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都熟悉這樣一句話:自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

我們都熟悉這樣一句話:自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但是翻開《史記》,卻只有《五帝本紀》而沒有《三皇本紀》,這是為什麼呢?三皇去哪了

小時候讀《史記》只是粗淺的瀏覽,也沒有注意這個問題,現在重新翻看《史記》,看到目錄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本紀》沒有《三皇本紀》呢?

"

我們都熟悉這樣一句話:自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但是翻開《史記》,卻只有《五帝本紀》而沒有《三皇本紀》,這是為什麼呢?三皇去哪了

小時候讀《史記》只是粗淺的瀏覽,也沒有注意這個問題,現在重新翻看《史記》,看到目錄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本紀》沒有《三皇本紀》呢?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史記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可能是太史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吧!

歷史上每次政治動亂政權更替,除了導致人民流離失散以外,也會導致文獻典籍的失散消亡:犬戎之亂、王子朝之亂、秦始皇焚書、項羽燒阿房宮等等文化浩劫。

到漢初,太史公手上的資料已經是嚴重缺失,關於三皇時代的文獻可能只剩下隻字片語,可能完全沒有。甚至可以說太史公能看到的先秦時代文獻典籍沒有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多。甲骨文、詛楚文、汲冢書、睡虎地秦墓竹簡、清華簡......以及各種青銅器銘文,感謝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

倉頡造字

西方史學界認為國家起源有三個重要指標:文字、金屬器和城市。

某些所謂的西方史學家經常拿著三指標的“文字”來懟我國夏朝,認為沒有發現夏朝文字之前,夏朝就不能算一個朝代,就像沒有發現甲骨文之前商朝就不能算一個朝代是一樣的,很是有點文化霸權主義的矇昧無知。

文字是否是一個國家或者文明的必要標誌,這個有待討論。但是對於歷史來說文字的很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信史,沒有文字傳承的歷史,往往淪落為神話傳說

漢字據說是黃帝時代的倉頡發明的,史官也是黃帝時代才有的。這也讓黃帝成為我國曆史的一個文化座標。這有可能是太史公只寫五帝不記三皇的原因——畢竟黃帝之前都沒有文字,總不能讓太史公現編吧!

唐朝司馬貞在《三皇本紀序》說:太史公作史記......今闕三皇,而以五帝為首者,正以《大戴禮》有五帝德篇,又帝系皆敘自黃帝已下,故因以五帝本紀為首。《竹書紀年》也是從黃帝時代開始寫起。

這些也說明黃帝以前沒有文字記載的史料流傳下來,也就只有口口相傳的神話故事。

子不語怪力亂神

也有可能是太史公看到了,但是不寫。

"

我們都熟悉這樣一句話:自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但是翻開《史記》,卻只有《五帝本紀》而沒有《三皇本紀》,這是為什麼呢?三皇去哪了

小時候讀《史記》只是粗淺的瀏覽,也沒有注意這個問題,現在重新翻看《史記》,看到目錄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本紀》沒有《三皇本紀》呢?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史記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可能是太史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吧!

歷史上每次政治動亂政權更替,除了導致人民流離失散以外,也會導致文獻典籍的失散消亡:犬戎之亂、王子朝之亂、秦始皇焚書、項羽燒阿房宮等等文化浩劫。

到漢初,太史公手上的資料已經是嚴重缺失,關於三皇時代的文獻可能只剩下隻字片語,可能完全沒有。甚至可以說太史公能看到的先秦時代文獻典籍沒有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多。甲骨文、詛楚文、汲冢書、睡虎地秦墓竹簡、清華簡......以及各種青銅器銘文,感謝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

倉頡造字

西方史學界認為國家起源有三個重要指標:文字、金屬器和城市。

某些所謂的西方史學家經常拿著三指標的“文字”來懟我國夏朝,認為沒有發現夏朝文字之前,夏朝就不能算一個朝代,就像沒有發現甲骨文之前商朝就不能算一個朝代是一樣的,很是有點文化霸權主義的矇昧無知。

文字是否是一個國家或者文明的必要標誌,這個有待討論。但是對於歷史來說文字的很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信史,沒有文字傳承的歷史,往往淪落為神話傳說

漢字據說是黃帝時代的倉頡發明的,史官也是黃帝時代才有的。這也讓黃帝成為我國曆史的一個文化座標。這有可能是太史公只寫五帝不記三皇的原因——畢竟黃帝之前都沒有文字,總不能讓太史公現編吧!

唐朝司馬貞在《三皇本紀序》說:太史公作史記......今闕三皇,而以五帝為首者,正以《大戴禮》有五帝德篇,又帝系皆敘自黃帝已下,故因以五帝本紀為首。《竹書紀年》也是從黃帝時代開始寫起。

這些也說明黃帝以前沒有文字記載的史料流傳下來,也就只有口口相傳的神話故事。

子不語怪力亂神

也有可能是太史公看到了,但是不寫。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中國人史綱


柏楊先生在《中國人史綱》一書中將中國的歷史分為:神話時代、傳說時代、半信史時代和信史時代。從盤古開天地到三皇五氏正好被柏楊先生劃在神話時代,五帝則被劃入傳說時代。

什麼是神話?

我的理解是:神話是古人對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己的關係的理解和想象,通過口耳相傳的故事。在傳承的過程中難免出現刪繁就簡或者添油加醋,可信度就大打折扣了。

特別是中國神話,和成體系的古希臘神話、古羅馬神話、古埃及神話不一樣,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中國神話,完全不成體系的,顯得支離破碎且經常重複,就像一個蹩腳的作家寫一本漏洞百出的小說一樣。

太史公是一位歷史學家,素有良史之稱,治學嚴謹,選材謹慎,《史記》是一本歷史書,歷史追求的是真實。如果把真實性有待考證甚至是不可能考證的神話,寫入歷史書,那就變成《中國神話傳說故事》了。

太史公除了是一位歷史學家,身上也有很深的儒家烙印。《論語》說:“子不語怪力亂神。”

對於充滿怪力亂神的三皇時代太史公是什麼態度呢?太史公沒有明說,但我們可以從太史公對同樣充滿怪力亂神的《山海經》的態度窺視一二。

《史記·遊俠列傳》載:“太史公曰:《禹本紀》言河出崑崙。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今自張騫使大夏之後也,窮河源,惡睹本紀所謂崑崙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

"

我們都熟悉這樣一句話:自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但是翻開《史記》,卻只有《五帝本紀》而沒有《三皇本紀》,這是為什麼呢?三皇去哪了

小時候讀《史記》只是粗淺的瀏覽,也沒有注意這個問題,現在重新翻看《史記》,看到目錄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本紀》沒有《三皇本紀》呢?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史記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可能是太史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吧!

歷史上每次政治動亂政權更替,除了導致人民流離失散以外,也會導致文獻典籍的失散消亡:犬戎之亂、王子朝之亂、秦始皇焚書、項羽燒阿房宮等等文化浩劫。

到漢初,太史公手上的資料已經是嚴重缺失,關於三皇時代的文獻可能只剩下隻字片語,可能完全沒有。甚至可以說太史公能看到的先秦時代文獻典籍沒有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多。甲骨文、詛楚文、汲冢書、睡虎地秦墓竹簡、清華簡......以及各種青銅器銘文,感謝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

倉頡造字

西方史學界認為國家起源有三個重要指標:文字、金屬器和城市。

某些所謂的西方史學家經常拿著三指標的“文字”來懟我國夏朝,認為沒有發現夏朝文字之前,夏朝就不能算一個朝代,就像沒有發現甲骨文之前商朝就不能算一個朝代是一樣的,很是有點文化霸權主義的矇昧無知。

文字是否是一個國家或者文明的必要標誌,這個有待討論。但是對於歷史來說文字的很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信史,沒有文字傳承的歷史,往往淪落為神話傳說

漢字據說是黃帝時代的倉頡發明的,史官也是黃帝時代才有的。這也讓黃帝成為我國曆史的一個文化座標。這有可能是太史公只寫五帝不記三皇的原因——畢竟黃帝之前都沒有文字,總不能讓太史公現編吧!

唐朝司馬貞在《三皇本紀序》說:太史公作史記......今闕三皇,而以五帝為首者,正以《大戴禮》有五帝德篇,又帝系皆敘自黃帝已下,故因以五帝本紀為首。《竹書紀年》也是從黃帝時代開始寫起。

這些也說明黃帝以前沒有文字記載的史料流傳下來,也就只有口口相傳的神話故事。

子不語怪力亂神

也有可能是太史公看到了,但是不寫。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中國人史綱


柏楊先生在《中國人史綱》一書中將中國的歷史分為:神話時代、傳說時代、半信史時代和信史時代。從盤古開天地到三皇五氏正好被柏楊先生劃在神話時代,五帝則被劃入傳說時代。

什麼是神話?

我的理解是:神話是古人對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己的關係的理解和想象,通過口耳相傳的故事。在傳承的過程中難免出現刪繁就簡或者添油加醋,可信度就大打折扣了。

特別是中國神話,和成體系的古希臘神話、古羅馬神話、古埃及神話不一樣,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中國神話,完全不成體系的,顯得支離破碎且經常重複,就像一個蹩腳的作家寫一本漏洞百出的小說一樣。

太史公是一位歷史學家,素有良史之稱,治學嚴謹,選材謹慎,《史記》是一本歷史書,歷史追求的是真實。如果把真實性有待考證甚至是不可能考證的神話,寫入歷史書,那就變成《中國神話傳說故事》了。

太史公除了是一位歷史學家,身上也有很深的儒家烙印。《論語》說:“子不語怪力亂神。”

對於充滿怪力亂神的三皇時代太史公是什麼態度呢?太史公沒有明說,但我們可以從太史公對同樣充滿怪力亂神的《山海經》的態度窺視一二。

《史記·遊俠列傳》載:“太史公曰:《禹本紀》言河出崑崙。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今自張騫使大夏之後也,窮河源,惡睹本紀所謂崑崙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山海圖


綜合以上,得出結論。《史記》不記三皇只載五帝的原因是:太史公手上沒有三皇的資料或者很稀少,且都是神話範疇的資料。所以太史公不寫《三皇本紀》。

三皇是誰?

三皇是誰?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不知道

其實到現在對三皇也沒有定論,按漢代《尚書大傳》的說法是燧人、伏羲和神農;按漢代《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說法是天皇、地皇和泰皇;按漢代《春秋運鬥樞》和戰國《呂氏春秋》的說法是伏羲、女媧和神農;按唐代《三皇本紀》的說法是天皇、地皇和人皇。

不但沒有定論,甚至連三皇是三個人、還是三個擬人化的部落族群、還是三個時代都說不清楚。就像“老師”一詞一樣,可以是張老師、魏老師,語文老師、數學老師,也可以是從事老師這一職業的人的統稱。

神話中的歷史

有人說:歷史是過去的事,傳說是久遠的歷史,神話是古老的傳說

也有人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是不管怎麼濃妝淡抹都改變不了歷史是個小姑娘的事實

剝去神聖的外衣,深藏在神話之中的歷史是否會慢慢顯現出來。

"

我們都熟悉這樣一句話:自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但是翻開《史記》,卻只有《五帝本紀》而沒有《三皇本紀》,這是為什麼呢?三皇去哪了

小時候讀《史記》只是粗淺的瀏覽,也沒有注意這個問題,現在重新翻看《史記》,看到目錄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本紀》沒有《三皇本紀》呢?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史記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可能是太史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吧!

歷史上每次政治動亂政權更替,除了導致人民流離失散以外,也會導致文獻典籍的失散消亡:犬戎之亂、王子朝之亂、秦始皇焚書、項羽燒阿房宮等等文化浩劫。

到漢初,太史公手上的資料已經是嚴重缺失,關於三皇時代的文獻可能只剩下隻字片語,可能完全沒有。甚至可以說太史公能看到的先秦時代文獻典籍沒有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多。甲骨文、詛楚文、汲冢書、睡虎地秦墓竹簡、清華簡......以及各種青銅器銘文,感謝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

倉頡造字

西方史學界認為國家起源有三個重要指標:文字、金屬器和城市。

某些所謂的西方史學家經常拿著三指標的“文字”來懟我國夏朝,認為沒有發現夏朝文字之前,夏朝就不能算一個朝代,就像沒有發現甲骨文之前商朝就不能算一個朝代是一樣的,很是有點文化霸權主義的矇昧無知。

文字是否是一個國家或者文明的必要標誌,這個有待討論。但是對於歷史來說文字的很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信史,沒有文字傳承的歷史,往往淪落為神話傳說

漢字據說是黃帝時代的倉頡發明的,史官也是黃帝時代才有的。這也讓黃帝成為我國曆史的一個文化座標。這有可能是太史公只寫五帝不記三皇的原因——畢竟黃帝之前都沒有文字,總不能讓太史公現編吧!

唐朝司馬貞在《三皇本紀序》說:太史公作史記......今闕三皇,而以五帝為首者,正以《大戴禮》有五帝德篇,又帝系皆敘自黃帝已下,故因以五帝本紀為首。《竹書紀年》也是從黃帝時代開始寫起。

這些也說明黃帝以前沒有文字記載的史料流傳下來,也就只有口口相傳的神話故事。

子不語怪力亂神

也有可能是太史公看到了,但是不寫。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中國人史綱


柏楊先生在《中國人史綱》一書中將中國的歷史分為:神話時代、傳說時代、半信史時代和信史時代。從盤古開天地到三皇五氏正好被柏楊先生劃在神話時代,五帝則被劃入傳說時代。

什麼是神話?

我的理解是:神話是古人對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己的關係的理解和想象,通過口耳相傳的故事。在傳承的過程中難免出現刪繁就簡或者添油加醋,可信度就大打折扣了。

特別是中國神話,和成體系的古希臘神話、古羅馬神話、古埃及神話不一樣,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中國神話,完全不成體系的,顯得支離破碎且經常重複,就像一個蹩腳的作家寫一本漏洞百出的小說一樣。

太史公是一位歷史學家,素有良史之稱,治學嚴謹,選材謹慎,《史記》是一本歷史書,歷史追求的是真實。如果把真實性有待考證甚至是不可能考證的神話,寫入歷史書,那就變成《中國神話傳說故事》了。

太史公除了是一位歷史學家,身上也有很深的儒家烙印。《論語》說:“子不語怪力亂神。”

對於充滿怪力亂神的三皇時代太史公是什麼態度呢?太史公沒有明說,但我們可以從太史公對同樣充滿怪力亂神的《山海經》的態度窺視一二。

《史記·遊俠列傳》載:“太史公曰:《禹本紀》言河出崑崙。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今自張騫使大夏之後也,窮河源,惡睹本紀所謂崑崙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山海圖


綜合以上,得出結論。《史記》不記三皇只載五帝的原因是:太史公手上沒有三皇的資料或者很稀少,且都是神話範疇的資料。所以太史公不寫《三皇本紀》。

三皇是誰?

三皇是誰?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不知道

其實到現在對三皇也沒有定論,按漢代《尚書大傳》的說法是燧人、伏羲和神農;按漢代《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說法是天皇、地皇和泰皇;按漢代《春秋運鬥樞》和戰國《呂氏春秋》的說法是伏羲、女媧和神農;按唐代《三皇本紀》的說法是天皇、地皇和人皇。

不但沒有定論,甚至連三皇是三個人、還是三個擬人化的部落族群、還是三個時代都說不清楚。就像“老師”一詞一樣,可以是張老師、魏老師,語文老師、數學老師,也可以是從事老師這一職業的人的統稱。

神話中的歷史

有人說:歷史是過去的事,傳說是久遠的歷史,神話是古老的傳說

也有人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是不管怎麼濃妝淡抹都改變不了歷史是個小姑娘的事實

剝去神聖的外衣,深藏在神話之中的歷史是否會慢慢顯現出來。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三皇


所謂天皇時代可否代表遠古先民的宗教崇拜,所謂地皇時代是否代表遠古先民的自然崇拜,所謂人皇時代可否代表遠古先民的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

"

我們都熟悉這樣一句話:自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但是翻開《史記》,卻只有《五帝本紀》而沒有《三皇本紀》,這是為什麼呢?三皇去哪了

小時候讀《史記》只是粗淺的瀏覽,也沒有注意這個問題,現在重新翻看《史記》,看到目錄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本紀》沒有《三皇本紀》呢?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史記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可能是太史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吧!

歷史上每次政治動亂政權更替,除了導致人民流離失散以外,也會導致文獻典籍的失散消亡:犬戎之亂、王子朝之亂、秦始皇焚書、項羽燒阿房宮等等文化浩劫。

到漢初,太史公手上的資料已經是嚴重缺失,關於三皇時代的文獻可能只剩下隻字片語,可能完全沒有。甚至可以說太史公能看到的先秦時代文獻典籍沒有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多。甲骨文、詛楚文、汲冢書、睡虎地秦墓竹簡、清華簡......以及各種青銅器銘文,感謝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

倉頡造字

西方史學界認為國家起源有三個重要指標:文字、金屬器和城市。

某些所謂的西方史學家經常拿著三指標的“文字”來懟我國夏朝,認為沒有發現夏朝文字之前,夏朝就不能算一個朝代,就像沒有發現甲骨文之前商朝就不能算一個朝代是一樣的,很是有點文化霸權主義的矇昧無知。

文字是否是一個國家或者文明的必要標誌,這個有待討論。但是對於歷史來說文字的很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信史,沒有文字傳承的歷史,往往淪落為神話傳說

漢字據說是黃帝時代的倉頡發明的,史官也是黃帝時代才有的。這也讓黃帝成為我國曆史的一個文化座標。這有可能是太史公只寫五帝不記三皇的原因——畢竟黃帝之前都沒有文字,總不能讓太史公現編吧!

唐朝司馬貞在《三皇本紀序》說:太史公作史記......今闕三皇,而以五帝為首者,正以《大戴禮》有五帝德篇,又帝系皆敘自黃帝已下,故因以五帝本紀為首。《竹書紀年》也是從黃帝時代開始寫起。

這些也說明黃帝以前沒有文字記載的史料流傳下來,也就只有口口相傳的神話故事。

子不語怪力亂神

也有可能是太史公看到了,但是不寫。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中國人史綱


柏楊先生在《中國人史綱》一書中將中國的歷史分為:神話時代、傳說時代、半信史時代和信史時代。從盤古開天地到三皇五氏正好被柏楊先生劃在神話時代,五帝則被劃入傳說時代。

什麼是神話?

我的理解是:神話是古人對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己的關係的理解和想象,通過口耳相傳的故事。在傳承的過程中難免出現刪繁就簡或者添油加醋,可信度就大打折扣了。

特別是中國神話,和成體系的古希臘神話、古羅馬神話、古埃及神話不一樣,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中國神話,完全不成體系的,顯得支離破碎且經常重複,就像一個蹩腳的作家寫一本漏洞百出的小說一樣。

太史公是一位歷史學家,素有良史之稱,治學嚴謹,選材謹慎,《史記》是一本歷史書,歷史追求的是真實。如果把真實性有待考證甚至是不可能考證的神話,寫入歷史書,那就變成《中國神話傳說故事》了。

太史公除了是一位歷史學家,身上也有很深的儒家烙印。《論語》說:“子不語怪力亂神。”

對於充滿怪力亂神的三皇時代太史公是什麼態度呢?太史公沒有明說,但我們可以從太史公對同樣充滿怪力亂神的《山海經》的態度窺視一二。

《史記·遊俠列傳》載:“太史公曰:《禹本紀》言河出崑崙。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今自張騫使大夏之後也,窮河源,惡睹本紀所謂崑崙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山海圖


綜合以上,得出結論。《史記》不記三皇只載五帝的原因是:太史公手上沒有三皇的資料或者很稀少,且都是神話範疇的資料。所以太史公不寫《三皇本紀》。

三皇是誰?

三皇是誰?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不知道

其實到現在對三皇也沒有定論,按漢代《尚書大傳》的說法是燧人、伏羲和神農;按漢代《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說法是天皇、地皇和泰皇;按漢代《春秋運鬥樞》和戰國《呂氏春秋》的說法是伏羲、女媧和神農;按唐代《三皇本紀》的說法是天皇、地皇和人皇。

不但沒有定論,甚至連三皇是三個人、還是三個擬人化的部落族群、還是三個時代都說不清楚。就像“老師”一詞一樣,可以是張老師、魏老師,語文老師、數學老師,也可以是從事老師這一職業的人的統稱。

神話中的歷史

有人說:歷史是過去的事,傳說是久遠的歷史,神話是古老的傳說

也有人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是不管怎麼濃妝淡抹都改變不了歷史是個小姑娘的事實

剝去神聖的外衣,深藏在神話之中的歷史是否會慢慢顯現出來。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三皇


所謂天皇時代可否代表遠古先民的宗教崇拜,所謂地皇時代是否代表遠古先民的自然崇拜,所謂人皇時代可否代表遠古先民的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巢居演變


有巢氏象徵著房屋建築,有巢氏時代是否代表遠古先民已經從穴居時代走向了巢居時代,走向更廣闊的未知地域;

"

我們都熟悉這樣一句話:自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但是翻開《史記》,卻只有《五帝本紀》而沒有《三皇本紀》,這是為什麼呢?三皇去哪了

小時候讀《史記》只是粗淺的瀏覽,也沒有注意這個問題,現在重新翻看《史記》,看到目錄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本紀》沒有《三皇本紀》呢?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史記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可能是太史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吧!

歷史上每次政治動亂政權更替,除了導致人民流離失散以外,也會導致文獻典籍的失散消亡:犬戎之亂、王子朝之亂、秦始皇焚書、項羽燒阿房宮等等文化浩劫。

到漢初,太史公手上的資料已經是嚴重缺失,關於三皇時代的文獻可能只剩下隻字片語,可能完全沒有。甚至可以說太史公能看到的先秦時代文獻典籍沒有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多。甲骨文、詛楚文、汲冢書、睡虎地秦墓竹簡、清華簡......以及各種青銅器銘文,感謝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

倉頡造字

西方史學界認為國家起源有三個重要指標:文字、金屬器和城市。

某些所謂的西方史學家經常拿著三指標的“文字”來懟我國夏朝,認為沒有發現夏朝文字之前,夏朝就不能算一個朝代,就像沒有發現甲骨文之前商朝就不能算一個朝代是一樣的,很是有點文化霸權主義的矇昧無知。

文字是否是一個國家或者文明的必要標誌,這個有待討論。但是對於歷史來說文字的很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信史,沒有文字傳承的歷史,往往淪落為神話傳說

漢字據說是黃帝時代的倉頡發明的,史官也是黃帝時代才有的。這也讓黃帝成為我國曆史的一個文化座標。這有可能是太史公只寫五帝不記三皇的原因——畢竟黃帝之前都沒有文字,總不能讓太史公現編吧!

唐朝司馬貞在《三皇本紀序》說:太史公作史記......今闕三皇,而以五帝為首者,正以《大戴禮》有五帝德篇,又帝系皆敘自黃帝已下,故因以五帝本紀為首。《竹書紀年》也是從黃帝時代開始寫起。

這些也說明黃帝以前沒有文字記載的史料流傳下來,也就只有口口相傳的神話故事。

子不語怪力亂神

也有可能是太史公看到了,但是不寫。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中國人史綱


柏楊先生在《中國人史綱》一書中將中國的歷史分為:神話時代、傳說時代、半信史時代和信史時代。從盤古開天地到三皇五氏正好被柏楊先生劃在神話時代,五帝則被劃入傳說時代。

什麼是神話?

我的理解是:神話是古人對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己的關係的理解和想象,通過口耳相傳的故事。在傳承的過程中難免出現刪繁就簡或者添油加醋,可信度就大打折扣了。

特別是中國神話,和成體系的古希臘神話、古羅馬神話、古埃及神話不一樣,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中國神話,完全不成體系的,顯得支離破碎且經常重複,就像一個蹩腳的作家寫一本漏洞百出的小說一樣。

太史公是一位歷史學家,素有良史之稱,治學嚴謹,選材謹慎,《史記》是一本歷史書,歷史追求的是真實。如果把真實性有待考證甚至是不可能考證的神話,寫入歷史書,那就變成《中國神話傳說故事》了。

太史公除了是一位歷史學家,身上也有很深的儒家烙印。《論語》說:“子不語怪力亂神。”

對於充滿怪力亂神的三皇時代太史公是什麼態度呢?太史公沒有明說,但我們可以從太史公對同樣充滿怪力亂神的《山海經》的態度窺視一二。

《史記·遊俠列傳》載:“太史公曰:《禹本紀》言河出崑崙。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今自張騫使大夏之後也,窮河源,惡睹本紀所謂崑崙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山海圖


綜合以上,得出結論。《史記》不記三皇只載五帝的原因是:太史公手上沒有三皇的資料或者很稀少,且都是神話範疇的資料。所以太史公不寫《三皇本紀》。

三皇是誰?

三皇是誰?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不知道

其實到現在對三皇也沒有定論,按漢代《尚書大傳》的說法是燧人、伏羲和神農;按漢代《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說法是天皇、地皇和泰皇;按漢代《春秋運鬥樞》和戰國《呂氏春秋》的說法是伏羲、女媧和神農;按唐代《三皇本紀》的說法是天皇、地皇和人皇。

不但沒有定論,甚至連三皇是三個人、還是三個擬人化的部落族群、還是三個時代都說不清楚。就像“老師”一詞一樣,可以是張老師、魏老師,語文老師、數學老師,也可以是從事老師這一職業的人的統稱。

神話中的歷史

有人說:歷史是過去的事,傳說是久遠的歷史,神話是古老的傳說

也有人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是不管怎麼濃妝淡抹都改變不了歷史是個小姑娘的事實

剝去神聖的外衣,深藏在神話之中的歷史是否會慢慢顯現出來。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三皇


所謂天皇時代可否代表遠古先民的宗教崇拜,所謂地皇時代是否代表遠古先民的自然崇拜,所謂人皇時代可否代表遠古先民的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巢居演變


有巢氏象徵著房屋建築,有巢氏時代是否代表遠古先民已經從穴居時代走向了巢居時代,走向更廣闊的未知地域;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鑽木取火


燧人氏和祝融氏象徵著火,燧人氏和祝融氏時代是否代表遠古先民已經掌握的火的使用技術,從此不必躲在黑暗潮溼的洞穴裡瑟瑟發抖,擺脫了茹毛飲血生活;

"

我們都熟悉這樣一句話:自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但是翻開《史記》,卻只有《五帝本紀》而沒有《三皇本紀》,這是為什麼呢?三皇去哪了

小時候讀《史記》只是粗淺的瀏覽,也沒有注意這個問題,現在重新翻看《史記》,看到目錄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本紀》沒有《三皇本紀》呢?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史記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可能是太史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吧!

歷史上每次政治動亂政權更替,除了導致人民流離失散以外,也會導致文獻典籍的失散消亡:犬戎之亂、王子朝之亂、秦始皇焚書、項羽燒阿房宮等等文化浩劫。

到漢初,太史公手上的資料已經是嚴重缺失,關於三皇時代的文獻可能只剩下隻字片語,可能完全沒有。甚至可以說太史公能看到的先秦時代文獻典籍沒有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多。甲骨文、詛楚文、汲冢書、睡虎地秦墓竹簡、清華簡......以及各種青銅器銘文,感謝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

倉頡造字

西方史學界認為國家起源有三個重要指標:文字、金屬器和城市。

某些所謂的西方史學家經常拿著三指標的“文字”來懟我國夏朝,認為沒有發現夏朝文字之前,夏朝就不能算一個朝代,就像沒有發現甲骨文之前商朝就不能算一個朝代是一樣的,很是有點文化霸權主義的矇昧無知。

文字是否是一個國家或者文明的必要標誌,這個有待討論。但是對於歷史來說文字的很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信史,沒有文字傳承的歷史,往往淪落為神話傳說

漢字據說是黃帝時代的倉頡發明的,史官也是黃帝時代才有的。這也讓黃帝成為我國曆史的一個文化座標。這有可能是太史公只寫五帝不記三皇的原因——畢竟黃帝之前都沒有文字,總不能讓太史公現編吧!

唐朝司馬貞在《三皇本紀序》說:太史公作史記......今闕三皇,而以五帝為首者,正以《大戴禮》有五帝德篇,又帝系皆敘自黃帝已下,故因以五帝本紀為首。《竹書紀年》也是從黃帝時代開始寫起。

這些也說明黃帝以前沒有文字記載的史料流傳下來,也就只有口口相傳的神話故事。

子不語怪力亂神

也有可能是太史公看到了,但是不寫。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中國人史綱


柏楊先生在《中國人史綱》一書中將中國的歷史分為:神話時代、傳說時代、半信史時代和信史時代。從盤古開天地到三皇五氏正好被柏楊先生劃在神話時代,五帝則被劃入傳說時代。

什麼是神話?

我的理解是:神話是古人對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己的關係的理解和想象,通過口耳相傳的故事。在傳承的過程中難免出現刪繁就簡或者添油加醋,可信度就大打折扣了。

特別是中國神話,和成體系的古希臘神話、古羅馬神話、古埃及神話不一樣,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中國神話,完全不成體系的,顯得支離破碎且經常重複,就像一個蹩腳的作家寫一本漏洞百出的小說一樣。

太史公是一位歷史學家,素有良史之稱,治學嚴謹,選材謹慎,《史記》是一本歷史書,歷史追求的是真實。如果把真實性有待考證甚至是不可能考證的神話,寫入歷史書,那就變成《中國神話傳說故事》了。

太史公除了是一位歷史學家,身上也有很深的儒家烙印。《論語》說:“子不語怪力亂神。”

對於充滿怪力亂神的三皇時代太史公是什麼態度呢?太史公沒有明說,但我們可以從太史公對同樣充滿怪力亂神的《山海經》的態度窺視一二。

《史記·遊俠列傳》載:“太史公曰:《禹本紀》言河出崑崙。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今自張騫使大夏之後也,窮河源,惡睹本紀所謂崑崙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山海圖


綜合以上,得出結論。《史記》不記三皇只載五帝的原因是:太史公手上沒有三皇的資料或者很稀少,且都是神話範疇的資料。所以太史公不寫《三皇本紀》。

三皇是誰?

三皇是誰?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不知道

其實到現在對三皇也沒有定論,按漢代《尚書大傳》的說法是燧人、伏羲和神農;按漢代《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說法是天皇、地皇和泰皇;按漢代《春秋運鬥樞》和戰國《呂氏春秋》的說法是伏羲、女媧和神農;按唐代《三皇本紀》的說法是天皇、地皇和人皇。

不但沒有定論,甚至連三皇是三個人、還是三個擬人化的部落族群、還是三個時代都說不清楚。就像“老師”一詞一樣,可以是張老師、魏老師,語文老師、數學老師,也可以是從事老師這一職業的人的統稱。

神話中的歷史

有人說:歷史是過去的事,傳說是久遠的歷史,神話是古老的傳說

也有人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是不管怎麼濃妝淡抹都改變不了歷史是個小姑娘的事實

剝去神聖的外衣,深藏在神話之中的歷史是否會慢慢顯現出來。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三皇


所謂天皇時代可否代表遠古先民的宗教崇拜,所謂地皇時代是否代表遠古先民的自然崇拜,所謂人皇時代可否代表遠古先民的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巢居演變


有巢氏象徵著房屋建築,有巢氏時代是否代表遠古先民已經從穴居時代走向了巢居時代,走向更廣闊的未知地域;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鑽木取火


燧人氏和祝融氏象徵著火,燧人氏和祝融氏時代是否代表遠古先民已經掌握的火的使用技術,從此不必躲在黑暗潮溼的洞穴裡瑟瑟發抖,擺脫了茹毛飲血生活;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結繩記事


伏羲氏象徵結繩記事和八卦,伏羲氏時代是否代表遠古先民已經從勞動中積累大量經驗,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擺脫矇昧無知;

"

我們都熟悉這樣一句話:自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但是翻開《史記》,卻只有《五帝本紀》而沒有《三皇本紀》,這是為什麼呢?三皇去哪了

小時候讀《史記》只是粗淺的瀏覽,也沒有注意這個問題,現在重新翻看《史記》,看到目錄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本紀》沒有《三皇本紀》呢?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史記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可能是太史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吧!

歷史上每次政治動亂政權更替,除了導致人民流離失散以外,也會導致文獻典籍的失散消亡:犬戎之亂、王子朝之亂、秦始皇焚書、項羽燒阿房宮等等文化浩劫。

到漢初,太史公手上的資料已經是嚴重缺失,關於三皇時代的文獻可能只剩下隻字片語,可能完全沒有。甚至可以說太史公能看到的先秦時代文獻典籍沒有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多。甲骨文、詛楚文、汲冢書、睡虎地秦墓竹簡、清華簡......以及各種青銅器銘文,感謝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

倉頡造字

西方史學界認為國家起源有三個重要指標:文字、金屬器和城市。

某些所謂的西方史學家經常拿著三指標的“文字”來懟我國夏朝,認為沒有發現夏朝文字之前,夏朝就不能算一個朝代,就像沒有發現甲骨文之前商朝就不能算一個朝代是一樣的,很是有點文化霸權主義的矇昧無知。

文字是否是一個國家或者文明的必要標誌,這個有待討論。但是對於歷史來說文字的很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信史,沒有文字傳承的歷史,往往淪落為神話傳說

漢字據說是黃帝時代的倉頡發明的,史官也是黃帝時代才有的。這也讓黃帝成為我國曆史的一個文化座標。這有可能是太史公只寫五帝不記三皇的原因——畢竟黃帝之前都沒有文字,總不能讓太史公現編吧!

唐朝司馬貞在《三皇本紀序》說:太史公作史記......今闕三皇,而以五帝為首者,正以《大戴禮》有五帝德篇,又帝系皆敘自黃帝已下,故因以五帝本紀為首。《竹書紀年》也是從黃帝時代開始寫起。

這些也說明黃帝以前沒有文字記載的史料流傳下來,也就只有口口相傳的神話故事。

子不語怪力亂神

也有可能是太史公看到了,但是不寫。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中國人史綱


柏楊先生在《中國人史綱》一書中將中國的歷史分為:神話時代、傳說時代、半信史時代和信史時代。從盤古開天地到三皇五氏正好被柏楊先生劃在神話時代,五帝則被劃入傳說時代。

什麼是神話?

我的理解是:神話是古人對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己的關係的理解和想象,通過口耳相傳的故事。在傳承的過程中難免出現刪繁就簡或者添油加醋,可信度就大打折扣了。

特別是中國神話,和成體系的古希臘神話、古羅馬神話、古埃及神話不一樣,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中國神話,完全不成體系的,顯得支離破碎且經常重複,就像一個蹩腳的作家寫一本漏洞百出的小說一樣。

太史公是一位歷史學家,素有良史之稱,治學嚴謹,選材謹慎,《史記》是一本歷史書,歷史追求的是真實。如果把真實性有待考證甚至是不可能考證的神話,寫入歷史書,那就變成《中國神話傳說故事》了。

太史公除了是一位歷史學家,身上也有很深的儒家烙印。《論語》說:“子不語怪力亂神。”

對於充滿怪力亂神的三皇時代太史公是什麼態度呢?太史公沒有明說,但我們可以從太史公對同樣充滿怪力亂神的《山海經》的態度窺視一二。

《史記·遊俠列傳》載:“太史公曰:《禹本紀》言河出崑崙。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今自張騫使大夏之後也,窮河源,惡睹本紀所謂崑崙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山海圖


綜合以上,得出結論。《史記》不記三皇只載五帝的原因是:太史公手上沒有三皇的資料或者很稀少,且都是神話範疇的資料。所以太史公不寫《三皇本紀》。

三皇是誰?

三皇是誰?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不知道

其實到現在對三皇也沒有定論,按漢代《尚書大傳》的說法是燧人、伏羲和神農;按漢代《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說法是天皇、地皇和泰皇;按漢代《春秋運鬥樞》和戰國《呂氏春秋》的說法是伏羲、女媧和神農;按唐代《三皇本紀》的說法是天皇、地皇和人皇。

不但沒有定論,甚至連三皇是三個人、還是三個擬人化的部落族群、還是三個時代都說不清楚。就像“老師”一詞一樣,可以是張老師、魏老師,語文老師、數學老師,也可以是從事老師這一職業的人的統稱。

神話中的歷史

有人說:歷史是過去的事,傳說是久遠的歷史,神話是古老的傳說

也有人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是不管怎麼濃妝淡抹都改變不了歷史是個小姑娘的事實

剝去神聖的外衣,深藏在神話之中的歷史是否會慢慢顯現出來。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三皇


所謂天皇時代可否代表遠古先民的宗教崇拜,所謂地皇時代是否代表遠古先民的自然崇拜,所謂人皇時代可否代表遠古先民的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巢居演變


有巢氏象徵著房屋建築,有巢氏時代是否代表遠古先民已經從穴居時代走向了巢居時代,走向更廣闊的未知地域;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鑽木取火


燧人氏和祝融氏象徵著火,燧人氏和祝融氏時代是否代表遠古先民已經掌握的火的使用技術,從此不必躲在黑暗潮溼的洞穴裡瑟瑟發抖,擺脫了茹毛飲血生活;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結繩記事


伏羲氏象徵結繩記事和八卦,伏羲氏時代是否代表遠古先民已經從勞動中積累大量經驗,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擺脫矇昧無知;

三皇去哪了?為什麼史記只有五帝沒有三皇?

刀耕火種


神農氏象徵著農業和中醫,神農氏時代是否代表遠古先民已經從採集狩獵經濟發展到種植農業經濟,並且掌握了一定的醫學知識。

中國的神話有這樣的特點:不成體系,經常重複。是否反應了那時候華夏大地上有多個氏族部落並存,每個部落都有自己口耳相傳的歷史故事,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各種文化相互碰撞,但不能糅合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加上文字尚未成熟,原來的氏族部落擬人化,所以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不成體系,經常重複的神話故事。

最後引用陳舜臣先生在《中國的歷史 從神話到歷史中華的搖籃》的一句話:

儘管神話只能片段地反映歷史,也成為解讀歷史的重要參考。但神話畢竟不等於歷史,因此在寫歷史和讀歷史的過程中必須甄別真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