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

我們見過太多講汽車設計的書籍、畫冊、網站專題。有的以年代劃定,有的以類別分析,有的按照派系勾引看官的戰鬥欲,而更多的則是各大廠商的自傳體。無疑,這些都是瞭解經典設計的好方法,畢竟汽車誕生不過一百多年,完備的歷史資料讓我們每個人都站在「上帝的視角」,可以盡覽汽車設計是如何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地發展到今天的。

但是對於這個回答,我想換個方式,著重介紹一些小眾卻同樣經典,在某方面做到極致,雖未延續卻潤澤後世的車型。從某種意義來說,這也算是一種「劃時代」。

為後世劃定下限(Ultimate Tiny)——Isetta(1955-1962)


"

我們見過太多講汽車設計的書籍、畫冊、網站專題。有的以年代劃定,有的以類別分析,有的按照派系勾引看官的戰鬥欲,而更多的則是各大廠商的自傳體。無疑,這些都是瞭解經典設計的好方法,畢竟汽車誕生不過一百多年,完備的歷史資料讓我們每個人都站在「上帝的視角」,可以盡覽汽車設計是如何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地發展到今天的。

但是對於這個回答,我想換個方式,著重介紹一些小眾卻同樣經典,在某方面做到極致,雖未延續卻潤澤後世的車型。從某種意義來說,這也算是一種「劃時代」。

為後世劃定下限(Ultimate Tiny)——Isetta(1955-1962)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提到微型汽車,我們會想到如今滿街的Smart,想到島國Kei car,想到他們的始祖Fiat 500和詞根來源Mini。但是,恐怕只有少數喜歡研究老爺車的朋友,或者BMW的死忠的腦海中會立刻浮現Isetta可愛又滑稽的身影。

Isetta的生產商是一家名為「ISO」,以做電冰箱和摩托車為主業的公司。而Isetta一名的涵義本就是「小型ISO」,後輪間距只有48cm的它,本質上就是一個三輪摩托。但是ISO卻從未怠慢,既然是造汽車,就應該五臟俱全,甚至敞篷版、運動版等都一應奉上。

Isetta雖小,但卻將生產線鋪布在世界各地,意大利、法國、巴西、德國等等。必須要提的是德國這一條,被寶馬買下後,從動力到車身重新塑造,甚至還推出了加長四座的BMW600。

在Isetta身上,你能看到些什麼?無論是對當代一眾蛋型序列組合式概念車的啟迪,還是遍地街頭「狗騎兔子」的身影,都是Isetta活生生的體現。

反覆的繁複(Ultimate Complex) ——Edsel Corsair 2(1959)


"

我們見過太多講汽車設計的書籍、畫冊、網站專題。有的以年代劃定,有的以類別分析,有的按照派系勾引看官的戰鬥欲,而更多的則是各大廠商的自傳體。無疑,這些都是瞭解經典設計的好方法,畢竟汽車誕生不過一百多年,完備的歷史資料讓我們每個人都站在「上帝的視角」,可以盡覽汽車設計是如何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地發展到今天的。

但是對於這個回答,我想換個方式,著重介紹一些小眾卻同樣經典,在某方面做到極致,雖未延續卻潤澤後世的車型。從某種意義來說,這也算是一種「劃時代」。

為後世劃定下限(Ultimate Tiny)——Isetta(1955-1962)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提到微型汽車,我們會想到如今滿街的Smart,想到島國Kei car,想到他們的始祖Fiat 500和詞根來源Mini。但是,恐怕只有少數喜歡研究老爺車的朋友,或者BMW的死忠的腦海中會立刻浮現Isetta可愛又滑稽的身影。

Isetta的生產商是一家名為「ISO」,以做電冰箱和摩托車為主業的公司。而Isetta一名的涵義本就是「小型ISO」,後輪間距只有48cm的它,本質上就是一個三輪摩托。但是ISO卻從未怠慢,既然是造汽車,就應該五臟俱全,甚至敞篷版、運動版等都一應奉上。

Isetta雖小,但卻將生產線鋪布在世界各地,意大利、法國、巴西、德國等等。必須要提的是德國這一條,被寶馬買下後,從動力到車身重新塑造,甚至還推出了加長四座的BMW600。

在Isetta身上,你能看到些什麼?無論是對當代一眾蛋型序列組合式概念車的啟迪,還是遍地街頭「狗騎兔子」的身影,都是Isetta活生生的體現。

反覆的繁複(Ultimate Complex) ——Edsel Corsair 2(1959)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相信即使無需文字渲染,單單一張圖就能把人帶回20世紀50年代。在眾多的汽車流派中,美國戰後黃金年代的車型恐怕是外形辨識度最高的。相信即使無需文字渲染,單單一張圖就能把人帶回20世紀50年代。在眾多的汽車流派中,美國戰後黃金年代的車型恐怕是外形辨識度最高的。

Edsel Corsair也許沒有任何特長:風潮並非由它開啟,也不是由它推向頂峰;做不了上層社會的禮服,中產階級買菜又有些浪費。或許是定位不夠清晰,整個生命週期內,它只賣出了9318輛,是不折不扣的早夭產品。

但是它集合了黃金年代幾乎所有的元素——比例均衡的前中後三廂,平齊的側面車身,曲面玻璃與反向A柱,相對還算收斂的尾鰭,不可或缺的雙色車身和大範圍鍍鉻件,白色封閉輪輞……

在這些最典型元素之外,Edsel Corsair欲言又止的前臉才是值得回味的理由。橫向來看,它還捨不得拋棄上個世代經典的隆起車鼻,左中右結構仍存;可縱向設計早就大跨步邁進了新的時代,車燈與格柵融為一體,保險槓高度上提,上中下結構已然呼之欲出(雖然本質上還是上下兩層)。喜新不厭舊的曖昧語言,造就了這輛少有的「掛著十字架」的汽車。

也許正是這諸多的「含糊不清」,才導致了Edsel Corsair的平淡退場。

鬼魅傳說(Ultimate Flow)——Talbot Lago T150C SS(1937)


"

我們見過太多講汽車設計的書籍、畫冊、網站專題。有的以年代劃定,有的以類別分析,有的按照派系勾引看官的戰鬥欲,而更多的則是各大廠商的自傳體。無疑,這些都是瞭解經典設計的好方法,畢竟汽車誕生不過一百多年,完備的歷史資料讓我們每個人都站在「上帝的視角」,可以盡覽汽車設計是如何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地發展到今天的。

但是對於這個回答,我想換個方式,著重介紹一些小眾卻同樣經典,在某方面做到極致,雖未延續卻潤澤後世的車型。從某種意義來說,這也算是一種「劃時代」。

為後世劃定下限(Ultimate Tiny)——Isetta(1955-1962)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提到微型汽車,我們會想到如今滿街的Smart,想到島國Kei car,想到他們的始祖Fiat 500和詞根來源Mini。但是,恐怕只有少數喜歡研究老爺車的朋友,或者BMW的死忠的腦海中會立刻浮現Isetta可愛又滑稽的身影。

Isetta的生產商是一家名為「ISO」,以做電冰箱和摩托車為主業的公司。而Isetta一名的涵義本就是「小型ISO」,後輪間距只有48cm的它,本質上就是一個三輪摩托。但是ISO卻從未怠慢,既然是造汽車,就應該五臟俱全,甚至敞篷版、運動版等都一應奉上。

Isetta雖小,但卻將生產線鋪布在世界各地,意大利、法國、巴西、德國等等。必須要提的是德國這一條,被寶馬買下後,從動力到車身重新塑造,甚至還推出了加長四座的BMW600。

在Isetta身上,你能看到些什麼?無論是對當代一眾蛋型序列組合式概念車的啟迪,還是遍地街頭「狗騎兔子」的身影,都是Isetta活生生的體現。

反覆的繁複(Ultimate Complex) ——Edsel Corsair 2(1959)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相信即使無需文字渲染,單單一張圖就能把人帶回20世紀50年代。在眾多的汽車流派中,美國戰後黃金年代的車型恐怕是外形辨識度最高的。相信即使無需文字渲染,單單一張圖就能把人帶回20世紀50年代。在眾多的汽車流派中,美國戰後黃金年代的車型恐怕是外形辨識度最高的。

Edsel Corsair也許沒有任何特長:風潮並非由它開啟,也不是由它推向頂峰;做不了上層社會的禮服,中產階級買菜又有些浪費。或許是定位不夠清晰,整個生命週期內,它只賣出了9318輛,是不折不扣的早夭產品。

但是它集合了黃金年代幾乎所有的元素——比例均衡的前中後三廂,平齊的側面車身,曲面玻璃與反向A柱,相對還算收斂的尾鰭,不可或缺的雙色車身和大範圍鍍鉻件,白色封閉輪輞……

在這些最典型元素之外,Edsel Corsair欲言又止的前臉才是值得回味的理由。橫向來看,它還捨不得拋棄上個世代經典的隆起車鼻,左中右結構仍存;可縱向設計早就大跨步邁進了新的時代,車燈與格柵融為一體,保險槓高度上提,上中下結構已然呼之欲出(雖然本質上還是上下兩層)。喜新不厭舊的曖昧語言,造就了這輛少有的「掛著十字架」的汽車。

也許正是這諸多的「含糊不清」,才導致了Edsel Corsair的平淡退場。

鬼魅傳說(Ultimate Flow)——Talbot Lago T150C SS(1937)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自從1934年大名鼎鼎的Chrysler AirFlow問世,所有的汽車廠商都找到了新的陣地。去草坪上找嬉戲的孩子們問一句「汽車車身設計的目標是什麼?」,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沒有直線!」自從1934年大名鼎鼎的Chrysler AirFlow問世,所有的汽車廠商都找到了新的陣地。去草坪上找嬉戲的孩子們問一句「汽車車身設計的目標是什麼?」,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沒有直線!」

且不論盲目的弧線是否經得起空氣動力學的推敲,30年代的確是一個幽靈般鬼魅的時代,而Talbot Lago就是把這一精神發揮到極致的代表之一。除了受制於製造工藝的雙片擋風玻璃,在Talbot Lago上尋覓一條直線著實不容易。

與最初的汽車相比,A柱從幾乎垂直髮展到大傾角,且與發動機艙蓋和車頂渾然一體地連接,車窗的縱向高度大幅降低;相對應的,尾部也從垂直進化為向後傾斜,同樣與車頂圓弧連接,1920年代的方盒子車廂徹頭徹尾地變成了梯形的沙丘。無需轉向的後輪被罩起來,最初只起擋泥板作用的前輪艙向車頭延伸,把前輪從徑向整個包裹起來,汽車車頭終於開始與車廂同寬了。

20世紀30-50年代汽車流線型化的造型階段,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幻影。可惜的是,Talbot幾經變革,最終也沒能活下來。

高傲的未來者(Ultimate Sharp)——Aston Martin Lagonda(1976-1989)


"

我們見過太多講汽車設計的書籍、畫冊、網站專題。有的以年代劃定,有的以類別分析,有的按照派系勾引看官的戰鬥欲,而更多的則是各大廠商的自傳體。無疑,這些都是瞭解經典設計的好方法,畢竟汽車誕生不過一百多年,完備的歷史資料讓我們每個人都站在「上帝的視角」,可以盡覽汽車設計是如何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地發展到今天的。

但是對於這個回答,我想換個方式,著重介紹一些小眾卻同樣經典,在某方面做到極致,雖未延續卻潤澤後世的車型。從某種意義來說,這也算是一種「劃時代」。

為後世劃定下限(Ultimate Tiny)——Isetta(1955-1962)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提到微型汽車,我們會想到如今滿街的Smart,想到島國Kei car,想到他們的始祖Fiat 500和詞根來源Mini。但是,恐怕只有少數喜歡研究老爺車的朋友,或者BMW的死忠的腦海中會立刻浮現Isetta可愛又滑稽的身影。

Isetta的生產商是一家名為「ISO」,以做電冰箱和摩托車為主業的公司。而Isetta一名的涵義本就是「小型ISO」,後輪間距只有48cm的它,本質上就是一個三輪摩托。但是ISO卻從未怠慢,既然是造汽車,就應該五臟俱全,甚至敞篷版、運動版等都一應奉上。

Isetta雖小,但卻將生產線鋪布在世界各地,意大利、法國、巴西、德國等等。必須要提的是德國這一條,被寶馬買下後,從動力到車身重新塑造,甚至還推出了加長四座的BMW600。

在Isetta身上,你能看到些什麼?無論是對當代一眾蛋型序列組合式概念車的啟迪,還是遍地街頭「狗騎兔子」的身影,都是Isetta活生生的體現。

反覆的繁複(Ultimate Complex) ——Edsel Corsair 2(1959)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相信即使無需文字渲染,單單一張圖就能把人帶回20世紀50年代。在眾多的汽車流派中,美國戰後黃金年代的車型恐怕是外形辨識度最高的。相信即使無需文字渲染,單單一張圖就能把人帶回20世紀50年代。在眾多的汽車流派中,美國戰後黃金年代的車型恐怕是外形辨識度最高的。

Edsel Corsair也許沒有任何特長:風潮並非由它開啟,也不是由它推向頂峰;做不了上層社會的禮服,中產階級買菜又有些浪費。或許是定位不夠清晰,整個生命週期內,它只賣出了9318輛,是不折不扣的早夭產品。

但是它集合了黃金年代幾乎所有的元素——比例均衡的前中後三廂,平齊的側面車身,曲面玻璃與反向A柱,相對還算收斂的尾鰭,不可或缺的雙色車身和大範圍鍍鉻件,白色封閉輪輞……

在這些最典型元素之外,Edsel Corsair欲言又止的前臉才是值得回味的理由。橫向來看,它還捨不得拋棄上個世代經典的隆起車鼻,左中右結構仍存;可縱向設計早就大跨步邁進了新的時代,車燈與格柵融為一體,保險槓高度上提,上中下結構已然呼之欲出(雖然本質上還是上下兩層)。喜新不厭舊的曖昧語言,造就了這輛少有的「掛著十字架」的汽車。

也許正是這諸多的「含糊不清」,才導致了Edsel Corsair的平淡退場。

鬼魅傳說(Ultimate Flow)——Talbot Lago T150C SS(1937)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自從1934年大名鼎鼎的Chrysler AirFlow問世,所有的汽車廠商都找到了新的陣地。去草坪上找嬉戲的孩子們問一句「汽車車身設計的目標是什麼?」,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沒有直線!」自從1934年大名鼎鼎的Chrysler AirFlow問世,所有的汽車廠商都找到了新的陣地。去草坪上找嬉戲的孩子們問一句「汽車車身設計的目標是什麼?」,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沒有直線!」

且不論盲目的弧線是否經得起空氣動力學的推敲,30年代的確是一個幽靈般鬼魅的時代,而Talbot Lago就是把這一精神發揮到極致的代表之一。除了受制於製造工藝的雙片擋風玻璃,在Talbot Lago上尋覓一條直線著實不容易。

與最初的汽車相比,A柱從幾乎垂直髮展到大傾角,且與發動機艙蓋和車頂渾然一體地連接,車窗的縱向高度大幅降低;相對應的,尾部也從垂直進化為向後傾斜,同樣與車頂圓弧連接,1920年代的方盒子車廂徹頭徹尾地變成了梯形的沙丘。無需轉向的後輪被罩起來,最初只起擋泥板作用的前輪艙向車頭延伸,把前輪從徑向整個包裹起來,汽車車頭終於開始與車廂同寬了。

20世紀30-50年代汽車流線型化的造型階段,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幻影。可惜的是,Talbot幾經變革,最終也沒能活下來。

高傲的未來者(Ultimate Sharp)——Aston Martin Lagonda(1976-1989)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天下設計,弧久必直,直久必弧。有人挖空心思把每一道特徵線畫地極盡優美,就有人高傲地手持長刀,寥寥幾筆留下一塊璞石。天下設計,弧久必直,直久必弧。有人挖空心思把每一道特徵線畫地極盡優美,就有人高傲地手持長刀,寥寥幾筆留下一塊璞石。

「開一個拉貢達出街是不是回頭率會高到爆表?」

「那得啊!」

如果說Talbot Lago還有一大批同期的夥伴,那麼Aston Martin Lagonda無疑是孤獨的。即使在20世紀70-90年代,楔形車大出風頭時,也從沒有一個量產車,把「刻意的直線」發揮到如此極致。與高傲的外觀相配合的,是遠超於當時理念的計算機管理中控和數字儀表,甚至觸摸控制屏。

彼時關於Lagonda有一句流行語:「如果你想開車燈而車燈沒亮,那多半不是車燈的毛病」。理念的超前,往往是技術所不能承受之重。正如Lagonda的造型,與任何一個時代都格格不入,即使是可預見的未來。而支撐起這些線條的,恐怕就是這些極限的追求吧。

技術與設計(Ultimate Grace)——Bugatti Type 41(1927-1933)


"

我們見過太多講汽車設計的書籍、畫冊、網站專題。有的以年代劃定,有的以類別分析,有的按照派系勾引看官的戰鬥欲,而更多的則是各大廠商的自傳體。無疑,這些都是瞭解經典設計的好方法,畢竟汽車誕生不過一百多年,完備的歷史資料讓我們每個人都站在「上帝的視角」,可以盡覽汽車設計是如何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地發展到今天的。

但是對於這個回答,我想換個方式,著重介紹一些小眾卻同樣經典,在某方面做到極致,雖未延續卻潤澤後世的車型。從某種意義來說,這也算是一種「劃時代」。

為後世劃定下限(Ultimate Tiny)——Isetta(1955-1962)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提到微型汽車,我們會想到如今滿街的Smart,想到島國Kei car,想到他們的始祖Fiat 500和詞根來源Mini。但是,恐怕只有少數喜歡研究老爺車的朋友,或者BMW的死忠的腦海中會立刻浮現Isetta可愛又滑稽的身影。

Isetta的生產商是一家名為「ISO」,以做電冰箱和摩托車為主業的公司。而Isetta一名的涵義本就是「小型ISO」,後輪間距只有48cm的它,本質上就是一個三輪摩托。但是ISO卻從未怠慢,既然是造汽車,就應該五臟俱全,甚至敞篷版、運動版等都一應奉上。

Isetta雖小,但卻將生產線鋪布在世界各地,意大利、法國、巴西、德國等等。必須要提的是德國這一條,被寶馬買下後,從動力到車身重新塑造,甚至還推出了加長四座的BMW600。

在Isetta身上,你能看到些什麼?無論是對當代一眾蛋型序列組合式概念車的啟迪,還是遍地街頭「狗騎兔子」的身影,都是Isetta活生生的體現。

反覆的繁複(Ultimate Complex) ——Edsel Corsair 2(1959)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相信即使無需文字渲染,單單一張圖就能把人帶回20世紀50年代。在眾多的汽車流派中,美國戰後黃金年代的車型恐怕是外形辨識度最高的。相信即使無需文字渲染,單單一張圖就能把人帶回20世紀50年代。在眾多的汽車流派中,美國戰後黃金年代的車型恐怕是外形辨識度最高的。

Edsel Corsair也許沒有任何特長:風潮並非由它開啟,也不是由它推向頂峰;做不了上層社會的禮服,中產階級買菜又有些浪費。或許是定位不夠清晰,整個生命週期內,它只賣出了9318輛,是不折不扣的早夭產品。

但是它集合了黃金年代幾乎所有的元素——比例均衡的前中後三廂,平齊的側面車身,曲面玻璃與反向A柱,相對還算收斂的尾鰭,不可或缺的雙色車身和大範圍鍍鉻件,白色封閉輪輞……

在這些最典型元素之外,Edsel Corsair欲言又止的前臉才是值得回味的理由。橫向來看,它還捨不得拋棄上個世代經典的隆起車鼻,左中右結構仍存;可縱向設計早就大跨步邁進了新的時代,車燈與格柵融為一體,保險槓高度上提,上中下結構已然呼之欲出(雖然本質上還是上下兩層)。喜新不厭舊的曖昧語言,造就了這輛少有的「掛著十字架」的汽車。

也許正是這諸多的「含糊不清」,才導致了Edsel Corsair的平淡退場。

鬼魅傳說(Ultimate Flow)——Talbot Lago T150C SS(1937)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自從1934年大名鼎鼎的Chrysler AirFlow問世,所有的汽車廠商都找到了新的陣地。去草坪上找嬉戲的孩子們問一句「汽車車身設計的目標是什麼?」,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沒有直線!」自從1934年大名鼎鼎的Chrysler AirFlow問世,所有的汽車廠商都找到了新的陣地。去草坪上找嬉戲的孩子們問一句「汽車車身設計的目標是什麼?」,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沒有直線!」

且不論盲目的弧線是否經得起空氣動力學的推敲,30年代的確是一個幽靈般鬼魅的時代,而Talbot Lago就是把這一精神發揮到極致的代表之一。除了受制於製造工藝的雙片擋風玻璃,在Talbot Lago上尋覓一條直線著實不容易。

與最初的汽車相比,A柱從幾乎垂直髮展到大傾角,且與發動機艙蓋和車頂渾然一體地連接,車窗的縱向高度大幅降低;相對應的,尾部也從垂直進化為向後傾斜,同樣與車頂圓弧連接,1920年代的方盒子車廂徹頭徹尾地變成了梯形的沙丘。無需轉向的後輪被罩起來,最初只起擋泥板作用的前輪艙向車頭延伸,把前輪從徑向整個包裹起來,汽車車頭終於開始與車廂同寬了。

20世紀30-50年代汽車流線型化的造型階段,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幻影。可惜的是,Talbot幾經變革,最終也沒能活下來。

高傲的未來者(Ultimate Sharp)——Aston Martin Lagonda(1976-1989)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天下設計,弧久必直,直久必弧。有人挖空心思把每一道特徵線畫地極盡優美,就有人高傲地手持長刀,寥寥幾筆留下一塊璞石。天下設計,弧久必直,直久必弧。有人挖空心思把每一道特徵線畫地極盡優美,就有人高傲地手持長刀,寥寥幾筆留下一塊璞石。

「開一個拉貢達出街是不是回頭率會高到爆表?」

「那得啊!」

如果說Talbot Lago還有一大批同期的夥伴,那麼Aston Martin Lagonda無疑是孤獨的。即使在20世紀70-90年代,楔形車大出風頭時,也從沒有一個量產車,把「刻意的直線」發揮到如此極致。與高傲的外觀相配合的,是遠超於當時理念的計算機管理中控和數字儀表,甚至觸摸控制屏。

彼時關於Lagonda有一句流行語:「如果你想開車燈而車燈沒亮,那多半不是車燈的毛病」。理念的超前,往往是技術所不能承受之重。正如Lagonda的造型,與任何一個時代都格格不入,即使是可預見的未來。而支撐起這些線條的,恐怕就是這些極限的追求吧。

技術與設計(Ultimate Grace)——Bugatti Type 41(1927-1933)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每個領域總有些「厚古薄今」的派別。我得承認,自己雖不「薄今」,但著實「厚古」。

工業設計作為力(技術)與美(設計)結合的橋樑,只有技術達到一個平臺區,才能順滑地與優雅的設計接軌。在現代汽車生產線誕生的前二十個年頭中,其實是沒有多少設計可言的。後馬車時代,汽車造型在工程師們大刀闊斧地性能及功能試驗中隨之演化——腰線為界,上下比例越來越低;底盤水平線從前後軸的上方降下去,整車姿態從「架著」變成「掛著」;多缸高功率發動機的應用,讓發動機艙與駕駛艙的長度比例越來越高;唯一還保留著顯著馬車基因的,就是掛在四個角的輪子——沒有前後懸。

技術和功能在某一時期內的相對成熟,就像堅實的基礎。這時候的工程師和設計師,可以傾其全力打造一件藝術品。Bugatti Type 41就是這樣的幸運兒。

原始的驅動(Ultimate Force)——Ford Mustang(1964-present)


"

我們見過太多講汽車設計的書籍、畫冊、網站專題。有的以年代劃定,有的以類別分析,有的按照派系勾引看官的戰鬥欲,而更多的則是各大廠商的自傳體。無疑,這些都是瞭解經典設計的好方法,畢竟汽車誕生不過一百多年,完備的歷史資料讓我們每個人都站在「上帝的視角」,可以盡覽汽車設計是如何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地發展到今天的。

但是對於這個回答,我想換個方式,著重介紹一些小眾卻同樣經典,在某方面做到極致,雖未延續卻潤澤後世的車型。從某種意義來說,這也算是一種「劃時代」。

為後世劃定下限(Ultimate Tiny)——Isetta(1955-1962)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提到微型汽車,我們會想到如今滿街的Smart,想到島國Kei car,想到他們的始祖Fiat 500和詞根來源Mini。但是,恐怕只有少數喜歡研究老爺車的朋友,或者BMW的死忠的腦海中會立刻浮現Isetta可愛又滑稽的身影。

Isetta的生產商是一家名為「ISO」,以做電冰箱和摩托車為主業的公司。而Isetta一名的涵義本就是「小型ISO」,後輪間距只有48cm的它,本質上就是一個三輪摩托。但是ISO卻從未怠慢,既然是造汽車,就應該五臟俱全,甚至敞篷版、運動版等都一應奉上。

Isetta雖小,但卻將生產線鋪布在世界各地,意大利、法國、巴西、德國等等。必須要提的是德國這一條,被寶馬買下後,從動力到車身重新塑造,甚至還推出了加長四座的BMW600。

在Isetta身上,你能看到些什麼?無論是對當代一眾蛋型序列組合式概念車的啟迪,還是遍地街頭「狗騎兔子」的身影,都是Isetta活生生的體現。

反覆的繁複(Ultimate Complex) ——Edsel Corsair 2(1959)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相信即使無需文字渲染,單單一張圖就能把人帶回20世紀50年代。在眾多的汽車流派中,美國戰後黃金年代的車型恐怕是外形辨識度最高的。相信即使無需文字渲染,單單一張圖就能把人帶回20世紀50年代。在眾多的汽車流派中,美國戰後黃金年代的車型恐怕是外形辨識度最高的。

Edsel Corsair也許沒有任何特長:風潮並非由它開啟,也不是由它推向頂峰;做不了上層社會的禮服,中產階級買菜又有些浪費。或許是定位不夠清晰,整個生命週期內,它只賣出了9318輛,是不折不扣的早夭產品。

但是它集合了黃金年代幾乎所有的元素——比例均衡的前中後三廂,平齊的側面車身,曲面玻璃與反向A柱,相對還算收斂的尾鰭,不可或缺的雙色車身和大範圍鍍鉻件,白色封閉輪輞……

在這些最典型元素之外,Edsel Corsair欲言又止的前臉才是值得回味的理由。橫向來看,它還捨不得拋棄上個世代經典的隆起車鼻,左中右結構仍存;可縱向設計早就大跨步邁進了新的時代,車燈與格柵融為一體,保險槓高度上提,上中下結構已然呼之欲出(雖然本質上還是上下兩層)。喜新不厭舊的曖昧語言,造就了這輛少有的「掛著十字架」的汽車。

也許正是這諸多的「含糊不清」,才導致了Edsel Corsair的平淡退場。

鬼魅傳說(Ultimate Flow)——Talbot Lago T150C SS(1937)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自從1934年大名鼎鼎的Chrysler AirFlow問世,所有的汽車廠商都找到了新的陣地。去草坪上找嬉戲的孩子們問一句「汽車車身設計的目標是什麼?」,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沒有直線!」自從1934年大名鼎鼎的Chrysler AirFlow問世,所有的汽車廠商都找到了新的陣地。去草坪上找嬉戲的孩子們問一句「汽車車身設計的目標是什麼?」,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沒有直線!」

且不論盲目的弧線是否經得起空氣動力學的推敲,30年代的確是一個幽靈般鬼魅的時代,而Talbot Lago就是把這一精神發揮到極致的代表之一。除了受制於製造工藝的雙片擋風玻璃,在Talbot Lago上尋覓一條直線著實不容易。

與最初的汽車相比,A柱從幾乎垂直髮展到大傾角,且與發動機艙蓋和車頂渾然一體地連接,車窗的縱向高度大幅降低;相對應的,尾部也從垂直進化為向後傾斜,同樣與車頂圓弧連接,1920年代的方盒子車廂徹頭徹尾地變成了梯形的沙丘。無需轉向的後輪被罩起來,最初只起擋泥板作用的前輪艙向車頭延伸,把前輪從徑向整個包裹起來,汽車車頭終於開始與車廂同寬了。

20世紀30-50年代汽車流線型化的造型階段,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幻影。可惜的是,Talbot幾經變革,最終也沒能活下來。

高傲的未來者(Ultimate Sharp)——Aston Martin Lagonda(1976-1989)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天下設計,弧久必直,直久必弧。有人挖空心思把每一道特徵線畫地極盡優美,就有人高傲地手持長刀,寥寥幾筆留下一塊璞石。天下設計,弧久必直,直久必弧。有人挖空心思把每一道特徵線畫地極盡優美,就有人高傲地手持長刀,寥寥幾筆留下一塊璞石。

「開一個拉貢達出街是不是回頭率會高到爆表?」

「那得啊!」

如果說Talbot Lago還有一大批同期的夥伴,那麼Aston Martin Lagonda無疑是孤獨的。即使在20世紀70-90年代,楔形車大出風頭時,也從沒有一個量產車,把「刻意的直線」發揮到如此極致。與高傲的外觀相配合的,是遠超於當時理念的計算機管理中控和數字儀表,甚至觸摸控制屏。

彼時關於Lagonda有一句流行語:「如果你想開車燈而車燈沒亮,那多半不是車燈的毛病」。理念的超前,往往是技術所不能承受之重。正如Lagonda的造型,與任何一個時代都格格不入,即使是可預見的未來。而支撐起這些線條的,恐怕就是這些極限的追求吧。

技術與設計(Ultimate Grace)——Bugatti Type 41(1927-1933)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每個領域總有些「厚古薄今」的派別。我得承認,自己雖不「薄今」,但著實「厚古」。

工業設計作為力(技術)與美(設計)結合的橋樑,只有技術達到一個平臺區,才能順滑地與優雅的設計接軌。在現代汽車生產線誕生的前二十個年頭中,其實是沒有多少設計可言的。後馬車時代,汽車造型在工程師們大刀闊斧地性能及功能試驗中隨之演化——腰線為界,上下比例越來越低;底盤水平線從前後軸的上方降下去,整車姿態從「架著」變成「掛著」;多缸高功率發動機的應用,讓發動機艙與駕駛艙的長度比例越來越高;唯一還保留著顯著馬車基因的,就是掛在四個角的輪子——沒有前後懸。

技術和功能在某一時期內的相對成熟,就像堅實的基礎。這時候的工程師和設計師,可以傾其全力打造一件藝術品。Bugatti Type 41就是這樣的幸運兒。

原始的驅動(Ultimate Force)——Ford Mustang(1964-present)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如果說優雅是在完備的底盤基礎上,費心雕琢的外衣,那麼暴力就是簡潔的肌肉線條下掩蓋不住的狂野內心。如果說優雅是在完備的底盤基礎上,費心雕琢的外衣,那麼暴力就是簡潔的肌肉線條下掩蓋不住的狂野內心。

野馬並不算小眾,而且幾經波折延續至今,似乎與本回答的主旨有些背離。但回溯其50年來的坎坷歷程,石油危機下的它,也不得不妥協,嘗試做一些重視操控、輕量化、低風阻的版本,甚至出現過前驅的架構。要保留最初這份精神,其實並不容易。

純粹內心暴力的動力如今可能已經不太適用,但那一條條充滿力量的線條,卻一直延續了下來。

寫完這些個人色彩強烈的極端車型後,我決定按照Usual的歷史梳理方法,再重新列一個工業設計方面劃時代經典車型的list:

Rolls-Royce Silver Ghost(1906-1926):皇家馬車

Ford Model T(1908-1927):量變到質變

Chrysler Airflow(1934-1937):開啟流動時代

Jeep Willys MB(1942):奠定越野車架構

Volkswagen Beetle(1945-2003)& Porsche 911(1964-present):FAST BACK永恆

Ford F-Series(1948-present):追隨功能性

Citroen 2CV(1948-1990):家用前驅車

Ford Custom(1949-1955):三廂車的到來

Volkswagen T1(1950-1967):空間與彩繪

Mercedes-Benz 300SL(1952-1963):鷗翼門

Cadillac Eldorado1-8(1953-1978):黃金年代

Jaguar E-Type(1961-1975):看臉的世界

Ford Mustang 1(1964-1973):簡單粗暴,胸大無腦

Ford GT40(1964-1969):Gran Tourism;40 inches

Lamborghini Marzal Concept(1967):楔形的開端

Alfa Romeo Giulietta Type 116(1977-1985):實用至上

Mazda MX-5(1989-present):傳統元素混搭出全新玩法

Peugeot 406(1995-2004):平淡美的極致

Citroen Xsara Picasso(1999-present):蛋

Toyota Previa (1990-present):子彈頭

Audi TT Coupe Concept(1995):承前啟後,奧迪設計復興的豐碑

Mercedes-Benz S-Class W220(1999-2005):無數廠商造型元素的靈感源泉

Mercedes-Benz CLS-Class(2004-present)& Audi A5(2007-present):引爆「最美腰線」的戰爭

BMW Concept X6(2007):SUV的Coupe化

Mercedes-Benz F800(2009):側圍從此凌亂

想起來再補充...

【王浩然的回答(8票)】:


"

我們見過太多講汽車設計的書籍、畫冊、網站專題。有的以年代劃定,有的以類別分析,有的按照派系勾引看官的戰鬥欲,而更多的則是各大廠商的自傳體。無疑,這些都是瞭解經典設計的好方法,畢竟汽車誕生不過一百多年,完備的歷史資料讓我們每個人都站在「上帝的視角」,可以盡覽汽車設計是如何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地發展到今天的。

但是對於這個回答,我想換個方式,著重介紹一些小眾卻同樣經典,在某方面做到極致,雖未延續卻潤澤後世的車型。從某種意義來說,這也算是一種「劃時代」。

為後世劃定下限(Ultimate Tiny)——Isetta(1955-1962)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提到微型汽車,我們會想到如今滿街的Smart,想到島國Kei car,想到他們的始祖Fiat 500和詞根來源Mini。但是,恐怕只有少數喜歡研究老爺車的朋友,或者BMW的死忠的腦海中會立刻浮現Isetta可愛又滑稽的身影。

Isetta的生產商是一家名為「ISO」,以做電冰箱和摩托車為主業的公司。而Isetta一名的涵義本就是「小型ISO」,後輪間距只有48cm的它,本質上就是一個三輪摩托。但是ISO卻從未怠慢,既然是造汽車,就應該五臟俱全,甚至敞篷版、運動版等都一應奉上。

Isetta雖小,但卻將生產線鋪布在世界各地,意大利、法國、巴西、德國等等。必須要提的是德國這一條,被寶馬買下後,從動力到車身重新塑造,甚至還推出了加長四座的BMW600。

在Isetta身上,你能看到些什麼?無論是對當代一眾蛋型序列組合式概念車的啟迪,還是遍地街頭「狗騎兔子」的身影,都是Isetta活生生的體現。

反覆的繁複(Ultimate Complex) ——Edsel Corsair 2(1959)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相信即使無需文字渲染,單單一張圖就能把人帶回20世紀50年代。在眾多的汽車流派中,美國戰後黃金年代的車型恐怕是外形辨識度最高的。相信即使無需文字渲染,單單一張圖就能把人帶回20世紀50年代。在眾多的汽車流派中,美國戰後黃金年代的車型恐怕是外形辨識度最高的。

Edsel Corsair也許沒有任何特長:風潮並非由它開啟,也不是由它推向頂峰;做不了上層社會的禮服,中產階級買菜又有些浪費。或許是定位不夠清晰,整個生命週期內,它只賣出了9318輛,是不折不扣的早夭產品。

但是它集合了黃金年代幾乎所有的元素——比例均衡的前中後三廂,平齊的側面車身,曲面玻璃與反向A柱,相對還算收斂的尾鰭,不可或缺的雙色車身和大範圍鍍鉻件,白色封閉輪輞……

在這些最典型元素之外,Edsel Corsair欲言又止的前臉才是值得回味的理由。橫向來看,它還捨不得拋棄上個世代經典的隆起車鼻,左中右結構仍存;可縱向設計早就大跨步邁進了新的時代,車燈與格柵融為一體,保險槓高度上提,上中下結構已然呼之欲出(雖然本質上還是上下兩層)。喜新不厭舊的曖昧語言,造就了這輛少有的「掛著十字架」的汽車。

也許正是這諸多的「含糊不清」,才導致了Edsel Corsair的平淡退場。

鬼魅傳說(Ultimate Flow)——Talbot Lago T150C SS(1937)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自從1934年大名鼎鼎的Chrysler AirFlow問世,所有的汽車廠商都找到了新的陣地。去草坪上找嬉戲的孩子們問一句「汽車車身設計的目標是什麼?」,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沒有直線!」自從1934年大名鼎鼎的Chrysler AirFlow問世,所有的汽車廠商都找到了新的陣地。去草坪上找嬉戲的孩子們問一句「汽車車身設計的目標是什麼?」,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沒有直線!」

且不論盲目的弧線是否經得起空氣動力學的推敲,30年代的確是一個幽靈般鬼魅的時代,而Talbot Lago就是把這一精神發揮到極致的代表之一。除了受制於製造工藝的雙片擋風玻璃,在Talbot Lago上尋覓一條直線著實不容易。

與最初的汽車相比,A柱從幾乎垂直髮展到大傾角,且與發動機艙蓋和車頂渾然一體地連接,車窗的縱向高度大幅降低;相對應的,尾部也從垂直進化為向後傾斜,同樣與車頂圓弧連接,1920年代的方盒子車廂徹頭徹尾地變成了梯形的沙丘。無需轉向的後輪被罩起來,最初只起擋泥板作用的前輪艙向車頭延伸,把前輪從徑向整個包裹起來,汽車車頭終於開始與車廂同寬了。

20世紀30-50年代汽車流線型化的造型階段,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幻影。可惜的是,Talbot幾經變革,最終也沒能活下來。

高傲的未來者(Ultimate Sharp)——Aston Martin Lagonda(1976-1989)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天下設計,弧久必直,直久必弧。有人挖空心思把每一道特徵線畫地極盡優美,就有人高傲地手持長刀,寥寥幾筆留下一塊璞石。天下設計,弧久必直,直久必弧。有人挖空心思把每一道特徵線畫地極盡優美,就有人高傲地手持長刀,寥寥幾筆留下一塊璞石。

「開一個拉貢達出街是不是回頭率會高到爆表?」

「那得啊!」

如果說Talbot Lago還有一大批同期的夥伴,那麼Aston Martin Lagonda無疑是孤獨的。即使在20世紀70-90年代,楔形車大出風頭時,也從沒有一個量產車,把「刻意的直線」發揮到如此極致。與高傲的外觀相配合的,是遠超於當時理念的計算機管理中控和數字儀表,甚至觸摸控制屏。

彼時關於Lagonda有一句流行語:「如果你想開車燈而車燈沒亮,那多半不是車燈的毛病」。理念的超前,往往是技術所不能承受之重。正如Lagonda的造型,與任何一個時代都格格不入,即使是可預見的未來。而支撐起這些線條的,恐怕就是這些極限的追求吧。

技術與設計(Ultimate Grace)——Bugatti Type 41(1927-1933)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每個領域總有些「厚古薄今」的派別。我得承認,自己雖不「薄今」,但著實「厚古」。

工業設計作為力(技術)與美(設計)結合的橋樑,只有技術達到一個平臺區,才能順滑地與優雅的設計接軌。在現代汽車生產線誕生的前二十個年頭中,其實是沒有多少設計可言的。後馬車時代,汽車造型在工程師們大刀闊斧地性能及功能試驗中隨之演化——腰線為界,上下比例越來越低;底盤水平線從前後軸的上方降下去,整車姿態從「架著」變成「掛著」;多缸高功率發動機的應用,讓發動機艙與駕駛艙的長度比例越來越高;唯一還保留著顯著馬車基因的,就是掛在四個角的輪子——沒有前後懸。

技術和功能在某一時期內的相對成熟,就像堅實的基礎。這時候的工程師和設計師,可以傾其全力打造一件藝術品。Bugatti Type 41就是這樣的幸運兒。

原始的驅動(Ultimate Force)——Ford Mustang(1964-present)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如果說優雅是在完備的底盤基礎上,費心雕琢的外衣,那麼暴力就是簡潔的肌肉線條下掩蓋不住的狂野內心。如果說優雅是在完備的底盤基礎上,費心雕琢的外衣,那麼暴力就是簡潔的肌肉線條下掩蓋不住的狂野內心。

野馬並不算小眾,而且幾經波折延續至今,似乎與本回答的主旨有些背離。但回溯其50年來的坎坷歷程,石油危機下的它,也不得不妥協,嘗試做一些重視操控、輕量化、低風阻的版本,甚至出現過前驅的架構。要保留最初這份精神,其實並不容易。

純粹內心暴力的動力如今可能已經不太適用,但那一條條充滿力量的線條,卻一直延續了下來。

寫完這些個人色彩強烈的極端車型後,我決定按照Usual的歷史梳理方法,再重新列一個工業設計方面劃時代經典車型的list:

Rolls-Royce Silver Ghost(1906-1926):皇家馬車

Ford Model T(1908-1927):量變到質變

Chrysler Airflow(1934-1937):開啟流動時代

Jeep Willys MB(1942):奠定越野車架構

Volkswagen Beetle(1945-2003)& Porsche 911(1964-present):FAST BACK永恆

Ford F-Series(1948-present):追隨功能性

Citroen 2CV(1948-1990):家用前驅車

Ford Custom(1949-1955):三廂車的到來

Volkswagen T1(1950-1967):空間與彩繪

Mercedes-Benz 300SL(1952-1963):鷗翼門

Cadillac Eldorado1-8(1953-1978):黃金年代

Jaguar E-Type(1961-1975):看臉的世界

Ford Mustang 1(1964-1973):簡單粗暴,胸大無腦

Ford GT40(1964-1969):Gran Tourism;40 inches

Lamborghini Marzal Concept(1967):楔形的開端

Alfa Romeo Giulietta Type 116(1977-1985):實用至上

Mazda MX-5(1989-present):傳統元素混搭出全新玩法

Peugeot 406(1995-2004):平淡美的極致

Citroen Xsara Picasso(1999-present):蛋

Toyota Previa (1990-present):子彈頭

Audi TT Coupe Concept(1995):承前啟後,奧迪設計復興的豐碑

Mercedes-Benz S-Class W220(1999-2005):無數廠商造型元素的靈感源泉

Mercedes-Benz CLS-Class(2004-present)& Audi A5(2007-present):引爆「最美腰線」的戰爭

BMW Concept X6(2007):SUV的Coupe化

Mercedes-Benz F800(2009):側圍從此凌亂

想起來再補充...

【王浩然的回答(8票)】: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霍夫麥斯特彎角霍夫麥斯特彎角

【夏嗶嗶的回答(3票)】:

德國

奔馳盾形格柵、G-class

寶馬雙腎格柵、Hofmeister拐角

大眾甲殼蟲、高爾夫

保時捷911

布加迪皇冠格柵

英國

勞斯萊斯直瀑式格柵

捷豹E-type

阿斯頓馬(fú)丁(tè)凸字臉

路虎衛士

意呆利

蘭博基尼楔形車身、剪刀門

阿爾法羅密歐三角臉

美國

卡馬洛&福特野馬&道奇挑戰者等肌肉車

凱迪拉克火箭尾、鑽石切割車身

吉普牧馬人

瑞典

薩博機翼型車身(他家本來就是造飛機的)

都是外觀設計,歡迎補充。

【WillyHu的回答(2票)】:


"

我們見過太多講汽車設計的書籍、畫冊、網站專題。有的以年代劃定,有的以類別分析,有的按照派系勾引看官的戰鬥欲,而更多的則是各大廠商的自傳體。無疑,這些都是瞭解經典設計的好方法,畢竟汽車誕生不過一百多年,完備的歷史資料讓我們每個人都站在「上帝的視角」,可以盡覽汽車設計是如何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地發展到今天的。

但是對於這個回答,我想換個方式,著重介紹一些小眾卻同樣經典,在某方面做到極致,雖未延續卻潤澤後世的車型。從某種意義來說,這也算是一種「劃時代」。

為後世劃定下限(Ultimate Tiny)——Isetta(1955-1962)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提到微型汽車,我們會想到如今滿街的Smart,想到島國Kei car,想到他們的始祖Fiat 500和詞根來源Mini。但是,恐怕只有少數喜歡研究老爺車的朋友,或者BMW的死忠的腦海中會立刻浮現Isetta可愛又滑稽的身影。

Isetta的生產商是一家名為「ISO」,以做電冰箱和摩托車為主業的公司。而Isetta一名的涵義本就是「小型ISO」,後輪間距只有48cm的它,本質上就是一個三輪摩托。但是ISO卻從未怠慢,既然是造汽車,就應該五臟俱全,甚至敞篷版、運動版等都一應奉上。

Isetta雖小,但卻將生產線鋪布在世界各地,意大利、法國、巴西、德國等等。必須要提的是德國這一條,被寶馬買下後,從動力到車身重新塑造,甚至還推出了加長四座的BMW600。

在Isetta身上,你能看到些什麼?無論是對當代一眾蛋型序列組合式概念車的啟迪,還是遍地街頭「狗騎兔子」的身影,都是Isetta活生生的體現。

反覆的繁複(Ultimate Complex) ——Edsel Corsair 2(1959)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相信即使無需文字渲染,單單一張圖就能把人帶回20世紀50年代。在眾多的汽車流派中,美國戰後黃金年代的車型恐怕是外形辨識度最高的。相信即使無需文字渲染,單單一張圖就能把人帶回20世紀50年代。在眾多的汽車流派中,美國戰後黃金年代的車型恐怕是外形辨識度最高的。

Edsel Corsair也許沒有任何特長:風潮並非由它開啟,也不是由它推向頂峰;做不了上層社會的禮服,中產階級買菜又有些浪費。或許是定位不夠清晰,整個生命週期內,它只賣出了9318輛,是不折不扣的早夭產品。

但是它集合了黃金年代幾乎所有的元素——比例均衡的前中後三廂,平齊的側面車身,曲面玻璃與反向A柱,相對還算收斂的尾鰭,不可或缺的雙色車身和大範圍鍍鉻件,白色封閉輪輞……

在這些最典型元素之外,Edsel Corsair欲言又止的前臉才是值得回味的理由。橫向來看,它還捨不得拋棄上個世代經典的隆起車鼻,左中右結構仍存;可縱向設計早就大跨步邁進了新的時代,車燈與格柵融為一體,保險槓高度上提,上中下結構已然呼之欲出(雖然本質上還是上下兩層)。喜新不厭舊的曖昧語言,造就了這輛少有的「掛著十字架」的汽車。

也許正是這諸多的「含糊不清」,才導致了Edsel Corsair的平淡退場。

鬼魅傳說(Ultimate Flow)——Talbot Lago T150C SS(1937)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自從1934年大名鼎鼎的Chrysler AirFlow問世,所有的汽車廠商都找到了新的陣地。去草坪上找嬉戲的孩子們問一句「汽車車身設計的目標是什麼?」,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沒有直線!」自從1934年大名鼎鼎的Chrysler AirFlow問世,所有的汽車廠商都找到了新的陣地。去草坪上找嬉戲的孩子們問一句「汽車車身設計的目標是什麼?」,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沒有直線!」

且不論盲目的弧線是否經得起空氣動力學的推敲,30年代的確是一個幽靈般鬼魅的時代,而Talbot Lago就是把這一精神發揮到極致的代表之一。除了受制於製造工藝的雙片擋風玻璃,在Talbot Lago上尋覓一條直線著實不容易。

與最初的汽車相比,A柱從幾乎垂直髮展到大傾角,且與發動機艙蓋和車頂渾然一體地連接,車窗的縱向高度大幅降低;相對應的,尾部也從垂直進化為向後傾斜,同樣與車頂圓弧連接,1920年代的方盒子車廂徹頭徹尾地變成了梯形的沙丘。無需轉向的後輪被罩起來,最初只起擋泥板作用的前輪艙向車頭延伸,把前輪從徑向整個包裹起來,汽車車頭終於開始與車廂同寬了。

20世紀30-50年代汽車流線型化的造型階段,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幻影。可惜的是,Talbot幾經變革,最終也沒能活下來。

高傲的未來者(Ultimate Sharp)——Aston Martin Lagonda(1976-1989)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天下設計,弧久必直,直久必弧。有人挖空心思把每一道特徵線畫地極盡優美,就有人高傲地手持長刀,寥寥幾筆留下一塊璞石。天下設計,弧久必直,直久必弧。有人挖空心思把每一道特徵線畫地極盡優美,就有人高傲地手持長刀,寥寥幾筆留下一塊璞石。

「開一個拉貢達出街是不是回頭率會高到爆表?」

「那得啊!」

如果說Talbot Lago還有一大批同期的夥伴,那麼Aston Martin Lagonda無疑是孤獨的。即使在20世紀70-90年代,楔形車大出風頭時,也從沒有一個量產車,把「刻意的直線」發揮到如此極致。與高傲的外觀相配合的,是遠超於當時理念的計算機管理中控和數字儀表,甚至觸摸控制屏。

彼時關於Lagonda有一句流行語:「如果你想開車燈而車燈沒亮,那多半不是車燈的毛病」。理念的超前,往往是技術所不能承受之重。正如Lagonda的造型,與任何一個時代都格格不入,即使是可預見的未來。而支撐起這些線條的,恐怕就是這些極限的追求吧。

技術與設計(Ultimate Grace)——Bugatti Type 41(1927-1933)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每個領域總有些「厚古薄今」的派別。我得承認,自己雖不「薄今」,但著實「厚古」。

工業設計作為力(技術)與美(設計)結合的橋樑,只有技術達到一個平臺區,才能順滑地與優雅的設計接軌。在現代汽車生產線誕生的前二十個年頭中,其實是沒有多少設計可言的。後馬車時代,汽車造型在工程師們大刀闊斧地性能及功能試驗中隨之演化——腰線為界,上下比例越來越低;底盤水平線從前後軸的上方降下去,整車姿態從「架著」變成「掛著」;多缸高功率發動機的應用,讓發動機艙與駕駛艙的長度比例越來越高;唯一還保留著顯著馬車基因的,就是掛在四個角的輪子——沒有前後懸。

技術和功能在某一時期內的相對成熟,就像堅實的基礎。這時候的工程師和設計師,可以傾其全力打造一件藝術品。Bugatti Type 41就是這樣的幸運兒。

原始的驅動(Ultimate Force)——Ford Mustang(1964-present)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如果說優雅是在完備的底盤基礎上,費心雕琢的外衣,那麼暴力就是簡潔的肌肉線條下掩蓋不住的狂野內心。如果說優雅是在完備的底盤基礎上,費心雕琢的外衣,那麼暴力就是簡潔的肌肉線條下掩蓋不住的狂野內心。

野馬並不算小眾,而且幾經波折延續至今,似乎與本回答的主旨有些背離。但回溯其50年來的坎坷歷程,石油危機下的它,也不得不妥協,嘗試做一些重視操控、輕量化、低風阻的版本,甚至出現過前驅的架構。要保留最初這份精神,其實並不容易。

純粹內心暴力的動力如今可能已經不太適用,但那一條條充滿力量的線條,卻一直延續了下來。

寫完這些個人色彩強烈的極端車型後,我決定按照Usual的歷史梳理方法,再重新列一個工業設計方面劃時代經典車型的list:

Rolls-Royce Silver Ghost(1906-1926):皇家馬車

Ford Model T(1908-1927):量變到質變

Chrysler Airflow(1934-1937):開啟流動時代

Jeep Willys MB(1942):奠定越野車架構

Volkswagen Beetle(1945-2003)& Porsche 911(1964-present):FAST BACK永恆

Ford F-Series(1948-present):追隨功能性

Citroen 2CV(1948-1990):家用前驅車

Ford Custom(1949-1955):三廂車的到來

Volkswagen T1(1950-1967):空間與彩繪

Mercedes-Benz 300SL(1952-1963):鷗翼門

Cadillac Eldorado1-8(1953-1978):黃金年代

Jaguar E-Type(1961-1975):看臉的世界

Ford Mustang 1(1964-1973):簡單粗暴,胸大無腦

Ford GT40(1964-1969):Gran Tourism;40 inches

Lamborghini Marzal Concept(1967):楔形的開端

Alfa Romeo Giulietta Type 116(1977-1985):實用至上

Mazda MX-5(1989-present):傳統元素混搭出全新玩法

Peugeot 406(1995-2004):平淡美的極致

Citroen Xsara Picasso(1999-present):蛋

Toyota Previa (1990-present):子彈頭

Audi TT Coupe Concept(1995):承前啟後,奧迪設計復興的豐碑

Mercedes-Benz S-Class W220(1999-2005):無數廠商造型元素的靈感源泉

Mercedes-Benz CLS-Class(2004-present)& Audi A5(2007-present):引爆「最美腰線」的戰爭

BMW Concept X6(2007):SUV的Coupe化

Mercedes-Benz F800(2009):側圍從此凌亂

想起來再補充...

【王浩然的回答(8票)】: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霍夫麥斯特彎角霍夫麥斯特彎角

【夏嗶嗶的回答(3票)】:

德國

奔馳盾形格柵、G-class

寶馬雙腎格柵、Hofmeister拐角

大眾甲殼蟲、高爾夫

保時捷911

布加迪皇冠格柵

英國

勞斯萊斯直瀑式格柵

捷豹E-type

阿斯頓馬(fú)丁(tè)凸字臉

路虎衛士

意呆利

蘭博基尼楔形車身、剪刀門

阿爾法羅密歐三角臉

美國

卡馬洛&福特野馬&道奇挑戰者等肌肉車

凱迪拉克火箭尾、鑽石切割車身

吉普牧馬人

瑞典

薩博機翼型車身(他家本來就是造飛機的)

都是外觀設計,歡迎補充。

【WillyHu的回答(2票)】: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Ian Callum的捷豹家族新前臉Ian Callum的捷豹家族新前臉

【大樂王的回答(0票)】:

保時捷的車燈

大眼賊亮,太漂亮了


"

我們見過太多講汽車設計的書籍、畫冊、網站專題。有的以年代劃定,有的以類別分析,有的按照派系勾引看官的戰鬥欲,而更多的則是各大廠商的自傳體。無疑,這些都是瞭解經典設計的好方法,畢竟汽車誕生不過一百多年,完備的歷史資料讓我們每個人都站在「上帝的視角」,可以盡覽汽車設計是如何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地發展到今天的。

但是對於這個回答,我想換個方式,著重介紹一些小眾卻同樣經典,在某方面做到極致,雖未延續卻潤澤後世的車型。從某種意義來說,這也算是一種「劃時代」。

為後世劃定下限(Ultimate Tiny)——Isetta(1955-1962)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提到微型汽車,我們會想到如今滿街的Smart,想到島國Kei car,想到他們的始祖Fiat 500和詞根來源Mini。但是,恐怕只有少數喜歡研究老爺車的朋友,或者BMW的死忠的腦海中會立刻浮現Isetta可愛又滑稽的身影。

Isetta的生產商是一家名為「ISO」,以做電冰箱和摩托車為主業的公司。而Isetta一名的涵義本就是「小型ISO」,後輪間距只有48cm的它,本質上就是一個三輪摩托。但是ISO卻從未怠慢,既然是造汽車,就應該五臟俱全,甚至敞篷版、運動版等都一應奉上。

Isetta雖小,但卻將生產線鋪布在世界各地,意大利、法國、巴西、德國等等。必須要提的是德國這一條,被寶馬買下後,從動力到車身重新塑造,甚至還推出了加長四座的BMW600。

在Isetta身上,你能看到些什麼?無論是對當代一眾蛋型序列組合式概念車的啟迪,還是遍地街頭「狗騎兔子」的身影,都是Isetta活生生的體現。

反覆的繁複(Ultimate Complex) ——Edsel Corsair 2(1959)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相信即使無需文字渲染,單單一張圖就能把人帶回20世紀50年代。在眾多的汽車流派中,美國戰後黃金年代的車型恐怕是外形辨識度最高的。相信即使無需文字渲染,單單一張圖就能把人帶回20世紀50年代。在眾多的汽車流派中,美國戰後黃金年代的車型恐怕是外形辨識度最高的。

Edsel Corsair也許沒有任何特長:風潮並非由它開啟,也不是由它推向頂峰;做不了上層社會的禮服,中產階級買菜又有些浪費。或許是定位不夠清晰,整個生命週期內,它只賣出了9318輛,是不折不扣的早夭產品。

但是它集合了黃金年代幾乎所有的元素——比例均衡的前中後三廂,平齊的側面車身,曲面玻璃與反向A柱,相對還算收斂的尾鰭,不可或缺的雙色車身和大範圍鍍鉻件,白色封閉輪輞……

在這些最典型元素之外,Edsel Corsair欲言又止的前臉才是值得回味的理由。橫向來看,它還捨不得拋棄上個世代經典的隆起車鼻,左中右結構仍存;可縱向設計早就大跨步邁進了新的時代,車燈與格柵融為一體,保險槓高度上提,上中下結構已然呼之欲出(雖然本質上還是上下兩層)。喜新不厭舊的曖昧語言,造就了這輛少有的「掛著十字架」的汽車。

也許正是這諸多的「含糊不清」,才導致了Edsel Corsair的平淡退場。

鬼魅傳說(Ultimate Flow)——Talbot Lago T150C SS(1937)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自從1934年大名鼎鼎的Chrysler AirFlow問世,所有的汽車廠商都找到了新的陣地。去草坪上找嬉戲的孩子們問一句「汽車車身設計的目標是什麼?」,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沒有直線!」自從1934年大名鼎鼎的Chrysler AirFlow問世,所有的汽車廠商都找到了新的陣地。去草坪上找嬉戲的孩子們問一句「汽車車身設計的目標是什麼?」,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沒有直線!」

且不論盲目的弧線是否經得起空氣動力學的推敲,30年代的確是一個幽靈般鬼魅的時代,而Talbot Lago就是把這一精神發揮到極致的代表之一。除了受制於製造工藝的雙片擋風玻璃,在Talbot Lago上尋覓一條直線著實不容易。

與最初的汽車相比,A柱從幾乎垂直髮展到大傾角,且與發動機艙蓋和車頂渾然一體地連接,車窗的縱向高度大幅降低;相對應的,尾部也從垂直進化為向後傾斜,同樣與車頂圓弧連接,1920年代的方盒子車廂徹頭徹尾地變成了梯形的沙丘。無需轉向的後輪被罩起來,最初只起擋泥板作用的前輪艙向車頭延伸,把前輪從徑向整個包裹起來,汽車車頭終於開始與車廂同寬了。

20世紀30-50年代汽車流線型化的造型階段,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幻影。可惜的是,Talbot幾經變革,最終也沒能活下來。

高傲的未來者(Ultimate Sharp)——Aston Martin Lagonda(1976-1989)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天下設計,弧久必直,直久必弧。有人挖空心思把每一道特徵線畫地極盡優美,就有人高傲地手持長刀,寥寥幾筆留下一塊璞石。天下設計,弧久必直,直久必弧。有人挖空心思把每一道特徵線畫地極盡優美,就有人高傲地手持長刀,寥寥幾筆留下一塊璞石。

「開一個拉貢達出街是不是回頭率會高到爆表?」

「那得啊!」

如果說Talbot Lago還有一大批同期的夥伴,那麼Aston Martin Lagonda無疑是孤獨的。即使在20世紀70-90年代,楔形車大出風頭時,也從沒有一個量產車,把「刻意的直線」發揮到如此極致。與高傲的外觀相配合的,是遠超於當時理念的計算機管理中控和數字儀表,甚至觸摸控制屏。

彼時關於Lagonda有一句流行語:「如果你想開車燈而車燈沒亮,那多半不是車燈的毛病」。理念的超前,往往是技術所不能承受之重。正如Lagonda的造型,與任何一個時代都格格不入,即使是可預見的未來。而支撐起這些線條的,恐怕就是這些極限的追求吧。

技術與設計(Ultimate Grace)——Bugatti Type 41(1927-1933)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每個領域總有些「厚古薄今」的派別。我得承認,自己雖不「薄今」,但著實「厚古」。

工業設計作為力(技術)與美(設計)結合的橋樑,只有技術達到一個平臺區,才能順滑地與優雅的設計接軌。在現代汽車生產線誕生的前二十個年頭中,其實是沒有多少設計可言的。後馬車時代,汽車造型在工程師們大刀闊斧地性能及功能試驗中隨之演化——腰線為界,上下比例越來越低;底盤水平線從前後軸的上方降下去,整車姿態從「架著」變成「掛著」;多缸高功率發動機的應用,讓發動機艙與駕駛艙的長度比例越來越高;唯一還保留著顯著馬車基因的,就是掛在四個角的輪子——沒有前後懸。

技術和功能在某一時期內的相對成熟,就像堅實的基礎。這時候的工程師和設計師,可以傾其全力打造一件藝術品。Bugatti Type 41就是這樣的幸運兒。

原始的驅動(Ultimate Force)——Ford Mustang(1964-present)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如果說優雅是在完備的底盤基礎上,費心雕琢的外衣,那麼暴力就是簡潔的肌肉線條下掩蓋不住的狂野內心。如果說優雅是在完備的底盤基礎上,費心雕琢的外衣,那麼暴力就是簡潔的肌肉線條下掩蓋不住的狂野內心。

野馬並不算小眾,而且幾經波折延續至今,似乎與本回答的主旨有些背離。但回溯其50年來的坎坷歷程,石油危機下的它,也不得不妥協,嘗試做一些重視操控、輕量化、低風阻的版本,甚至出現過前驅的架構。要保留最初這份精神,其實並不容易。

純粹內心暴力的動力如今可能已經不太適用,但那一條條充滿力量的線條,卻一直延續了下來。

寫完這些個人色彩強烈的極端車型後,我決定按照Usual的歷史梳理方法,再重新列一個工業設計方面劃時代經典車型的list:

Rolls-Royce Silver Ghost(1906-1926):皇家馬車

Ford Model T(1908-1927):量變到質變

Chrysler Airflow(1934-1937):開啟流動時代

Jeep Willys MB(1942):奠定越野車架構

Volkswagen Beetle(1945-2003)& Porsche 911(1964-present):FAST BACK永恆

Ford F-Series(1948-present):追隨功能性

Citroen 2CV(1948-1990):家用前驅車

Ford Custom(1949-1955):三廂車的到來

Volkswagen T1(1950-1967):空間與彩繪

Mercedes-Benz 300SL(1952-1963):鷗翼門

Cadillac Eldorado1-8(1953-1978):黃金年代

Jaguar E-Type(1961-1975):看臉的世界

Ford Mustang 1(1964-1973):簡單粗暴,胸大無腦

Ford GT40(1964-1969):Gran Tourism;40 inches

Lamborghini Marzal Concept(1967):楔形的開端

Alfa Romeo Giulietta Type 116(1977-1985):實用至上

Mazda MX-5(1989-present):傳統元素混搭出全新玩法

Peugeot 406(1995-2004):平淡美的極致

Citroen Xsara Picasso(1999-present):蛋

Toyota Previa (1990-present):子彈頭

Audi TT Coupe Concept(1995):承前啟後,奧迪設計復興的豐碑

Mercedes-Benz S-Class W220(1999-2005):無數廠商造型元素的靈感源泉

Mercedes-Benz CLS-Class(2004-present)& Audi A5(2007-present):引爆「最美腰線」的戰爭

BMW Concept X6(2007):SUV的Coupe化

Mercedes-Benz F800(2009):側圍從此凌亂

想起來再補充...

【王浩然的回答(8票)】: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霍夫麥斯特彎角霍夫麥斯特彎角

【夏嗶嗶的回答(3票)】:

德國

奔馳盾形格柵、G-class

寶馬雙腎格柵、Hofmeister拐角

大眾甲殼蟲、高爾夫

保時捷911

布加迪皇冠格柵

英國

勞斯萊斯直瀑式格柵

捷豹E-type

阿斯頓馬(fú)丁(tè)凸字臉

路虎衛士

意呆利

蘭博基尼楔形車身、剪刀門

阿爾法羅密歐三角臉

美國

卡馬洛&福特野馬&道奇挑戰者等肌肉車

凱迪拉克火箭尾、鑽石切割車身

吉普牧馬人

瑞典

薩博機翼型車身(他家本來就是造飛機的)

都是外觀設計,歡迎補充。

【WillyHu的回答(2票)】: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Ian Callum的捷豹家族新前臉Ian Callum的捷豹家族新前臉

【大樂王的回答(0票)】:

保時捷的車燈

大眼賊亮,太漂亮了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

我們見過太多講汽車設計的書籍、畫冊、網站專題。有的以年代劃定,有的以類別分析,有的按照派系勾引看官的戰鬥欲,而更多的則是各大廠商的自傳體。無疑,這些都是瞭解經典設計的好方法,畢竟汽車誕生不過一百多年,完備的歷史資料讓我們每個人都站在「上帝的視角」,可以盡覽汽車設計是如何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地發展到今天的。

但是對於這個回答,我想換個方式,著重介紹一些小眾卻同樣經典,在某方面做到極致,雖未延續卻潤澤後世的車型。從某種意義來說,這也算是一種「劃時代」。

為後世劃定下限(Ultimate Tiny)——Isetta(1955-1962)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提到微型汽車,我們會想到如今滿街的Smart,想到島國Kei car,想到他們的始祖Fiat 500和詞根來源Mini。但是,恐怕只有少數喜歡研究老爺車的朋友,或者BMW的死忠的腦海中會立刻浮現Isetta可愛又滑稽的身影。

Isetta的生產商是一家名為「ISO」,以做電冰箱和摩托車為主業的公司。而Isetta一名的涵義本就是「小型ISO」,後輪間距只有48cm的它,本質上就是一個三輪摩托。但是ISO卻從未怠慢,既然是造汽車,就應該五臟俱全,甚至敞篷版、運動版等都一應奉上。

Isetta雖小,但卻將生產線鋪布在世界各地,意大利、法國、巴西、德國等等。必須要提的是德國這一條,被寶馬買下後,從動力到車身重新塑造,甚至還推出了加長四座的BMW600。

在Isetta身上,你能看到些什麼?無論是對當代一眾蛋型序列組合式概念車的啟迪,還是遍地街頭「狗騎兔子」的身影,都是Isetta活生生的體現。

反覆的繁複(Ultimate Complex) ——Edsel Corsair 2(1959)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相信即使無需文字渲染,單單一張圖就能把人帶回20世紀50年代。在眾多的汽車流派中,美國戰後黃金年代的車型恐怕是外形辨識度最高的。相信即使無需文字渲染,單單一張圖就能把人帶回20世紀50年代。在眾多的汽車流派中,美國戰後黃金年代的車型恐怕是外形辨識度最高的。

Edsel Corsair也許沒有任何特長:風潮並非由它開啟,也不是由它推向頂峰;做不了上層社會的禮服,中產階級買菜又有些浪費。或許是定位不夠清晰,整個生命週期內,它只賣出了9318輛,是不折不扣的早夭產品。

但是它集合了黃金年代幾乎所有的元素——比例均衡的前中後三廂,平齊的側面車身,曲面玻璃與反向A柱,相對還算收斂的尾鰭,不可或缺的雙色車身和大範圍鍍鉻件,白色封閉輪輞……

在這些最典型元素之外,Edsel Corsair欲言又止的前臉才是值得回味的理由。橫向來看,它還捨不得拋棄上個世代經典的隆起車鼻,左中右結構仍存;可縱向設計早就大跨步邁進了新的時代,車燈與格柵融為一體,保險槓高度上提,上中下結構已然呼之欲出(雖然本質上還是上下兩層)。喜新不厭舊的曖昧語言,造就了這輛少有的「掛著十字架」的汽車。

也許正是這諸多的「含糊不清」,才導致了Edsel Corsair的平淡退場。

鬼魅傳說(Ultimate Flow)——Talbot Lago T150C SS(1937)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自從1934年大名鼎鼎的Chrysler AirFlow問世,所有的汽車廠商都找到了新的陣地。去草坪上找嬉戲的孩子們問一句「汽車車身設計的目標是什麼?」,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沒有直線!」自從1934年大名鼎鼎的Chrysler AirFlow問世,所有的汽車廠商都找到了新的陣地。去草坪上找嬉戲的孩子們問一句「汽車車身設計的目標是什麼?」,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沒有直線!」

且不論盲目的弧線是否經得起空氣動力學的推敲,30年代的確是一個幽靈般鬼魅的時代,而Talbot Lago就是把這一精神發揮到極致的代表之一。除了受制於製造工藝的雙片擋風玻璃,在Talbot Lago上尋覓一條直線著實不容易。

與最初的汽車相比,A柱從幾乎垂直髮展到大傾角,且與發動機艙蓋和車頂渾然一體地連接,車窗的縱向高度大幅降低;相對應的,尾部也從垂直進化為向後傾斜,同樣與車頂圓弧連接,1920年代的方盒子車廂徹頭徹尾地變成了梯形的沙丘。無需轉向的後輪被罩起來,最初只起擋泥板作用的前輪艙向車頭延伸,把前輪從徑向整個包裹起來,汽車車頭終於開始與車廂同寬了。

20世紀30-50年代汽車流線型化的造型階段,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幻影。可惜的是,Talbot幾經變革,最終也沒能活下來。

高傲的未來者(Ultimate Sharp)——Aston Martin Lagonda(1976-1989)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天下設計,弧久必直,直久必弧。有人挖空心思把每一道特徵線畫地極盡優美,就有人高傲地手持長刀,寥寥幾筆留下一塊璞石。天下設計,弧久必直,直久必弧。有人挖空心思把每一道特徵線畫地極盡優美,就有人高傲地手持長刀,寥寥幾筆留下一塊璞石。

「開一個拉貢達出街是不是回頭率會高到爆表?」

「那得啊!」

如果說Talbot Lago還有一大批同期的夥伴,那麼Aston Martin Lagonda無疑是孤獨的。即使在20世紀70-90年代,楔形車大出風頭時,也從沒有一個量產車,把「刻意的直線」發揮到如此極致。與高傲的外觀相配合的,是遠超於當時理念的計算機管理中控和數字儀表,甚至觸摸控制屏。

彼時關於Lagonda有一句流行語:「如果你想開車燈而車燈沒亮,那多半不是車燈的毛病」。理念的超前,往往是技術所不能承受之重。正如Lagonda的造型,與任何一個時代都格格不入,即使是可預見的未來。而支撐起這些線條的,恐怕就是這些極限的追求吧。

技術與設計(Ultimate Grace)——Bugatti Type 41(1927-1933)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每個領域總有些「厚古薄今」的派別。我得承認,自己雖不「薄今」,但著實「厚古」。

工業設計作為力(技術)與美(設計)結合的橋樑,只有技術達到一個平臺區,才能順滑地與優雅的設計接軌。在現代汽車生產線誕生的前二十個年頭中,其實是沒有多少設計可言的。後馬車時代,汽車造型在工程師們大刀闊斧地性能及功能試驗中隨之演化——腰線為界,上下比例越來越低;底盤水平線從前後軸的上方降下去,整車姿態從「架著」變成「掛著」;多缸高功率發動機的應用,讓發動機艙與駕駛艙的長度比例越來越高;唯一還保留著顯著馬車基因的,就是掛在四個角的輪子——沒有前後懸。

技術和功能在某一時期內的相對成熟,就像堅實的基礎。這時候的工程師和設計師,可以傾其全力打造一件藝術品。Bugatti Type 41就是這樣的幸運兒。

原始的驅動(Ultimate Force)——Ford Mustang(1964-present)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如果說優雅是在完備的底盤基礎上,費心雕琢的外衣,那麼暴力就是簡潔的肌肉線條下掩蓋不住的狂野內心。如果說優雅是在完備的底盤基礎上,費心雕琢的外衣,那麼暴力就是簡潔的肌肉線條下掩蓋不住的狂野內心。

野馬並不算小眾,而且幾經波折延續至今,似乎與本回答的主旨有些背離。但回溯其50年來的坎坷歷程,石油危機下的它,也不得不妥協,嘗試做一些重視操控、輕量化、低風阻的版本,甚至出現過前驅的架構。要保留最初這份精神,其實並不容易。

純粹內心暴力的動力如今可能已經不太適用,但那一條條充滿力量的線條,卻一直延續了下來。

寫完這些個人色彩強烈的極端車型後,我決定按照Usual的歷史梳理方法,再重新列一個工業設計方面劃時代經典車型的list:

Rolls-Royce Silver Ghost(1906-1926):皇家馬車

Ford Model T(1908-1927):量變到質變

Chrysler Airflow(1934-1937):開啟流動時代

Jeep Willys MB(1942):奠定越野車架構

Volkswagen Beetle(1945-2003)& Porsche 911(1964-present):FAST BACK永恆

Ford F-Series(1948-present):追隨功能性

Citroen 2CV(1948-1990):家用前驅車

Ford Custom(1949-1955):三廂車的到來

Volkswagen T1(1950-1967):空間與彩繪

Mercedes-Benz 300SL(1952-1963):鷗翼門

Cadillac Eldorado1-8(1953-1978):黃金年代

Jaguar E-Type(1961-1975):看臉的世界

Ford Mustang 1(1964-1973):簡單粗暴,胸大無腦

Ford GT40(1964-1969):Gran Tourism;40 inches

Lamborghini Marzal Concept(1967):楔形的開端

Alfa Romeo Giulietta Type 116(1977-1985):實用至上

Mazda MX-5(1989-present):傳統元素混搭出全新玩法

Peugeot 406(1995-2004):平淡美的極致

Citroen Xsara Picasso(1999-present):蛋

Toyota Previa (1990-present):子彈頭

Audi TT Coupe Concept(1995):承前啟後,奧迪設計復興的豐碑

Mercedes-Benz S-Class W220(1999-2005):無數廠商造型元素的靈感源泉

Mercedes-Benz CLS-Class(2004-present)& Audi A5(2007-present):引爆「最美腰線」的戰爭

BMW Concept X6(2007):SUV的Coupe化

Mercedes-Benz F800(2009):側圍從此凌亂

想起來再補充...

【王浩然的回答(8票)】: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霍夫麥斯特彎角霍夫麥斯特彎角

【夏嗶嗶的回答(3票)】:

德國

奔馳盾形格柵、G-class

寶馬雙腎格柵、Hofmeister拐角

大眾甲殼蟲、高爾夫

保時捷911

布加迪皇冠格柵

英國

勞斯萊斯直瀑式格柵

捷豹E-type

阿斯頓馬(fú)丁(tè)凸字臉

路虎衛士

意呆利

蘭博基尼楔形車身、剪刀門

阿爾法羅密歐三角臉

美國

卡馬洛&福特野馬&道奇挑戰者等肌肉車

凱迪拉克火箭尾、鑽石切割車身

吉普牧馬人

瑞典

薩博機翼型車身(他家本來就是造飛機的)

都是外觀設計,歡迎補充。

【WillyHu的回答(2票)】: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Ian Callum的捷豹家族新前臉Ian Callum的捷豹家族新前臉

【大樂王的回答(0票)】:

保時捷的車燈

大眼賊亮,太漂亮了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汽車工業設計史上,有哪些經典的劃時代設計?


此文章原文來自知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