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騷”一個集高貴和下賤於一身的詞,說“風”話“騷”溯本源'

"

“風騷”一詞,現多用為貶義,意為風流放蕩,賣弄姿色。以致於我們在讀到“唐宗宋祖,各領風騷”的詩句時,雖明其意但也會覺得怪怪的。這就源於漢語詞發展過程中貶義居於主導以後而帶來的負面效應。同類的還有“爪牙”,古為“得力幫手”之意,“衣冠禽獸”古代本指官員的服飾,本非貶義,現在二詞已經完全是貶義詞了。

最初本分的“風騷”

追根溯源,“風騷”最初是指《詩經》和《楚辭》,並無貶義色彩。其中“風”就是指稱《詩經》中的國風,因國風的藝術價值受到大家的肯定,所以後來便以“風”代指《詩經》。而“騷”便是《楚辭》中的《離騷》。以下文獻所說“風騷”便都指《詩經》和《楚辭》:

《宋書·謝靈運傳論》:“原其飈流所始,莫不同祖風騷。”《詩品序》:“夫四言文約意廣,取效風騷,便可多得。”

再後來“風騷”就用來泛指詩文或文人了,其義與文學緊密相關,可以說宋元以前並無感情色彩。

“風騷”的詞義色彩轉變

可到了宋元及以後“風騷”一詞畫風漸變,意義逐漸引申,不斷附加意義,賦予感情色彩,所指範圍有所擴大。“風騷”呈現兩條路的發展方向:一種意義為褒義,指稱文采和才情;另一種意義為女性體態俊俏。如:

《紅樓夢》:“身量苗條,體格風騷。”《金雀記·定婚》:“有貌有貌多俊俏,陳平說我最風騷。”

以上“風騷”皆指女性體態俊俏迷人,《紅樓夢》裡指的是鳳姐。也正是在這一階段,“風騷”一詞開始偏離正面形象,逐漸轉向貶義。這種轉變根源可能有兩個:一個是當時文人的不檢點,舉止風流,宋代的柳永就是青樓的常客;另一個原因就是風騷俊俏女性或有放浪形骸之行為。其用例如下:

《醒世恆言》:“那老兒雖然風騷,到底是老人家,只好虛應故事……”《浣沙記·見王》:“我為人性格風騷,洞房中最怕寂寥。”

"

“風騷”一詞,現多用為貶義,意為風流放蕩,賣弄姿色。以致於我們在讀到“唐宗宋祖,各領風騷”的詩句時,雖明其意但也會覺得怪怪的。這就源於漢語詞發展過程中貶義居於主導以後而帶來的負面效應。同類的還有“爪牙”,古為“得力幫手”之意,“衣冠禽獸”古代本指官員的服飾,本非貶義,現在二詞已經完全是貶義詞了。

最初本分的“風騷”

追根溯源,“風騷”最初是指《詩經》和《楚辭》,並無貶義色彩。其中“風”就是指稱《詩經》中的國風,因國風的藝術價值受到大家的肯定,所以後來便以“風”代指《詩經》。而“騷”便是《楚辭》中的《離騷》。以下文獻所說“風騷”便都指《詩經》和《楚辭》:

《宋書·謝靈運傳論》:“原其飈流所始,莫不同祖風騷。”《詩品序》:“夫四言文約意廣,取效風騷,便可多得。”

再後來“風騷”就用來泛指詩文或文人了,其義與文學緊密相關,可以說宋元以前並無感情色彩。

“風騷”的詞義色彩轉變

可到了宋元及以後“風騷”一詞畫風漸變,意義逐漸引申,不斷附加意義,賦予感情色彩,所指範圍有所擴大。“風騷”呈現兩條路的發展方向:一種意義為褒義,指稱文采和才情;另一種意義為女性體態俊俏。如:

《紅樓夢》:“身量苗條,體格風騷。”《金雀記·定婚》:“有貌有貌多俊俏,陳平說我最風騷。”

以上“風騷”皆指女性體態俊俏迷人,《紅樓夢》裡指的是鳳姐。也正是在這一階段,“風騷”一詞開始偏離正面形象,逐漸轉向貶義。這種轉變根源可能有兩個:一個是當時文人的不檢點,舉止風流,宋代的柳永就是青樓的常客;另一個原因就是風騷俊俏女性或有放浪形骸之行為。其用例如下:

《醒世恆言》:“那老兒雖然風騷,到底是老人家,只好虛應故事……”《浣沙記·見王》:“我為人性格風騷,洞房中最怕寂寥。”

“風騷”一個集高貴和下賤於一身的詞,說“風”話“騷”溯本源

“風騷”的形象崩塌,“風”和“騷”二字原始義的再引申

就在“風騷”一詞轉向貶義之時,“風”和“騷”也追隨了“風騷”的腳步,也分別指稱兩性風情和男女之事。我們先細數宋元時期的戲曲小說中與“風”相關的詞語,可以說數不勝數,如“風月”“風情”“風流”“風花雪月”“風流債”等等。而“騷”字墮落更甚,如:

《初刻拍案驚奇》:“可恨那老和尚又騷又吃醋,極不長進。”《儒林外史》:“今日還哪得工夫去看那騷婊子。”

除此而外,還有“騷託託”“騷情”“騷貨”之說,其中一些詞一直沿用至今。

“風騷”演變為貶義詞的另一層原因,“風”字引申義與雌雄相誘有關

“風騷”一詞轉變為貶義,為什麼“文采”“文章”等其他詞未轉變為貶義詞呢?這樣較真可能有人就要說是“槓精”了。其實,“風騷”一詞的貶義色彩跟“風”和“騷”二字有密切關係,與指稱文學的“風騷”並無關係,二者同身不同魂。“風”“騷”二字原本就有走向“風騷”之風流放蕩的基因。

我們先來看“風”,指稱空氣流動的“風”字實在難以描畫,因此古人就以“鳳凰”之“鳳”來表示。其字形如下:

"

“風騷”一詞,現多用為貶義,意為風流放蕩,賣弄姿色。以致於我們在讀到“唐宗宋祖,各領風騷”的詩句時,雖明其意但也會覺得怪怪的。這就源於漢語詞發展過程中貶義居於主導以後而帶來的負面效應。同類的還有“爪牙”,古為“得力幫手”之意,“衣冠禽獸”古代本指官員的服飾,本非貶義,現在二詞已經完全是貶義詞了。

最初本分的“風騷”

追根溯源,“風騷”最初是指《詩經》和《楚辭》,並無貶義色彩。其中“風”就是指稱《詩經》中的國風,因國風的藝術價值受到大家的肯定,所以後來便以“風”代指《詩經》。而“騷”便是《楚辭》中的《離騷》。以下文獻所說“風騷”便都指《詩經》和《楚辭》:

《宋書·謝靈運傳論》:“原其飈流所始,莫不同祖風騷。”《詩品序》:“夫四言文約意廣,取效風騷,便可多得。”

再後來“風騷”就用來泛指詩文或文人了,其義與文學緊密相關,可以說宋元以前並無感情色彩。

“風騷”的詞義色彩轉變

可到了宋元及以後“風騷”一詞畫風漸變,意義逐漸引申,不斷附加意義,賦予感情色彩,所指範圍有所擴大。“風騷”呈現兩條路的發展方向:一種意義為褒義,指稱文采和才情;另一種意義為女性體態俊俏。如:

《紅樓夢》:“身量苗條,體格風騷。”《金雀記·定婚》:“有貌有貌多俊俏,陳平說我最風騷。”

以上“風騷”皆指女性體態俊俏迷人,《紅樓夢》裡指的是鳳姐。也正是在這一階段,“風騷”一詞開始偏離正面形象,逐漸轉向貶義。這種轉變根源可能有兩個:一個是當時文人的不檢點,舉止風流,宋代的柳永就是青樓的常客;另一個原因就是風騷俊俏女性或有放浪形骸之行為。其用例如下:

《醒世恆言》:“那老兒雖然風騷,到底是老人家,只好虛應故事……”《浣沙記·見王》:“我為人性格風騷,洞房中最怕寂寥。”

“風騷”一個集高貴和下賤於一身的詞,說“風”話“騷”溯本源

“風騷”的形象崩塌,“風”和“騷”二字原始義的再引申

就在“風騷”一詞轉向貶義之時,“風”和“騷”也追隨了“風騷”的腳步,也分別指稱兩性風情和男女之事。我們先細數宋元時期的戲曲小說中與“風”相關的詞語,可以說數不勝數,如“風月”“風情”“風流”“風花雪月”“風流債”等等。而“騷”字墮落更甚,如:

《初刻拍案驚奇》:“可恨那老和尚又騷又吃醋,極不長進。”《儒林外史》:“今日還哪得工夫去看那騷婊子。”

除此而外,還有“騷託託”“騷情”“騷貨”之說,其中一些詞一直沿用至今。

“風騷”演變為貶義詞的另一層原因,“風”字引申義與雌雄相誘有關

“風騷”一詞轉變為貶義,為什麼“文采”“文章”等其他詞未轉變為貶義詞呢?這樣較真可能有人就要說是“槓精”了。其實,“風騷”一詞的貶義色彩跟“風”和“騷”二字有密切關係,與指稱文學的“風騷”並無關係,二者同身不同魂。“風”“騷”二字原本就有走向“風騷”之風流放蕩的基因。

我們先來看“風”,指稱空氣流動的“風”字實在難以描畫,因此古人就以“鳳凰”之“鳳”來表示。其字形如下:

“風騷”一個集高貴和下賤於一身的詞,說“風”話“騷”溯本源

“風”“鳳”為同源字,後來至小篆逐漸分化,一從蟲,表示風,古人認為“風動蟲生”;一從鳥表示鳳。“風”字分化後,其意義也不斷地引申演變,滋生出十多個義項,其中一個義項便是:雌雄相誘、發情和情愛之意。

《尚書》:“牛馬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左傳·僖公四年》:“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北魏書》:“有馬百匹因風入境,敬邕悉令送還,於是夷人感謝。”

而“風”的另一個義項便是由“像風一樣流動傳播影響廣大民眾”的民歌,《詩經》中的《國風》便是此義。“風騷”裡的“風”在兩個義項的發展軌跡上,至指稱“兩性風情”時出現了義項的合流。

此處我們也順便提及一下“風馬牛不相及”,這是楚國大夫屈完質問齊國軍隊時所說的話,屈完說:“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不虞君涉吾地,何故?”屈完這裡的意思是要闡明兩國距離之遠,即使兩國所養牛馬發情而雌雄相誘,到處追逐也不會跑到各自的領地。這裡的“風”非遙遠之意,而是雌雄相誘發情之意。可見,當時楚國的屈完也是一不折不扣的段子手,把齊國的將領懟得無言以對。

“騷”原為躁動不安,引申指內心不安和行為不端

“騷”為會意兼形聲字,由“馬”和“蚤”構成。“騷”字不見於甲骨文金文,篆書如下:

"

“風騷”一詞,現多用為貶義,意為風流放蕩,賣弄姿色。以致於我們在讀到“唐宗宋祖,各領風騷”的詩句時,雖明其意但也會覺得怪怪的。這就源於漢語詞發展過程中貶義居於主導以後而帶來的負面效應。同類的還有“爪牙”,古為“得力幫手”之意,“衣冠禽獸”古代本指官員的服飾,本非貶義,現在二詞已經完全是貶義詞了。

最初本分的“風騷”

追根溯源,“風騷”最初是指《詩經》和《楚辭》,並無貶義色彩。其中“風”就是指稱《詩經》中的國風,因國風的藝術價值受到大家的肯定,所以後來便以“風”代指《詩經》。而“騷”便是《楚辭》中的《離騷》。以下文獻所說“風騷”便都指《詩經》和《楚辭》:

《宋書·謝靈運傳論》:“原其飈流所始,莫不同祖風騷。”《詩品序》:“夫四言文約意廣,取效風騷,便可多得。”

再後來“風騷”就用來泛指詩文或文人了,其義與文學緊密相關,可以說宋元以前並無感情色彩。

“風騷”的詞義色彩轉變

可到了宋元及以後“風騷”一詞畫風漸變,意義逐漸引申,不斷附加意義,賦予感情色彩,所指範圍有所擴大。“風騷”呈現兩條路的發展方向:一種意義為褒義,指稱文采和才情;另一種意義為女性體態俊俏。如:

《紅樓夢》:“身量苗條,體格風騷。”《金雀記·定婚》:“有貌有貌多俊俏,陳平說我最風騷。”

以上“風騷”皆指女性體態俊俏迷人,《紅樓夢》裡指的是鳳姐。也正是在這一階段,“風騷”一詞開始偏離正面形象,逐漸轉向貶義。這種轉變根源可能有兩個:一個是當時文人的不檢點,舉止風流,宋代的柳永就是青樓的常客;另一個原因就是風騷俊俏女性或有放浪形骸之行為。其用例如下:

《醒世恆言》:“那老兒雖然風騷,到底是老人家,只好虛應故事……”《浣沙記·見王》:“我為人性格風騷,洞房中最怕寂寥。”

“風騷”一個集高貴和下賤於一身的詞,說“風”話“騷”溯本源

“風騷”的形象崩塌,“風”和“騷”二字原始義的再引申

就在“風騷”一詞轉向貶義之時,“風”和“騷”也追隨了“風騷”的腳步,也分別指稱兩性風情和男女之事。我們先細數宋元時期的戲曲小說中與“風”相關的詞語,可以說數不勝數,如“風月”“風情”“風流”“風花雪月”“風流債”等等。而“騷”字墮落更甚,如:

《初刻拍案驚奇》:“可恨那老和尚又騷又吃醋,極不長進。”《儒林外史》:“今日還哪得工夫去看那騷婊子。”

除此而外,還有“騷託託”“騷情”“騷貨”之說,其中一些詞一直沿用至今。

“風騷”演變為貶義詞的另一層原因,“風”字引申義與雌雄相誘有關

“風騷”一詞轉變為貶義,為什麼“文采”“文章”等其他詞未轉變為貶義詞呢?這樣較真可能有人就要說是“槓精”了。其實,“風騷”一詞的貶義色彩跟“風”和“騷”二字有密切關係,與指稱文學的“風騷”並無關係,二者同身不同魂。“風”“騷”二字原本就有走向“風騷”之風流放蕩的基因。

我們先來看“風”,指稱空氣流動的“風”字實在難以描畫,因此古人就以“鳳凰”之“鳳”來表示。其字形如下:

“風騷”一個集高貴和下賤於一身的詞,說“風”話“騷”溯本源

“風”“鳳”為同源字,後來至小篆逐漸分化,一從蟲,表示風,古人認為“風動蟲生”;一從鳥表示鳳。“風”字分化後,其意義也不斷地引申演變,滋生出十多個義項,其中一個義項便是:雌雄相誘、發情和情愛之意。

《尚書》:“牛馬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左傳·僖公四年》:“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北魏書》:“有馬百匹因風入境,敬邕悉令送還,於是夷人感謝。”

而“風”的另一個義項便是由“像風一樣流動傳播影響廣大民眾”的民歌,《詩經》中的《國風》便是此義。“風騷”裡的“風”在兩個義項的發展軌跡上,至指稱“兩性風情”時出現了義項的合流。

此處我們也順便提及一下“風馬牛不相及”,這是楚國大夫屈完質問齊國軍隊時所說的話,屈完說:“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不虞君涉吾地,何故?”屈完這裡的意思是要闡明兩國距離之遠,即使兩國所養牛馬發情而雌雄相誘,到處追逐也不會跑到各自的領地。這裡的“風”非遙遠之意,而是雌雄相誘發情之意。可見,當時楚國的屈完也是一不折不扣的段子手,把齊國的將領懟得無言以對。

“騷”原為躁動不安,引申指內心不安和行為不端

“騷”為會意兼形聲字,由“馬”和“蚤”構成。“騷”字不見於甲骨文金文,篆書如下:

“風騷”一個集高貴和下賤於一身的詞,說“風”話“騷”溯本源

關於“馬”與“蚤”如何會意,有兩種說法:一說馬因受跳蚤騷擾而躁動不安;另一說法是馬匹像跳蚤一樣躁動不安。二種說法還有待討論,但“騷”的本義已經無疑問。

"

“風騷”一詞,現多用為貶義,意為風流放蕩,賣弄姿色。以致於我們在讀到“唐宗宋祖,各領風騷”的詩句時,雖明其意但也會覺得怪怪的。這就源於漢語詞發展過程中貶義居於主導以後而帶來的負面效應。同類的還有“爪牙”,古為“得力幫手”之意,“衣冠禽獸”古代本指官員的服飾,本非貶義,現在二詞已經完全是貶義詞了。

最初本分的“風騷”

追根溯源,“風騷”最初是指《詩經》和《楚辭》,並無貶義色彩。其中“風”就是指稱《詩經》中的國風,因國風的藝術價值受到大家的肯定,所以後來便以“風”代指《詩經》。而“騷”便是《楚辭》中的《離騷》。以下文獻所說“風騷”便都指《詩經》和《楚辭》:

《宋書·謝靈運傳論》:“原其飈流所始,莫不同祖風騷。”《詩品序》:“夫四言文約意廣,取效風騷,便可多得。”

再後來“風騷”就用來泛指詩文或文人了,其義與文學緊密相關,可以說宋元以前並無感情色彩。

“風騷”的詞義色彩轉變

可到了宋元及以後“風騷”一詞畫風漸變,意義逐漸引申,不斷附加意義,賦予感情色彩,所指範圍有所擴大。“風騷”呈現兩條路的發展方向:一種意義為褒義,指稱文采和才情;另一種意義為女性體態俊俏。如:

《紅樓夢》:“身量苗條,體格風騷。”《金雀記·定婚》:“有貌有貌多俊俏,陳平說我最風騷。”

以上“風騷”皆指女性體態俊俏迷人,《紅樓夢》裡指的是鳳姐。也正是在這一階段,“風騷”一詞開始偏離正面形象,逐漸轉向貶義。這種轉變根源可能有兩個:一個是當時文人的不檢點,舉止風流,宋代的柳永就是青樓的常客;另一個原因就是風騷俊俏女性或有放浪形骸之行為。其用例如下:

《醒世恆言》:“那老兒雖然風騷,到底是老人家,只好虛應故事……”《浣沙記·見王》:“我為人性格風騷,洞房中最怕寂寥。”

“風騷”一個集高貴和下賤於一身的詞,說“風”話“騷”溯本源

“風騷”的形象崩塌,“風”和“騷”二字原始義的再引申

就在“風騷”一詞轉向貶義之時,“風”和“騷”也追隨了“風騷”的腳步,也分別指稱兩性風情和男女之事。我們先細數宋元時期的戲曲小說中與“風”相關的詞語,可以說數不勝數,如“風月”“風情”“風流”“風花雪月”“風流債”等等。而“騷”字墮落更甚,如:

《初刻拍案驚奇》:“可恨那老和尚又騷又吃醋,極不長進。”《儒林外史》:“今日還哪得工夫去看那騷婊子。”

除此而外,還有“騷託託”“騷情”“騷貨”之說,其中一些詞一直沿用至今。

“風騷”演變為貶義詞的另一層原因,“風”字引申義與雌雄相誘有關

“風騷”一詞轉變為貶義,為什麼“文采”“文章”等其他詞未轉變為貶義詞呢?這樣較真可能有人就要說是“槓精”了。其實,“風騷”一詞的貶義色彩跟“風”和“騷”二字有密切關係,與指稱文學的“風騷”並無關係,二者同身不同魂。“風”“騷”二字原本就有走向“風騷”之風流放蕩的基因。

我們先來看“風”,指稱空氣流動的“風”字實在難以描畫,因此古人就以“鳳凰”之“鳳”來表示。其字形如下:

“風騷”一個集高貴和下賤於一身的詞,說“風”話“騷”溯本源

“風”“鳳”為同源字,後來至小篆逐漸分化,一從蟲,表示風,古人認為“風動蟲生”;一從鳥表示鳳。“風”字分化後,其意義也不斷地引申演變,滋生出十多個義項,其中一個義項便是:雌雄相誘、發情和情愛之意。

《尚書》:“牛馬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左傳·僖公四年》:“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北魏書》:“有馬百匹因風入境,敬邕悉令送還,於是夷人感謝。”

而“風”的另一個義項便是由“像風一樣流動傳播影響廣大民眾”的民歌,《詩經》中的《國風》便是此義。“風騷”裡的“風”在兩個義項的發展軌跡上,至指稱“兩性風情”時出現了義項的合流。

此處我們也順便提及一下“風馬牛不相及”,這是楚國大夫屈完質問齊國軍隊時所說的話,屈完說:“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不虞君涉吾地,何故?”屈完這裡的意思是要闡明兩國距離之遠,即使兩國所養牛馬發情而雌雄相誘,到處追逐也不會跑到各自的領地。這裡的“風”非遙遠之意,而是雌雄相誘發情之意。可見,當時楚國的屈完也是一不折不扣的段子手,把齊國的將領懟得無言以對。

“騷”原為躁動不安,引申指內心不安和行為不端

“騷”為會意兼形聲字,由“馬”和“蚤”構成。“騷”字不見於甲骨文金文,篆書如下:

“風騷”一個集高貴和下賤於一身的詞,說“風”話“騷”溯本源

關於“馬”與“蚤”如何會意,有兩種說法:一說馬因受跳蚤騷擾而躁動不安;另一說法是馬匹像跳蚤一樣躁動不安。二種說法還有待討論,但“騷”的本義已經無疑問。

“風騷”一個集高貴和下賤於一身的詞,說“風”話“騷”溯本源

躁動不安的馬

屈原憂愁幽思而作《離騷》,此處“騷”表達了屈原內心的擾亂與煩惱,是“騷”字由外在行為的躁動不安轉指內心的不安與憂愁。正因為屈原經典的《離騷》問世,使得“騷”的字義沿著兩個路徑發展:

第一條路徑:《詩經·國風》與《離騷》合而被稱為“風騷”,指稱中國古代詩歌的代稱,後來泛指文學素養和審美情趣。而擁有此種素質之人也便被稱為“騷人”,范仲淹《岳陽樓記》有“遷客騷人”之說。

第二條路徑:“騷”字表示外在行為的躁動不安或行走不正,《方言》曰:“吳楚偏蹇曰騷。”其中“騷”便是行不正之意。後來引申為行為不端正,特別指稱以賣弄顏容且不檢點的行為,尤其指稱女性。

寫在最後

“風騷”一詞有褒貶兩層含義。“風騷1”與文學相關,源於《詩經·國風》和《離騷》,其中“風”的“民歌”義與“騷”的“內心憂愁幽思”皆源於二字的本義。“風騷2”是在“風騷1”固定下來以後,“風”和“騷”又迴歸本義,並從本義的引申義中分別截取了“雌雄相誘、發情”和“男女關係中的行為不檢點”兩層含義。

概而言之,“風騷”從褒義到貶義的發展並不是直線發展的。貶“風騷”義是源於對“風”“騷”二字初始義的引申,並把意義附加到當時形式固定表示褒義的“風騷”一詞上,成了同體不同魂的怪胎。

您的點贊、關注、轉發是對我的最大鼓勵!期待與您交流國學,非常感謝!


***建議我國在中小學語文課程之外單獨開設漢字文化課程,漢字融合了繪畫、歷史、文化、社會、邏輯等多門學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