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武鄉縣來說,人口超20萬,隸屬於長治市。就武鄉縣來說,明明是一個縣,卻以“鄉”命名,所以名字起得非常謙虛。在歷史上,據《水經注》,武鄉縣,以城瀕武鄉水得名。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因為一條河而得名

首先,武鄉縣,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在地理位置上,武鄉縣位於太行山西麓,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市最北端,東鄰黎城縣、晉中市左權縣;西界祁縣、平遙縣,北與榆社縣毗鄰,南與長治市襄垣縣接壤,西南與沁縣交界。介於東經112°02'6″~113°02'2″,北緯36°03'9″~37°00'8″之間。就武鄉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晉國的疆域。到了戰國初期,魏趙韓三家分晉,今山西省武鄉縣一帶先屬韓國,後成為趙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長治市武鄉縣一帶屬上黨郡這一建制。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因為一條河而得名

西漢時期,在該地區設立涅縣,屬幷州上黨郡。東漢時期,今武鄉縣一帶仍屬涅縣這一建制。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武鄉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西晉,武帝泰始年間(公元265年- 274年),涅縣分為三縣,即武鄉縣、鐐陽縣和涅縣,始有武鄉縣之名。據《水經注》,武鄉縣,以城瀕武鄉水得名。就武鄉水這條河流,即今山西東南部之濁漳河,為漳河上源之一。源出山西和順縣西八賦嶺,南流經榆社縣西,又南入武鄉縣。由此,就武鄉縣這一建制,始於西晉時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因為一條河而得名

公元330年,石勒於建立後趙,在該地區設立武鄉郡。北魏延和二年(公元433年),武鄉郡改為鄉郡,武鄉縣改為鄉縣,屬幷州鄉郡。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鄉縣縣治遷至南亭川(今武鄉故縣村),今武鄉縣一帶屬之。至北齊,將鄉郡改為南垣州、豐州、戎州,北周時恢復鄉郡。公元583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廢鄉郡,鄉縣屬上黨郡;西部涅縣先後更名為陽城縣、賈水縣。唐朝建立後,該地區屬河東道韓州鄉縣。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韓州廢,鄉縣歸屬潞州。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因為一條河而得名

最後,唐景雲元年(公元710年),恢復武鄉縣名至今。宋朝時期,武鄉縣屬潞州。元代(1206-1368年),潞州屬晉寧路。初為隆德府(行都元帥府事)。太宗三年(1231年),復為潞州,隸平陽路。明清這一歷史階段,武鄉縣仍屬潞州這一建制。1930年,武鄉縣直屬於山西省。1985年5月,晉東南地區撤銷,晉東南地區所轄平順、壺關、黎城、屯留、長子、武鄉、沁源、襄垣、沁縣,劃歸長治市領屬。截至2018年底,武鄉縣總面積達1610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22萬人。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文/情懷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