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海峽的天后宮

施琅 媽祖 康熙 中國古代史 明朝 莆田論壇網 2018-12-19

守望海峽的天后宮家鄉叫“平海”,是一個面朝大海,背靠青山、風光旖旎的濱海小鎮。天后宮就位於平海古衛 城南門外。一條平坦寬闊的水泥路——濱海路,橫亙在平海沙灘邊緣。 在家鄉,天后宮俗稱“娘媽宮”,是北宋鹹平二年(999年)興建,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 史。天后宮的建築特色在於當年匠師們寓意深刻的設計理念,整個天后宮有三處離不開“108”這 個數字。首先是大殿屋頂和廊廡由108根木柱承託,“108”塊青石圍砌成的內院埕,“108”塊青 石砌築的“師泉”古井。這“108”的屢次沿用,寓意何在? 正對面就是天后宮的大門建築物,長方形青石板壘就,紅白相間的紅瓦屋頂,屋頂上有“雙龍 戲珠”的石雕,兩條張牙舞爪的巨龍呼之欲出,你不能不驚歎雕刻者的巧奪天工,能在一塊硬生生 的普通石頭上,斫出如此栩栩如生的一對巨龍;你無法不折服於那些能工巧匠的鬼斧神工,能讓冷 冰冰的石頭火辣辣地在你眼前靈動騰躍起來。 場院右側是一口古井,井的南邊有一石碗和一石蛙,那石蛙只露著高揚的頭,似在向天祈求著 風調雨順。井的北邊立著一塊石碑,上書“師泉”二字,這就是當年施琅親筆勒石的碑記。懷著一 腔敬仰,轉身邁進木製門檻。迎面急急撲進眼簾的,是器宇軒昂的正殿。左右兩條長廊把前大門建 築物與正殿前後連接起來,成了一個“口”字型。門後左右兩邊各屹立著一塊巨大的石碑,《師泉 井記》和《平海天后廟重修碑記》,這兩塊古老石刻,是清政府收復臺灣,統一祖國的歷史見證。 走在正殿的長廊裡,但見一幅幅記載媽祖與天后宮的字畫一字排開,就像一頁頁悠遠的歷史畫 卷,從遠古一步步走來,緩緩鋪展在你眼前。行走在長長的迴廊下,細細解讀那些文字,就像穿越 在歷史的隧道中,懷古之情不期而遇,置身在那樣一種環境下,你的心裡不能不油然而生一份肅穆 與景仰,特別是多年流浪在外的遊子,是尋根,是溯源,還是一種心靈的寄託。 走過長廊,便是正殿,大殿正中的神龕上,五個媽祖一字排開端坐著,中間的最高,旁邊的四 個媽祖依次漸低。她們雖是形態各異、各有精神,卻一樣的安詳祥和、端莊自然,一樣的栩栩如生 。午後的陽光懶洋洋地拐進殿內,雕像在薰香升起的嫋嫋煙霧裡顯得那樣具體,就連千年前的那個 傳說此時也生動了起來。相傳朱元璋為平戰亂曾從水路南下,途經“南嘯”(即古時平海外海), 恰遇颱風突襲,眼看大軍危在旦夕。突見媽祖化身五少女壓住船錠,引領船隊駛進風平浪靜的平海 灣,事後五少女駕祥雲飄進天后宮,朱元璋感念媽祖神恩,遽賜名“平海”,並在天后宮供奉著獨 一無二的五尊媽祖神像。 大殿左右兩旁供奉著五帝爺、水天王、臨水夫人、慈濟真君、施琅。前上方掛著一塊“神昭海 表”橫匾和一塊“皇帝萬歲萬萬歲”直匾。這兩塊匾額和門口的“師泉井”都和施琅有關。據傳,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十月,閩浙水師軍總督靖海侯施琅將軍,奉命率師駐軍平海,伺機收復臺 灣。因大旱井水枯竭。施琅將軍祈求媽祖顯聖賜水,是夜媽祖顯靈託夢。次日,施琅按夢所示,掘 開媽祖廟門前的一口枯井,卻見清泉湧溢,取用不絕。因為湧泉濟師,士氣大振,出征前施琅祭井 謝恩,並親筆勒石“師泉”碑記。康熙二十三年(1684),施琅揮軍征討臺灣的“澎湖之戰”,時 值小潮,戰船無法靠岸登陸,危難時媽祖顯威“漲潮助戰”,化為五位紅衣少女,扶戰船前進,又 以“神燈引航”登港,大勝榮歸。收復臺灣後,施琅把媽祖神像供奉在臺南大天后宮,成為開臺的 首尊媽祖金身。 面對媽祖的神像,在您身邊低徊漫步,乘著思想和感情的羽翼,我彷彿聽見您微如幽蘭的氣息 ,還有雕像上您那千年不變的莊嚴微笑,能工巧匠以一支妙筆,怎能描摹您的俠骨柔情,刻畫您的 鏗鏘風姿。望著您,我一直在想,你到底是怎樣一個女子,平凡樸實的您,怎麼也有“封侯非我願 ,但求海波平”的壯志豪情?您靜靜坐著,含笑翹首遙望面前的平海,一臉祥和的您,在許多個枕 水而夢的日子裡,你是否仍在睡夢裡牽掛著那些遠航的漁民,海邊的漁民不再對大海滿懷敬畏,是 不是因為有了您的守望? 我的腳步流連在天后宮前,看西邊的天空,夕陽穿過雲朵瀉印在古磚牆上,在上面跳躍成一片 片斑駁的金黃,我陶醉在家鄉溫暖的陽光裡。夢裡的家鄉,還有小時候熟悉的天后宮,此時就在我 眼前,它已不再是遊子幾千回的依稀往夢了。再見了,家鄉,什麼時候,鄉愁不再是我的一廂情願 ?再見了,家鄉的天后宮,但願下次回到你身邊,遊子的願望已經實現,你也不用再做千年的守望 。□肖海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