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下南洋”:緣何沒有遭遇“泰囧”?

這裡是全世界人口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也是貧富不均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這裡有新加坡這樣的花園城市,也有相對落後的印度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這裡是日系車的後花園,也是德系、美系一直難以穿透的禁地,這裡便是東南亞。

鈴木“下南洋”:緣何沒有遭遇“泰囧”?

實際上,儘管這裡有著超過6億人口規模,由於是大量的發展中國家組成,東南亞在世界上一直處於失聲狀態,但是隨著經濟發展,東南亞也將開始走進世界舞臺,而巨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也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玩家。

翻閱這裡的汽車歷史,留下最多的就是日系車是身影,一個典型的就是鈴木。過去幾年,鈴木因為新產品導入緩慢,產品競爭力不足,在中國不斷被邊緣化,但是在東南亞以及印度市場,鈴木維持著最近幾年不錯的表現,尤其是在印度市場,鈴木更是領軍人物。緣何在中國下滑的鈴木卻在這片異國他鄉上表現的截然不同,這片土地到底有什麼樣的魔法,讓鈴木沒有遭遇到“泰囧”?

沒有血淚史征服

鈴木進入東南亞市場,最初源於整個日本汽車工業的無奈。上世紀90年代,日本進入了“失去的20年”,汽車工業也遭遇了重挫。雪上加霜的是,日系車在歐美市場的爆發式增長也開始遭到各國抵制,歐美國家先後出臺法案限制日本車進口,日系車在歐美開始受到政治羈絆。“走出去,尋找新的市場”成為了鈴木以及整個日本汽車工業的心聲,而東南亞的空白吸引了鈴木的注意。

鈴木“下南洋”:緣何沒有遭遇“泰囧”?

事實上,在上世紀90年代初,東南亞的汽車市場並未完全形成,多個國家都沒有本民族的汽車工業,只有馬來西亞的寶騰等少數自主車企,在90年代時,整個東南亞汽車產業剛出處於發軔階段,基數也比較低。

看到這個空白市場的日系車開始進軍。聰明的是,日系車進入東南亞首先以“國家名義”從上層開始交流,日本承諾會在經濟、就業、技術上提供幫助,這為日系車打開東南亞提供了政治庇護。

“日系車企一直與東南亞高層保持良好溝通,不斷推動當地汽車產業的完善,對日系車佔領市場十分有利。”日本FOURIN株式會社亞洲調查部編輯長中田徹曾表示。

有利的是,由於歷史因素,日系品牌的進入並沒有得到當地市場的抵制,更是因為歷史原因,日系品牌對這裡非常瞭解。“由於各國產業結構各不相同,每個國家對於汽車的需求都不一樣。”中田徹強調。

據悉,在泰國,皮卡是主要流行的車型;在馬來西亞,小轎車佔到了市場份額的60%以上;在菲律賓,受歷史因素影響,這裡更青睞SUV;在六國中市場最大的印尼,受當地大家族風俗影響,AUV/MPV等多功能車更受歡迎。

鈴木“下南洋”:緣何沒有遭遇“泰囧”?

面對不同的市場,不同的需求,鈴木立足自身優勢開始佈局東南亞,鈴木從輕卡到微型車,再到小型車,分別投入了浪迪輕卡、APV輕卡、ErtigaMPV、雨燕/速翼特以及啟悅等車型,因為與當地的消費能力相匹配,鈴木開始站穩腳跟。

為了深入到市場,日系車企還在東南亞構建了零部件配套互補體制,規避部分整車出口相關關稅,以此提高價格競爭力,鈴木先後在印尼、泰國以及緬甸分別建立了基地,實現了零部件的當地配套。

就這樣,沒有遭遇像歐美市場抵制的鈴木與眾多日系品牌開始在東南亞擴張,在主要的印尼以及泰國市場上,鈴木的份額開始不斷上升。最近幾年,鈴木在印尼市場年銷量一度突破10萬輛,市場份額也在10%以上;在泰國,鈴木年銷量曾一度突破了4.5萬輛大關……其實這只是鈴木在整個亞洲南部市場表現的一個縮影,在其最大海外市場印度,鈴木的市場份額長期保持在30%以上,是不擇不扣的當地霸主。

鈴木“下南洋”:緣何沒有遭遇“泰囧”?

日系車隨著耕耘步伐的加快,在東南亞的市場份額長期在80%以上,成為了整個東南亞地區的征服者。從菲律賓到越南,從印尼到馬來西亞,整個地區遍佈日系車的身影。就在這樣的繁榮中也將東南亞汽車行業帶入一個新高度,印尼以及泰國的年銷量均突破了百萬大關,而這片火熱的市場也開始受到了更多車企的虎視眈眈。

逼走挑戰者

在東南亞市場上,鈴木以及日系車最大的挑戰者就是通用、大眾以及福特等這些來自歐美的力量。

實際上,早在鈴木進入東南亞之前,美系車就曾踏入過這個領域。但在上世紀70年代左右,美系車就相繼離開。在日系車逐漸佔領這個市場後,克萊斯勒、通用以及福特再次迴歸,力圖重新在這個市場佔領一隅。

上世紀末,克萊斯勒率先將切諾基少量引入到東南亞市場;雪佛蘭品牌開始進入印尼以及泰國市場,並根據泰國市場的需求,投放了包括Colorado在內的皮卡,採取同樣措施的還有福特;大眾也曾在2013年考慮在印尼建造一座全新的工廠。

鈴木“下南洋”:緣何沒有遭遇“泰囧”?

隨著歐美力量的導入,體量不大的鈴木在與通用以及福特的競爭中逐漸落入下風,尤其在泰國市場上,2013年,福特以及通用的市場份額均超過了鈴木,但是站在鈴木背後的整個日系車卻給予了支持,實現對外來者的阻擊。

一方面,日系品牌一直和東南亞各國政府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在當地汽車產業政策制定時施加影響力,讓福特和通用等美系品牌排除在政策保護之外,始終處於被動的局面。

另一方面,日系車利用規模、先發優勢,無論是在成本上還是消費引導上,牢牢掌控著市場消費的動向,甚至已經開始逐漸控制此前一直由寶騰佔據優勢的馬來西亞市場。同時,無論是通用還是福特,在成本上都無法與日系車進行抗衡,更重要的是由於日系車在這個市場已經主導了這裡的消費習慣,通用以及福特始終沒有辦法突破這層壁壘。

面對日系車編制的天網,福特與通用只能扮演小眾的身份,2014年通用在印尼累計售出了10,758輛車,市場份額佔比不足1%;躺在日系車溫床裡的鈴木也趁機在最近兩年內在泰國實現了對通用的超越。

鈴木“下南洋”:緣何沒有遭遇“泰囧”?

在印度,鈴木也曾遭遇到大眾的覬覦。2009年,大眾以17億歐元的價格收購了19.89%的鈴木股權,其目的就是想要通過鈴木,打開整個印度市場,並進軍東南亞,但是直到2016年,大眾都沒有實現,鈴木也繼續捍衛著優勢地位。

為了形成更強的統治力,鈴木開始尋找日系品牌的合作。2016年10月份,鈴木與豐田達成合作,進行抱團的鈴木計劃進一步提升東南亞的份額;豐田則計劃到2025年將其在印度乘用車市場的市佔率翻番,增至10%。面對始終沒有辦法突圍的東南亞市場,通用在今年宣佈退出印度市場。

隨著寶騰被吉利收購,“鈴木們”將要開始迎接新的挑戰者。吉利汽車宣稱,將幫助寶騰實現50萬輛的水準,並藉機打開東南亞市場,但是面對巨無霸般的日系車,這樣的難度可想而知。

實際上,鈴木在整個亞洲南部市場的表現只是日系車“走出去”的一個縮影,但是這個規模不大的車企卻憑藉著整個民族汽車工業的強大,依然在這個異國他鄉里佔據著一席之地,甚至在一些市場能夠佔據主導地位,絲毫沒有遭遇“泰囧”的尷尬,這背後不僅是日本汽車工業在東南亞先入為主、針對性佈局、成本規模的優勢體現,更是日系車經歷近30年的耕耘後已經將汽車文化深深烙在了整個亞州南部市場,這才是鈴木可以在這個領域自由呼吸的最大因素。

文/姜鵬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瞭解更多行業資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