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沈昌祥院士:鴻蒙開源很明智,操作系統開發要面向市場'

"

對於華為提出的鴻蒙將在三年內逐步進入各類終端的計劃,沈昌祥認為,從技術上來說是可行的。因為它的內核很小,靈活機動,配置方便,在內核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功能,就能適應不同的設備。但是至於能不能用得好,還得看事實。


"

對於華為提出的鴻蒙將在三年內逐步進入各類終端的計劃,沈昌祥認為,從技術上來說是可行的。因為它的內核很小,靈活機動,配置方便,在內核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功能,就能適應不同的設備。但是至於能不能用得好,還得看事實。


專訪沈昌祥院士:鴻蒙開源很明智,操作系統開發要面向市場


沈昌祥:中國工程院院士,從事計算機信息系統、信息安全體系結構、系統軟件安全(安全操作系統、安全數據庫等)、網絡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後完成了重大科研項目二十多項,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軍隊科技進步獎十多項。1988年被授予“海軍模範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曾當選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1995年5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6年獲軍隊首屆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2002年榮獲國家第四屆“光華工程科技獎”,2016年獲首屆中國網絡安全傑出人才獎。

新京報見習記者 許諾 攝

8月9日,華為在其一年一度的開發者大會上,發佈了備受關注的鴻蒙操作系統。8月14日,新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計算機信息系統專家沈昌祥。沈昌祥院士表示,華為做操作系統的底氣,有其自研核心硬件作為支撐,選擇開源是十分高明的策略。此前,國產操作系統的嘗試大多失敗,沈昌祥院士認為,主要原因在於投入不夠、沒有把握好需求以及硬件支撐的不足。未來,我國的科技創新應該更加面向市場,網絡安全的目標應當是“安全可信”。

操作系統要與硬件配合

新京報:鴻蒙操作系統的發佈備受關注,操作系統為什麼重要?

沈昌祥:首先我們要認識操作系統是什麼。操作系統是資源的調度中心。我們用的設備裡面,有硬件也有軟件,這兩者是通過操作系統匹配起來,進行資源的調度。所以操作系統在設備中是很核心的。

新京報:華為做鴻蒙操作系統的底氣在哪裡?

沈昌祥:操作系統一定要跟硬件相配合,必須軟硬結合才能一起構建出一個完善的計算平臺,操作系統才能充分發揮好資源調度的作用。在硬件軟化軟件硬化條件下,操作系統才能充分發揮好資源調度的作用。如果硬件不是你的,你拿自己的操作系統去套別人的硬件,就會出現適配問題。華為的優勢在於,它的硬件所用的芯片許多都是自己研發的,比如華為手機上使用的海思麒麟芯片。所以硬件平臺的支撐是華為操作系統開發的一個重要支撐,華為軟硬結合的路子是對的,是科學的。

新京報:微內核是鴻蒙系統被多次強調的特性,這是一個革命性的變化嗎?

沈昌祥:微內核不是什麼新東西,我們上世紀七十年代剛開始做操作系統時,做的就是微內核。安卓系統也是微內核。微內核與宏內核的區別在於,它把不是純硬件的調度功能都讓渡出去了,只做與硬件最相關的資源指揮調度,在較小的硬件上運行是足夠的,但是在大型設備上,就會有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所以微內核與宏內核各有長短,不能簡單地說微內核就一定是未來的方向。

新京報: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透露,鴻蒙系統研發投入了4000-5000人,這個數字算是很大嗎?

沈昌祥:很多人看到四五千人這樣一個數字會嚇一跳:做個軟件需要四五千人嗎?答案是當然需要。事實上,微軟當年為了開發Windows 7,就投入了多達一萬人的規模。而且這麼多人還要分成很多個層結,有些專門做內核,有些專門做模塊,有的專門進行編程。這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需要一遍遍地走流程。在搭建好系統之後,還得根據可能的使用場景,進行各種測試,這些測試都是很花錢的。

新京報:鴻蒙系統是一個開源系統,選擇開源對鴻蒙來說意味著什麼?

沈昌祥:鴻蒙系統選擇開源,是一個非常高明的舉措。開源帶來的好處有兩個:一是體現高姿態,可以讓那些懷疑華為威脅他們安全的人看到,我們的操作系統裡沒有任何後門或別的名堂;二是通過開源,可以吸收全世界開發者的智慧,他們的努力最後也都會促進鴻蒙系統的成長。對於操作系統的生態建設來說,五千人是遠遠不夠的,需要面向全球,走出國門,讓大家一起來建設。單憑華為自己的力量,還不足以實現這麼大的目標。

閉門造車做不出好系統

新京報:此前我國也進行過一些開發自主操作系統的嘗試,但是都不太成功,這是為什麼呢?

沈昌祥:中國自主操作系統的研發大都不太成功,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投入不夠。之前國內做操作系統的團隊,很少有超過200人的,資金也不雄厚,要想做好一個操作系統,是非常困難的;二是沒有把握好需求。操作系統不是萬能的,一定是針對特定的設備,實現特定的需求,而國內之前的一些操作系統,沒有想清楚要針對哪些需求進行開發,因此在市場上很容易失敗;三是硬件條件不具備。前面講過了,操作系統是一定要跟相應的硬件進行匹配的,如果沒有自主開發的芯片,光有操作系統是不行的。

新京報:21世紀初的紅旗Linux操作系統也有“方舟”芯片作為硬件支撐,為什麼最後也沒有成功?

沈昌祥:紅旗Linux的失敗是必然的。雖然它有“方舟”芯片配合,但是“方舟”芯片並沒有佔據多少市場,給操作系統的支撐太有限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做操作系統不能閉門造車,而紅旗Linux就犯了這樣的錯誤,在開源Linux系統的基礎上改改代碼,是做不好一個操作系統的。

新京報:在手機端,鴻蒙會取代安卓嗎?

沈昌祥:不會說鴻蒙出來,安卓就不行了,這是不可能的。

新京報:按照華為公佈的計劃,鴻蒙將在三年內逐步進入各類終端,這個可行嗎?

沈昌祥:從技術上來說是可行的。因為它的內核很小,靈活機動,配置方便,在內核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功能,就能適應不同的設備。但是至於能不能用得好,還得看事實。

操作系統研發要面向市場

新京報:鴻蒙OS的面世,給中國操作系統行業帶來了什麼樣的啟示?

沈昌祥:鴻蒙系統的誕生,是由需求帶動的市場成長引發投入,從而產生的一個成果。這是十分值得提倡的。現在有很多的科技投入,都是盯著政府的項目,申請下來幾千萬的資金,然後通過種種考核,最後出來一些成果。這些成果從本質上看,不是由需求驅動的。能通過政府的驗收,不一定能經受住市場的考驗。華為的鴻蒙系統是面向市場的。所以說,做科技研發,不能眼睛都盯著政府的那幾個項目,而是要面向市場,針對市場需求進行投入。

新京報:自主研發操作系統,對於我國網絡安全是不是也有很大的意義?

沈昌祥:你們可以翻一翻我國的《網絡安全法》,在這個法律中,我們沒有提“自主可控”,我們提的是“安全可信”。這兩個概念的差別是很大的。如果過於強調自主,強調為我們所控制,很多時候反而會導致閉門造車,導致操作系統中存在許多的漏洞,讓我們的網絡更加不安全。所以做研發也要積極學習吸納全世界先進的技術,為我所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好地去完善它。不過,核心軟件硬件的自力更生,對於我國的網絡安全的確是有正面意義的,我們把它總結為“五、三、一”原則,就是在實現重要軟硬件國產化的過程中,要保證“可知、可編、可重構、可信、可用”,要“必須使用我國的可信計算、數字證書和密碼設備”,而且“一定要有自主知識產權”。

新京報:目前我國的科研創新體制機制還有哪些需要改善提高的地方?

沈昌祥: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涉及體制機制改革的問題。一個單位全力申請到一個科研項目,最後把項目完成交差,但是做出來的東西,最後社會上有多少人在用?這個是一個問題。我們有一些產業扶持基金,規模很大,但是聚攏起來的錢又像撒胡椒麵一樣地投下去,力量不集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就很難說。

新京報見習記者 許諾 記者 陳維城 編輯 趙澤 校對 範錦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