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槍的故事 第一打靶

射擊 服裝 電視劇 導彈 武器 AK-47 熱血灑南疆 2019-06-12

文/饒金輝(軍旅原創文學)

一提到軍人,首先就會聯想到槍。為什麼人們普遍會有這樣的印象呢?我想,其中主要的原因還是受熒屏上一些抗戰題材影視劇的影響,因為那個年代主要的作戰武器還是槍,無怪乎人們形成了思維的定式,一說到軍人,就和槍掛上了鉤。

其實,現在只要對軍事知識稍微瞭解一下的人都知道,槍,已經不再是大部分軍人的標配。

比如說,我當兵所在的二炮部隊,槍就是個稀罕物。當時有這樣一句話用來形容二炮部隊,“千人一杆槍”。不要誤解,這裡所說的千人一杆槍,並不是指真正意義上的槍,而是用槍代指導彈。意思是一枚導彈能否最終發揮它的效用,可能需要一千個人的偕作。用千人一杆槍來形容可能有點誇大,但是也形象生動。

說了這麼多,有人可能會問了:“你也是二炮出身,到底見過槍沒有啊”?好吧,下面就來說一說我與槍的故事。

我與槍的故事 第一打靶

初次與槍相見是在新兵連,當它出現在我面前時,卻不是我所期待中的“九五式”,也不是“八一槓”,而是“五六沖”。“五六沖”是它的中國名字,其實它就是蘇聯“AK47”的仿製品。如果大家經常關注新聞的話,在國際上一些戰亂地區,你會經常看到它的身影。

拿到槍,也不意味著馬上就能上靶場體驗扣動扳機子彈出膛的快感。隨之而來的是枯燥的瞄準和臥倒出槍訓練。有時練瞄準在地上一趴就是幾個小時,雖然隔著幾層衣服,但依然能感到冬季水泥地面的冰涼。班長時不時會拿著瞄準檢查鏡在一旁檢查指導。訓練結束返回營地還得把它“大卸八塊”,仔細的擦拭乾淨,上好槍油,才能交往槍庫。我感到我們是真正做到了“愛護武器裝備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

瞄準!臥倒!出槍!臥倒!出槍!瞄準!重複的訓練是為了形成肌肉記憶,更是為了最終打靶時能有個好成績。

終於,上靶場的時刻到來了,三發體驗彈,沒用多想,就被我射出了槍膛。沒有感受到所謂的後座力,只有耳邊的嗡嗡作響。親自體驗後才知道影視劇中的槍聲和現實是有多麼大的差距!而此時的我,就像電視劇《西遊記》中豬八戒吃人參果那樣意猶未盡。後五發計入成績的子彈,我一定要用心把握。隨著射擊完畢的報告聲,在耳朵嗡嗡作響還沒有結來前,我聽到了自己的成績,“XX號位三十六環”。

百米距離!五發子彈!三十六環!雖然環數不算太高,可要問我當時的心情,套用現在時髦的一句話,那就是“自我感覺良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