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

人生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

當我們面對人生的困難時,提升你的認知能力,才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

以下這六種思考模型,可以在讓你面對不同的困難時,也有清晰的認知思維去處理它們,做出正確的決定。

"

人生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

當我們面對人生的困難時,提升你的認知能力,才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

以下這六種思考模型,可以在讓你面對不同的困難時,也有清晰的認知思維去處理它們,做出正確的決定。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一:是非原則模型

想要擁有快速的決斷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是非原則”模型作出判斷。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在某些軍事行為上,也以此做快速決策的。

有時候我們面對某些難題,需要權衡利弊,卻又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太久,那麼這一原則就能夠派上用場。

例如,前男友找你複合,你要對此作出決定,你可以針對這件事,連續問自己三個關鍵性的問題:

1,你是不是還喜歡他?

2,是不是可以原諒他?

3,是不是沒了他過不好?

就算你第一個問題回答了“是”,但後面兩個卻給出了“否”,那麼最終的決策就顯而易見。無論現在你多麼喜歡前男友,你也要決斷一些,拒絕對方的要求。

這個決策思考模型,在醫學上,管理學上,甚至政治領域都很有參考價值,畢竟在面對某些事件上,我們壓根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思考;有些事即便有時間思考,你拖得越久,反而讓自己更折磨。

正所謂“剪不斷理還亂”,用是非原則做決定,你才不會被這些問題拖累。

這個原則的關鍵之處在於,三個問題一定要跟自己的切身利益相關。

正因為跟自己的切身利益相關,所以你思考的時間會更快。畢竟對於“你是否支持劫富濟貧”這種問題,你可能會很糾結,但如果問題是“劫你的富去濟貧好不好“,你就知道怎麼反應了。

其次,三個問題當中,只要有一個“否”,這個決策就不可行;要有三個“是”,這個決策才可行。這樣才會給自己足夠的理由去行動。

但是,快速並不意味著魯莽,每個問題的背後,你一定要找到支撐的原因。

正因為這些原因跟你有切身的關係,影響你非常深刻,所以基於此,你才能做出“是”或“否”的決策。

"

人生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

當我們面對人生的困難時,提升你的認知能力,才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

以下這六種思考模型,可以在讓你面對不同的困難時,也有清晰的認知思維去處理它們,做出正確的決定。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一:是非原則模型

想要擁有快速的決斷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是非原則”模型作出判斷。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在某些軍事行為上,也以此做快速決策的。

有時候我們面對某些難題,需要權衡利弊,卻又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太久,那麼這一原則就能夠派上用場。

例如,前男友找你複合,你要對此作出決定,你可以針對這件事,連續問自己三個關鍵性的問題:

1,你是不是還喜歡他?

2,是不是可以原諒他?

3,是不是沒了他過不好?

就算你第一個問題回答了“是”,但後面兩個卻給出了“否”,那麼最終的決策就顯而易見。無論現在你多麼喜歡前男友,你也要決斷一些,拒絕對方的要求。

這個決策思考模型,在醫學上,管理學上,甚至政治領域都很有參考價值,畢竟在面對某些事件上,我們壓根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思考;有些事即便有時間思考,你拖得越久,反而讓自己更折磨。

正所謂“剪不斷理還亂”,用是非原則做決定,你才不會被這些問題拖累。

這個原則的關鍵之處在於,三個問題一定要跟自己的切身利益相關。

正因為跟自己的切身利益相關,所以你思考的時間會更快。畢竟對於“你是否支持劫富濟貧”這種問題,你可能會很糾結,但如果問題是“劫你的富去濟貧好不好“,你就知道怎麼反應了。

其次,三個問題當中,只要有一個“否”,這個決策就不可行;要有三個“是”,這個決策才可行。這樣才會給自己足夠的理由去行動。

但是,快速並不意味著魯莽,每個問題的背後,你一定要找到支撐的原因。

正因為這些原因跟你有切身的關係,影響你非常深刻,所以基於此,你才能做出“是”或“否”的決策。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二:艾森豪威爾矩陣模型

我們做事,一定要懂得區分輕重緩急,這是時間管理的重要一環。

當你經常去做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而把重要的事情一拖再拖,你就很難真正完成自己的目標。

美國前總統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曾經說過:“最緊迫的決策,通常都不是最重要的。”

作為時間管理的大師,艾森豪威爾對於事情的安排,給出了四種情況的區分:

1,重要,但不緊急;

2,重要,而且緊急;

3,不重要,也不緊急;

4,不重要,卻緊急;

這是時間管理的其中一個步驟,我們給自己安排任務之前,先按照這個法則,梳理好自己要做的事情,到底是處於哪種狀況下。

然後先把重要而且緊急的事情做完,例如當天工作的任務,明天要提交的報告,準備另一半今晚的生日慶祝等。

接著再安排時間去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好比每天的閱讀活動,口才的鍛鍊,學習寫文章之類的。

至於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則有空的時候再去做,如玩遊戲、看電視等。

最後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諸如手機來電,接小孩放學,雙十一蹲點搶購物品等。這些事,可以的話拜託其他人做;不能假手於人,就在完成重要而緊急的情況下,再去做它們。

一般來說,我們一天當中,都會交雜出現這種類別的事情。

只要我們給自己制定一份任務清單,大概劃分好事情的輕重緩急程度,我們就能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把事情做好了。

"

人生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

當我們面對人生的困難時,提升你的認知能力,才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

以下這六種思考模型,可以在讓你面對不同的困難時,也有清晰的認知思維去處理它們,做出正確的決定。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一:是非原則模型

想要擁有快速的決斷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是非原則”模型作出判斷。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在某些軍事行為上,也以此做快速決策的。

有時候我們面對某些難題,需要權衡利弊,卻又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太久,那麼這一原則就能夠派上用場。

例如,前男友找你複合,你要對此作出決定,你可以針對這件事,連續問自己三個關鍵性的問題:

1,你是不是還喜歡他?

2,是不是可以原諒他?

3,是不是沒了他過不好?

就算你第一個問題回答了“是”,但後面兩個卻給出了“否”,那麼最終的決策就顯而易見。無論現在你多麼喜歡前男友,你也要決斷一些,拒絕對方的要求。

這個決策思考模型,在醫學上,管理學上,甚至政治領域都很有參考價值,畢竟在面對某些事件上,我們壓根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思考;有些事即便有時間思考,你拖得越久,反而讓自己更折磨。

正所謂“剪不斷理還亂”,用是非原則做決定,你才不會被這些問題拖累。

這個原則的關鍵之處在於,三個問題一定要跟自己的切身利益相關。

正因為跟自己的切身利益相關,所以你思考的時間會更快。畢竟對於“你是否支持劫富濟貧”這種問題,你可能會很糾結,但如果問題是“劫你的富去濟貧好不好“,你就知道怎麼反應了。

其次,三個問題當中,只要有一個“否”,這個決策就不可行;要有三個“是”,這個決策才可行。這樣才會給自己足夠的理由去行動。

但是,快速並不意味著魯莽,每個問題的背後,你一定要找到支撐的原因。

正因為這些原因跟你有切身的關係,影響你非常深刻,所以基於此,你才能做出“是”或“否”的決策。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二:艾森豪威爾矩陣模型

我們做事,一定要懂得區分輕重緩急,這是時間管理的重要一環。

當你經常去做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而把重要的事情一拖再拖,你就很難真正完成自己的目標。

美國前總統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曾經說過:“最緊迫的決策,通常都不是最重要的。”

作為時間管理的大師,艾森豪威爾對於事情的安排,給出了四種情況的區分:

1,重要,但不緊急;

2,重要,而且緊急;

3,不重要,也不緊急;

4,不重要,卻緊急;

這是時間管理的其中一個步驟,我們給自己安排任務之前,先按照這個法則,梳理好自己要做的事情,到底是處於哪種狀況下。

然後先把重要而且緊急的事情做完,例如當天工作的任務,明天要提交的報告,準備另一半今晚的生日慶祝等。

接著再安排時間去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好比每天的閱讀活動,口才的鍛鍊,學習寫文章之類的。

至於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則有空的時候再去做,如玩遊戲、看電視等。

最後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諸如手機來電,接小孩放學,雙十一蹲點搶購物品等。這些事,可以的話拜託其他人做;不能假手於人,就在完成重要而緊急的情況下,再去做它們。

一般來說,我們一天當中,都會交雜出現這種類別的事情。

只要我們給自己制定一份任務清單,大概劃分好事情的輕重緩急程度,我們就能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把事情做好了。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三:個人能力模型

很多人對於自身的能力,並沒有深刻的瞭解。

然而,自身的能力該要怎麼去衡量高低呢?個人能力模型,就是以此作為基點,評估自身能力的情況。

根據這個模型的三個維度,每一段時間,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然後根據1分(完全不適用)到10分(完全適用)的分數,將你的回答填入這個模型當中。

這三個問題分別為:

  • 必須:你目前的能力,在某些事情上,是你必須要掌握的要求嗎?
  • 能夠:你想要做的事和你的自身能力,能夠多大程度做到吻合?
  • 想要:你目前的能力和你真正想要的結果之間,有多大的關聯性?

譬如你想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但又不是太重要的事情,那麼你“必須”的分數,就不會太高。正因為不會太高,你行動的意願也不會太強烈。

同時,如果現在讓你寫一篇文章會感到很吃力,那麼你的能力,在這件事上就顯得不太足夠,彼此無法做到匹配吻合。

所以也表明,你的能力跟想要的結果之間,並沒有太大的關聯性。換言之,你的能力,無法輸出你想要的結果。

這時你應該懂得怎麼調整了。

剛開始,你先把評估分數記在這個模型上面。隔一段時間後,大概一個月左右,再填上相應的分數,看看“三角形”的變化形態。

如果模型當中的“三角形”不斷在變化,說明你在自我調整;如果“三角形”總是一樣,你就要問一問自己以下這些問題:

這些事是不是你真的想要的?

你有沒有能力得到想要的結果?

你在現有的基礎上,還能做些什麼?

你是否真的希望自己能夠掌握這些能力?

回答這些問題,有助於你弄清楚自己的方向,讓你有針對性地調整努力的策略和方法。

記住,如果有什麼是你現在無法做到的,你應該努力培養這樣的能力,而不是放任自流。

"

人生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

當我們面對人生的困難時,提升你的認知能力,才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

以下這六種思考模型,可以在讓你面對不同的困難時,也有清晰的認知思維去處理它們,做出正確的決定。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一:是非原則模型

想要擁有快速的決斷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是非原則”模型作出判斷。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在某些軍事行為上,也以此做快速決策的。

有時候我們面對某些難題,需要權衡利弊,卻又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太久,那麼這一原則就能夠派上用場。

例如,前男友找你複合,你要對此作出決定,你可以針對這件事,連續問自己三個關鍵性的問題:

1,你是不是還喜歡他?

2,是不是可以原諒他?

3,是不是沒了他過不好?

就算你第一個問題回答了“是”,但後面兩個卻給出了“否”,那麼最終的決策就顯而易見。無論現在你多麼喜歡前男友,你也要決斷一些,拒絕對方的要求。

這個決策思考模型,在醫學上,管理學上,甚至政治領域都很有參考價值,畢竟在面對某些事件上,我們壓根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思考;有些事即便有時間思考,你拖得越久,反而讓自己更折磨。

正所謂“剪不斷理還亂”,用是非原則做決定,你才不會被這些問題拖累。

這個原則的關鍵之處在於,三個問題一定要跟自己的切身利益相關。

正因為跟自己的切身利益相關,所以你思考的時間會更快。畢竟對於“你是否支持劫富濟貧”這種問題,你可能會很糾結,但如果問題是“劫你的富去濟貧好不好“,你就知道怎麼反應了。

其次,三個問題當中,只要有一個“否”,這個決策就不可行;要有三個“是”,這個決策才可行。這樣才會給自己足夠的理由去行動。

但是,快速並不意味著魯莽,每個問題的背後,你一定要找到支撐的原因。

正因為這些原因跟你有切身的關係,影響你非常深刻,所以基於此,你才能做出“是”或“否”的決策。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二:艾森豪威爾矩陣模型

我們做事,一定要懂得區分輕重緩急,這是時間管理的重要一環。

當你經常去做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而把重要的事情一拖再拖,你就很難真正完成自己的目標。

美國前總統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曾經說過:“最緊迫的決策,通常都不是最重要的。”

作為時間管理的大師,艾森豪威爾對於事情的安排,給出了四種情況的區分:

1,重要,但不緊急;

2,重要,而且緊急;

3,不重要,也不緊急;

4,不重要,卻緊急;

這是時間管理的其中一個步驟,我們給自己安排任務之前,先按照這個法則,梳理好自己要做的事情,到底是處於哪種狀況下。

然後先把重要而且緊急的事情做完,例如當天工作的任務,明天要提交的報告,準備另一半今晚的生日慶祝等。

接著再安排時間去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好比每天的閱讀活動,口才的鍛鍊,學習寫文章之類的。

至於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則有空的時候再去做,如玩遊戲、看電視等。

最後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諸如手機來電,接小孩放學,雙十一蹲點搶購物品等。這些事,可以的話拜託其他人做;不能假手於人,就在完成重要而緊急的情況下,再去做它們。

一般來說,我們一天當中,都會交雜出現這種類別的事情。

只要我們給自己制定一份任務清單,大概劃分好事情的輕重緩急程度,我們就能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把事情做好了。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三:個人能力模型

很多人對於自身的能力,並沒有深刻的瞭解。

然而,自身的能力該要怎麼去衡量高低呢?個人能力模型,就是以此作為基點,評估自身能力的情況。

根據這個模型的三個維度,每一段時間,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然後根據1分(完全不適用)到10分(完全適用)的分數,將你的回答填入這個模型當中。

這三個問題分別為:

  • 必須:你目前的能力,在某些事情上,是你必須要掌握的要求嗎?
  • 能夠:你想要做的事和你的自身能力,能夠多大程度做到吻合?
  • 想要:你目前的能力和你真正想要的結果之間,有多大的關聯性?

譬如你想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但又不是太重要的事情,那麼你“必須”的分數,就不會太高。正因為不會太高,你行動的意願也不會太強烈。

同時,如果現在讓你寫一篇文章會感到很吃力,那麼你的能力,在這件事上就顯得不太足夠,彼此無法做到匹配吻合。

所以也表明,你的能力跟想要的結果之間,並沒有太大的關聯性。換言之,你的能力,無法輸出你想要的結果。

這時你應該懂得怎麼調整了。

剛開始,你先把評估分數記在這個模型上面。隔一段時間後,大概一個月左右,再填上相應的分數,看看“三角形”的變化形態。

如果模型當中的“三角形”不斷在變化,說明你在自我調整;如果“三角形”總是一樣,你就要問一問自己以下這些問題:

這些事是不是你真的想要的?

你有沒有能力得到想要的結果?

你在現有的基礎上,還能做些什麼?

你是否真的希望自己能夠掌握這些能力?

回答這些問題,有助於你弄清楚自己的方向,讓你有針對性地調整努力的策略和方法。

記住,如果有什麼是你現在無法做到的,你應該努力培養這樣的能力,而不是放任自流。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四:認知扭曲原理模型

認知扭曲,是人們做判斷時,通常都會犯的一種錯誤。

這種認知上的思考錯誤,會影響到我們的決定。更糟糕的是,我們所有人都無可避免地犯下這種錯。

由於大腦的固有運作機制,這種認知扭曲是無法解除的,但我們可以銳化自己的思想,把這種認知上的錯誤,儘量降到最低。

認知扭曲有很多種類型,最常見的大概有四種:

1,錨定效應;

所謂“錨定”,其實就是最先植入我們腦袋中的關鍵信息,就好像船隻被拋錨穩住了一樣,其後我們的思想,都會受到這種信息的“穩住”,從而影響到我們的判斷。

例如我跟你介紹某個人,說:“他是官二代,人品很差,你跟他相處要小心。”

那麼你聽到我這句話後,不管有意或無意,你以後跟那個人相處時,總會以一種“審視”的態度去跟他接觸。因為我的話,已經“錨定”你了。

2,驗證偏見;

對於某些事情,我們總是帶著已經形成的假設和想法,去解讀眼前的信息。有時候甚至剛好相反,你會屏蔽所有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信息,忽略所有不利的意見,有選擇性地看到你想看的東西。

例如你的偶像犯了錯,作為粉絲的你,是不是總是“一意孤行”地去證明偶像並沒錯,或者覺得那些批判他的說話,就是一種針對呢?

即便你跟偶像,一天都沒有真正相處過。

3,可用性偏見;

每個人都會以自我為中心去評價外界的事物,因為這個評價體系,是來自於你自身的經歷,也是唯一可獲取的參考來源。

例如,你在一個商場看到兩三個美女,就認為這個商場有很多美女出沒。這種評價,就是以自己的記憶和獲取到的信息作為評價體系。然而這種評價,往往不是建立在客觀的數據和相關的事實上面的。

有時候我們做決定,難免會以這種“自我評價體系”審視事情,這並沒有錯,只要不要把它當成真理就行。

4,快慢偏差;

很多人往往認為自己憑直覺,就能夠判斷到事情的正確與否。相信直覺,也是我們的認知扭曲。

例如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球拍和羽毛球加起來一共1.1元,球拍比羽毛球貴1元,那麼它們分別是多少元?

是不是直覺告訴你,球拍是1元,羽毛球是0.1元呢?要是這樣,球拍就比羽毛球貴0.9元了。憑直覺,是我們做決策時其中一種非常有用的方式。但並不是所有時候,運用直覺做決定總是對的,尤其對於一些重要的事情上。

我們做決策時,很多時候都會無意中受到這四種認知扭曲影響到的,我們必須加以注意。

"

人生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

當我們面對人生的困難時,提升你的認知能力,才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

以下這六種思考模型,可以在讓你面對不同的困難時,也有清晰的認知思維去處理它們,做出正確的決定。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一:是非原則模型

想要擁有快速的決斷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是非原則”模型作出判斷。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在某些軍事行為上,也以此做快速決策的。

有時候我們面對某些難題,需要權衡利弊,卻又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太久,那麼這一原則就能夠派上用場。

例如,前男友找你複合,你要對此作出決定,你可以針對這件事,連續問自己三個關鍵性的問題:

1,你是不是還喜歡他?

2,是不是可以原諒他?

3,是不是沒了他過不好?

就算你第一個問題回答了“是”,但後面兩個卻給出了“否”,那麼最終的決策就顯而易見。無論現在你多麼喜歡前男友,你也要決斷一些,拒絕對方的要求。

這個決策思考模型,在醫學上,管理學上,甚至政治領域都很有參考價值,畢竟在面對某些事件上,我們壓根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思考;有些事即便有時間思考,你拖得越久,反而讓自己更折磨。

正所謂“剪不斷理還亂”,用是非原則做決定,你才不會被這些問題拖累。

這個原則的關鍵之處在於,三個問題一定要跟自己的切身利益相關。

正因為跟自己的切身利益相關,所以你思考的時間會更快。畢竟對於“你是否支持劫富濟貧”這種問題,你可能會很糾結,但如果問題是“劫你的富去濟貧好不好“,你就知道怎麼反應了。

其次,三個問題當中,只要有一個“否”,這個決策就不可行;要有三個“是”,這個決策才可行。這樣才會給自己足夠的理由去行動。

但是,快速並不意味著魯莽,每個問題的背後,你一定要找到支撐的原因。

正因為這些原因跟你有切身的關係,影響你非常深刻,所以基於此,你才能做出“是”或“否”的決策。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二:艾森豪威爾矩陣模型

我們做事,一定要懂得區分輕重緩急,這是時間管理的重要一環。

當你經常去做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而把重要的事情一拖再拖,你就很難真正完成自己的目標。

美國前總統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曾經說過:“最緊迫的決策,通常都不是最重要的。”

作為時間管理的大師,艾森豪威爾對於事情的安排,給出了四種情況的區分:

1,重要,但不緊急;

2,重要,而且緊急;

3,不重要,也不緊急;

4,不重要,卻緊急;

這是時間管理的其中一個步驟,我們給自己安排任務之前,先按照這個法則,梳理好自己要做的事情,到底是處於哪種狀況下。

然後先把重要而且緊急的事情做完,例如當天工作的任務,明天要提交的報告,準備另一半今晚的生日慶祝等。

接著再安排時間去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好比每天的閱讀活動,口才的鍛鍊,學習寫文章之類的。

至於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則有空的時候再去做,如玩遊戲、看電視等。

最後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諸如手機來電,接小孩放學,雙十一蹲點搶購物品等。這些事,可以的話拜託其他人做;不能假手於人,就在完成重要而緊急的情況下,再去做它們。

一般來說,我們一天當中,都會交雜出現這種類別的事情。

只要我們給自己制定一份任務清單,大概劃分好事情的輕重緩急程度,我們就能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把事情做好了。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三:個人能力模型

很多人對於自身的能力,並沒有深刻的瞭解。

然而,自身的能力該要怎麼去衡量高低呢?個人能力模型,就是以此作為基點,評估自身能力的情況。

根據這個模型的三個維度,每一段時間,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然後根據1分(完全不適用)到10分(完全適用)的分數,將你的回答填入這個模型當中。

這三個問題分別為:

  • 必須:你目前的能力,在某些事情上,是你必須要掌握的要求嗎?
  • 能夠:你想要做的事和你的自身能力,能夠多大程度做到吻合?
  • 想要:你目前的能力和你真正想要的結果之間,有多大的關聯性?

譬如你想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但又不是太重要的事情,那麼你“必須”的分數,就不會太高。正因為不會太高,你行動的意願也不會太強烈。

同時,如果現在讓你寫一篇文章會感到很吃力,那麼你的能力,在這件事上就顯得不太足夠,彼此無法做到匹配吻合。

所以也表明,你的能力跟想要的結果之間,並沒有太大的關聯性。換言之,你的能力,無法輸出你想要的結果。

這時你應該懂得怎麼調整了。

剛開始,你先把評估分數記在這個模型上面。隔一段時間後,大概一個月左右,再填上相應的分數,看看“三角形”的變化形態。

如果模型當中的“三角形”不斷在變化,說明你在自我調整;如果“三角形”總是一樣,你就要問一問自己以下這些問題:

這些事是不是你真的想要的?

你有沒有能力得到想要的結果?

你在現有的基礎上,還能做些什麼?

你是否真的希望自己能夠掌握這些能力?

回答這些問題,有助於你弄清楚自己的方向,讓你有針對性地調整努力的策略和方法。

記住,如果有什麼是你現在無法做到的,你應該努力培養這樣的能力,而不是放任自流。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四:認知扭曲原理模型

認知扭曲,是人們做判斷時,通常都會犯的一種錯誤。

這種認知上的思考錯誤,會影響到我們的決定。更糟糕的是,我們所有人都無可避免地犯下這種錯。

由於大腦的固有運作機制,這種認知扭曲是無法解除的,但我們可以銳化自己的思想,把這種認知上的錯誤,儘量降到最低。

認知扭曲有很多種類型,最常見的大概有四種:

1,錨定效應;

所謂“錨定”,其實就是最先植入我們腦袋中的關鍵信息,就好像船隻被拋錨穩住了一樣,其後我們的思想,都會受到這種信息的“穩住”,從而影響到我們的判斷。

例如我跟你介紹某個人,說:“他是官二代,人品很差,你跟他相處要小心。”

那麼你聽到我這句話後,不管有意或無意,你以後跟那個人相處時,總會以一種“審視”的態度去跟他接觸。因為我的話,已經“錨定”你了。

2,驗證偏見;

對於某些事情,我們總是帶著已經形成的假設和想法,去解讀眼前的信息。有時候甚至剛好相反,你會屏蔽所有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信息,忽略所有不利的意見,有選擇性地看到你想看的東西。

例如你的偶像犯了錯,作為粉絲的你,是不是總是“一意孤行”地去證明偶像並沒錯,或者覺得那些批判他的說話,就是一種針對呢?

即便你跟偶像,一天都沒有真正相處過。

3,可用性偏見;

每個人都會以自我為中心去評價外界的事物,因為這個評價體系,是來自於你自身的經歷,也是唯一可獲取的參考來源。

例如,你在一個商場看到兩三個美女,就認為這個商場有很多美女出沒。這種評價,就是以自己的記憶和獲取到的信息作為評價體系。然而這種評價,往往不是建立在客觀的數據和相關的事實上面的。

有時候我們做決定,難免會以這種“自我評價體系”審視事情,這並沒有錯,只要不要把它當成真理就行。

4,快慢偏差;

很多人往往認為自己憑直覺,就能夠判斷到事情的正確與否。相信直覺,也是我們的認知扭曲。

例如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球拍和羽毛球加起來一共1.1元,球拍比羽毛球貴1元,那麼它們分別是多少元?

是不是直覺告訴你,球拍是1元,羽毛球是0.1元呢?要是這樣,球拍就比羽毛球貴0.9元了。憑直覺,是我們做決策時其中一種非常有用的方式。但並不是所有時候,運用直覺做決定總是對的,尤其對於一些重要的事情上。

我們做決策時,很多時候都會無意中受到這四種認知扭曲影響到的,我們必須加以注意。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五:肯定式探詢模型

肯定式探詢模型,其英文是Appreciative Inquiry,一般會簡稱AI模型,或者AI思維。這是美國管理專家大衛·庫伯裡德開發的方法。

這個模型,既可以應用在公司運營上,也可以用在對待個人本身的長處、正面的特質和潛力上。

其特點,由兩個要素組成:肯定探詢,旨在讓我們要把注意力,放在事情的積極面,而非消極面上。

這就是AI思維。

當你遇到某些困難時,任何抱怨和批判,都是一種對消極面的反應,某程度上是於事無補的。

但如果你能夠學會肯定式探詢的思維,你就會慢慢發現事情的可取之處,從而有針對性地去改變方法,調整行動方案。

把“為什麼問題總是存在”,轉換成“試試以這種方法能不能解決到問題”,這種思維的轉換,就是讓你通往最終目的的前奏。

你怎麼看待問題,會透露出你什麼怎樣的性格。根據人們對於意見的反應,可以將其區分為四種基本類型:

  • 吹毛求疵型:這個點子還有問題,那裡還是不好……
  • 獨裁型:不行!這個點子我不喜歡,你一定要這樣做!
  • 悲觀型:你這個點子是不行的,做不做都是一個樣子。
  • AI思維型:是的,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做,或許還有機會……

班傑明·富蘭克林說:任何蠢蛋都能夠批評,大多數的愚昧之人確實也都這樣做。

所以,以一種開放和正向的態度,去面對問題,才能夠真正把問題解決。

任何負面或者消極型的言談,不僅不是用來解決問題,反而卻是製造了更多的問題。

"

人生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

當我們面對人生的困難時,提升你的認知能力,才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

以下這六種思考模型,可以在讓你面對不同的困難時,也有清晰的認知思維去處理它們,做出正確的決定。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一:是非原則模型

想要擁有快速的決斷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是非原則”模型作出判斷。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在某些軍事行為上,也以此做快速決策的。

有時候我們面對某些難題,需要權衡利弊,卻又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太久,那麼這一原則就能夠派上用場。

例如,前男友找你複合,你要對此作出決定,你可以針對這件事,連續問自己三個關鍵性的問題:

1,你是不是還喜歡他?

2,是不是可以原諒他?

3,是不是沒了他過不好?

就算你第一個問題回答了“是”,但後面兩個卻給出了“否”,那麼最終的決策就顯而易見。無論現在你多麼喜歡前男友,你也要決斷一些,拒絕對方的要求。

這個決策思考模型,在醫學上,管理學上,甚至政治領域都很有參考價值,畢竟在面對某些事件上,我們壓根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思考;有些事即便有時間思考,你拖得越久,反而讓自己更折磨。

正所謂“剪不斷理還亂”,用是非原則做決定,你才不會被這些問題拖累。

這個原則的關鍵之處在於,三個問題一定要跟自己的切身利益相關。

正因為跟自己的切身利益相關,所以你思考的時間會更快。畢竟對於“你是否支持劫富濟貧”這種問題,你可能會很糾結,但如果問題是“劫你的富去濟貧好不好“,你就知道怎麼反應了。

其次,三個問題當中,只要有一個“否”,這個決策就不可行;要有三個“是”,這個決策才可行。這樣才會給自己足夠的理由去行動。

但是,快速並不意味著魯莽,每個問題的背後,你一定要找到支撐的原因。

正因為這些原因跟你有切身的關係,影響你非常深刻,所以基於此,你才能做出“是”或“否”的決策。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二:艾森豪威爾矩陣模型

我們做事,一定要懂得區分輕重緩急,這是時間管理的重要一環。

當你經常去做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而把重要的事情一拖再拖,你就很難真正完成自己的目標。

美國前總統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曾經說過:“最緊迫的決策,通常都不是最重要的。”

作為時間管理的大師,艾森豪威爾對於事情的安排,給出了四種情況的區分:

1,重要,但不緊急;

2,重要,而且緊急;

3,不重要,也不緊急;

4,不重要,卻緊急;

這是時間管理的其中一個步驟,我們給自己安排任務之前,先按照這個法則,梳理好自己要做的事情,到底是處於哪種狀況下。

然後先把重要而且緊急的事情做完,例如當天工作的任務,明天要提交的報告,準備另一半今晚的生日慶祝等。

接著再安排時間去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好比每天的閱讀活動,口才的鍛鍊,學習寫文章之類的。

至於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則有空的時候再去做,如玩遊戲、看電視等。

最後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諸如手機來電,接小孩放學,雙十一蹲點搶購物品等。這些事,可以的話拜託其他人做;不能假手於人,就在完成重要而緊急的情況下,再去做它們。

一般來說,我們一天當中,都會交雜出現這種類別的事情。

只要我們給自己制定一份任務清單,大概劃分好事情的輕重緩急程度,我們就能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把事情做好了。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三:個人能力模型

很多人對於自身的能力,並沒有深刻的瞭解。

然而,自身的能力該要怎麼去衡量高低呢?個人能力模型,就是以此作為基點,評估自身能力的情況。

根據這個模型的三個維度,每一段時間,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然後根據1分(完全不適用)到10分(完全適用)的分數,將你的回答填入這個模型當中。

這三個問題分別為:

  • 必須:你目前的能力,在某些事情上,是你必須要掌握的要求嗎?
  • 能夠:你想要做的事和你的自身能力,能夠多大程度做到吻合?
  • 想要:你目前的能力和你真正想要的結果之間,有多大的關聯性?

譬如你想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但又不是太重要的事情,那麼你“必須”的分數,就不會太高。正因為不會太高,你行動的意願也不會太強烈。

同時,如果現在讓你寫一篇文章會感到很吃力,那麼你的能力,在這件事上就顯得不太足夠,彼此無法做到匹配吻合。

所以也表明,你的能力跟想要的結果之間,並沒有太大的關聯性。換言之,你的能力,無法輸出你想要的結果。

這時你應該懂得怎麼調整了。

剛開始,你先把評估分數記在這個模型上面。隔一段時間後,大概一個月左右,再填上相應的分數,看看“三角形”的變化形態。

如果模型當中的“三角形”不斷在變化,說明你在自我調整;如果“三角形”總是一樣,你就要問一問自己以下這些問題:

這些事是不是你真的想要的?

你有沒有能力得到想要的結果?

你在現有的基礎上,還能做些什麼?

你是否真的希望自己能夠掌握這些能力?

回答這些問題,有助於你弄清楚自己的方向,讓你有針對性地調整努力的策略和方法。

記住,如果有什麼是你現在無法做到的,你應該努力培養這樣的能力,而不是放任自流。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四:認知扭曲原理模型

認知扭曲,是人們做判斷時,通常都會犯的一種錯誤。

這種認知上的思考錯誤,會影響到我們的決定。更糟糕的是,我們所有人都無可避免地犯下這種錯。

由於大腦的固有運作機制,這種認知扭曲是無法解除的,但我們可以銳化自己的思想,把這種認知上的錯誤,儘量降到最低。

認知扭曲有很多種類型,最常見的大概有四種:

1,錨定效應;

所謂“錨定”,其實就是最先植入我們腦袋中的關鍵信息,就好像船隻被拋錨穩住了一樣,其後我們的思想,都會受到這種信息的“穩住”,從而影響到我們的判斷。

例如我跟你介紹某個人,說:“他是官二代,人品很差,你跟他相處要小心。”

那麼你聽到我這句話後,不管有意或無意,你以後跟那個人相處時,總會以一種“審視”的態度去跟他接觸。因為我的話,已經“錨定”你了。

2,驗證偏見;

對於某些事情,我們總是帶著已經形成的假設和想法,去解讀眼前的信息。有時候甚至剛好相反,你會屏蔽所有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信息,忽略所有不利的意見,有選擇性地看到你想看的東西。

例如你的偶像犯了錯,作為粉絲的你,是不是總是“一意孤行”地去證明偶像並沒錯,或者覺得那些批判他的說話,就是一種針對呢?

即便你跟偶像,一天都沒有真正相處過。

3,可用性偏見;

每個人都會以自我為中心去評價外界的事物,因為這個評價體系,是來自於你自身的經歷,也是唯一可獲取的參考來源。

例如,你在一個商場看到兩三個美女,就認為這個商場有很多美女出沒。這種評價,就是以自己的記憶和獲取到的信息作為評價體系。然而這種評價,往往不是建立在客觀的數據和相關的事實上面的。

有時候我們做決定,難免會以這種“自我評價體系”審視事情,這並沒有錯,只要不要把它當成真理就行。

4,快慢偏差;

很多人往往認為自己憑直覺,就能夠判斷到事情的正確與否。相信直覺,也是我們的認知扭曲。

例如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球拍和羽毛球加起來一共1.1元,球拍比羽毛球貴1元,那麼它們分別是多少元?

是不是直覺告訴你,球拍是1元,羽毛球是0.1元呢?要是這樣,球拍就比羽毛球貴0.9元了。憑直覺,是我們做決策時其中一種非常有用的方式。但並不是所有時候,運用直覺做決定總是對的,尤其對於一些重要的事情上。

我們做決策時,很多時候都會無意中受到這四種認知扭曲影響到的,我們必須加以注意。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五:肯定式探詢模型

肯定式探詢模型,其英文是Appreciative Inquiry,一般會簡稱AI模型,或者AI思維。這是美國管理專家大衛·庫伯裡德開發的方法。

這個模型,既可以應用在公司運營上,也可以用在對待個人本身的長處、正面的特質和潛力上。

其特點,由兩個要素組成:肯定探詢,旨在讓我們要把注意力,放在事情的積極面,而非消極面上。

這就是AI思維。

當你遇到某些困難時,任何抱怨和批判,都是一種對消極面的反應,某程度上是於事無補的。

但如果你能夠學會肯定式探詢的思維,你就會慢慢發現事情的可取之處,從而有針對性地去改變方法,調整行動方案。

把“為什麼問題總是存在”,轉換成“試試以這種方法能不能解決到問題”,這種思維的轉換,就是讓你通往最終目的的前奏。

你怎麼看待問題,會透露出你什麼怎樣的性格。根據人們對於意見的反應,可以將其區分為四種基本類型:

  • 吹毛求疵型:這個點子還有問題,那裡還是不好……
  • 獨裁型:不行!這個點子我不喜歡,你一定要這樣做!
  • 悲觀型:你這個點子是不行的,做不做都是一個樣子。
  • AI思維型:是的,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做,或許還有機會……

班傑明·富蘭克林說:任何蠢蛋都能夠批評,大多數的愚昧之人確實也都這樣做。

所以,以一種開放和正向的態度,去面對問題,才能夠真正把問題解決。

任何負面或者消極型的言談,不僅不是用來解決問題,反而卻是製造了更多的問題。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雙重回路學習模型

這個模型,指的就是自我反省和從反省中獲得學習的能力,來自於理論學家福斯特和尼克拉斯的研究。

其中,“二階觀察”這個理念,更是這個理論的重中之重。

嚴格來說,這並不是一個模型,而是一個讓你學會“轉廢為能”的技巧。通過這個技巧,你懂得從錯誤中學習,讓自己變得越來越精明和厲害。

怎麼做呢?就是讓自己成為二階觀察者,和學習怎麼去觀察一階觀察者。

所謂“一階觀察者”,就是親身經歷事情的當事人,他們看到的只是眼前的事物。而“二階觀察者”,就是觀察一階觀察者的人,基於他們對方的觀察方式獲得觀察。

例如你看足球比賽,通過錄像回放,你知道場上的裁判做出錯誤的判罰,那麼你就是二階觀察者。你之所以跟裁判持有不同的觀點,是因為你置身場外,能夠更客觀對待這種判決。

由於一階觀察者和二階觀察者的觀察方式不同,導致他們所獲得的信息也有所不同。

一階觀察者有時候並不知道自己本身觀察方式的缺陷,這是他們的盲點。如果你作為二階觀察者,能夠識別到這種盲點,採取不同的方式去看待事情,你就會學習到更多的東西。

心理學家克里斯·阿基里斯基於這個理論,建立了雙重回路學習方式。

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單一回路(一階觀察)是最好的做法,畢竟有些事情,你不親身試過,你壓根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但是,一階觀察的侷限,是隻能解決即時的問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問題的根源可能依然存在。這時就需要引入二階觀察。

有些事情,當你無法找到問題的突破點,自己怎麼做都做不了,那麼給自己再添加一個迴路(二階觀察),你就能夠把自己抽離出來,從更加宏觀的角度去審視這件事,專注解決問題背後的原因,或者通過對別人的觀察分析和諮詢請教,你會更加了解問題的核心症狀。

畢竟你跟另一半吵架,你想修復彼此的關係,解決的辦法,不是讓自己忍讓當前這一次吵架(單一回路),而是你要怎麼做,才能夠避免以後出現類似的爭吵(雙重回路),這才是核心要解決的問題。

我們想做的事情,和實際做到的事情,多多少少都會存在差異,而運用雙重回路學習法,就能夠減少這種差異,讓我們真正學到東西,把問題解決。

"

人生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

當我們面對人生的困難時,提升你的認知能力,才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

以下這六種思考模型,可以在讓你面對不同的困難時,也有清晰的認知思維去處理它們,做出正確的決定。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一:是非原則模型

想要擁有快速的決斷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是非原則”模型作出判斷。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在某些軍事行為上,也以此做快速決策的。

有時候我們面對某些難題,需要權衡利弊,卻又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太久,那麼這一原則就能夠派上用場。

例如,前男友找你複合,你要對此作出決定,你可以針對這件事,連續問自己三個關鍵性的問題:

1,你是不是還喜歡他?

2,是不是可以原諒他?

3,是不是沒了他過不好?

就算你第一個問題回答了“是”,但後面兩個卻給出了“否”,那麼最終的決策就顯而易見。無論現在你多麼喜歡前男友,你也要決斷一些,拒絕對方的要求。

這個決策思考模型,在醫學上,管理學上,甚至政治領域都很有參考價值,畢竟在面對某些事件上,我們壓根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思考;有些事即便有時間思考,你拖得越久,反而讓自己更折磨。

正所謂“剪不斷理還亂”,用是非原則做決定,你才不會被這些問題拖累。

這個原則的關鍵之處在於,三個問題一定要跟自己的切身利益相關。

正因為跟自己的切身利益相關,所以你思考的時間會更快。畢竟對於“你是否支持劫富濟貧”這種問題,你可能會很糾結,但如果問題是“劫你的富去濟貧好不好“,你就知道怎麼反應了。

其次,三個問題當中,只要有一個“否”,這個決策就不可行;要有三個“是”,這個決策才可行。這樣才會給自己足夠的理由去行動。

但是,快速並不意味著魯莽,每個問題的背後,你一定要找到支撐的原因。

正因為這些原因跟你有切身的關係,影響你非常深刻,所以基於此,你才能做出“是”或“否”的決策。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二:艾森豪威爾矩陣模型

我們做事,一定要懂得區分輕重緩急,這是時間管理的重要一環。

當你經常去做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而把重要的事情一拖再拖,你就很難真正完成自己的目標。

美國前總統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曾經說過:“最緊迫的決策,通常都不是最重要的。”

作為時間管理的大師,艾森豪威爾對於事情的安排,給出了四種情況的區分:

1,重要,但不緊急;

2,重要,而且緊急;

3,不重要,也不緊急;

4,不重要,卻緊急;

這是時間管理的其中一個步驟,我們給自己安排任務之前,先按照這個法則,梳理好自己要做的事情,到底是處於哪種狀況下。

然後先把重要而且緊急的事情做完,例如當天工作的任務,明天要提交的報告,準備另一半今晚的生日慶祝等。

接著再安排時間去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好比每天的閱讀活動,口才的鍛鍊,學習寫文章之類的。

至於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則有空的時候再去做,如玩遊戲、看電視等。

最後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諸如手機來電,接小孩放學,雙十一蹲點搶購物品等。這些事,可以的話拜託其他人做;不能假手於人,就在完成重要而緊急的情況下,再去做它們。

一般來說,我們一天當中,都會交雜出現這種類別的事情。

只要我們給自己制定一份任務清單,大概劃分好事情的輕重緩急程度,我們就能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把事情做好了。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三:個人能力模型

很多人對於自身的能力,並沒有深刻的瞭解。

然而,自身的能力該要怎麼去衡量高低呢?個人能力模型,就是以此作為基點,評估自身能力的情況。

根據這個模型的三個維度,每一段時間,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然後根據1分(完全不適用)到10分(完全適用)的分數,將你的回答填入這個模型當中。

這三個問題分別為:

  • 必須:你目前的能力,在某些事情上,是你必須要掌握的要求嗎?
  • 能夠:你想要做的事和你的自身能力,能夠多大程度做到吻合?
  • 想要:你目前的能力和你真正想要的結果之間,有多大的關聯性?

譬如你想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但又不是太重要的事情,那麼你“必須”的分數,就不會太高。正因為不會太高,你行動的意願也不會太強烈。

同時,如果現在讓你寫一篇文章會感到很吃力,那麼你的能力,在這件事上就顯得不太足夠,彼此無法做到匹配吻合。

所以也表明,你的能力跟想要的結果之間,並沒有太大的關聯性。換言之,你的能力,無法輸出你想要的結果。

這時你應該懂得怎麼調整了。

剛開始,你先把評估分數記在這個模型上面。隔一段時間後,大概一個月左右,再填上相應的分數,看看“三角形”的變化形態。

如果模型當中的“三角形”不斷在變化,說明你在自我調整;如果“三角形”總是一樣,你就要問一問自己以下這些問題:

這些事是不是你真的想要的?

你有沒有能力得到想要的結果?

你在現有的基礎上,還能做些什麼?

你是否真的希望自己能夠掌握這些能力?

回答這些問題,有助於你弄清楚自己的方向,讓你有針對性地調整努力的策略和方法。

記住,如果有什麼是你現在無法做到的,你應該努力培養這樣的能力,而不是放任自流。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四:認知扭曲原理模型

認知扭曲,是人們做判斷時,通常都會犯的一種錯誤。

這種認知上的思考錯誤,會影響到我們的決定。更糟糕的是,我們所有人都無可避免地犯下這種錯。

由於大腦的固有運作機制,這種認知扭曲是無法解除的,但我們可以銳化自己的思想,把這種認知上的錯誤,儘量降到最低。

認知扭曲有很多種類型,最常見的大概有四種:

1,錨定效應;

所謂“錨定”,其實就是最先植入我們腦袋中的關鍵信息,就好像船隻被拋錨穩住了一樣,其後我們的思想,都會受到這種信息的“穩住”,從而影響到我們的判斷。

例如我跟你介紹某個人,說:“他是官二代,人品很差,你跟他相處要小心。”

那麼你聽到我這句話後,不管有意或無意,你以後跟那個人相處時,總會以一種“審視”的態度去跟他接觸。因為我的話,已經“錨定”你了。

2,驗證偏見;

對於某些事情,我們總是帶著已經形成的假設和想法,去解讀眼前的信息。有時候甚至剛好相反,你會屏蔽所有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信息,忽略所有不利的意見,有選擇性地看到你想看的東西。

例如你的偶像犯了錯,作為粉絲的你,是不是總是“一意孤行”地去證明偶像並沒錯,或者覺得那些批判他的說話,就是一種針對呢?

即便你跟偶像,一天都沒有真正相處過。

3,可用性偏見;

每個人都會以自我為中心去評價外界的事物,因為這個評價體系,是來自於你自身的經歷,也是唯一可獲取的參考來源。

例如,你在一個商場看到兩三個美女,就認為這個商場有很多美女出沒。這種評價,就是以自己的記憶和獲取到的信息作為評價體系。然而這種評價,往往不是建立在客觀的數據和相關的事實上面的。

有時候我們做決定,難免會以這種“自我評價體系”審視事情,這並沒有錯,只要不要把它當成真理就行。

4,快慢偏差;

很多人往往認為自己憑直覺,就能夠判斷到事情的正確與否。相信直覺,也是我們的認知扭曲。

例如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球拍和羽毛球加起來一共1.1元,球拍比羽毛球貴1元,那麼它們分別是多少元?

是不是直覺告訴你,球拍是1元,羽毛球是0.1元呢?要是這樣,球拍就比羽毛球貴0.9元了。憑直覺,是我們做決策時其中一種非常有用的方式。但並不是所有時候,運用直覺做決定總是對的,尤其對於一些重要的事情上。

我們做決策時,很多時候都會無意中受到這四種認知扭曲影響到的,我們必須加以注意。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五:肯定式探詢模型

肯定式探詢模型,其英文是Appreciative Inquiry,一般會簡稱AI模型,或者AI思維。這是美國管理專家大衛·庫伯裡德開發的方法。

這個模型,既可以應用在公司運營上,也可以用在對待個人本身的長處、正面的特質和潛力上。

其特點,由兩個要素組成:肯定探詢,旨在讓我們要把注意力,放在事情的積極面,而非消極面上。

這就是AI思維。

當你遇到某些困難時,任何抱怨和批判,都是一種對消極面的反應,某程度上是於事無補的。

但如果你能夠學會肯定式探詢的思維,你就會慢慢發現事情的可取之處,從而有針對性地去改變方法,調整行動方案。

把“為什麼問題總是存在”,轉換成“試試以這種方法能不能解決到問題”,這種思維的轉換,就是讓你通往最終目的的前奏。

你怎麼看待問題,會透露出你什麼怎樣的性格。根據人們對於意見的反應,可以將其區分為四種基本類型:

  • 吹毛求疵型:這個點子還有問題,那裡還是不好……
  • 獨裁型:不行!這個點子我不喜歡,你一定要這樣做!
  • 悲觀型:你這個點子是不行的,做不做都是一個樣子。
  • AI思維型:是的,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做,或許還有機會……

班傑明·富蘭克林說:任何蠢蛋都能夠批評,大多數的愚昧之人確實也都這樣做。

所以,以一種開放和正向的態度,去面對問題,才能夠真正把問題解決。

任何負面或者消極型的言談,不僅不是用來解決問題,反而卻是製造了更多的問題。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雙重回路學習模型

這個模型,指的就是自我反省和從反省中獲得學習的能力,來自於理論學家福斯特和尼克拉斯的研究。

其中,“二階觀察”這個理念,更是這個理論的重中之重。

嚴格來說,這並不是一個模型,而是一個讓你學會“轉廢為能”的技巧。通過這個技巧,你懂得從錯誤中學習,讓自己變得越來越精明和厲害。

怎麼做呢?就是讓自己成為二階觀察者,和學習怎麼去觀察一階觀察者。

所謂“一階觀察者”,就是親身經歷事情的當事人,他們看到的只是眼前的事物。而“二階觀察者”,就是觀察一階觀察者的人,基於他們對方的觀察方式獲得觀察。

例如你看足球比賽,通過錄像回放,你知道場上的裁判做出錯誤的判罰,那麼你就是二階觀察者。你之所以跟裁判持有不同的觀點,是因為你置身場外,能夠更客觀對待這種判決。

由於一階觀察者和二階觀察者的觀察方式不同,導致他們所獲得的信息也有所不同。

一階觀察者有時候並不知道自己本身觀察方式的缺陷,這是他們的盲點。如果你作為二階觀察者,能夠識別到這種盲點,採取不同的方式去看待事情,你就會學習到更多的東西。

心理學家克里斯·阿基里斯基於這個理論,建立了雙重回路學習方式。

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單一回路(一階觀察)是最好的做法,畢竟有些事情,你不親身試過,你壓根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但是,一階觀察的侷限,是隻能解決即時的問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問題的根源可能依然存在。這時就需要引入二階觀察。

有些事情,當你無法找到問題的突破點,自己怎麼做都做不了,那麼給自己再添加一個迴路(二階觀察),你就能夠把自己抽離出來,從更加宏觀的角度去審視這件事,專注解決問題背後的原因,或者通過對別人的觀察分析和諮詢請教,你會更加了解問題的核心症狀。

畢竟你跟另一半吵架,你想修復彼此的關係,解決的辦法,不是讓自己忍讓當前這一次吵架(單一回路),而是你要怎麼做,才能夠避免以後出現類似的爭吵(雙重回路),這才是核心要解決的問題。

我們想做的事情,和實際做到的事情,多多少少都會存在差異,而運用雙重回路學習法,就能夠減少這種差異,讓我們真正學到東西,把問題解決。

想提升你認知思維能力,離不開掌握這六種思考模型

結語

有時候我們學習一個新的技能,不是因為學了它,我們就能夠立刻變好。

而是因為我們相信學習這個技能自己會變好,所以才一直堅持去運用,直到我們真的從此變好。

沒有什麼方法,能夠讓你一秒就獲得改變的。任何能力的提高,都是用汗水和時間換來。

堅持很重要。

無論你學習什麼,有意識套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當中,直到你大腦裡相關的神經元連接起來,你才會最終掌握到它們。

這就是進步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