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人壽保險五大“妖風”之停售

目前,我國的商業人壽保險已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產品品種簡單化,分紅收益浮動化,營銷方式多元化成為當今商業人壽保險的三大特點。如果說在過去的十年,代理人是保險市場競爭的決定性因素(人海戰術),那麼在未來十年,保險公司將真正登上歷史舞臺,成為投保人選擇商業保險的首要條件,商業保險公司將真正擁有自己的“品牌價值”。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成熟與完善,尤其是商業保險市場的開放,商業保險公司的數量猶如雨後春筍,迅猛增長,全國已有近百家商業保險公司。雖然政府對保險公司有著嚴格的監管,但是保險行業專業人才緊缺,保險代理人素質偏低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這一弊端必然直接反應在一線的保險銷售市場上,讓整個保險行業時不時的就颳起一陣“妖風“。今天,我們就講眼前的這股妖風—停售。

坦白的講,現在還能颳起這股妖風的確讓本人有點意外,因為這是21世紀初期被保險公司用爛了,被保監會下文明令禁止的“妖風”。曾幾何時,一個保險產品一年之內被停售五六次,停完後換個名字再停售一年,且營銷效果十分顯著。或許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

實際上,保險產品和其它商品一樣,更新換代這是其發展的必然。不是保險公司“虧”不起了,而是行業發展的必然,不更新換代則必將會被競爭對手吞併,被歷史淘汰。如果你再聽到這個詞,你需要做的只有一個字:等。保險產品的更新換代只有一個結果:同樣的保險費付出獲得更多的保障,更高的收益,通俗點說就是保險費率降低,保險更便宜了。本人從事保險行業近10年,經歷了很多次的保險產品停售,此規律概莫能外。保險公司被你們罵了幾十年的騙子,一個騙子敲鑼打鼓的賠本賺吆喝,不是它在騙,而是你太傻。因為“停售”是符合產業發展週期理論的。

一個產業從誕生到衰退,經理四個週期:幼稚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銷售價格的最高點出現在幼稚期,隨後在整個生命週期中下滑;隨著產業的發展,銷售數量和銷售利潤同向遞增進入成長期,當銷售利潤達到最大則進入成熟期;當銷售數量達到最大,即銷售數量與利潤雙向下滑則進入衰退期。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產品單價在整個生命週期中都是處於下行的。其實,這也是外資保險公司費率普遍高於國資保險公司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國內市場而言,國資保險公司畢竟多吃了幾十年的“白米飯”。但是,外資保險公司比國資保險公司多了上百年的行業市場和投資管理的經驗,因此鹿死誰手,也未可知。風險最大的,反而是那些新興的中小保險公司,一沒市場,二沒經驗,還總喜歡玩愣頭青,安邦保險應該算是他們的瓢把子了。

當然,等是有限度的,我們不能無限的等下去。就好像明知人固有一死,但是我們不能直接等死。學習、工作、結婚、生子、衰老死去,不同人生階段,該怎麼活就怎麼活,該花的錢就要花,不能做歐也妮葛朗臺。除此之外,費率並不是商業保險投保的唯一條件,某種意義上講費率只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因素,因為相對於風險的發生,費率那不到5%的誤差是科學合理的。畢竟,我們的生活狀態和健康狀況是未知的,風險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給我們造成的損失更是無法掌控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或許商業保險是唯一不適用“亡羊補牢”規則的市場,因為保險公司拒絕承保有縫的“蛋”,且其核保已經涵蓋到了人的意識領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