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時行,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江蘇蘇州人氏。萬曆朝內閣首輔。

嘉靖四十一年,申時行殿試獲得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編纂官,後歷任東宮侍從,禮部右侍郎,轉吏部侍郎,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學士,入閣,晉內閣首輔。

"

申時行,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江蘇蘇州人氏。萬曆朝內閣首輔。

嘉靖四十一年,申時行殿試獲得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編纂官,後歷任東宮侍從,禮部右侍郎,轉吏部侍郎,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學士,入閣,晉內閣首輔。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申時行 像

申時行是萬曆朝後張居正時代的重要人物。後人多指責其凡事務承帝意,對於明神宗朱翊鈞的怠政持放縱妥協態度。其在任內閣首輔的八年時間裡,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為政舉措,整日就是一副和事佬的做派,只顧忙著調和帝王與群臣的矛盾,行事保守而無銳意進取之心,碌碌無為。那麼,朝史暮想和大家一起聊聊申時行。

申時行面對的艱難時局

根據申時行自己編修的《申氏宗譜》裡說,申時行,曾用名徐時行。因為祖上家境貧寒,所以申時行的祖父被過繼了母親徐氏舅舅家。之後申時行的父親,包括申時行自己都沿襲了徐姓。直到申時行高中狀元,本著認祖歸宗的考慮,就重新由徐姓改為申姓。

申時行的父親曾嘗試通過科舉來改變家族命運,但屢試不中。其父又體弱多病,故而把希望都寄託了在申時行的身上。家境的貧寒,又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養成了申時行,謙和持重又善洞悉人心的性格特點。

"

申時行,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江蘇蘇州人氏。萬曆朝內閣首輔。

嘉靖四十一年,申時行殿試獲得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編纂官,後歷任東宮侍從,禮部右侍郎,轉吏部侍郎,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學士,入閣,晉內閣首輔。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申時行 像

申時行是萬曆朝後張居正時代的重要人物。後人多指責其凡事務承帝意,對於明神宗朱翊鈞的怠政持放縱妥協態度。其在任內閣首輔的八年時間裡,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為政舉措,整日就是一副和事佬的做派,只顧忙著調和帝王與群臣的矛盾,行事保守而無銳意進取之心,碌碌無為。那麼,朝史暮想和大家一起聊聊申時行。

申時行面對的艱難時局

根據申時行自己編修的《申氏宗譜》裡說,申時行,曾用名徐時行。因為祖上家境貧寒,所以申時行的祖父被過繼了母親徐氏舅舅家。之後申時行的父親,包括申時行自己都沿襲了徐姓。直到申時行高中狀元,本著認祖歸宗的考慮,就重新由徐姓改為申姓。

申時行的父親曾嘗試通過科舉來改變家族命運,但屢試不中。其父又體弱多病,故而把希望都寄託了在申時行的身上。家境的貧寒,又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養成了申時行,謙和持重又善洞悉人心的性格特點。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科舉榜文

嘉靖四十年,申時行中舉。

嘉靖四十一年,28歲的申時行於殿試中獲得一甲第一名,狀元及第,成為大明第61位狀元。

嘉靖四十一年,申時行授翰林院編纂官,步入仕途。同年,嚴嵩被罷官,嚴世蕃下獄,徐階的時代正式開啟。

此時的申時行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狀元的榮光,門第的光耀,滿腔抱負意欲施為,其《及第作》雲:

仙仗許乘珠勒馬,中官擎賜絳羅袍;清時幸得同儀鳳,不負生平學釣鰲。

隆慶三年,35歲的申時行掌文官浩敕(皇帝對文官敕封的文書工作)。同年,高拱重新回到內閣。

隆慶五年,申時行進左春坊左中允,兼編修(六品官職,翰林院編修晉升用的一個臺階)。

隆慶六年,明穆宗駕崩,申時行成為《穆宗實錄》的副總裁官。同年,高拱被罷免,馮保掌司禮監,張居正晉內閣首輔,張居正時代開啟。

"

申時行,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江蘇蘇州人氏。萬曆朝內閣首輔。

嘉靖四十一年,申時行殿試獲得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編纂官,後歷任東宮侍從,禮部右侍郎,轉吏部侍郎,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學士,入閣,晉內閣首輔。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申時行 像

申時行是萬曆朝後張居正時代的重要人物。後人多指責其凡事務承帝意,對於明神宗朱翊鈞的怠政持放縱妥協態度。其在任內閣首輔的八年時間裡,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為政舉措,整日就是一副和事佬的做派,只顧忙著調和帝王與群臣的矛盾,行事保守而無銳意進取之心,碌碌無為。那麼,朝史暮想和大家一起聊聊申時行。

申時行面對的艱難時局

根據申時行自己編修的《申氏宗譜》裡說,申時行,曾用名徐時行。因為祖上家境貧寒,所以申時行的祖父被過繼了母親徐氏舅舅家。之後申時行的父親,包括申時行自己都沿襲了徐姓。直到申時行高中狀元,本著認祖歸宗的考慮,就重新由徐姓改為申姓。

申時行的父親曾嘗試通過科舉來改變家族命運,但屢試不中。其父又體弱多病,故而把希望都寄託了在申時行的身上。家境的貧寒,又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養成了申時行,謙和持重又善洞悉人心的性格特點。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科舉榜文

嘉靖四十年,申時行中舉。

嘉靖四十一年,28歲的申時行於殿試中獲得一甲第一名,狀元及第,成為大明第61位狀元。

嘉靖四十一年,申時行授翰林院編纂官,步入仕途。同年,嚴嵩被罷官,嚴世蕃下獄,徐階的時代正式開啟。

此時的申時行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狀元的榮光,門第的光耀,滿腔抱負意欲施為,其《及第作》雲:

仙仗許乘珠勒馬,中官擎賜絳羅袍;清時幸得同儀鳳,不負生平學釣鰲。

隆慶三年,35歲的申時行掌文官浩敕(皇帝對文官敕封的文書工作)。同年,高拱重新回到內閣。

隆慶五年,申時行進左春坊左中允,兼編修(六品官職,翰林院編修晉升用的一個臺階)。

隆慶六年,明穆宗駕崩,申時行成為《穆宗實錄》的副總裁官。同年,高拱被罷免,馮保掌司禮監,張居正晉內閣首輔,張居正時代開啟。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隆慶帝 像

萬曆元年,申時行晉左庶子(正五品),兼掌翰林院。之後歷任禮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禮部尚書,於萬曆六年,由張居正舉薦入閣,時年44歲。

萬曆十年,申時行加封少保。同年七月,張居正逝世。十一月,申時行開始請“病假”。

萬曆十一年,繼任首輔張四維回鄉丁憂,後病逝,申時行按序任內閣首輔。

朝史暮想為什麼要把申時行從步入仕途到最後成為內閣首輔的履歷年表寫得如此詳細?

申時行從考中狀元進入翰林院,正好趕上嘉靖末年,徐階和嚴嵩最後的決戰;之後數年,申時行在翰林院做文書工作,也全程觀摩了高拱仕途的跌宕和張居正成功地入主中樞;從萬曆六年進入內閣,到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申時行更是親自參與了張居正主政時期各種政策的推行和迎來了後張居正時代的到來。

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中間再加上李春芳,張四維,申時行看著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大明內閣首輔們,從走向巔峰再狠狠地摔落,從一時的權傾朝野到後來的被清算落沒,最後得到善終者寥寥無幾。

"

申時行,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江蘇蘇州人氏。萬曆朝內閣首輔。

嘉靖四十一年,申時行殿試獲得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編纂官,後歷任東宮侍從,禮部右侍郎,轉吏部侍郎,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學士,入閣,晉內閣首輔。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申時行 像

申時行是萬曆朝後張居正時代的重要人物。後人多指責其凡事務承帝意,對於明神宗朱翊鈞的怠政持放縱妥協態度。其在任內閣首輔的八年時間裡,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為政舉措,整日就是一副和事佬的做派,只顧忙著調和帝王與群臣的矛盾,行事保守而無銳意進取之心,碌碌無為。那麼,朝史暮想和大家一起聊聊申時行。

申時行面對的艱難時局

根據申時行自己編修的《申氏宗譜》裡說,申時行,曾用名徐時行。因為祖上家境貧寒,所以申時行的祖父被過繼了母親徐氏舅舅家。之後申時行的父親,包括申時行自己都沿襲了徐姓。直到申時行高中狀元,本著認祖歸宗的考慮,就重新由徐姓改為申姓。

申時行的父親曾嘗試通過科舉來改變家族命運,但屢試不中。其父又體弱多病,故而把希望都寄託了在申時行的身上。家境的貧寒,又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養成了申時行,謙和持重又善洞悉人心的性格特點。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科舉榜文

嘉靖四十年,申時行中舉。

嘉靖四十一年,28歲的申時行於殿試中獲得一甲第一名,狀元及第,成為大明第61位狀元。

嘉靖四十一年,申時行授翰林院編纂官,步入仕途。同年,嚴嵩被罷官,嚴世蕃下獄,徐階的時代正式開啟。

此時的申時行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狀元的榮光,門第的光耀,滿腔抱負意欲施為,其《及第作》雲:

仙仗許乘珠勒馬,中官擎賜絳羅袍;清時幸得同儀鳳,不負生平學釣鰲。

隆慶三年,35歲的申時行掌文官浩敕(皇帝對文官敕封的文書工作)。同年,高拱重新回到內閣。

隆慶五年,申時行進左春坊左中允,兼編修(六品官職,翰林院編修晉升用的一個臺階)。

隆慶六年,明穆宗駕崩,申時行成為《穆宗實錄》的副總裁官。同年,高拱被罷免,馮保掌司禮監,張居正晉內閣首輔,張居正時代開啟。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隆慶帝 像

萬曆元年,申時行晉左庶子(正五品),兼掌翰林院。之後歷任禮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禮部尚書,於萬曆六年,由張居正舉薦入閣,時年44歲。

萬曆十年,申時行加封少保。同年七月,張居正逝世。十一月,申時行開始請“病假”。

萬曆十一年,繼任首輔張四維回鄉丁憂,後病逝,申時行按序任內閣首輔。

朝史暮想為什麼要把申時行從步入仕途到最後成為內閣首輔的履歷年表寫得如此詳細?

申時行從考中狀元進入翰林院,正好趕上嘉靖末年,徐階和嚴嵩最後的決戰;之後數年,申時行在翰林院做文書工作,也全程觀摩了高拱仕途的跌宕和張居正成功地入主中樞;從萬曆六年進入內閣,到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申時行更是親自參與了張居正主政時期各種政策的推行和迎來了後張居正時代的到來。

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中間再加上李春芳,張四維,申時行看著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大明內閣首輔們,從走向巔峰再狠狠地摔落,從一時的權傾朝野到後來的被清算落沒,最後得到善終者寥寥無幾。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徐階 像

明神宗朱翊鈞,即萬曆帝,在張居正逝世後才真正開始親政,而他首先做的居然就是發起了對張居正的清算。這和十年來,張居正對朱翊鈞的嚴格管束和以“攝政者”自居的狂妄不無關係。而一旦嘗過了權力的滋味,朱翊鈞便再也欲罷不能。

所以,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後,張四維統領內閣,被大家認為是張居正舊人的申時行便馬上提請病假。這是明智的,因為張四維隨後的舉動都是衝著張居正來的,而此時躲一躲風頭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

張四維回鄉丁憂後不久便病逝,申時行也從代理首輔正式成為了大明內閣首輔。申時行看著窗外刺眼的陽光,感受著座位上歷任前輩們尚未散去的餘溫,內心的感觸一定是非常複雜的。

張居正逝世,後張居正時代的到來。一面是,皇帝緊緊攥著從來沒有真正獲得過的絕對權力,正在一旁陰暗地注視著;一面是,文官集團原先無神的雙目重新煥發了生機,想要在這變革的時期撈取自己的政治資本。

"

申時行,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江蘇蘇州人氏。萬曆朝內閣首輔。

嘉靖四十一年,申時行殿試獲得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編纂官,後歷任東宮侍從,禮部右侍郎,轉吏部侍郎,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學士,入閣,晉內閣首輔。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申時行 像

申時行是萬曆朝後張居正時代的重要人物。後人多指責其凡事務承帝意,對於明神宗朱翊鈞的怠政持放縱妥協態度。其在任內閣首輔的八年時間裡,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為政舉措,整日就是一副和事佬的做派,只顧忙著調和帝王與群臣的矛盾,行事保守而無銳意進取之心,碌碌無為。那麼,朝史暮想和大家一起聊聊申時行。

申時行面對的艱難時局

根據申時行自己編修的《申氏宗譜》裡說,申時行,曾用名徐時行。因為祖上家境貧寒,所以申時行的祖父被過繼了母親徐氏舅舅家。之後申時行的父親,包括申時行自己都沿襲了徐姓。直到申時行高中狀元,本著認祖歸宗的考慮,就重新由徐姓改為申姓。

申時行的父親曾嘗試通過科舉來改變家族命運,但屢試不中。其父又體弱多病,故而把希望都寄託了在申時行的身上。家境的貧寒,又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養成了申時行,謙和持重又善洞悉人心的性格特點。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科舉榜文

嘉靖四十年,申時行中舉。

嘉靖四十一年,28歲的申時行於殿試中獲得一甲第一名,狀元及第,成為大明第61位狀元。

嘉靖四十一年,申時行授翰林院編纂官,步入仕途。同年,嚴嵩被罷官,嚴世蕃下獄,徐階的時代正式開啟。

此時的申時行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狀元的榮光,門第的光耀,滿腔抱負意欲施為,其《及第作》雲:

仙仗許乘珠勒馬,中官擎賜絳羅袍;清時幸得同儀鳳,不負生平學釣鰲。

隆慶三年,35歲的申時行掌文官浩敕(皇帝對文官敕封的文書工作)。同年,高拱重新回到內閣。

隆慶五年,申時行進左春坊左中允,兼編修(六品官職,翰林院編修晉升用的一個臺階)。

隆慶六年,明穆宗駕崩,申時行成為《穆宗實錄》的副總裁官。同年,高拱被罷免,馮保掌司禮監,張居正晉內閣首輔,張居正時代開啟。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隆慶帝 像

萬曆元年,申時行晉左庶子(正五品),兼掌翰林院。之後歷任禮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禮部尚書,於萬曆六年,由張居正舉薦入閣,時年44歲。

萬曆十年,申時行加封少保。同年七月,張居正逝世。十一月,申時行開始請“病假”。

萬曆十一年,繼任首輔張四維回鄉丁憂,後病逝,申時行按序任內閣首輔。

朝史暮想為什麼要把申時行從步入仕途到最後成為內閣首輔的履歷年表寫得如此詳細?

申時行從考中狀元進入翰林院,正好趕上嘉靖末年,徐階和嚴嵩最後的決戰;之後數年,申時行在翰林院做文書工作,也全程觀摩了高拱仕途的跌宕和張居正成功地入主中樞;從萬曆六年進入內閣,到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申時行更是親自參與了張居正主政時期各種政策的推行和迎來了後張居正時代的到來。

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中間再加上李春芳,張四維,申時行看著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大明內閣首輔們,從走向巔峰再狠狠地摔落,從一時的權傾朝野到後來的被清算落沒,最後得到善終者寥寥無幾。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徐階 像

明神宗朱翊鈞,即萬曆帝,在張居正逝世後才真正開始親政,而他首先做的居然就是發起了對張居正的清算。這和十年來,張居正對朱翊鈞的嚴格管束和以“攝政者”自居的狂妄不無關係。而一旦嘗過了權力的滋味,朱翊鈞便再也欲罷不能。

所以,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後,張四維統領內閣,被大家認為是張居正舊人的申時行便馬上提請病假。這是明智的,因為張四維隨後的舉動都是衝著張居正來的,而此時躲一躲風頭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

張四維回鄉丁憂後不久便病逝,申時行也從代理首輔正式成為了大明內閣首輔。申時行看著窗外刺眼的陽光,感受著座位上歷任前輩們尚未散去的餘溫,內心的感觸一定是非常複雜的。

張居正逝世,後張居正時代的到來。一面是,皇帝緊緊攥著從來沒有真正獲得過的絕對權力,正在一旁陰暗地注視著;一面是,文官集團原先無神的雙目重新煥發了生機,想要在這變革的時期撈取自己的政治資本。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萬曆帝 像

申時行明白,自己這個內閣首輔的處境,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艱難尷尬。他不能像高拱,張居正那樣搞一言堂,僅僅是言官的唾沫和朱翊鈞的白眼就能把自己搞死;他也不能在這個時候大張旗鼓地搞改革,推行自己的政治構想,因為張居正的十年改革已經積壓了太多的怨恨,耗掉了朝廷太多的心血。

只有穩定,穩定地讓朱翊鈞接過權柄,穩定地讓朝臣重新適應新的政治格局,穩定自己內閣首輔的權勢地位,大明王朝才不會出現大的動亂和紕漏。

所以,當朱翊鈞清算張居正,鬧出人命的時候,申時行開始要求大家適可而止;當朱翊鈞逐漸變得懶政怠政時,申時行選擇了妥協和放縱;當蒙古部族南下襲擾,緬甸貴族作亂北侵的時候,申時行保守節制地進行應對。而當他親手掀開了“國本之爭”(立太子)序幕的時候,他又像一個兩頭受氣的小媳婦,在皇帝和言官之間艱難協調,力使事態不走向極端。

"

申時行,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江蘇蘇州人氏。萬曆朝內閣首輔。

嘉靖四十一年,申時行殿試獲得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編纂官,後歷任東宮侍從,禮部右侍郎,轉吏部侍郎,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學士,入閣,晉內閣首輔。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申時行 像

申時行是萬曆朝後張居正時代的重要人物。後人多指責其凡事務承帝意,對於明神宗朱翊鈞的怠政持放縱妥協態度。其在任內閣首輔的八年時間裡,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為政舉措,整日就是一副和事佬的做派,只顧忙著調和帝王與群臣的矛盾,行事保守而無銳意進取之心,碌碌無為。那麼,朝史暮想和大家一起聊聊申時行。

申時行面對的艱難時局

根據申時行自己編修的《申氏宗譜》裡說,申時行,曾用名徐時行。因為祖上家境貧寒,所以申時行的祖父被過繼了母親徐氏舅舅家。之後申時行的父親,包括申時行自己都沿襲了徐姓。直到申時行高中狀元,本著認祖歸宗的考慮,就重新由徐姓改為申姓。

申時行的父親曾嘗試通過科舉來改變家族命運,但屢試不中。其父又體弱多病,故而把希望都寄託了在申時行的身上。家境的貧寒,又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養成了申時行,謙和持重又善洞悉人心的性格特點。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科舉榜文

嘉靖四十年,申時行中舉。

嘉靖四十一年,28歲的申時行於殿試中獲得一甲第一名,狀元及第,成為大明第61位狀元。

嘉靖四十一年,申時行授翰林院編纂官,步入仕途。同年,嚴嵩被罷官,嚴世蕃下獄,徐階的時代正式開啟。

此時的申時行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狀元的榮光,門第的光耀,滿腔抱負意欲施為,其《及第作》雲:

仙仗許乘珠勒馬,中官擎賜絳羅袍;清時幸得同儀鳳,不負生平學釣鰲。

隆慶三年,35歲的申時行掌文官浩敕(皇帝對文官敕封的文書工作)。同年,高拱重新回到內閣。

隆慶五年,申時行進左春坊左中允,兼編修(六品官職,翰林院編修晉升用的一個臺階)。

隆慶六年,明穆宗駕崩,申時行成為《穆宗實錄》的副總裁官。同年,高拱被罷免,馮保掌司禮監,張居正晉內閣首輔,張居正時代開啟。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隆慶帝 像

萬曆元年,申時行晉左庶子(正五品),兼掌翰林院。之後歷任禮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禮部尚書,於萬曆六年,由張居正舉薦入閣,時年44歲。

萬曆十年,申時行加封少保。同年七月,張居正逝世。十一月,申時行開始請“病假”。

萬曆十一年,繼任首輔張四維回鄉丁憂,後病逝,申時行按序任內閣首輔。

朝史暮想為什麼要把申時行從步入仕途到最後成為內閣首輔的履歷年表寫得如此詳細?

申時行從考中狀元進入翰林院,正好趕上嘉靖末年,徐階和嚴嵩最後的決戰;之後數年,申時行在翰林院做文書工作,也全程觀摩了高拱仕途的跌宕和張居正成功地入主中樞;從萬曆六年進入內閣,到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申時行更是親自參與了張居正主政時期各種政策的推行和迎來了後張居正時代的到來。

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中間再加上李春芳,張四維,申時行看著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大明內閣首輔們,從走向巔峰再狠狠地摔落,從一時的權傾朝野到後來的被清算落沒,最後得到善終者寥寥無幾。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徐階 像

明神宗朱翊鈞,即萬曆帝,在張居正逝世後才真正開始親政,而他首先做的居然就是發起了對張居正的清算。這和十年來,張居正對朱翊鈞的嚴格管束和以“攝政者”自居的狂妄不無關係。而一旦嘗過了權力的滋味,朱翊鈞便再也欲罷不能。

所以,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後,張四維統領內閣,被大家認為是張居正舊人的申時行便馬上提請病假。這是明智的,因為張四維隨後的舉動都是衝著張居正來的,而此時躲一躲風頭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

張四維回鄉丁憂後不久便病逝,申時行也從代理首輔正式成為了大明內閣首輔。申時行看著窗外刺眼的陽光,感受著座位上歷任前輩們尚未散去的餘溫,內心的感觸一定是非常複雜的。

張居正逝世,後張居正時代的到來。一面是,皇帝緊緊攥著從來沒有真正獲得過的絕對權力,正在一旁陰暗地注視著;一面是,文官集團原先無神的雙目重新煥發了生機,想要在這變革的時期撈取自己的政治資本。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萬曆帝 像

申時行明白,自己這個內閣首輔的處境,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艱難尷尬。他不能像高拱,張居正那樣搞一言堂,僅僅是言官的唾沫和朱翊鈞的白眼就能把自己搞死;他也不能在這個時候大張旗鼓地搞改革,推行自己的政治構想,因為張居正的十年改革已經積壓了太多的怨恨,耗掉了朝廷太多的心血。

只有穩定,穩定地讓朱翊鈞接過權柄,穩定地讓朝臣重新適應新的政治格局,穩定自己內閣首輔的權勢地位,大明王朝才不會出現大的動亂和紕漏。

所以,當朱翊鈞清算張居正,鬧出人命的時候,申時行開始要求大家適可而止;當朱翊鈞逐漸變得懶政怠政時,申時行選擇了妥協和放縱;當蒙古部族南下襲擾,緬甸貴族作亂北侵的時候,申時行保守節制地進行應對。而當他親手掀開了“國本之爭”(立太子)序幕的時候,他又像一個兩頭受氣的小媳婦,在皇帝和言官之間艱難協調,力使事態不走向極端。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明代 官員

這便是申時行做內閣首輔以來,所要面臨的局勢。也許果敢,大刀闊斧的行事風格能讓人暢快淋漓,卻絕對不適合後張居正時代萬曆朝局的複雜和混亂。

所幸,申時行性格恭順謙和,擅長隱忍;所幸,我們的內閣首輔同皇帝在常年的經筵日將(皇帝和大臣的讀書研討會)中發展了深厚的君臣之情;所幸申時行老成持重,洞察人心。正是因為申時行的存在,萬曆朝才勉強渡過了一場因為清算張居正和“國本之爭”而可能發生牽連甚廣,堪比明初“藍玉案”,“郭桓案”這樣的人間慘劇。

誰說老好人便一無是處

有朋友說,張居正再如何不是,也算是做了一番驚天偉業,其在萬曆年間的改革,成果斐然,且對後世有巨大的借鑑意義。而觀申時行執政以來的政績,卻幾乎是白紙一張,無絲毫亮點。

這種說法其實是有失公允的。一個做了八年內閣首輔的申時行,其本身的存在,就可以說明很多問題。

  • 君臣的調和劑

申時行統領內閣時,正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和言官矛盾較為激烈的時刻。從朱翊鈞清算張居正,到“國本之爭”的開始,申時行一直都充當著君臣之間調和劑的作用。

你就看後來朱翊鈞對待言官的狠絕,還有言官那一幅幅寧死也要“青史留名”的楞勁,要是沒有申時行居中調和,事情真不知道會鬧到什麼程度。

比如雒於仁的那篇《酒色財氣疏》,上來就說皇帝不夠勤政,躲在後宮搞東搞西,把身體都搞壞了,貪杯好色,貪財好氣,是真的一點面子都沒給朱翊鈞留。

"

申時行,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江蘇蘇州人氏。萬曆朝內閣首輔。

嘉靖四十一年,申時行殿試獲得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編纂官,後歷任東宮侍從,禮部右侍郎,轉吏部侍郎,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學士,入閣,晉內閣首輔。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申時行 像

申時行是萬曆朝後張居正時代的重要人物。後人多指責其凡事務承帝意,對於明神宗朱翊鈞的怠政持放縱妥協態度。其在任內閣首輔的八年時間裡,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為政舉措,整日就是一副和事佬的做派,只顧忙著調和帝王與群臣的矛盾,行事保守而無銳意進取之心,碌碌無為。那麼,朝史暮想和大家一起聊聊申時行。

申時行面對的艱難時局

根據申時行自己編修的《申氏宗譜》裡說,申時行,曾用名徐時行。因為祖上家境貧寒,所以申時行的祖父被過繼了母親徐氏舅舅家。之後申時行的父親,包括申時行自己都沿襲了徐姓。直到申時行高中狀元,本著認祖歸宗的考慮,就重新由徐姓改為申姓。

申時行的父親曾嘗試通過科舉來改變家族命運,但屢試不中。其父又體弱多病,故而把希望都寄託了在申時行的身上。家境的貧寒,又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養成了申時行,謙和持重又善洞悉人心的性格特點。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科舉榜文

嘉靖四十年,申時行中舉。

嘉靖四十一年,28歲的申時行於殿試中獲得一甲第一名,狀元及第,成為大明第61位狀元。

嘉靖四十一年,申時行授翰林院編纂官,步入仕途。同年,嚴嵩被罷官,嚴世蕃下獄,徐階的時代正式開啟。

此時的申時行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狀元的榮光,門第的光耀,滿腔抱負意欲施為,其《及第作》雲:

仙仗許乘珠勒馬,中官擎賜絳羅袍;清時幸得同儀鳳,不負生平學釣鰲。

隆慶三年,35歲的申時行掌文官浩敕(皇帝對文官敕封的文書工作)。同年,高拱重新回到內閣。

隆慶五年,申時行進左春坊左中允,兼編修(六品官職,翰林院編修晉升用的一個臺階)。

隆慶六年,明穆宗駕崩,申時行成為《穆宗實錄》的副總裁官。同年,高拱被罷免,馮保掌司禮監,張居正晉內閣首輔,張居正時代開啟。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隆慶帝 像

萬曆元年,申時行晉左庶子(正五品),兼掌翰林院。之後歷任禮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禮部尚書,於萬曆六年,由張居正舉薦入閣,時年44歲。

萬曆十年,申時行加封少保。同年七月,張居正逝世。十一月,申時行開始請“病假”。

萬曆十一年,繼任首輔張四維回鄉丁憂,後病逝,申時行按序任內閣首輔。

朝史暮想為什麼要把申時行從步入仕途到最後成為內閣首輔的履歷年表寫得如此詳細?

申時行從考中狀元進入翰林院,正好趕上嘉靖末年,徐階和嚴嵩最後的決戰;之後數年,申時行在翰林院做文書工作,也全程觀摩了高拱仕途的跌宕和張居正成功地入主中樞;從萬曆六年進入內閣,到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申時行更是親自參與了張居正主政時期各種政策的推行和迎來了後張居正時代的到來。

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中間再加上李春芳,張四維,申時行看著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大明內閣首輔們,從走向巔峰再狠狠地摔落,從一時的權傾朝野到後來的被清算落沒,最後得到善終者寥寥無幾。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徐階 像

明神宗朱翊鈞,即萬曆帝,在張居正逝世後才真正開始親政,而他首先做的居然就是發起了對張居正的清算。這和十年來,張居正對朱翊鈞的嚴格管束和以“攝政者”自居的狂妄不無關係。而一旦嘗過了權力的滋味,朱翊鈞便再也欲罷不能。

所以,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後,張四維統領內閣,被大家認為是張居正舊人的申時行便馬上提請病假。這是明智的,因為張四維隨後的舉動都是衝著張居正來的,而此時躲一躲風頭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

張四維回鄉丁憂後不久便病逝,申時行也從代理首輔正式成為了大明內閣首輔。申時行看著窗外刺眼的陽光,感受著座位上歷任前輩們尚未散去的餘溫,內心的感觸一定是非常複雜的。

張居正逝世,後張居正時代的到來。一面是,皇帝緊緊攥著從來沒有真正獲得過的絕對權力,正在一旁陰暗地注視著;一面是,文官集團原先無神的雙目重新煥發了生機,想要在這變革的時期撈取自己的政治資本。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萬曆帝 像

申時行明白,自己這個內閣首輔的處境,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艱難尷尬。他不能像高拱,張居正那樣搞一言堂,僅僅是言官的唾沫和朱翊鈞的白眼就能把自己搞死;他也不能在這個時候大張旗鼓地搞改革,推行自己的政治構想,因為張居正的十年改革已經積壓了太多的怨恨,耗掉了朝廷太多的心血。

只有穩定,穩定地讓朱翊鈞接過權柄,穩定地讓朝臣重新適應新的政治格局,穩定自己內閣首輔的權勢地位,大明王朝才不會出現大的動亂和紕漏。

所以,當朱翊鈞清算張居正,鬧出人命的時候,申時行開始要求大家適可而止;當朱翊鈞逐漸變得懶政怠政時,申時行選擇了妥協和放縱;當蒙古部族南下襲擾,緬甸貴族作亂北侵的時候,申時行保守節制地進行應對。而當他親手掀開了“國本之爭”(立太子)序幕的時候,他又像一個兩頭受氣的小媳婦,在皇帝和言官之間艱難協調,力使事態不走向極端。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明代 官員

這便是申時行做內閣首輔以來,所要面臨的局勢。也許果敢,大刀闊斧的行事風格能讓人暢快淋漓,卻絕對不適合後張居正時代萬曆朝局的複雜和混亂。

所幸,申時行性格恭順謙和,擅長隱忍;所幸,我們的內閣首輔同皇帝在常年的經筵日將(皇帝和大臣的讀書研討會)中發展了深厚的君臣之情;所幸申時行老成持重,洞察人心。正是因為申時行的存在,萬曆朝才勉強渡過了一場因為清算張居正和“國本之爭”而可能發生牽連甚廣,堪比明初“藍玉案”,“郭桓案”這樣的人間慘劇。

誰說老好人便一無是處

有朋友說,張居正再如何不是,也算是做了一番驚天偉業,其在萬曆年間的改革,成果斐然,且對後世有巨大的借鑑意義。而觀申時行執政以來的政績,卻幾乎是白紙一張,無絲毫亮點。

這種說法其實是有失公允的。一個做了八年內閣首輔的申時行,其本身的存在,就可以說明很多問題。

  • 君臣的調和劑

申時行統領內閣時,正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和言官矛盾較為激烈的時刻。從朱翊鈞清算張居正,到“國本之爭”的開始,申時行一直都充當著君臣之間調和劑的作用。

你就看後來朱翊鈞對待言官的狠絕,還有言官那一幅幅寧死也要“青史留名”的楞勁,要是沒有申時行居中調和,事情真不知道會鬧到什麼程度。

比如雒於仁的那篇《酒色財氣疏》,上來就說皇帝不夠勤政,躲在後宮搞東搞西,把身體都搞壞了,貪杯好色,貪財好氣,是真的一點面子都沒給朱翊鈞留。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酒色財氣疏》局部內容

朱翊鈞大怒,要申時行著內閣票擬重罰雒於仁。申時行明白,要是內閣聽從皇帝的命令,一定會激起言官更激烈的反應,就馬上去哄朱翊鈞,告訴皇帝要是真的重罰了雒於仁,反而會把事情搞大,把這篇上疏搞得天下皆知,讓世人反而以為此疏切中皇帝要害,增加此疏的影響力,成就了雒於仁“博名”的願望。

申時行一方面一個勁地哄朱翊鈞,這種文章都是小臣子為了博得名聲的把戲,皇帝是什麼樣的人我們這些近臣是明白的,這份上疏的內容都是胡扯,不要管這份上疏即可;另一方面,向朱翊鈞保證,會動用內閣首輔的私人關係,好好教訓一下雒於仁,這才讓朱翊鈞作罷。

還有一次,有言官針對開墾水田的事情發表了意見,裡面有幾句話說的不中聽。這個時候的朱翊鈞已經煩透了言官,想修理下上疏者。這時候申時行又站出來保護了言官。

"

申時行,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江蘇蘇州人氏。萬曆朝內閣首輔。

嘉靖四十一年,申時行殿試獲得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編纂官,後歷任東宮侍從,禮部右侍郎,轉吏部侍郎,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學士,入閣,晉內閣首輔。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申時行 像

申時行是萬曆朝後張居正時代的重要人物。後人多指責其凡事務承帝意,對於明神宗朱翊鈞的怠政持放縱妥協態度。其在任內閣首輔的八年時間裡,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為政舉措,整日就是一副和事佬的做派,只顧忙著調和帝王與群臣的矛盾,行事保守而無銳意進取之心,碌碌無為。那麼,朝史暮想和大家一起聊聊申時行。

申時行面對的艱難時局

根據申時行自己編修的《申氏宗譜》裡說,申時行,曾用名徐時行。因為祖上家境貧寒,所以申時行的祖父被過繼了母親徐氏舅舅家。之後申時行的父親,包括申時行自己都沿襲了徐姓。直到申時行高中狀元,本著認祖歸宗的考慮,就重新由徐姓改為申姓。

申時行的父親曾嘗試通過科舉來改變家族命運,但屢試不中。其父又體弱多病,故而把希望都寄託了在申時行的身上。家境的貧寒,又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養成了申時行,謙和持重又善洞悉人心的性格特點。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科舉榜文

嘉靖四十年,申時行中舉。

嘉靖四十一年,28歲的申時行於殿試中獲得一甲第一名,狀元及第,成為大明第61位狀元。

嘉靖四十一年,申時行授翰林院編纂官,步入仕途。同年,嚴嵩被罷官,嚴世蕃下獄,徐階的時代正式開啟。

此時的申時行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狀元的榮光,門第的光耀,滿腔抱負意欲施為,其《及第作》雲:

仙仗許乘珠勒馬,中官擎賜絳羅袍;清時幸得同儀鳳,不負生平學釣鰲。

隆慶三年,35歲的申時行掌文官浩敕(皇帝對文官敕封的文書工作)。同年,高拱重新回到內閣。

隆慶五年,申時行進左春坊左中允,兼編修(六品官職,翰林院編修晉升用的一個臺階)。

隆慶六年,明穆宗駕崩,申時行成為《穆宗實錄》的副總裁官。同年,高拱被罷免,馮保掌司禮監,張居正晉內閣首輔,張居正時代開啟。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隆慶帝 像

萬曆元年,申時行晉左庶子(正五品),兼掌翰林院。之後歷任禮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禮部尚書,於萬曆六年,由張居正舉薦入閣,時年44歲。

萬曆十年,申時行加封少保。同年七月,張居正逝世。十一月,申時行開始請“病假”。

萬曆十一年,繼任首輔張四維回鄉丁憂,後病逝,申時行按序任內閣首輔。

朝史暮想為什麼要把申時行從步入仕途到最後成為內閣首輔的履歷年表寫得如此詳細?

申時行從考中狀元進入翰林院,正好趕上嘉靖末年,徐階和嚴嵩最後的決戰;之後數年,申時行在翰林院做文書工作,也全程觀摩了高拱仕途的跌宕和張居正成功地入主中樞;從萬曆六年進入內閣,到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申時行更是親自參與了張居正主政時期各種政策的推行和迎來了後張居正時代的到來。

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中間再加上李春芳,張四維,申時行看著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大明內閣首輔們,從走向巔峰再狠狠地摔落,從一時的權傾朝野到後來的被清算落沒,最後得到善終者寥寥無幾。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徐階 像

明神宗朱翊鈞,即萬曆帝,在張居正逝世後才真正開始親政,而他首先做的居然就是發起了對張居正的清算。這和十年來,張居正對朱翊鈞的嚴格管束和以“攝政者”自居的狂妄不無關係。而一旦嘗過了權力的滋味,朱翊鈞便再也欲罷不能。

所以,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後,張四維統領內閣,被大家認為是張居正舊人的申時行便馬上提請病假。這是明智的,因為張四維隨後的舉動都是衝著張居正來的,而此時躲一躲風頭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

張四維回鄉丁憂後不久便病逝,申時行也從代理首輔正式成為了大明內閣首輔。申時行看著窗外刺眼的陽光,感受著座位上歷任前輩們尚未散去的餘溫,內心的感觸一定是非常複雜的。

張居正逝世,後張居正時代的到來。一面是,皇帝緊緊攥著從來沒有真正獲得過的絕對權力,正在一旁陰暗地注視著;一面是,文官集團原先無神的雙目重新煥發了生機,想要在這變革的時期撈取自己的政治資本。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萬曆帝 像

申時行明白,自己這個內閣首輔的處境,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艱難尷尬。他不能像高拱,張居正那樣搞一言堂,僅僅是言官的唾沫和朱翊鈞的白眼就能把自己搞死;他也不能在這個時候大張旗鼓地搞改革,推行自己的政治構想,因為張居正的十年改革已經積壓了太多的怨恨,耗掉了朝廷太多的心血。

只有穩定,穩定地讓朱翊鈞接過權柄,穩定地讓朝臣重新適應新的政治格局,穩定自己內閣首輔的權勢地位,大明王朝才不會出現大的動亂和紕漏。

所以,當朱翊鈞清算張居正,鬧出人命的時候,申時行開始要求大家適可而止;當朱翊鈞逐漸變得懶政怠政時,申時行選擇了妥協和放縱;當蒙古部族南下襲擾,緬甸貴族作亂北侵的時候,申時行保守節制地進行應對。而當他親手掀開了“國本之爭”(立太子)序幕的時候,他又像一個兩頭受氣的小媳婦,在皇帝和言官之間艱難協調,力使事態不走向極端。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明代 官員

這便是申時行做內閣首輔以來,所要面臨的局勢。也許果敢,大刀闊斧的行事風格能讓人暢快淋漓,卻絕對不適合後張居正時代萬曆朝局的複雜和混亂。

所幸,申時行性格恭順謙和,擅長隱忍;所幸,我們的內閣首輔同皇帝在常年的經筵日將(皇帝和大臣的讀書研討會)中發展了深厚的君臣之情;所幸申時行老成持重,洞察人心。正是因為申時行的存在,萬曆朝才勉強渡過了一場因為清算張居正和“國本之爭”而可能發生牽連甚廣,堪比明初“藍玉案”,“郭桓案”這樣的人間慘劇。

誰說老好人便一無是處

有朋友說,張居正再如何不是,也算是做了一番驚天偉業,其在萬曆年間的改革,成果斐然,且對後世有巨大的借鑑意義。而觀申時行執政以來的政績,卻幾乎是白紙一張,無絲毫亮點。

這種說法其實是有失公允的。一個做了八年內閣首輔的申時行,其本身的存在,就可以說明很多問題。

  • 君臣的調和劑

申時行統領內閣時,正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和言官矛盾較為激烈的時刻。從朱翊鈞清算張居正,到“國本之爭”的開始,申時行一直都充當著君臣之間調和劑的作用。

你就看後來朱翊鈞對待言官的狠絕,還有言官那一幅幅寧死也要“青史留名”的楞勁,要是沒有申時行居中調和,事情真不知道會鬧到什麼程度。

比如雒於仁的那篇《酒色財氣疏》,上來就說皇帝不夠勤政,躲在後宮搞東搞西,把身體都搞壞了,貪杯好色,貪財好氣,是真的一點面子都沒給朱翊鈞留。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酒色財氣疏》局部內容

朱翊鈞大怒,要申時行著內閣票擬重罰雒於仁。申時行明白,要是內閣聽從皇帝的命令,一定會激起言官更激烈的反應,就馬上去哄朱翊鈞,告訴皇帝要是真的重罰了雒於仁,反而會把事情搞大,把這篇上疏搞得天下皆知,讓世人反而以為此疏切中皇帝要害,增加此疏的影響力,成就了雒於仁“博名”的願望。

申時行一方面一個勁地哄朱翊鈞,這種文章都是小臣子為了博得名聲的把戲,皇帝是什麼樣的人我們這些近臣是明白的,這份上疏的內容都是胡扯,不要管這份上疏即可;另一方面,向朱翊鈞保證,會動用內閣首輔的私人關係,好好教訓一下雒於仁,這才讓朱翊鈞作罷。

還有一次,有言官針對開墾水田的事情發表了意見,裡面有幾句話說的不中聽。這個時候的朱翊鈞已經煩透了言官,想修理下上疏者。這時候申時行又站出來保護了言官。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明代 官員

《明實錄》記下了申時行的這段話:

人情營私者多,奉公者少;畏難者多,任事者少。若以建議得罪,將來必至以言為諱,誰肯為國肩事。

意思很明白,這種不為私利,為了國家政務上書的言官,是需要保護,絕不可打壓。朱翊鈞遂再次作罷。

  • 善於用人

黃河水患問題,一直都是明代的頑疾。在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出了一個叫潘季馴的牛人。

為什麼說這哥們牛呢?從嘉靖四十四年開始,到萬曆二十年引病辭休,潘季馴先後四次治理黃河水患,前後長達二十七年時間。潘季馴對黃河的治理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其治水理念和方式,更是對後世影響深遠。他也是唯一一個因為治水積功,做到尚書級別的官員。

"

申時行,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江蘇蘇州人氏。萬曆朝內閣首輔。

嘉靖四十一年,申時行殿試獲得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編纂官,後歷任東宮侍從,禮部右侍郎,轉吏部侍郎,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學士,入閣,晉內閣首輔。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申時行 像

申時行是萬曆朝後張居正時代的重要人物。後人多指責其凡事務承帝意,對於明神宗朱翊鈞的怠政持放縱妥協態度。其在任內閣首輔的八年時間裡,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為政舉措,整日就是一副和事佬的做派,只顧忙著調和帝王與群臣的矛盾,行事保守而無銳意進取之心,碌碌無為。那麼,朝史暮想和大家一起聊聊申時行。

申時行面對的艱難時局

根據申時行自己編修的《申氏宗譜》裡說,申時行,曾用名徐時行。因為祖上家境貧寒,所以申時行的祖父被過繼了母親徐氏舅舅家。之後申時行的父親,包括申時行自己都沿襲了徐姓。直到申時行高中狀元,本著認祖歸宗的考慮,就重新由徐姓改為申姓。

申時行的父親曾嘗試通過科舉來改變家族命運,但屢試不中。其父又體弱多病,故而把希望都寄託了在申時行的身上。家境的貧寒,又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養成了申時行,謙和持重又善洞悉人心的性格特點。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科舉榜文

嘉靖四十年,申時行中舉。

嘉靖四十一年,28歲的申時行於殿試中獲得一甲第一名,狀元及第,成為大明第61位狀元。

嘉靖四十一年,申時行授翰林院編纂官,步入仕途。同年,嚴嵩被罷官,嚴世蕃下獄,徐階的時代正式開啟。

此時的申時行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狀元的榮光,門第的光耀,滿腔抱負意欲施為,其《及第作》雲:

仙仗許乘珠勒馬,中官擎賜絳羅袍;清時幸得同儀鳳,不負生平學釣鰲。

隆慶三年,35歲的申時行掌文官浩敕(皇帝對文官敕封的文書工作)。同年,高拱重新回到內閣。

隆慶五年,申時行進左春坊左中允,兼編修(六品官職,翰林院編修晉升用的一個臺階)。

隆慶六年,明穆宗駕崩,申時行成為《穆宗實錄》的副總裁官。同年,高拱被罷免,馮保掌司禮監,張居正晉內閣首輔,張居正時代開啟。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隆慶帝 像

萬曆元年,申時行晉左庶子(正五品),兼掌翰林院。之後歷任禮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禮部尚書,於萬曆六年,由張居正舉薦入閣,時年44歲。

萬曆十年,申時行加封少保。同年七月,張居正逝世。十一月,申時行開始請“病假”。

萬曆十一年,繼任首輔張四維回鄉丁憂,後病逝,申時行按序任內閣首輔。

朝史暮想為什麼要把申時行從步入仕途到最後成為內閣首輔的履歷年表寫得如此詳細?

申時行從考中狀元進入翰林院,正好趕上嘉靖末年,徐階和嚴嵩最後的決戰;之後數年,申時行在翰林院做文書工作,也全程觀摩了高拱仕途的跌宕和張居正成功地入主中樞;從萬曆六年進入內閣,到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申時行更是親自參與了張居正主政時期各種政策的推行和迎來了後張居正時代的到來。

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中間再加上李春芳,張四維,申時行看著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大明內閣首輔們,從走向巔峰再狠狠地摔落,從一時的權傾朝野到後來的被清算落沒,最後得到善終者寥寥無幾。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徐階 像

明神宗朱翊鈞,即萬曆帝,在張居正逝世後才真正開始親政,而他首先做的居然就是發起了對張居正的清算。這和十年來,張居正對朱翊鈞的嚴格管束和以“攝政者”自居的狂妄不無關係。而一旦嘗過了權力的滋味,朱翊鈞便再也欲罷不能。

所以,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後,張四維統領內閣,被大家認為是張居正舊人的申時行便馬上提請病假。這是明智的,因為張四維隨後的舉動都是衝著張居正來的,而此時躲一躲風頭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

張四維回鄉丁憂後不久便病逝,申時行也從代理首輔正式成為了大明內閣首輔。申時行看著窗外刺眼的陽光,感受著座位上歷任前輩們尚未散去的餘溫,內心的感觸一定是非常複雜的。

張居正逝世,後張居正時代的到來。一面是,皇帝緊緊攥著從來沒有真正獲得過的絕對權力,正在一旁陰暗地注視著;一面是,文官集團原先無神的雙目重新煥發了生機,想要在這變革的時期撈取自己的政治資本。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萬曆帝 像

申時行明白,自己這個內閣首輔的處境,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艱難尷尬。他不能像高拱,張居正那樣搞一言堂,僅僅是言官的唾沫和朱翊鈞的白眼就能把自己搞死;他也不能在這個時候大張旗鼓地搞改革,推行自己的政治構想,因為張居正的十年改革已經積壓了太多的怨恨,耗掉了朝廷太多的心血。

只有穩定,穩定地讓朱翊鈞接過權柄,穩定地讓朝臣重新適應新的政治格局,穩定自己內閣首輔的權勢地位,大明王朝才不會出現大的動亂和紕漏。

所以,當朱翊鈞清算張居正,鬧出人命的時候,申時行開始要求大家適可而止;當朱翊鈞逐漸變得懶政怠政時,申時行選擇了妥協和放縱;當蒙古部族南下襲擾,緬甸貴族作亂北侵的時候,申時行保守節制地進行應對。而當他親手掀開了“國本之爭”(立太子)序幕的時候,他又像一個兩頭受氣的小媳婦,在皇帝和言官之間艱難協調,力使事態不走向極端。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明代 官員

這便是申時行做內閣首輔以來,所要面臨的局勢。也許果敢,大刀闊斧的行事風格能讓人暢快淋漓,卻絕對不適合後張居正時代萬曆朝局的複雜和混亂。

所幸,申時行性格恭順謙和,擅長隱忍;所幸,我們的內閣首輔同皇帝在常年的經筵日將(皇帝和大臣的讀書研討會)中發展了深厚的君臣之情;所幸申時行老成持重,洞察人心。正是因為申時行的存在,萬曆朝才勉強渡過了一場因為清算張居正和“國本之爭”而可能發生牽連甚廣,堪比明初“藍玉案”,“郭桓案”這樣的人間慘劇。

誰說老好人便一無是處

有朋友說,張居正再如何不是,也算是做了一番驚天偉業,其在萬曆年間的改革,成果斐然,且對後世有巨大的借鑑意義。而觀申時行執政以來的政績,卻幾乎是白紙一張,無絲毫亮點。

這種說法其實是有失公允的。一個做了八年內閣首輔的申時行,其本身的存在,就可以說明很多問題。

  • 君臣的調和劑

申時行統領內閣時,正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和言官矛盾較為激烈的時刻。從朱翊鈞清算張居正,到“國本之爭”的開始,申時行一直都充當著君臣之間調和劑的作用。

你就看後來朱翊鈞對待言官的狠絕,還有言官那一幅幅寧死也要“青史留名”的楞勁,要是沒有申時行居中調和,事情真不知道會鬧到什麼程度。

比如雒於仁的那篇《酒色財氣疏》,上來就說皇帝不夠勤政,躲在後宮搞東搞西,把身體都搞壞了,貪杯好色,貪財好氣,是真的一點面子都沒給朱翊鈞留。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酒色財氣疏》局部內容

朱翊鈞大怒,要申時行著內閣票擬重罰雒於仁。申時行明白,要是內閣聽從皇帝的命令,一定會激起言官更激烈的反應,就馬上去哄朱翊鈞,告訴皇帝要是真的重罰了雒於仁,反而會把事情搞大,把這篇上疏搞得天下皆知,讓世人反而以為此疏切中皇帝要害,增加此疏的影響力,成就了雒於仁“博名”的願望。

申時行一方面一個勁地哄朱翊鈞,這種文章都是小臣子為了博得名聲的把戲,皇帝是什麼樣的人我們這些近臣是明白的,這份上疏的內容都是胡扯,不要管這份上疏即可;另一方面,向朱翊鈞保證,會動用內閣首輔的私人關係,好好教訓一下雒於仁,這才讓朱翊鈞作罷。

還有一次,有言官針對開墾水田的事情發表了意見,裡面有幾句話說的不中聽。這個時候的朱翊鈞已經煩透了言官,想修理下上疏者。這時候申時行又站出來保護了言官。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明代 官員

《明實錄》記下了申時行的這段話:

人情營私者多,奉公者少;畏難者多,任事者少。若以建議得罪,將來必至以言為諱,誰肯為國肩事。

意思很明白,這種不為私利,為了國家政務上書的言官,是需要保護,絕不可打壓。朱翊鈞遂再次作罷。

  • 善於用人

黃河水患問題,一直都是明代的頑疾。在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出了一個叫潘季馴的牛人。

為什麼說這哥們牛呢?從嘉靖四十四年開始,到萬曆二十年引病辭休,潘季馴先後四次治理黃河水患,前後長達二十七年時間。潘季馴對黃河的治理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其治水理念和方式,更是對後世影響深遠。他也是唯一一個因為治水積功,做到尚書級別的官員。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黃河

不過潘季馴因為幫張居正求過情,朱翊鈞是很不待見他,幾次要讓他下馬。萬曆十一年,潘季馴被任命為刑部尚書,萬曆十二年就被朱翊鈞罷官。萬曆十六年黃河再次發生水患,申時行力排眾議,保薦了潘季馴。甚至還偷偷耍了個花招,在和朱翊鈞商議完的其他公文裡,偷偷加入了皇帝啟用,信任潘季馴的文字,徹底為潘季馴隔絕了被言官利用攻擊的風險。

而潘季馴也沒有辜負申時行的信任,治水工作卓有成效。而當申時行致仕後,潘季馴也再也沒有被啟用過。

  • 維護了邊疆的平穩

隆慶年間和蒙古開貢復市後,大明和蒙古基本上迎來了一段穩定的蜜月期。但是在萬曆十八年,北部邊軍和部分蒙古部族還是發生了衝突,大明這邊死了好幾個武將。當時朝廷一片譁然,主戰的聲音非常響。在朝堂上喊喊口號是不需要任何成本的,還能標榜自己愛國,出了紕漏也追責不到自己。

申時行非常明白這起事件,只是蒙古個別小部族的不守規矩的襲擾,並不能代表絕大部分蒙古部族的態度。一則,妄開戰事,很容易失去此時和蒙古較為穩定的雙邊關係,使得之前和議的努力付之東流;二則,國事艱難,朝局混亂,現在絕對不是發起一場對蒙古大戰的好時機。

"

申時行,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江蘇蘇州人氏。萬曆朝內閣首輔。

嘉靖四十一年,申時行殿試獲得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編纂官,後歷任東宮侍從,禮部右侍郎,轉吏部侍郎,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學士,入閣,晉內閣首輔。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申時行 像

申時行是萬曆朝後張居正時代的重要人物。後人多指責其凡事務承帝意,對於明神宗朱翊鈞的怠政持放縱妥協態度。其在任內閣首輔的八年時間裡,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為政舉措,整日就是一副和事佬的做派,只顧忙著調和帝王與群臣的矛盾,行事保守而無銳意進取之心,碌碌無為。那麼,朝史暮想和大家一起聊聊申時行。

申時行面對的艱難時局

根據申時行自己編修的《申氏宗譜》裡說,申時行,曾用名徐時行。因為祖上家境貧寒,所以申時行的祖父被過繼了母親徐氏舅舅家。之後申時行的父親,包括申時行自己都沿襲了徐姓。直到申時行高中狀元,本著認祖歸宗的考慮,就重新由徐姓改為申姓。

申時行的父親曾嘗試通過科舉來改變家族命運,但屢試不中。其父又體弱多病,故而把希望都寄託了在申時行的身上。家境的貧寒,又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養成了申時行,謙和持重又善洞悉人心的性格特點。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科舉榜文

嘉靖四十年,申時行中舉。

嘉靖四十一年,28歲的申時行於殿試中獲得一甲第一名,狀元及第,成為大明第61位狀元。

嘉靖四十一年,申時行授翰林院編纂官,步入仕途。同年,嚴嵩被罷官,嚴世蕃下獄,徐階的時代正式開啟。

此時的申時行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狀元的榮光,門第的光耀,滿腔抱負意欲施為,其《及第作》雲:

仙仗許乘珠勒馬,中官擎賜絳羅袍;清時幸得同儀鳳,不負生平學釣鰲。

隆慶三年,35歲的申時行掌文官浩敕(皇帝對文官敕封的文書工作)。同年,高拱重新回到內閣。

隆慶五年,申時行進左春坊左中允,兼編修(六品官職,翰林院編修晉升用的一個臺階)。

隆慶六年,明穆宗駕崩,申時行成為《穆宗實錄》的副總裁官。同年,高拱被罷免,馮保掌司禮監,張居正晉內閣首輔,張居正時代開啟。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隆慶帝 像

萬曆元年,申時行晉左庶子(正五品),兼掌翰林院。之後歷任禮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禮部尚書,於萬曆六年,由張居正舉薦入閣,時年44歲。

萬曆十年,申時行加封少保。同年七月,張居正逝世。十一月,申時行開始請“病假”。

萬曆十一年,繼任首輔張四維回鄉丁憂,後病逝,申時行按序任內閣首輔。

朝史暮想為什麼要把申時行從步入仕途到最後成為內閣首輔的履歷年表寫得如此詳細?

申時行從考中狀元進入翰林院,正好趕上嘉靖末年,徐階和嚴嵩最後的決戰;之後數年,申時行在翰林院做文書工作,也全程觀摩了高拱仕途的跌宕和張居正成功地入主中樞;從萬曆六年進入內閣,到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申時行更是親自參與了張居正主政時期各種政策的推行和迎來了後張居正時代的到來。

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中間再加上李春芳,張四維,申時行看著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大明內閣首輔們,從走向巔峰再狠狠地摔落,從一時的權傾朝野到後來的被清算落沒,最後得到善終者寥寥無幾。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徐階 像

明神宗朱翊鈞,即萬曆帝,在張居正逝世後才真正開始親政,而他首先做的居然就是發起了對張居正的清算。這和十年來,張居正對朱翊鈞的嚴格管束和以“攝政者”自居的狂妄不無關係。而一旦嘗過了權力的滋味,朱翊鈞便再也欲罷不能。

所以,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後,張四維統領內閣,被大家認為是張居正舊人的申時行便馬上提請病假。這是明智的,因為張四維隨後的舉動都是衝著張居正來的,而此時躲一躲風頭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

張四維回鄉丁憂後不久便病逝,申時行也從代理首輔正式成為了大明內閣首輔。申時行看著窗外刺眼的陽光,感受著座位上歷任前輩們尚未散去的餘溫,內心的感觸一定是非常複雜的。

張居正逝世,後張居正時代的到來。一面是,皇帝緊緊攥著從來沒有真正獲得過的絕對權力,正在一旁陰暗地注視著;一面是,文官集團原先無神的雙目重新煥發了生機,想要在這變革的時期撈取自己的政治資本。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萬曆帝 像

申時行明白,自己這個內閣首輔的處境,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艱難尷尬。他不能像高拱,張居正那樣搞一言堂,僅僅是言官的唾沫和朱翊鈞的白眼就能把自己搞死;他也不能在這個時候大張旗鼓地搞改革,推行自己的政治構想,因為張居正的十年改革已經積壓了太多的怨恨,耗掉了朝廷太多的心血。

只有穩定,穩定地讓朱翊鈞接過權柄,穩定地讓朝臣重新適應新的政治格局,穩定自己內閣首輔的權勢地位,大明王朝才不會出現大的動亂和紕漏。

所以,當朱翊鈞清算張居正,鬧出人命的時候,申時行開始要求大家適可而止;當朱翊鈞逐漸變得懶政怠政時,申時行選擇了妥協和放縱;當蒙古部族南下襲擾,緬甸貴族作亂北侵的時候,申時行保守節制地進行應對。而當他親手掀開了“國本之爭”(立太子)序幕的時候,他又像一個兩頭受氣的小媳婦,在皇帝和言官之間艱難協調,力使事態不走向極端。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明代 官員

這便是申時行做內閣首輔以來,所要面臨的局勢。也許果敢,大刀闊斧的行事風格能讓人暢快淋漓,卻絕對不適合後張居正時代萬曆朝局的複雜和混亂。

所幸,申時行性格恭順謙和,擅長隱忍;所幸,我們的內閣首輔同皇帝在常年的經筵日將(皇帝和大臣的讀書研討會)中發展了深厚的君臣之情;所幸申時行老成持重,洞察人心。正是因為申時行的存在,萬曆朝才勉強渡過了一場因為清算張居正和“國本之爭”而可能發生牽連甚廣,堪比明初“藍玉案”,“郭桓案”這樣的人間慘劇。

誰說老好人便一無是處

有朋友說,張居正再如何不是,也算是做了一番驚天偉業,其在萬曆年間的改革,成果斐然,且對後世有巨大的借鑑意義。而觀申時行執政以來的政績,卻幾乎是白紙一張,無絲毫亮點。

這種說法其實是有失公允的。一個做了八年內閣首輔的申時行,其本身的存在,就可以說明很多問題。

  • 君臣的調和劑

申時行統領內閣時,正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和言官矛盾較為激烈的時刻。從朱翊鈞清算張居正,到“國本之爭”的開始,申時行一直都充當著君臣之間調和劑的作用。

你就看後來朱翊鈞對待言官的狠絕,還有言官那一幅幅寧死也要“青史留名”的楞勁,要是沒有申時行居中調和,事情真不知道會鬧到什麼程度。

比如雒於仁的那篇《酒色財氣疏》,上來就說皇帝不夠勤政,躲在後宮搞東搞西,把身體都搞壞了,貪杯好色,貪財好氣,是真的一點面子都沒給朱翊鈞留。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酒色財氣疏》局部內容

朱翊鈞大怒,要申時行著內閣票擬重罰雒於仁。申時行明白,要是內閣聽從皇帝的命令,一定會激起言官更激烈的反應,就馬上去哄朱翊鈞,告訴皇帝要是真的重罰了雒於仁,反而會把事情搞大,把這篇上疏搞得天下皆知,讓世人反而以為此疏切中皇帝要害,增加此疏的影響力,成就了雒於仁“博名”的願望。

申時行一方面一個勁地哄朱翊鈞,這種文章都是小臣子為了博得名聲的把戲,皇帝是什麼樣的人我們這些近臣是明白的,這份上疏的內容都是胡扯,不要管這份上疏即可;另一方面,向朱翊鈞保證,會動用內閣首輔的私人關係,好好教訓一下雒於仁,這才讓朱翊鈞作罷。

還有一次,有言官針對開墾水田的事情發表了意見,裡面有幾句話說的不中聽。這個時候的朱翊鈞已經煩透了言官,想修理下上疏者。這時候申時行又站出來保護了言官。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明代 官員

《明實錄》記下了申時行的這段話:

人情營私者多,奉公者少;畏難者多,任事者少。若以建議得罪,將來必至以言為諱,誰肯為國肩事。

意思很明白,這種不為私利,為了國家政務上書的言官,是需要保護,絕不可打壓。朱翊鈞遂再次作罷。

  • 善於用人

黃河水患問題,一直都是明代的頑疾。在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出了一個叫潘季馴的牛人。

為什麼說這哥們牛呢?從嘉靖四十四年開始,到萬曆二十年引病辭休,潘季馴先後四次治理黃河水患,前後長達二十七年時間。潘季馴對黃河的治理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其治水理念和方式,更是對後世影響深遠。他也是唯一一個因為治水積功,做到尚書級別的官員。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黃河

不過潘季馴因為幫張居正求過情,朱翊鈞是很不待見他,幾次要讓他下馬。萬曆十一年,潘季馴被任命為刑部尚書,萬曆十二年就被朱翊鈞罷官。萬曆十六年黃河再次發生水患,申時行力排眾議,保薦了潘季馴。甚至還偷偷耍了個花招,在和朱翊鈞商議完的其他公文裡,偷偷加入了皇帝啟用,信任潘季馴的文字,徹底為潘季馴隔絕了被言官利用攻擊的風險。

而潘季馴也沒有辜負申時行的信任,治水工作卓有成效。而當申時行致仕後,潘季馴也再也沒有被啟用過。

  • 維護了邊疆的平穩

隆慶年間和蒙古開貢復市後,大明和蒙古基本上迎來了一段穩定的蜜月期。但是在萬曆十八年,北部邊軍和部分蒙古部族還是發生了衝突,大明這邊死了好幾個武將。當時朝廷一片譁然,主戰的聲音非常響。在朝堂上喊喊口號是不需要任何成本的,還能標榜自己愛國,出了紕漏也追責不到自己。

申時行非常明白這起事件,只是蒙古個別小部族的不守規矩的襲擾,並不能代表絕大部分蒙古部族的態度。一則,妄開戰事,很容易失去此時和蒙古較為穩定的雙邊關係,使得之前和議的努力付之東流;二則,國事艱難,朝局混亂,現在絕對不是發起一場對蒙古大戰的好時機。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蒙古騎兵

申時行的態度是:

部落有大小,情態有順逆,不可以一部之作歹而廢各部之羈糜,不可以一邊之騷擾而致九邊之決裂。

申時行又從邊防軍力,糧餉準備,國家財政等方面,說明此時開戰的不利,終於說服了朱翊鈞。而之後明蒙邊境,的確也未發生大的危機,足以證明申時行長遠的戰略眼光,為國家百姓避免了一場大的兵禍。

八年的內閣首輔生涯,申時行兢兢業業,恪守盡職。在朝堂上,他努力調和日益尖銳的君臣矛盾,儘量保證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他知人善用,治大國如烹小鮮,對內治理水患,保證國家的經濟民生;對外他持重守成,盡力避免無端的戰事,不給國家和百姓增加負擔。如此一位內閣首輔,怎麼能說他的執政生涯是白紙一張呢?

申時行和李春芳很像

朝史暮想在讀申時行的時候,發現一個現象,申時行和李春芳很像。李春芳在嘉靖四十四年入閣,在隆慶二年成為內閣首輔,隆慶五年致仕還鄉。

在性格上,申時行和李春芳都是屬於謙和低調的類型,且持重練達,擅長化解矛盾,和稀泥。

在出身上,二人都是狀元出身,也都有常年在翰林院工作的經歷,最後都做到了內閣首輔。

"

申時行,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江蘇蘇州人氏。萬曆朝內閣首輔。

嘉靖四十一年,申時行殿試獲得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編纂官,後歷任東宮侍從,禮部右侍郎,轉吏部侍郎,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學士,入閣,晉內閣首輔。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申時行 像

申時行是萬曆朝後張居正時代的重要人物。後人多指責其凡事務承帝意,對於明神宗朱翊鈞的怠政持放縱妥協態度。其在任內閣首輔的八年時間裡,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為政舉措,整日就是一副和事佬的做派,只顧忙著調和帝王與群臣的矛盾,行事保守而無銳意進取之心,碌碌無為。那麼,朝史暮想和大家一起聊聊申時行。

申時行面對的艱難時局

根據申時行自己編修的《申氏宗譜》裡說,申時行,曾用名徐時行。因為祖上家境貧寒,所以申時行的祖父被過繼了母親徐氏舅舅家。之後申時行的父親,包括申時行自己都沿襲了徐姓。直到申時行高中狀元,本著認祖歸宗的考慮,就重新由徐姓改為申姓。

申時行的父親曾嘗試通過科舉來改變家族命運,但屢試不中。其父又體弱多病,故而把希望都寄託了在申時行的身上。家境的貧寒,又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養成了申時行,謙和持重又善洞悉人心的性格特點。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科舉榜文

嘉靖四十年,申時行中舉。

嘉靖四十一年,28歲的申時行於殿試中獲得一甲第一名,狀元及第,成為大明第61位狀元。

嘉靖四十一年,申時行授翰林院編纂官,步入仕途。同年,嚴嵩被罷官,嚴世蕃下獄,徐階的時代正式開啟。

此時的申時行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狀元的榮光,門第的光耀,滿腔抱負意欲施為,其《及第作》雲:

仙仗許乘珠勒馬,中官擎賜絳羅袍;清時幸得同儀鳳,不負生平學釣鰲。

隆慶三年,35歲的申時行掌文官浩敕(皇帝對文官敕封的文書工作)。同年,高拱重新回到內閣。

隆慶五年,申時行進左春坊左中允,兼編修(六品官職,翰林院編修晉升用的一個臺階)。

隆慶六年,明穆宗駕崩,申時行成為《穆宗實錄》的副總裁官。同年,高拱被罷免,馮保掌司禮監,張居正晉內閣首輔,張居正時代開啟。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隆慶帝 像

萬曆元年,申時行晉左庶子(正五品),兼掌翰林院。之後歷任禮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禮部尚書,於萬曆六年,由張居正舉薦入閣,時年44歲。

萬曆十年,申時行加封少保。同年七月,張居正逝世。十一月,申時行開始請“病假”。

萬曆十一年,繼任首輔張四維回鄉丁憂,後病逝,申時行按序任內閣首輔。

朝史暮想為什麼要把申時行從步入仕途到最後成為內閣首輔的履歷年表寫得如此詳細?

申時行從考中狀元進入翰林院,正好趕上嘉靖末年,徐階和嚴嵩最後的決戰;之後數年,申時行在翰林院做文書工作,也全程觀摩了高拱仕途的跌宕和張居正成功地入主中樞;從萬曆六年進入內閣,到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申時行更是親自參與了張居正主政時期各種政策的推行和迎來了後張居正時代的到來。

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中間再加上李春芳,張四維,申時行看著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大明內閣首輔們,從走向巔峰再狠狠地摔落,從一時的權傾朝野到後來的被清算落沒,最後得到善終者寥寥無幾。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徐階 像

明神宗朱翊鈞,即萬曆帝,在張居正逝世後才真正開始親政,而他首先做的居然就是發起了對張居正的清算。這和十年來,張居正對朱翊鈞的嚴格管束和以“攝政者”自居的狂妄不無關係。而一旦嘗過了權力的滋味,朱翊鈞便再也欲罷不能。

所以,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後,張四維統領內閣,被大家認為是張居正舊人的申時行便馬上提請病假。這是明智的,因為張四維隨後的舉動都是衝著張居正來的,而此時躲一躲風頭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

張四維回鄉丁憂後不久便病逝,申時行也從代理首輔正式成為了大明內閣首輔。申時行看著窗外刺眼的陽光,感受著座位上歷任前輩們尚未散去的餘溫,內心的感觸一定是非常複雜的。

張居正逝世,後張居正時代的到來。一面是,皇帝緊緊攥著從來沒有真正獲得過的絕對權力,正在一旁陰暗地注視著;一面是,文官集團原先無神的雙目重新煥發了生機,想要在這變革的時期撈取自己的政治資本。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萬曆帝 像

申時行明白,自己這個內閣首輔的處境,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艱難尷尬。他不能像高拱,張居正那樣搞一言堂,僅僅是言官的唾沫和朱翊鈞的白眼就能把自己搞死;他也不能在這個時候大張旗鼓地搞改革,推行自己的政治構想,因為張居正的十年改革已經積壓了太多的怨恨,耗掉了朝廷太多的心血。

只有穩定,穩定地讓朱翊鈞接過權柄,穩定地讓朝臣重新適應新的政治格局,穩定自己內閣首輔的權勢地位,大明王朝才不會出現大的動亂和紕漏。

所以,當朱翊鈞清算張居正,鬧出人命的時候,申時行開始要求大家適可而止;當朱翊鈞逐漸變得懶政怠政時,申時行選擇了妥協和放縱;當蒙古部族南下襲擾,緬甸貴族作亂北侵的時候,申時行保守節制地進行應對。而當他親手掀開了“國本之爭”(立太子)序幕的時候,他又像一個兩頭受氣的小媳婦,在皇帝和言官之間艱難協調,力使事態不走向極端。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明代 官員

這便是申時行做內閣首輔以來,所要面臨的局勢。也許果敢,大刀闊斧的行事風格能讓人暢快淋漓,卻絕對不適合後張居正時代萬曆朝局的複雜和混亂。

所幸,申時行性格恭順謙和,擅長隱忍;所幸,我們的內閣首輔同皇帝在常年的經筵日將(皇帝和大臣的讀書研討會)中發展了深厚的君臣之情;所幸申時行老成持重,洞察人心。正是因為申時行的存在,萬曆朝才勉強渡過了一場因為清算張居正和“國本之爭”而可能發生牽連甚廣,堪比明初“藍玉案”,“郭桓案”這樣的人間慘劇。

誰說老好人便一無是處

有朋友說,張居正再如何不是,也算是做了一番驚天偉業,其在萬曆年間的改革,成果斐然,且對後世有巨大的借鑑意義。而觀申時行執政以來的政績,卻幾乎是白紙一張,無絲毫亮點。

這種說法其實是有失公允的。一個做了八年內閣首輔的申時行,其本身的存在,就可以說明很多問題。

  • 君臣的調和劑

申時行統領內閣時,正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和言官矛盾較為激烈的時刻。從朱翊鈞清算張居正,到“國本之爭”的開始,申時行一直都充當著君臣之間調和劑的作用。

你就看後來朱翊鈞對待言官的狠絕,還有言官那一幅幅寧死也要“青史留名”的楞勁,要是沒有申時行居中調和,事情真不知道會鬧到什麼程度。

比如雒於仁的那篇《酒色財氣疏》,上來就說皇帝不夠勤政,躲在後宮搞東搞西,把身體都搞壞了,貪杯好色,貪財好氣,是真的一點面子都沒給朱翊鈞留。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酒色財氣疏》局部內容

朱翊鈞大怒,要申時行著內閣票擬重罰雒於仁。申時行明白,要是內閣聽從皇帝的命令,一定會激起言官更激烈的反應,就馬上去哄朱翊鈞,告訴皇帝要是真的重罰了雒於仁,反而會把事情搞大,把這篇上疏搞得天下皆知,讓世人反而以為此疏切中皇帝要害,增加此疏的影響力,成就了雒於仁“博名”的願望。

申時行一方面一個勁地哄朱翊鈞,這種文章都是小臣子為了博得名聲的把戲,皇帝是什麼樣的人我們這些近臣是明白的,這份上疏的內容都是胡扯,不要管這份上疏即可;另一方面,向朱翊鈞保證,會動用內閣首輔的私人關係,好好教訓一下雒於仁,這才讓朱翊鈞作罷。

還有一次,有言官針對開墾水田的事情發表了意見,裡面有幾句話說的不中聽。這個時候的朱翊鈞已經煩透了言官,想修理下上疏者。這時候申時行又站出來保護了言官。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明代 官員

《明實錄》記下了申時行的這段話:

人情營私者多,奉公者少;畏難者多,任事者少。若以建議得罪,將來必至以言為諱,誰肯為國肩事。

意思很明白,這種不為私利,為了國家政務上書的言官,是需要保護,絕不可打壓。朱翊鈞遂再次作罷。

  • 善於用人

黃河水患問題,一直都是明代的頑疾。在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出了一個叫潘季馴的牛人。

為什麼說這哥們牛呢?從嘉靖四十四年開始,到萬曆二十年引病辭休,潘季馴先後四次治理黃河水患,前後長達二十七年時間。潘季馴對黃河的治理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其治水理念和方式,更是對後世影響深遠。他也是唯一一個因為治水積功,做到尚書級別的官員。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黃河

不過潘季馴因為幫張居正求過情,朱翊鈞是很不待見他,幾次要讓他下馬。萬曆十一年,潘季馴被任命為刑部尚書,萬曆十二年就被朱翊鈞罷官。萬曆十六年黃河再次發生水患,申時行力排眾議,保薦了潘季馴。甚至還偷偷耍了個花招,在和朱翊鈞商議完的其他公文裡,偷偷加入了皇帝啟用,信任潘季馴的文字,徹底為潘季馴隔絕了被言官利用攻擊的風險。

而潘季馴也沒有辜負申時行的信任,治水工作卓有成效。而當申時行致仕後,潘季馴也再也沒有被啟用過。

  • 維護了邊疆的平穩

隆慶年間和蒙古開貢復市後,大明和蒙古基本上迎來了一段穩定的蜜月期。但是在萬曆十八年,北部邊軍和部分蒙古部族還是發生了衝突,大明這邊死了好幾個武將。當時朝廷一片譁然,主戰的聲音非常響。在朝堂上喊喊口號是不需要任何成本的,還能標榜自己愛國,出了紕漏也追責不到自己。

申時行非常明白這起事件,只是蒙古個別小部族的不守規矩的襲擾,並不能代表絕大部分蒙古部族的態度。一則,妄開戰事,很容易失去此時和蒙古較為穩定的雙邊關係,使得之前和議的努力付之東流;二則,國事艱難,朝局混亂,現在絕對不是發起一場對蒙古大戰的好時機。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蒙古騎兵

申時行的態度是:

部落有大小,情態有順逆,不可以一部之作歹而廢各部之羈糜,不可以一邊之騷擾而致九邊之決裂。

申時行又從邊防軍力,糧餉準備,國家財政等方面,說明此時開戰的不利,終於說服了朱翊鈞。而之後明蒙邊境,的確也未發生大的危機,足以證明申時行長遠的戰略眼光,為國家百姓避免了一場大的兵禍。

八年的內閣首輔生涯,申時行兢兢業業,恪守盡職。在朝堂上,他努力調和日益尖銳的君臣矛盾,儘量保證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他知人善用,治大國如烹小鮮,對內治理水患,保證國家的經濟民生;對外他持重守成,盡力避免無端的戰事,不給國家和百姓增加負擔。如此一位內閣首輔,怎麼能說他的執政生涯是白紙一張呢?

申時行和李春芳很像

朝史暮想在讀申時行的時候,發現一個現象,申時行和李春芳很像。李春芳在嘉靖四十四年入閣,在隆慶二年成為內閣首輔,隆慶五年致仕還鄉。

在性格上,申時行和李春芳都是屬於謙和低調的類型,且持重練達,擅長化解矛盾,和稀泥。

在出身上,二人都是狀元出身,也都有常年在翰林院工作的經歷,最後都做到了內閣首輔。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李春芳家鄉 狀元坊

在面臨的局勢上,李春芳夾在張居正和高拱的強人中間,申時行則在君臣矛盾中左右為難。

在執政理念上,二人都強調內部的穩定和邊疆的長遠發展,反對任何冒險,盲動的舉措,務實的執政風格非常相似。

更重要的是,二人都得到了善終。李春芳辭官後,在家陪伴老父母,盡享天倫。申時行回鄉後,不問世事,安穩地渡過了二十餘年的退休生活。

對申時行和李春芳的解讀,我們可以依稀看出,在明代中晚期,怎麼樣的朝臣,特別是做了到內閣首輔這個層次的重臣,如何可以得到一個善終。

沒有張居正的擅權,高拱的鋒芒,嚴嵩的諂媚,徐階的玩巧,張四維的陰暗,只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忠於職守,調和君臣矛盾,謙和低調,多一些對國家的坦誠,少一些人事的權謀,不出頭,不避禍,以一顆報國赤子之心坦然地面對君國百姓。

"

申時行,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江蘇蘇州人氏。萬曆朝內閣首輔。

嘉靖四十一年,申時行殿試獲得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編纂官,後歷任東宮侍從,禮部右侍郎,轉吏部侍郎,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學士,入閣,晉內閣首輔。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申時行 像

申時行是萬曆朝後張居正時代的重要人物。後人多指責其凡事務承帝意,對於明神宗朱翊鈞的怠政持放縱妥協態度。其在任內閣首輔的八年時間裡,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為政舉措,整日就是一副和事佬的做派,只顧忙著調和帝王與群臣的矛盾,行事保守而無銳意進取之心,碌碌無為。那麼,朝史暮想和大家一起聊聊申時行。

申時行面對的艱難時局

根據申時行自己編修的《申氏宗譜》裡說,申時行,曾用名徐時行。因為祖上家境貧寒,所以申時行的祖父被過繼了母親徐氏舅舅家。之後申時行的父親,包括申時行自己都沿襲了徐姓。直到申時行高中狀元,本著認祖歸宗的考慮,就重新由徐姓改為申姓。

申時行的父親曾嘗試通過科舉來改變家族命運,但屢試不中。其父又體弱多病,故而把希望都寄託了在申時行的身上。家境的貧寒,又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養成了申時行,謙和持重又善洞悉人心的性格特點。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科舉榜文

嘉靖四十年,申時行中舉。

嘉靖四十一年,28歲的申時行於殿試中獲得一甲第一名,狀元及第,成為大明第61位狀元。

嘉靖四十一年,申時行授翰林院編纂官,步入仕途。同年,嚴嵩被罷官,嚴世蕃下獄,徐階的時代正式開啟。

此時的申時行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狀元的榮光,門第的光耀,滿腔抱負意欲施為,其《及第作》雲:

仙仗許乘珠勒馬,中官擎賜絳羅袍;清時幸得同儀鳳,不負生平學釣鰲。

隆慶三年,35歲的申時行掌文官浩敕(皇帝對文官敕封的文書工作)。同年,高拱重新回到內閣。

隆慶五年,申時行進左春坊左中允,兼編修(六品官職,翰林院編修晉升用的一個臺階)。

隆慶六年,明穆宗駕崩,申時行成為《穆宗實錄》的副總裁官。同年,高拱被罷免,馮保掌司禮監,張居正晉內閣首輔,張居正時代開啟。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隆慶帝 像

萬曆元年,申時行晉左庶子(正五品),兼掌翰林院。之後歷任禮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禮部尚書,於萬曆六年,由張居正舉薦入閣,時年44歲。

萬曆十年,申時行加封少保。同年七月,張居正逝世。十一月,申時行開始請“病假”。

萬曆十一年,繼任首輔張四維回鄉丁憂,後病逝,申時行按序任內閣首輔。

朝史暮想為什麼要把申時行從步入仕途到最後成為內閣首輔的履歷年表寫得如此詳細?

申時行從考中狀元進入翰林院,正好趕上嘉靖末年,徐階和嚴嵩最後的決戰;之後數年,申時行在翰林院做文書工作,也全程觀摩了高拱仕途的跌宕和張居正成功地入主中樞;從萬曆六年進入內閣,到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申時行更是親自參與了張居正主政時期各種政策的推行和迎來了後張居正時代的到來。

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中間再加上李春芳,張四維,申時行看著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大明內閣首輔們,從走向巔峰再狠狠地摔落,從一時的權傾朝野到後來的被清算落沒,最後得到善終者寥寥無幾。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徐階 像

明神宗朱翊鈞,即萬曆帝,在張居正逝世後才真正開始親政,而他首先做的居然就是發起了對張居正的清算。這和十年來,張居正對朱翊鈞的嚴格管束和以“攝政者”自居的狂妄不無關係。而一旦嘗過了權力的滋味,朱翊鈞便再也欲罷不能。

所以,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後,張四維統領內閣,被大家認為是張居正舊人的申時行便馬上提請病假。這是明智的,因為張四維隨後的舉動都是衝著張居正來的,而此時躲一躲風頭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

張四維回鄉丁憂後不久便病逝,申時行也從代理首輔正式成為了大明內閣首輔。申時行看著窗外刺眼的陽光,感受著座位上歷任前輩們尚未散去的餘溫,內心的感觸一定是非常複雜的。

張居正逝世,後張居正時代的到來。一面是,皇帝緊緊攥著從來沒有真正獲得過的絕對權力,正在一旁陰暗地注視著;一面是,文官集團原先無神的雙目重新煥發了生機,想要在這變革的時期撈取自己的政治資本。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萬曆帝 像

申時行明白,自己這個內閣首輔的處境,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艱難尷尬。他不能像高拱,張居正那樣搞一言堂,僅僅是言官的唾沫和朱翊鈞的白眼就能把自己搞死;他也不能在這個時候大張旗鼓地搞改革,推行自己的政治構想,因為張居正的十年改革已經積壓了太多的怨恨,耗掉了朝廷太多的心血。

只有穩定,穩定地讓朱翊鈞接過權柄,穩定地讓朝臣重新適應新的政治格局,穩定自己內閣首輔的權勢地位,大明王朝才不會出現大的動亂和紕漏。

所以,當朱翊鈞清算張居正,鬧出人命的時候,申時行開始要求大家適可而止;當朱翊鈞逐漸變得懶政怠政時,申時行選擇了妥協和放縱;當蒙古部族南下襲擾,緬甸貴族作亂北侵的時候,申時行保守節制地進行應對。而當他親手掀開了“國本之爭”(立太子)序幕的時候,他又像一個兩頭受氣的小媳婦,在皇帝和言官之間艱難協調,力使事態不走向極端。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明代 官員

這便是申時行做內閣首輔以來,所要面臨的局勢。也許果敢,大刀闊斧的行事風格能讓人暢快淋漓,卻絕對不適合後張居正時代萬曆朝局的複雜和混亂。

所幸,申時行性格恭順謙和,擅長隱忍;所幸,我們的內閣首輔同皇帝在常年的經筵日將(皇帝和大臣的讀書研討會)中發展了深厚的君臣之情;所幸申時行老成持重,洞察人心。正是因為申時行的存在,萬曆朝才勉強渡過了一場因為清算張居正和“國本之爭”而可能發生牽連甚廣,堪比明初“藍玉案”,“郭桓案”這樣的人間慘劇。

誰說老好人便一無是處

有朋友說,張居正再如何不是,也算是做了一番驚天偉業,其在萬曆年間的改革,成果斐然,且對後世有巨大的借鑑意義。而觀申時行執政以來的政績,卻幾乎是白紙一張,無絲毫亮點。

這種說法其實是有失公允的。一個做了八年內閣首輔的申時行,其本身的存在,就可以說明很多問題。

  • 君臣的調和劑

申時行統領內閣時,正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和言官矛盾較為激烈的時刻。從朱翊鈞清算張居正,到“國本之爭”的開始,申時行一直都充當著君臣之間調和劑的作用。

你就看後來朱翊鈞對待言官的狠絕,還有言官那一幅幅寧死也要“青史留名”的楞勁,要是沒有申時行居中調和,事情真不知道會鬧到什麼程度。

比如雒於仁的那篇《酒色財氣疏》,上來就說皇帝不夠勤政,躲在後宮搞東搞西,把身體都搞壞了,貪杯好色,貪財好氣,是真的一點面子都沒給朱翊鈞留。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酒色財氣疏》局部內容

朱翊鈞大怒,要申時行著內閣票擬重罰雒於仁。申時行明白,要是內閣聽從皇帝的命令,一定會激起言官更激烈的反應,就馬上去哄朱翊鈞,告訴皇帝要是真的重罰了雒於仁,反而會把事情搞大,把這篇上疏搞得天下皆知,讓世人反而以為此疏切中皇帝要害,增加此疏的影響力,成就了雒於仁“博名”的願望。

申時行一方面一個勁地哄朱翊鈞,這種文章都是小臣子為了博得名聲的把戲,皇帝是什麼樣的人我們這些近臣是明白的,這份上疏的內容都是胡扯,不要管這份上疏即可;另一方面,向朱翊鈞保證,會動用內閣首輔的私人關係,好好教訓一下雒於仁,這才讓朱翊鈞作罷。

還有一次,有言官針對開墾水田的事情發表了意見,裡面有幾句話說的不中聽。這個時候的朱翊鈞已經煩透了言官,想修理下上疏者。這時候申時行又站出來保護了言官。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明代 官員

《明實錄》記下了申時行的這段話:

人情營私者多,奉公者少;畏難者多,任事者少。若以建議得罪,將來必至以言為諱,誰肯為國肩事。

意思很明白,這種不為私利,為了國家政務上書的言官,是需要保護,絕不可打壓。朱翊鈞遂再次作罷。

  • 善於用人

黃河水患問題,一直都是明代的頑疾。在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出了一個叫潘季馴的牛人。

為什麼說這哥們牛呢?從嘉靖四十四年開始,到萬曆二十年引病辭休,潘季馴先後四次治理黃河水患,前後長達二十七年時間。潘季馴對黃河的治理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其治水理念和方式,更是對後世影響深遠。他也是唯一一個因為治水積功,做到尚書級別的官員。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黃河

不過潘季馴因為幫張居正求過情,朱翊鈞是很不待見他,幾次要讓他下馬。萬曆十一年,潘季馴被任命為刑部尚書,萬曆十二年就被朱翊鈞罷官。萬曆十六年黃河再次發生水患,申時行力排眾議,保薦了潘季馴。甚至還偷偷耍了個花招,在和朱翊鈞商議完的其他公文裡,偷偷加入了皇帝啟用,信任潘季馴的文字,徹底為潘季馴隔絕了被言官利用攻擊的風險。

而潘季馴也沒有辜負申時行的信任,治水工作卓有成效。而當申時行致仕後,潘季馴也再也沒有被啟用過。

  • 維護了邊疆的平穩

隆慶年間和蒙古開貢復市後,大明和蒙古基本上迎來了一段穩定的蜜月期。但是在萬曆十八年,北部邊軍和部分蒙古部族還是發生了衝突,大明這邊死了好幾個武將。當時朝廷一片譁然,主戰的聲音非常響。在朝堂上喊喊口號是不需要任何成本的,還能標榜自己愛國,出了紕漏也追責不到自己。

申時行非常明白這起事件,只是蒙古個別小部族的不守規矩的襲擾,並不能代表絕大部分蒙古部族的態度。一則,妄開戰事,很容易失去此時和蒙古較為穩定的雙邊關係,使得之前和議的努力付之東流;二則,國事艱難,朝局混亂,現在絕對不是發起一場對蒙古大戰的好時機。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蒙古騎兵

申時行的態度是:

部落有大小,情態有順逆,不可以一部之作歹而廢各部之羈糜,不可以一邊之騷擾而致九邊之決裂。

申時行又從邊防軍力,糧餉準備,國家財政等方面,說明此時開戰的不利,終於說服了朱翊鈞。而之後明蒙邊境,的確也未發生大的危機,足以證明申時行長遠的戰略眼光,為國家百姓避免了一場大的兵禍。

八年的內閣首輔生涯,申時行兢兢業業,恪守盡職。在朝堂上,他努力調和日益尖銳的君臣矛盾,儘量保證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他知人善用,治大國如烹小鮮,對內治理水患,保證國家的經濟民生;對外他持重守成,盡力避免無端的戰事,不給國家和百姓增加負擔。如此一位內閣首輔,怎麼能說他的執政生涯是白紙一張呢?

申時行和李春芳很像

朝史暮想在讀申時行的時候,發現一個現象,申時行和李春芳很像。李春芳在嘉靖四十四年入閣,在隆慶二年成為內閣首輔,隆慶五年致仕還鄉。

在性格上,申時行和李春芳都是屬於謙和低調的類型,且持重練達,擅長化解矛盾,和稀泥。

在出身上,二人都是狀元出身,也都有常年在翰林院工作的經歷,最後都做到了內閣首輔。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李春芳家鄉 狀元坊

在面臨的局勢上,李春芳夾在張居正和高拱的強人中間,申時行則在君臣矛盾中左右為難。

在執政理念上,二人都強調內部的穩定和邊疆的長遠發展,反對任何冒險,盲動的舉措,務實的執政風格非常相似。

更重要的是,二人都得到了善終。李春芳辭官後,在家陪伴老父母,盡享天倫。申時行回鄉後,不問世事,安穩地渡過了二十餘年的退休生活。

對申時行和李春芳的解讀,我們可以依稀看出,在明代中晚期,怎麼樣的朝臣,特別是做了到內閣首輔這個層次的重臣,如何可以得到一個善終。

沒有張居正的擅權,高拱的鋒芒,嚴嵩的諂媚,徐階的玩巧,張四維的陰暗,只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忠於職守,調和君臣矛盾,謙和低調,多一些對國家的坦誠,少一些人事的權謀,不出頭,不避禍,以一顆報國赤子之心坦然地面對君國百姓。

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申時行

故宮

申時行性情寬厚,謙和恭謹。從步入仕途以來,目睹了大明朝局的一次次變革和混亂。特別是張居正最後的被清算,讓他深深地引以為戒。於是,作為內閣首輔的他,採用了一種有別於前任的行為方式和處事原則。

他一方面默許了朱翊鈞對張居正的清算,甚至自己也親自操刀廢除張居正創建的“考成法”,藉以緩和朝局的各種矛盾;一方面也知恩圖報,在得知張居正家鬧出人命後,果斷地請求朱翊鈞適可而止,替張家人保全最後的生機。

朱翊鈞嗜權如命,申時行謹慎地顧全帝王的顏面,迴避敏感的話題,甚至在朱翊鈞明顯地表現出怠政的傾向後,作為內閣首輔的申時行並沒有勸諫干涉,反而持默許妥協的態度。但同時,申時行又憑藉自己與朱翊鈞良好的君臣關係,巧妙地利用人事安排,低調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啟用了一批有真才實學的官員為國家做事。

申時行親手拉開了“國本之爭”的序幕,卻盡力調和言官和朱翊鈞的尖銳矛盾。既要保持皇帝對自己的信任,又不能讓自己成為言官的攻擊對象。為了維護朝局的穩定,國家的平穩運轉,申時行真真地操碎了心。

申時行,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江蘇蘇州人氏。萬曆朝內閣首輔。他的八年的首輔生涯絕對不是默默無聞,碌碌無為;相反,他為萬曆朝權力的平穩過渡,朝局國事的穩定,發揮了巨大的積極作用。

聰明的人很多,但是不抖機靈,幹實事的人卻很少。

參考資料:《明史》,《申時行年譜》,《閒堂遺墨》等

朝史暮想,總有些乾貨可以在歷史中挖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