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教師,當以自重為重

聲樂教師,當以自重為重

文 |馬金泉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就是要給學生指明前行的方向和道路;“授業”就是要給學生前行的手段和方法;“解惑”就是給前行中遭遇困境的學生指點迷津。

在中國的聲樂教師隊伍中,有以聲樂教學為職業任職於大學、中專聲樂專業學科的群族;有以獨唱、合唱為職業,任職於藝術院團但熱衷聲樂教學的群族;有在專業音樂學院系統地學習了聲樂,畢業後進入學校、團體困難而遁入培訓機構從事聲樂教學的群族;有熱衷聲樂藝術,或能唱、或不能唱的非職業聲樂教學發燒友群族;還有水準參差不齊,擔任歌者鋼琴伴奏為主,輔以指導音準、節奏、語言、風格及簡單的聲樂技術提示的藝術指導,以及為歌者伴奏的同時“也能教聲樂”(也敢教聲樂)的“藝術指導”群族;還有那些難以數計,且好為人師的“地下聲樂系主任”群族……在各群族聲樂教師或聲樂教學愛好者的隊伍中,到底有多少人能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師者”使命?

院校聲樂教師:舞臺演唱能力不能忽視

20年來,中國高等乃至中專藝術院校聲樂學科教師隊伍的結構快速產生變化,特別是美聲專業教師的標準,從過去的國產學士、碩士,逐步向有海外留學經歷的碩士、博士過渡。從中央到地方,高等藝術院校或是綜合大學的美聲聲樂專業教師的演唱、語言、風格、教學等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但這仍處於一個過渡時期,沒有徹底改變聲樂教師隊伍的結構。很多用人單位“重學歷,不重能力”,特別是地方院校仍處於一個“低學歷向高學歷過渡”的階段。作為音樂表演專業的聲樂最終要在舞臺上展示高低,聲樂教師的舞臺演唱能力不能忽視。但在聲樂教師“低學歷向高學歷過渡”的歷史進程中,聲樂教師的演唱能力值得拷問。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職業聲樂教師“重能力不重學歷”或是“既重學歷,更重能力”的用人標準,最終會成為現實。學校的任務不單單是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對教師專業水準的不斷提升是必須。四川音樂學院就曾經實施過教師專業考核的“末位淘汰制”和“不合格者進修學習制”(這個制度是針對每年專業考核不合格者設定的一項督促學習的舉措,當事人經過國內外音樂院校一年的學習後回川音考核上崗,學習費用均採取自付),杜絕了進入教師崗位後一勞永逸的“鐵飯碗”意識。

院團職業歌者:利弊並存

藝術院團的職業歌者熱衷聲樂教學的情況久而有之,特別是在梨園界,講求的是個門派,“師傅帶徒弟”是天經地義。藝術院團的職業歌者有豐富的舞臺實踐經驗,比起院校的聲樂教師,他們可能更懂得舞臺需要什麼、觀眾需要什麼,特別是如何獲得舞臺上而不是琴房裡的演唱感覺。在藝術院團的職業歌者聲樂教師群族中,有的是有名的歌唱家,有的是十分老道的舞臺演唱實戰高手,有的雖是“龍套”歌者卻因常年與大腕同臺而對演唱水平高低的分辨力“門兒清”,這些人中不乏十分願意把“自己的演唱經驗”或是“聽過的高規格的聲音標準”傳遞給年輕人者。院團歌手教學生的好處不言自喻,它的弊端是沒有教學管理與教學監督機制,教好、教壞無人評說。

培訓機構教師:升學之道在於“運作”

那些從音樂院校畢業即在培訓機構從事聲樂教學的群族,他們大多是專業水準不是特別出色(除少數專業水平尚好,但不願被體制內單位“捆綁”者),也就是說找工作比較困難,而為了生存不得不做一份工作的人。這些畢業生教師沒有太多的舞臺實踐經驗和教學經驗,加之低薪下從朝到夜的艱辛勞作,除少數“幸運”學生憑本事升學外,他們很難保證聲樂學生(特別是藝術高考生)演唱能力的提高。而那些藝術高考生的升學之道,往往不是從這些年輕老師的教授下習得與投報院校招生標準對應的演唱水準,而更多靠的是培訓機構(或中介)、家長以及某些院校“線人”的“升學運作”而進入高等學府。

發燒友:切勿迷信“頭頭是道”者

在中國各地,聲樂發燒友的圈子是最大的。在這些熱衷聲樂藝術,能唱、或不能唱的非職業聲樂教學群族中,有商人、院校非聲樂專業的教師、國企或私企的工作人員等,他們有的是以歌會友,有的是以歌養心,有的是以歌為命,也有的是“一定要與專業聲樂人一拼高下”,不一而足。以歌會友是要將唱歌作為找朋友的手段;以歌養心是消除世間煩惱,用唱歌來修身養性;以歌為命者,即把唱歌看成是自己生命中最大的樂趣,不求其為職業,只是視之為人生精神支柱的一支;而那些“一定要與專業聲樂人一拼高下”者,則是不服命運的安排,認為自己就應該是專業的,而且是十分專業。他們有些人對聲樂教學這件事很下功夫,雖從沒有獲得過夠規格的聲音,但理論上卻“頭頭是道”。有些人無論是演唱或理論研究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聲樂教育和足夠的聲樂實踐,以為“寫本書足以證明把聲樂藝術搞通了”,便“四處佈道”並“周遊列國”,但真的也會籠絡一些不明真相者迷信“這就是真經”,“玩”得有些過頭。

藝術指導:指點江山者氾濫

對於聲樂而言的“藝術指導”專業,正在被國人重視,由於重視的程度和方式尚待完善,導致了從事這個專業的人魚龍混雜。恕我直言,目前在國內真正有足夠實力並被稱得上是藝術指導的人鳳毛麟角,更多的是一般意義上的鋼琴伴奏。在不具備藝術指導能力的群族中,好指點江山者呈氾濫狀,他們認為“如果不對歌者說出個一二三四,那就很難被人認為是藝術指導”。於是,說得多比彈得好的人越來越多,更見不少人瘋狂涉足聲樂技術教學。他們在客觀上不是起到幫助聲樂教師施教的應有功能,反之,影響了聲樂教學進程、擾亂了聲樂學生的歌唱思維。

綜上,聲樂圈子裡,年輕的好為人師者難以數計,多數人自己的歌唱理念尚未清楚,便以“專家”的面目遊走於年輕的聲樂學生和愛好者之間,以一己之見否定師長和他人的教學,他們倒是不以盈利為目的,但足以“擾亂軍心”。

由於聲樂教學是一門“怎麼教也不會死人”的專業,就連專業藝術院校的聲樂學科也不會懲罰哪個“把學生教得不可從事聲樂專業”的教師。不僅如此,如果某位老師“命好”,還會遇到“瞎貓碰上死耗子”的奇蹟,“教出”個好學生。於是,“教好了是老師有本事,教壞了是學生太笨”便成了一頂牢固的教學保護傘。其實,無論水平高低,一如“某個學生聲帶是否被教出了問題”“某個學生是否是自己教出來的”等等,每個聲樂教師或是每個熱衷於聲樂教學的人心裡是最清楚的。

在一檔訪談節目中,舞蹈家金星直言:“中國的藝術教育人群中,混子太多!”聲樂家樑寧呼籲:“家長們一定要知道並做好兩件事:一是你的孩子學習音樂,一定是出於他(她)特別熱愛;二是一定要找到好的老師。”兩位藝術家各自的一句話,說穿了現狀、指明瞭方向。希望莘莘學子遠離聲樂教學混子、騙子,找到有能力、有責任感的明師。作為高校聲樂教育者,無論是對自己或是對同行,乃至熱衷於聲樂教學的群族,我想說:師者,當以自重為重,不可誤人子弟。

- THE END -

歡迎關注《音樂週報》

快手、抖音賬號

柴賽決賽爆“錯曲” ,中國選手安天旭經歷“驚魂一刻”

北京合唱節開幕,音樂週報與北京音樂家協會邀全國合唱團晉京展演

張國勇:由一次歷險而想到……

《梁祝》誕生60週年,見證者終於還原作品創作歷史真相

童聲合唱是個慢活兒,急不得

歌唱的高音技術可以速成嗎?

你所不知道的巴黎聖母院和音樂的故事

音樂教師有哪些隱性負擔?| 爭鳴

足不出戶,跟世界排名前30音樂院校導師直接上課

訂閱2019年《音樂週報》,戳這裡!

民族管絃樂隊座位究竟怎麼排?

唱合唱,你的聲音“炸”嗎?

Q:想訂閱《音樂週報》?

A:請進入“音樂週報”微信公眾號,點擊下拉菜單“訂閱報紙”。

Q:想投稿?

A:發這裡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請點擊下拉菜單“廣告合作”。

聲樂教師,當以自重為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