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之約:大灣區憧憬下擘畫三年之變

深汕之約:大灣區憧憬下擘畫三年之變深汕之約:大灣區憧憬下擘畫三年之變

5月16日一早,在深汕特別合作區(簡稱“深汕合作區”)小漠鎮的施工現場,4臺挖掘機揮舞著臂膀,標誌深汕合作區69個重點投資項目集中開工啟動,總投資約為535.15億元。啟動儀式上,深汕合作區黨工委書記產耀東說,實現揭牌成立的深汕合作區進入了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新時期。“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是要把深汕合作區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東部門戶、粵東沿海經濟帶新中心、深圳自主創新拓展區、現代化國際性濱海智慧新城。”

2011年2月,廣東省委、省政府和深圳、汕尾兩市共同推動,創建深汕合作區,要在此試驗區域協調發展的“深汕樣本”。2017年9月,深汕合作區納入深圳第“10+1”區管理體系,去年12月16日,揭牌“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黨工委”和“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體制機制再優化,開啟深圳全面負責建設管理的新時期。

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如桂先後多次調研深汕合作區,並就合作區規劃、建設、發展提出高標準要求。今年3月5日,在多次調研考察合作區後,王偉中對合作區工作作出專門批示,要求“立足新起點,把握新機遇,堅持規劃引領,堅持最高標準,堅持提質提效,全力推進全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一張藍圖繪到底,把合作區規劃好建設好發展好。”

深汕合作區進入“深圳時間”,其開發建設的進程明顯加快。今年3月發佈《深汕合作區2019年工作要點》和《深汕合作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簡稱《三年行動計劃》)。隨後不久,深汕合作區11個新設機構集中揭牌亮相。

8年的時光飛逝,破土動工的農田、拔地而起的高樓、向海而生的港口……日夜流轉間,深汕合作區悄然改變了城鎮的輪廓。在其官方的規劃佈局中,圍繞“一心兩軸三帶四組團”和“東南西北中”五大組團產業展開,這塊土地的命運正在被改寫,鉅變的幕布已徐徐拉開。

深圳加持,改變正在加速

深汕合作區的小漠漁港是當地知名的漁港碼頭,當前正值伏季休漁期,一艘艘木質小漁船靜靜地停泊於港灣內,不見往日的繁忙景象。不遠處,深圳港小漠港區一期工程2個10萬噸級通用泊位和1個5萬噸級工作泊位正在加快建設,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從小碼頭跨越到大港口,在小漠發生的故事,是深汕合作區發展的生動縮影。

進入伏季休漁期,深汕合作區小漠漁港不見往日漁獲交易的繁忙景象,相比平時難免冷清了一些,漁港旁邊是當地居民建起的兩三層小樓,有小朋友在家裡呆不住的,家長便領著來到漁港,看看停泊在家門口的漁船。近海漁業資源日漸枯竭而勞作辛苦,捕魚這一祖輩賴以謀生的行當,如今的年輕人已經不大願意從事了,事實上,隨著深汕合作區開發建設的加快推進,現有的漁民未來或許也將面對轉產轉業的抉擇。

2018年12月,深汕合作區黨工委、管委會揭牌,合作區黨工委、管委會調整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機構,這是深汕合作區體制機制調整的標誌性事件。在外界看來,體制機制調整於深汕合作區而言,無異於開啟了鳳凰涅槃的新徵程。

鉅變的幕布已徐徐拉開。近日,深汕合作區舉行2019年重點投資項目集中開工暨小漠灣文旅小鎮啟動儀式,由廣東深汕華僑城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小漠灣文旅小鎮(首開區)正式起航,項目將對小漠片區進行保護性開發,力爭打造國家級文化旅遊特色小鎮。

根據《深汕特別合作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小漠所在的深汕合作區南部組團將打造新興海港商貿區和濱海生態旅遊區,未來3年,小漠灣文化旅遊特色小鎮、國際郵輪遊艇港、深圳港小漠港區等重點項目將加快推進。

就在小漠漁港的不遠處,深圳港小漠港區一期工程2個10萬噸級通用泊位和1個5萬噸級工作泊位正在加快建設,項目由鹽田港深汕港口投資有限公司開發和運營。根據《深汕特別合作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 2021年)》,未來深圳港小漠港區將力爭打造成粵東地區最大的綜合港區,深汕合作區還將依託深圳港小漠港區,推動港口商貿和物流產業集聚發展。

深汕合作區468 .3平方公里土地位於沿海地區,適宜建設用地達到145平方公里,山、林、海、河應有盡有,坐擁良好的資源稟賦卻長期未很好開發利用。成為深圳第“10+ 1”個區後,有了深圳多方位、大力度的加持,在小漠,在鵝埠、鮜門、赤石,改變正在加速。

躊躇滿志,力爭3年大變樣

如今的深汕合作區躊躇滿志,深汕合作區提出了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東部門戶、粵東沿海經濟帶新中心、深圳自主創新拓展區、現代化國際性濱海智慧新城的目標定位,而作為“施工圖”、“任務書”,《深汕特別合作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已經於今年3月印發。

深汕合作區將按照“規劃引領、基礎先行、平臺帶動、產城融合”的發展思路,打造“總部+基地、研發+生產、智慧+運用”的發展模式,重點從實體經濟、城市建設、社會治理、生態建設、發展惠民和黨的建設等6個方面狠抓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

由深圳調往深汕合作區工作的一位幹部認為,深汕合作區正在發生的很多變化,以往是難以想象的,體制機制調整後,政府投資力度加大,深汕合作區交通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等配套的推進非常快,政務服務體系、營商環境再造也已啟動,向外界釋放了明確的信號,大大增強了社會各界對於深汕合作區發展的信心,企業紛至沓來並加快加大投資是印證。

這位幹部認為,深汕合作區會和深圳一樣是開放包容的,這將會吸引企業和人才到此發展,因為合作區原常住人口規模並不大,未來更多的是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才,而大量幹部、行政事務員也是來自深圳,來自全國各地。依託深圳,深汕合作區站上了一個高的起點,包括過去40年深圳快速發展積累的很多的經驗都可以為深汕合作區所用。

《深汕特別合作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勾勒了深汕合作區的未來之變。就經濟目標而言,到2021年,深汕合作區地區生產總值要達到150億元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0億元以上;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00億元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億元以上。單位G DP能耗、水耗、碳排放顯著低於全省平均水平,工業增加值率保持在30%以上,全區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率、動力明顯提升。

目前深汕合作區的經濟總量還不大,在深圳整個經濟大盤子中所佔比例還很低,但深汕合作區的發展藍圖和實施路線圖已現雛形,深汕合作區正在尋找動力,激發活力,奔跑在追夢的賽道上。

厚積薄發,用發展的眼光看深汕

沿著深汕合作區的主幹道深汕大道,可以看到截然不同的建築印記。當地人建起的老房子多隻有三四層,經過歲月的洗禮朱顏已改。一路之隔,一個個新建的產業園區正在重塑新城的顏值,東部大廈、綠地中心等地標性建築正拔地而起,刷新新城的高度。而深汕大道本身,由於還處於分段擴建提升中,不同區段的道路條件也完全不同。

深汕合作區從基礎起步,開發建設難以一蹴而就,需要用更長遠、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是許多當地幹部和居民的共同看法。

以規劃為例,體制機制調整後,深汕合作區總體規劃、“一心兩軸三帶四組團”空間規劃以及綜合交通、土地利用、產業發展、環境保護等重要專項規劃,需要時間去編制完成,以求通過高水平高標準規劃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在交通方面,廣汕高鐵、深汕高鐵、深汕第二高速、深汕第三高速、深汕城軌、深圳港小漠港區等重大外聯交通項目,以及“五橫六縱”內部骨架路網和各組團內部市政道路等需要時間去落實建設,以求構建外暢內達的綜合交通網絡。

而在產業發展方面,深汕合作區規劃佈局機器人、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裝備、生物科技、港口貿易與物流、海洋科技裝備等重點產業,需要更多努力去形成創新生態鏈、產業生態圈,夯實經濟的基礎。

在深汕合作區,一條條狹窄的鄉間小路被改擴建為寬敞的市政道路,傳統農業用地轉身建起了一個個現代產業園區,新與舊的對比訴說著深汕合作區的改變,而改變仍在進行。深汕灣畔,湧動的春潮蘊藏著砥礪前行人的澎湃動力;圳美綠道,巍峨的群山銘記著開拓創新者的使命擔當。

按照“規劃引領、基礎先行、平臺帶動、產城融合”的發展思路,深汕合作區正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進行攻堅突破,人們期待著它的厚積薄發。

目標

“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是要把深汕合作區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東部門戶、粵東沿海經濟帶新中心、深圳自主創新拓展區、現代化國際性濱海智慧新城。”

採寫:南都記者 王睦廣 見習記者 程洋

攝影:南都記者 劉有志 顧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