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講法三

◎學佛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要從心地下真功夫,也就是無量壽經所說的‘洗心易行’:洗除心垢、改變行為。修行的利益有三種:住真實慧、明心見性(開化顯示真實之際)、積功累德(惠以眾生真實之利)。我們修行的目標是‘清淨、平等、覺’,如果不修這三種心,不但不能往生,世間災難也不能免。因為我們內有煩惱、外有惡緣;內外交感,一定會有苦報。

◎求佛菩薩沒有感應,是自己有業障。改過自新就是消除業障。

◎修行有效果,現前就能夠得到身體健康、精神充沛、體力好,煩惱少、智慧長、法喜充滿。

◎一切的病痛都是因為自己心裡有‘毒’,也就是‘貪、嗔、痴’,所以要洗心易行,把心中的毒穢消除,身體自然健康。

◎我們這個時代,真正是‘飲苦食毒’,空氣、飲水、食物,處處都存有毒害。解毒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清淨心、平等心、大慈悲心’。經典上說,阿羅漢能夠降伏毒龍;毒龍所散發的毒氣,誰也受不了,只有阿羅漢、菩薩們的大慈悲心,才能夠降伏它。

◎‘幸福’要以理性去追求,所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如理如法的求必定得感應。修行人念念為弘揚正法,想求道場也可以求得到。

◎印光大師說,學佛之人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誠敬心’是學佛成就的祕訣。末法時代修學很難成就,就是因為不懂得尊師重道,如果對於老師不能夠百分之百的恭敬、服從,即使是佛菩薩來說法,自己還是不能夠得到真實利益。我們學佛希望自利利他,就要以身做則、尊師重道,做眾人的表率、模範。

◎學佛生不起恭敬心,是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煩惱,這也是我們生生世世不能通過的大關卡,如果在這一生我們希望真正成就,一定要把它徹底放下。

◎世、出世法都是從‘恭敬’中求,所以善知識沒有一定的標準。我們心目中最仰慕的人,就是我們的善知識,我們要跟著他學道,才會有成就。一心一意跟老師學道,不要知道老師的缺點,才能生起恭敬心,獲得真實法益。這就是成功的祕訣。

◎知恩報恩,是做人的基本條件。別人對自己有滴水的恩德,都應該銘記在心,更何況是父母、師長的大恩大德,我們更要念念不忘;這是培養自己忠厚的品德。別人對我不好,不必放在心上;別人有好處,則要念念不忘;能夠學到這一點,我們的心地才會真正清淨,德行才能成就。

◎善知識總是‘希望別人比自己好’。古代父母希望子女好,老師希望學生好,他們遺憾自己沒有能力、沒有環境學習,所以盡心盡力的教育,希望下一代超過自己,把自己缺失,希求改進,優點發揚光大。朋友與朋友之間,存心也是善良仁厚,希望別人比自己好。實在講,這個意識就是中國文化五千年不斷的根本。

◎‘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想到別人缺失,就是自己的煩惱。每個人都有善、惡,有醜陋、也有光明的一面,阿羅漢尚且有習氣,更何況是凡夫?即使他有九面是醜陋的,我們也要捨棄,只看他光明的一面,這樣才生得起恭敬心。普賢菩薩教我們‘禮敬諸佛’,沒有恭敬心的人,道業絕對不能成就。

◎凡夫總是喜歡看別人的醜事,而且愈醜愈好,這是大毛病。法師一生保持清淨的祕訣,就是不看別人缺點,時常贊念別人的功德勝事。

◎人一生當中,真的要自求多福。要時常想到自己的一笑一動、一言一行,極樂世界菩薩們統統看得清清楚楚,我們要想瞞,也只能瞞住世間的愚痴人,這種想法就叫做‘自欺欺人’。

◎做惡事要趕快發露懺悔,早日受報;做好事不要讓別人知道,就是積陰德。

◎什麼事情都要先檢討自己,孔夫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教我們存心仁厚。想要別人對我笑,自己得先對別人笑;處世要大公無私;這些都是學做人。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也不必要,有了是負擔。一切境緣之中,只管修自己的清淨心,依教奉行,一生的際遇就讓佛菩薩安排,讓它自然成就。有緣分做好事,要有智慧辨別這個緣是邪還是正?正就做,不正就不做。即使有人好心成就,也要觀察將來的影響,不要輕易被境界所轉。

◎真正修行,就是要把這一顆心,磨得又光又圓,心胸才會寬闊自在。否則遇到逆境、冤家折磨的時候,雙方都有過失、都要造罪業,來生來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生煩惱是自己內心有病、心裡有衝突,與外境不相干。其實盡虛空、遍法界森羅萬象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

◎世、出世間的學問、德行,都是自清淨心顯露。儒家講‘清心寡慾’、‘淡泊明志’;佛法講‘明心見性’、‘淨念相繼’。這是人生真實的受用、真正的幸福。

◎‘無量壽經’講善護三業,把口業放在第一位,可見得言語的重要。古人說‘禍從口出’,言語不謹慎,小則影響個人榮辱,大則導致國破家亡;這些我們在歷史上也看到很多。有的時候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往往與人結冤仇,自己還不知道。所以修行‘口業’最難守,世尊教我們要‘善護口業,不譏他過’,自己一定要謹慎。

◎諸佛菩薩眼看眾生造業受苦,也不說一句,為什麼?機緣還沒有到,即使說了他也不覺悟、不會接受,反而會造業造得更重。所以諸佛菩薩大慈大悲,一直要等到眾生回頭、肯接受時,才會幫助他。

◎不要誹謗人,也不輕易讚歎人,看到別人的過失要涵容。古人說:‘君子絕交,不言人過’,喜歡說別人過失,的確是我們自己最大的毛病。

◎孔門四科,‘德行’、‘言語’是教育,也就是品德的涵養;‘政事’、‘文學’是待人處世受用的原則。

◎有大智慧的人,態度一定恭敬、謙虛。有深度的人,聽別人講話不會立即反駁,先要經過深思熟慮,恐怕自己思慮不周,犯下過失。

◎自從廬山遠公大師創辦東林唸佛堂以來,‘蓮社’到現在已經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我們所提倡的‘淨宗學會’,正是是古代蓮社的現代化,所以它並不是一個龐大的組織,而是一個獨立的社團,每個學會都可以自立章程、推選幹部,帶領一個地區的唸佛人,大家一起來共修。

◎中國儒家以禮樂教學,佛門則重視戒律與梵唄,戒律調身,梵唄調心,在不如意的時候,我們高歌一曲,的確能夠紓解心中的憂慮。世間音樂會激發人的情緒,但是佛門音樂,卻可以幫助我們的心平靜安定,所以稱為‘梵音’。經典上說,世尊在世的時候,以音聲作佛事,由此可知梵唄的重要性。唱梵唄最重要的是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慈悲心,音聲有佛菩薩加持,自然得感應。善導大師說‘一切真實心中作’,唱唸也不例外。

◎作事一定要謹慎,真正愛護一個人,就不能讓他有造罪業的機會。讓眾生有機會造罪業,這是我們的過失。

◎人道要有倫理才算是善道,如果喪失倫理,人道也就變成惡道。老虎三天吃一餐,而且是餓的時候才會吃小動物,如果不餓,即使有動物從它面前走過,它也不理會;所造的殺業不太多。反觀人類所造的惡業,比起毒蛇猛獸不知道要多多少倍。所以畜生死了以後尚有上升,人死後反而往下墮落。

◎得到神通有三種方式:礳清淨心,禡藥物(效果不大),禕妖魔鬼怪附身(他一走,神通能力也就跟著喪失)。所以只有修清淨心,自性能力恢復,才是真正的神通。清淨心是定,我們依照戒、定、慧修學,因戒生定,因定開慧,等到智慧開啟,自性神通自然恢復,不求也能得到。

◎古人非常重視老師與朋友,這是一個人成就的重要關鍵。朋友,是志同道合之人,比同學的關係還要親,同學還不一定志同道合,但是真正的朋友,一定是同學。我們自己發心修學,無論到什麼地方,都要找幾個人一起研究討論,這是古人所謂的‘切磋琢磨’,道業、學業才會進步。

◎極樂世界的大眾,每個人相貌都相同,這就是世間人所說的‘相隨心轉’。我們仔細觀察兩個人,如果他們的相貌、言行、舉止都相同,習氣個性也會一樣。所以一個修行人,是不是真正修行、真正有道,都可以從相貌上看出來。

◎世出世間法,都在一個‘緣’字,緣分不具足,什麼事都不能成就。緣分來的時候,要知道珍惜;知道珍惜就是大智慧、大福德。沒有福德智慧的人,縱然遇到勝緣,也會當面錯過。

◎世尊當年教學,早期的弟子都是菩薩、羅漢,雖然沒有制度、沒有組織,可是培育人才、教化眾生都能成就。這些我們讀歷史都能夠看到。現代人有制度、有組織,表面上看起來很熱鬧,實質上毫無成就。這就是覺悟的人沒事,迷惑的人多事。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自己應該怎樣用功。能夠天天進步的是賢人;我們能夠做到一個月比一個月進步,也已經很可觀。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進步呢?心地清淨,沒有什麼事,牽掛、憂慮比從前少,這就是進步。所以修行,要能夠真正的看破、放下。

◎學佛好好修行,作眾人的榜樣,就古人所說的‘人天眼目’,這是修大福報、無量功德。

◎孔老夫子教學的總綱領、總原則是‘中和’,所以我們看‘論語’裡面,字字句句都充滿著「中和’的力量。真正做到‘中和’,個人一生就可以過得很幸福,團體來講,尤其是領導人,能夠掌握中和之道,團體一定會興旺。

◎讀書要掌握總綱領、總原則,才能夠得受用。

◎我們靜靜觀察,儒、佛的教學都是活潑而生動,絕對不教人讀死書;讀死書的人一定不會開悟;不僅是佛法,儒家也講求‘開悟’。什麼是‘開悟’?能夠舉一反三就是開悟,學習一個原則,會聯想到許多事,懂得靈活運用、事事通達,這樣讀書才會有受用。

◎‘事一心不亂’是解悟,‘理一心不亂’是證悟。唸佛的好處,是一句佛號唸到底,由‘功夫成片’自然入‘事一心不亂’,由‘事一心’自然契入‘理一心’的境界,正如同大勢至菩薩說的‘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自得心開,就是理一心不亂。

◎佛經上常說‘五濁惡世’,現在這個時代,不但物質環境有嚴重的汙染,人事環境也非常惡劣。不但貧窮人過得很苦,富貴人也不快樂;還有很多有權勢的人,每天都覺得苦惱不堪。人與人之間,往往是冤家聚頭,討債還債,苦不可言,有利益的時候大家親如兄弟,沒有利益的時候,再好的朋友也視同陌路,連父子兄弟,也會因為爭名奪利而反目成仇、骨肉互相殘殺。這些情形在現代社會,我們看到很多。再看物質環境,不但空氣、水源早已經嚴重汙染,就連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的用品,有很多也會產生副作用。我們自己不但煩惱很多,而且對於是、非、善、惡一無所知,只會盲從附和。這些情形,佛陀早在三千年前就看得非常清楚,所以稱為‘五濁惡世’,真是‘內有障礙,外有惡緣’,徹底覺悟的人,一定會勤奮努力的修行。

◎古德常說:‘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出家的可貴,在於能夠徹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而發心犧牲奉獻,自行化他,所以連宰相、將帥都比不上。但是如果做不到徹底的犧牲與奉獻,古德也常說:‘地獄門前僧道多’,‘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這都是真實的告誡我們,出家一定要認真修行,真正成就,否則將來一定會受果報。

◎從前出家人接受供養,都要講經說法來供養施主。法供養要有清淨、慈悲心,自性功德流露,才是真供養,所以我們要認真修行,真正有成就,才是施主的‘福田’。

◎對於佛的威儀、軌範我們要認真學習,並且把它發揚光大,才不愧為佛弟子。

◎世間人笑話學佛迷信,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迷信。許多人強調,要講究營養、有進步的醫學,才能保持健康長壽。但是我們看到,許多在苦難中生活的人,他們每天粗茶淡飯,根本談不上營養,也不用吃補品,仍然活得健康快樂,也很長壽。由此可知,這些不是圓滿的長壽之道。最究竟徹底的答案,佛法告訴我們,是修善積福。因為健康長壽是福報,福報必須靠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有修持的功夫才能夠得到。現在全世界災難很多,有福報的人,再大的災難也能度過。所以要學習清淨、善良,節儉、惜福,在大災難中自求多福。

◎佛門裡面長幼的順序,以德行為第一,其次才講戒臘和年齡。最簡單的德行,就是存好心、作好事、說好話。

◎世界的劫難,必須靠多數人知道懺悔、改過自新,才能夠化解。但是這件事情很不容易,因為這是眾生業力深重,感得大自然的報應。

◎唱唸不容易,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平劇裡面的唱腔、白文,與佛門的唱唸很接近,我們可以學習、做參考。唱唸的本質是真誠心的流露,技巧是表達的方式,心不真誠,唱腔再好也不能感動人。有真誠心,就算沒有技巧,還是能夠令人感動。佛當年以音聲作佛事,整部大藏經,都可以譜成曲歌唱,由此可知唱唸的重要。

◎真正的好老師,一定很願意教學生,把好的東西流傳給後世;只可惜找不到學生。畢竟真正肯學的人是少之又少,多半都是放逸、懶散,沒有尊師重道和敬業的精神。

◎我們生在這個濁惡時代,是共業所感,自己無始劫來的習氣,加上外面環境的惡緣,沒有不造業的。但是也有真正的好人不受環境汙染,不需要別人勸勉就能夠潔身自愛,這種人都是乘願再來的大菩薩。

◎八地菩薩的境界,我們業障凡夫的確沒分,但是念佛人只要信心清淨、淨念相繼,就可以達得到。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都比不上一個老實唸佛人,因為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一生就可以圓滿成佛。佛經上說,這種人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數的諸佛如來,今生因緣成熟,承蒙十方諸佛威神加持,才能夠遇到淨土法門,一生圓滿成就,他的確是盡虛空、遍法界最有福報的人。

◎現在全世界到處都有災難,沒有一個地方是真正安穩處,只有唸佛求生淨土最吉祥,無論到那裡,都有諸佛護念,不會遭遇一切的災難,非常安全。

◎佛經上告訴我們,上從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只要信願持名,‘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信願持名者,是盡虛空、遍法界第一等的大福德、大智慧的人。

◎阿彌陀佛的光明相好,可以使我們離苦得樂、身心舒暢、智慧開啟、清淨光明,絕對不是世間的日月可以比得上的,所以稱為‘超日月光佛’。

◎經上說:‘佛佛道同’,十方諸佛本性的光明完全相同,但是在因地所發的願不同,所以跟眾生結的緣也就不一樣。阿彌陀佛在因地發願要救度法界一切眾生,法緣特別殊勝,所以世尊和諸佛都讚歎他是‘佛中之王’。

◎淨土法門是佛專門為我們這些沉淪三惡道的眾生而說,附帶為大乘菩薩、小乘羅漢而講。我們冷靜想想,自己除了五逆重罪以外,其餘的惡業都已經造盡,即使不墮地獄、餓鬼、畜生,也絕對不能脫離六道輪迴,所以世尊大慈大悲,特別為我們五濁惡世的凡夫,宣講這個不可思議的唸佛法門。

◎十方諸佛只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眾生趕快成佛。在無量法門裡面,只有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是最快速的成佛方法,簡單、容易、穩當,成就無比殊勝,所以十方諸佛都共同讚揚。

◎‘定’是念佛三昧的基礎,唸佛三昧包括理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以及功夫成片。我們要把所有的念頭統統舍掉,統統放下,專心想念西方世界依正莊嚴,只要功夫成片,一定可以往生,這個境界人人都能夠達到。

◎修學其他法門,碰到冤親債主來擾亂是在所難免,但是我們只要發心唸佛,佛光就會注照、加持我們,一切妖魔鬼怪不敢接近,在修行道上非常安穩。唸佛人心心念念都在‘道’上,‘道’就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三業清淨,就絕對不會有魔事,著魔都是因為我們心不在道上。

◎眾生無始劫來生死輪迴,苦不堪言,無法脫離。雖然過去生中我們也曾經學佛、修學淨土法門,但總是放不下,功夫不得力,所以到現在還在六道受苦。今生善根成熟,又遇到淨土法門,千萬不要再馬虎,當面錯過。

◎我們歷劫的冤親債主,常常想來找麻煩,唸佛人有阿彌陀佛保佑,觀音、勢至擁護,魔怨沒有辦法障礙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所以佛光普照,就是修行的增上緣。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殊勝,但是念佛人有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攝受,所以超越其他法門。我們想念阿彌陀佛的時候,阿彌陀佛也正在想念我們。凡夫智慧淺,妄想多,對於事實真相不明白,所以總是放不下,盲目的向心外求法,事實上,一句‘阿彌陀佛’,已經具足圓滿的福德和智慧。

◎我們一生到極樂世界,無始劫來沒辦法解決的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多少菩薩、羅漢長時間的勤苦修行,沒有辦法圓滿成就。我們業障凡夫在這一生,仰仗彌陀大悲願力,就能夠立刻超越他們所有的修行,所以千經萬論處處指歸,都教我們專精唸佛,求生淨土。

◎彌陀經說唸佛一日到七日就可以往生,但是我們念這麼多年,連個消息也沒有,問題不在佛菩薩,在於我們自己沒有做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對於世間許多牽腸掛肚的事放不下,所以沒有感應。

◎見到阿彌陀佛,就是見到十方諸佛,當我們見到阿彌陀佛的時候,佛的光明、願力、神通就會加持我們,讓我們也有像大菩薩的能力,見到一切諸佛。這樣的大神通力,佛在大乘經上說,必須是七地以上的菩薩才能夠證得,但是念佛人,即使是下下品往生,承蒙佛力加持,也可以有這樣圓滿的神通威德。所以說淨宗是難信之法,讓我們能夠快速超越諸佛菩薩歷劫的修行。

◎佛的心量廣大、慈悲,我們看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就是大慈悲心的圓滿流露,真正求生極樂世界,就能夠與佛的心願相通,感應非常快速。

◎倓虛老和尚說,他一生遇到學禪的,有人得定,卻沒有人開悟;但是親眼見到唸佛往生的人,卻有幾十個,可見得參禪非常不容易。六祖大師說,參禪必須是上上的根器才有資格,即使是上中根器的人都不能夠開悟,因為禪宗的標準必須要明心見性,才算成就,只有定功沒有辦法出三界。但是,如果我們以參禪的定功來念佛,很容易就可以得到上品往生。由此可知,淨土法門的確是‘難信、易行’的不可思議法門。

◎密宗持的是‘心戒’,所有宗派裡面,以密宗的戒律最嚴格,殺、盜、淫、妄樣樣好像是在作,但是心地清淨無染,所以成就最殊勝,這是佛法中的‘博士班’,必須經過這一段修學才能夠成佛。事相上不做,心裡不一定清淨;事相上樣樣都做,但是心地沒有染汙,事事無礙,這是真正的清淨。

◎阿彌陀佛有廣大的德能和受用,我們每個人的自性,也跟阿彌陀佛一樣有廣大的德能受用,只是阿彌陀佛的自性圓滿流露,而我們卻被障礙蓋覆住,不能透露,這是眾生的苦處,所以佛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就是教我們去除所有的障礙,也讓自性圓滿的流露。

◎佛是老師,菩薩是學生,所以每尊佛旁邊,都有很多菩薩圍繞著,而且其中有許多是古佛示現來幫助佛陀教化眾生。‘一佛出世,千佛擁護’,諸佛教化眾生,都是彼此密切合作、圓滿無礙,令大眾生起敬仰之心,願意親近佛、跟佛學習。

◎阿彌陀佛的本願,與十方諸佛的大願,都是希望眾生快快唸佛往生,親近彌陀。因為下從地獄眾生,上至等覺菩薩,都只有唸佛,才能成佛。

◎‘阿彌陀佛’是我們真心本性的名號,念這個名號,真心本性就自然現前,不僅是阿彌陀佛加持,十方諸佛都歡喜護念,讚歎保佑。

◎‘心開’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心開的時候,到處都覺得自在安樂,因為我們的自性本來就具足無量的智慧德能、才華富貴,所以樣樣都會稱心如意。

◎我們唸佛把目標放在西方極樂世界,縱然沒有得到心開,也一定會見佛。

◎論語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藝’,用現代話來說,就是‘美’,佛法講‘莊嚴’。我們的生活要美化,環境也要美化。但美必須以高尚的道德為根基,才是‘真善之美’。沒有道德的美,就像花瓶裡的花,很快就枯謝。

‘仁’是仁慈,推己及人。人之所以跟禽獸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能夠將心比心,處處能為別人著想,所以這是一個會意字,二人為‘仁’,不但想自己,也要想到別人。

‘道’,是‘諸法實相’,用現代話來講,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志於道’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有正確的瞭解、真正的覺悟。但是宇宙森羅萬相,絕對不是憑思惟想像可以理解的,必須要心地清淨,舍除一切妄想、執著自然明白。心地不清淨,迷惑顛倒,就算事實真相擺在眼前,我們也看不清楚。

‘德’,是一個人心裡有‘道’,外表自然流露的行為,不是假裝的。凡夫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迷惑顛倒,所以要學佛,學佛身、語、意三業的行為。佛菩薩的德行,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我們凡夫要刻意去模仿;等到模仿得很純熟,心性也會自然流露。所以佛菩薩是由內向外的表現,我們則是從外向內學習。明白這個道理,讀書就懂得活用而且會有心得,覺得很快樂,所以儒家說‘不亦樂乎’,佛家講‘法喜充滿’。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會讀死書,讀得再多也沒用。

◎生老病死,一切眾生都無法避免,所以佛陀教我們只有唸佛,才不會被病苦惱害。一切病痛都是從妄想、執著產生的,尤其現代醫學講究‘心理健康’,我們只要想佛、唸佛,接受佛力加持,身心世界都會美好莊嚴,這是最圓滿的心理健康。

◎凡夫都有業障,沒有業障就不會來此世間。有業障就有病苦,消除業障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念佛。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國家首先要把教育辦好,教育的目的是‘思無邪’,也就是讓大家都能夠有正確的思想和見解。第一個要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知道自己的身分以及應盡的義務,這樣才能達到社會和諧、天下太平。中國古代教育的功能,就在於防患未然、防微杜漸,讓大家都有共識的標準,避免大逆不道的事情發生。

◎中國人講‘倫常’,‘倫’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和君臣五種。君臣,在現代社會,也就是老闆和員工、上級與部屬的關係。‘常’,是作人的基本德行,一時一刻都不能離開。‘五常’包括仁、義、禮、智、信,五種德行:

‘仁’是推己及人,不但為自己著想,也要多為別人想想。自己不喜歡的,不要加在別人身上。

‘義’是義務、奉獻,不要求報酬。例如:父慈子孝、君仁臣忠,這些都是本分義務的工作。

‘禮’是禮節,人與人之間往來要有‘禮’,禮有節度,不能超過也不能不及。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以禮治國,禮治比法治更好。

‘智’是理智,待人處世頭腦要冷靜,不可以感情衝動,意氣用事。

‘信’是守信用,人無信不立。

人與禽獸不同的地方,就是因為具備這五種道德,儒家講‘五常’與佛法講‘五戒’的意義相同: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是信,不飲酒是智慧。雖然現代社會對於倫常道德已經不重視,但是我們身為佛弟子,還是應該遵守,因為這是常道、做人基本的德行。

◎心地純正、依教奉行的人不會著魔,因為邪不勝正,著魔的人一定有很多邪思妄想,這些都是著魔的緣。所以一些喜歡感應、神通的人,就很容易著魔。

◎七地以下的菩薩投胎,都會有隔陰之迷,更何況是我們凡夫,前世所造的業,不管是善是惡,遇到緣成熟的時候,都一定要受果報。所以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為人父母者,對於兒女的教育、為他們選擇朋友應該要很謹慎,這關係到他一生的前途,影響很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