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居西鄙,周為何能短時間崛起滅商?學者:原來這才是根本原因

偏居西鄙,周為何能短時間崛起滅商?學者:原來這才是根本原因

安陽殷墟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中國有明確紀年的歷史始於西周共和。在這之前的夏商周古史基本上是混沌不清的。商湯是否真的伐夏建國,史料語焉不詳。但周武王姬發確實是滅了商,這個是無爭議的。

殷商,從河南安陽殷墟遺址的發掘來看,確實當得過一個“殷”字。

殷商是富足的,雖然宮室還是四阿重屋,茅茨土階,但一個小小的婦好墓,就出土了無數的珍寶,其中不乏當時貴比黃金的青銅和美玉。著名的後母戊大方鼎更是重達833公斤。商王朝有這麼多吉金,不用來鑄造兵器或農具,卻用來給王后鑄鼎,商朝的富庶可見一斑。

偏居西鄙,周為何能短時間崛起滅商?學者:原來這才是根本原因

商中晚期司母戊鼎

如果把鄭州二里崗遺址視為商湯的都城亳,偃師二里頭遺址視為夏桀都城斟挕的話,那麼無疑商的代夏,是一種先進文化代替了較為落後的文化。這從鄭州商城遺址的規模和鄭州出土的商早期青銅器可以看出來。

那麼,周是如何滅商的呢?從殷墟那麼大規模的王陵和王陵出土的高等級文物來看,周之滅商,真可以算是一個蛇吞象的奇蹟。

偏居西鄙,周為何能短時間崛起滅商?學者:原來這才是根本原因

讓我們來看一下殷商的武庫吧。

商代一個青銅矢,也就是20-50克重。融掉一個司母戊鼎,就可以得到16660-41650枝箭。以當時西周伐商的兵力為戎車三百乘(一說三百五十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來看,基本上紂王七十萬大軍不需要作戰,一個齊射就足以報銷掉周武王的隊伍。以殷商的富足,絕不至於沒有足夠的箭。

就算商紂王沒有七十萬大軍,守住城池的一個齊射也足以讓周軍大敗,何至於前徒倒戈,一戰而潰呢?《史記》的說法有點說不通。

偏居西鄙,周為何能短時間崛起滅商?學者:原來這才是根本原因

商代青銅矛

問題一:周國軍隊到底有多少

殷商王朝的早期確實不富裕,不過,自從商王盤庚遷都之後,在長達近三百年的積累下,到了商王帝辛,也就是商紂王手上,國力非常強勁。所以,後世學者無法解釋帝辛戰敗這件事,於是認為:“紂克東夷而隕其身。”(見於《左傳》)

也就是說,春秋時期學者認為:商紂王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把重兵派到了山東半島去攻打東夷,京城空虛,所以才被周武王率領諸侯軍隊乘虛而入失敗的。

偏居西鄙,周為何能短時間崛起滅商?學者:原來這才是根本原因

商代青銅鉞

歷史學家認為,西周早期,沒有哪個國家能出動七十萬大軍。也確實如同真知堂所言,如果有大軍七十萬防守,則一人一箭就把周武王的軍隊報銷了。畢竟周僅有戎車三百,甲士四萬五千名,加上三千虎賁,總數不過五萬人。

再者,這五萬人是司馬遷的說法,按照周人自己的說法,如《逸周書 克殷解》所講:“周車三百五十乘,陳於牧野。”

古代一乘是一個作戰單位,共有甲士三人,徒兵七十二,則周武王共有兵力兩萬六千二百五十人。如果算上僕從,也就三萬五千兵力。一個司母戊鼎可以鑄造的箭頭就能一次性消滅他們。

由此看來,商紂敗亡,肯定不是武器裝備問題。

偏居西鄙,周為何能短時間崛起滅商?學者:原來這才是根本原因

商代青銅頭盔

或許有朋友要講,還有那麼多跟隨周武王的諸侯國軍隊呢?

確實,除了自己的那三萬五千兵馬,還有不少跟隨周武王伐紂的諸侯。但主軍只有三萬多,這些盟國軍隊加在一起應該也沒有多少。《尚書 牧誓》記載,當時跟隨周武王伐紂的有八國“庸、蜀、羌、髳、微、盧、彭、濮”,都是西邊少數民族部落的人民。所以周武王伐紂的聯軍總人數當在五到十萬之間。這在當時已經是一隻大軍了。

問題二:商紂王的武裝力量

商王朝當時到底有多少軍隊,是不是如同《左傳》所說的大軍前去征討東夷,朝歌空虛了呢?乍一看好像確實有這個可能性存在。但我們如果細看武王伐紂之歷史,就知道商王大軍征伐東夷之事可能性真不大。請看《史記 周本紀》的記載:

偏居西鄙,周為何能短時間崛起滅商?學者:原來這才是根本原因

西周青銅頭盔

“(周武王)九年,武王上祭於畢。東觀兵,至於盟津。。。諸侯不期而會盟津者八百諸侯。諸侯皆曰:“紂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還師歸。”

盟津又稱孟津。距離牧野之戰所在地河南淇縣僅200公里。周武王和八百諸侯大會孟津炫耀武力,難道商王不知道嗎?要知道武王真正起兵伐紂是在兩年後的冬天,

“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師畢渡盟津,諸侯鹹會。。。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於商郊牧野。”

從軍事的角度上來說,戰爭需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周武王兩次會諸侯於孟津,明擺著要攻打商朝,還給了商紂王兩年多的時間準備,商紂王此時如果手上真有大軍還在山東征伐東夷,而不調兵回防朝歌,只能說:“帝辛啊,你真是豬一樣的對手!”

偏居西鄙,周為何能短時間崛起滅商?學者:原來這才是根本原因

西周青銅戈

所以,商紂王當時並沒有大軍在山東作戰,手上也沒有七十萬服勞役的前徒。所謂前徒倒戈,倒戈的不是商王朝的奴隸(也沒有那麼多奴隸)而是商王朝的軍隊。

七十萬是沒有的,養那麼多軍隊需要多少糧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但七萬商軍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問題三:商軍為何倒戈

七萬商軍和十萬周軍相比,周軍勞師伐遠並沒有勝算。更何況周軍為野戰,商軍可以據城防守。商晚期的城牆有多高我們不知道,但商早期的鄭州商城亳都之高大可是有目共睹的,絕非輕易可以攻下的城市。

以此類推,晚期的商都城也應該不是那麼容易被攻破。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才造成七萬商軍反戈一擊,紂王心如死灰,配玉自焚的呢?要知道夏桀當年吃了敗仗,還逃到了山東組織力量反攻商湯,最後被流放到南巢也沒有自殺。

偏居西鄙,周為何能短時間崛起滅商?學者:原來這才是根本原因

殷墟商代戰車

說實話,寫這篇文章之前,筆者對於夏商周歷史之研究問題,也有很多問題不得解。商湯伐夏的過程搞清楚了,但周武王伐紂這件看似清清楚楚的事情,卻隱藏了無數事實真相。

周滅商的祕密武器

既然商朝不是因為經濟衰退或者用兵東夷而兵敗亡國的,前徒也不是奴隸,而是商王正規軍隊,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前徒倒戈,商朝一夜之間敗亡的呢?答案就在《逸周書大聚解》裡:

“周公曰:營邑制命之曰:大聚先誘之以四郊,王親在之。大夫免列以選,赦刑以寬,復亡解辱削赦口重,皆有數,此謂行風。乃令縣鄙商旅曰:能來三室者,與之一室之祿。”

“以國為邑,以邑為鄉,以鄉為閭,禍災相恤,資喪比服,五戶為伍,以首為長,十夫為什,以年為長。。。男女有婚,墳墓相連,民乃有親。六畜有群,室屋既完,民乃歸之。“

偏居西鄙,周為何能短時間崛起滅商?學者:原來這才是根本原因

井田制示意圖

這段話所說的營邑制,就是小邦周之所以能克大邑商的祕密武器了。

我們知道周代的土地制度被稱為井田制。井田制也就是上文所說的營邑制,周就是因為採用了井田制這個先進武器才從根本上打敗了大國商。

何謂井田制呢?一般認為,井田制的說法始見於戰國時期《孟子 滕文公上》:

”使畢戰問井地。 孟子曰:“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所以別野人也。”

而《周禮 地官》則說:

“乃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四甸為縣,四縣為都。”

偏居西鄙,周為何能短時間崛起滅商?學者:原來這才是根本原因

西周編鐘

所謂井田,其實在傳說為西周開國功臣姜太公所著的《司馬法》中早有記載:

”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丘有戎馬一匹,牛三頭,是曰匹馬丘牛,四丘為甸,甸六十四井,出長轂一、乘馬四匹、牛十二頭、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戈楯具,謂之乘馬

看到這裡,我們就明白了,井田制其實就是《司馬法》所說的乘馬制,也就是西周建國確立的軍政合一的土地分配製度。就是這種土地分配製度,極大的激發了周國民眾的戰鬥力,也讓殷商的軍隊土崩瓦解,其本質就是土地改革,實現耕者有其田。

偏居西鄙,周為何能短時間崛起滅商?學者:原來這才是根本原因

西周兵器

井田制是西周立國的根本制度

這種制度,對於古代以土地為生的農民而言有多大的誘惑力就不言而喻了。讓我們來複原一下當時的場景:

從周公亶父遷到岐山開始,周人就開始了開疆闢土。《竹書紀年》記載從商王武乙三年,賜給周公亶父以岐山之地開始,歷經周公亶父,周公季歷,周文王三代,周人先後伐程,伐義渠,伐西落鬼戎,伐餘無之戎,伐始呼之戎,伐翳徒之戎。。。到了帝辛也就是商紂王二十一年,諸侯朝周。周國已經得到當時許多方國的認可,成為諸侯中的大國。

偏居西鄙,周為何能短時間崛起滅商?學者:原來這才是根本原因

井田制的丘和邑

在短短三代人的時間裡,周國可謂東征西討忙得不亦樂乎。周國這麼明顯的擴張勢力,商王不警覺才怪。所以才有後來商紂王囚禁西伯侯姬昌於羑里的事情發生。

由此可見,周國本就是個好戰的國家,他開疆闢土的動力就是井田制度。也就是打下來的土地,分封給參戰的人民。人民得到了土地之後,必須參戰,並且自行負擔參戰的費用。全民皆兵,養兵於民,國家不負擔軍隊。

對於沒有土地的平民而言,參戰就是最好的脫貧辦法。哪怕是被征服地區的人民,因為周國有這個制度,也很快就成為周國的武裝力量,這和我國近代史上解放戰爭時期的解放戰士的性質是一模一樣的。

偏居西鄙,周為何能短時間崛起滅商?學者:原來這才是根本原因

西周車馬

在這種激勵機制下,周國參戰者無不拼盡全力。而被征服地區人民,聽到了周國有這個把土地分給平民的制度的消息,恐怕好比垓下之戰中四面楚歌的楚軍,誰也無心再戰了。畢竟在商王朝,佔據土地所有權位置的也僅僅是少數商貴族。所以,在牧野之戰中,

“王乃步自於周,征伐商王紂。越若來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至接於商。則鹹劉商王紂執矢惡臣百人。”

看到沒有,武王氣定神閒。在二月下旬甲子日,和商接戰。殺了商王紂的死忠手持弓箭的惡臣百人。(《逸周書 世俘解》)

偏居西鄙,周為何能短時間崛起滅商?學者:原來這才是根本原因

商代士兵頭骨

讀到這裡,周武王之所以能在短時期內滅商的原因大家應該都明白了。

一種先進的政治制度,往往能調動萬千百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周武王之所以在滅商之前的兩年前就在孟津閱兵會盟,其實是非常聰明的舉動。他通過孟津之會盟把周國先進的井田制度宣揚於天下,讓商紂軍心大亂,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而歷史上的商紂王,就是因為軍心散亂,無力迴天,所以才“沉酗於酒”,戰敗之後隨即在當天下午“時甲子夕,商王紂取天智玉琰五,環身,厚以自焚。”(《逸周書 世俘解》)

偏居西鄙,周為何能短時間崛起滅商?學者:原來這才是根本原因

商代玉環

歷史上的商紂王,到底是昏庸還是能幹早已成了不解之謎。但周國,經過三代先公的努力,在第四代周公姬發手裡剪商成功,則是非常偉大的創舉。究其根本,就是因為周國採用了激勵普通民眾的井田制度,又稱乘馬制度,所以才能所向披靡,一戰而滅商。

剝繭抽絲,看見真相,歡迎關注真知堂上古史研究。本文觀點為真知堂獨家首發於網絡平臺,請勿剽竊和抄襲。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圖作者的辛苦工作。

本文參考文獻:

《史記 周本紀》,《逸周書》,《尚書》,《竹書紀年》,《孟子》,《司馬法》,《左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