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常常覺得別人障礙、干擾自己修行,那自己就是小人

釋廣欽 文化 論語 黃帝內經 世知東方讀書會 2019-05-17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述而》)

“坦蕩蕩”就是心裡什麼煩惱都沒有,沒有要求、沒有意見。有的人以為,心裡坦蕩,就是有什麼話都要講出來。他以為自己坦蕩蕩了,其實是控制不了自己,他的心裡有太多的障礙。坦蕩蕩就是老子講的“無為”,就是《黃帝內經》講的“恬淡虛無”,就是佛家講的“無所住”、“不執著”。君子就應當這樣,心裡很清楚,但沒有執著。

譬如,有的人度人心切,自己學了經典,覺得好,很想讓家人也學,家人不學就生氣。這就不是在度家人,而是被家人度跑了,度人的人,首先要自己不被度跑,心地清淨才行。還有一些修行幾十年的人,往往是“明拋外物,暗戀清名”。外在的東西他都拋掉了,把官辭掉,把財產佈施掉,但是暗戀清名,希望別人說自己道德高尚、清淨無染,希望自己能做社會的楷模。為什麼這個東西這麼難斷呢?因為它在暗處。明處的都好斷,但好名的心動了,沒有人看到。

佛家講忍辱,這個“辱”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名譽受損。明明你是高尚的,但是大家都認為你這個人別有用心,都覺得你這個人其實很卑鄙的,那你解釋還是不解釋呢?這就很難辦了,這個地方就難修了。這就要在謙恭自省上下工夫,要不斷地反省。只要心裡有不高興,就要知道,一定是名聞利養心動了。要到名聞利養心都沒有了,才能叫坦蕩蕩,才能叫君子。並不是做了多少好事就是君子。一件好事都沒做,只要內心沒有煩惱,只要很淡泊,那就是君子。君子做好事都是隨緣的,做如不做。古德說“無過便是功”,就是這個道理。

“小人長慼慼”,小人就是患得患失。一般人是在財產方面、男女感情方面患得患失。學經典的人,修身的人,往往是在功德方面、行善方面患得患失,往往會計較怎麼樣功德大,怎麼樣功德小。有些人很想好好修點兒功德,但是苦於有人來障礙,不理解、干擾他,於是心生嫌怨。只要常常覺得別人是來障礙我修行的,那就是小人,起心動念是錯的。其實,誰又能障礙我呢?他來了,就是來助我的,來磨鍊我的,我還欠這一次考試。他來磨我,我不把他當回事,這就行了。實在講,只有自己才能障礙自己。

我們都要這樣想,任何時候不要認為他是來障礙我的。明白了這一點,做人就謙恭了。別人都是佛菩薩,唯我是凡夫。佛菩薩怎麼會來障礙我呢?所以沒有邪可避。要避邪就避自己的貪嗔痴慢,這才叫避邪。外面沒有邪,沒有障礙。一旦認為他在障礙我,一定就患得患失,我執很重。我要成就,我要做功德,我要怎麼樣怎麼樣,那就出問題了,就是這個東西妨礙自己成就。

有人對廣欽老和尚說:我是個凡夫,我沒有修行。老和尚回答:說自己是凡夫也是我執,不要常說我,就是這個我在作怪。我字當前,就患得患失了。應當是處處無所謂。什麼功夫不行?什麼叫功夫啊?放下才是功夫,障礙全在自己放不下。一患得患失就產生障礙,一產生障礙就不能把控自己,就隨業流轉。只要心胸一拓開,一切隨緣,就是君子。


摘自《國學經典導讀》

一個人常常覺得別人障礙、干擾自己修行,那自己就是小人

把傳統文化介紹給親戚朋友,就像救火一樣!

更多好書,歡迎到

淘寶和微店直售:世知東方書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