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羅奇:遠見與短視'

""史蒂芬·羅奇:遠見與短視"史蒂芬·羅奇:遠見與短視史蒂芬·羅奇:遠見與短視

幾個月前,中國領導人在訪問江西省時提起了長征這個中國革命的里程碑。他在迴應與美國不斷加劇的經濟衝突時說道:“現在是新的長征,我們要重新再出發”。

在中國,對領導者這類宏大講話象徵意義的解讀要比字面解釋更為重要。在長征的地方,中國領導人的提醒凸顯出了中國最強大之處:遠見。

這種力量在7月初我最近一次訪問中國期間展現了出來。在經過一系列廣泛會議和討論後,我們得出了三個結論。

首先,對中國領導人來說,增長放緩並不是恐懼的根源。雖然從歷史角度看最新的GDP報告確實表現疲軟:季度增長數字是自1992年採用現行統計報告體制以來最低的,甚至比十年前全球金融危機最嚴峻時還低。但是2019年第二季度的6.2%的數字只是比之前八個季度相對剋制的6.7%平均增速相對溫和地減少了0.5個百分點。相比之下2009年第一季度6.6%的增速其實比之前八個季度12.1%的平均增速驟降了5.5個百分點。無論如何設想,適度放緩都算不上是增長崩潰。

這應該不足為奇。中國手裡有著更多的政策槓桿而非增長阻力。當局在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基礎設施支出和其他形式的財政刺激措施方面都有足夠的空間,對突發性增長事故的關注度也遠不如美國的敘述使人感覺得那樣高。

此外,華盛頓對誰將在貿易摩擦中獲利這個命題的關注忽視了中國經濟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結構性轉變。相對於十年前佔到實際GDP7.5%的淨出口額,2018年時該指標被大幅壓縮到僅相當於中國GDP的0.8%。雖然在全球經濟疲軟的情況下也無法獨善其身,但中國已經比當年更不容易受到貿易衝擊的影響。就算在一次貿易摩擦中處於下風——這依然是個值得商榷的命題——對中國整體經濟增長的損害也是微不足道的。

從我最近參與的討論中脫穎而出的第二個結論是,中國在處理外部不確定因素方面是極富耐心且有條不紊的。中國官員在制定自身對貿易衝突的戰略迴應時並不打算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中下注。雖然大選結果涉及重大利益;但與中國領導人的長征遠景的一致之處在於,中國的領導層正準備承受一場持久的對抗,無論誰當上美國總統。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中國官員並不贊同美國國內的共識,即美國的2020年後中國政策軌跡將維持現狀——無論特朗普是否連任。假使特朗普落敗,中國人懷疑美國的外交政策將轉向更加多邊且以聯盟為重點的方式。而他們最大的希望則是美國能恢復自身政策制定過程的一致性。

跟許多美國人一樣,中國人也很難應對在關稅和制裁方面那些無法預測甚至有點異想天開的變化。即便下任新總統要對中國保持強硬態度,一個連貫且明確表達的美國戰略也會更有效地設定辯論框架併為雙方的委屈提供建設性解決方案方面帶來希望。

第三,華為對中國來說事關重大。這家科技巨頭被視為中國的龍頭企業,也是中國推動自主創新的象徵,而後者正是其長期增長和發展願景的核心。

毋庸置疑,由於美國向其國內領先的半導體芯片,其他組件和軟件供應商——諸如AMD,IBM,Marvell,英特爾,谷歌和微軟等——施壓來擠壓華為的供應鏈,華為因此遭遇了很大壓力。

雖然美國高級官員已經發出了關於放寬對華為限制的混合信號,但美國將貿易政策用作武器的做法向中國發出了明確信息:解決其尖端科技企業供應鏈脆弱性的需求現已成為首要政策優先事項。

西方的傳統觀點是,中國需要十年時間才能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芯片和軟件產業以填補美國限制所造成的空白。但我在七月初採訪過的中國人認為這一差距可以更早被彌合——或許就在兩年內。

中國的遠見一再與美國的短期做法形成鮮明對比。毋庸置疑,這一點在過去兩年半間特朗普的推文推動式政策開局中已經變得越發明顯。而某位中國官員則承認自己會瀏覽特朗普的推文。

這並不奇怪,須知孫子在他那本古老的《孫子兵法》中已經給出了最絕妙的解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峰會報名 | 第一財經攜100+母基金邀你聊聊募資、投資......

2019陸家嘴股權投資峰會入場券早鳥票

A套餐

(含白天峰會入場券一張)

B套餐

(含白天峰會入場券、晚間LP、GP對接晚宴門票各一張)

回覆關鍵詞:參會 | 報名 | 購票

招商電話

13512138884 朱女士

13774367228 吳女士

15900552154 唐先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