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絡是怎麼讓我們失去朋友的?

社交網絡是怎麼讓我們失去朋友的?

大家好我是西門君,每天幾分鐘,為你解密生活中的傳播學。

我們每天都在用微博、微信、探探等各種社交軟件,可是你有沒有一種感覺,社交網絡有時候讓我們覺得很孤獨,甚至......讓我們失去了很多朋友?

日本綜藝節目《nino桑》曾經做過一個街頭採訪,“女人在社交網絡上最討厭什麼樣的同性?”受訪人群列舉的TOP3中,就有兩個跟Instagram(一個在線的圖片交友網站)有關。其中得票最高的回答,是“生病時候仍在發自拍的女生”。

這點在西上真奈美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西上真奈美是日本的一個模特,她的生活都是圍繞著Instagram而展開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她純粹是想拍情侶照才去談的戀愛,純粹是想去時尚的咖啡廳拍美美的照片才交的朋友。與其說他們是西上在意的人,不如說他們像是西上的“拍攝道具”更為妥當。久而久之,再也沒有人願意搭理西上了。

社交網絡是怎麼讓我們失去朋友的?

西上真奈美

這太諷刺了,在Instagram上坐擁3.5萬粉絲的她,居然在現實生活中一個能說知心話的人都沒有。當然,這也怪不得別人,是西上自己把自己給“作死”的。

為什麼在中國,人們越來越在意發朋友圈這件事了?這裡涉及到一個叫做“金髮姑娘”的自我保護原則。它來自於一個叫作《金髮姑娘和三隻熊》的童話故事,說的是一個金髮姑娘迷路了,誤打誤撞闖進了小熊的房子。她先是嚐了小熊一家三口的粥,又坐了坐他們的椅子,還在他們的床上躺了躺。最後她覺得,還是小碗裡的粥最好喝,小椅子坐著最舒服,小床躺著最愜意,因為這些都是最適合她的,不大不小剛剛好。

我們在發朋友圈的時候,也在向別人呈現出我們努力經營的人設。你想,每次發朋友圈的時候,你是不是要反覆編輯修改,深怕有一句失言損害了自己的形象。毫不誇張的說,很多人不修圖,壓根都不敢發自拍。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雪莉·特克爾有過一句論斷:“社交媒體給人太多幻想,讓人們以為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會被關注。”

社交網絡是怎麼讓我們失去朋友的?

雪莉·特克爾

確實如此,人們為了在他人的眼中顯得更完美,就會強迫自己去做很多不必要甚至是愚蠢的事情。比如你在某飯局上,有人慫恿你喝酒,嚷嚷“不喝就是孫子”,這時候你為了面子,哪怕酒量再差也會硬著頭皮一飲而盡。

同時,由於被關注後的虛榮心作祟,人們容易自視清高,對各方面條件不如自己的人不屑一顧。許多原本交好的朋友之所以交惡,很多時候都是源於其中一方在社交媒體上火了,於是“膨脹”了,看不起身邊的人了。

說個自己的故事吧,去年我在微博上關注了一位時尚博主,她長得特別的精緻,而且展示出來的生活非常有品位。在機緣巧合之下,我要到了她的微信。我們交談甚歡,很快便約出來見了一面。然而見到她本尊的時候,我著實失了一望。她本人比照片上整整胖了一圈,而且言行也略顯粗魯,動不動就蹦出一句髒話。

社交網絡是怎麼讓我們失去朋友的?

回家之後,我取關了對她的微博關注,我感覺自己被赤裸裸地欺騙了。然而諷刺的是,她也覺得我欺騙了她,因為我本人根本不像網上那樣溫文爾雅,才華橫溢。

不止我,面對這種線上線下的“人設差異”時,很多人難免會有失望和尷尬的情緒。正是因為這種情緒的不斷蔓延,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和距離感才會不斷擴大。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做“缺點暴露效應”,說的是一個人展現出無傷大雅的缺點越多,反而會越招人喜歡。反之,如果一個人各方面看起來都近乎完美,那麼ta就會嚇得一批人敬而遠之。而社交網絡正是製造這個“完美幻影”的背後元凶。

現在你明白了吧?社交媒體就是這麼讓我們失去朋友的。

作者簡介:西門君,前《跑男》一二季現場導演,目前就讀浙大傳播學在職研究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