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少年班40年,究竟出的是天才還是庸才?

在中國,有一個特殊的教育存在,那就是中科大少年班,中科大少年班可以說在全球都是一種獨一無二的存在。

中科大少年班40年,究竟出的是天才還是庸才?

1974年5月,物理學家李政道曾提出過辦少年班的設想。當年,李政道回國訪問,看到“文化大革命”給祖國帶來全面危機、人才培養幾乎完全停止的局面後,建議:“可參照招收和培訓芭蕾舞演員的辦法,從全國選拔很少數,約十三四歲左右的、有培養條件的少年,到大學去培訓”,培養一支“少而精的基礎科學工作隊伍”。他的建議被採用,但因為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並沒有馬上實現。

中科大少年班40年,究竟出的是天才還是庸才?

李政道楊振寧倡導開設少年班

一直到了1978年,中國科大才正式創建了少年班。1978年3月9日,來自全國範圍內的21名少年被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中國首個少年班大學生。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他們當年被稱為“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更經常地,是被稱為“神童”。

中科大少年班40年,究竟出的是天才還是庸才?

首屆少年班學員

可以說少年班創辦的消息剛傳出,就引發海內外的廣泛矚目。對於剛剛經歷十年浩劫,曾一度被“讀書無用論”所誤導,急於找回失去的時間的國人來說,以“神童”寧鉑為代表的少年班的出現,無疑是那個年代上演的最振奮人心的“青春勵志大片”。

然而,也正是因為寧鉑事件,社會媒體還是普通大眾對中科大少年班有了一個爭議。1978年進入中科大少年班的寧鉑在當時可是被稱為天下“第一神童”。他出生在贛州,進入中科大少年班的時候才13歲。他之所以能夠進入少年班,是因為當時江西冶金學院教師倪霖的一封舉薦信。

中科大少年班40年,究竟出的是天才還是庸才?

正是因為這樣一封舉薦信,把寧鉑推上了歷史舞臺,至今成為“傷仲永”以及抨擊中國教育的典型案例。活躍在各大媒體的文筆之中。

也正是因為社會媒體把寧鉑抬上了神壇,讓他承受了這個年紀無法承受的壓力,再加上因為沒有權利選擇自己最愛的天文學系,反而被安排就讀理論物理,身心無法調適,雙重壓力的打擊下。

中科大少年班40年,究竟出的是天才還是庸才?

之後的寧鉑卻有三次報考研究生,三次都因為各種理由退出,甚至連考場大門都沒踏進。神童的大帽子讓寧鉑恐懼失敗。終於在2003年選擇了出家。

而另外一個例子就是謝彥波,他是78年首批進入少年班中年紀最小的一位,由小學直接進入了少年班。那個時候他才11歲。

中科大少年班40年,究竟出的是天才還是庸才?

謝彥波一路成績傲人,卻自視甚高。他在普林斯頓大學時期,諾貝爾獎獲得者安德森成為他的導師。安德森也是出了名的傲氣,但他卻無法容忍謝彥波的性格,比他還要傲氣,兩個人可謂針尖對麥芒。和導師關係緊張,謝彥波折戟回國最後成為一名普通的老師。這對11歲成為科大一員,15歲讀碩士、18歲讀博士的謝彥波而言,人生可謂形成了巨大的差異。

中科大少年班40年,究竟出的是天才還是庸才?

謝彥波,周曙東,邱岫,崔春實,黃慈萍

也正是因為這些人的例子,很多媒體都在質疑少年班究竟是不是在揠苗助長,讓這些“神童”成為了“傷仲永”。

如今少年班已經過去了40年,我們回頭再看,他究竟培養的天才還是庸才呢?

中科大少年班40年,究竟出的是天才還是庸才?

右一謝彥波

首先,我們必須要承認,很多人先天就已經智力超群,你就拿寧鉑來說,2歲半時會背30多首詩詞,3歲時能數100個數,4歲學會400多個漢字。這樣的天才你放到中學去,循序漸進地教育,壓根就已經不適合他了,因為他所學的知識已然超過了這個年齡段,向更高層次進行發展。少年班無疑是這群天才可以更加發揮自我的一個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少年班充當了這群人的伯樂。

的確,在前期,少年班因為剛剛開辦,再加上歷史的原因,有一些問題,可是我們就拿78年這屆來說,IEEE會士張亞勤、姚新、謝旻,美國物理學會會士王海林、盧徵天、錢永忠、範汕洄,發現了世界上最小的納米碳管的秦祿昌,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物理系雙聘教授莊小威,清華紫光集團總裁郭元林……

中科大少年班40年,究竟出的是天才還是庸才?

首屆中科大少年班的絕大部分學員可以說都成為了全球知名的科學家。這個結果來說,中科大少年班的舉辦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他的確造就了一批優秀的人才在各個領域。

然而媒體往往喜歡拿個例去進行戲劇化處理,從而去引導觀眾輿論。為什麼,因為媒體往往喜歡去追求爆點,寧鉑、謝彥波這樣的例子拿出來才有故事性嘛,還可以再抨擊一下中國教育。張亞勤這些有什麼好講的。

中科大少年班40年,究竟出的是天才還是庸才?

就以張亞勤來說,他和謝彥波同歲,都是首屆少年班學員裡年紀最小的,如今他已是數字視頻和人工智能領域的世界級科學家和企業家,擁有60多項美國專利,發表500多篇學術論文,並出版11本專著。他發明的多項圖像視頻壓縮和傳輸技術被國際標準採用,廣泛地應用於高清電視、互聯網視頻、多媒體檢索、移動視頻、和圖像數據庫領域。他是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未來交通指導委員會”唯一來自中國的委員,並擔任全球最大技術開放平臺Apollo聯盟理事長。

中科大少年班40年,究竟出的是天才還是庸才?

2017年榮膺澳洲國家工程院(ATSE)院士,也是該年度授予的唯一外籍院士;1997年他被授予IEEE院士,成為歷史上獲得這一榮譽最年輕的科學家。

但是你見過有媒體會拿張亞勤宣揚少年班的成功嗎,並不會,這樣就並沒有戲劇性了!

一個班級一屆能出一個世界知名的科學家已屬奇蹟,可中科大少年班78年就培養了十幾位在全球都富有影響力的科學家,推動了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

中科大少年班40年,究竟出的是天才還是庸才?

如今,中科大已經走過了40年,除了寧鉑、謝彥波、干政這三位被媒體用來廣泛舉例的傷仲永典型,少年班還有其他傷仲永的例子嗎?

沒有了,2014年的時候,做過統計,中科大少年班37年來共畢業2910名本科生,90%以上考取國內外研究生。其中19%供職於科教界,超過200人成為國內外名校和科研機構教授。

中科大少年班40年,究竟出的是天才還是庸才?

90後的陳楚白就已在國際刊物上以共同第一作者和第一作者發表論文兩篇

其中2人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7人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5人當選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IEEE)會士;另有72%活躍在企業界、金融界,在世界500強任職的約35%,對於到目前為止僅僅不到3000人的畢業生總人數來說,這樣的人數還不如現在一所普通大學一年的畢業學生數,而僅僅這些畢業生,其中的大多數已經都成為各個領域的佼佼者,高端成材率相比於一般高校而言實在是高的驚人。

中科大少年班40年,究竟出的是天才還是庸才?

可以這樣說,中科大少年班百分之九十以上在科教界、金融界、商界都成為精英級別的人物,甚至相當部分在全球都享有崇高的知名度。剩下的百分之幾,畢業於中科大,也是名校畢業生了。

比如莊小威,他主要研究工作為發展和使用單分子生物學及生物成像技術以及超高分辨生物成像技術,用以研究體外及活細胞中生物分子及其分子組裝過程。31歲的莊小威憑藉研究單個分子特性的傑出才能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是第一位獲此榮譽的華人女科學家

中科大少年班40年,究竟出的是天才還是庸才?


莊小威也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一個人,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3位科學家因對發展超分辨率熒光顯微鏡作出重要貢獻共享此獎。但該領域多位科學家撰文質疑這一評選結果,稱與獲獎者同時發表論文的華裔女科學家莊小威亦應分享這一獎項。

還有尹希,主要研究領域為弦理論,哈佛大學最年輕的正教授,是被國際物理學界寄予厚望的青年物理學家之一。2016年12月5日,尹希獲2017年科學突破獎-物理學新視野獎。

中科大少年班40年,究竟出的是天才還是庸才?

還有曹原,一天之內有2篇文章出現在《Nature》上,那時候他才年僅21歲。

中科大少年班40年,究竟出的是天才還是庸才?

雖然不少人認為少年班是“揠苗助長”,不利於青少年成長。寧鉑、謝彥波、干政在媒體報道少年班負面新聞時經常被提及,被普遍認為是大學少年班的失敗典型,但是從另一個側面來講,不能因為個別人而全面否定少年班,至少中科大和西交大這兩所堅持創辦的少年班,他們中的大部分畢業生,已經證明了少年班並非徒有虛名,中科大少年班走出的天才少年正在用自己的豐碩成果在迴應著外界對他們的質疑,或許這些超級學神們的世界,我們不懂。

很多時候,我們要承認,天才的確是和我們不一樣的,中科少年班的存在,也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天才不會被埋沒,不至於出現像伽羅瓦、阿貝爾這樣的例子。

中科大少年班40年,究竟出的是天才還是庸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