一步上升,這也就意味著在大城市給人們提供食物,在物流和配送及供應鏈方面都變得越來越複雜。環境受到越來越多的汙染,尤其是生產環境受到了汙染,影響到目前食品的生產,包括要消除汙染也會影響到未來食品的供應。

食品安全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政府和食品行業認識到它的重要性。看看過去二十年的發展,歐洲,還有北美、中國都出現過一些食品安全危機,消費者不能容忍。必須要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並出臺更多新的法律和法規,各個國家也必須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協議進行國際食品貿易管理。

從2005年開始,已經有國際衛生法規,可以使各個國家檢測、評估、通知、報告與食品相關的事件,還有食品安全事件。因為這些事件有可能會成為一個大的國際性的事件,必須向全球通報,不能只在本國內處理,它可能會影響到其他國家,以便其他國家能夠做好準備。

全球各地的情況不一樣,不同的機構、不同國家之間的信息溝通做得越來越好,在全球各地均有非常好的經驗以及做法,可以進行相互分享,以便給人們提供更多的教育和信息溝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