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如何面對拖延症?

在中小學中,學生的拖延心理及行為比較普遍地存在。這種行為傾向不僅表現在學習上,很多學生在生活上也總拖拖拉拉。嚴重的拖延行為在國外心理學界已經被認為是一種心理障礙,並引發了較多的研究,但在國內教育心理學界卻還沒有被引起重視,對這方面的研究甚少。因此,深入瞭解拖延的內在動機和影響因素,並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就顯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中小學生如何面對拖延症?

什麼事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現這種狀態,需要引起重視。

中小學生如何面對拖延症?

拖延症形成的具體原因尚不清楚,一種觀點認為,拖延是由一種或數種相對穩定的人格特徵造成的,個體在各種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都可能拖延;另一種觀點認為,拖延多是由環境決定的不穩定因素造成。

1.環境因素

比如在學校,我們常常可以發現臨近考試時,有些學生不努力學習而是四處遊玩、看電視或聲稱自己緊張焦慮等,其實這時候他們很可能在自我設阻。很多學生會把拖延當做一種行為性自我設阻手段。因為有拖延行為的存在,學生就可以將其失敗歸咎於時間倉促等外部原因而不是他們的能力,藉此來保護和提高其自尊。這其實也是一種印象管理策略,它的目的首先是使個體在失敗後不至於太丟臉,其次則是賦予成功更多的光彩。

中小學生如何面對拖延症?

2.個體因素

即如果個體存在拖延行為,但是仍在較短的時間內成功完成了任務,別人會認為這種成功來之不易,對他倍加讚賞。研究表明,偶爾的自我設阻也許問題不大,甚至還有些益處,如緩解考試前的焦慮等,但習慣性的自我設阻會導致最終的失敗或至少不能充分發揮其才能,以致錯失很多機會。

3.其他因素

此外,迴避評價、完美主義傾向等也可能會導致拖延行為。尤其是當面臨較為困難的學習任務時,為了逃避可能失敗的風險和來自他人和社會的可能的批評,學習的時候總是磨磨蹭蹭,—拖再拖,把拖延當成了一種暫時的自我保護手段。而有完美主義傾向的拖延動機則較多地存在於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身上。具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由於脫離實際,給自己定製了過高的目標或是苛求完美,在沒有完全的把握成功地完成某項任務之前,不願意動手去做,因為苛求完美,反而不容易制定出可行的行動計劃,從而導致了拖延行為。

中小學生如何面對拖延症?

高冠教育一直專注中小學一對一輔導,特別歸納出幾個方法來解決拖延症,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1.改變認識

拖延與一些認知心理呈負相關,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改變這些不正確的認知,如運用積極暗示、增加成功體驗和放大優點等方法獲取自信;改變完美主義,幫助拖延者分析完成任務帶來的益處。

2. 積極情緒和調節動機

可以通過適當休息,轉移注意力,適當地放鬆娛樂等來轉換心情,獲得暫時的積極情緒,不能逃避現實,忽視長遠利益和問題的根本解決。在動機方面,任務性質中的任務厭惡影響拖延,所以需要將厭惡的任務轉換為喜歡的任務或附加一些獎勵。

3. 增強自我效能感

增強自我效能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預防拖延的發生。鼓勵個體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對自己進行自我管理,積極監控自己的行為並評估干預期。

4. 發揮群體的作用

群體氛圍可以為成員提供一種特殊的情境,充滿理解、關愛、信任,這種環境的變化必將引起個體行為的改變。

5.集中於事而不瞻前顧後

做決定前,可以先做功課或向他人請教,但一旦開始行動,就不要再瞻前顧後。專注於事會使你的大腦更高效地運轉,形成一個積極而非消極的態度,這會使你的行動更簡單,也更容易成功。

6.給自己積極暗示

人總是在成就感中更好地前行,而不是挫敗感。你決定去看書,就算只看了一頁,你也可以告訴自己,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你想健身,哪怕開始只能跑500米,你也可以暗示自己,有所行動,就意味著更接近成功。久而久之,你會習慣用行動打敗焦慮。

7.堅持到底

你要相信,人生中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沒有捷徑,有的只是點點滴滴的努力、日復一日的堅持。最終區分出卓越和平庸的,有時就是這“堅持”二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