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國家釀酒地理

貴州赤水河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麴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後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國家釀酒地理

貴州赤水河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麴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後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國家釀酒地理

貴州赤水河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麴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後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國家釀酒地理

貴州赤水河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麴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後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曾經有人爭論南北酒的優劣,酒量不如北方人的南方人逼急了說:你們北方人是能喝,可你們北方人怎麼釀不出好酒啊?全中國最好的酒都是我們南方人釀的,有本事你別喝啊。

此言一出,北人頓時啞口無言。南方酒為何在北方酒面前優勢如此巨大?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國家釀酒地理

貴州赤水河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麴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後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曾經有人爭論南北酒的優劣,酒量不如北方人的南方人逼急了說:你們北方人是能喝,可你們北方人怎麼釀不出好酒啊?全中國最好的酒都是我們南方人釀的,有本事你別喝啊。

此言一出,北人頓時啞口無言。南方酒為何在北方酒面前優勢如此巨大?

國家釀酒地理

網友製作的各省飲酒量圖,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拖了家鄉的後腿

在南方溫暖溼潤的土壤中,清冽的水源中,甚至在酒坊群落的村鎮空氣中,都存在大量微生物群落。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南方酒擁有更加特別的香氣。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國家釀酒地理

貴州赤水河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麴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後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曾經有人爭論南北酒的優劣,酒量不如北方人的南方人逼急了說:你們北方人是能喝,可你們北方人怎麼釀不出好酒啊?全中國最好的酒都是我們南方人釀的,有本事你別喝啊。

此言一出,北人頓時啞口無言。南方酒為何在北方酒面前優勢如此巨大?

國家釀酒地理

網友製作的各省飲酒量圖,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拖了家鄉的後腿

在南方溫暖溼潤的土壤中,清冽的水源中,甚至在酒坊群落的村鎮空氣中,都存在大量微生物群落。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南方酒擁有更加特別的香氣。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國家釀酒地理

貴州赤水河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麴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後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曾經有人爭論南北酒的優劣,酒量不如北方人的南方人逼急了說:你們北方人是能喝,可你們北方人怎麼釀不出好酒啊?全中國最好的酒都是我們南方人釀的,有本事你別喝啊。

此言一出,北人頓時啞口無言。南方酒為何在北方酒面前優勢如此巨大?

國家釀酒地理

網友製作的各省飲酒量圖,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拖了家鄉的後腿

在南方溫暖溼潤的土壤中,清冽的水源中,甚至在酒坊群落的村鎮空氣中,都存在大量微生物群落。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南方酒擁有更加特別的香氣。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國家釀酒地理

貴州赤水河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麴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後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曾經有人爭論南北酒的優劣,酒量不如北方人的南方人逼急了說:你們北方人是能喝,可你們北方人怎麼釀不出好酒啊?全中國最好的酒都是我們南方人釀的,有本事你別喝啊。

此言一出,北人頓時啞口無言。南方酒為何在北方酒面前優勢如此巨大?

國家釀酒地理

網友製作的各省飲酒量圖,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拖了家鄉的後腿

在南方溫暖溼潤的土壤中,清冽的水源中,甚至在酒坊群落的村鎮空氣中,都存在大量微生物群落。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南方酒擁有更加特別的香氣。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地域遼闊,環境複雜

地理與人文的交互作用

形成了中國釀酒文化“滿天星斗”的宏闊格局

幾乎每一地都有各自的美酒佳釀

遠非南酒和北酒、黃酒與白酒的區分所能涵蓋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國家釀酒地理

貴州赤水河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麴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後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曾經有人爭論南北酒的優劣,酒量不如北方人的南方人逼急了說:你們北方人是能喝,可你們北方人怎麼釀不出好酒啊?全中國最好的酒都是我們南方人釀的,有本事你別喝啊。

此言一出,北人頓時啞口無言。南方酒為何在北方酒面前優勢如此巨大?

國家釀酒地理

網友製作的各省飲酒量圖,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拖了家鄉的後腿

在南方溫暖溼潤的土壤中,清冽的水源中,甚至在酒坊群落的村鎮空氣中,都存在大量微生物群落。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南方酒擁有更加特別的香氣。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地域遼闊,環境複雜

地理與人文的交互作用

形成了中國釀酒文化“滿天星斗”的宏闊格局

幾乎每一地都有各自的美酒佳釀

遠非南酒和北酒、黃酒與白酒的區分所能涵蓋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國家釀酒地理

貴州赤水河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麴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後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曾經有人爭論南北酒的優劣,酒量不如北方人的南方人逼急了說:你們北方人是能喝,可你們北方人怎麼釀不出好酒啊?全中國最好的酒都是我們南方人釀的,有本事你別喝啊。

此言一出,北人頓時啞口無言。南方酒為何在北方酒面前優勢如此巨大?

國家釀酒地理

網友製作的各省飲酒量圖,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拖了家鄉的後腿

在南方溫暖溼潤的土壤中,清冽的水源中,甚至在酒坊群落的村鎮空氣中,都存在大量微生物群落。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南方酒擁有更加特別的香氣。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地域遼闊,環境複雜

地理與人文的交互作用

形成了中國釀酒文化“滿天星斗”的宏闊格局

幾乎每一地都有各自的美酒佳釀

遠非南酒和北酒、黃酒與白酒的區分所能涵蓋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國家釀酒地理

貴州赤水河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麴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後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曾經有人爭論南北酒的優劣,酒量不如北方人的南方人逼急了說:你們北方人是能喝,可你們北方人怎麼釀不出好酒啊?全中國最好的酒都是我們南方人釀的,有本事你別喝啊。

此言一出,北人頓時啞口無言。南方酒為何在北方酒面前優勢如此巨大?

國家釀酒地理

網友製作的各省飲酒量圖,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拖了家鄉的後腿

在南方溫暖溼潤的土壤中,清冽的水源中,甚至在酒坊群落的村鎮空氣中,都存在大量微生物群落。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南方酒擁有更加特別的香氣。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地域遼闊,環境複雜

地理與人文的交互作用

形成了中國釀酒文化“滿天星斗”的宏闊格局

幾乎每一地都有各自的美酒佳釀

遠非南酒和北酒、黃酒與白酒的區分所能涵蓋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國家釀酒地理

貴州赤水河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麴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後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曾經有人爭論南北酒的優劣,酒量不如北方人的南方人逼急了說:你們北方人是能喝,可你們北方人怎麼釀不出好酒啊?全中國最好的酒都是我們南方人釀的,有本事你別喝啊。

此言一出,北人頓時啞口無言。南方酒為何在北方酒面前優勢如此巨大?

國家釀酒地理

網友製作的各省飲酒量圖,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拖了家鄉的後腿

在南方溫暖溼潤的土壤中,清冽的水源中,甚至在酒坊群落的村鎮空氣中,都存在大量微生物群落。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南方酒擁有更加特別的香氣。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地域遼闊,環境複雜

地理與人文的交互作用

形成了中國釀酒文化“滿天星斗”的宏闊格局

幾乎每一地都有各自的美酒佳釀

遠非南酒和北酒、黃酒與白酒的區分所能涵蓋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國家釀酒地理

貴州赤水河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麴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後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曾經有人爭論南北酒的優劣,酒量不如北方人的南方人逼急了說:你們北方人是能喝,可你們北方人怎麼釀不出好酒啊?全中國最好的酒都是我們南方人釀的,有本事你別喝啊。

此言一出,北人頓時啞口無言。南方酒為何在北方酒面前優勢如此巨大?

國家釀酒地理

網友製作的各省飲酒量圖,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拖了家鄉的後腿

在南方溫暖溼潤的土壤中,清冽的水源中,甚至在酒坊群落的村鎮空氣中,都存在大量微生物群落。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南方酒擁有更加特別的香氣。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地域遼闊,環境複雜

地理與人文的交互作用

形成了中國釀酒文化“滿天星斗”的宏闊格局

幾乎每一地都有各自的美酒佳釀

遠非南酒和北酒、黃酒與白酒的區分所能涵蓋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國家釀酒地理

貴州赤水河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麴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後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曾經有人爭論南北酒的優劣,酒量不如北方人的南方人逼急了說:你們北方人是能喝,可你們北方人怎麼釀不出好酒啊?全中國最好的酒都是我們南方人釀的,有本事你別喝啊。

此言一出,北人頓時啞口無言。南方酒為何在北方酒面前優勢如此巨大?

國家釀酒地理

網友製作的各省飲酒量圖,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拖了家鄉的後腿

在南方溫暖溼潤的土壤中,清冽的水源中,甚至在酒坊群落的村鎮空氣中,都存在大量微生物群落。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南方酒擁有更加特別的香氣。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地域遼闊,環境複雜

地理與人文的交互作用

形成了中國釀酒文化“滿天星斗”的宏闊格局

幾乎每一地都有各自的美酒佳釀

遠非南酒和北酒、黃酒與白酒的區分所能涵蓋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人種植水稻已有七千年曆史,

在長江流域和客家人集中的地區,

農人們習慣用特殊的稻米

釀製一種似酒非酒的地方美食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國家釀酒地理

貴州赤水河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麴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後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曾經有人爭論南北酒的優劣,酒量不如北方人的南方人逼急了說:你們北方人是能喝,可你們北方人怎麼釀不出好酒啊?全中國最好的酒都是我們南方人釀的,有本事你別喝啊。

此言一出,北人頓時啞口無言。南方酒為何在北方酒面前優勢如此巨大?

國家釀酒地理

網友製作的各省飲酒量圖,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拖了家鄉的後腿

在南方溫暖溼潤的土壤中,清冽的水源中,甚至在酒坊群落的村鎮空氣中,都存在大量微生物群落。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南方酒擁有更加特別的香氣。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地域遼闊,環境複雜

地理與人文的交互作用

形成了中國釀酒文化“滿天星斗”的宏闊格局

幾乎每一地都有各自的美酒佳釀

遠非南酒和北酒、黃酒與白酒的區分所能涵蓋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人種植水稻已有七千年曆史,

在長江流域和客家人集中的地區,

農人們習慣用特殊的稻米

釀製一種似酒非酒的地方美食

國家釀酒地理

|米酒|

各地叫法不一,又稱江米酒、甜酒、水酒、酒釀、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傳統工藝使用糙糯米,也有白米釀製。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酒精含量少,深受國人喜愛。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國家釀酒地理

貴州赤水河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麴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後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曾經有人爭論南北酒的優劣,酒量不如北方人的南方人逼急了說:你們北方人是能喝,可你們北方人怎麼釀不出好酒啊?全中國最好的酒都是我們南方人釀的,有本事你別喝啊。

此言一出,北人頓時啞口無言。南方酒為何在北方酒面前優勢如此巨大?

國家釀酒地理

網友製作的各省飲酒量圖,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拖了家鄉的後腿

在南方溫暖溼潤的土壤中,清冽的水源中,甚至在酒坊群落的村鎮空氣中,都存在大量微生物群落。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南方酒擁有更加特別的香氣。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地域遼闊,環境複雜

地理與人文的交互作用

形成了中國釀酒文化“滿天星斗”的宏闊格局

幾乎每一地都有各自的美酒佳釀

遠非南酒和北酒、黃酒與白酒的區分所能涵蓋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人種植水稻已有七千年曆史,

在長江流域和客家人集中的地區,

農人們習慣用特殊的稻米

釀製一種似酒非酒的地方美食

國家釀酒地理

|米酒|

各地叫法不一,又稱江米酒、甜酒、水酒、酒釀、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傳統工藝使用糙糯米,也有白米釀製。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酒精含量少,深受國人喜愛。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國家釀酒地理

貴州赤水河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麴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後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曾經有人爭論南北酒的優劣,酒量不如北方人的南方人逼急了說:你們北方人是能喝,可你們北方人怎麼釀不出好酒啊?全中國最好的酒都是我們南方人釀的,有本事你別喝啊。

此言一出,北人頓時啞口無言。南方酒為何在北方酒面前優勢如此巨大?

國家釀酒地理

網友製作的各省飲酒量圖,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拖了家鄉的後腿

在南方溫暖溼潤的土壤中,清冽的水源中,甚至在酒坊群落的村鎮空氣中,都存在大量微生物群落。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南方酒擁有更加特別的香氣。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地域遼闊,環境複雜

地理與人文的交互作用

形成了中國釀酒文化“滿天星斗”的宏闊格局

幾乎每一地都有各自的美酒佳釀

遠非南酒和北酒、黃酒與白酒的區分所能涵蓋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人種植水稻已有七千年曆史,

在長江流域和客家人集中的地區,

農人們習慣用特殊的稻米

釀製一種似酒非酒的地方美食

國家釀酒地理

|米酒|

各地叫法不一,又稱江米酒、甜酒、水酒、酒釀、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傳統工藝使用糙糯米,也有白米釀製。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酒精含量少,深受國人喜愛。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國家釀酒地理

貴州赤水河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麴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後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曾經有人爭論南北酒的優劣,酒量不如北方人的南方人逼急了說:你們北方人是能喝,可你們北方人怎麼釀不出好酒啊?全中國最好的酒都是我們南方人釀的,有本事你別喝啊。

此言一出,北人頓時啞口無言。南方酒為何在北方酒面前優勢如此巨大?

國家釀酒地理

網友製作的各省飲酒量圖,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拖了家鄉的後腿

在南方溫暖溼潤的土壤中,清冽的水源中,甚至在酒坊群落的村鎮空氣中,都存在大量微生物群落。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南方酒擁有更加特別的香氣。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地域遼闊,環境複雜

地理與人文的交互作用

形成了中國釀酒文化“滿天星斗”的宏闊格局

幾乎每一地都有各自的美酒佳釀

遠非南酒和北酒、黃酒與白酒的區分所能涵蓋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人種植水稻已有七千年曆史,

在長江流域和客家人集中的地區,

農人們習慣用特殊的稻米

釀製一種似酒非酒的地方美食

國家釀酒地理

|米酒|

各地叫法不一,又稱江米酒、甜酒、水酒、酒釀、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傳統工藝使用糙糯米,也有白米釀製。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酒精含量少,深受國人喜愛。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露酒 |

以發酵酒、蒸餾酒為酒基,

混合動植物營養食材等輔料調配再加工釀造。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國家釀酒地理

貴州赤水河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麴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後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曾經有人爭論南北酒的優劣,酒量不如北方人的南方人逼急了說:你們北方人是能喝,可你們北方人怎麼釀不出好酒啊?全中國最好的酒都是我們南方人釀的,有本事你別喝啊。

此言一出,北人頓時啞口無言。南方酒為何在北方酒面前優勢如此巨大?

國家釀酒地理

網友製作的各省飲酒量圖,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拖了家鄉的後腿

在南方溫暖溼潤的土壤中,清冽的水源中,甚至在酒坊群落的村鎮空氣中,都存在大量微生物群落。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南方酒擁有更加特別的香氣。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地域遼闊,環境複雜

地理與人文的交互作用

形成了中國釀酒文化“滿天星斗”的宏闊格局

幾乎每一地都有各自的美酒佳釀

遠非南酒和北酒、黃酒與白酒的區分所能涵蓋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人種植水稻已有七千年曆史,

在長江流域和客家人集中的地區,

農人們習慣用特殊的稻米

釀製一種似酒非酒的地方美食

國家釀酒地理

|米酒|

各地叫法不一,又稱江米酒、甜酒、水酒、酒釀、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傳統工藝使用糙糯米,也有白米釀製。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酒精含量少,深受國人喜愛。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露酒 |

以發酵酒、蒸餾酒為酒基,

混合動植物營養食材等輔料調配再加工釀造。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藥食兩用資源極為豐富,釀造露酒的歷史源遠流長,有柿酒、西瓜酒、棗酒、梨酒、荔枝酒、枸杞果酒、桑椹酒、石榴酒、獼猴桃酒、五味子酒等眾多品類。

影響較大的有山西的竹葉青酒、東北蔘茸酒、三鞭酒,西北的蟲草酒、靈芝酒等產品。

許多釀造酒的酒坊生產出各式美酒:佛手露酒、玫瑰露酒、五加皮酒、金波酒僅看名字便令人心生遐想。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國家釀酒地理

貴州赤水河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麴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後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曾經有人爭論南北酒的優劣,酒量不如北方人的南方人逼急了說:你們北方人是能喝,可你們北方人怎麼釀不出好酒啊?全中國最好的酒都是我們南方人釀的,有本事你別喝啊。

此言一出,北人頓時啞口無言。南方酒為何在北方酒面前優勢如此巨大?

國家釀酒地理

網友製作的各省飲酒量圖,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拖了家鄉的後腿

在南方溫暖溼潤的土壤中,清冽的水源中,甚至在酒坊群落的村鎮空氣中,都存在大量微生物群落。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南方酒擁有更加特別的香氣。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地域遼闊,環境複雜

地理與人文的交互作用

形成了中國釀酒文化“滿天星斗”的宏闊格局

幾乎每一地都有各自的美酒佳釀

遠非南酒和北酒、黃酒與白酒的區分所能涵蓋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人種植水稻已有七千年曆史,

在長江流域和客家人集中的地區,

農人們習慣用特殊的稻米

釀製一種似酒非酒的地方美食

國家釀酒地理

|米酒|

各地叫法不一,又稱江米酒、甜酒、水酒、酒釀、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傳統工藝使用糙糯米,也有白米釀製。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酒精含量少,深受國人喜愛。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露酒 |

以發酵酒、蒸餾酒為酒基,

混合動植物營養食材等輔料調配再加工釀造。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藥食兩用資源極為豐富,釀造露酒的歷史源遠流長,有柿酒、西瓜酒、棗酒、梨酒、荔枝酒、枸杞果酒、桑椹酒、石榴酒、獼猴桃酒、五味子酒等眾多品類。

影響較大的有山西的竹葉青酒、東北蔘茸酒、三鞭酒,西北的蟲草酒、靈芝酒等產品。

許多釀造酒的酒坊生產出各式美酒:佛手露酒、玫瑰露酒、五加皮酒、金波酒僅看名字便令人心生遐想。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國家釀酒地理

貴州赤水河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麴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後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曾經有人爭論南北酒的優劣,酒量不如北方人的南方人逼急了說:你們北方人是能喝,可你們北方人怎麼釀不出好酒啊?全中國最好的酒都是我們南方人釀的,有本事你別喝啊。

此言一出,北人頓時啞口無言。南方酒為何在北方酒面前優勢如此巨大?

國家釀酒地理

網友製作的各省飲酒量圖,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拖了家鄉的後腿

在南方溫暖溼潤的土壤中,清冽的水源中,甚至在酒坊群落的村鎮空氣中,都存在大量微生物群落。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南方酒擁有更加特別的香氣。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地域遼闊,環境複雜

地理與人文的交互作用

形成了中國釀酒文化“滿天星斗”的宏闊格局

幾乎每一地都有各自的美酒佳釀

遠非南酒和北酒、黃酒與白酒的區分所能涵蓋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人種植水稻已有七千年曆史,

在長江流域和客家人集中的地區,

農人們習慣用特殊的稻米

釀製一種似酒非酒的地方美食

國家釀酒地理

|米酒|

各地叫法不一,又稱江米酒、甜酒、水酒、酒釀、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傳統工藝使用糙糯米,也有白米釀製。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酒精含量少,深受國人喜愛。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露酒 |

以發酵酒、蒸餾酒為酒基,

混合動植物營養食材等輔料調配再加工釀造。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藥食兩用資源極為豐富,釀造露酒的歷史源遠流長,有柿酒、西瓜酒、棗酒、梨酒、荔枝酒、枸杞果酒、桑椹酒、石榴酒、獼猴桃酒、五味子酒等眾多品類。

影響較大的有山西的竹葉青酒、東北蔘茸酒、三鞭酒,西北的蟲草酒、靈芝酒等產品。

許多釀造酒的酒坊生產出各式美酒:佛手露酒、玫瑰露酒、五加皮酒、金波酒僅看名字便令人心生遐想。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青稞酒|

一種禾穀類作物,又稱裸大麥、元麥、米大麥。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種植約有3500年的歷史主要產區包括西藏、青海、四川、雲南等地,是藏地的主要糧食作物,也是釀酒的重要原料。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國家釀酒地理

貴州赤水河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麴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後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曾經有人爭論南北酒的優劣,酒量不如北方人的南方人逼急了說:你們北方人是能喝,可你們北方人怎麼釀不出好酒啊?全中國最好的酒都是我們南方人釀的,有本事你別喝啊。

此言一出,北人頓時啞口無言。南方酒為何在北方酒面前優勢如此巨大?

國家釀酒地理

網友製作的各省飲酒量圖,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拖了家鄉的後腿

在南方溫暖溼潤的土壤中,清冽的水源中,甚至在酒坊群落的村鎮空氣中,都存在大量微生物群落。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南方酒擁有更加特別的香氣。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地域遼闊,環境複雜

地理與人文的交互作用

形成了中國釀酒文化“滿天星斗”的宏闊格局

幾乎每一地都有各自的美酒佳釀

遠非南酒和北酒、黃酒與白酒的區分所能涵蓋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人種植水稻已有七千年曆史,

在長江流域和客家人集中的地區,

農人們習慣用特殊的稻米

釀製一種似酒非酒的地方美食

國家釀酒地理

|米酒|

各地叫法不一,又稱江米酒、甜酒、水酒、酒釀、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傳統工藝使用糙糯米,也有白米釀製。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酒精含量少,深受國人喜愛。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露酒 |

以發酵酒、蒸餾酒為酒基,

混合動植物營養食材等輔料調配再加工釀造。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藥食兩用資源極為豐富,釀造露酒的歷史源遠流長,有柿酒、西瓜酒、棗酒、梨酒、荔枝酒、枸杞果酒、桑椹酒、石榴酒、獼猴桃酒、五味子酒等眾多品類。

影響較大的有山西的竹葉青酒、東北蔘茸酒、三鞭酒,西北的蟲草酒、靈芝酒等產品。

許多釀造酒的酒坊生產出各式美酒:佛手露酒、玫瑰露酒、五加皮酒、金波酒僅看名字便令人心生遐想。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青稞酒|

一種禾穀類作物,又稱裸大麥、元麥、米大麥。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種植約有3500年的歷史主要產區包括西藏、青海、四川、雲南等地,是藏地的主要糧食作物,也是釀酒的重要原料。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國家釀酒地理

貴州赤水河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麴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後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曾經有人爭論南北酒的優劣,酒量不如北方人的南方人逼急了說:你們北方人是能喝,可你們北方人怎麼釀不出好酒啊?全中國最好的酒都是我們南方人釀的,有本事你別喝啊。

此言一出,北人頓時啞口無言。南方酒為何在北方酒面前優勢如此巨大?

國家釀酒地理

網友製作的各省飲酒量圖,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拖了家鄉的後腿

在南方溫暖溼潤的土壤中,清冽的水源中,甚至在酒坊群落的村鎮空氣中,都存在大量微生物群落。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南方酒擁有更加特別的香氣。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地域遼闊,環境複雜

地理與人文的交互作用

形成了中國釀酒文化“滿天星斗”的宏闊格局

幾乎每一地都有各自的美酒佳釀

遠非南酒和北酒、黃酒與白酒的區分所能涵蓋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人種植水稻已有七千年曆史,

在長江流域和客家人集中的地區,

農人們習慣用特殊的稻米

釀製一種似酒非酒的地方美食

國家釀酒地理

|米酒|

各地叫法不一,又稱江米酒、甜酒、水酒、酒釀、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傳統工藝使用糙糯米,也有白米釀製。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酒精含量少,深受國人喜愛。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露酒 |

以發酵酒、蒸餾酒為酒基,

混合動植物營養食材等輔料調配再加工釀造。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藥食兩用資源極為豐富,釀造露酒的歷史源遠流長,有柿酒、西瓜酒、棗酒、梨酒、荔枝酒、枸杞果酒、桑椹酒、石榴酒、獼猴桃酒、五味子酒等眾多品類。

影響較大的有山西的竹葉青酒、東北蔘茸酒、三鞭酒,西北的蟲草酒、靈芝酒等產品。

許多釀造酒的酒坊生產出各式美酒:佛手露酒、玫瑰露酒、五加皮酒、金波酒僅看名字便令人心生遐想。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青稞酒|

一種禾穀類作物,又稱裸大麥、元麥、米大麥。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種植約有3500年的歷史主要產區包括西藏、青海、四川、雲南等地,是藏地的主要糧食作物,也是釀酒的重要原料。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國家釀酒地理

貴州赤水河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麴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後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曾經有人爭論南北酒的優劣,酒量不如北方人的南方人逼急了說:你們北方人是能喝,可你們北方人怎麼釀不出好酒啊?全中國最好的酒都是我們南方人釀的,有本事你別喝啊。

此言一出,北人頓時啞口無言。南方酒為何在北方酒面前優勢如此巨大?

國家釀酒地理

網友製作的各省飲酒量圖,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拖了家鄉的後腿

在南方溫暖溼潤的土壤中,清冽的水源中,甚至在酒坊群落的村鎮空氣中,都存在大量微生物群落。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南方酒擁有更加特別的香氣。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地域遼闊,環境複雜

地理與人文的交互作用

形成了中國釀酒文化“滿天星斗”的宏闊格局

幾乎每一地都有各自的美酒佳釀

遠非南酒和北酒、黃酒與白酒的區分所能涵蓋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人種植水稻已有七千年曆史,

在長江流域和客家人集中的地區,

農人們習慣用特殊的稻米

釀製一種似酒非酒的地方美食

國家釀酒地理

|米酒|

各地叫法不一,又稱江米酒、甜酒、水酒、酒釀、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傳統工藝使用糙糯米,也有白米釀製。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酒精含量少,深受國人喜愛。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露酒 |

以發酵酒、蒸餾酒為酒基,

混合動植物營養食材等輔料調配再加工釀造。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藥食兩用資源極為豐富,釀造露酒的歷史源遠流長,有柿酒、西瓜酒、棗酒、梨酒、荔枝酒、枸杞果酒、桑椹酒、石榴酒、獼猴桃酒、五味子酒等眾多品類。

影響較大的有山西的竹葉青酒、東北蔘茸酒、三鞭酒,西北的蟲草酒、靈芝酒等產品。

許多釀造酒的酒坊生產出各式美酒:佛手露酒、玫瑰露酒、五加皮酒、金波酒僅看名字便令人心生遐想。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青稞酒|

一種禾穀類作物,又稱裸大麥、元麥、米大麥。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種植約有3500年的歷史主要產區包括西藏、青海、四川、雲南等地,是藏地的主要糧食作物,也是釀酒的重要原料。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千百年來

美酒一直伴隨著中國人的腳步

不停遷徙,不斷流變

無論走多遠

只有故鄉佳釀的味道熟悉而頑固

將漂泊於千里之外的遊子

和記憶深處的故鄉緊緊鏈接在一起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國家釀酒地理

貴州赤水河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麴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後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曾經有人爭論南北酒的優劣,酒量不如北方人的南方人逼急了說:你們北方人是能喝,可你們北方人怎麼釀不出好酒啊?全中國最好的酒都是我們南方人釀的,有本事你別喝啊。

此言一出,北人頓時啞口無言。南方酒為何在北方酒面前優勢如此巨大?

國家釀酒地理

網友製作的各省飲酒量圖,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拖了家鄉的後腿

在南方溫暖溼潤的土壤中,清冽的水源中,甚至在酒坊群落的村鎮空氣中,都存在大量微生物群落。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南方酒擁有更加特別的香氣。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地域遼闊,環境複雜

地理與人文的交互作用

形成了中國釀酒文化“滿天星斗”的宏闊格局

幾乎每一地都有各自的美酒佳釀

遠非南酒和北酒、黃酒與白酒的區分所能涵蓋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人種植水稻已有七千年曆史,

在長江流域和客家人集中的地區,

農人們習慣用特殊的稻米

釀製一種似酒非酒的地方美食

國家釀酒地理

|米酒|

各地叫法不一,又稱江米酒、甜酒、水酒、酒釀、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傳統工藝使用糙糯米,也有白米釀製。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酒精含量少,深受國人喜愛。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露酒 |

以發酵酒、蒸餾酒為酒基,

混合動植物營養食材等輔料調配再加工釀造。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藥食兩用資源極為豐富,釀造露酒的歷史源遠流長,有柿酒、西瓜酒、棗酒、梨酒、荔枝酒、枸杞果酒、桑椹酒、石榴酒、獼猴桃酒、五味子酒等眾多品類。

影響較大的有山西的竹葉青酒、東北蔘茸酒、三鞭酒,西北的蟲草酒、靈芝酒等產品。

許多釀造酒的酒坊生產出各式美酒:佛手露酒、玫瑰露酒、五加皮酒、金波酒僅看名字便令人心生遐想。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青稞酒|

一種禾穀類作物,又稱裸大麥、元麥、米大麥。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種植約有3500年的歷史主要產區包括西藏、青海、四川、雲南等地,是藏地的主要糧食作物,也是釀酒的重要原料。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千百年來

美酒一直伴隨著中國人的腳步

不停遷徙,不斷流變

無論走多遠

只有故鄉佳釀的味道熟悉而頑固

將漂泊於千里之外的遊子

和記憶深處的故鄉緊緊鏈接在一起

國家釀酒地理

"

#吃在中國#

原創: 壹宅壹院

國家釀酒地理

我有一壺酒,足以暖寒冬...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長河

同時也是一條瀰漫著濃郁酒香的河流

在這塊廣袤厚重的土地上

華夏先民篳路藍縷艱辛開拓

源遠流長並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

滋養著中國人的生活

豐富著中國人的情感

充盈著中國人的精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圖:網絡 | 下圖:老郵迷

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長期儲存後自然發酵,散發出酒的芬香。

這一獨具風味的飲品,啟蒙了人類味蕾對迷醉的認知,遠古中國的釀酒文化就此發軔。

誰是華夏美酒的第一創始人?

伏羲|儀狄|杜康

人們推舉最多的上榜者是此三位大神

河洛地區雄踞中原,曾經是華夏先祖部族聚落的核心地域,也常被當做中國酒文化的源頭。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上:河洛交匯圖 | 下:河洛晚霞

史載杜康置剩飯於朽空的桑樹之中,日久自然發酵成酒。杜康受此啟發,以黑秫為原料釀酒。秫本生於荒野,上古先民把它馴化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 秫 |

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用於釀酒。

《周禮·考工記》:北地謂高粱之粘者為秫。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粬 |

中國人釀酒的神器

酒粬,最早出現於《周禮·說命篇》:“若作酒醴,爾惟粬櫱”。粬,指發黴的穀物;櫱,是已經發芽的穀物。

酒粬的發明應是源於一次“意外的事故”:因穀物保藏不當,受潮後發黴或發芽,出現的微生物改變了食物的風味,為人類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味覺體驗。

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麴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黴菌。對黴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國家釀酒地理

下粬的高粱

國家釀酒地理

制曲

國家釀酒地理

磚曲

聰明的中國人還用一種神奇的植物做酒麴

|辣蓼草|

又名酒藥草,味辛,性溫。

具有消腫止痛,治腫瘍,痢疾腹痛等功效。

這種中國人在田間地頭常見的藥草,有益於微生物的生長,不僅對酒藥有良好的疏鬆作用,還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黃酒 |

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酒精度較低,與啤酒、葡萄酒並列為世界著名的釀造酒。

南方的糯米黃酒,北方的黍米黃酒,山東、湖北等地的大米黃酒,福建、江浙的紅曲黃酒都獨具風土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佳作。

中國黃酒譜系紛繁複雜,古人通常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代州黃酒、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此外,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也都屬於此類。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在漫長的時代裡,黃酒一直是中國人的“國酒”,沒有其它酒能夠挑戰黃酒的統治地位。

黃酒在整個發酵酒行業中釀造工藝更趨成熟和完美,人們把時間長、顏色深、耐貯存的發酵酒稱之為“老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南北地理的分野,以秦嶺-淮河為地域界線。

| 南酒北酒的戰爭 |

南方酒和北方酒的對峙

曾是中國釀酒發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時代

國家釀酒地理

秦嶺雪

國家釀酒地理

淮河人間

北酒以京、冀、魯、豫為代表,生產工藝非常傳統,黃酒、燒酒和露酒都號稱尊尚古法。

河北的滄酒、易酒都屬於典型的北派黃酒,自明代就已負盛名,清初有“滄酒之著名,尚在紹酒之前”的說法。

此外,山西的太原、璐州和臨汾的襄陵,都出產上好的黃酒。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南酒以江浙為核心產區,著名的花雕、太雕、女兒紅的產地都屬浙江紹興府一帶。

紹興酒自清初開始逐步進入全盛時代,這裡水土氣候及地理物產都適合釀造黃酒,導致大型作坊很多,釀酒工藝形成了統一的酒譜條例,質量大幅度提高。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到了清中期,南酒終於取代了北酒,成為市場的主流。決定雙方勝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酒運往北方,經歷寒冷不會變味;而北酒運往南方,碰到酷暑則會變質。所以南酒能夠遠銷京師,乃至廣東及南洋。

國家釀酒地理

紹興 黃酒封壇

約一千年前中國人採用了蒸餾法

開啟了中國人飲用白酒的新時代


元代為中國蒸餾酒(燒酒、白酒)的起點。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2002年,江西李渡發現了元朝釀製蒸餾酒的遺蹟,古燒酒作坊中罕見地保留有元代酒窖和地缸發酵池,成為轟動一時的考古大發現。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掌握蒸餾法後,中國釀酒工匠先使用與黃酒類似的方法用酒麴發酵,繼而蒸餾取酒,從而獲得了最高濃度約70%的蒸餾酒。


|白酒的崛起|

中國酒的釀造過程

就是酒精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起初

“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

上流社會喝黃酒,平民大眾喝燒酒

北方人稱蒸餾酒為燒酒,也就是現代的白酒。當時的燒酒重鎮主要集中於北方,北方燒酒又以山西最為興盛,汾陽地區的燒坊數量和產量達到高峰期。北京的一般百姓買酒除了地產的二鍋頭,都是挑選山西人經營的大酒缸。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汾酒老作坊博物館

清代中葉以後,南方因戰亂農作物歉收,黃酒產量隨之驟減。而北地的高粱不宜食用,釀酒反而能夠為百姓帶來額外收入。

此外,南方黃酒進京的運河線路時常被戰事所阻斷,加之黃酒自身不便於顛簸與長時間存放,使得銷路嚴重受阻。燒酒因便於貯藏和遠途販運,開始大行其道。

國家釀酒地理

燒酒經過數百年擴張,最終在清末達到了產量上的高峰。

從黃酒到燒酒,人們傳統的飲酒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從此,很多人開始追求燒酒帶給人的強烈刺激,各種人生故事伴隨沉浮展開...

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得有趣:“既吃燒酒,以狠為佳……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


| 西南名酒與革命地理 |

近代中國革命也是一場南北戰爭,從國民黨北伐,到中國共產黨長征,統一中國大陸,革命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到南方,轉了一大圈兒。

中國西南地區的白酒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意外的轉折。

國家釀酒地理

雲貴高原

國家釀酒地理

貴州赤水河

四川瀘州、綿竹等地的大麴酒,在清代就已經有名,民國時期在全國開始為人所知。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的雜糧酒味道醇厚,也逐漸名聲斐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貴州渡赤水的時候,結下的茅臺情緣,鋪墊了其日後共和國的“國酒”地位。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曾經有人爭論南北酒的優劣,酒量不如北方人的南方人逼急了說:你們北方人是能喝,可你們北方人怎麼釀不出好酒啊?全中國最好的酒都是我們南方人釀的,有本事你別喝啊。

此言一出,北人頓時啞口無言。南方酒為何在北方酒面前優勢如此巨大?

國家釀酒地理

網友製作的各省飲酒量圖,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拖了家鄉的後腿

在南方溫暖溼潤的土壤中,清冽的水源中,甚至在酒坊群落的村鎮空氣中,都存在大量微生物群落。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南方酒擁有更加特別的香氣。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地域遼闊,環境複雜

地理與人文的交互作用

形成了中國釀酒文化“滿天星斗”的宏闊格局

幾乎每一地都有各自的美酒佳釀

遠非南酒和北酒、黃酒與白酒的區分所能涵蓋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人種植水稻已有七千年曆史,

在長江流域和客家人集中的地區,

農人們習慣用特殊的稻米

釀製一種似酒非酒的地方美食

國家釀酒地理

|米酒|

各地叫法不一,又稱江米酒、甜酒、水酒、酒釀、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傳統工藝使用糙糯米,也有白米釀製。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酒精含量少,深受國人喜愛。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露酒 |

以發酵酒、蒸餾酒為酒基,

混合動植物營養食材等輔料調配再加工釀造。

國家釀酒地理

中國藥食兩用資源極為豐富,釀造露酒的歷史源遠流長,有柿酒、西瓜酒、棗酒、梨酒、荔枝酒、枸杞果酒、桑椹酒、石榴酒、獼猴桃酒、五味子酒等眾多品類。

影響較大的有山西的竹葉青酒、東北蔘茸酒、三鞭酒,西北的蟲草酒、靈芝酒等產品。

許多釀造酒的酒坊生產出各式美酒:佛手露酒、玫瑰露酒、五加皮酒、金波酒僅看名字便令人心生遐想。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青稞酒|

一種禾穀類作物,又稱裸大麥、元麥、米大麥。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種植約有3500年的歷史主要產區包括西藏、青海、四川、雲南等地,是藏地的主要糧食作物,也是釀酒的重要原料。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千百年來

美酒一直伴隨著中國人的腳步

不停遷徙,不斷流變

無論走多遠

只有故鄉佳釀的味道熟悉而頑固

將漂泊於千里之外的遊子

和記憶深處的故鄉緊緊鏈接在一起

國家釀酒地理

國家釀酒地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