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師院南生橋論咸陽文學

詩歌 文學 中國歷史 漢朝 古詩 西鹹夜話 2018-12-17

藍墨水的最上游是渭河

——咸陽歷代文學簡述

南生橋

​"江南秀才山東將,陝西人王排兩行",其第二句說的就是主要位於咸陽境內的兩組東西線性排列的古代帝王陵墓群。一組是渭北臺原上以五陵原為中心的漢代帝王陵墓群,一組是黃土高原南緣以昭陵、乾陵為龍頭的唐代帝王陵墓群。它們不但見證著一兩千年前漢唐盛世的偉大輝煌,而且成為當時和後代文學家映現社會生活、抒寫壯美情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之源。

打開中華民族有文本可稽、綿延3000餘年光輝燦爛的文學史卷,最先展現在眼前的便是《詩經》。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其《大雅》中有5首詩被稱為我們偉大民族的古老史詩,其中《生民》、《公劉》、《緜》3篇所描寫的歷史事件,都發生在今屬咸陽的武功、旬邑、彬縣一帶。《國風》中《秦風》之大部和《豳風》的民歌,便產生於現今咸陽境內。朱熹等學者認為《豳風》中的《七月》、《東山》、《鴟梟》3篇為周公所作,如此則周公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有姓名可稽的詩人。余光中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實應補正為"藍墨水的最上游是渭河"。

咸陽師院南生橋論咸陽文學

網絡配圖

朱熹說:"雍州土厚水深,其民厚重質直,無鄭衛驕墮浮靡之習。以善導之,則易以興起而篤於仁義;以猛驅之,則其強毅果敢之資,亦足以強兵力農而成富強之業。"金代詩人元好問說:"關中風土完厚,人質直而尚義,風聲習氣,歌謠慷慨,且有秦漢之舊。"明代大哲學家王陽明說:"關中自古多豪傑,其忠信沉毅之質,明達英偉之器,四方之士,吾見亦多矣,未有如關中之盛者也。"當代學者李敖說:"陝西地處內陸,民風淳樸,尤以秦嶺以北為甚,淳樸得人有不少土氣。雖然土,卻渾厚而正直,所謂'豳岐之純風,秦人之敵愾,今猶存焉'就是指此。""厚重質直"、"強毅果敢"、"質直而尚義"、"忠信沉毅",正是陝西人、也是咸陽人的根本特色。這些特色也反映在咸陽的歷代文學作品中。

綜觀3000餘年文學史,咸陽文學有4個高峰

第一個高峰是《詩經》時代。

如前所述,《詩經》中有不少作品可斷定為產生於今咸陽境內,而《國風》中的《豳風》和《秦風》則是這些作品的集中展示。《豳風》中《七月》、《東山》的蒼涼悲壯,《破斧》的勇猛剽悍,《鴟梟》的悲愴哀苦,《秦風·小戎》的鬥志昂揚,幾千年而下,讀之仍令人低昂徘徊,蕩氣迴腸。《秦風·蒹葭》可謂《詩經》的壓卷之作。

咸陽師院南生橋論咸陽文學

網絡配圖

其第一章曰: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悽清悵惘、可望而不可及的意境,直可謂朦朧詩的濫觴。"秋水伊人"的意象已成為一種隱喻或象徵,至今仍活躍於文學和影視作品中。

第二個高峰是漢代。

項羽《垓下歌》、劉邦《大風歌》以其吞吐宇宙、氣撼山河的偉力,穿越兩千餘年、兩千餘里的時空隧道,其餘響至今仍在咸陽原上激盪迴旋。彪炳千秋文壇的"文章西漢兩司馬",與一代大儒董仲舒都遷居於今興平境內的茂陵縣。三位大師人聚一地,文騁三體,其雄文如強力聚光燈,兩千多年來直照華夏的文史天穹。司馬遷的《史記》至今仍雄踞史著和散文的頂峰,《項羽本紀》、《李將軍列傳》等塑造的虎虎生風的人物形象,幾千年來傳之於筆,騰之於口,活之於舞臺熒屏。他在《報任安書》和《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

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咸陽師院南生橋論咸陽文學

網絡配圖

這種發憤著書精神,不但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用生命譜寫文學樂章,而且暗合現代精神分析學的藝術創作"昇華"說。司馬相如的《子虛》《上林》二賦結體宏大,描寫場面宏偉壯觀。價值千金的《長門賦》,更是文學史上的千古佳話。董仲舒的策論,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影響長達2000餘年。

第三個高峰是唐代。

在群星閃耀的唐代詩空,超級巨星的華彩光芒萬丈。被譽為唐代三大詩人的王維、李白、杜甫,先後作客咸陽,他們的詩歌成為咸陽乃至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二次強力聚光,閃耀著極光似的奇幻瑰麗。王維的《渭城曲》當年沿著絲綢之路西出陽關,爾後三疊返里,於今飛出中國,雲遊徜徉世界,成為永唱不衰的送別金曲。《少年行》中"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的遊俠少年,至今仍活躍於咸陽各地。被稱為"詩佛"的他卻豪情十足地跟著將軍在渭城《觀獵》: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

高歌"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的李白,或因他生有一顆俠心,貯有一腔俠情,才被謬稱為"古惑仔"。心儀咸陽遊俠少年的他,未到咸陽,"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即來咸陽,"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三月咸陽城,千花晝如錦";將離咸陽,"駿馬似風飈,鳴鞭出渭橋";思歸咸陽,"收功報天子,行歌歸咸陽"。詩仙凝重的咸陽情結終於結晶為"關盡千古登臨之口"的《憶秦娥》: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啊,"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東方金字塔"在今天正迎著旭日,煥發出新的壯麗輝煌。沉鬱頓挫的杜甫之視聽所及: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咸陽師院南生橋論咸陽文學

網絡配圖

當年他所見一線之橋的咸陽,而今已8座大橋飛架,貫通南北。神遊故國,不知詩聖會作何感想。在杜甫逝後兩年出生的另一位詩壇巨星白居易,其不朽的《長恨歌》在馬嵬坡畔、華夏大地迴響千年,早已由詩歌而戲劇、而歌舞、而影視,楊貴妃已成為堪與埃及豔后克利奧佩特拉比肩的東方悲劇女神。

前引王陽明語之後還有一句:"然自橫渠之後,此學不講,或亦與四方無異矣。"隨著經濟、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咸陽乃至陝西無復昔日之大漢雄風、盛唐氣象。本土文人聲微而弱,外地騷客音稀而細。茂陵、昭陵、乾陵、楊貴妃墓等已然成為歷代政要和文人憑弔抒懷的標誌和符號。想當年,詩文因景觀而寄情;看今日,景觀因詩文而增輝。近古的咸陽,由發光體變成了反光體只在明代湧出一位狀元康海,創作散曲、雜劇,創建"康家班社"。這位"秦腔鼻祖"的不朽貢獻在於,秦腔不但位列我國諸種戲曲之首,而且由其裔流演化出的"西皮"在清代道光、咸豐年間還與"二黃"融合,繁衍出了今日的國劇——京劇。

第四個高峰是近現代。

清末舉人馮光裕在《陝西辛亥革命戰事序》中說:"吾陝僻居西陲,交通未便,文明之輸入也少稽。然物之成熟,常先西北;自古舉大事者,經營締造,或由他方,及其成功,莫先於此。蓋以陝人資鈍而質厚,資鈍則感覺心遲,作事謀始也稍難;質厚則堅強毅剛,要終收成功也亦易;載在史冊,今古為然"。

咸陽師院南生橋論咸陽文學

網絡配圖

近代陝西"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當推劉古愚。在漫長的教學生涯中,他力倡廢八股,立新學,舉實業,育新人。在維新變法中與康梁"桴鼓相應",時稱"南康北劉"。政變4年之後,他沉痛悼念義勇剛烈、甘灑熱血的維新烈士譚嗣同:

是何國運傾頹日,偏有奇忠冒死來。

獄底歌詩雄一劍,市頭呼語愧三槐。

乘桴幸得生臣去,裹帛難醫烈婦哀。

我信鬼雄心鐵石,帝旁披訴未成灰。

戊戌維新中身居御史高位的宋伯魯,在半年內以自己名義上奏康有為起草的奏章10份。政變後他第一個"以濫保匪人革職,永不敘用"。後在遠赴伊犁所作的西域詩中,敬慕謳歌平叛保疆的一代愛國名將左宗棠:

左侯崛起中興日,誓掃天驕擴帝仁。

萬里車書通絕域,三湘子弟盡功臣。

鳳林魚海春風遠,玉塞金城柳色新。

今日西陲需保障,九原誰為起斯人。

咸陽師院南生橋論咸陽文學

網絡配圖

著名秦腔劇作家範紫東作為易俗社創始人之一,從1912年開始的40餘年,共創作主題深刻、人物鮮明的《三滴血》、《 新華夢》等大、小型劇本 68 個。其中大多數大膽反映生活,鍼砭時弊。于右任青年時期就具有強烈的愛國激情和民族義憤,作於1903年的《興平詠古·楊妃墓》,將矛頭直指清廷頑固派頭子慈禧太后。毛澤東1935年與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談到他當年發現于右任主編的《民立報》充滿了激動人心的材料,便"很想見見這位主編。"1949年後於翁身在臺島,心繫大陸。臨終前兩年寫的《望大陸》,既是哀婉慘悽的天鵝之歌,又是情臻極致的千古絕唱: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

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

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一代草聖,詩詞書法,雙峰並峙。他又和楊虎城一文一武,雙峰並峙,成為近古以來陝西在國內外產生重大影響的曠代英傑。吳宓學貫中西,融通古今,被稱為中國比較文學之父,尤於寫詩用力最勤。他給膜拜為"海倫"的夢中情人毛某寫有多首愛情詩。但該女士並不領情,直到"人瑞"之年仍"向音不改"。她的鐵石心腸更反襯出吾鄉賢之純情可愛。

正是:

鍾靈毓秀咸陽地,代有文光射鬥牛。

繼往開來今日事,遊歐訪美走全球。


咸陽師院南生橋論咸陽文學

作者 南生橋

作者簡介:南生橋,男,陝西興平人,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副教授。中華詩詞學會、陝西省作家協會、陝西省詩詞學會會員(兼後者特約評論員)。參編《十三經辭典·毛詩卷》兼副主編;在《西北大學學報》《世界華文文學論壇》與《中華辭賦》《詩詞世界》等期刊發表論文、詩文評數十篇和詩詞賦聯多篇,專著《二十五史夢文化麈談》由中國書籍出版社易名《二十五史夢文化解讀》重印兩次(精裝一次),公開發行。


責編 雷小河

注:本文來源於公眾號大美西部觀察,系大美西部觀察授權發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