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強秦遭車裂,韋睿護樑不爭得長壽,可見功成身退才算聰明

商鞅變法強秦遭車裂,韋睿護樑不爭得長壽,可見功成身退才算聰明

戰國時期,群雄紛爭。國與國之間,完全是叢林法則,雖說周天子在世,可是對於各封國之間的戰事管不了,也不敢管。相反,哪個國家在戰爭中獲勝,周天子還要遣使朝賀。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包括軍事、文化、農業、工商等,歸根結底就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而人才是其中的關鍵。戰國時期的人才是可以隨意流動的,沒有什麼戶口、學歷等方面的牽掛,因此這就給天下的士子們提供了絕佳的舞臺,這也是諸子百家得以產生的原因。

商鞅變法強秦遭車裂,韋睿護樑不爭得長壽,可見功成身退才算聰明

圖注:戰國

學好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這句話在戰國時期表現得尤為突出,只要你有真才實學,今天可能還在露宿街頭,明天就可能拜將入相,成為朝堂上一言九鼎的重臣。商鞅就是這樣,商鞅原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可惜到他這一代,早已經成為庶民。所幸商鞅年紀輕輕就懷揣救國治世之學,暫時窩在魏國國相公叔座帳下做中庶子,參知政事,但始終不得重用。

這時候,秦孝公嬴渠樑繼位了。此時的秦國,千瘡百孔,跟關東六國差距甚大。特別是魏國,經過變法圖強,發展成了超級大國,把秦國逼得喘不過氣來,說是想打就打也不為過。秦孝公志向頗大,準備改變秦國的落後面貌,甚至統一華夏,他發出了著名的《求賢令》,明確指出“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商鞅變法強秦遭車裂,韋睿護樑不爭得長壽,可見功成身退才算聰明

圖注:商鞅劇照

於是商鞅登上了政治舞臺,以法家名士的身份在秦國進行變法圖強,改變了秦國的命運。商鞅變法對於秦國來說,不亞於一場摧枯拉朽的革命,奴隸制度被摧毀了,更為先進的封建制度被確立起來。商鞅變法順應了時代的要求,成就了秦國,也成就了商鞅自己。可是非常遺憾,商鞅的下場卻非常慘烈,秦惠王即位後,商鞅的保護傘倒了,公子虔誣告商鞅謀反,商鞅被抓,處以車裂之刑。

作為變法的主持者,商鞅是強秦的大功臣。沒有商鞅變法,就沒有秦國的今天,可是商鞅卻以莫須有的謀反罪被抓了,這真是茅廁裡撈狗,撈起來咬人。這也難怪,後來秦惠王請名士公孫衍留在秦國做大良造時,公孫衍只待了一段時間就離開了。兔死狐悲,難道他也是想到了商鞅在秦國兔死狗烹的下場嗎?後起者張儀又如何呢,秦惠王死,秦武王即位,秦武王做太子時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心裡明鏡似的,趕緊出逃到魏國去,好歹得以善終。

商鞅變法強秦遭車裂,韋睿護樑不爭得長壽,可見功成身退才算聰明

圖注:戰國

一腔熱血為強秦,商鞅殫精竭慮一輩子,到頭來卻落得車裂的下場,我替商鞅惋惜。可這似乎也是商鞅的必然結局,變法成,君殺之而威懾天下。變法不成,君殺之而威懾群臣。故商君死,秦法才算真正的鞏固。如此,就算秦孝公在位,商鞅也會死無葬身之地。因為國君,絕不會允許在國內還有另外一個人的聲望超過自己。功高震主,主豈心安?何況商鞅變法,得罪了秦國的既得利益集團,甘龍、杜摯等人因為變法失勢,恨不得早日將商鞅處死。

事實上,變法結束,商鞅就失去了利用價值。因此秦惠王找藉口除掉商鞅,在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間玩平衡,樹立自身權威,就成為一種必然。可惜商鞅不知這一點,急流勇退謂之知機,這世間有多少人,能參透其中的奧祕呢?這應該是商鞅最大的遺憾了!

商鞅變法強秦遭車裂,韋睿護樑不爭得長壽,可見功成身退才算聰明

圖注:秦始皇

不過,歷史上也有不少的聰明人,做到了功成身退,譬如西漢初期的張良,其先輩在韓國首都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任過五代韓王之國相。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憑藉出色的智謀,協助漢王劉邦贏得楚漢戰爭,建立大漢王朝,幫助呂后之子劉盈成為皇太子,冊封為留侯。張良精通黃老之道,不戀權位。晚年,跟隨赤松子雲遊四海。

商鞅變法強秦遭車裂,韋睿護樑不爭得長壽,可見功成身退才算聰明

圖注:張良納履

再如范蠡,雖出身貧賤,但是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傳說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期間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後定居於宋國陶丘(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南),自號“陶朱公”。

商鞅變法強秦遭車裂,韋睿護樑不爭得長壽,可見功成身退才算聰明

圖注:范蠡與西施

此外,還有梁武帝時期的名臣韋睿。他善於從政,也善於用兵作戰,有諸葛亮綸巾羽扇、指揮若定的風度,又有“上善若水”“功成不居”的意境。韋睿,字懷文,京兆杜陵人。他是漢丞相韋賢的後裔,系出名門世族。自少即受郡守祖徵的賞識,認為是“幹國家,成功業”之才。當南齊紊亂之際,他盱衡人物,認為梁武帝蕭衍還可算是命世之才,便決計輔從。歷任輔國將軍、豫州刺史,領歷陽太守,後遷調合肥,以功進爵為侯。

梁武帝決心北伐,魏遣中山王元英為徵南將軍,率兵南來禦敵。韋睿奉命統部北伐,屢建奇功。他素來體弱多病,雖在前線作戰,也未嘗騎馬,只乘坐白木板輿,手執自如意,督厲將士,勇氣無敵。平常與士卒同甘苦,極力愛護部下,令出必行,戰無不勝。魏人軍中有謠:“不畏蕭娘與呂姥,但畏合肥有韋虎。”對他畏懼萬分。

商鞅變法強秦遭車裂,韋睿護樑不爭得長壽,可見功成身退才算聰明

圖注:梁武帝陵墓石像

當前方軍情緊急的時候,粱武帝遣親信曹景宗與他會師,而且特別對景宗說:“韋睿,卿之鄉望,宜善敬之。”因此,景宗見韋睿,執禮甚謹。但每當戰勝,景宗與其他將領,都爭先上報。獨韋睿遲遲報告,不願爭功。有一次,在慶祝勝利的慶功宴會上,韋睿與景宗同席,酒酣興至,大家倡議賭錢來作餘興,約定以二十萬為賭注。景宗一擲便輸,韋睿趕緊把一張骰子翻轉,變成景宗是贏家,韋睿自己還連聲說:“奇怪!奇怪!”

其實,蕭樑朝代開創之初,所有的臣僚將佐,莫過韋睿。梁武帝明知他的才能,但始終不委任他作統帥,反而用一個無大才略的宗室臨川王蕭宏來當元帥,而且又派曹景宗與他並肩作戰。從這些細節我們可以看出,雖然韋睿有才,天下皆知,梁武帝也離不了他,但是梁武帝對韋睿卻存有猜忌之心,根本就不怎麼信任他。韋睿是個聰明人,早已看出梁武帝對自己頗多猜疑,因而不貪名利,不爭功勞,而且還在功成之時,深自謙退,以免猜忌。

商鞅變法強秦遭車裂,韋睿護樑不爭得長壽,可見功成身退才算聰明

圖注:武將

起初,韋睿在家鄉起兵,有個叫陰雙光的客人哭著勸阻他。等到韋睿衣錦還鄉作雍州刺史時,陰雙光在路邊迎接。韋睿笑著對他說:“要是聽了你的話,我恐怕要在路上要飯了。”仍賞給他十頭耕牛。韋睿對舊友從不吝惜,士大夫七十歲以上的,多授予假板縣令之職,家鄉人對他十分感懷。

韋睿生性慈愛,撫養兄長的遺孤比自己的兒子還盡心,歷次做官所得的賞賜,都分送給親朋故友,家無餘財。後來作護軍,在家閒居無事,仰慕漢代石建、陸賈的為人,於是把他們的像畫在牆上供自己觀賞。當時雖已年老,有空閒了還教兒孫們讀書。他的第三子韋稜尤其通曉經史,當世人都稱讚其博聞。韋睿經常坐著讓韋稜講說書中內容,韋睿有時對書中的發現與解說,韋稜也趕不上。

商鞅變法強秦遭車裂,韋睿護樑不爭得長壽,可見功成身退才算聰明

圖注:淡泊名利

韋睿與世無爭,活到七十九歲而歿,遺囑但穿常服薄葬便了。梁武帝蕭衍當天親臨弔唁,哭得很悲痛,追贈他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嚴”。(彭忠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