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PK臺|設計師成名要趁早?

設計師 新浪 藝術 臺灣 新浪家居 2017-05-08

青年設計師出名要趁早,而且越早越好?互聯網時代出名變得相對容易,問題是出名之後該怎麼保持呢?看青年才俊和行業大咖組隊犀利激辯。

Yes 代表

新浪PK臺|設計師成名要趁早?

袁欣(邱德光事務所董事總經理)

新浪PK臺|設計師成名要趁早?

崔樹(寸DESIGN 創始人,高級室內建築師)

No 代表

新浪PK臺|設計師成名要趁早?

朱彤(著名策展人,現任南京先鋒當代藝術中心館長,四川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新浪PK臺|設計師成名要趁早?

姚哲(蘇州合眾合創始人,蘇州裝飾設計行業協會副會長)

【 一 】立論

姚哲:沉澱之後再出名更有價值。

設計師出名了,能否真正地為這個行業做貢獻?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很出名,擁有很多標籤,但這些標籤都是沒有價值的。只有沉澱過的人,才能真正引領這個行業,才能談得上有價值。

朱彤:出名太早難經誘惑。

出名以後要面臨很多的商業行為,年輕設計師很難經得住誘惑。一旦過早地順從這個社會,就很難給我們的行業、我們的文化帶來更好的未來。你說要服務那麼多人,讓那麼多人滿意,得俗到什麼程度?

袁欣:出名要趁早,可以獲得更廣闊的視野。

中國設計三十年,成名早和成名晚都有,普遍都是成名早的。成名早一點,視野會更廣,視野能彌補經驗的不足,讓你站在一個比較高的高度上。崔樹和姚哲都是早出名的典型。

崔樹:名氣就是流量。

我認為名氣就是流量,因為它會讓更多的人關注你。而有了流量以後,我更關注的是,怎麼做才能對得起觀眾?你能給他們提供什麼?如果我沒有這些流量,我根本沒機會去思考這些問題,更談不上加速我的成長。

【 二 】質辯

姚哲:天才很少,大部分人靠積累。

明星憑一個作品能出名,設計師憑一個作品也能出名,關鍵是怎麼持續?大家可以去看看,那些早早出名的有多少還在?天才很少,大部分人都是靠一點點的積累,到最後爆發出來。邱德光先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覺得晚一點出名,這是一個綜合的考量。

袁欣:邱德光成名晚了。

邱德光先生52歲出名,我認為晚了。我認為中國室內設計師最好的年齡是35到55歲。

幸好現代科技的發展加速了成名的過程,我們才能把他過去的時間搶了回來。也有人問我,崔樹那麼早成名,會不會影響設計?我覺得這就是杞人憂天。在這個年齡段,能堅定自己的思想,獲得更大的平臺與更多的尊重,我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

崔樹:成名早晚,不能用時間來界定。

成名早晚不能用時間來界定,比如我35歲出名,早嗎?不一定。因為35歲之前,誰也不知道我的工作密度有多大。60歲出名,晚嗎?不一定。也許他55歲之前都沒從事過這個行業。所以我覺得,界定成名早或晚的,不應是年齡,而是沉澱。

【 三 】自由辯論

朱彤:靠包裝成名是不可行的。

雖然時代造就了一些明星設計師,但我依然覺靠包裝來成名是不可行的。業務是無限的,而時間是有限的,一年接二三十個項目,真的有時間去思考做好每個項目嗎?淪入商業慣性就是一個天才墮落的開始。

崔樹:包裝和設計是設計師的兩條腿。

我的觀點恰恰相反,恰是流量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機會,我們才有挑選優質項目的權利,才有更多的發揮空間去把項目做好。很多人都認為,早成名會涉嫌包裝。我想說,設計不是純藝術,它本來就是市場裡面的商業行為。企業打廣告,做包裝,大家都能接受的,那麼設計師為什麼要牴觸包裝,牴觸出名呢?我認為包裝和設計是設計師的兩條腿,只要左右腳都在一個節奏上,就不算過度。

袁欣:出名早,要排除心理上的害怕。

設計師的心理還是文人心理,本質上還是害怕名氣,排斥包裝的。但在過去十五年,我聽到最多的一個問題是“怎麼包出來?”設計師還是渴望早成名的,只要能排除心理上的害怕,出名再早也沒問題。

【 四 】 總結陳詞

朱彤:出名不是你做了一個設計,讓別人都知道,或者說做一個事業,讓別人都仰慕,這是比較狹隘的理解。一個人(特別是藝術家,我覺得設計師也是藝術家)的價值,在於為人類社會積累下一些精髓的東西,而這需要時間的磨礪。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晚一點出名更好。

袁欣:第一,在中國室內設計領域,80後佔決策層大多數,他們大多是地產或者是製造產業的富二代。第二,由於中國住宅的升級,5060後已經不再是最大的消費群體,真正的消費群體是70後80後。第三,市場的客戶的屬性決定了設計產品的特徵。這些都是推動設計師早出名的有利條件,那為什麼不早一點出名呢?

你站哪邊?

新浪PK臺|設計師成名要趁早?

戴蓓

新浪家居全國總編

戴蓓:成名不是目的地,它只是我們生命裡遇到的那道彩虹。有一句我覺得特別好,我們爬上山頂,不是為了讓全世界看到我們,而是為了讓我們看到全世界。

新浪PK臺|設計師成名要趁早?

張宏毅

廣州設計周總幹事

張宏毅:我覺得出名一定要趁早,但是出名以後,不能躺在那個名聲上,一定要keep moving,不斷更新,與時俱進,否則就是《傷仲永》。像陳飛宇先生,78年北大哲學系畢業,後來成為市委書記的一祕,前幾年又以天價收購了瑞士的衛浴品牌Axent,從某種來講,就是在引領全球智能衛浴行業。他就是我們身邊,持續沉澱、持續爆發、持續上升的最好例子。

新浪PK臺|設計師成名要趁早?

邵唯宴

臺灣設計界鬼才

邵唯宴:什麼是早?什麼是晚?什麼是成名?這些定義是很模糊的。在過去,我們被教育大器要晚成,而我們在35歲左右成名,早了嗎?90後都開公司了。晚了嗎?和那些大師比起來,好像也早了一些。有人躲在網絡後面,擁有超大流量,但誰也不知道他是誰,這算不算成名?

新浪PK臺|設計師成名要趁早?

李飛宇

恩仕智能衛浴投資人

李飛宇:Facebook和谷歌的創始人,都是20歲左右就出名了,我估計他們的名氣能一直屹立不倒。出名有三境,一憑天賦,二憑天分與後天所學的高效結合,三憑心胸。人的創造力會經年的衰竭,心胸決定你能不能籠絡更好的人來到你的身邊。

您站哪邊?歡迎掃描二維碼進入直播間留言互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