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第一篇——南山經

南山經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餘,食之不飢。有木焉,其狀如榖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麗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海,其中多育沛,佩之無瘕疾。

【譯文:南山經中的首列山系叫做鵲山。鵲山的首座山叫做招搖山,它瀕臨西海上端。山上生長的樹種多為桂樹,並且蘊涵有大量的金礦和玉石。山中生長有一種草,形狀很像韭菜,開著一種青色的小花。這種草名叫祝餘,人吃了這種草就沒有飢餓感了。山上生長著一種樹木,形狀很像構樹一樣,木紋是黑色的,它開出的花葉光芒四照。這種樹林名叫迷榖。人將這種花葉佩帶在身上就不會迷路。山上還有一種野獸,長相很像獼猴,但長著一雙白色的耳朵。它時而爬行,時而像人一樣站立行走,這種野獸名叫狌狌,人若吃了這種野獸就會變得非常健走。山下的一條麗水向西流入大海。麗水盛產一種名叫育沛的東西,若將這種貝殼佩帶在身上可以防止由寄生蟲引起的疾病。】

《山海經》第一篇——南山經

狌狌

又東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黃金。又東三百八十里,曰猿翼之山,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多白玉,多蝮蟲,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譯文:沿著鵲山、招搖山往東走三百里有座山,名叫堂庭山。這裡有很多棪木,很多白猿,很多水玉,也有很多黃金。堂庭山再往東行三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猿翼山。據說山上有很多怪獸出沒,水潭裡有很多奇怪的魚,還有很多白色玉石、蝮蛇、怪狀的蛇和怪狀的樹木。人無法攀登上去。】

《山海經》第一篇——南山經

猿翼山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杻陽之山,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金。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怪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

【譯文:從猿翼山再往東走三百七十里有座山,名叫杻陽山。山的南坡蘊藏赤金,山的北坡有許多白金。山中有一種獸,外形像馬,腦袋白色,身上有像老虎一樣的斑紋,紅色的尾巴,發出的聲音像人唱歌一樣,它的名字叫鹿蜀,佩帶它的皮毛能使子孫發達。有一條怪水發源於杻陽山,向東流入憲翼水。水中有很多黑色的龜,形狀與烏龜相似,卻長著鳥一樣的頭,蛇一樣的尾巴,它的名字叫旋龜,發出的聲音像劈開木頭一樣,把它佩帶在身上就不會耳聾,還可以用來治療手腳上的老繭。】

《山海經》第一篇——南山經

鹿蜀

又東三百里,曰柢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魚去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魚坴,冬死而夏生,食之無腫疾。

【譯文:杻陽山再往東三百里,有座山,叫柢山。山上有很多水流、水窪,長年不生草木。水窪中生長有一種魚,身形像牛,生活在深山谷的水中,長有蛇一樣的尾巴,還長有一對翅膀,羽毛生在兩脅的下邊,它鳴叫的聲音像犁牛哞哞叫一樣。這種魚名叫魚坴。它喜歡在冬季蟄伏,而在夏季到來時才出來活動。人如果吃了這種魚就可以防治癰疽疾痛。】

《山海經》第一篇——南山經

魚坴

又東四百里,曰亶爰之山,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為牝牡,食者不妒。又東三百里,曰基山,其陽多玉,其陰多怪木。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食之無臥。

【譯文:再往東四百里有座山,名叫亶爰山。山上水很多,但卻不生長草木。這座山十分險峻,是無法登上去的。山上有一種野獸,身形像野貓,但頭上長有頭髮。這種野獸名叫類,一身同具雌雄兩性。人要是吃了它的肉,就不會妒忌人。再往東三百里有座山叫基山。山的南坡有許多玉石,山的北坡生長有很多奇形怪狀的樹木。山上有一種野獸,身形像羊,但長著九條尾巴和四隻耳朵,而眼睛卻長在後背上。這種野獸名叫猼訑。如果披著它的皮就可以不怕任何東西。山上還有一種鳥,形狀像雞,但卻長著三個頭、六隻眼、六隻腳和三隻翅膀。這種鳥名叫尚鳥付鳥。誰要吃了這種鳥的肉,就不思睡眠。】

《山海經》第一篇——南山經

猼訑

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於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魚需,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譯文:再往東三百里有座山,名叫青丘山。山的南坡也有豐富的玉石,山的北坡有許多青色可作顏料的礦物。山上生長著一種野獸,身形似狐但卻長著九隻尾巴,叫聲似嬰兒啼哭一般,能吃人,但若人吃了它的肉便可以避邪防妖。山上還生長著一種鳥,形狀像鳩,但鳴叫聲就像人吵架似的,名叫灌灌。人若帶著它,也可以避邪防妖。這座山中有一條名叫英水的水流流出,向南流入即翼澤。英水中有很多赤魚需。這是一種形體似魚、而臉似人的人魚。它叫出的聲音像鴛鴦啼叫一般。人若吃了這種人魚,便可以不生疥癬。】

《山海經》第一篇——南山經

又東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於東海,多沙石。汸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淯,其中多白玉。凡鵲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其祠之禮:毛用一璋玉瘞,糈用稌米,一璧,稻米,白菅為席。

【譯文:青丘山再往東三百五十里就是箕尾山,山向東綿延至東海海濱。山上多沙、多石。一條名叫汸的水流從山間流出,向南一直流入淯水,汸水中有很多的白色玉石。縱觀南山第一大山脈鵲山,它西出招搖山,東至箕尾山,蜿蜒二千九百五十里。這十座山的山神,都長著鳥的身形和龍的腦袋。人們祭祀山神時,將祭祀的牲畜與一塊璋、一塊玉共葬於地下,祭祀用的精米是糯米,供山神用的坐席是用茅草編織的草蓆。】

《山海經》第一篇——南山經

南次二經之首,曰櫃山,西臨流黃,北望諸,東望長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於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見則其縣多土功。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痺,其名曰朱鳥,其鳴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士。

【譯文:南山第二山脈的山頭,叫櫃山。櫃山西臨流黃國,北邊是諸滷比山,東邊是長右山。英水發源於此山,它向西南流入赤水。英水中有許多白色的玉石,還有許多的細丹砂。櫃山山中有一種野獸,身形像小豬,長著分開的腳爪,叫聲像狗吠。這種野獸名叫狸力。哪裡出現這種野獸,哪裡的人就遭受繁重的勞役。櫃山山上還有一種鳥,形狀像鷂鷹,但卻長著一雙像人手的腳,它發出的聲音像痺一樣。這種鳥名叫朱鳥。它有這個名字,是因為它天天發出“朱”的叫聲。哪裡出現這種鳥,哪裡就有很多人被釋放。】

《山海經》第一篇——南山經

狸力

長右東南四百五十里,曰長右之山,無草木,多水。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其音如吟,見則郡縣大水。又東三百四十里,曰堯光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金。有獸焉,其狀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蟄,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斲木,見則縣有大繇。

【譯文:櫃山再往東南方向四百五十里有座山,名叫長右山。山上不生長草木,有很多水。山上有種野獸,它的樣子像獼猴而長著四隻耳朵,名叫長右。長右發出的叫聲像人暗暗的嘆息沉吟。哪裡出現這種野獸,哪裡就會有洪災。長右山再往東三百四十里有座堯光山。這座山的南坡蘊藏有豐富的玉石礦產,山的北坡蘊藏有豐富的金礦。山上有一種野獸,身形像人,但卻長著豬鬃,住在洞穴裡,冬天要冬眠。這種野獸名叫猾,它發出的叫聲就好像砍削木頭的聲音。哪裡出現這種野獸,哪裡就會出現繁重的徭役。】

《山海經》第一篇——南山經

又東三百五十里,曰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無草木,多蝮蟲。又東三百七十里,曰瞿父之山,無草木,多金玉。又東四百里,曰句餘之山,無草木,多金玉。又東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區,東望諸。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牛尾,其音如犬吠,其名曰彘,是食人。苕水出於其陰,北流注於具區,其中多魚。

【譯文:堯光山再往東三百五十里有座羽山。山下多水流、水窪,山上經常下雨,卻不生長草木。山上有許多蝮蛇。從羽山再往東三百七十里有座山,名叫瞿父山。山上寸草不生,山中有黃金和玉石。瞿父山再往東四百里有座山,名叫句餘山。山上寸草不生,山中有黃金和玉石。從句餘山再往東走五百里有座山,叫做浮玉山。這座山北邊可以眺望到太湖,東邊可以眺望到諸滷比水。山上有一種野獸,身形像虎,但長著一根牛尾。它的叫聲像狗吠。它的名字叫彘,是一種吃人的野獸。這座山的北坡有一條小溪流出,這條小溪名叫苕溪,向北流去,最終流進太湖。苕溪中生長有很多的魚。】

《山海經》第一篇——南山經

又東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壇,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水出焉,而南流注於虖勺,其中多黃金。又東五百里,曰會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勺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湨。

【譯文:浮玉山再往東五百里有座山,名叫成山。這座山有四面山坡,且像三層土臺重疊堆砌上去的。山頂蘊藏有豐富的黃金和玉石礦產。山腳有很多可作顏料用的青石風化物。山間有條水流出,向南流入虛勺河,據說水底有許多黃金。成山再往東五百里有座山,它就是會稽山。這座山四四方方,山頂上有很多黃金和玉石礦產,山腳下多為砆石(像玉的一種)。山間的勺水,向南流入湨水。從會稽山再往東五百里有座夷山。夷山上不生草木,因為都是沙石。有條湨水就從這山間裡流出,它向南流入列塗水。】

《山海經》第一篇——南山經

又東四百里,曰虖勺之山,其上多梓楠,其下多荊杞。滂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海。又東五百里,曰區吳之山,無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滂水。又東五百里,曰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

【譯文:再往東四百里是虖勺山。山上有許多梓樹、楠樹,山下長滿荊束、枸杞。滂水從這山裡往東流最後流入大海。再往東五百里有座區吳山。山上因為盡是沙石,所以長年不生長草木。鹿水從這裡向南流入滂水。再往東走五百里就是鹿吳山。山上雖然不生草木,但蘊藏著許多豐富的黃金和玉石。有條叫澤更水的小溪流出,向南流入滂水。山上有種野獸,名叫蠱雕。這種野獸身形像雕,頭上長角,叫聲像嬰兒在哭。這種野獸吃人。】

《山海經》第一篇——南山經

蠱雕

東五百里,曰漆吳之山,無草木,多博石,無玉。處於東海,望丘山,其光載出載入,是惟日次。凡南次二經之首,自櫃山至於漆吳之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狀皆龍身而鳥首。其祠:毛用一璧瘞,糈用稌。南次三經之首,曰天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

【譯文:向東五百里有座山,名叫漆吳山。山上不生長草木,有很多敲擊起來就很響亮的石頭,沒有玉石。漆吳山西臨東海,向海上望去上空似乎有連綿起伏的丘陵,丘陵上有閃爍不定的光芒,這裡當是日月出沒的地方。大凡南山第二列山系,從櫃山開始,直到漆吳山,綿延七千二百里。這裡的山神的形狀像龍的身形,腦袋像鳥。人們供奉山神時,將祭祀的牲畜與一塊璧共葬於地下,祭祀用的精米是糯米。南山第三大山脈,叫天虞山。山下到處是水,不好上去。】

《山海經》第一篇——南山經

東五百里,曰禱過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有鳥焉,其狀如交鳥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鳴自號也。泿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海。其中有虎蛟,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

【譯文:往東行五百里就是禱過山。山上有許多黃金和玉石。山下有很多凶猛的犀牛,還有很多象。山上生長有一種鳥,身形像魚鷹,但頭是白色的,腳長著三隻,臉像人。這種鳥名叫瞿如。之所以取這個名,是因為它的嗚叫聲是“瞿——如——”。山間有條溪流流出,名叫泿水,向南流去,最終流入南海。泿水中有種名叫虎蛟的動物,身形像魚,但長著似蛇的尾巴,鳴叫聲像鴛鴦叫。人如果吃了它的肉,就可以少生癰疽病,而且還可以醫治痔瘡。】

《山海經》第一篇——南山經

又東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譯文:再往東走五百里,有座山叫丹穴山。山上有很多金和玉。有條丹水向南流入渤海。山上有一種鳥,形狀像雞,身上花紋五色斑斕。這種鳥名叫鳳凰。頭部的花紋像“德”字,翅膀的花紋像“義”字,背部的花紋像“禮”字,胸部的花紋像“仁”字,腹部的花紋像“信”字。這種鳥啊,飲食自然界的精華,自歌自舞,無憂無慮。若有這種鳥出現,那天下就和平安寧了。】

《山海經》第一篇——南山經

鳳凰

又東五百里,曰發爽之山,無草木,多水,多白猿。汎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渤海。又東四百里,至於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遺,多怪鳥,凱風自是出。又東四百里,至於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無水,其下多蝮蟲。

【譯文:再往東行五百里,有座發爽山。山上寸草不生,這裡多水,多白猿。有條汎水從山裡流出,向南流入渤海。再往東行四百里,就到了旄山的盡頭。旄山的南面有個山谷,人稱育遺。山谷裡有許多奇怪的鳥,柔和的南風從這山谷裡吹了出來。再往東四百里,就是非山的首段。山上有很多金玉,就是沒有水。山下有好多蝮蛇。】

《山海經》第一篇——南山經

白猿

又東五百里,曰雞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海。其中有魚,其狀如鮒而彘毛,其音如豚,見則天下大旱。又東三百七十里,曰侖者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有木焉,其狀如榖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飴,食者不飢,可以釋勞,其名曰白,可以血玉。

【譯文:再往東行五百里有座雞山。山上有不少黃金,山下的石頭多為可製作成顏料的赤石風化物。有條黑水流出,向南流入南海。黑水中有種魚,這種魚的形狀像鯽魚,但長著一條像豬尾巴一樣的東西。它有時還能鳴叫,聲音像小豬的叫聲。如果出現了這種魚,那天下就要出現嚴重的旱災。再往東走三百七十里有座侖者山。這座山上蘊藏有豐富的金礦和玉石。山的下半部分主要是可作顏料的赤石風化物。山上有一種樹木,形狀很像構木,但紋理是紅色的。這種樹能流出一種液體,有點像漆,味道卻是甜的,像軟糖。吃了這種液體,可以不再感到飢餓,而且還可以解除疲勞。這種樹名叫白(ɡāo)。它流出的液體,可以用來染玉,使玉變紅。】

《山海經》第一篇——南山經

鱄魚

又東五百八十里,曰禺稿之山,多怪獸,多大蛇。又東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輒入,夏乃出,冬則閉。佐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海,有鳳皇、宛鳥雛。

【譯文:再往東五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禺稿山。山上有許多怪獸和大蛇。再往東五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南禺山。這座山的山頂有豐富的金礦和玉石。山下多水,有個洞穴,水剛從穴中流出,又重新流進洞穴中,但這種情況只出現在夏天,到了冬天則自動停止。佐水發源於這座山,向東南流入南海。這座山上有鳳凰和宛鳥雛。

《山海經》第一篇——南山經

凡南次三經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龍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糈用稌。右南經之山志,萬六千三百八十里。

【譯文:大凡南山第三列山脈,從天虞山開始,直到南禺山,共有十四座山,連綿六千五百三十里,這些山的山神,身形像龍,臉似人。人們供奉山神時,將一隻白色的狗,作為祭品;供奉山神的精米,用糯米。上面所記載的南山三大山志,全長一萬六千三百八十里。】

《山海經》第一篇——南山經【完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