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水畫 南宋 董源 宋朝 壹點山水 2019-09-08
"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可用幹筆擦畫。↓↓↓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可用幹筆擦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後面的山石,注意山石之間的深遠關係,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可用幹筆擦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後面的山石,注意山石之間的深遠關係,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對山石的暗面加擦筆,並用稍濃的墨色(也可用赭石加墨色)點染,增加山石的立體感,最後對畫面進行整體的調整即可。↓↓↓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可用幹筆擦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後面的山石,注意山石之間的深遠關係,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對山石的暗面加擦筆,並用稍濃的墨色(也可用赭石加墨色)點染,增加山石的立體感,最後對畫面進行整體的調整即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捲雲皴的畫法

捲雲皴又叫雲頭皴,運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猶如雲彩一般,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由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創立。捲雲皴法,用含蓄的圓筆中鋒,以溼筆皴出山石輪廓,凹處以片狀或捲曲之筆密皴,中側鋒並用。

步驟01:勾勒出第一朵“雲頭”,注意線條寬、窄和深、淺的變化。↓↓↓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可用幹筆擦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後面的山石,注意山石之間的深遠關係,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對山石的暗面加擦筆,並用稍濃的墨色(也可用赭石加墨色)點染,增加山石的立體感,最後對畫面進行整體的調整即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捲雲皴的畫法

捲雲皴又叫雲頭皴,運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猶如雲彩一般,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由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創立。捲雲皴法,用含蓄的圓筆中鋒,以溼筆皴出山石輪廓,凹處以片狀或捲曲之筆密皴,中側鋒並用。

步驟01:勾勒出第一朵“雲頭”,注意線條寬、窄和深、淺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上至下生髮,確定山形的大致走勢,運線的筆法近似於蟹爪枝。↓↓↓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可用幹筆擦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後面的山石,注意山石之間的深遠關係,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對山石的暗面加擦筆,並用稍濃的墨色(也可用赭石加墨色)點染,增加山石的立體感,最後對畫面進行整體的調整即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捲雲皴的畫法

捲雲皴又叫雲頭皴,運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猶如雲彩一般,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由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創立。捲雲皴法,用含蓄的圓筆中鋒,以溼筆皴出山石輪廓,凹處以片狀或捲曲之筆密皴,中側鋒並用。

步驟01:勾勒出第一朵“雲頭”,注意線條寬、窄和深、淺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上至下生髮,確定山形的大致走勢,運線的筆法近似於蟹爪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連勾帶皴,山石的暗面加以擦筆,加強立體感。↓↓↓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可用幹筆擦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後面的山石,注意山石之間的深遠關係,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對山石的暗面加擦筆,並用稍濃的墨色(也可用赭石加墨色)點染,增加山石的立體感,最後對畫面進行整體的調整即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捲雲皴的畫法

捲雲皴又叫雲頭皴,運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猶如雲彩一般,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由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創立。捲雲皴法,用含蓄的圓筆中鋒,以溼筆皴出山石輪廓,凹處以片狀或捲曲之筆密皴,中側鋒並用。

步驟01:勾勒出第一朵“雲頭”,注意線條寬、窄和深、淺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上至下生髮,確定山形的大致走勢,運線的筆法近似於蟹爪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連勾帶皴,山石的暗面加以擦筆,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按照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山石的完整外形。↓↓↓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可用幹筆擦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後面的山石,注意山石之間的深遠關係,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對山石的暗面加擦筆,並用稍濃的墨色(也可用赭石加墨色)點染,增加山石的立體感,最後對畫面進行整體的調整即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捲雲皴的畫法

捲雲皴又叫雲頭皴,運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猶如雲彩一般,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由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創立。捲雲皴法,用含蓄的圓筆中鋒,以溼筆皴出山石輪廓,凹處以片狀或捲曲之筆密皴,中側鋒並用。

步驟01:勾勒出第一朵“雲頭”,注意線條寬、窄和深、淺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上至下生髮,確定山形的大致走勢,運線的筆法近似於蟹爪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連勾帶皴,山石的暗面加以擦筆,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按照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山石的完整外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添加皴筆和擦筆,待山石形狀基本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最後用濃墨進行提點。↓↓↓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可用幹筆擦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後面的山石,注意山石之間的深遠關係,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對山石的暗面加擦筆,並用稍濃的墨色(也可用赭石加墨色)點染,增加山石的立體感,最後對畫面進行整體的調整即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捲雲皴的畫法

捲雲皴又叫雲頭皴,運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猶如雲彩一般,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由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創立。捲雲皴法,用含蓄的圓筆中鋒,以溼筆皴出山石輪廓,凹處以片狀或捲曲之筆密皴,中側鋒並用。

步驟01:勾勒出第一朵“雲頭”,注意線條寬、窄和深、淺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上至下生髮,確定山形的大致走勢,運線的筆法近似於蟹爪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連勾帶皴,山石的暗面加以擦筆,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按照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山石的完整外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添加皴筆和擦筆,待山石形狀基本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最後用濃墨進行提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米點皴的畫法

米點皴是米芾、米友仁父子從董源的米點皴變化而來的,用飽含水墨的橫點,密集點山,潑墨、破墨、積墨並用,常用於表現江南山水間清晨雨後之雲霧變幻、煙樹迷茫的景象。

步驟01:中鋒運筆,勾畫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實下虛,墨色上濃下淡。↓↓↓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可用幹筆擦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後面的山石,注意山石之間的深遠關係,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對山石的暗面加擦筆,並用稍濃的墨色(也可用赭石加墨色)點染,增加山石的立體感,最後對畫面進行整體的調整即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捲雲皴的畫法

捲雲皴又叫雲頭皴,運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猶如雲彩一般,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由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創立。捲雲皴法,用含蓄的圓筆中鋒,以溼筆皴出山石輪廓,凹處以片狀或捲曲之筆密皴,中側鋒並用。

步驟01:勾勒出第一朵“雲頭”,注意線條寬、窄和深、淺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上至下生髮,確定山形的大致走勢,運線的筆法近似於蟹爪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連勾帶皴,山石的暗面加以擦筆,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按照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山石的完整外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添加皴筆和擦筆,待山石形狀基本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最後用濃墨進行提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米點皴的畫法

米點皴是米芾、米友仁父子從董源的米點皴變化而來的,用飽含水墨的橫點,密集點山,潑墨、破墨、積墨並用,常用於表現江南山水間清晨雨後之雲霧變幻、煙樹迷茫的景象。

步驟01:中鋒運筆,勾畫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實下虛,墨色上濃下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畫出遠處的山頭,此畫採用S形構圖法,山脈迂迴,用線需流暢。↓↓↓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可用幹筆擦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後面的山石,注意山石之間的深遠關係,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對山石的暗面加擦筆,並用稍濃的墨色(也可用赭石加墨色)點染,增加山石的立體感,最後對畫面進行整體的調整即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捲雲皴的畫法

捲雲皴又叫雲頭皴,運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猶如雲彩一般,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由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創立。捲雲皴法,用含蓄的圓筆中鋒,以溼筆皴出山石輪廓,凹處以片狀或捲曲之筆密皴,中側鋒並用。

步驟01:勾勒出第一朵“雲頭”,注意線條寬、窄和深、淺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上至下生髮,確定山形的大致走勢,運線的筆法近似於蟹爪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連勾帶皴,山石的暗面加以擦筆,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按照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山石的完整外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添加皴筆和擦筆,待山石形狀基本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最後用濃墨進行提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米點皴的畫法

米點皴是米芾、米友仁父子從董源的米點皴變化而來的,用飽含水墨的橫點,密集點山,潑墨、破墨、積墨並用,常用於表現江南山水間清晨雨後之雲霧變幻、煙樹迷茫的景象。

步驟01:中鋒運筆,勾畫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實下虛,墨色上濃下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畫出遠處的山頭,此畫採用S形構圖法,山脈迂迴,用線需流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將山石勾畫完整。↓↓↓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可用幹筆擦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後面的山石,注意山石之間的深遠關係,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對山石的暗面加擦筆,並用稍濃的墨色(也可用赭石加墨色)點染,增加山石的立體感,最後對畫面進行整體的調整即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捲雲皴的畫法

捲雲皴又叫雲頭皴,運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猶如雲彩一般,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由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創立。捲雲皴法,用含蓄的圓筆中鋒,以溼筆皴出山石輪廓,凹處以片狀或捲曲之筆密皴,中側鋒並用。

步驟01:勾勒出第一朵“雲頭”,注意線條寬、窄和深、淺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上至下生髮,確定山形的大致走勢,運線的筆法近似於蟹爪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連勾帶皴,山石的暗面加以擦筆,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按照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山石的完整外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添加皴筆和擦筆,待山石形狀基本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最後用濃墨進行提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米點皴的畫法

米點皴是米芾、米友仁父子從董源的米點皴變化而來的,用飽含水墨的橫點,密集點山,潑墨、破墨、積墨並用,常用於表現江南山水間清晨雨後之雲霧變幻、煙樹迷茫的景象。

步驟01:中鋒運筆,勾畫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實下虛,墨色上濃下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畫出遠處的山頭,此畫採用S形構圖法,山脈迂迴,用線需流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將山石勾畫完整。↓↓↓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羊毫蘸足墨,筆尖蘸濃墨,臥筆而點,點出山石上的植物。↓↓↓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可用幹筆擦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後面的山石,注意山石之間的深遠關係,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對山石的暗面加擦筆,並用稍濃的墨色(也可用赭石加墨色)點染,增加山石的立體感,最後對畫面進行整體的調整即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捲雲皴的畫法

捲雲皴又叫雲頭皴,運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猶如雲彩一般,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由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創立。捲雲皴法,用含蓄的圓筆中鋒,以溼筆皴出山石輪廓,凹處以片狀或捲曲之筆密皴,中側鋒並用。

步驟01:勾勒出第一朵“雲頭”,注意線條寬、窄和深、淺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上至下生髮,確定山形的大致走勢,運線的筆法近似於蟹爪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連勾帶皴,山石的暗面加以擦筆,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按照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山石的完整外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添加皴筆和擦筆,待山石形狀基本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最後用濃墨進行提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米點皴的畫法

米點皴是米芾、米友仁父子從董源的米點皴變化而來的,用飽含水墨的橫點,密集點山,潑墨、破墨、積墨並用,常用於表現江南山水間清晨雨後之雲霧變幻、煙樹迷茫的景象。

步驟01:中鋒運筆,勾畫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實下虛,墨色上濃下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畫出遠處的山頭,此畫採用S形構圖法,山脈迂迴,用線需流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將山石勾畫完整。↓↓↓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羊毫蘸足墨,筆尖蘸濃墨,臥筆而點,點出山石上的植物。↓↓↓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外而內,快速點皴,表現出山石的明暗效果;墨色的過渡要自然、和諧。待墨色至七成干時,可以在山頭和外沿上進行復點,使之結實厚重。↓↓↓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可用幹筆擦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後面的山石,注意山石之間的深遠關係,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對山石的暗面加擦筆,並用稍濃的墨色(也可用赭石加墨色)點染,增加山石的立體感,最後對畫面進行整體的調整即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捲雲皴的畫法

捲雲皴又叫雲頭皴,運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猶如雲彩一般,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由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創立。捲雲皴法,用含蓄的圓筆中鋒,以溼筆皴出山石輪廓,凹處以片狀或捲曲之筆密皴,中側鋒並用。

步驟01:勾勒出第一朵“雲頭”,注意線條寬、窄和深、淺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上至下生髮,確定山形的大致走勢,運線的筆法近似於蟹爪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連勾帶皴,山石的暗面加以擦筆,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按照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山石的完整外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添加皴筆和擦筆,待山石形狀基本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最後用濃墨進行提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米點皴的畫法

米點皴是米芾、米友仁父子從董源的米點皴變化而來的,用飽含水墨的橫點,密集點山,潑墨、破墨、積墨並用,常用於表現江南山水間清晨雨後之雲霧變幻、煙樹迷茫的景象。

步驟01:中鋒運筆,勾畫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實下虛,墨色上濃下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畫出遠處的山頭,此畫採用S形構圖法,山脈迂迴,用線需流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將山石勾畫完整。↓↓↓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羊毫蘸足墨,筆尖蘸濃墨,臥筆而點,點出山石上的植物。↓↓↓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外而內,快速點皴,表現出山石的明暗效果;墨色的過渡要自然、和諧。待墨色至七成干時,可以在山頭和外沿上進行復點,使之結實厚重。↓↓↓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釘頭皴的畫法

釘頭皴形狀如鐵釘,像鑿子在石頭上留下的痕跡,常用於表現表面斑駁的山石,此法是江貫道比巨然山水中變化出來的,多用在為山水畫遠景的點苔上,根據畫面佈局的需要又通過濃淡乾溼、近大遠小等不同的方式來表現遠山樹木叢榮的感覺。

步驟01:先勾畫出山石的輪廓,在山石大的紋路基礎上添加小的皴點。↓↓↓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可用幹筆擦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後面的山石,注意山石之間的深遠關係,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對山石的暗面加擦筆,並用稍濃的墨色(也可用赭石加墨色)點染,增加山石的立體感,最後對畫面進行整體的調整即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捲雲皴的畫法

捲雲皴又叫雲頭皴,運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猶如雲彩一般,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由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創立。捲雲皴法,用含蓄的圓筆中鋒,以溼筆皴出山石輪廓,凹處以片狀或捲曲之筆密皴,中側鋒並用。

步驟01:勾勒出第一朵“雲頭”,注意線條寬、窄和深、淺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上至下生髮,確定山形的大致走勢,運線的筆法近似於蟹爪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連勾帶皴,山石的暗面加以擦筆,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按照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山石的完整外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添加皴筆和擦筆,待山石形狀基本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最後用濃墨進行提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米點皴的畫法

米點皴是米芾、米友仁父子從董源的米點皴變化而來的,用飽含水墨的橫點,密集點山,潑墨、破墨、積墨並用,常用於表現江南山水間清晨雨後之雲霧變幻、煙樹迷茫的景象。

步驟01:中鋒運筆,勾畫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實下虛,墨色上濃下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畫出遠處的山頭,此畫採用S形構圖法,山脈迂迴,用線需流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將山石勾畫完整。↓↓↓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羊毫蘸足墨,筆尖蘸濃墨,臥筆而點,點出山石上的植物。↓↓↓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外而內,快速點皴,表現出山石的明暗效果;墨色的過渡要自然、和諧。待墨色至七成干時,可以在山頭和外沿上進行復點,使之結實厚重。↓↓↓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釘頭皴的畫法

釘頭皴形狀如鐵釘,像鑿子在石頭上留下的痕跡,常用於表現表面斑駁的山石,此法是江貫道比巨然山水中變化出來的,多用在為山水畫遠景的點苔上,根據畫面佈局的需要又通過濃淡乾溼、近大遠小等不同的方式來表現遠山樹木叢榮的感覺。

步驟01:先勾畫出山石的輪廓,在山石大的紋路基礎上添加小的皴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繼續加皴筆,注意根據山石的體面關係,安排皴點的疏密關係和墨色濃淡。↓↓↓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可用幹筆擦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後面的山石,注意山石之間的深遠關係,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對山石的暗面加擦筆,並用稍濃的墨色(也可用赭石加墨色)點染,增加山石的立體感,最後對畫面進行整體的調整即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捲雲皴的畫法

捲雲皴又叫雲頭皴,運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猶如雲彩一般,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由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創立。捲雲皴法,用含蓄的圓筆中鋒,以溼筆皴出山石輪廓,凹處以片狀或捲曲之筆密皴,中側鋒並用。

步驟01:勾勒出第一朵“雲頭”,注意線條寬、窄和深、淺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上至下生髮,確定山形的大致走勢,運線的筆法近似於蟹爪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連勾帶皴,山石的暗面加以擦筆,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按照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山石的完整外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添加皴筆和擦筆,待山石形狀基本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最後用濃墨進行提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米點皴的畫法

米點皴是米芾、米友仁父子從董源的米點皴變化而來的,用飽含水墨的橫點,密集點山,潑墨、破墨、積墨並用,常用於表現江南山水間清晨雨後之雲霧變幻、煙樹迷茫的景象。

步驟01:中鋒運筆,勾畫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實下虛,墨色上濃下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畫出遠處的山頭,此畫採用S形構圖法,山脈迂迴,用線需流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將山石勾畫完整。↓↓↓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羊毫蘸足墨,筆尖蘸濃墨,臥筆而點,點出山石上的植物。↓↓↓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外而內,快速點皴,表現出山石的明暗效果;墨色的過渡要自然、和諧。待墨色至七成干時,可以在山頭和外沿上進行復點,使之結實厚重。↓↓↓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釘頭皴的畫法

釘頭皴形狀如鐵釘,像鑿子在石頭上留下的痕跡,常用於表現表面斑駁的山石,此法是江貫道比巨然山水中變化出來的,多用在為山水畫遠景的點苔上,根據畫面佈局的需要又通過濃淡乾溼、近大遠小等不同的方式來表現遠山樹木叢榮的感覺。

步驟01:先勾畫出山石的輪廓,在山石大的紋路基礎上添加小的皴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繼續加皴筆,注意根據山石的體面關係,安排皴點的疏密關係和墨色濃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墨罩染,待墨色幹至七成的時候,進行復皴。需要強調的位置可以加以提筆。↓↓↓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可用幹筆擦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後面的山石,注意山石之間的深遠關係,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對山石的暗面加擦筆,並用稍濃的墨色(也可用赭石加墨色)點染,增加山石的立體感,最後對畫面進行整體的調整即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捲雲皴的畫法

捲雲皴又叫雲頭皴,運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猶如雲彩一般,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由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創立。捲雲皴法,用含蓄的圓筆中鋒,以溼筆皴出山石輪廓,凹處以片狀或捲曲之筆密皴,中側鋒並用。

步驟01:勾勒出第一朵“雲頭”,注意線條寬、窄和深、淺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上至下生髮,確定山形的大致走勢,運線的筆法近似於蟹爪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連勾帶皴,山石的暗面加以擦筆,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按照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山石的完整外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添加皴筆和擦筆,待山石形狀基本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最後用濃墨進行提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米點皴的畫法

米點皴是米芾、米友仁父子從董源的米點皴變化而來的,用飽含水墨的橫點,密集點山,潑墨、破墨、積墨並用,常用於表現江南山水間清晨雨後之雲霧變幻、煙樹迷茫的景象。

步驟01:中鋒運筆,勾畫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實下虛,墨色上濃下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畫出遠處的山頭,此畫採用S形構圖法,山脈迂迴,用線需流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將山石勾畫完整。↓↓↓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羊毫蘸足墨,筆尖蘸濃墨,臥筆而點,點出山石上的植物。↓↓↓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外而內,快速點皴,表現出山石的明暗效果;墨色的過渡要自然、和諧。待墨色至七成干時,可以在山頭和外沿上進行復點,使之結實厚重。↓↓↓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釘頭皴的畫法

釘頭皴形狀如鐵釘,像鑿子在石頭上留下的痕跡,常用於表現表面斑駁的山石,此法是江貫道比巨然山水中變化出來的,多用在為山水畫遠景的點苔上,根據畫面佈局的需要又通過濃淡乾溼、近大遠小等不同的方式來表現遠山樹木叢榮的感覺。

步驟01:先勾畫出山石的輪廓,在山石大的紋路基礎上添加小的皴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繼續加皴筆,注意根據山石的體面關係,安排皴點的疏密關係和墨色濃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墨罩染,待墨色幹至七成的時候,進行復皴。需要強調的位置可以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雨點皴的畫法

雨點皴又稱雨打牆頭皴,畫時以逆筆中鋒畫出垂直的短線,密如雨點。雨點皴能表現出山石的蒼勁厚重感,北宋范寬以此表現太行山的景緻。

步驟01:先用中鋒勾畫山石的礬頭,線條宜渾厚濃重。↓↓↓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可用幹筆擦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後面的山石,注意山石之間的深遠關係,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對山石的暗面加擦筆,並用稍濃的墨色(也可用赭石加墨色)點染,增加山石的立體感,最後對畫面進行整體的調整即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捲雲皴的畫法

捲雲皴又叫雲頭皴,運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猶如雲彩一般,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由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創立。捲雲皴法,用含蓄的圓筆中鋒,以溼筆皴出山石輪廓,凹處以片狀或捲曲之筆密皴,中側鋒並用。

步驟01:勾勒出第一朵“雲頭”,注意線條寬、窄和深、淺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上至下生髮,確定山形的大致走勢,運線的筆法近似於蟹爪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連勾帶皴,山石的暗面加以擦筆,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按照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山石的完整外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添加皴筆和擦筆,待山石形狀基本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最後用濃墨進行提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米點皴的畫法

米點皴是米芾、米友仁父子從董源的米點皴變化而來的,用飽含水墨的橫點,密集點山,潑墨、破墨、積墨並用,常用於表現江南山水間清晨雨後之雲霧變幻、煙樹迷茫的景象。

步驟01:中鋒運筆,勾畫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實下虛,墨色上濃下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畫出遠處的山頭,此畫採用S形構圖法,山脈迂迴,用線需流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將山石勾畫完整。↓↓↓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羊毫蘸足墨,筆尖蘸濃墨,臥筆而點,點出山石上的植物。↓↓↓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外而內,快速點皴,表現出山石的明暗效果;墨色的過渡要自然、和諧。待墨色至七成干時,可以在山頭和外沿上進行復點,使之結實厚重。↓↓↓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釘頭皴的畫法

釘頭皴形狀如鐵釘,像鑿子在石頭上留下的痕跡,常用於表現表面斑駁的山石,此法是江貫道比巨然山水中變化出來的,多用在為山水畫遠景的點苔上,根據畫面佈局的需要又通過濃淡乾溼、近大遠小等不同的方式來表現遠山樹木叢榮的感覺。

步驟01:先勾畫出山石的輪廓,在山石大的紋路基礎上添加小的皴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繼續加皴筆,注意根據山石的體面關係,安排皴點的疏密關係和墨色濃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墨罩染,待墨色幹至七成的時候,進行復皴。需要強調的位置可以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雨點皴的畫法

雨點皴又稱雨打牆頭皴,畫時以逆筆中鋒畫出垂直的短線,密如雨點。雨點皴能表現出山石的蒼勁厚重感,北宋范寬以此表現太行山的景緻。

步驟01:先用中鋒勾畫山石的礬頭,線條宜渾厚濃重。↓↓↓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繼續用線條勾畫山石輪廓。↓↓↓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可用幹筆擦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後面的山石,注意山石之間的深遠關係,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對山石的暗面加擦筆,並用稍濃的墨色(也可用赭石加墨色)點染,增加山石的立體感,最後對畫面進行整體的調整即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捲雲皴的畫法

捲雲皴又叫雲頭皴,運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猶如雲彩一般,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由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創立。捲雲皴法,用含蓄的圓筆中鋒,以溼筆皴出山石輪廓,凹處以片狀或捲曲之筆密皴,中側鋒並用。

步驟01:勾勒出第一朵“雲頭”,注意線條寬、窄和深、淺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上至下生髮,確定山形的大致走勢,運線的筆法近似於蟹爪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連勾帶皴,山石的暗面加以擦筆,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按照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山石的完整外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添加皴筆和擦筆,待山石形狀基本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最後用濃墨進行提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米點皴的畫法

米點皴是米芾、米友仁父子從董源的米點皴變化而來的,用飽含水墨的橫點,密集點山,潑墨、破墨、積墨並用,常用於表現江南山水間清晨雨後之雲霧變幻、煙樹迷茫的景象。

步驟01:中鋒運筆,勾畫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實下虛,墨色上濃下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畫出遠處的山頭,此畫採用S形構圖法,山脈迂迴,用線需流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將山石勾畫完整。↓↓↓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羊毫蘸足墨,筆尖蘸濃墨,臥筆而點,點出山石上的植物。↓↓↓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外而內,快速點皴,表現出山石的明暗效果;墨色的過渡要自然、和諧。待墨色至七成干時,可以在山頭和外沿上進行復點,使之結實厚重。↓↓↓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釘頭皴的畫法

釘頭皴形狀如鐵釘,像鑿子在石頭上留下的痕跡,常用於表現表面斑駁的山石,此法是江貫道比巨然山水中變化出來的,多用在為山水畫遠景的點苔上,根據畫面佈局的需要又通過濃淡乾溼、近大遠小等不同的方式來表現遠山樹木叢榮的感覺。

步驟01:先勾畫出山石的輪廓,在山石大的紋路基礎上添加小的皴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繼續加皴筆,注意根據山石的體面關係,安排皴點的疏密關係和墨色濃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墨罩染,待墨色幹至七成的時候,進行復皴。需要強調的位置可以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雨點皴的畫法

雨點皴又稱雨打牆頭皴,畫時以逆筆中鋒畫出垂直的短線,密如雨點。雨點皴能表現出山石的蒼勁厚重感,北宋范寬以此表現太行山的景緻。

步驟01:先用中鋒勾畫山石的礬頭,線條宜渾厚濃重。↓↓↓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繼續用線條勾畫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豐富山石的矩形,注意排列的疏密關係。↓↓↓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可用幹筆擦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後面的山石,注意山石之間的深遠關係,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對山石的暗面加擦筆,並用稍濃的墨色(也可用赭石加墨色)點染,增加山石的立體感,最後對畫面進行整體的調整即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捲雲皴的畫法

捲雲皴又叫雲頭皴,運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猶如雲彩一般,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由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創立。捲雲皴法,用含蓄的圓筆中鋒,以溼筆皴出山石輪廓,凹處以片狀或捲曲之筆密皴,中側鋒並用。

步驟01:勾勒出第一朵“雲頭”,注意線條寬、窄和深、淺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上至下生髮,確定山形的大致走勢,運線的筆法近似於蟹爪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連勾帶皴,山石的暗面加以擦筆,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按照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山石的完整外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添加皴筆和擦筆,待山石形狀基本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最後用濃墨進行提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米點皴的畫法

米點皴是米芾、米友仁父子從董源的米點皴變化而來的,用飽含水墨的橫點,密集點山,潑墨、破墨、積墨並用,常用於表現江南山水間清晨雨後之雲霧變幻、煙樹迷茫的景象。

步驟01:中鋒運筆,勾畫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實下虛,墨色上濃下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畫出遠處的山頭,此畫採用S形構圖法,山脈迂迴,用線需流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將山石勾畫完整。↓↓↓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羊毫蘸足墨,筆尖蘸濃墨,臥筆而點,點出山石上的植物。↓↓↓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外而內,快速點皴,表現出山石的明暗效果;墨色的過渡要自然、和諧。待墨色至七成干時,可以在山頭和外沿上進行復點,使之結實厚重。↓↓↓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釘頭皴的畫法

釘頭皴形狀如鐵釘,像鑿子在石頭上留下的痕跡,常用於表現表面斑駁的山石,此法是江貫道比巨然山水中變化出來的,多用在為山水畫遠景的點苔上,根據畫面佈局的需要又通過濃淡乾溼、近大遠小等不同的方式來表現遠山樹木叢榮的感覺。

步驟01:先勾畫出山石的輪廓,在山石大的紋路基礎上添加小的皴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繼續加皴筆,注意根據山石的體面關係,安排皴點的疏密關係和墨色濃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墨罩染,待墨色幹至七成的時候,進行復皴。需要強調的位置可以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雨點皴的畫法

雨點皴又稱雨打牆頭皴,畫時以逆筆中鋒畫出垂直的短線,密如雨點。雨點皴能表現出山石的蒼勁厚重感,北宋范寬以此表現太行山的景緻。

步驟01:先用中鋒勾畫山石的礬頭,線條宜渾厚濃重。↓↓↓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繼續用線條勾畫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豐富山石的矩形,注意排列的疏密關係。↓↓↓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短而直的線條進行皴畫,用線要密集、筆氣要連貫。在勾皴時要注意前後用墨的濃淡應有所區別。↓↓↓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可用幹筆擦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後面的山石,注意山石之間的深遠關係,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對山石的暗面加擦筆,並用稍濃的墨色(也可用赭石加墨色)點染,增加山石的立體感,最後對畫面進行整體的調整即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捲雲皴的畫法

捲雲皴又叫雲頭皴,運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猶如雲彩一般,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由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創立。捲雲皴法,用含蓄的圓筆中鋒,以溼筆皴出山石輪廓,凹處以片狀或捲曲之筆密皴,中側鋒並用。

步驟01:勾勒出第一朵“雲頭”,注意線條寬、窄和深、淺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上至下生髮,確定山形的大致走勢,運線的筆法近似於蟹爪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連勾帶皴,山石的暗面加以擦筆,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按照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山石的完整外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添加皴筆和擦筆,待山石形狀基本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最後用濃墨進行提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米點皴的畫法

米點皴是米芾、米友仁父子從董源的米點皴變化而來的,用飽含水墨的橫點,密集點山,潑墨、破墨、積墨並用,常用於表現江南山水間清晨雨後之雲霧變幻、煙樹迷茫的景象。

步驟01:中鋒運筆,勾畫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實下虛,墨色上濃下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畫出遠處的山頭,此畫採用S形構圖法,山脈迂迴,用線需流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將山石勾畫完整。↓↓↓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羊毫蘸足墨,筆尖蘸濃墨,臥筆而點,點出山石上的植物。↓↓↓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外而內,快速點皴,表現出山石的明暗效果;墨色的過渡要自然、和諧。待墨色至七成干時,可以在山頭和外沿上進行復點,使之結實厚重。↓↓↓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釘頭皴的畫法

釘頭皴形狀如鐵釘,像鑿子在石頭上留下的痕跡,常用於表現表面斑駁的山石,此法是江貫道比巨然山水中變化出來的,多用在為山水畫遠景的點苔上,根據畫面佈局的需要又通過濃淡乾溼、近大遠小等不同的方式來表現遠山樹木叢榮的感覺。

步驟01:先勾畫出山石的輪廓,在山石大的紋路基礎上添加小的皴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繼續加皴筆,注意根據山石的體面關係,安排皴點的疏密關係和墨色濃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墨罩染,待墨色幹至七成的時候,進行復皴。需要強調的位置可以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雨點皴的畫法

雨點皴又稱雨打牆頭皴,畫時以逆筆中鋒畫出垂直的短線,密如雨點。雨點皴能表現出山石的蒼勁厚重感,北宋范寬以此表現太行山的景緻。

步驟01:先用中鋒勾畫山石的礬頭,線條宜渾厚濃重。↓↓↓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繼續用線條勾畫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豐富山石的矩形,注意排列的疏密關係。↓↓↓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短而直的線條進行皴畫,用線要密集、筆氣要連貫。在勾皴時要注意前後用墨的濃淡應有所區別。↓↓↓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反覆勾皴點擦,使山石更加渾厚結實。山石暗面皴點應更加密集,墨色相對較濃。↓↓↓

山的繪畫步驟

畫山起手先勾勒出山的輪廓脈絡,要把一座山的正、側、欹、斜、起伏轉折、連綿走向一一表示出來,但又不是瑣碎的堆砌,而是從整體著眼,表現出氣勢。山的大勢確定之後,再沿脈絡皴擦點染,才能連氣貫脈,有質有韻。

山有各種樣式,主要包括巔、嶺、岫、崖、巖、巒、川、壑、澗、陵、阪(斜坡)。山的形體如此之多,當然不是每一幅畫面都能包含進去,必須根據構圖的需要選用。一幅畫不管包含哪些形體的山,都是從主峰畫起。主峰確定之後,才依次畫近、遠、大、小等客體山;或拱衛於周圍,或揖讓於側面,或呼應於遠處,以主峰為中心,使群山連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氣脈相通,缺一不可。

畫群山切忌無主次、零碎渙散,還要做到不暄賓奪主、主客不分。

步驟01:先勾勒山形,意在筆先,從全局著眼,確定好構圖,先勾出近處山體的輪廓。邊勾邊皴,皴下不皴上,皴暗不皴明。↓↓↓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可用幹筆擦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後面的山石,注意山石之間的深遠關係,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對山石的暗面加擦筆,並用稍濃的墨色(也可用赭石加墨色)點染,增加山石的立體感,最後對畫面進行整體的調整即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捲雲皴的畫法

捲雲皴又叫雲頭皴,運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猶如雲彩一般,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由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創立。捲雲皴法,用含蓄的圓筆中鋒,以溼筆皴出山石輪廓,凹處以片狀或捲曲之筆密皴,中側鋒並用。

步驟01:勾勒出第一朵“雲頭”,注意線條寬、窄和深、淺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上至下生髮,確定山形的大致走勢,運線的筆法近似於蟹爪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連勾帶皴,山石的暗面加以擦筆,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按照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山石的完整外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添加皴筆和擦筆,待山石形狀基本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最後用濃墨進行提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米點皴的畫法

米點皴是米芾、米友仁父子從董源的米點皴變化而來的,用飽含水墨的橫點,密集點山,潑墨、破墨、積墨並用,常用於表現江南山水間清晨雨後之雲霧變幻、煙樹迷茫的景象。

步驟01:中鋒運筆,勾畫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實下虛,墨色上濃下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畫出遠處的山頭,此畫採用S形構圖法,山脈迂迴,用線需流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將山石勾畫完整。↓↓↓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羊毫蘸足墨,筆尖蘸濃墨,臥筆而點,點出山石上的植物。↓↓↓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外而內,快速點皴,表現出山石的明暗效果;墨色的過渡要自然、和諧。待墨色至七成干時,可以在山頭和外沿上進行復點,使之結實厚重。↓↓↓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釘頭皴的畫法

釘頭皴形狀如鐵釘,像鑿子在石頭上留下的痕跡,常用於表現表面斑駁的山石,此法是江貫道比巨然山水中變化出來的,多用在為山水畫遠景的點苔上,根據畫面佈局的需要又通過濃淡乾溼、近大遠小等不同的方式來表現遠山樹木叢榮的感覺。

步驟01:先勾畫出山石的輪廓,在山石大的紋路基礎上添加小的皴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繼續加皴筆,注意根據山石的體面關係,安排皴點的疏密關係和墨色濃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墨罩染,待墨色幹至七成的時候,進行復皴。需要強調的位置可以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雨點皴的畫法

雨點皴又稱雨打牆頭皴,畫時以逆筆中鋒畫出垂直的短線,密如雨點。雨點皴能表現出山石的蒼勁厚重感,北宋范寬以此表現太行山的景緻。

步驟01:先用中鋒勾畫山石的礬頭,線條宜渾厚濃重。↓↓↓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繼續用線條勾畫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豐富山石的矩形,注意排列的疏密關係。↓↓↓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短而直的線條進行皴畫,用線要密集、筆氣要連貫。在勾皴時要注意前後用墨的濃淡應有所區別。↓↓↓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反覆勾皴點擦,使山石更加渾厚結實。山石暗面皴點應更加密集,墨色相對較濃。↓↓↓

山的繪畫步驟

畫山起手先勾勒出山的輪廓脈絡,要把一座山的正、側、欹、斜、起伏轉折、連綿走向一一表示出來,但又不是瑣碎的堆砌,而是從整體著眼,表現出氣勢。山的大勢確定之後,再沿脈絡皴擦點染,才能連氣貫脈,有質有韻。

山有各種樣式,主要包括巔、嶺、岫、崖、巖、巒、川、壑、澗、陵、阪(斜坡)。山的形體如此之多,當然不是每一幅畫面都能包含進去,必須根據構圖的需要選用。一幅畫不管包含哪些形體的山,都是從主峰畫起。主峰確定之後,才依次畫近、遠、大、小等客體山;或拱衛於周圍,或揖讓於側面,或呼應於遠處,以主峰為中心,使群山連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氣脈相通,缺一不可。

畫群山切忌無主次、零碎渙散,還要做到不暄賓奪主、主客不分。

步驟01:先勾勒山形,意在筆先,從全局著眼,確定好構圖,先勾出近處山體的輪廓。邊勾邊皴,皴下不皴上,皴暗不皴明。↓↓↓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近至遠,勾勒出山形的大形,對山的暗面加以皴筆。↓↓↓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可用幹筆擦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後面的山石,注意山石之間的深遠關係,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對山石的暗面加擦筆,並用稍濃的墨色(也可用赭石加墨色)點染,增加山石的立體感,最後對畫面進行整體的調整即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捲雲皴的畫法

捲雲皴又叫雲頭皴,運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猶如雲彩一般,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由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創立。捲雲皴法,用含蓄的圓筆中鋒,以溼筆皴出山石輪廓,凹處以片狀或捲曲之筆密皴,中側鋒並用。

步驟01:勾勒出第一朵“雲頭”,注意線條寬、窄和深、淺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上至下生髮,確定山形的大致走勢,運線的筆法近似於蟹爪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連勾帶皴,山石的暗面加以擦筆,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按照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山石的完整外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添加皴筆和擦筆,待山石形狀基本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最後用濃墨進行提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米點皴的畫法

米點皴是米芾、米友仁父子從董源的米點皴變化而來的,用飽含水墨的橫點,密集點山,潑墨、破墨、積墨並用,常用於表現江南山水間清晨雨後之雲霧變幻、煙樹迷茫的景象。

步驟01:中鋒運筆,勾畫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實下虛,墨色上濃下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畫出遠處的山頭,此畫採用S形構圖法,山脈迂迴,用線需流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將山石勾畫完整。↓↓↓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羊毫蘸足墨,筆尖蘸濃墨,臥筆而點,點出山石上的植物。↓↓↓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外而內,快速點皴,表現出山石的明暗效果;墨色的過渡要自然、和諧。待墨色至七成干時,可以在山頭和外沿上進行復點,使之結實厚重。↓↓↓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釘頭皴的畫法

釘頭皴形狀如鐵釘,像鑿子在石頭上留下的痕跡,常用於表現表面斑駁的山石,此法是江貫道比巨然山水中變化出來的,多用在為山水畫遠景的點苔上,根據畫面佈局的需要又通過濃淡乾溼、近大遠小等不同的方式來表現遠山樹木叢榮的感覺。

步驟01:先勾畫出山石的輪廓,在山石大的紋路基礎上添加小的皴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繼續加皴筆,注意根據山石的體面關係,安排皴點的疏密關係和墨色濃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墨罩染,待墨色幹至七成的時候,進行復皴。需要強調的位置可以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雨點皴的畫法

雨點皴又稱雨打牆頭皴,畫時以逆筆中鋒畫出垂直的短線,密如雨點。雨點皴能表現出山石的蒼勁厚重感,北宋范寬以此表現太行山的景緻。

步驟01:先用中鋒勾畫山石的礬頭,線條宜渾厚濃重。↓↓↓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繼續用線條勾畫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豐富山石的矩形,注意排列的疏密關係。↓↓↓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短而直的線條進行皴畫,用線要密集、筆氣要連貫。在勾皴時要注意前後用墨的濃淡應有所區別。↓↓↓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反覆勾皴點擦,使山石更加渾厚結實。山石暗面皴點應更加密集,墨色相對較濃。↓↓↓

山的繪畫步驟

畫山起手先勾勒出山的輪廓脈絡,要把一座山的正、側、欹、斜、起伏轉折、連綿走向一一表示出來,但又不是瑣碎的堆砌,而是從整體著眼,表現出氣勢。山的大勢確定之後,再沿脈絡皴擦點染,才能連氣貫脈,有質有韻。

山有各種樣式,主要包括巔、嶺、岫、崖、巖、巒、川、壑、澗、陵、阪(斜坡)。山的形體如此之多,當然不是每一幅畫面都能包含進去,必須根據構圖的需要選用。一幅畫不管包含哪些形體的山,都是從主峰畫起。主峰確定之後,才依次畫近、遠、大、小等客體山;或拱衛於周圍,或揖讓於側面,或呼應於遠處,以主峰為中心,使群山連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氣脈相通,缺一不可。

畫群山切忌無主次、零碎渙散,還要做到不暄賓奪主、主客不分。

步驟01:先勾勒山形,意在筆先,從全局著眼,確定好構圖,先勾出近處山體的輪廓。邊勾邊皴,皴下不皴上,皴暗不皴明。↓↓↓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近至遠,勾勒出山形的大形,對山的暗面加以皴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基礎上,再行變化,層層加工,勾皴並舉,確定最終的山體形狀。↓↓↓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可用幹筆擦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後面的山石,注意山石之間的深遠關係,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對山石的暗面加擦筆,並用稍濃的墨色(也可用赭石加墨色)點染,增加山石的立體感,最後對畫面進行整體的調整即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捲雲皴的畫法

捲雲皴又叫雲頭皴,運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猶如雲彩一般,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由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創立。捲雲皴法,用含蓄的圓筆中鋒,以溼筆皴出山石輪廓,凹處以片狀或捲曲之筆密皴,中側鋒並用。

步驟01:勾勒出第一朵“雲頭”,注意線條寬、窄和深、淺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上至下生髮,確定山形的大致走勢,運線的筆法近似於蟹爪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連勾帶皴,山石的暗面加以擦筆,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按照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山石的完整外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添加皴筆和擦筆,待山石形狀基本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最後用濃墨進行提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米點皴的畫法

米點皴是米芾、米友仁父子從董源的米點皴變化而來的,用飽含水墨的橫點,密集點山,潑墨、破墨、積墨並用,常用於表現江南山水間清晨雨後之雲霧變幻、煙樹迷茫的景象。

步驟01:中鋒運筆,勾畫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實下虛,墨色上濃下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畫出遠處的山頭,此畫採用S形構圖法,山脈迂迴,用線需流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將山石勾畫完整。↓↓↓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羊毫蘸足墨,筆尖蘸濃墨,臥筆而點,點出山石上的植物。↓↓↓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外而內,快速點皴,表現出山石的明暗效果;墨色的過渡要自然、和諧。待墨色至七成干時,可以在山頭和外沿上進行復點,使之結實厚重。↓↓↓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釘頭皴的畫法

釘頭皴形狀如鐵釘,像鑿子在石頭上留下的痕跡,常用於表現表面斑駁的山石,此法是江貫道比巨然山水中變化出來的,多用在為山水畫遠景的點苔上,根據畫面佈局的需要又通過濃淡乾溼、近大遠小等不同的方式來表現遠山樹木叢榮的感覺。

步驟01:先勾畫出山石的輪廓,在山石大的紋路基礎上添加小的皴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繼續加皴筆,注意根據山石的體面關係,安排皴點的疏密關係和墨色濃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墨罩染,待墨色幹至七成的時候,進行復皴。需要強調的位置可以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雨點皴的畫法

雨點皴又稱雨打牆頭皴,畫時以逆筆中鋒畫出垂直的短線,密如雨點。雨點皴能表現出山石的蒼勁厚重感,北宋范寬以此表現太行山的景緻。

步驟01:先用中鋒勾畫山石的礬頭,線條宜渾厚濃重。↓↓↓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繼續用線條勾畫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豐富山石的矩形,注意排列的疏密關係。↓↓↓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短而直的線條進行皴畫,用線要密集、筆氣要連貫。在勾皴時要注意前後用墨的濃淡應有所區別。↓↓↓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反覆勾皴點擦,使山石更加渾厚結實。山石暗面皴點應更加密集,墨色相對較濃。↓↓↓

山的繪畫步驟

畫山起手先勾勒出山的輪廓脈絡,要把一座山的正、側、欹、斜、起伏轉折、連綿走向一一表示出來,但又不是瑣碎的堆砌,而是從整體著眼,表現出氣勢。山的大勢確定之後,再沿脈絡皴擦點染,才能連氣貫脈,有質有韻。

山有各種樣式,主要包括巔、嶺、岫、崖、巖、巒、川、壑、澗、陵、阪(斜坡)。山的形體如此之多,當然不是每一幅畫面都能包含進去,必須根據構圖的需要選用。一幅畫不管包含哪些形體的山,都是從主峰畫起。主峰確定之後,才依次畫近、遠、大、小等客體山;或拱衛於周圍,或揖讓於側面,或呼應於遠處,以主峰為中心,使群山連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氣脈相通,缺一不可。

畫群山切忌無主次、零碎渙散,還要做到不暄賓奪主、主客不分。

步驟01:先勾勒山形,意在筆先,從全局著眼,確定好構圖,先勾出近處山體的輪廓。邊勾邊皴,皴下不皴上,皴暗不皴明。↓↓↓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近至遠,勾勒出山形的大形,對山的暗面加以皴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基礎上,再行變化,層層加工,勾皴並舉,確定最終的山體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分清山體的大陰暗面,整體加一皴筆,確定出山體的整體明暗關係,然後分出小的陰陽面及物象的脈絡紋理等,對局部進行勾皴,接著用淡墨進行罩染,待墨色快乾時,用濃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和植物。最後在主要地方 ,再加以勾勒點染。↓↓↓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可用幹筆擦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後面的山石,注意山石之間的深遠關係,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對山石的暗面加擦筆,並用稍濃的墨色(也可用赭石加墨色)點染,增加山石的立體感,最後對畫面進行整體的調整即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捲雲皴的畫法

捲雲皴又叫雲頭皴,運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猶如雲彩一般,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由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創立。捲雲皴法,用含蓄的圓筆中鋒,以溼筆皴出山石輪廓,凹處以片狀或捲曲之筆密皴,中側鋒並用。

步驟01:勾勒出第一朵“雲頭”,注意線條寬、窄和深、淺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上至下生髮,確定山形的大致走勢,運線的筆法近似於蟹爪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連勾帶皴,山石的暗面加以擦筆,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按照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山石的完整外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添加皴筆和擦筆,待山石形狀基本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最後用濃墨進行提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米點皴的畫法

米點皴是米芾、米友仁父子從董源的米點皴變化而來的,用飽含水墨的橫點,密集點山,潑墨、破墨、積墨並用,常用於表現江南山水間清晨雨後之雲霧變幻、煙樹迷茫的景象。

步驟01:中鋒運筆,勾畫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實下虛,墨色上濃下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畫出遠處的山頭,此畫採用S形構圖法,山脈迂迴,用線需流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將山石勾畫完整。↓↓↓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羊毫蘸足墨,筆尖蘸濃墨,臥筆而點,點出山石上的植物。↓↓↓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外而內,快速點皴,表現出山石的明暗效果;墨色的過渡要自然、和諧。待墨色至七成干時,可以在山頭和外沿上進行復點,使之結實厚重。↓↓↓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釘頭皴的畫法

釘頭皴形狀如鐵釘,像鑿子在石頭上留下的痕跡,常用於表現表面斑駁的山石,此法是江貫道比巨然山水中變化出來的,多用在為山水畫遠景的點苔上,根據畫面佈局的需要又通過濃淡乾溼、近大遠小等不同的方式來表現遠山樹木叢榮的感覺。

步驟01:先勾畫出山石的輪廓,在山石大的紋路基礎上添加小的皴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繼續加皴筆,注意根據山石的體面關係,安排皴點的疏密關係和墨色濃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墨罩染,待墨色幹至七成的時候,進行復皴。需要強調的位置可以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雨點皴的畫法

雨點皴又稱雨打牆頭皴,畫時以逆筆中鋒畫出垂直的短線,密如雨點。雨點皴能表現出山石的蒼勁厚重感,北宋范寬以此表現太行山的景緻。

步驟01:先用中鋒勾畫山石的礬頭,線條宜渾厚濃重。↓↓↓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繼續用線條勾畫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豐富山石的矩形,注意排列的疏密關係。↓↓↓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短而直的線條進行皴畫,用線要密集、筆氣要連貫。在勾皴時要注意前後用墨的濃淡應有所區別。↓↓↓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反覆勾皴點擦,使山石更加渾厚結實。山石暗面皴點應更加密集,墨色相對較濃。↓↓↓

山的繪畫步驟

畫山起手先勾勒出山的輪廓脈絡,要把一座山的正、側、欹、斜、起伏轉折、連綿走向一一表示出來,但又不是瑣碎的堆砌,而是從整體著眼,表現出氣勢。山的大勢確定之後,再沿脈絡皴擦點染,才能連氣貫脈,有質有韻。

山有各種樣式,主要包括巔、嶺、岫、崖、巖、巒、川、壑、澗、陵、阪(斜坡)。山的形體如此之多,當然不是每一幅畫面都能包含進去,必須根據構圖的需要選用。一幅畫不管包含哪些形體的山,都是從主峰畫起。主峰確定之後,才依次畫近、遠、大、小等客體山;或拱衛於周圍,或揖讓於側面,或呼應於遠處,以主峰為中心,使群山連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氣脈相通,缺一不可。

畫群山切忌無主次、零碎渙散,還要做到不暄賓奪主、主客不分。

步驟01:先勾勒山形,意在筆先,從全局著眼,確定好構圖,先勾出近處山體的輪廓。邊勾邊皴,皴下不皴上,皴暗不皴明。↓↓↓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近至遠,勾勒出山形的大形,對山的暗面加以皴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基礎上,再行變化,層層加工,勾皴並舉,確定最終的山體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分清山體的大陰暗面,整體加一皴筆,確定出山體的整體明暗關係,然後分出小的陰陽面及物象的脈絡紋理等,對局部進行勾皴,接著用淡墨進行罩染,待墨色快乾時,用濃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和植物。最後在主要地方 ,再加以勾勒點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是山水畫最基本的內容,石是山的局部,山石的繪畫,要經過勾、皴、擦、點、染等幾個基本步驟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是用中鋒或側鋒畫石塊的輪廓,確定其形狀,勾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勾石的順序是先左後右,小的石塊可由兩筆勾成,大的石塊可由三筆或三筆以上勾成。勾石的線條不能太簡單,需有曲折、欹正的變化。

是依山石的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皴筆要簡練,不宜過於密集,否則筆法就顯示不出來,墨色也容易呆膩。

是用乾枯的筆肚依據山石的陰陽起伏稍加輕擦。擦是皴的一種補充,使山石的造型更具整體感和立體感。一般先皴後擦,也可以邊皴邊擦。

是以淡墨大筆溼畫石之暗面,依據原有的明暗加以渲染,使造型顯出立體感,調節石與石之間的空間感。

是用濃墨或焦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或苔草。

畫完之後,若覺得黑色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用的勾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開。先以較淡的墨勾或皴,後以濃墨提,且提後較為渾厚,富有變化。

步驟01:用中鋒勾出山石輪廓,注意線條幹、溼、濃、淡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在暗部的輪廓內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在皴擦間用淡墨渲染暗部,要多用水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用焦墨加點苔或苔草。↓↓↓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6:最後用淡墨加少量藤黃渲染出山石的顏色。對不滿意的地方或勾、或皴、或點、或染,直至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的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梭角分明的岩石。斧劈皴源於五代衛賢,盛行於唐宋,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生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然後以側鋒橫刮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分為大斧劈和小斧劈。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溼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小斧劈皴畫石法

小斧劈與大斧劈相似,以較小的筆跡,表現山石的細緻結構。小斧劈能體現出山勢峻瘦削利、古樸遒勁的氣質。

步驟01:蘸濃墨,用中釺勾畫出山石組合的輪廓,並交待出山石的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枯筆蘸濃墨,用很多的小皴筆表現石塊的輪廓、明暗和質感,筆觸和筆觸之間不重複,一次完成。↓↓↓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待皴筆幹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亮部留白,以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小斧劈皴用筆宜有披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圓渾。

披麻皴的畫法

披麻皴又稱“麻皮皴”,是線皴法的一種,五代董源始創。披麻皴以柔韌的中鋒線的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而得名。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稜不太明顯的石塊。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用中鋒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

步驟01:先勾勒出山石的局部形狀,由裡到外進行勾勒,線條應挺直、流暢,筆氣貫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蘸濃墨,繼續勾勒出外面的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出遠處的山石輪廓。畫山石常用局部擴展法,即畫好一個局部,然後進行擴展。↓↓↓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進一步完善山石造型,並勾畫出山石的主要脈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山石勾勒完成之後,用側鋒或幹筆進行皴擦。長披麻皴和短披麻皴結合使用。待墨幹後用淡墨統一罩染,使山形更加整體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刮鐵皴的畫法

刮鐵皴和斧劈皴一樣都是面皴法,宋代李唐首創。刮鐵皴的特點是:形態偉岸端正,骨體方硬,石紋橫向切割,皴筆沿橫線自上而下,似用銳器在鐵板上刮行,由此得名。與斧劈皴相比,刮鐵皴用墨含水量較少,筆觸以豎向為主,用筆沉著有力,適合表現石質堅硬的山石。

步驟01:先用硬毫中鋒重墨勾出山石的外輪廓及輪廓內的道道紋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完善山石的輪廓,確定山石的脈絡走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然後以不幹不溼之筆臥鋒從線紋邊緣向下刮,出筆要重,收筆要輕,取基勁銳之氣及枯毛之趣。每道橫紋間要留出空隙,以顯凸凹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稍淺的墨色繼續進行皴擦,皴擦時留出石與石交界的位置,同時注意山石的走勢。深重的部分以較整的墨塊切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然後用淡墨籠染,將各個部位的凹凸變化統一在整體的塊面關係之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荷葉皴的畫法

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荷葉皴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地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地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步驟01:第一筆畫出山頭,線條由上至下生髮,上粗下細,上實下虛。↓↓↓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第二筆繼續畫山頭,用荷葉皴畫山石,注意用線不能太粗。↓↓↓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開始皴畫,繪畫時可以將山石看成敗落的荷葉或倒著的樹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邊勾邊皴,線條起筆稍微停頓,收筆要虛一些。畫的時候儘量腦海中聯想荷葉的筋脈。↓↓↓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完善山石造型,最後用淡墨色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解索皴的畫畫法

解索皴是由披麻皴演化而來的,運筆比披麻皴要長,畫面線條猶如解繩索,由此而得名。解索皴一般用中鋒畫皴法,運筆應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少變化。

步驟01:蘸濃墨,勾勒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粗下細,上實下虛,墨色有濃有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勾勒出遠處的山頭,注意深遠關係的表現,線條講究統一中帶變化,在這裡是同一種線,不同的墨色。↓↓↓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淡的墨色,畫出最遠處的一座山頭。↓↓↓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待山石外形確定之後,由近處的山頭開始皴畫、染色,皴筆中鋒曲線運筆,呈散發狀,染法應為淡墨,否則“毛”的感覺會淡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近及遠,邊皴邊染,墨色逐漸減淡,在筆觸交互中體現出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需強調的地方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牛毛皴的畫法

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逡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這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而得名。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景象。

牛毛皴的特點是用筆纖細飄動,層層編織,反覆疊加,雜而不亂,密而不悶,亂中有規律,用墨時,濃墨淡墨夾雜而用,最後用焦墨提神。其點法最有特點,禿筆散點,有的苔點用筆掃出來的,或用筆肚點出來。用牛毛皴切忌行筆時雜亂無章,墨色單調。 步驟01:先用中鋒勾勒出山石的結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確定了山石形狀之後,由石塊的底部運用短線條開始皴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根據山勢,繼續運用牛毛皴筆,皴畫出山石的第一層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逐層添加皴筆,線條要有規律,不可雜亂,留出山石的受光面,並在此基礎上,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繼續用濃墨進行皴畫,層層編織,反覆疊加,注意線條排列的疏密變化,最後用焦墨提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豆瓣皴的畫法

豆瓣皴是點皴的變體,形如大小相間的豆瓣,聚散有序,因此而得名。豆瓣皴筆需蘸淡墨後把筆鋒按扁,擦寫出上圓下齊的點,墨色逐漸加深,層次不宜過多,兩三層即可。皴畫時,不能填滿,適當留白,以體現山石的受光面。

步驟01:用中鋒勾勒出山石外形,山頭部分用筆方折,表現出山石的堅硬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用短筆鋒皴畫,可以由局部畫起,皴線應短而密,並用淡墨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反覆皴擦,並用點線的復皴使山石更加渾厚。↓↓↓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折帶皴的畫法

折帶皴用中鋒拖筆,再用側鋒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巖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步驟01:由上至下畫山石,逆鋒向左運筆,再轉折向下。↓↓↓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折帶皴一般勾皴並舉,在勾皴中塑造山石的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繼續勾畫、皴擦,石紋可用幹筆擦畫。↓↓↓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根據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後面的山石,注意山石之間的深遠關係,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對山石的暗面加擦筆,並用稍濃的墨色(也可用赭石加墨色)點染,增加山石的立體感,最後對畫面進行整體的調整即可。↓↓↓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捲雲皴的畫法

捲雲皴又叫雲頭皴,運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猶如雲彩一般,因此而得名。這種皴法由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創立。捲雲皴法,用含蓄的圓筆中鋒,以溼筆皴出山石輪廓,凹處以片狀或捲曲之筆密皴,中側鋒並用。

步驟01:勾勒出第一朵“雲頭”,注意線條寬、窄和深、淺的變化。↓↓↓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上至下生髮,確定山形的大致走勢,運線的筆法近似於蟹爪枝。↓↓↓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連勾帶皴,山石的暗面加以擦筆,加強立體感。↓↓↓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按照上面介紹的方法,畫出山石的完整外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添加皴筆和擦筆,待山石形狀基本畫完之後,用淡墨進行罩染,最後用濃墨進行提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米點皴的畫法

米點皴是米芾、米友仁父子從董源的米點皴變化而來的,用飽含水墨的橫點,密集點山,潑墨、破墨、積墨並用,常用於表現江南山水間清晨雨後之雲霧變幻、煙樹迷茫的景象。

步驟01:中鋒運筆,勾畫出近處的山頭,線條上實下虛,墨色上濃下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畫出遠處的山頭,此畫採用S形構圖法,山脈迂迴,用線需流暢。↓↓↓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將山石勾畫完整。↓↓↓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羊毫蘸足墨,筆尖蘸濃墨,臥筆而點,點出山石上的植物。↓↓↓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由外而內,快速點皴,表現出山石的明暗效果;墨色的過渡要自然、和諧。待墨色至七成干時,可以在山頭和外沿上進行復點,使之結實厚重。↓↓↓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釘頭皴的畫法

釘頭皴形狀如鐵釘,像鑿子在石頭上留下的痕跡,常用於表現表面斑駁的山石,此法是江貫道比巨然山水中變化出來的,多用在為山水畫遠景的點苔上,根據畫面佈局的需要又通過濃淡乾溼、近大遠小等不同的方式來表現遠山樹木叢榮的感覺。

步驟01:先勾畫出山石的輪廓,在山石大的紋路基礎上添加小的皴點。↓↓↓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繼續加皴筆,注意根據山石的體面關係,安排皴點的疏密關係和墨色濃淡。↓↓↓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用淡墨罩染,待墨色幹至七成的時候,進行復皴。需要強調的位置可以加以提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雨點皴的畫法

雨點皴又稱雨打牆頭皴,畫時以逆筆中鋒畫出垂直的短線,密如雨點。雨點皴能表現出山石的蒼勁厚重感,北宋范寬以此表現太行山的景緻。

步驟01:先用中鋒勾畫山石的礬頭,線條宜渾厚濃重。↓↓↓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繼續用線條勾畫山石輪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豐富山石的矩形,注意排列的疏密關係。↓↓↓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用短而直的線條進行皴畫,用線要密集、筆氣要連貫。在勾皴時要注意前後用墨的濃淡應有所區別。↓↓↓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5:反覆勾皴點擦,使山石更加渾厚結實。山石暗面皴點應更加密集,墨色相對較濃。↓↓↓

山的繪畫步驟

畫山起手先勾勒出山的輪廓脈絡,要把一座山的正、側、欹、斜、起伏轉折、連綿走向一一表示出來,但又不是瑣碎的堆砌,而是從整體著眼,表現出氣勢。山的大勢確定之後,再沿脈絡皴擦點染,才能連氣貫脈,有質有韻。

山有各種樣式,主要包括巔、嶺、岫、崖、巖、巒、川、壑、澗、陵、阪(斜坡)。山的形體如此之多,當然不是每一幅畫面都能包含進去,必須根據構圖的需要選用。一幅畫不管包含哪些形體的山,都是從主峰畫起。主峰確定之後,才依次畫近、遠、大、小等客體山;或拱衛於周圍,或揖讓於側面,或呼應於遠處,以主峰為中心,使群山連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氣脈相通,缺一不可。

畫群山切忌無主次、零碎渙散,還要做到不暄賓奪主、主客不分。

步驟01:先勾勒山形,意在筆先,從全局著眼,確定好構圖,先勾出近處山體的輪廓。邊勾邊皴,皴下不皴上,皴暗不皴明。↓↓↓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2:由近至遠,勾勒出山形的大形,對山的暗面加以皴筆。↓↓↓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3: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基礎上,再行變化,層層加工,勾皴並舉,確定最終的山體形狀。↓↓↓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步驟04:分清山體的大陰暗面,整體加一皴筆,確定出山體的整體明暗關係,然後分出小的陰陽面及物象的脈絡紋理等,對局部進行勾皴,接著用淡墨進行罩染,待墨色快乾時,用濃墨點出山石上的苔點和植物。最後在主要地方 ,再加以勾勒點染。↓↓↓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山石各類皴法步驟圖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