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市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代管縣級市,位於黑龍江省中南部,哈爾濱市東南部,東經127°17′-129°12′、北緯44°29′-45°34′。東界海林市,西鄰阿城區,南與五常市接壤,北與延壽縣、方正縣、賓縣相連接。東西長約153千米,南北寬約90千米。總面積8900平方千米。2009年總人口62萬人。轄10個鎮、5個鄉、2個民族鄉。市政府駐尚志鎮西大直街187號。

黑龍江尚志市概況

黑龍江尚志市概況

黑龍江尚志市概況

地處張廣才嶺西麓,地勢東高西低。平均氣溫2.3℃。年均降水量666毫米。森林、冰雪資源豐富,大理石、白粘土、石墨儲量大。濱綏鐵路、綏滿高速公路、301國道、203省道、223省道公路過境。名勝古蹟有亞布力滑雪旅遊度假區、烏吉密景區、尚志景區、萬佛山景區、珠河抗日遊擊隊紀念碑等。

歷史沿革

尚志市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尚志境內繁衍生息,這裡東周時屬肅慎,漢屬挹婁,北魏屬勿吉,隋屬靺鞨安車骨部,唐屬渤海國莫頡府,遼屬女真本部,金屬胡裡改,明屬努爾幹都司。清初為寧古塔轄境,乾隆時屬阿勒楚喀副都統轄。清光緒年間劃屬賓州,由長壽縣(今延壽縣)管轄。[3]

清代中後期,山東、河北、遼寧等地的流民開始進入這裡冒禁開荒、種煙、採參。後清朝廷在這裡陸續堪放官荒,外地墾民不斷來此,土地得以開發。20世紀以後因中東鐵路通車,珠河、葦河設治立縣,農、工、商及交通等各業得到發展。[3]

1914年長壽縣更名為同賓縣,1922年設置烏珠河、葦沙河兩個設治局,標誌著境內政權建設和行政區建設的開始。1927年吉林省長公署令準,將烏珠河設治局改為珠河縣。1929年2月,撤銷道制,由吉林省直轄。東北淪陷後,初隸吉林省,1934年12月劃歸濱江省管轄。[3]

珠河人民有著光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傳統。19世紀以後俄人入侵,這裡的民眾就自發聯合起來,同侵略者展開了殊死鬥爭,有力地打擊了俄人的囂張氣焰。[3]

早在1927年珠河就有黨的活動,1930年中共珠河支部成立,黨組織在人民群眾中宣傳馬克思主義,發動群眾抵抗日本侵略,把群眾性地方武裝引向抗日救國的道路。1932年2月日軍侵犯珠河、葦河。兩縣人民和一些舊吉林軍將士奮起抵抗,掀起民眾抗日高潮。以農民為主體的紅槍會和由舊吉林軍的一些將士自發組織的抗日義勇軍頑強地抵抗日軍,顯示了人民大眾抗日鬥爭的雄心和氣魄。[3]

1946年4月14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松江省民主政府在賓縣召開松江省人民代表大會,決定珠河、葦河兩縣歸松江省管轄。

1946年11月,為紀念抗日英雄趙尚志和他所領導的抗日將士在珠河縣的豐功偉績,珠河縣第一次農工代表會議通過決議,將珠河縣改為尚志市。1948年3月,葦河縣併入尚志市,仍歸松江省管轄。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4年撤松江省,原松江省所轄各縣劃歸黑龍江省。從此,尚志市一直由黑龍江省管轄。

摺疊

編輯本段

行政區劃

2010年,尚志市轄10個鎮、5個鄉、2個民族鄉:尚志鎮、一面坡鎮、葦河鎮、亞布力鎮、帽兒山鎮、亮河鎮、慶陽鎮、石頭河子鎮、元寶鎮、黑龍宮鎮、長壽鄉、烏吉密鄉、魚池朝鮮族鄉、珍珠山鄉、老街基鄉、馬延鄉、河東朝鮮族鄉。[1]共有340個行政村。境內有:葦河林業局、亞布力林業局。

自然地理

尚志市總面積891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面積7128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80%;平原漫坡、甸子地1 336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15%;水庫、泡澤、河流面積445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5%;大致呈八山、半水、分半田的結構。

尚志市位於黑龍江省南部,張廣才嶺西麓。地處東經127°17'-129°12',北緯44°29'-45°34'之間。東界海林市,西鄰哈爾濱市阿城區,南與五常市接壤,北與延壽、方正、賓縣相連接。東西長約153公里,南北寬約90公里。

摺疊

氣候

尚志市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日照2450-2600小時,≥10℃積溫2400℃,無霜期120天左右。年平均氣溫為2.3℃。1月最冷,平均氣溫-20.5℃;7月最熱,平均氣溫21.6℃。年平均蒸發量1056-1128毫米,年平均降雨量666.1毫米,年平均相對溼度為72%。主要風向春季多為西南風,冬季多為西北風,融雪在3月下旬,結凍期約150-180天。

摺疊

水文

尚志市有中小河流約120多條。主要河流有螞蜒河、東亮珠河、大泥河、阿什河、黃玉河等,都發源於市內。全部河流又可分為螞蜒河、牤牛河、阿什河3條水系,均自東向西轉北注入松花江。[2]

摺疊

編輯本段

經濟發展

2011年,我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929807萬元,比上年增長14.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 375824萬元,比上年增長9.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3.1%,拉動經濟增長1.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實現741530萬元,比上年增長18.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9.0%,拉動經濟增長6.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812453萬元,比上年增長12.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7.9%,拉動經濟增長5.4個百分點。[4]

摺疊

農業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中東鐵路通車前,境內只有少數流民在此挖參採珠,兼種糧谷。

中東鐵路通車後的民國年間,官府勘放了27處官荒,廣招墾戶,使入境者大增,形成了居民群落,加速了農業的發展。由於封建制度的制約,生產方式十分落後,生產力低下,經濟極不發達。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尚志市於1980年進行了各種承包責任制的試點,1983年,普遍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從1949年到1985年,耕地面積則由110萬畝減少到93萬畝,減少了15.5%;農業人口由14萬人增加到30.8萬人,增加1倍多,其中農村勞動力由4.2萬個增加到6.7萬個,增長了59.5%;糧豆薯總產量由1.08億公斤增加到1.66億公斤,增長了53%;向國家交售商品糧由1226萬公斤增加到4 350萬公斤,增長了2.5倍;人均分配額由48元增加到400元,增長了7.3倍;農業總產值由1 945萬元增長到1.46億元,增長了6倍多。

1949年,種植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82%.林業和其他各業產值佔18%;

1985年,種植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例下降到48%,林業和其他各業產值則上升到52%。

2009年糧食總產量達到9.15億公斤,同比增長1.5%。尚志市農業總收入實現66.5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多種經營收入實現39.8億元,同比增長15%。推進了蒙牛萬頭牧場建設並引入國外高產奶牛3 000頭,千頭奶牛養殖小區達到3個,乳品產業實現產值17.3億元、稅收實現3 308萬元;食用菌栽培總量達到10億袋,被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中國黑木耳之鄉"稱號;漿果種植面積達到7.5萬畝,加工企業達到12家,實現產值3億元;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6萬畝,成為全省北藥生產開發重要基地;尚志市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種植基地發展到28個,有機食品認證4個,綠色食品認證29個。發放各類惠農補貼1.1億元。爭取省和哈市級新農村建設試點鎮、村24個,投入資金3.86億元。

摺疊

工業

1949年末,尚志市有工業企業757個,總產值123萬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業5個,產值34萬元,佔尚志市工業總產值的27.6%;私營工業和個體手工業752個,產值89萬元,佔尚志市工業總產值的72.4%。

1957年,尚志市有工業企業118個,工業總產值達814萬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業11個,產值349萬元,佔尚志市工業總產值的43%;集體手工業,二輕工業,下同企業56個,產值245萬元,佔尚志市工業總產值的30%;個體手工業企業51個,產值220萬元,佔尚志市工業總產值的27%。

1960年,尚志市有工業企業102個,全民所有制企業已由1957年的11個增加到45個,其中新建的小鋼鐵、小機械、小礦山、小化工企業10個;手工業企業,一部分劃歸人民公社,一部分改為全民企業,由原來的56個減少到21個,其中新建的小機械、小化工企業4個;公社企業,1984年改為鄉鎮企業自1958年產生後,已發展到36個,其中新建的小機械、小化工企業13個。尚志市的工業總產值由1957年的814萬元猛增到3 079萬元,增長了2.8倍。

1961年尚志市工業總產值下降到1 500多萬元,1962年又遞減到1 441萬元。

1965年底,尚志市有工業企業78個,工業總產值達1500萬元。

1976年,尚志市工業企業165個,總產值達7 927萬元,其中公社工業,包括街道和其他工業92個,產值2 483萬元,比1966年增長34.5倍。

1985年,尚志市工業企業發展到258個,其中全民所有制企業39個,鄉鎮企業154個,縣屬手工業,二輕工業35個,機關、學校、企事業辦廠和其他縣屬集體廠30個。另外,村辦企業已達440個,個體企業2 176個。尚志市各類企業中,聯辦工業、合資工業已達30多個。尚志市工業總產值,不包括村辦工業和個體工業1985年達16 688萬元,比1976年增長1.1倍,其中全民所有制工業產值8 624萬元,比1976年增長1倍,佔尚志市工業總產值的51.7%;鄉鎮工業產值6 104萬元,比1976年增長1.5倍,佔尚志市工業總產值的36.6%;縣屬手工業產值1 371萬元,比1976年增長11.8%,佔尚志市工業總產值的8.2%;機關、學校、企事業辦家屬、青年廠及其他縣屬集體工業,產值587萬元。另外村辦工業產值達3012萬元,個體工業產值達2092萬元。。

2009年完成工業投資項目311項,累計完成投資32.34億元。全口徑工業總產值實現243.9億元,同比增長22.1%;工業增加值完成64億元,同比增長17%;實現營業收入228億元,同比增長19%;實現利稅16.8億元,同比增長20%;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產品銷售率達96.2%,同比增長0.8%。木材加工企業發展到430家,實現產值46.4億元,實現稅收6000萬元;酒類生產企業達到32戶,實現產值5.2億元,年繳稅金近億元。尚志經濟開發區實現產值30.3億元,實現稅收4059.2萬元。

摺疊

商業

1947年,貿易公司改為貿易局,下設糧食、百貨、土產3個公司。

1949年以後,國營商業企業不斷增加。

1957年,國營商業又增加了煤建、專賣、食品、花紗布、藥材、木材幾個公司,採購企業10個,零售企業6個,批發企業20個,批發兼零售企業4個;糧食部門在各城鎮均設有糧店,從而使國營商業基本上佔領了市場,控制了尚志市的商品購銷活動。在整個社會商品零售的比重上,國營商業的比重逐年提高。國營商業零售比重已由1953年的25%,提高到1957年的38.26%。

1982年,國營商業由以採購為主轉移到以推銷為主,加速了商品流轉。

1985年國營商業企業經營機構已達175個,從業人員3 802人。全年國營商業零售額達7 819.48萬元,佔尚志市商業零售額的46.5%。

2009年,尚志市新上續建項目137個,計劃總投資96.5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4.7億元,其中超億元項目10個、超千萬元項目41個。成功引進36萬噸環保石頭造紙、國藥集團尚志藥業基地、蒙牛萬頭牧場、漢楓緩釋肥10萬噸高塔脲甲醛、新濠國際度假村二期、惠佳貝30萬噸配方奶粉等一批大規模、高質量項目。吸引42個龍頭企業總部和分支機構進駐,納稅1620萬元;爭取國家、省及哈市投資4.5億元、爭取項目165個。

摺疊

財政

1928年(民國17年)共18個財政收入項目,年收吉洋312 246.28元,而農業稅捐,即垧捐、糧捐兩項收入計260 585元,佔總收入的83.5%。

1936年(偽康德3年)珠河縣全年財政收入89 715元,其中稅收83 320元,佔財政收入的93%,而地捐、糧捐合計為56 100元,佔財政收入的62.5%。

1965年,全縣財政收入為743萬元,其中工商各稅534.1萬元,佔總收入的71.9%;企業收入68.5萬元,佔總收入的9.2%;農業稅收入111.1萬元,只佔總收入的14.9%;其他收入7萬元,佔總收入的1%。

1970年,全縣財政收入為926萬元,其中工商各稅670.3萬元,佔總收入的72.4%;企業收入61.2萬元,佔總收入的6.6%;農業稅收入187萬元,佔總收入的20.2%;其他收入7.5萬元,佔總收入的0.8%。

1975年,全縣財政收入為1409.5萬元,其中工商各稅1272.7萬元,佔總收入的90.3%;企業收入虧損30.6萬元,佔總收入的一2.2%;農業稅收入163萬元,佔總收入的11.6%;其他收入4.4萬元,佔總收入的0.31%。

1980年,全縣財政收入為1954.7萬元,其中工商各稅1788.8萬元,佔總收入的91.5%,企業收入12.3萬元,佔總收入的0.63%;農業稅收入150萬元,只佔總收入7.67%;其他收入3.6萬元,佔總收入的0.19%。

1985年,財政收入為3045.5萬元,其中工商各稅2728.2萬元,佔總收入的89.6%;企業收入5.6萬元,佔總收入的0.18%;農業稅收入208萬元,佔總收入的6.82%;徵收排汙費收入20.7萬元,佔總收入的0.7%;城市維護建設稅76.9萬元,佔總收入的2.5%;其他收入6.1萬元,佔總收入的0.2%。由此可以看出,60年代以後,工商業稅收額呈激增趨勢,確已成為全縣經濟收入主要來源,而農業稅收入明顯的降至次要地位。

2007年,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4.2億元,增長24.2%,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9億,增長16.4%,財政一般預算支出6.9億元,增長27.7%。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