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詩歌:詩歌為誰而作

詩歌 文學 藝術 魯迅 布衣 2017-04-28

淺談詩歌:詩歌為誰而作

現在,幹實事的雖然少,說大話的卻很多。詩歌界也有這樣一些人,說到創作就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寫詩。文學來自於人民的生產生活,服務於人民的生產生活,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動輒就是為人民創作,是偏執的,詩歌不一定是為別人創作的,也不一定是給所有人讀的。

魯迅先生說過,有些文章寫出來只有兩種人看就可以了:一是自己看,一是朋友或愛人看。詩歌也一樣,有些詩歌只有自己看,或者朋友、愛人看。並非所有的詩歌創作動機是給別人看,其實,很多人開始寫詩的動機是給自己、給朋友或者愛人看,例如情詩。許多詩歌是因某人、某事、某物而作,這個人或者事、物一定是詩人熟悉的,或者親自經歷的,給詩人許多感觸,寫出來真實,又具有較強藝術性、欣賞性,就成了大家共同喜愛的。

政治性強的詩歌,多數是為別人創作,寫給大家看,因為它就是詩人政治思想、政治態度的表現,目的是為了在讀者心中產生某種共鳴,獲取某種支持,所以,不給大家讀是沒有效果的。

不論怎樣的詩歌,都必須以熱愛為基礎,以真摯的情感為基礎,為“心”而作。偉大的詩人都是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只有在真摯的情感基礎上創作出來的詩歌,才可能打動讀者的心,引發共鳴。如對一個女孩的讚美詩,你或許並不愛她,甚至不認識她,就是那麼一瞬間,她的某個舉動引發你強烈的感觸,這也是真摯情感。這個瞬間,就成了永恆。

虛偽寫不出感動人的詩歌,更不會產生偉大的作品。所有偉大的不朽的詩歌,都是詩人藝術修養、美好品性的體現,它容納詩人的精神和思想。因此,真正的詩人是真摯的,具有善於捕捉美好的心靈,因“心”而創作,為“心”而創作。

詩歌將向何處去

這是一個奇怪的問題。好像詩歌是一位迷路的孩子,找不到方向。有些人大叫,詩人要自救。好似大家都站在懸崖邊上,而且,這山崖隨時可能垮掉,實在是一個可笑的問題。

文學一向是走在社會發展隊伍前列的,而且,可能預知社會發展的方向,它記敘歷史,講述現在,並告訴我們,明天可能如何。這是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作用,文學家只不過比一般人具有更加敏銳的感覺能力,具有更加高超的敘述能力。

社會的變革和歷史的跨越,總是有先進思想作前導。法國大革命暴發前的許多年,伏爾泰等思想家就作出了預言,向廣大民眾傳播更加先進的思想,思想是旗幟的作用。思想的敘述、宣傳都依賴語言,這種語言很大部分在文藝作品中表現出來,因為,文藝性的語言更加能夠打動民眾,更加容易被人接受、理解。

培根、高爾基、魯迅先生等,都是這樣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先生的文字,最深刻揭露了中國封建禮教的虛偽、殘酷,一句話,就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那裡面只有兩個字“吃人”。但丁,西方文藝復興的先導,也是革命運動的重要宣傳家。先進思想是社會進步的前導,文學作品是思想的重要載體,所以,文學家在某種程度上,肩負宣傳先進思想的使命。梁啟超曾經說過,“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說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小說始”,就是這個意思。詩人歌德,也是一位先進思想的傳播者。總之,偉大的不朽的文學作品,都包含了偉大的思想。

偉大詩人也肩負著偉大的使命。偉大的詩人具備獨立的人格,敏銳的視覺,不會被別人左右,不會被現象矇蔽。偉大的詩人不會隨波逐流,不會追求“時尚”、“新奇”、流行,不以吸引眼球為手段。偉大的詩人能夠穿透表象,看到本質,能夠更加深入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偉大的詩歌是有力的武器,宣傳、號召先進思想,傳達真、善、美,宣揚人性的正能量。這一切,都不是迷茫的詩人能夠做到的,不是那些無病呻吟的詩人能夠做到的,不是那些“特立獨行”的詩人能夠做到的。

我們的國家正處於激烈的變革中,越是激烈變革時期越能產生偉大的作品。因為,在變革中,最容易產生分化,一部分人能夠認清形勢,發現規律,看清本質,而另一部分人不行。社會如何發展,方向問題、路線問題、旗幟問題,都現實的擺在我們面前。詩人,在這個時候,一樣產生分化。偉大的詩人站出來,宣傳科學、先進的思想,指引正確的方向,解決民眾的迷惑。墮落的詩人倒下去,低俗、頹廢、迷茫,甚至走向生活的反面,自殺或者殺人。我們的時代需要偉大的詩人,也能夠產生偉大的詩人。

詩歌將向何處去?詩歌將向人類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去,因為詩歌本身就是美的藝術,代表人性的真、善、美。就算會有一些波折,會出現一些卑劣的詩人,產生一些低俗的垃圾作品,也必然會被文明前進的腳步所淹沒。詩歌,過去充滿輝煌,現在以及將來,也能夠光芒四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