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院士參與深圳保障房建設'

深圳 保障房 建築 技術 設計 深圳新聞網 2019-07-15
"

原標題:8院士參與深圳保障房建設 長圳保障房項目將讓普通市民共享科技“紅利”

深圳商報2019年7月13日訊“相信市民住進來後會有很好的體驗。”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光啟研究院院長劉若鵬昨日在參與視察深圳光明長圳保障房項目後感嘆不已。長圳項目是深圳目前在建規模最大的公共住房項目,有近萬套保障房。

昨日上午,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駱文智率部分在深全國、省、市人大代表,來到福田、龍崗和光明區,視察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設情況,劉若鵬全程參與視察。

據介紹,去年6月開工建設的深圳長圳保障房項目位於光明區光僑路與科裕路交會處東側,總建築面積109.78萬平方米,建設住房9672套,2021年交付使用。

長圳保障房項目之所以成為“網紅”,是因為我國8位院士將其嘔心瀝血的科研成果注入其中。市住房和建設局局長張學凡介紹:“周福霖院士的減隔震技術,能夠在7級地震發生時,使建築物受到的影響只有4~5級;周緒紅院士鋼結構大框架體系技術,可有效減輕建築自重20%以上,節省腳手架和模板90%;孟建民院士的‘本原設計’理論使長圳項目集中體現‘建築服務於人’的思想。還有聶建國院士的鋼和混凝土組合樓蓋技術、歐進萍院士的減震裝置技術、肖緒文院士的綠色施工和免模施工技術、丁烈雲院士的智慧安全工地技術、江億院士的建築分佈式蓄電和全直流供電技術,這些最新的科研成果,都將在長圳保障房中集中應用。”

有了這麼多“硬核技術”,長圳保障房的居住體驗又會怎樣?據介紹,整個長圳住宅區實現了全首層的風雨廊設計,居民從地鐵或公交場站回家時不會淋到一滴雨;該項目還實現了6個小區之間不跨市政路的無障礙連接,業主進入二層綠化平臺後,猶如行進在公園之中……創新、綠色、共享的新理念在細節中得到體現。

堂堂8位院士何以“屈尊”參與建設長圳保障房項目?該項目院士“召集人”孟建民說:“好的技術應該用於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讓人們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紅利’。”

深圳去年8月出臺的《關於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將在2035年前新增建設公租房、安居型商品房和人才住房共100萬套,佔全部新增住房的60%左右。張學凡說,在人們的印象中,保障房就是“低端房”。深圳長圳保障房項目就是要改變人們固有的觀念,打造保障房建設領域的“樣板房”——這是長圳項目建設的初衷,也是院士們“加盟”建設的初心。(記者 丁時照 李秀瑜)來源:深圳商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