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下河的山芋藤

作者:劉金祥

裡下河的山芋藤

初秋的水鄉,有勞作,有閒落,有播種,有收穫,人有吃的,牲畜也有吃的,此時,人有糧食畜有草,是一年四季相對溫飽的時期,農村人、城裡人都感覺日子比平時好過多了。

從夏至到秋分的這段時間,太陽還是顯得精神飽滿,每天都在珍惜自己的工作時間,它知道水稻、棉花、山芋等在田作物更需要通過光合作用來積累自身的物質,因此,它要將更多的光和熱獻給水鄉大地!

季節就是這樣,春華秋實,夏栽秋收。進入立秋時節了,雖然白天的“秋老虎”仍在發威,而它已明顯“早涼晚涼”。在沒有電更談不上電風扇和空調的那個年代,農民們經受了高溫酷暑的夏季之後,最大的感覺是秋天“晚上好睡覺了”。

而農事的重點是田間管理:

施肥、打藥、鋤草,較有規律,也輕鬆了許多,白天氣溫高就利用起早帶晚涼爽的時間段管理農田。

……

上午六七點鐘光景,劉家舍所有人家天井裡的笆門子透過幾縷陽光,這陽光已明顯不再像夏天那樣的酷熱,知了似乎也比以前懶惰多了,好像夏季叫累了要趁著早涼養養嗓子。微微涼風也在人們不經意之間偷偷撫摸過自己的身體,莊上人們總是習慣於利用這段時間在房子的西山牆下做些家務活計,敘敘裡短,拉拉家常,坐在這串風的巷口裡感到就是一種享受。

近八十歲的劉大媽像前幾天一樣,拿著一張爬爬凳坐在巷口的西山牆角下,把快過周的曾孫安坐在橢圓形的木桶裡,旁邊放著一籃子山芋藤,將一根根葉梗摘下,再將葉梗上的皮撕下,放進手口裡的小籃子裡。

這山芋藤是劉大伯起早從山芋田裡剪回來的。

“劉大媽,在準備中飯鹹公式”!隔壁鄰居郭奶奶問道。

“是啊,他爹爹才從田裡剪回來的山芋藤,趁著早涼撕點,準備為他們炒箇中飯鹹(家鄉人稱菜為鹹)呢。”

這山芋藤上的葉梗在當年就算是農家的一道菜?

是的,那年代閒時農民沒什麼東西吃,越是農忙越是沒有時間“忙飯”,當然也沒有什麼可忙的,這山芋葉梗去掉皮用香油炒個菜,在那個年代還是蠻下飯的,莊上高友爺爺說,只要有了香油,用瓷瓦片燒個神仙湯也好喝。

他說的一點不錯,對於農民來說,那時如果能在“神仙湯”裡面(又說省錢湯,醬油加開水再加點蔥花或大蒜花兒沖泡,無論是喝還是泡飯吃都感覺很香)滴上一兩滴子菜油,感到特別香。

真的,我上初中時每天中午就喝這“神仙湯”。

計劃經濟年代,集體除了要利用大田和圩堤統一栽種山芋外,農民也會利用自己的一些自留地或家前屋後栽些山芋,一來山芋能補充糧食的不足,二來山芋藤也是生豬秋冬的好飼料。

當地人都知道,這山芋藤、山芋葉子主要用來餵豬,結的山芋才是人們食用的,後來不知是誰“發明”了這道菜,而且很快得到了“推廣”。

家鄉的山芋又名番薯、紅薯、甘薯、地瓜等,其蔓細長,莖匍匐地面,曰為藤。山芋苗栽下去一段時間,經過澆水、施肥,很快就會長出山芋藤來。當山芋藤長得過於茂盛時就須進行“整理”(剪藤),否則會影響其塊莖生長。所以,山芋藤長滿了嶺子之間,農民們會視情剪藤。

在家鄉,除了經濟作物,在田間種植的其它任何農作物基本都是糧食,都很重要。種植水稻、三麥、高粱、玉米,目的是將穀粒留著吃,秸稈為燃料。而栽植山芋之類的農作物那是副食,山芋藤生長長了就剪下來,主要作為生豬的飼料,同時可用來做蔬菜。剪藤也為了山芋嶺子之間通風透光,促進物質積累,使塊根無氧呼吸產生乳酸,生長快、結得多、結得大。

山芋藤餵豬主要有這樣幾種方法:一是讓豬“幹嚼”。從田裡剪回來的山芋藤直接撂到豬圈裡,讓豬子生嚼,算是“休閒”食料。藤有漿汁,生豬愛吃。二是“幹拌”給豬吃。將山芋藤切碎,用稻糠等拌和好後讓生豬幹吃,吃好後再舀點水給它喝。三是將切碎的山芋藤“帶湯”餵豬。即帶洗碗水、洗鍋水加點稻糠,好處是生豬能一次吃飽。四是“醃製”給豬冬天吃。冬天沒有鮮草,遇有下雨下雪天,秋後醃製的山芋藤黃爽爽的,是生豬吃的好飼料。

山芋藤作為青飼料或是漚制的飼料到底好不好吃,就看生豬喜不喜歡,多年的實踐人們已經清楚很合生豬胃口。至於山芋藤的葉梗做菜果真是那麼好吃?不見得,但沒辦法,自我安慰嘛,誰不想三天兩頭弄個紅燒魚、紅燒肉吃吃?!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對於農村的多數孩子來說,他們的“奮鬥目標”是能努力為家庭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至於到學校上學,多數人家做不到,即使安排上學了也往往小學沒讀完差不多就“畢業”了。

當年的農村,不上學或讀不完小學的孩子不在少數,支部書記、大隊長在村裡是最大的幹部,他們家的孩子也是如此。不上學的基本不識字,上了幾年小學能識多少字也說不清楚,不用說當年的那個學習環境,就是小學畢業了以後一年到頭都見不到書,那“字”也早就還給老師了。

而偏偏不同的是,農村孩子沒有多少機會在課堂裡讀書,不等於就不懂得書本里的知識,他們除了做些家務活外,其它時間基本由自己自行支配,有些書本里沒有的、老師沒有教過的,他們會有“骨裡巧”。所以,在這個季節,利用山芋藤的莖和葉梗來做褲帶和首飾,曾是這幫“光屁股”們的拿手好戲。他們到了十二三歲後,有的男孩“小麻雀子”上出了“膀毛”,再也不好意思裸著下半身在莊上公開走來走去,下河洗澡脫褌子(短褲)也要看看四周是否有人。而不少孩子有褌子(短褲)穿卻沒有褲帶系,於是,山芋藤的主莖去掉葉梗便是他們的一根根“綠色褲帶”了。

雖說這“褲帶”不錯,但那時褌子是大腰的,沒有鬆緊帶、沒有鈕釦、拉鍊,褌子腰要比自己的腰大近一倍寬,大人們系褌子時將腰口打褶往肚臍眼下面一塞,而孩子頑皮,一不注意褌子就會掉下來,經常會弄出尷尬來。因此便有聰明者想起了用青山芋藤做褲帶,而青山芋藤是嫩的,容易斷,同樣會出笑話,後來孩子們在大人們的指導下,將嫩山芋藤晒乾,呵,結實多了。

對於孩子們來說,山芋藤上的葉梗用處就更多了,不僅能吃,還是他們“發明創作”和送人的“裝飾品”。莊上何曉強與郝秀蓮兩個小男女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又是隔壁鄰居,他們從小一起玩,一起長大,雖然他們的父母因歷史原因私下間有些隔閡,但小孩子不管大人們的事,他們經常將山芋藤的葉梗掐成一釐米一釐米左右長,撕一段用葉梗皮連著,做成項鍊或耳墜互送對方,還真的好看。在郝秀蓮生日那天,何曉強還用山芋藤的葉梗精心做了“一根項鍊”和“兩隻耳墜”特地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她,孩子幼稚,做事本無大人們想象的那樣複雜,弄得郝的父母到何家門上大吵大鬧,說何家是“別有用心”。

斗轉星移,冬去春來。日曆翻到了兩個孩子23歲那一頁,他們果真好上了。他們說服了雙方父母,成為全莊上家長是“仇人”做親的人家。次年正月初二結婚那天,莊上笑話鬼姚得知端起酒碗說道,今天是何家、郝家兩個乖乖肉大喜的日子,請大家把碗端起來共同祝願“何家郝家(和好)一家親,莊上個個都開心,年底生個胖小子,端起碗來共同慶!”引得滿堂屋裡四桌人一陣陣鬨堂大笑。年底,他們的結晶出世了,果真,孩子名字就叫何郝緣。這小孩來到這個世上,讓上代長輩們也和好了,兩家還搶著帶孫子呢!

如今,誰也不敢想象山芋藤上的葉梗能作為進入小康水平的家鄉人餐桌上的美食,更沒想到還能受到城裡人的青睞。過去的豬草,如今它在飯店的“身價”怎就這麼高的呢!原因很簡單,它是純綠色蔬菜,而且吃法也有了新講究:將採摘回家的鮮嫩的山芋藤葉梗,去掉皮,用備好的紅椒切成的絲,加上佐料,下鍋爆炒,脆嫩可口,味道特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