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影響最廣的10首詩

詩歌 白居易 顧況 詩經 高山流水品歷史 高山流水品歷史 2017-10-06

中國詩歌史上,有許多影響深廣詩賦,這裡要評的是影響"最廣"的十首詩,而不是“最好”的十首詩。由於它們通俗易懂,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吟唱。

第一首,《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詩仙李白的這首詩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繹,千百年來,廣泛地吸引著讀者。該詩明白如話,讀起來琅琅上口,構思細緻而深曲,內容單純而又豐富,容易理解卻又體味不盡。詩人沒有說的比他已經說出來的要多得多,體現了“自然”、“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妙境,無怪乎人嘆"妙絕古今"

歷史上影響最廣的10首詩

第二首,《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唐代詩人孟郊的這首五言詩,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全詩共六句三十字,採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並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此詩情感真摯自然,千百年來廣為傳誦。不知撥動多少讀者的心絃,更贏得了無數遊子的共鳴。

歷史上影響最廣的10首詩

第三首,《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該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相傳,時年十六的白居易由江南來到了京城長安,慕名拜見了當時的名士顧況,身為大腕的顧況對他說“年輕人有志向啊,可長安的米很貴啊,要想在這個地方居住可不件容易的事啊!”明顯是在拿白居易的名字開涮。

可當他看了白居易的習作,讀到“野火燒不盡”這兩句時,不禁大為讚賞:“好,年輕人有這個水平,首都的房價再高都不是事了。”(道得個語,居亦易矣)。白居易的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章法謹嚴,用語自然流暢,對仗工整,寫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渾成,堪稱絕唱。尤以第二句最為有名,影響最大。"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極為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人教版小學課本中的古詩《草》選取的是該詩前四小句。

歷史上影響最廣的10首詩

第四首,《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是詩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寫作五言詩的詩人,是五言詩的奠基者,《七步詩》就是他的名作。該詩連同它的典故,廣為中國人熟知。詩中運用比興的手法,語言淺顯,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於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歎為觀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語,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誡避免兄弟鬩牆、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

歷史上影響最廣的10首詩

第五首,《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唐代詩人暢當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全詩只有二十個字,但詩歌意境非常壯闊,堪稱描寫鸛雀樓風光的上乘之作。前二句寫樓高以寄胸懷,後二句寫四圍景象以抒激情。"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顯示出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目光遠大,志向無羈。這種勵進的精神,在今天也仍然可取。

第六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人之心。

歷史上影響最廣的10首詩

第七首,《國風·周南·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著特殊的位置,作為中國文學最古老的典籍,它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其中不乏千古名句,尤以第一首《國風·周南·關雎》最廣為人知。《關雎》是一篇關愛情的詩篇。它的內容很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裡苦惱,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並以此讓“淑女”快樂。充分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內心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和追求,突出表達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摯的思想感情。該詩對中國古代愛情詩歌的興盛起了良好的開端,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與古代希臘神話有關愛情的描寫相比,中國古詩詞對於愛情的主題表現更富於一種人性的美。

歷史上影響最廣的10首詩

第八首,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悲憤的懷古詩。詩的前兩句,語出驚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當作人傑”,為國建功立業,報效朝廷;“死”也應該做“鬼雄”,方才不愧於頂天立地的好男兒。深深的愛國之情噴湧出來,震撼人心。最後兩句,詩人通過歌頌項羽的悲壯之舉來諷刺南宋當權者不思進取、苟且偷生的無恥行徑。全詩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卻連用三個典故,可謂字字珠璣,字裡行間透出一股正氣。

第九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唐代詩人王勃的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在慰勉友人勿在離別之時悲哀。首聯描畫出送別地與友人出發地的形勢和風貌,隱含送別的情意,嚴整對仗;頷聯為寬慰之辭,點明離別的必然性,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頸聯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使友情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尾聯點出“送”的主題,而且繼續勸勉、叮嚀朋友,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此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堪稱送別詩中的不世經典,全詩僅僅四十個字,卻縱橫捭闔,變化無窮,彷彿在一張小小的畫幅上,包容著無數的丘壑,有看不盡的風光,至今廣泛流傳。

第十首,《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歷史上影響最廣的10首詩

這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憫農二首》中的一首,詩一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裡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概括表現了農民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說教,不是無病的呻吟;它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但又不僅以它的說服力取勝,而且還由於在這一深沉的慨嘆之中,凝聚了詩人無限的憤懣和真摯的同情。全詩風格簡樸厚重,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並運用了虛實結合與對比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憫農二首》不僅在民間廣泛流傳,在文學史上亦有一定影響,近代以來更作為思想教材選入了小學教科書。這兩首小詩在百花競麗的唐代詩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地被人們所吟誦、品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