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詩歌 李程 唐朝 宋朝 中國好詩詞 2017-06-07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一年一度的高考在即,在古代為科舉考試。我國古代的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金科狀元」。

科舉考試,是古代大多數讀書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徑,而科舉考試中的狀元,更是萬眾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創立科考以來,歷代狀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孫伏伽起,到清光緒三十年的劉春霖終,共有592人。這592個狀元中,亦各有千秋。

這些狀元必然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也留下了不少我們耳熟能詳的詩詞佳作。明天就是高考,祝各位學子蟾宮折桂,金榜題名。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詠柳

-賀知章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武周證聖元年(695)乙未科狀元,《全唐詩》存其詩二十一首。

賀知章(659-約744),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人。少年時就以文詞清新秀美而聞名遐邇。為人豪放灑脫,深得鄉人好感。狀元及第後,授國子監四門博士,不久遷太常博士。玄宗開元十三年(725)遷禮部侍郎、祕書監。天寶初,辭官歸裡為道士,朝廷允許他以宅為"千秋觀",又賜給周公湖數頃為放生池。賀知章好飲酒,與李白友善。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望月懷遠

-張九齡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張九齡,武周長安二年(702)癸卯科狀元,《全唐詩》存其詩二百二十二首。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張九齡出身寒門庶族,少聰敏,七歲能文。他十三歲時帶著自己寫的文章,去拜謁廣州刺史王方慶,得到王的賞識,說"此兒必大有前途"。

長安二年(702)殿試,張九齡在二十一名進士中名列第一。張榜公佈後,落第考生不服,狀告考官不公,要求重考。重考結果,張九齡仍然獨佔鰲頭。時年二十四歲。張九齡中狀元后,初任校書郎、右拾遺。這時張說為宰相,特別看重本家張九齡。張說去世後,玄宗召張九齡為祕書少監、集賢院學士,後遷工部侍郎、知制誥。開元二十一年(733),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開元二十四年(736),張九齡遭李林甫排擠,改任尚書右丞相,翌年又貶為荊州長史。此後,張九齡唯以文史自娛。年六十三歲去世,贈荊州大都督,諡文獻。建中元年(780),德宗以張九齡賢德風烈,復贈司徒。著作有《曲江集》。《全唐詩》存其詩二百二十二首。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竹裡館

-王維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唐玄宗開元九年(721)辛酉科狀元,《全唐詩》存其詩一百零二首。

王維(701?-761),字摩詰,先世為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其父官汾州司馬時,全家遷居於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王維早年喪父,聰穎過人,九歲即能作詞賦,懂音律,諳琵琶,並深受佛教思想薰陶,其詩作在社會上廣為流傳。開元初年被任為太樂丞,這是太常寺的屬官太樂令的副手,主要負責音樂、舞蹈的教習、排練事務。後因伶人私自表演了專供皇帝觀賞的黃獅子舞而獲罪,降為濟州司倉參軍。

王維應舉之前,得知公主預定名士張皋為狀元,心中十分憋悶,他請求與公主關係密切的岐王李範幫忙。五天以後,王維身著錦繡之衣,喬裝成宮廷樂師,隨岐王拜見公主。王維獨奏琵琶,滿座皆驚,公主亦稱奇。王維又獻上詩作,公主讀罷大驚:"此早已熟讀之詩,原以為古人佳作,豈知竟出自汝之手!"遂請至上座。岐王趁機將王維應舉之事,請公主保薦。公主一口應承,還鄭重地對眾人說:"如果王維能中狀元,實在是朝廷的榮幸。"並向主考官推薦王維。後來,王維果然如願,先後取解頭、狀頭。

開元二十二年(734),張九齡任宰相,王維上詩請求引薦,被任為右拾遺。後張九齡遭貶,王維於當年秋天出使塞上,在涼州小住。開元二十七年(739)返回長安,二十八年遷殿中侍御史。從開元末到天寶末這十五六年間,王維過著平靜的亦官亦隱的生活。他在輞川買下產業,常與文友聚會,寫下大量田園詩。同時又參禪信佛。

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王維和一批官員來不及逃跑,被叛軍抓住,帶至洛陽。一日,安祿山在凝碧池大擺慶功宴,王維便寫了一首《凝碧池》詩,雲:"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深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表面上像是描寫凝碧池慶功宴的盛況,實際上含蓄地表達了對朝廷的懷念。叛亂平定後,朝廷下令對成為安祿山俘虜的官員一律問罪,而王維憑著《凝碧池》詩中"百官何日再朝天"這一句,被免予處分。上元元年(760),王維官至尚書右丞。晚年"以禪誦為事"。一日,忽索筆作書數紙,別弟縉及生平親故,舍筆而卒。王維葬於藍田別業之西,位於今藍田南部的輞川穀內。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春思二首

-賈至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

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

紅粉當壚弱柳垂,金花臘酒解酴醿。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殺長安輕薄兒。

賈至,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乙亥科狀元,《全唐詩》存其詩四十六首。

賈至(718-772),字幼鄰,一作幼幾,洛陽(今屬河南)人。賈至生於官宦家庭,父賈曾,開元初,官制誥。賈至早年曾跟從玄宗避安史之亂於蜀中,拜為起居舍人。肅宗時為中書舍人,出為汝州刺史。將軍王去榮因擅殺縣令,依法當斬,肅宗因惜其才下詔免死罪。賈至因直諫反對赦免王去榮,被貶為嶽州司馬。後官至右散騎常侍。卒贈禮部尚書,諡文。

賈至在當時頗有文名,獨孤及在《趙郡李公中集序》中稱他與蕭穎士、李華同為天寶時"文章中興"的代表人物。從賈至今存的文章看,確是一位儒學復興的倡導者。賈至不僅有文名,亦有詩名,最擅長七絕。《全唐詩》存其詩四十六首。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千葉桃花

-楊憑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千葉桃花勝百花,孤榮春晚駐年華。

若教避俗秦人見,知向河源舊侶誇。

楊憑,唐代宗大曆九年(774)甲寅科狀元,《全唐詩》存其詩十九首。

楊憑,字虛受,一字嗣仁,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楊憑早年喪父,其家於安史之亂中移居蘇州。中狀元后,歷官起居舍人、禮部郎中、兵部郎中、刑部侍郎、監察御史。為人重交遊,尚氣節,講信用,與穆質、許孟容、李鄘相友善。元和四年(809),任京兆尹,開始大興土木,營造私宅,又招妓納妾,鋪張奢侈,被與其不和的御史中丞李夷簡彈劾,欲置之於死地。憲宗以楊憑治京兆功績顯著,貶為臨賀尉,俄徙杭州長史。官終太子詹事。其弟楊凝、楊凌於大曆年間相繼中狀元或進士及第,時號"三楊"。

楊憑能文善詩。《全唐詩》存其詩十九首。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春怨

-楊凝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花滿簾櫳欲度春,此時夫婿在鹹秦。

綠窗孤寢難成寐,紫燕雙飛似弄人。

楊凝,唐代宗大曆十三年(778)戊午科狀元,《全唐詩》存其詩三十九首。

楊凝(?-803),字懋功,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楊凝早年喪父,其母帶著楊凝兄弟三人避難於蘇州。楊凝中狀元后曾任侍御史,後為司封員外郎,為當權者妒,許久才升遷右司郎中。貞元十二年(796)因董晉推薦為判官,亳州刺史缺任,董晉命楊凝管理亳州事務,在治理水患方面頗有政績。後來孟叔度頻頻出面阻撓軍治,楊凝無法施展才幹,漸於沉淪。貞元十五年(799),董晉死後,亳州軍亂,楊凝逃還京師。閒居三年後授兵部郎中,貞元十九年(803)因病死於任上。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春臺晴望

-李程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曲臺送春日,景物麗新晴。

靄靄煙收翠,忻忻木向榮。

靜看遲日上,閒愛野雲平。

風慢遊絲轉,天開遠水明。

登高塵慮息,觀徼道心清。

更有遷喬意,翩翩出谷鶯。

李程,唐德宗貞元十二年(796)丙子科狀元,《全唐詩》存其詩五首。唐德宗貞元丙子科殿試,出了兩道試題,一為《日五色賦》,一為《春臺晴望》詩。最終李程中狀元,這是他寫的《春臺晴望》詩。

李程(766-842),字表臣,隴西成紀(今甘肅隴西東南)人。李程幼習經史,尤擅長詩賦。貞元十二年(796),李程參加進士科考試,走出考場時,遇上禮部員外郎楊於陵。楊問所試情況,李程自認為考得很好,便從靴中掏出應試之《日五色賦》草稿,破題有"德功天鑑,祥開日華"之句。楊讀後讚賞不已,深深作了一揖,恭喜他將中狀元。然而放榜時,李程不僅未取狀元,連三甲也沒能進入。楊於陵替李程抱不平,拿著李程的草稿去找主考官呂渭,讓他仔細讀了李程的文章後,問:"當今場中若有此賦,侍郎何以待之?"呂渭答道:"無則已,有即非狀元不可也。"楊於陵道:"侍郎已遺賢矣!此乃李程所作。"呂渭急忙傳令把李程找來,當面核實。李程接過紙筆,沒有任何停頓即將全賦默寫出來。呂渭一對照,一字不差。於是當即稟奏皇上,重新擬榜,拔李程為狀元。新榜貼出以後,人們無不稱讚楊於陵的仗義執言,無不稱讚呂渭的聞過即改。李程中狀元后,參加博學鴻辭科考試,再奪第一,名震長安,從此仕途騰達。德宗朝,歷任監察御史、翰林學士。當時學士入署辦公,常視日影為候,李程性懶,日影過八塊磚才到,人稱"八磚學士"。元和十年(815),入朝為戶部郎中,知制誥。長慶四年(824)敬宗即位,拜為宰相,任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彭源郡公。文宗時又任司空、司徒、節度使等職。武宗即位後,任東都留守,死於任上。終年七十七歲。贈太保,諡號繆。《全唐詩》存其詩五首。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減字木蘭花-競渡

-黃裳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

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

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

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

黃裳,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壬戌科狀元。

黃裳(1044-1130),字冕仲,號演山,又字勉仲、道夫,福建南平人。黃裳少懷魁天下之志。元豐四年(1081),郡之譙門,忽為風雷所擊,黃裳聞之,賦詩道:"風雷昨夜破枯枝,借問天公有意無。莫是臥龍蹤跡困,放教頭角入亨衢。"元豐五年(1082)殿試,宋神宗以禮、法為問,黃裳以"禮儀起,法以時行","以義起禮,以法趨時"為對,深得神宗喜愛。禮部奏進士試策,前幾位皆不合神宗之意,等黃裳名字出現,遂親擢為一甲第一。

黃裳中狀元之後,被授予巴州通江(今屬四川)縣尉,不久,遷國子博士。宋徽宗政和年間,知福州,任滿,入為禮部侍郎,遷尚書。宋徽宗曾採納蔡東的建議,罷科舉而行"三舍法",黃裳上書,指責"三舍法"宜近不宜遠,宜少不宜老,宜富不宜貧,不如遵祖宗科舉之制。

黃裳享年八十七歲,卒後贈資政殿大學士,諡忠文。著有《演山集》六十卷。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念奴嬌-過洞庭

-張孝祥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

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

素月分輝,銀河共影,表裡俱澄澈。

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

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

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

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張孝祥,宋高宗紹興二十四(1154)甲戌科狀元。

張孝祥(1132-1170),字安國,號於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唐代詩人張籍的七世孫。父親張祁,能詩,任直祕閣、淮南轉運使判官。張孝祥十歲時,隨父寓居蕪湖。孝祥少年聰敏,讀書過目不忘,下筆數千言,頃刻而就。紹興二十四年(1154)廷對時,本來主考官上報名單一甲第一名為秦檜之孫秦壎,張孝祥列第二。高宗見秦壎文章盡是秦檜說過的套話,毫無新意,高宗又抽閱張孝祥的試卷,則讀卷首,就被其立意所吸引。又見其書法遒勁,卓然顏魯,高宗越發喜歡,便點張孝祥為狀元。是年十一月,授承事郎,籤書鎮東軍節度判官廳公事。第二年轉祕書省正字。紹興二十八年(1158),任起居舍人,後兼權中書舍人、直學士等。任建康留守時,遇金兵來犯,張孝祥因極力贊同張浚北伐而被彈劾落職。後起用任荊南知州、湖北路安撫使,任上,築守金堤,絕荊州水患;建萬盈倉,用於儲備漕糧,政績播於朝野。乾道六年(1170),張孝祥與好友泛舟蕪湖時,突然中暑身亡,年僅三十九歲。著有《於湖集》四十卷、《於湖詞》一卷、《張紫微帖》一卷。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詠柳

-王十朋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東君於此最鍾情,妝點村村入畫屏。

向我無言眉自展,與人非故眼猶青。

縈牽別恨絲千尺,斷送春光絮一亭。

葉底黃鸝音更好,隔溪煙雨醉時聽。

王十朋,宋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丁丑科狀元。

王十朋(1112-1171),字龜齡,號梅溪,溫州樂清(今屬浙江)人。王十朋少時天資穎悟,才思敏捷,立志以諸葛亮、范仲淹、韓琦等先賢為榜樣。進入太學以後,文思大進,深得老師讚賞。後來,他在家鄉梅溪興辦學堂,來求學的多至百餘人。當地一位權紳叫錢百享,請王十朋以"錢百享升"為題,作一首嵌頭詩。王十朋信手拈來,寫了這樣一首七絕:"錢家魚肉滿籮筐,百姓糠菜填飢腸。享福毋忘造眾福,升官莫作殃民郎。"

王十朋中狀元后,歷任祕書郎、侍御史等職。他耿直敢言,屢次建議整頓朝政,選拔賢才,抵禦金兵,深得宋高宗的信任和賞識。孝宗即位,王十朋上言:"一國之主,最重要的是任用賢才,虛心納諫,賞罰分明。"孝宗贊同,任十朋為起居舍人。越王史浩權大心毒,王十朋兩次上疏,列史浩八大罪狀,孝宗罷史浩一切官職,將其趕出朝廷。後主和派掌權,孝宗命王十朋為吏部侍郎,他堅辭不受,改知饒州,離任時百姓斷橋而請其留任。後知泉州,泉民為之立生祠。

王十朋累官太子詹事,以龍圖閣學士致仕後,病逝於家,享年六十歲,諡忠文。著有《梅溪集》、《尚書解》、《春秋解》、《論語解》等。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念奴嬌-登多景樓

-陳亮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

鬼設神施,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橫陳,連岡三面,做出爭雄熱。

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

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

憑卻江山,管不到、河洛腥羶無際。

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

小兒破賊,勢成寧問強對!

陳亮,宋光宗紹熙四年(1193)癸丑科狀元。

陳亮(1143-1194),字同甫,初名汝能,二十六歲改名亮,後又改名同,人稱龍川先生,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曾祖父陳知元,在金兵攻陷汴京時,隨大將劉延慶戰死於固子門外。祖父陳益、父陳次尹,名跡不顯,家境衰落。陳亮少年聰穎,能文章,負氣節,才氣豪邁,喜談兵家之事,下筆數千言立就。十八歲時,他從漢、唐以來許多重大軍事活動中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寫成了《酌古論》,試圖作為抗金斗爭的借鑑。十九歲時,他向孝宗皇帝上書,寫成《中興五論》,表述自己的抗金主張。此後又四次上書孝宗,呼籲朝廷勵精圖治,臥薪嚐膽,以圖報仇雪恥,恢復中原。由於力主北伐,反對議和,在政治上屢屢遭人嫉恨、陷害,曾先後三次被捕入獄,備受打擊,幾至死去。幸得辛棄疾等營救。中狀元時,年已五十一歲,被授籤書建康府判官,未到任而逝。一生未曾做官。端平元年(1234),朝廷追諡文毅。著有《三國紀年》、《歐陽文粹》和《陳亮集》。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赴闕

-文天祥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楚月穿春袖,吳霜透曉韉。

壯心欲填海,苦膽為憂天。

役役慚金注,悠悠嘆瓦全。

丈夫竟何事?一日定千年。

文天祥,宋理宗寶祐四年(1256)丙辰科狀元。

文天祥(1236-1283),初名雲孫,字天祥,後改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相傳文天祥的祖父文時用,在端平三年五月初二(1236年6月6日)那天,夢見一個天神般的孩兒,乘著白色的雲霧,從天而降,不一會兒,又徐徐上升,漸漸地消失在迷濛之中。正是這一天,他的長孫降生了。於是便給長孫取名雲孫,字天祥。文天祥的父親文儀,博學多才,人稱"草齋先生"。天祥少時,父親便親自教他讀書。他記憶力驚人,有"文曲星下凡"之稱。從十六歲起開始遊學求師。寶祐三年(1255),入白鷺洲書院,師從名儒歐陽守道。寶祐四年(1256),二十歲的文天祥於集英殿殿試時,面對朝廷的內憂外患,以"法天不息"為對,洋洋萬言,一揮而就,被理宗欽點為狀元。

中狀元后,授以寧海軍節度判官。歷官祕書省正字、校書郎、著作郎、刑部郎官、江西提刑、湖南提刑等職。開慶元年(1259),蒙古軍南進,兵圍鄂州(治今湖北武漢),宦官董宋臣主張遷都。文天祥上疏請斬董宋臣,並進禦敵之策,未被採納。臨安(杭州)危急時,文天祥以江西提刑身份,應詔勤王,請求率二十萬義師背水一戰,宰相陳宜中不允。不久,文天祥以右丞相兼樞密使身份,至元營議和,因堅決抗爭被扣留。文天祥冒險脫逃至溫州,擁立益王趙昰,以圖復興,轉戰於贛、閩、嶺南等地。兵敗被俘,堅拒元將張弘範勸降,作《過零丁洋》詩,中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名句。後被送大都(今北京),囚禁近四年。其間,元帝多次勸降未果,天祥誓死不屈,作《正氣歌》,以明心志。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文天祥就義於柴市,時年四十八歲。臨刑前,作絕筆自贊,繫於衣帶之間,其文雲:"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宋丞相文天祥絕筆。"後人為憑弔瞻仰,於其囚禁地建造了文丞相祠,在今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衚衕內。

文天祥有《文山先生全集》傳世。前期作品多為應酬之作,後期則為精華,表現了其堅貞不屈,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今有中華書局整理本《文天祥全集》。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楊慎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楊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狀元。

楊慎(1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祖籍廬陵(今江西吉安),由六世祖楊世賢遷居四川新都。祖父官至提學籤事,父親楊廷和位至少師、大學士,叔父楊廷義也官至禮部尚書。楊慎自幼聰敏,人稱"神童"。十一歲能詩,十二歲擬作《古戰場文》、《過秦論》。入京,賦《黃葉詩》,深得"文壇七子"首領李東陽賞識,收為門徒。正德二年(1507),鄉試第三,正德六年(1511),會試第二,殿試第一。時年二十四歲,例授翰林修撰。不久,服繼母喪,期滿復職。時武宗昏庸,宦官劉開專權,殘害忠良。楊慎修《實錄》時,不畏權勢,秉筆直書。正德十二年(1517),武宗微服浪遊,楊慎犯顏切諫,不聽,遂引病歸鄉。

世宗嗣位,召為經筵講官。嘉靖三年(1524),召為翰林學士。楊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與萼輩(指時任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一派)學術不同,議論亦異,今陛下既超擢萼輩,不以臣等言為是,臣等不能與同列,願賜罷斥。"帝怒,痛加斥責,停其奉祿。不久,"大禮"之議起,楊慎等又再次上疏力諫,繼而率眾廷臣兩伏左順門哭諫,世宗震怒,下詔全部廷杖下獄,削職貶謫。楊慎被廷杖兩次後充軍雲南永昌,帶病行萬里,幾乎送命。自此,楊慎被謫戍達三十五年之久。晚年,他在一首《感懷詩》中悲憤地寫道:"七十餘生已白頭,明明律例許歸休。歸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為滇海囚。遷謫本非明主意,網羅巧中細人謀。故園先隴疾兒女,泉下傷心也淚流。"嘉靖三十八年(1559),楊慎客死永昌,享年七十二歲。隆慶初年,贈光祿少卿。天啟中,追諡文憲。

楊慎博學多才,雄冠當代。他一生勤於著述,好學窮理,老而彌篤。其知識之淵博,興趣之廣泛,在明代無與倫比。他不但對經、史、詩、文、詞曲、戲劇、音韻、文字等造詣精深,且於天文、地理、金石、書畫、草木蟲魚、醫藥也都頗多建樹,為雲南民族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人們常把他與諸葛亮相提並論,共同祭祀。其著作主要有《周官音詁》、《六書索隱》、《風雅逸篇》、《選詩外編》等一百餘種。後人輯有《升庵集》八十一卷。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早梅

-張謇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無限含春意,朔風吹未開。

不知殘雪裡,已有暗香來。

張謇,清光緒二十年(1894)甲午科狀元。

張謇(1853-1926),字季直,號嗇庵,江蘇通州(今江蘇南通)人。初從外祖父姓,名吳起元。至四歲,其父見他能背誦《千字文》,認定兒子將來必有出息,能光宗耀祖,便改回張姓,取名謇,並延聘塾師教讀。張謇十六歲考取秀才,做淮軍提督吳長慶的幕僚,隨其出使朝鮮。不幸吳長慶病死,張謇失去依靠,只得重走科舉之路。光緒十一年(1885)應順天鄉試,中取第二名。後三次會試,均名落孫山。到了光緒二十年(1894),第四次參加會試,獲第六十名,複試升至第十名。殿試,在翁同龢的力薦下,終於奪得狀元,例授翰林院修撰,時年四十二歲。

張謇居京師,棄仕途,謀振實業。光緒二十一年(1895),在通州(今南通)創辦大生紗廠。光緒二十七年(1901),興建以大生紗廠為軸心的十九個企業,包括:江浙漁業公司、通海墾牧公司、資生鐵冶公司及面、油、輪船等實業。光緒二十八年(1902),張謇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師範學校。同時,著手職業技術教育,策劃高等教育。五年後,又倡辦聾啞學校。成為中國近代新式教育的開拓者。光緒二十九年(1903),張謇應邀赴日本考察。歸國後,代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魏光燾起草立憲奏稿,組織刊印《憲法義解》、《日本憲法》等有關主張君主立憲的書。到了光緒三十二年(1906),"預備立憲公會"在上海成立,張謇為其中堅人物,後奉旨籌辦江蘇諮議局。宣統元年(1909),江蘇諮議局成立,張謇為議長,他聯合各省督撫及諮議局發動了兩次國會請願。

辛亥革命後,張謇任南京臨時政府實業總長,後又任袁世凱政府農林總長、工商總長等職。1925年,張謇因大生紗廠負債被清算,次年病死。著作有《張季子九錄》、《張謇日記》、《張謇函稿》。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登泰山感懷

-張建勳

詩詞鑑賞-讀狀元詩詞,為高考加油!

風塵莽莽冪乾坤,飛車來瞻泰山尊。

萬古斯文綿聖澤,千盤拾級歷天門。

漢秦往代登封侈,齊魯名邦禮讓敦。

觀海更增沉陸感,幾時浴日鞏中原。

張建勳,清光緒十五年(1889)己丑科狀元。

張建勳(1848-1913),字季端,號愉谷,廣西臨桂人。張建勳的曾祖父張其祿能詩善文,有《悅雲詩草》二卷。祖父張煊著有《巢睫吟稿》二卷。兩人均為清代廣西有名望的詩人。父親張麟為官十年,頗有政聲。張建勳自幼秉承家學,勤勉自勵,熱衷功名。光緒五年(1879),鄉試得中舉人。光緒十五年(1889),會試通過,參加殿試卻遇到了麻煩。閱卷大臣翁同龢與李鴻藻各執己見,將自己賞識的考生列第一呈進,相持不下,協商再選,最後張建勳入選,以第一呈皇帝。光緒帝遂欽點張建勳為狀元,例授翰林院修撰。光緒二十年(1894),張建勳出任雲南鄉試主考官。光緒二十三年(1897),出任雲南學政,致力於實施教化,提倡文風,百姓把他當作在偏僻雲南興學的功臣。光緒三十二年(1906),以侍講授道員,督學黑龍江,他"草創學校,撫學生如子弟",重教興文,深為士子稱道。1913年,卒於北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