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的那些特色教堂——建設,毀滅,復建的聖·尼古拉大教堂

一個建築,兩個世紀,三個年代,這可能是世界上也少有的一座建築的經歷吧。建設,毀滅,復建,簡單的六個字就概括了尼古拉教堂建築在哈爾濱的興衰過程。但如果你是瞭解哈爾濱的,如果你瞭解哈爾濱人對尼古拉大教堂的那種情結,你就會透過尼古拉大教堂的百年變幻,來感受哈爾濱這座城市歷史的變遷了。

哈爾濱的那些特色教堂——建設,毀滅,復建的聖·尼古拉大教堂

聖·尼古拉大教堂俗稱“喇嘛臺”,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博物館廣場中心,1898年,哈爾濱僑民不斷增加。由於東正教的傳入和為了滿足教徒宗教生活的需要,東清鐵路工程局經沙皇尼古拉二世批准,建築了聖尼古拉大教堂。

哈爾濱的那些特色教堂——建設,毀滅,復建的聖·尼古拉大教堂

1899年,聖彼得堡發佈了哈爾濱東正教堂設計競賽的通知,最終選定了俄國教會著名建築師鮑達雷夫斯基的設計方案,教堂的名稱以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名字命名。

1899年10月13日是俄國聖母節,聖·尼古拉教堂在這一天舉行了奠基儀式,著名畫家古爾希奇文克完成了聖母像及教堂內部的大量壁畫。教堂內部的聖物、聖像及大鐘都是從莫斯科運來的,耗資巨大。

哈爾濱的那些特色教堂——建設,毀滅,復建的聖·尼古拉大教堂

東正教是俄國的國教,沙皇同時兼任教皇。“一般說來,什麼地方出現了俄國人,他們要乾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教堂。”在教堂內聖·尼古拉像下部鑲嵌的奠基式紀念銅板上以俄文雕刻銘文,意為“尼古拉皇帝即位六年,清國皇帝光緒二十五年、世界創造7407年、基督降誕1899年10月1日,財政大臣維特、鐵路總辦克爾彼奇鐵路建設局長尤格維奇,於鬆阿里市(即哈爾濱市)在鐵路守備隊司祭祝福下,建築工程師雷特維夫建此。”從此,一座莊重優雅、精美脫俗的教堂誕生了。

哈爾濱的那些特色教堂——建設,毀滅,復建的聖·尼古拉大教堂

聖·尼古拉教堂全部採用木構架井榦式構成。教堂內部圍成巨大的穹頂空間,外部則運用俄羅斯民間木結構帳篷頂的傳統形式。由於教堂處於廣場中央,為使來自不同方向的人群都能得到良好的視覺效果,因而建築採用了近似於希臘十字的八角形佈局。教堂東面明顯凸出而為聖壇,西面為主入口,南北兩側均略凸作為次入口。

哈爾濱的那些特色教堂——建設,毀滅,復建的聖·尼古拉大教堂

聖·尼古拉教堂的尼古拉大鐘重約300公斤。於1866年在俄國秋明市制造,教堂竣工後開始懸掛,至1966年因教堂遭到破壞而不知去向。後來這口大鐘在一個農場被發現,成為尼古拉教堂目前發現的唯一文物。

哈爾濱的那些特色教堂——建設,毀滅,復建的聖·尼古拉大教堂

2006年7月,復建後的教堂用作為尼古拉藝術館,成為“俄羅斯風情園”度假村的標誌性建築。聖·尼古拉教堂是一百多年前沙皇俄國傳播東正教義的途徑,是哈爾濱的地標性景觀建築,是“東方莫斯科”的象徵,更是哈爾濱市建築藝術珍品,寶貴的建築文化遺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