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魔幻8D的重慶、歲月靜好的成都,摔碗酒的西安,還有摩登兄弟唱火的丹東步行街.....

在各種網紅爆款視頻的背後,是一座座網紅城市的崛起。它們旗幟鮮明,吸引著眾多旅客不遠萬里的前去“打卡”,產生源源不斷的“網紅經濟”。

"

魔幻8D的重慶、歲月靜好的成都,摔碗酒的西安,還有摩登兄弟唱火的丹東步行街.....

在各種網紅爆款視頻的背後,是一座座網紅城市的崛起。它們旗幟鮮明,吸引著眾多旅客不遠萬里的前去“打卡”,產生源源不斷的“網紅經濟”。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重慶網紅景點李子壩


這幾年,“網紅城市”突然暴熱起來,並暢通無阻地滲透於各個領域。它出現在網絡亞文化空間,也出現在商品房樓盤的廣告之中,而且登堂入室,成為政府部門官員及城市規劃學者口中的熱門詞彙:“要把XX打造成網紅城市...”

“網紅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人們對一座城市的既有評價。深圳,就曾經是中國最大的網紅城市。

"

魔幻8D的重慶、歲月靜好的成都,摔碗酒的西安,還有摩登兄弟唱火的丹東步行街.....

在各種網紅爆款視頻的背後,是一座座網紅城市的崛起。它們旗幟鮮明,吸引著眾多旅客不遠萬里的前去“打卡”,產生源源不斷的“網紅經濟”。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重慶網紅景點李子壩


這幾年,“網紅城市”突然暴熱起來,並暢通無阻地滲透於各個領域。它出現在網絡亞文化空間,也出現在商品房樓盤的廣告之中,而且登堂入室,成為政府部門官員及城市規劃學者口中的熱門詞彙:“要把XX打造成網紅城市...”

“網紅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人們對一座城市的既有評價。深圳,就曾經是中國最大的網紅城市。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

魔幻8D的重慶、歲月靜好的成都,摔碗酒的西安,還有摩登兄弟唱火的丹東步行街.....

在各種網紅爆款視頻的背後,是一座座網紅城市的崛起。它們旗幟鮮明,吸引著眾多旅客不遠萬里的前去“打卡”,產生源源不斷的“網紅經濟”。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重慶網紅景點李子壩


這幾年,“網紅城市”突然暴熱起來,並暢通無阻地滲透於各個領域。它出現在網絡亞文化空間,也出現在商品房樓盤的廣告之中,而且登堂入室,成為政府部門官員及城市規劃學者口中的熱門詞彙:“要把XX打造成網紅城市...”

“網紅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人們對一座城市的既有評價。深圳,就曾經是中國最大的網紅城市。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什麼叫“網紅城市”?

雖然大家都熱衷於講述,但並沒有權威的定義。不過,從網絡短視頻的曝光率、點贊量,文旅產業的“打卡熱”以及新聞事件的渲染來看,重慶、長沙、西安、烏魯木齊等地的網紅屬性較高。這些城市的共同特點是:好吃、好玩、美女多、有腔調。

對於人們來說,這些網紅城市給以生活在此的人更強的認同感,明顯的文化特色也帶來了更多的觀賞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比如,在網絡上得到充分反應的就有巴蜀文化、楚文化、新疆文化等。

"

魔幻8D的重慶、歲月靜好的成都,摔碗酒的西安,還有摩登兄弟唱火的丹東步行街.....

在各種網紅爆款視頻的背後,是一座座網紅城市的崛起。它們旗幟鮮明,吸引著眾多旅客不遠萬里的前去“打卡”,產生源源不斷的“網紅經濟”。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重慶網紅景點李子壩


這幾年,“網紅城市”突然暴熱起來,並暢通無阻地滲透於各個領域。它出現在網絡亞文化空間,也出現在商品房樓盤的廣告之中,而且登堂入室,成為政府部門官員及城市規劃學者口中的熱門詞彙:“要把XX打造成網紅城市...”

“網紅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人們對一座城市的既有評價。深圳,就曾經是中國最大的網紅城市。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什麼叫“網紅城市”?

雖然大家都熱衷於講述,但並沒有權威的定義。不過,從網絡短視頻的曝光率、點贊量,文旅產業的“打卡熱”以及新聞事件的渲染來看,重慶、長沙、西安、烏魯木齊等地的網紅屬性較高。這些城市的共同特點是:好吃、好玩、美女多、有腔調。

對於人們來說,這些網紅城市給以生活在此的人更強的認同感,明顯的文化特色也帶來了更多的觀賞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比如,在網絡上得到充分反應的就有巴蜀文化、楚文化、新疆文化等。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至於北上廣深,雖然都擁有強大的本土文化與及發達的網絡科技產業,但是,由於缺乏認同感,反而在網紅座標上,被一系列中西部城市超越。

誰讓大城市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呢?

最鬱悶的是深圳,不僅因生活成本高、工作節奏快等給人帶來低歸屬感,在文化底蘊方面也表現平平。四大城市中,深圳雖然有移民城市的包容、多元的一面,但也造成了明顯的特色不足。

深圳的網紅屬性偏低,某種程度上說明著深圳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不久前,在深圳客《假如你剛大學畢業,你會選擇來深圳嗎》中,就有網友提到:確實,現在的深圳,對於青年一代的吸引力正在減弱。年輕人不僅不想來旅遊,也不想來這裡工作。


"

魔幻8D的重慶、歲月靜好的成都,摔碗酒的西安,還有摩登兄弟唱火的丹東步行街.....

在各種網紅爆款視頻的背後,是一座座網紅城市的崛起。它們旗幟鮮明,吸引著眾多旅客不遠萬里的前去“打卡”,產生源源不斷的“網紅經濟”。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重慶網紅景點李子壩


這幾年,“網紅城市”突然暴熱起來,並暢通無阻地滲透於各個領域。它出現在網絡亞文化空間,也出現在商品房樓盤的廣告之中,而且登堂入室,成為政府部門官員及城市規劃學者口中的熱門詞彙:“要把XX打造成網紅城市...”

“網紅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人們對一座城市的既有評價。深圳,就曾經是中國最大的網紅城市。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什麼叫“網紅城市”?

雖然大家都熱衷於講述,但並沒有權威的定義。不過,從網絡短視頻的曝光率、點贊量,文旅產業的“打卡熱”以及新聞事件的渲染來看,重慶、長沙、西安、烏魯木齊等地的網紅屬性較高。這些城市的共同特點是:好吃、好玩、美女多、有腔調。

對於人們來說,這些網紅城市給以生活在此的人更強的認同感,明顯的文化特色也帶來了更多的觀賞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比如,在網絡上得到充分反應的就有巴蜀文化、楚文化、新疆文化等。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至於北上廣深,雖然都擁有強大的本土文化與及發達的網絡科技產業,但是,由於缺乏認同感,反而在網紅座標上,被一系列中西部城市超越。

誰讓大城市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呢?

最鬱悶的是深圳,不僅因生活成本高、工作節奏快等給人帶來低歸屬感,在文化底蘊方面也表現平平。四大城市中,深圳雖然有移民城市的包容、多元的一面,但也造成了明顯的特色不足。

深圳的網紅屬性偏低,某種程度上說明著深圳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不久前,在深圳客《假如你剛大學畢業,你會選擇來深圳嗎》中,就有網友提到:確實,現在的深圳,對於青年一代的吸引力正在減弱。年輕人不僅不想來旅遊,也不想來這裡工作。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回看來路,深圳一度是個“網紅城市”。

在傳統媒體領銜、大眾媒體輔助的前互聯網時代(實際上已經具備了網絡的很多特性,只能說是“類互聯網時代”),深圳這座城市就已經具備了“網紅特性”。

首先,它是傳播中的顯著存在,一出生就被全中國所密切注視。尤其是1992年鄧小平南方考察,登上國貿頂樓作出的“南方講話”,更是令這座城市大紅大紫。

"

魔幻8D的重慶、歲月靜好的成都,摔碗酒的西安,還有摩登兄弟唱火的丹東步行街.....

在各種網紅爆款視頻的背後,是一座座網紅城市的崛起。它們旗幟鮮明,吸引著眾多旅客不遠萬里的前去“打卡”,產生源源不斷的“網紅經濟”。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重慶網紅景點李子壩


這幾年,“網紅城市”突然暴熱起來,並暢通無阻地滲透於各個領域。它出現在網絡亞文化空間,也出現在商品房樓盤的廣告之中,而且登堂入室,成為政府部門官員及城市規劃學者口中的熱門詞彙:“要把XX打造成網紅城市...”

“網紅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人們對一座城市的既有評價。深圳,就曾經是中國最大的網紅城市。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什麼叫“網紅城市”?

雖然大家都熱衷於講述,但並沒有權威的定義。不過,從網絡短視頻的曝光率、點贊量,文旅產業的“打卡熱”以及新聞事件的渲染來看,重慶、長沙、西安、烏魯木齊等地的網紅屬性較高。這些城市的共同特點是:好吃、好玩、美女多、有腔調。

對於人們來說,這些網紅城市給以生活在此的人更強的認同感,明顯的文化特色也帶來了更多的觀賞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比如,在網絡上得到充分反應的就有巴蜀文化、楚文化、新疆文化等。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至於北上廣深,雖然都擁有強大的本土文化與及發達的網絡科技產業,但是,由於缺乏認同感,反而在網紅座標上,被一系列中西部城市超越。

誰讓大城市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呢?

最鬱悶的是深圳,不僅因生活成本高、工作節奏快等給人帶來低歸屬感,在文化底蘊方面也表現平平。四大城市中,深圳雖然有移民城市的包容、多元的一面,但也造成了明顯的特色不足。

深圳的網紅屬性偏低,某種程度上說明著深圳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不久前,在深圳客《假如你剛大學畢業,你會選擇來深圳嗎》中,就有網友提到:確實,現在的深圳,對於青年一代的吸引力正在減弱。年輕人不僅不想來旅遊,也不想來這裡工作。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回看來路,深圳一度是個“網紅城市”。

在傳統媒體領銜、大眾媒體輔助的前互聯網時代(實際上已經具備了網絡的很多特性,只能說是“類互聯網時代”),深圳這座城市就已經具備了“網紅特性”。

首先,它是傳播中的顯著存在,一出生就被全中國所密切注視。尤其是1992年鄧小平南方考察,登上國貿頂樓作出的“南方講話”,更是令這座城市大紅大紫。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鄧小平說:“ 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先是有名的中英街,成為大陸瞭解外部世界的一扇窗戶,隨之而來,小梅沙的開發、“世界之窗”、華僑城、歡樂谷等景點的出現,都讓全國民眾為之一振。且不說90年代南下淘金的青年勞動者們,就是過來遊玩的、開眼界的家庭,也都絡繹不絕。這些特性,都是“網紅特性”——這座城市給人以希望及想象空間。

“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這是當時響遍全國的一句口號,也是人們的普遍共識。在廣東之中,毫無疑問深圳是第一選擇。

第一,深圳有機會,英雄不問出處,只有你有能力,就有賺錢的機會。賺了錢,就可以在這裡輕鬆買房、買車,從而擁抱中產的幸福生活。

第二,深圳也有一定的“調性”,與國內很多城市相比,深圳年輕有活力、生機勃勃,來深圳確實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景緻。

第三,深圳當時也非常注重宣傳,力圖呈現一個包容、多元又充滿希望的城市。在90年代,中央電視臺播放了一部連續劇,名為《情陷中英街》,事件的背景就是以鹽田沙頭角作為背景,一時間萬人空巷。

但是,花無百日紅。隨著時代的進步,深圳的特色慢慢退化,高樓大廈、商鋪林立,再也不是深圳的專利。至於進口貨、港貨,內地市民早就失去了興趣。現在就連三線城市,誰沒幾棟高樓?誰沒幾個萬達廣場?深圳當年的流光溢彩,早已不是一家獨有。就連深圳的標誌性景點“世界之窗”,早已被複制到了多個城市——長沙、武漢、成都等,都有與世界之窗相類似甚至同名的主題公園!

"

魔幻8D的重慶、歲月靜好的成都,摔碗酒的西安,還有摩登兄弟唱火的丹東步行街.....

在各種網紅爆款視頻的背後,是一座座網紅城市的崛起。它們旗幟鮮明,吸引著眾多旅客不遠萬里的前去“打卡”,產生源源不斷的“網紅經濟”。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重慶網紅景點李子壩


這幾年,“網紅城市”突然暴熱起來,並暢通無阻地滲透於各個領域。它出現在網絡亞文化空間,也出現在商品房樓盤的廣告之中,而且登堂入室,成為政府部門官員及城市規劃學者口中的熱門詞彙:“要把XX打造成網紅城市...”

“網紅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人們對一座城市的既有評價。深圳,就曾經是中國最大的網紅城市。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什麼叫“網紅城市”?

雖然大家都熱衷於講述,但並沒有權威的定義。不過,從網絡短視頻的曝光率、點贊量,文旅產業的“打卡熱”以及新聞事件的渲染來看,重慶、長沙、西安、烏魯木齊等地的網紅屬性較高。這些城市的共同特點是:好吃、好玩、美女多、有腔調。

對於人們來說,這些網紅城市給以生活在此的人更強的認同感,明顯的文化特色也帶來了更多的觀賞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比如,在網絡上得到充分反應的就有巴蜀文化、楚文化、新疆文化等。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至於北上廣深,雖然都擁有強大的本土文化與及發達的網絡科技產業,但是,由於缺乏認同感,反而在網紅座標上,被一系列中西部城市超越。

誰讓大城市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呢?

最鬱悶的是深圳,不僅因生活成本高、工作節奏快等給人帶來低歸屬感,在文化底蘊方面也表現平平。四大城市中,深圳雖然有移民城市的包容、多元的一面,但也造成了明顯的特色不足。

深圳的網紅屬性偏低,某種程度上說明著深圳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不久前,在深圳客《假如你剛大學畢業,你會選擇來深圳嗎》中,就有網友提到:確實,現在的深圳,對於青年一代的吸引力正在減弱。年輕人不僅不想來旅遊,也不想來這裡工作。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回看來路,深圳一度是個“網紅城市”。

在傳統媒體領銜、大眾媒體輔助的前互聯網時代(實際上已經具備了網絡的很多特性,只能說是“類互聯網時代”),深圳這座城市就已經具備了“網紅特性”。

首先,它是傳播中的顯著存在,一出生就被全中國所密切注視。尤其是1992年鄧小平南方考察,登上國貿頂樓作出的“南方講話”,更是令這座城市大紅大紫。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鄧小平說:“ 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先是有名的中英街,成為大陸瞭解外部世界的一扇窗戶,隨之而來,小梅沙的開發、“世界之窗”、華僑城、歡樂谷等景點的出現,都讓全國民眾為之一振。且不說90年代南下淘金的青年勞動者們,就是過來遊玩的、開眼界的家庭,也都絡繹不絕。這些特性,都是“網紅特性”——這座城市給人以希望及想象空間。

“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這是當時響遍全國的一句口號,也是人們的普遍共識。在廣東之中,毫無疑問深圳是第一選擇。

第一,深圳有機會,英雄不問出處,只有你有能力,就有賺錢的機會。賺了錢,就可以在這裡輕鬆買房、買車,從而擁抱中產的幸福生活。

第二,深圳也有一定的“調性”,與國內很多城市相比,深圳年輕有活力、生機勃勃,來深圳確實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景緻。

第三,深圳當時也非常注重宣傳,力圖呈現一個包容、多元又充滿希望的城市。在90年代,中央電視臺播放了一部連續劇,名為《情陷中英街》,事件的背景就是以鹽田沙頭角作為背景,一時間萬人空巷。

但是,花無百日紅。隨著時代的進步,深圳的特色慢慢退化,高樓大廈、商鋪林立,再也不是深圳的專利。至於進口貨、港貨,內地市民早就失去了興趣。現在就連三線城市,誰沒幾棟高樓?誰沒幾個萬達廣場?深圳當年的流光溢彩,早已不是一家獨有。就連深圳的標誌性景點“世界之窗”,早已被複制到了多個城市——長沙、武漢、成都等,都有與世界之窗相類似甚至同名的主題公園!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長沙世界之窗

在深圳成為網紅城市的歲月裡,中國正好處於全面追趕、崇拜GDP的時代中,“發展”依然主導著大家的審美傾向。對高樓的崇拜、對財富的崇拜、對速度的崇拜,這是現代性的典型表現。原因不言而喻:當時全國人民的人均年收入還沒超過10000美元,依然處於剛剛脫離貧困線的階段。在那個時代,作為現代城市代表的深圳,怎麼不是萬千國人期待的去處呢?深圳的“紅”,也跟那個熱火朝天的時代密不可分。

然而今天,那種氛圍已經慢慢淡化了。不可否定,時代在變化。中國的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了28228美元,中等收入者已經達到4億人。相比於純粹地追求財富,更多人傾向於尋求精緻、有格調的生活,“幸福感”、“獲得感”是新一代年輕人更為看重的部分。

"

魔幻8D的重慶、歲月靜好的成都,摔碗酒的西安,還有摩登兄弟唱火的丹東步行街.....

在各種網紅爆款視頻的背後,是一座座網紅城市的崛起。它們旗幟鮮明,吸引著眾多旅客不遠萬里的前去“打卡”,產生源源不斷的“網紅經濟”。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重慶網紅景點李子壩


這幾年,“網紅城市”突然暴熱起來,並暢通無阻地滲透於各個領域。它出現在網絡亞文化空間,也出現在商品房樓盤的廣告之中,而且登堂入室,成為政府部門官員及城市規劃學者口中的熱門詞彙:“要把XX打造成網紅城市...”

“網紅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人們對一座城市的既有評價。深圳,就曾經是中國最大的網紅城市。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什麼叫“網紅城市”?

雖然大家都熱衷於講述,但並沒有權威的定義。不過,從網絡短視頻的曝光率、點贊量,文旅產業的“打卡熱”以及新聞事件的渲染來看,重慶、長沙、西安、烏魯木齊等地的網紅屬性較高。這些城市的共同特點是:好吃、好玩、美女多、有腔調。

對於人們來說,這些網紅城市給以生活在此的人更強的認同感,明顯的文化特色也帶來了更多的觀賞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比如,在網絡上得到充分反應的就有巴蜀文化、楚文化、新疆文化等。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至於北上廣深,雖然都擁有強大的本土文化與及發達的網絡科技產業,但是,由於缺乏認同感,反而在網紅座標上,被一系列中西部城市超越。

誰讓大城市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呢?

最鬱悶的是深圳,不僅因生活成本高、工作節奏快等給人帶來低歸屬感,在文化底蘊方面也表現平平。四大城市中,深圳雖然有移民城市的包容、多元的一面,但也造成了明顯的特色不足。

深圳的網紅屬性偏低,某種程度上說明著深圳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不久前,在深圳客《假如你剛大學畢業,你會選擇來深圳嗎》中,就有網友提到:確實,現在的深圳,對於青年一代的吸引力正在減弱。年輕人不僅不想來旅遊,也不想來這裡工作。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回看來路,深圳一度是個“網紅城市”。

在傳統媒體領銜、大眾媒體輔助的前互聯網時代(實際上已經具備了網絡的很多特性,只能說是“類互聯網時代”),深圳這座城市就已經具備了“網紅特性”。

首先,它是傳播中的顯著存在,一出生就被全中國所密切注視。尤其是1992年鄧小平南方考察,登上國貿頂樓作出的“南方講話”,更是令這座城市大紅大紫。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鄧小平說:“ 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先是有名的中英街,成為大陸瞭解外部世界的一扇窗戶,隨之而來,小梅沙的開發、“世界之窗”、華僑城、歡樂谷等景點的出現,都讓全國民眾為之一振。且不說90年代南下淘金的青年勞動者們,就是過來遊玩的、開眼界的家庭,也都絡繹不絕。這些特性,都是“網紅特性”——這座城市給人以希望及想象空間。

“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這是當時響遍全國的一句口號,也是人們的普遍共識。在廣東之中,毫無疑問深圳是第一選擇。

第一,深圳有機會,英雄不問出處,只有你有能力,就有賺錢的機會。賺了錢,就可以在這裡輕鬆買房、買車,從而擁抱中產的幸福生活。

第二,深圳也有一定的“調性”,與國內很多城市相比,深圳年輕有活力、生機勃勃,來深圳確實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景緻。

第三,深圳當時也非常注重宣傳,力圖呈現一個包容、多元又充滿希望的城市。在90年代,中央電視臺播放了一部連續劇,名為《情陷中英街》,事件的背景就是以鹽田沙頭角作為背景,一時間萬人空巷。

但是,花無百日紅。隨著時代的進步,深圳的特色慢慢退化,高樓大廈、商鋪林立,再也不是深圳的專利。至於進口貨、港貨,內地市民早就失去了興趣。現在就連三線城市,誰沒幾棟高樓?誰沒幾個萬達廣場?深圳當年的流光溢彩,早已不是一家獨有。就連深圳的標誌性景點“世界之窗”,早已被複制到了多個城市——長沙、武漢、成都等,都有與世界之窗相類似甚至同名的主題公園!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長沙世界之窗

在深圳成為網紅城市的歲月裡,中國正好處於全面追趕、崇拜GDP的時代中,“發展”依然主導著大家的審美傾向。對高樓的崇拜、對財富的崇拜、對速度的崇拜,這是現代性的典型表現。原因不言而喻:當時全國人民的人均年收入還沒超過10000美元,依然處於剛剛脫離貧困線的階段。在那個時代,作為現代城市代表的深圳,怎麼不是萬千國人期待的去處呢?深圳的“紅”,也跟那個熱火朝天的時代密不可分。

然而今天,那種氛圍已經慢慢淡化了。不可否定,時代在變化。中國的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了28228美元,中等收入者已經達到4億人。相比於純粹地追求財富,更多人傾向於尋求精緻、有格調的生活,“幸福感”、“獲得感”是新一代年輕人更為看重的部分。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因此,過於現實的深圳無法給他們帶來美好的想象。即使是在南山區高新園拿著三四萬的月薪,但“加班狗”、“脫髮男”的社畜形象,已經沒有任何浪漫想象。加上高聳的房價與生活成本,這些本該是精英的人士,在深圳也過得灰頭土臉,“幸福感”真的不佳。

相比起來,遙遠的西部城市反而給人一種歲月靜好的感覺,這種發展相對較慢、但原生態產業保持得比較好的城市,往往就是都市人的“詩和遠方”。

只能說,國民心態變了,價值觀變了,深圳從紅到不紅,背後是時代的變遷。這是客觀原因,實在沒有辦法。


"

魔幻8D的重慶、歲月靜好的成都,摔碗酒的西安,還有摩登兄弟唱火的丹東步行街.....

在各種網紅爆款視頻的背後,是一座座網紅城市的崛起。它們旗幟鮮明,吸引著眾多旅客不遠萬里的前去“打卡”,產生源源不斷的“網紅經濟”。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重慶網紅景點李子壩


這幾年,“網紅城市”突然暴熱起來,並暢通無阻地滲透於各個領域。它出現在網絡亞文化空間,也出現在商品房樓盤的廣告之中,而且登堂入室,成為政府部門官員及城市規劃學者口中的熱門詞彙:“要把XX打造成網紅城市...”

“網紅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人們對一座城市的既有評價。深圳,就曾經是中國最大的網紅城市。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什麼叫“網紅城市”?

雖然大家都熱衷於講述,但並沒有權威的定義。不過,從網絡短視頻的曝光率、點贊量,文旅產業的“打卡熱”以及新聞事件的渲染來看,重慶、長沙、西安、烏魯木齊等地的網紅屬性較高。這些城市的共同特點是:好吃、好玩、美女多、有腔調。

對於人們來說,這些網紅城市給以生活在此的人更強的認同感,明顯的文化特色也帶來了更多的觀賞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比如,在網絡上得到充分反應的就有巴蜀文化、楚文化、新疆文化等。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至於北上廣深,雖然都擁有強大的本土文化與及發達的網絡科技產業,但是,由於缺乏認同感,反而在網紅座標上,被一系列中西部城市超越。

誰讓大城市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呢?

最鬱悶的是深圳,不僅因生活成本高、工作節奏快等給人帶來低歸屬感,在文化底蘊方面也表現平平。四大城市中,深圳雖然有移民城市的包容、多元的一面,但也造成了明顯的特色不足。

深圳的網紅屬性偏低,某種程度上說明著深圳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不久前,在深圳客《假如你剛大學畢業,你會選擇來深圳嗎》中,就有網友提到:確實,現在的深圳,對於青年一代的吸引力正在減弱。年輕人不僅不想來旅遊,也不想來這裡工作。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回看來路,深圳一度是個“網紅城市”。

在傳統媒體領銜、大眾媒體輔助的前互聯網時代(實際上已經具備了網絡的很多特性,只能說是“類互聯網時代”),深圳這座城市就已經具備了“網紅特性”。

首先,它是傳播中的顯著存在,一出生就被全中國所密切注視。尤其是1992年鄧小平南方考察,登上國貿頂樓作出的“南方講話”,更是令這座城市大紅大紫。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鄧小平說:“ 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先是有名的中英街,成為大陸瞭解外部世界的一扇窗戶,隨之而來,小梅沙的開發、“世界之窗”、華僑城、歡樂谷等景點的出現,都讓全國民眾為之一振。且不說90年代南下淘金的青年勞動者們,就是過來遊玩的、開眼界的家庭,也都絡繹不絕。這些特性,都是“網紅特性”——這座城市給人以希望及想象空間。

“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這是當時響遍全國的一句口號,也是人們的普遍共識。在廣東之中,毫無疑問深圳是第一選擇。

第一,深圳有機會,英雄不問出處,只有你有能力,就有賺錢的機會。賺了錢,就可以在這裡輕鬆買房、買車,從而擁抱中產的幸福生活。

第二,深圳也有一定的“調性”,與國內很多城市相比,深圳年輕有活力、生機勃勃,來深圳確實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景緻。

第三,深圳當時也非常注重宣傳,力圖呈現一個包容、多元又充滿希望的城市。在90年代,中央電視臺播放了一部連續劇,名為《情陷中英街》,事件的背景就是以鹽田沙頭角作為背景,一時間萬人空巷。

但是,花無百日紅。隨著時代的進步,深圳的特色慢慢退化,高樓大廈、商鋪林立,再也不是深圳的專利。至於進口貨、港貨,內地市民早就失去了興趣。現在就連三線城市,誰沒幾棟高樓?誰沒幾個萬達廣場?深圳當年的流光溢彩,早已不是一家獨有。就連深圳的標誌性景點“世界之窗”,早已被複制到了多個城市——長沙、武漢、成都等,都有與世界之窗相類似甚至同名的主題公園!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長沙世界之窗

在深圳成為網紅城市的歲月裡,中國正好處於全面追趕、崇拜GDP的時代中,“發展”依然主導著大家的審美傾向。對高樓的崇拜、對財富的崇拜、對速度的崇拜,這是現代性的典型表現。原因不言而喻:當時全國人民的人均年收入還沒超過10000美元,依然處於剛剛脫離貧困線的階段。在那個時代,作為現代城市代表的深圳,怎麼不是萬千國人期待的去處呢?深圳的“紅”,也跟那個熱火朝天的時代密不可分。

然而今天,那種氛圍已經慢慢淡化了。不可否定,時代在變化。中國的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了28228美元,中等收入者已經達到4億人。相比於純粹地追求財富,更多人傾向於尋求精緻、有格調的生活,“幸福感”、“獲得感”是新一代年輕人更為看重的部分。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因此,過於現實的深圳無法給他們帶來美好的想象。即使是在南山區高新園拿著三四萬的月薪,但“加班狗”、“脫髮男”的社畜形象,已經沒有任何浪漫想象。加上高聳的房價與生活成本,這些本該是精英的人士,在深圳也過得灰頭土臉,“幸福感”真的不佳。

相比起來,遙遠的西部城市反而給人一種歲月靜好的感覺,這種發展相對較慢、但原生態產業保持得比較好的城市,往往就是都市人的“詩和遠方”。

只能說,國民心態變了,價值觀變了,深圳從紅到不紅,背後是時代的變遷。這是客觀原因,實在沒有辦法。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有一個段子說,有人來深圳旅遊,問深圳哪裡有好玩的?一個深圳人想了好久,答曰:“香港。”問深圳哪裡有好吃的,答曰:“廣州”。

言下之意,深圳沒有成為“網紅城市”的基因。深圳的文化產業這幾年的發展,恐怕真是不盡人意:在世界之窗之後,不僅沒能打造出新的文化品牌,甚至連一首深圳主題的歌曲或電影,也未能捧紅。

而在“地域文化”方面,這一點深圳曾經在90年代時交出過良好的答卷,近年來也注重文化的融合,但可惜的是,在特色方面,深圳至今仍未爆發。

現在,深圳已經很難被認為是一個廣東城市。因為一度在這裡佔主要地位的廣府文明,今日已經慢慢邊緣,從而形成一種糅合了廣府、潮汕、湘楚、四川、江西、東北的“混合文明”。

"

魔幻8D的重慶、歲月靜好的成都,摔碗酒的西安,還有摩登兄弟唱火的丹東步行街.....

在各種網紅爆款視頻的背後,是一座座網紅城市的崛起。它們旗幟鮮明,吸引著眾多旅客不遠萬里的前去“打卡”,產生源源不斷的“網紅經濟”。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重慶網紅景點李子壩


這幾年,“網紅城市”突然暴熱起來,並暢通無阻地滲透於各個領域。它出現在網絡亞文化空間,也出現在商品房樓盤的廣告之中,而且登堂入室,成為政府部門官員及城市規劃學者口中的熱門詞彙:“要把XX打造成網紅城市...”

“網紅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人們對一座城市的既有評價。深圳,就曾經是中國最大的網紅城市。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什麼叫“網紅城市”?

雖然大家都熱衷於講述,但並沒有權威的定義。不過,從網絡短視頻的曝光率、點贊量,文旅產業的“打卡熱”以及新聞事件的渲染來看,重慶、長沙、西安、烏魯木齊等地的網紅屬性較高。這些城市的共同特點是:好吃、好玩、美女多、有腔調。

對於人們來說,這些網紅城市給以生活在此的人更強的認同感,明顯的文化特色也帶來了更多的觀賞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比如,在網絡上得到充分反應的就有巴蜀文化、楚文化、新疆文化等。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至於北上廣深,雖然都擁有強大的本土文化與及發達的網絡科技產業,但是,由於缺乏認同感,反而在網紅座標上,被一系列中西部城市超越。

誰讓大城市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呢?

最鬱悶的是深圳,不僅因生活成本高、工作節奏快等給人帶來低歸屬感,在文化底蘊方面也表現平平。四大城市中,深圳雖然有移民城市的包容、多元的一面,但也造成了明顯的特色不足。

深圳的網紅屬性偏低,某種程度上說明著深圳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不久前,在深圳客《假如你剛大學畢業,你會選擇來深圳嗎》中,就有網友提到:確實,現在的深圳,對於青年一代的吸引力正在減弱。年輕人不僅不想來旅遊,也不想來這裡工作。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回看來路,深圳一度是個“網紅城市”。

在傳統媒體領銜、大眾媒體輔助的前互聯網時代(實際上已經具備了網絡的很多特性,只能說是“類互聯網時代”),深圳這座城市就已經具備了“網紅特性”。

首先,它是傳播中的顯著存在,一出生就被全中國所密切注視。尤其是1992年鄧小平南方考察,登上國貿頂樓作出的“南方講話”,更是令這座城市大紅大紫。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鄧小平說:“ 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先是有名的中英街,成為大陸瞭解外部世界的一扇窗戶,隨之而來,小梅沙的開發、“世界之窗”、華僑城、歡樂谷等景點的出現,都讓全國民眾為之一振。且不說90年代南下淘金的青年勞動者們,就是過來遊玩的、開眼界的家庭,也都絡繹不絕。這些特性,都是“網紅特性”——這座城市給人以希望及想象空間。

“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這是當時響遍全國的一句口號,也是人們的普遍共識。在廣東之中,毫無疑問深圳是第一選擇。

第一,深圳有機會,英雄不問出處,只有你有能力,就有賺錢的機會。賺了錢,就可以在這裡輕鬆買房、買車,從而擁抱中產的幸福生活。

第二,深圳也有一定的“調性”,與國內很多城市相比,深圳年輕有活力、生機勃勃,來深圳確實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景緻。

第三,深圳當時也非常注重宣傳,力圖呈現一個包容、多元又充滿希望的城市。在90年代,中央電視臺播放了一部連續劇,名為《情陷中英街》,事件的背景就是以鹽田沙頭角作為背景,一時間萬人空巷。

但是,花無百日紅。隨著時代的進步,深圳的特色慢慢退化,高樓大廈、商鋪林立,再也不是深圳的專利。至於進口貨、港貨,內地市民早就失去了興趣。現在就連三線城市,誰沒幾棟高樓?誰沒幾個萬達廣場?深圳當年的流光溢彩,早已不是一家獨有。就連深圳的標誌性景點“世界之窗”,早已被複制到了多個城市——長沙、武漢、成都等,都有與世界之窗相類似甚至同名的主題公園!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長沙世界之窗

在深圳成為網紅城市的歲月裡,中國正好處於全面追趕、崇拜GDP的時代中,“發展”依然主導著大家的審美傾向。對高樓的崇拜、對財富的崇拜、對速度的崇拜,這是現代性的典型表現。原因不言而喻:當時全國人民的人均年收入還沒超過10000美元,依然處於剛剛脫離貧困線的階段。在那個時代,作為現代城市代表的深圳,怎麼不是萬千國人期待的去處呢?深圳的“紅”,也跟那個熱火朝天的時代密不可分。

然而今天,那種氛圍已經慢慢淡化了。不可否定,時代在變化。中國的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了28228美元,中等收入者已經達到4億人。相比於純粹地追求財富,更多人傾向於尋求精緻、有格調的生活,“幸福感”、“獲得感”是新一代年輕人更為看重的部分。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因此,過於現實的深圳無法給他們帶來美好的想象。即使是在南山區高新園拿著三四萬的月薪,但“加班狗”、“脫髮男”的社畜形象,已經沒有任何浪漫想象。加上高聳的房價與生活成本,這些本該是精英的人士,在深圳也過得灰頭土臉,“幸福感”真的不佳。

相比起來,遙遠的西部城市反而給人一種歲月靜好的感覺,這種發展相對較慢、但原生態產業保持得比較好的城市,往往就是都市人的“詩和遠方”。

只能說,國民心態變了,價值觀變了,深圳從紅到不紅,背後是時代的變遷。這是客觀原因,實在沒有辦法。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有一個段子說,有人來深圳旅遊,問深圳哪裡有好玩的?一個深圳人想了好久,答曰:“香港。”問深圳哪裡有好吃的,答曰:“廣州”。

言下之意,深圳沒有成為“網紅城市”的基因。深圳的文化產業這幾年的發展,恐怕真是不盡人意:在世界之窗之後,不僅沒能打造出新的文化品牌,甚至連一首深圳主題的歌曲或電影,也未能捧紅。

而在“地域文化”方面,這一點深圳曾經在90年代時交出過良好的答卷,近年來也注重文化的融合,但可惜的是,在特色方面,深圳至今仍未爆發。

現在,深圳已經很難被認為是一個廣東城市。因為一度在這裡佔主要地位的廣府文明,今日已經慢慢邊緣,從而形成一種糅合了廣府、潮汕、湘楚、四川、江西、東北的“混合文明”。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第十五屆文博會1號館 來源:深圳特區報


曾經有媒體將深圳的多元文化比喻成美國的加利福尼亞。不同的移民帶來了不同的文化,並在一個地方加以融合,然後產生新的媒介文化。比如,洛杉磯、舊金山、聖地亞哥的影視、動漫文化產業非常發達,著名的福克斯、派拉蒙、漫威等文化巨頭都聚集在那裡。即使是體育產業,也誕生了偉大的洛杉磯湖人與金州勇士,以及塑造了奧尼爾、科比等青年偶像。

這些新文化是建立在文化熔爐基礎上的,是文化在融合之後的再生產。加州文化產業的成功,說明了移民城市具備強大的文化爆發力。深圳文化確實完成融合,但並沒有像加州那樣再生產出新的特色文化。

深圳的文化產業發展之路非常崎嶇,無論是電影、電視產業,還是動漫產業,依然處於摸索階段。缺乏人物形象、符號、口號與文本,決定了深圳在當代網絡傳播中,缺少了足以傳播的內容。

"

魔幻8D的重慶、歲月靜好的成都,摔碗酒的西安,還有摩登兄弟唱火的丹東步行街.....

在各種網紅爆款視頻的背後,是一座座網紅城市的崛起。它們旗幟鮮明,吸引著眾多旅客不遠萬里的前去“打卡”,產生源源不斷的“網紅經濟”。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重慶網紅景點李子壩


這幾年,“網紅城市”突然暴熱起來,並暢通無阻地滲透於各個領域。它出現在網絡亞文化空間,也出現在商品房樓盤的廣告之中,而且登堂入室,成為政府部門官員及城市規劃學者口中的熱門詞彙:“要把XX打造成網紅城市...”

“網紅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人們對一座城市的既有評價。深圳,就曾經是中國最大的網紅城市。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什麼叫“網紅城市”?

雖然大家都熱衷於講述,但並沒有權威的定義。不過,從網絡短視頻的曝光率、點贊量,文旅產業的“打卡熱”以及新聞事件的渲染來看,重慶、長沙、西安、烏魯木齊等地的網紅屬性較高。這些城市的共同特點是:好吃、好玩、美女多、有腔調。

對於人們來說,這些網紅城市給以生活在此的人更強的認同感,明顯的文化特色也帶來了更多的觀賞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比如,在網絡上得到充分反應的就有巴蜀文化、楚文化、新疆文化等。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至於北上廣深,雖然都擁有強大的本土文化與及發達的網絡科技產業,但是,由於缺乏認同感,反而在網紅座標上,被一系列中西部城市超越。

誰讓大城市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呢?

最鬱悶的是深圳,不僅因生活成本高、工作節奏快等給人帶來低歸屬感,在文化底蘊方面也表現平平。四大城市中,深圳雖然有移民城市的包容、多元的一面,但也造成了明顯的特色不足。

深圳的網紅屬性偏低,某種程度上說明著深圳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不久前,在深圳客《假如你剛大學畢業,你會選擇來深圳嗎》中,就有網友提到:確實,現在的深圳,對於青年一代的吸引力正在減弱。年輕人不僅不想來旅遊,也不想來這裡工作。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回看來路,深圳一度是個“網紅城市”。

在傳統媒體領銜、大眾媒體輔助的前互聯網時代(實際上已經具備了網絡的很多特性,只能說是“類互聯網時代”),深圳這座城市就已經具備了“網紅特性”。

首先,它是傳播中的顯著存在,一出生就被全中國所密切注視。尤其是1992年鄧小平南方考察,登上國貿頂樓作出的“南方講話”,更是令這座城市大紅大紫。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鄧小平說:“ 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先是有名的中英街,成為大陸瞭解外部世界的一扇窗戶,隨之而來,小梅沙的開發、“世界之窗”、華僑城、歡樂谷等景點的出現,都讓全國民眾為之一振。且不說90年代南下淘金的青年勞動者們,就是過來遊玩的、開眼界的家庭,也都絡繹不絕。這些特性,都是“網紅特性”——這座城市給人以希望及想象空間。

“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這是當時響遍全國的一句口號,也是人們的普遍共識。在廣東之中,毫無疑問深圳是第一選擇。

第一,深圳有機會,英雄不問出處,只有你有能力,就有賺錢的機會。賺了錢,就可以在這裡輕鬆買房、買車,從而擁抱中產的幸福生活。

第二,深圳也有一定的“調性”,與國內很多城市相比,深圳年輕有活力、生機勃勃,來深圳確實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景緻。

第三,深圳當時也非常注重宣傳,力圖呈現一個包容、多元又充滿希望的城市。在90年代,中央電視臺播放了一部連續劇,名為《情陷中英街》,事件的背景就是以鹽田沙頭角作為背景,一時間萬人空巷。

但是,花無百日紅。隨著時代的進步,深圳的特色慢慢退化,高樓大廈、商鋪林立,再也不是深圳的專利。至於進口貨、港貨,內地市民早就失去了興趣。現在就連三線城市,誰沒幾棟高樓?誰沒幾個萬達廣場?深圳當年的流光溢彩,早已不是一家獨有。就連深圳的標誌性景點“世界之窗”,早已被複制到了多個城市——長沙、武漢、成都等,都有與世界之窗相類似甚至同名的主題公園!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長沙世界之窗

在深圳成為網紅城市的歲月裡,中國正好處於全面追趕、崇拜GDP的時代中,“發展”依然主導著大家的審美傾向。對高樓的崇拜、對財富的崇拜、對速度的崇拜,這是現代性的典型表現。原因不言而喻:當時全國人民的人均年收入還沒超過10000美元,依然處於剛剛脫離貧困線的階段。在那個時代,作為現代城市代表的深圳,怎麼不是萬千國人期待的去處呢?深圳的“紅”,也跟那個熱火朝天的時代密不可分。

然而今天,那種氛圍已經慢慢淡化了。不可否定,時代在變化。中國的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了28228美元,中等收入者已經達到4億人。相比於純粹地追求財富,更多人傾向於尋求精緻、有格調的生活,“幸福感”、“獲得感”是新一代年輕人更為看重的部分。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因此,過於現實的深圳無法給他們帶來美好的想象。即使是在南山區高新園拿著三四萬的月薪,但“加班狗”、“脫髮男”的社畜形象,已經沒有任何浪漫想象。加上高聳的房價與生活成本,這些本該是精英的人士,在深圳也過得灰頭土臉,“幸福感”真的不佳。

相比起來,遙遠的西部城市反而給人一種歲月靜好的感覺,這種發展相對較慢、但原生態產業保持得比較好的城市,往往就是都市人的“詩和遠方”。

只能說,國民心態變了,價值觀變了,深圳從紅到不紅,背後是時代的變遷。這是客觀原因,實在沒有辦法。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有一個段子說,有人來深圳旅遊,問深圳哪裡有好玩的?一個深圳人想了好久,答曰:“香港。”問深圳哪裡有好吃的,答曰:“廣州”。

言下之意,深圳沒有成為“網紅城市”的基因。深圳的文化產業這幾年的發展,恐怕真是不盡人意:在世界之窗之後,不僅沒能打造出新的文化品牌,甚至連一首深圳主題的歌曲或電影,也未能捧紅。

而在“地域文化”方面,這一點深圳曾經在90年代時交出過良好的答卷,近年來也注重文化的融合,但可惜的是,在特色方面,深圳至今仍未爆發。

現在,深圳已經很難被認為是一個廣東城市。因為一度在這裡佔主要地位的廣府文明,今日已經慢慢邊緣,從而形成一種糅合了廣府、潮汕、湘楚、四川、江西、東北的“混合文明”。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第十五屆文博會1號館 來源:深圳特區報


曾經有媒體將深圳的多元文化比喻成美國的加利福尼亞。不同的移民帶來了不同的文化,並在一個地方加以融合,然後產生新的媒介文化。比如,洛杉磯、舊金山、聖地亞哥的影視、動漫文化產業非常發達,著名的福克斯、派拉蒙、漫威等文化巨頭都聚集在那裡。即使是體育產業,也誕生了偉大的洛杉磯湖人與金州勇士,以及塑造了奧尼爾、科比等青年偶像。

這些新文化是建立在文化熔爐基礎上的,是文化在融合之後的再生產。加州文化產業的成功,說明了移民城市具備強大的文化爆發力。深圳文化確實完成融合,但並沒有像加州那樣再生產出新的特色文化。

深圳的文化產業發展之路非常崎嶇,無論是電影、電視產業,還是動漫產業,依然處於摸索階段。缺乏人物形象、符號、口號與文本,決定了深圳在當代網絡傳播中,缺少了足以傳播的內容。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人民日報一篇評論指出:“網紅城市”的超高人氣,其實是城市文化底蘊、經濟實力、人口規模乃至科技進步等一系列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沒有人們對豐富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食糧的新需求,就不會有風靡網絡的打卡浪潮;沒有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就沒有文旅、文創產品的驚豔亮相,就很難吸引遊客真正心嚮往之;沒有基礎設施和交通便利,“千里一日還”就不可能實現,體驗性消費同樣無從談起……

可見,在網紅城市的構建中,深圳除了“出地鐵能看海”還有“燈光秀”以外,其他領域確實存在短板。

"

魔幻8D的重慶、歲月靜好的成都,摔碗酒的西安,還有摩登兄弟唱火的丹東步行街.....

在各種網紅爆款視頻的背後,是一座座網紅城市的崛起。它們旗幟鮮明,吸引著眾多旅客不遠萬里的前去“打卡”,產生源源不斷的“網紅經濟”。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重慶網紅景點李子壩


這幾年,“網紅城市”突然暴熱起來,並暢通無阻地滲透於各個領域。它出現在網絡亞文化空間,也出現在商品房樓盤的廣告之中,而且登堂入室,成為政府部門官員及城市規劃學者口中的熱門詞彙:“要把XX打造成網紅城市...”

“網紅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人們對一座城市的既有評價。深圳,就曾經是中國最大的網紅城市。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什麼叫“網紅城市”?

雖然大家都熱衷於講述,但並沒有權威的定義。不過,從網絡短視頻的曝光率、點贊量,文旅產業的“打卡熱”以及新聞事件的渲染來看,重慶、長沙、西安、烏魯木齊等地的網紅屬性較高。這些城市的共同特點是:好吃、好玩、美女多、有腔調。

對於人們來說,這些網紅城市給以生活在此的人更強的認同感,明顯的文化特色也帶來了更多的觀賞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比如,在網絡上得到充分反應的就有巴蜀文化、楚文化、新疆文化等。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至於北上廣深,雖然都擁有強大的本土文化與及發達的網絡科技產業,但是,由於缺乏認同感,反而在網紅座標上,被一系列中西部城市超越。

誰讓大城市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呢?

最鬱悶的是深圳,不僅因生活成本高、工作節奏快等給人帶來低歸屬感,在文化底蘊方面也表現平平。四大城市中,深圳雖然有移民城市的包容、多元的一面,但也造成了明顯的特色不足。

深圳的網紅屬性偏低,某種程度上說明著深圳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不久前,在深圳客《假如你剛大學畢業,你會選擇來深圳嗎》中,就有網友提到:確實,現在的深圳,對於青年一代的吸引力正在減弱。年輕人不僅不想來旅遊,也不想來這裡工作。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回看來路,深圳一度是個“網紅城市”。

在傳統媒體領銜、大眾媒體輔助的前互聯網時代(實際上已經具備了網絡的很多特性,只能說是“類互聯網時代”),深圳這座城市就已經具備了“網紅特性”。

首先,它是傳播中的顯著存在,一出生就被全中國所密切注視。尤其是1992年鄧小平南方考察,登上國貿頂樓作出的“南方講話”,更是令這座城市大紅大紫。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鄧小平說:“ 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先是有名的中英街,成為大陸瞭解外部世界的一扇窗戶,隨之而來,小梅沙的開發、“世界之窗”、華僑城、歡樂谷等景點的出現,都讓全國民眾為之一振。且不說90年代南下淘金的青年勞動者們,就是過來遊玩的、開眼界的家庭,也都絡繹不絕。這些特性,都是“網紅特性”——這座城市給人以希望及想象空間。

“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這是當時響遍全國的一句口號,也是人們的普遍共識。在廣東之中,毫無疑問深圳是第一選擇。

第一,深圳有機會,英雄不問出處,只有你有能力,就有賺錢的機會。賺了錢,就可以在這裡輕鬆買房、買車,從而擁抱中產的幸福生活。

第二,深圳也有一定的“調性”,與國內很多城市相比,深圳年輕有活力、生機勃勃,來深圳確實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景緻。

第三,深圳當時也非常注重宣傳,力圖呈現一個包容、多元又充滿希望的城市。在90年代,中央電視臺播放了一部連續劇,名為《情陷中英街》,事件的背景就是以鹽田沙頭角作為背景,一時間萬人空巷。

但是,花無百日紅。隨著時代的進步,深圳的特色慢慢退化,高樓大廈、商鋪林立,再也不是深圳的專利。至於進口貨、港貨,內地市民早就失去了興趣。現在就連三線城市,誰沒幾棟高樓?誰沒幾個萬達廣場?深圳當年的流光溢彩,早已不是一家獨有。就連深圳的標誌性景點“世界之窗”,早已被複制到了多個城市——長沙、武漢、成都等,都有與世界之窗相類似甚至同名的主題公園!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長沙世界之窗

在深圳成為網紅城市的歲月裡,中國正好處於全面追趕、崇拜GDP的時代中,“發展”依然主導著大家的審美傾向。對高樓的崇拜、對財富的崇拜、對速度的崇拜,這是現代性的典型表現。原因不言而喻:當時全國人民的人均年收入還沒超過10000美元,依然處於剛剛脫離貧困線的階段。在那個時代,作為現代城市代表的深圳,怎麼不是萬千國人期待的去處呢?深圳的“紅”,也跟那個熱火朝天的時代密不可分。

然而今天,那種氛圍已經慢慢淡化了。不可否定,時代在變化。中國的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了28228美元,中等收入者已經達到4億人。相比於純粹地追求財富,更多人傾向於尋求精緻、有格調的生活,“幸福感”、“獲得感”是新一代年輕人更為看重的部分。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因此,過於現實的深圳無法給他們帶來美好的想象。即使是在南山區高新園拿著三四萬的月薪,但“加班狗”、“脫髮男”的社畜形象,已經沒有任何浪漫想象。加上高聳的房價與生活成本,這些本該是精英的人士,在深圳也過得灰頭土臉,“幸福感”真的不佳。

相比起來,遙遠的西部城市反而給人一種歲月靜好的感覺,這種發展相對較慢、但原生態產業保持得比較好的城市,往往就是都市人的“詩和遠方”。

只能說,國民心態變了,價值觀變了,深圳從紅到不紅,背後是時代的變遷。這是客觀原因,實在沒有辦法。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有一個段子說,有人來深圳旅遊,問深圳哪裡有好玩的?一個深圳人想了好久,答曰:“香港。”問深圳哪裡有好吃的,答曰:“廣州”。

言下之意,深圳沒有成為“網紅城市”的基因。深圳的文化產業這幾年的發展,恐怕真是不盡人意:在世界之窗之後,不僅沒能打造出新的文化品牌,甚至連一首深圳主題的歌曲或電影,也未能捧紅。

而在“地域文化”方面,這一點深圳曾經在90年代時交出過良好的答卷,近年來也注重文化的融合,但可惜的是,在特色方面,深圳至今仍未爆發。

現在,深圳已經很難被認為是一個廣東城市。因為一度在這裡佔主要地位的廣府文明,今日已經慢慢邊緣,從而形成一種糅合了廣府、潮汕、湘楚、四川、江西、東北的“混合文明”。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第十五屆文博會1號館 來源:深圳特區報


曾經有媒體將深圳的多元文化比喻成美國的加利福尼亞。不同的移民帶來了不同的文化,並在一個地方加以融合,然後產生新的媒介文化。比如,洛杉磯、舊金山、聖地亞哥的影視、動漫文化產業非常發達,著名的福克斯、派拉蒙、漫威等文化巨頭都聚集在那裡。即使是體育產業,也誕生了偉大的洛杉磯湖人與金州勇士,以及塑造了奧尼爾、科比等青年偶像。

這些新文化是建立在文化熔爐基礎上的,是文化在融合之後的再生產。加州文化產業的成功,說明了移民城市具備強大的文化爆發力。深圳文化確實完成融合,但並沒有像加州那樣再生產出新的特色文化。

深圳的文化產業發展之路非常崎嶇,無論是電影、電視產業,還是動漫產業,依然處於摸索階段。缺乏人物形象、符號、口號與文本,決定了深圳在當代網絡傳播中,缺少了足以傳播的內容。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人民日報一篇評論指出:“網紅城市”的超高人氣,其實是城市文化底蘊、經濟實力、人口規模乃至科技進步等一系列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沒有人們對豐富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食糧的新需求,就不會有風靡網絡的打卡浪潮;沒有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就沒有文旅、文創產品的驚豔亮相,就很難吸引遊客真正心嚮往之;沒有基礎設施和交通便利,“千里一日還”就不可能實現,體驗性消費同樣無從談起……

可見,在網紅城市的構建中,深圳除了“出地鐵能看海”還有“燈光秀”以外,其他領域確實存在短板。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

魔幻8D的重慶、歲月靜好的成都,摔碗酒的西安,還有摩登兄弟唱火的丹東步行街.....

在各種網紅爆款視頻的背後,是一座座網紅城市的崛起。它們旗幟鮮明,吸引著眾多旅客不遠萬里的前去“打卡”,產生源源不斷的“網紅經濟”。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重慶網紅景點李子壩


這幾年,“網紅城市”突然暴熱起來,並暢通無阻地滲透於各個領域。它出現在網絡亞文化空間,也出現在商品房樓盤的廣告之中,而且登堂入室,成為政府部門官員及城市規劃學者口中的熱門詞彙:“要把XX打造成網紅城市...”

“網紅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人們對一座城市的既有評價。深圳,就曾經是中國最大的網紅城市。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什麼叫“網紅城市”?

雖然大家都熱衷於講述,但並沒有權威的定義。不過,從網絡短視頻的曝光率、點贊量,文旅產業的“打卡熱”以及新聞事件的渲染來看,重慶、長沙、西安、烏魯木齊等地的網紅屬性較高。這些城市的共同特點是:好吃、好玩、美女多、有腔調。

對於人們來說,這些網紅城市給以生活在此的人更強的認同感,明顯的文化特色也帶來了更多的觀賞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比如,在網絡上得到充分反應的就有巴蜀文化、楚文化、新疆文化等。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至於北上廣深,雖然都擁有強大的本土文化與及發達的網絡科技產業,但是,由於缺乏認同感,反而在網紅座標上,被一系列中西部城市超越。

誰讓大城市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呢?

最鬱悶的是深圳,不僅因生活成本高、工作節奏快等給人帶來低歸屬感,在文化底蘊方面也表現平平。四大城市中,深圳雖然有移民城市的包容、多元的一面,但也造成了明顯的特色不足。

深圳的網紅屬性偏低,某種程度上說明著深圳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不久前,在深圳客《假如你剛大學畢業,你會選擇來深圳嗎》中,就有網友提到:確實,現在的深圳,對於青年一代的吸引力正在減弱。年輕人不僅不想來旅遊,也不想來這裡工作。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回看來路,深圳一度是個“網紅城市”。

在傳統媒體領銜、大眾媒體輔助的前互聯網時代(實際上已經具備了網絡的很多特性,只能說是“類互聯網時代”),深圳這座城市就已經具備了“網紅特性”。

首先,它是傳播中的顯著存在,一出生就被全中國所密切注視。尤其是1992年鄧小平南方考察,登上國貿頂樓作出的“南方講話”,更是令這座城市大紅大紫。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鄧小平說:“ 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先是有名的中英街,成為大陸瞭解外部世界的一扇窗戶,隨之而來,小梅沙的開發、“世界之窗”、華僑城、歡樂谷等景點的出現,都讓全國民眾為之一振。且不說90年代南下淘金的青年勞動者們,就是過來遊玩的、開眼界的家庭,也都絡繹不絕。這些特性,都是“網紅特性”——這座城市給人以希望及想象空間。

“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這是當時響遍全國的一句口號,也是人們的普遍共識。在廣東之中,毫無疑問深圳是第一選擇。

第一,深圳有機會,英雄不問出處,只有你有能力,就有賺錢的機會。賺了錢,就可以在這裡輕鬆買房、買車,從而擁抱中產的幸福生活。

第二,深圳也有一定的“調性”,與國內很多城市相比,深圳年輕有活力、生機勃勃,來深圳確實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景緻。

第三,深圳當時也非常注重宣傳,力圖呈現一個包容、多元又充滿希望的城市。在90年代,中央電視臺播放了一部連續劇,名為《情陷中英街》,事件的背景就是以鹽田沙頭角作為背景,一時間萬人空巷。

但是,花無百日紅。隨著時代的進步,深圳的特色慢慢退化,高樓大廈、商鋪林立,再也不是深圳的專利。至於進口貨、港貨,內地市民早就失去了興趣。現在就連三線城市,誰沒幾棟高樓?誰沒幾個萬達廣場?深圳當年的流光溢彩,早已不是一家獨有。就連深圳的標誌性景點“世界之窗”,早已被複制到了多個城市——長沙、武漢、成都等,都有與世界之窗相類似甚至同名的主題公園!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長沙世界之窗

在深圳成為網紅城市的歲月裡,中國正好處於全面追趕、崇拜GDP的時代中,“發展”依然主導著大家的審美傾向。對高樓的崇拜、對財富的崇拜、對速度的崇拜,這是現代性的典型表現。原因不言而喻:當時全國人民的人均年收入還沒超過10000美元,依然處於剛剛脫離貧困線的階段。在那個時代,作為現代城市代表的深圳,怎麼不是萬千國人期待的去處呢?深圳的“紅”,也跟那個熱火朝天的時代密不可分。

然而今天,那種氛圍已經慢慢淡化了。不可否定,時代在變化。中國的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了28228美元,中等收入者已經達到4億人。相比於純粹地追求財富,更多人傾向於尋求精緻、有格調的生活,“幸福感”、“獲得感”是新一代年輕人更為看重的部分。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因此,過於現實的深圳無法給他們帶來美好的想象。即使是在南山區高新園拿著三四萬的月薪,但“加班狗”、“脫髮男”的社畜形象,已經沒有任何浪漫想象。加上高聳的房價與生活成本,這些本該是精英的人士,在深圳也過得灰頭土臉,“幸福感”真的不佳。

相比起來,遙遠的西部城市反而給人一種歲月靜好的感覺,這種發展相對較慢、但原生態產業保持得比較好的城市,往往就是都市人的“詩和遠方”。

只能說,國民心態變了,價值觀變了,深圳從紅到不紅,背後是時代的變遷。這是客觀原因,實在沒有辦法。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有一個段子說,有人來深圳旅遊,問深圳哪裡有好玩的?一個深圳人想了好久,答曰:“香港。”問深圳哪裡有好吃的,答曰:“廣州”。

言下之意,深圳沒有成為“網紅城市”的基因。深圳的文化產業這幾年的發展,恐怕真是不盡人意:在世界之窗之後,不僅沒能打造出新的文化品牌,甚至連一首深圳主題的歌曲或電影,也未能捧紅。

而在“地域文化”方面,這一點深圳曾經在90年代時交出過良好的答卷,近年來也注重文化的融合,但可惜的是,在特色方面,深圳至今仍未爆發。

現在,深圳已經很難被認為是一個廣東城市。因為一度在這裡佔主要地位的廣府文明,今日已經慢慢邊緣,從而形成一種糅合了廣府、潮汕、湘楚、四川、江西、東北的“混合文明”。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第十五屆文博會1號館 來源:深圳特區報


曾經有媒體將深圳的多元文化比喻成美國的加利福尼亞。不同的移民帶來了不同的文化,並在一個地方加以融合,然後產生新的媒介文化。比如,洛杉磯、舊金山、聖地亞哥的影視、動漫文化產業非常發達,著名的福克斯、派拉蒙、漫威等文化巨頭都聚集在那裡。即使是體育產業,也誕生了偉大的洛杉磯湖人與金州勇士,以及塑造了奧尼爾、科比等青年偶像。

這些新文化是建立在文化熔爐基礎上的,是文化在融合之後的再生產。加州文化產業的成功,說明了移民城市具備強大的文化爆發力。深圳文化確實完成融合,但並沒有像加州那樣再生產出新的特色文化。

深圳的文化產業發展之路非常崎嶇,無論是電影、電視產業,還是動漫產業,依然處於摸索階段。缺乏人物形象、符號、口號與文本,決定了深圳在當代網絡傳播中,缺少了足以傳播的內容。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人民日報一篇評論指出:“網紅城市”的超高人氣,其實是城市文化底蘊、經濟實力、人口規模乃至科技進步等一系列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沒有人們對豐富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食糧的新需求,就不會有風靡網絡的打卡浪潮;沒有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就沒有文旅、文創產品的驚豔亮相,就很難吸引遊客真正心嚮往之;沒有基礎設施和交通便利,“千里一日還”就不可能實現,體驗性消費同樣無從談起……

可見,在網紅城市的構建中,深圳除了“出地鐵能看海”還有“燈光秀”以外,其他領域確實存在短板。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深圳,為什麼不是網紅城市?

▲8月11日,“深圳灣點亮中國紅”活動(圖:人民日報)

當然,深圳不是“網紅城市”,不代表深圳故事正在失去魅力。就像人民日報在“你最喜歡的網紅城市”投票裡,得票最高的不是重慶,不是成都,不是西安,也不是北上廣深。而是——我的家鄉

只要你把深圳當成家,它就是最火的網紅城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