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獻給宋仁宗一枚龍蛋,宋代科學家沈括摸過那龍蛋卻不肯下結論

沈括 宋仁宗 宋朝 遇城,遇自己 畢昇 王安石 半壺老酒半支菸 2019-04-04

中國古代真的有龍嗎?這是一個讓人十分困惑的問題,而更加令人困惑的是,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明確記載,他本人就曾多次見到並觸摸過龍蛋。

水漫金山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法海不解風情破姻緣。這當然只是民間故事而已,真實歷史中的法海是一位有道高僧,才不會去幹那些無聊煞風景的事情,而且魯迅先生說,雷峰塔倒掉了,很好。但是他老人家並沒有看見白娘子從廢墟里鑽出來,很遺憾。但是據宋朝科學家、科普作家沈括在名著《夢溪筆談》裡卻說,水漫金山根本就不是因為什麼白娘子和小青請來蝦兵蟹將造的孽,而是因為有一枚龍蛋被送到了金山寺。沈括還明確表示自己不止一次親眼見過這枚龍蛋,那麼這枚龍蛋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咱們慢慢道來。

有人獻給宋仁宗一枚龍蛋,宋代科學家沈括摸過那龍蛋卻不肯下結論

為了證明沈括的說法靠譜,咱們先來介紹一下沈括這個人。其實要沒有沈括的《夢溪筆談》,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權可能就要被玉米做成的辣白菜搶走了。“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那篇文章不知道還在不在課本里了,但是學過那篇課文的讀者都知道,沈括不但是位科普作家,而且是進士及第,一向不講怪力亂神的。沈括不但是正經科班出身,而且還當過提舉司天監、史館檢討,官至鄜延路經略安撫使,也算一個位高權重的朝廷重臣,跟變法的那個王安石是好朋友。

據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宋仁宗趙禎天聖年間,也就是公元1023年到1032年間,京城附近的老百姓獻給宋仁宗一枚龍蛋,並且彙報說:這枚龍蛋我們是從大河裡撈出來的。宋仁宗與宋徽宗不同,對奇花異草珍玩寶貝都沒啥興趣,不但沒有給什麼賞賜,連龍蛋也沒留下,直接下令派人送到潤州金山寺去了。

有人獻給宋仁宗一枚龍蛋,宋代科學家沈括摸過那龍蛋卻不肯下結論

不知道天竺傳過來的經文裡提沒提到華夏神龍,反正金山寺把這枚龍蛋收下了,有沒有賣票讓大家去參觀,就不得而知了。不過按照他們的一貫作風,要是不把龍蛋當做搖錢樹,似乎也有點侮辱他們的智商了。但是沈括沒說,咱們也不知道當時看龍蛋要不要花錢。但是沈括的記錄中,收到龍蛋的當年,就發生了水漫金山,金山寺被淹得挺慘,估計連木雕泥塑都泡散架了:“是歲大水,金山廬舍為水所漂者數十間。”這不禁讓人想起了一首戲謔詩:“金剛本是一團泥,張牙舞爪把人欺。人言你是硬漢子,可敢同我洗澡去?” 但是當時的老百姓不知道怎麼回事,紛紛猜測是因為金山寺收藏了這枚龍卵招來的災殃。但是金山寺的作法是跟《西遊記》裡向唐僧勒索紫金缽盂的阿儺、伽葉一樣:“把臉皮都羞皺了,只是拿著缽盂不放。”於是沈括才有機會見到了這枚龍蛋:“至今匵藏,餘屢見之。”

那麼沈括多次見到的龍蛋是什麼樣的呢?說出來可能讓大家失望了:“形類色理,都如雞卵,大若五升囊。”這就是說,沈括見到的龍蛋,就是一個現在三公升大小的一個超大號雞蛋。這時候有讀者要問了:人家沈括明明說的是五升,你這一翻譯怎麼就變成了三公升了?這得從不同時代的度量衡制度說起,隋唐遼宋時期一升也就摺合今天的六百多毫升。也就是說,那個龍蛋應該比足球還要小一圈。

有人獻給宋仁宗一枚龍蛋,宋代科學家沈括摸過那龍蛋卻不肯下結論

而接下來的記載更令大家失望:沈括這位高級官員是有特權的,他可以堂而皇之地拿起那龍蛋仔細研究,結果“舉之至輕,唯空殼耳。”嗐,這不就是個大號的空雞蛋殼嗎?但是這時候問題來了,再大的雞蛋也沒有足球大小呀,筆者去沙漠買過養殖場的鴕鳥蛋,一個也就兩三斤,跟足球比,差多了。再說潤州隸屬江南東道,大致就是現在的鎮江,也不可能有鴕鳥呀。

這時候有讀者要說了:不是鴕鳥蛋,還不能是鱷魚蛋嗎?鱷魚能長到好幾米長,那蛋也應該比鴕鳥蛋大吧?這樣想您又得失望了——鱷魚蛋未必就比雞蛋大,因為鴕鳥一次只生一個蛋,而鱷魚一生就是幾十上百個。既不是鴕鳥蛋,也不是鱷魚蛋,那麼沈括看見的究竟是什麼呢?作為一個嚴謹的科普作家,沈括並沒有給這枚蛋下結論,這就給了我們想象的空間:難道龍真的存在嗎?那麼請問讀者諸君:您認為沈括見到的這枚龍蛋,究竟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