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時,詩詞知多少?

詩歌 清明節 黃庭堅 盤點 三度品詩詞 2017-03-26

清明這個節日,在古人感覺起來,和我們今天對它的觀念不是完全一樣的。在當時,清明節是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大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是主要的禮節習俗。而情感豐富的詩人,他們心頭的滋味可謂是五味雜陳。

又到清明時,詩詞知多少?

《清明》

杜牧·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它不同於夏天的如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種淅淅瀝瀝的秋雨絕不是一個味道。這“雨紛紛”,正抓住了清明“潑火雨”的精神,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又到清明時,詩詞知多少?

本來,佳節行路之人,已經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悽迷紛亂了。

《清明》

黃庭堅·宋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節時桃李歡笑與荒冢生愁、自然界萬物復甦與滿眼蓬蒿荒丘,構成了強烈的對比,流露出對世事無情的嘆息。由清明掃墓想到齊人乞食,由寒食禁菸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論賢愚,到頭來都是一杯黃土。

又到清明時,詩詞知多少?

詩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機,想到的卻是人世間不可逃脫的死亡的命運,悲涼的情緒纏繞於詩行間。也體現了作者的人生價值取向,鞭撻了人生醜惡,看似消極,實則憤激。

《清明日對酒》

高翥·宋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就這首詩而言,顯然是故作曠達無疑。你看,詩人尚在陽間,就已經想到死後別人祭祀他的酒他一滴也嘗不到了,可見他對這個世界是何其留戀!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由此可見慾望能使人喪失本我,漸成依賴。

又到清明時,詩詞知多少?

自然,清明時節也是人們春遊的大好時機,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後,盡情的親近自然,到郊外踏青遊玩,這是清明節俗的另一項重要活動。

《清明夜》

白居易·唐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

這首詩妙在未寫清明的清冷,有它的自成一格。雖有清明,卻意在紙外,寫出懷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過了”,不禁讓人要笑問:“可是愁嫁?”其意境的清朗,和顏色對比的鮮明卻不刺眼,詩人在夜裡聽樂看花,怡然自得,但繞著迴廊行而復歇,卻含蓄點出了此閒適後的詩人的真正心意。

又到清明時,詩詞知多少?

《清明日》

溫庭筠·唐

清娥畫扇中,春樹鬱金紅。

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馬驕偏避幰,雞駭乍開籠。

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

這首《清明日》短短四十個字,充滿了詩情畫意,其畫面之豐富多彩,在歷代一百餘首清明詩中,沒有一首能夠超過它。

又到清明時,詩詞知多少?

清明日的清晨,清蛾飛舞,色彩斑斕,猶如在畫扇中一樣。桃樹滿園,桃花和鬱金花競相開放,紅遍了田野。人們興沖沖結伴踏青,出發時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顫顫欲滴,歸來時領略到微風穿過柳絲拂面而來。驕傲的馬匹在帳幃旁昂首嘶鳴,雞群從剛打開的籠子裡爭先恐後地竄出來,“咯咯咯”地叫著,四處覓食。不知是誰瞄準鳥兒在發射飛彈?黃鸝趕緊飛入隔牆的庭院,在房頂上宛囀鳴叫,彷彿說:人們啊,請不要傷害我們,不要破壞大自然的和諧吧!

文 | 三度

品讀更多經典詩詞、音頻、美圖與精美文章,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唐詩宋詞品讀

很高興能夠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裡與你相識。每天推送經典詩詞、美圖、音頻與精美文章品讀,讓我們在這浮躁的年代,靜下心來,和三度一起品讀鑑賞那些快被時光遺忘的經典,修身養性,傳承經典,約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