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腸幾斷,盼歸不得,年朽力衰方得迴轉家園的亦悲亦喜'

詩歌 能善用時間 2019-08-21
"

十五從軍徵

漢·《樂府詩集》

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飯,採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題解]《十五從軍徵》,選自郭茂情《樂府詩集》卷第二十五。郭茂情將此詩列入“樑鼓角橫吹曲”,題為《紫騙馬歌辭》,在“十五從軍徵”前多出“燒火燒野田”等八句。這裡,我們認同《樂府詩集》,將此詩視為漢樂府,並依照通行本,保留其“十五從軍徵”以下的詩句。

"

十五從軍徵

漢·《樂府詩集》

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飯,採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題解]《十五從軍徵》,選自郭茂情《樂府詩集》卷第二十五。郭茂情將此詩列入“樑鼓角橫吹曲”,題為《紫騙馬歌辭》,在“十五從軍徵”前多出“燒火燒野田”等八句。這裡,我們認同《樂府詩集》,將此詩視為漢樂府,並依照通行本,保留其“十五從軍徵”以下的詩句。

愁腸幾斷,盼歸不得,年朽力衰方得迴轉家園的亦悲亦喜

[欣賞]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少年從軍65年返回故里時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帶來的苦難,是一首暴露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漢代樂府民歌,反映了勞動人民在當時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實、深刻,令人感憤,催人泣下。

"

十五從軍徵

漢·《樂府詩集》

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飯,採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題解]《十五從軍徵》,選自郭茂情《樂府詩集》卷第二十五。郭茂情將此詩列入“樑鼓角橫吹曲”,題為《紫騙馬歌辭》,在“十五從軍徵”前多出“燒火燒野田”等八句。這裡,我們認同《樂府詩集》,將此詩視為漢樂府,並依照通行本,保留其“十五從軍徵”以下的詩句。

愁腸幾斷,盼歸不得,年朽力衰方得迴轉家園的亦悲亦喜

[欣賞]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少年從軍65年返回故里時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帶來的苦難,是一首暴露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漢代樂府民歌,反映了勞動人民在當時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實、深刻,令人感憤,催人泣下。

愁腸幾斷,盼歸不得,年朽力衰方得迴轉家園的亦悲亦喜

開篇兩句就指出:主人翁少小離家,垂老才歸,本以為經歷瞭如此長久的分別和戰爭的磨難,能夠撥開烏雲見青天。接下來六句卻讓我們看到一個悽苦的場景:當老兵回到幾十年未見的家園時,看到的卻是院舍荒蕪,人去園空,連一個共話淒涼的人都沒有了。主人翁好不容易收拾好心情,做好飯菜,卻發現飯桌上空有熱氣騰騰的飯菜,卻連一個能舉杯共向的人都沒有。老人半個世紀的辛酸與渴望找不到傾訴的對象,這是何其的悲涼!最後兩句,老兵老淚縱橫,摸索著走出門,遙望遠方,將一腔血淚的控訴之情,都凝結在那默然眺望的身影中。透過這種情景,我們彷彿看見了一個飽經滄桑,卻依舊悲苦孤獨的老人蹣跚的步履,黯然傷魂的背影。似乎他的人生悲劇沒有句號,而是又開始了一個新的輪迴。此詩具有畫面層次感,立體感非常強。

"

十五從軍徵

漢·《樂府詩集》

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飯,採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題解]《十五從軍徵》,選自郭茂情《樂府詩集》卷第二十五。郭茂情將此詩列入“樑鼓角橫吹曲”,題為《紫騙馬歌辭》,在“十五從軍徵”前多出“燒火燒野田”等八句。這裡,我們認同《樂府詩集》,將此詩視為漢樂府,並依照通行本,保留其“十五從軍徵”以下的詩句。

愁腸幾斷,盼歸不得,年朽力衰方得迴轉家園的亦悲亦喜

[欣賞]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少年從軍65年返回故里時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帶來的苦難,是一首暴露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漢代樂府民歌,反映了勞動人民在當時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實、深刻,令人感憤,催人泣下。

愁腸幾斷,盼歸不得,年朽力衰方得迴轉家園的亦悲亦喜

開篇兩句就指出:主人翁少小離家,垂老才歸,本以為經歷瞭如此長久的分別和戰爭的磨難,能夠撥開烏雲見青天。接下來六句卻讓我們看到一個悽苦的場景:當老兵回到幾十年未見的家園時,看到的卻是院舍荒蕪,人去園空,連一個共話淒涼的人都沒有了。主人翁好不容易收拾好心情,做好飯菜,卻發現飯桌上空有熱氣騰騰的飯菜,卻連一個能舉杯共向的人都沒有。老人半個世紀的辛酸與渴望找不到傾訴的對象,這是何其的悲涼!最後兩句,老兵老淚縱橫,摸索著走出門,遙望遠方,將一腔血淚的控訴之情,都凝結在那默然眺望的身影中。透過這種情景,我們彷彿看見了一個飽經滄桑,卻依舊悲苦孤獨的老人蹣跚的步履,黯然傷魂的背影。似乎他的人生悲劇沒有句號,而是又開始了一個新的輪迴。此詩具有畫面層次感,立體感非常強。

愁腸幾斷,盼歸不得,年朽力衰方得迴轉家園的亦悲亦喜

首先是時間的切換。全詩以“十五”從軍到“八十”而返這個漫長的年齡跨度但卻是瞬間的時間切換作為開篇,意味深長。一個未諳世事、生氣勃勃的少年,轉瞬之間就成了一個垂垂老矣的人。而他漫長的一生都是在軍事戰爭中度過的,他沒有享受到一個少年應該有的快樂,沒有享受到一箇中年人應該享受的天倫之樂,沒有享受到一個老年人應該享受的幸福晚年,卻被戰爭奪去了本應該有的一切。這樣一開篇就使老人飽經滄桑的悲涼形象躍然紙上。

"

十五從軍徵

漢·《樂府詩集》

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飯,採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題解]《十五從軍徵》,選自郭茂情《樂府詩集》卷第二十五。郭茂情將此詩列入“樑鼓角橫吹曲”,題為《紫騙馬歌辭》,在“十五從軍徵”前多出“燒火燒野田”等八句。這裡,我們認同《樂府詩集》,將此詩視為漢樂府,並依照通行本,保留其“十五從軍徵”以下的詩句。

愁腸幾斷,盼歸不得,年朽力衰方得迴轉家園的亦悲亦喜

[欣賞]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少年從軍65年返回故里時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帶來的苦難,是一首暴露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漢代樂府民歌,反映了勞動人民在當時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實、深刻,令人感憤,催人泣下。

愁腸幾斷,盼歸不得,年朽力衰方得迴轉家園的亦悲亦喜

開篇兩句就指出:主人翁少小離家,垂老才歸,本以為經歷瞭如此長久的分別和戰爭的磨難,能夠撥開烏雲見青天。接下來六句卻讓我們看到一個悽苦的場景:當老兵回到幾十年未見的家園時,看到的卻是院舍荒蕪,人去園空,連一個共話淒涼的人都沒有了。主人翁好不容易收拾好心情,做好飯菜,卻發現飯桌上空有熱氣騰騰的飯菜,卻連一個能舉杯共向的人都沒有。老人半個世紀的辛酸與渴望找不到傾訴的對象,這是何其的悲涼!最後兩句,老兵老淚縱橫,摸索著走出門,遙望遠方,將一腔血淚的控訴之情,都凝結在那默然眺望的身影中。透過這種情景,我們彷彿看見了一個飽經滄桑,卻依舊悲苦孤獨的老人蹣跚的步履,黯然傷魂的背影。似乎他的人生悲劇沒有句號,而是又開始了一個新的輪迴。此詩具有畫面層次感,立體感非常強。

愁腸幾斷,盼歸不得,年朽力衰方得迴轉家園的亦悲亦喜

首先是時間的切換。全詩以“十五”從軍到“八十”而返這個漫長的年齡跨度但卻是瞬間的時間切換作為開篇,意味深長。一個未諳世事、生氣勃勃的少年,轉瞬之間就成了一個垂垂老矣的人。而他漫長的一生都是在軍事戰爭中度過的,他沒有享受到一個少年應該有的快樂,沒有享受到一箇中年人應該享受的天倫之樂,沒有享受到一個老年人應該享受的幸福晚年,卻被戰爭奪去了本應該有的一切。這樣一開篇就使老人飽經滄桑的悲涼形象躍然紙上。

愁腸幾斷,盼歸不得,年朽力衰方得迴轉家園的亦悲亦喜

其次,生活空間的切換。詩歌暗指的生活空間有戰場,明指的場景有半道:“道逢鄉里人”,初到家門:“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進入家門:“春谷持作飯,採葵持作羹。”最後到走出家門:“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生活空間的切換展現了老兵退役回家的片段場景,而幾個短短的畫面則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老兵歷經艱辛終於回家卻找不到回家的感覺的無奈與悲涼。再次是心理空間的切換。“道逢”一句表現出老兵迫切想知道家裡情況的心情。但“遙看”一句卻在他充滿渴望的內心中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彷彿一個不祥的預感遊走在他的內心深處。

"

十五從軍徵

漢·《樂府詩集》

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飯,採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題解]《十五從軍徵》,選自郭茂情《樂府詩集》卷第二十五。郭茂情將此詩列入“樑鼓角橫吹曲”,題為《紫騙馬歌辭》,在“十五從軍徵”前多出“燒火燒野田”等八句。這裡,我們認同《樂府詩集》,將此詩視為漢樂府,並依照通行本,保留其“十五從軍徵”以下的詩句。

愁腸幾斷,盼歸不得,年朽力衰方得迴轉家園的亦悲亦喜

[欣賞]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少年從軍65年返回故里時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帶來的苦難,是一首暴露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漢代樂府民歌,反映了勞動人民在當時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實、深刻,令人感憤,催人泣下。

愁腸幾斷,盼歸不得,年朽力衰方得迴轉家園的亦悲亦喜

開篇兩句就指出:主人翁少小離家,垂老才歸,本以為經歷瞭如此長久的分別和戰爭的磨難,能夠撥開烏雲見青天。接下來六句卻讓我們看到一個悽苦的場景:當老兵回到幾十年未見的家園時,看到的卻是院舍荒蕪,人去園空,連一個共話淒涼的人都沒有了。主人翁好不容易收拾好心情,做好飯菜,卻發現飯桌上空有熱氣騰騰的飯菜,卻連一個能舉杯共向的人都沒有。老人半個世紀的辛酸與渴望找不到傾訴的對象,這是何其的悲涼!最後兩句,老兵老淚縱橫,摸索著走出門,遙望遠方,將一腔血淚的控訴之情,都凝結在那默然眺望的身影中。透過這種情景,我們彷彿看見了一個飽經滄桑,卻依舊悲苦孤獨的老人蹣跚的步履,黯然傷魂的背影。似乎他的人生悲劇沒有句號,而是又開始了一個新的輪迴。此詩具有畫面層次感,立體感非常強。

愁腸幾斷,盼歸不得,年朽力衰方得迴轉家園的亦悲亦喜

首先是時間的切換。全詩以“十五”從軍到“八十”而返這個漫長的年齡跨度但卻是瞬間的時間切換作為開篇,意味深長。一個未諳世事、生氣勃勃的少年,轉瞬之間就成了一個垂垂老矣的人。而他漫長的一生都是在軍事戰爭中度過的,他沒有享受到一個少年應該有的快樂,沒有享受到一箇中年人應該享受的天倫之樂,沒有享受到一個老年人應該享受的幸福晚年,卻被戰爭奪去了本應該有的一切。這樣一開篇就使老人飽經滄桑的悲涼形象躍然紙上。

愁腸幾斷,盼歸不得,年朽力衰方得迴轉家園的亦悲亦喜

其次,生活空間的切換。詩歌暗指的生活空間有戰場,明指的場景有半道:“道逢鄉里人”,初到家門:“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進入家門:“春谷持作飯,採葵持作羹。”最後到走出家門:“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生活空間的切換展現了老兵退役回家的片段場景,而幾個短短的畫面則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老兵歷經艱辛終於回家卻找不到回家的感覺的無奈與悲涼。再次是心理空間的切換。“道逢”一句表現出老兵迫切想知道家裡情況的心情。但“遙看”一句卻在他充滿渴望的內心中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彷彿一個不祥的預感遊走在他的內心深處。

愁腸幾斷,盼歸不得,年朽力衰方得迴轉家園的亦悲亦喜

他的步伐似乎也開始沉重起來。終於走到家門口,看到的卻是庭院荒蕪,人去房空的淒涼場景。老兵不禁悲從中來,似乎半個世紀的渴望居然在家門口頃刻就被摧毀了。“春谷”兩句將畫面再次深入到“家”裡,似乎老兵極力想用自己的雙手來給這個已經不為“家”的“家”恢復它應有的溫馨,然而當飯菜上桌,面對空空如也的房屋,無人來嗅的飯菜,老兵的心才真正地被摧毀了。於是“出門”一句,將讀者的視野拉到了門前。而這一次,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個萬念俱灰的老人煢載子立的背影。如果說以前老兵還存在幻想,渴望與家人相聚,但現在,在他的背影中,我們只能看到他的苦難的過去,孤獨的現在,以及周而復始的悲涼的明天。

"

十五從軍徵

漢·《樂府詩集》

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飯,採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題解]《十五從軍徵》,選自郭茂情《樂府詩集》卷第二十五。郭茂情將此詩列入“樑鼓角橫吹曲”,題為《紫騙馬歌辭》,在“十五從軍徵”前多出“燒火燒野田”等八句。這裡,我們認同《樂府詩集》,將此詩視為漢樂府,並依照通行本,保留其“十五從軍徵”以下的詩句。

愁腸幾斷,盼歸不得,年朽力衰方得迴轉家園的亦悲亦喜

[欣賞]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少年從軍65年返回故里時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帶來的苦難,是一首暴露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漢代樂府民歌,反映了勞動人民在當時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實、深刻,令人感憤,催人泣下。

愁腸幾斷,盼歸不得,年朽力衰方得迴轉家園的亦悲亦喜

開篇兩句就指出:主人翁少小離家,垂老才歸,本以為經歷瞭如此長久的分別和戰爭的磨難,能夠撥開烏雲見青天。接下來六句卻讓我們看到一個悽苦的場景:當老兵回到幾十年未見的家園時,看到的卻是院舍荒蕪,人去園空,連一個共話淒涼的人都沒有了。主人翁好不容易收拾好心情,做好飯菜,卻發現飯桌上空有熱氣騰騰的飯菜,卻連一個能舉杯共向的人都沒有。老人半個世紀的辛酸與渴望找不到傾訴的對象,這是何其的悲涼!最後兩句,老兵老淚縱橫,摸索著走出門,遙望遠方,將一腔血淚的控訴之情,都凝結在那默然眺望的身影中。透過這種情景,我們彷彿看見了一個飽經滄桑,卻依舊悲苦孤獨的老人蹣跚的步履,黯然傷魂的背影。似乎他的人生悲劇沒有句號,而是又開始了一個新的輪迴。此詩具有畫面層次感,立體感非常強。

愁腸幾斷,盼歸不得,年朽力衰方得迴轉家園的亦悲亦喜

首先是時間的切換。全詩以“十五”從軍到“八十”而返這個漫長的年齡跨度但卻是瞬間的時間切換作為開篇,意味深長。一個未諳世事、生氣勃勃的少年,轉瞬之間就成了一個垂垂老矣的人。而他漫長的一生都是在軍事戰爭中度過的,他沒有享受到一個少年應該有的快樂,沒有享受到一箇中年人應該享受的天倫之樂,沒有享受到一個老年人應該享受的幸福晚年,卻被戰爭奪去了本應該有的一切。這樣一開篇就使老人飽經滄桑的悲涼形象躍然紙上。

愁腸幾斷,盼歸不得,年朽力衰方得迴轉家園的亦悲亦喜

其次,生活空間的切換。詩歌暗指的生活空間有戰場,明指的場景有半道:“道逢鄉里人”,初到家門:“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進入家門:“春谷持作飯,採葵持作羹。”最後到走出家門:“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生活空間的切換展現了老兵退役回家的片段場景,而幾個短短的畫面則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老兵歷經艱辛終於回家卻找不到回家的感覺的無奈與悲涼。再次是心理空間的切換。“道逢”一句表現出老兵迫切想知道家裡情況的心情。但“遙看”一句卻在他充滿渴望的內心中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彷彿一個不祥的預感遊走在他的內心深處。

愁腸幾斷,盼歸不得,年朽力衰方得迴轉家園的亦悲亦喜

他的步伐似乎也開始沉重起來。終於走到家門口,看到的卻是庭院荒蕪,人去房空的淒涼場景。老兵不禁悲從中來,似乎半個世紀的渴望居然在家門口頃刻就被摧毀了。“春谷”兩句將畫面再次深入到“家”裡,似乎老兵極力想用自己的雙手來給這個已經不為“家”的“家”恢復它應有的溫馨,然而當飯菜上桌,面對空空如也的房屋,無人來嗅的飯菜,老兵的心才真正地被摧毀了。於是“出門”一句,將讀者的視野拉到了門前。而這一次,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個萬念俱灰的老人煢載子立的背影。如果說以前老兵還存在幻想,渴望與家人相聚,但現在,在他的背影中,我們只能看到他的苦難的過去,孤獨的現在,以及周而復始的悲涼的明天。

愁腸幾斷,盼歸不得,年朽力衰方得迴轉家園的亦悲亦喜

另外,詩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一個“從軍徵”的“徵”字,概括了主人公六十五年的戎馬生涯;一個“始得歸”的“始”字,準確,精到地傳達了主人公六十五年晝思夜想,愁腸幾斷,盼歸不得,年朽力衰方得迴轉家園的亦悲亦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