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上的“奮六世之餘烈”是哪六世?他們各有哪些功績?

秦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朝代,其歷史地位是不容忽視的,從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曇花一現的光芒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的遐想與疑問。每次提起秦朝,人們腦海裡浮現的都是“秦始皇”,那個執敲撲鞭笞天下的男人。

書本上的“奮六世之餘烈”是哪六世?他們各有哪些功績?

秦始皇固然厲害,然統一大業非一世之功,而是幾代積澱而來的結果,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賈誼口中“奮六世之餘烈”的六世在秦統一的過程中都有哪些功績。

開天闢地——孝公改革

秦孝公嬴渠樑是大業的開闢者,在其不留餘力的支持下,商鞅成功在秦國實施變法,短短二十年內,就跟變魔術似的,一個西部貧窮落後的“蠻夷”一躍成為一等一的強國,令“諸侯畢賀,天子至伯”。

書本上的“奮六世之餘烈”是哪六世?他們各有哪些功績?

孝公即位之初,正值秦國內憂外患之際。

與秦接壤的魏國,在前兩代文侯、武侯的勵精圖治之下,成為一代霸主,吳起領兵時所創的魏武卒更是天下之鋒銳。與這樣的強國做鄰居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這個強國還是自己的死對頭——秦國河西之地被魏國佔領,兩國乃世仇。

河西之地,指的是黃河以西原本屬於秦國的地方。

書本上的“奮六世之餘烈”是哪六世?他們各有哪些功績?

魏國的地理位置也死死壓制住了秦國,據記載,魏在洛水一線修建了長城,使秦不得與中原通,秦國亦漸漸被中原各國視為“夷翟(通“狄”)”,此為外患。

孝公之前,其父獻公在年少時被叔父驅逐奪位,三十一年後才得以回國歸位。彼時,秦已是窮困潦倒,而獻公即位後為了收復河西之地,遷都櫟陽,與魏連年征戰,國力損耗嚴重,加之秦人還保持著原有的私鬥等惡習,此為內憂。

孝公即位後,發誓要重修“穆公之業”,於是他下令求賢,有能使秦國強大者,願與之分土。衛人公孫鞅因此入秦。

書本上的“奮六世之餘烈”是哪六世?他們各有哪些功績?

衛鞅和秦孝公一下就看對了眼,立馬著手準備變法。在變法開始前,考慮到政府威信力的缺失,衛鞅來了一招“徙木立信”。

他在南門樹立了一根木頭,聲明有人要是能將木頭搬到北門,立刻賞十金。在場的百姓們竊竊私語卻沒有一個人上來一試,衛鞅隨後又將賞金加到五十金,終於有人願意出手,衛鞅也當著人們的面賞賜了五十金,秦人見此,方知政府變法的決心。

再說商鞅變法,其內容大概為:打破階級界限獎勵耕戰,以重刑讓秦人不敢觸法,廢井田開阡陌,實現郡縣制,焚詩書以愚民眾,統一各單位等。值得一提的是,商鞅在言論方面嚴格管理:

書本上的“奮六世之餘烈”是哪六世?他們各有哪些功績?

不論是說好話還是說壞話衛鞅都不允許,後世因此常將“商鞅變法”與“子產改革,不毀鄉校(鄉人聚集議政)”相對比。

衛鞅的變法有很大的成效,據記載,令行十年,道不拾遺,山無盜賊,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

商鞅用他的法令,將整個國家資源聚合在一起,高度集中的管理化形成了一種“戰時制度”,整個國家彷彿就是一臺戰爭機器。

合縱連橫——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是秦國第一王,其年少時觸法,商鞅為明法治,將他的兩位師傅分別割去鼻子和在臉上刺字。惠文王上任之後,車裂商鞅卻不改其法。

秦惠文時期,是縱橫家的黃金時期,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

書本上的“奮六世之餘烈”是哪六世?他們各有哪些功績?

惠文王之功績,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 滅巴蜀:公元前316年,巴、蜀相爭,此時秦廷對下一步的行動出現了分歧,兩種意見相持不下。一種是張儀提出的,其主張乃是東進攻韓以窺周室,挾天子以令諸侯;另一邊則是司馬錯,他認為趁鷸蚌相爭,可以率兵滅蜀。惠文王採取了司馬錯的建議,排其滅掉了蜀國,隨後也滅掉了巴國,接著又從楚奪得大片巴地,建立巴郡。等後世都江堰修成後,成都平原亦成為旱澇保收的天府之國、產糧基地。
  • 伐義渠:義渠位於秦國後方,且多次侵入秦國領域,是插在背後的一把刀子。公元前331年,義渠發生內亂,秦派庶長操趁其自相殘殺,征伐義渠,義渠的力量遭到了很大的削弱。公元前327年,秦國在義渠設縣,義渠稱臣。從此平底了來自後方的威脅,還佔有了大片優良牧場。
  • 東進攻魏:公元前330年,秦大良造公孫衍破魏軍與雕陰,奪得河西之地。之後,又陸陸續續的攻佔了河東的汾陽、皮氏、及焦、曲沃、蒲陽。
  • 退五國聯兵惠文王時期公元前318年,魏、趙、韓、燕、楚五國聯合攻秦,秦惠文王派庶長樗裡疾破魏、趙、韓三國軍於修魚,斬首八萬。

這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君王,秦國在他的手裡有了很大的發展。

武王舉鼎——絕臏而亡

臏,指人體的膝蓋骨,圍魏救趙的孫臏的名字,就是因為其膝蓋骨被師兄挖去。

秦武王是個爭強好勝的君主,史記記載其“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

公元前307年,在他的指示下,丞相甘茂攻破韓國宜陽,然後秦軍順黃河而下,兵至周王畿。

宜陽對秦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位居天下之中,佔領了這裡,秦國便進可攻六國,退可守函谷。

武王率眾兵至周王畿後,為顯示王威,與孟說舉鼎,結果被鼎掉下來砸斷了腿不治身亡。秦武王此時並無子嗣,於是其異母弟嬴稷得立,稱秦昭襄王。

書本上的“奮六世之餘烈”是哪六世?他們各有哪些功績?

逐鹿中原——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嬴稷在位的時期,是秦國真正奠定統一大局的重要時期,東方六國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

嬴稷本來與其母在燕國為質,後來秦武王在周王畿舉鼎絕臏而亡,嬴稷得以回國並在舅舅魏冉的幫助下坐穩君位。

書本上的“奮六世之餘烈”是哪六世?他們各有哪些功績?

白起是嬴稷手下的第一猛將,對於秦國有著非凡的意義。其由魏冉推薦,首戰便斬首韓魏二十四萬聯軍,隨後率秦軍征戰四方無可匹敵,連楚國國都都被其打破,楚王只能逃到陳邑偏居一隅。

書本上的“奮六世之餘烈”是哪六世?他們各有哪些功績?

楚國國都攻破後,愛國詩人屈原投河自盡

白起一生最著名的無非是長平之戰。彼時,經過胡服騎射後的趙國實力大增,已達到與秦國相匹敵的程度。老話說一山不容二虎,秦趙兩強的決戰是必然的,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公元前260年,兩國因為“上黨之爭”而使兩軍對壘。秦國軍隊由王齕帶領,趙國則是廉頗。廉頗鑄造壁壘一直堅守不出,秦國便用反間計讓趙王用趙括換下廉頗,白起則偷偷前往前線代替王齕。

白起採用誘敵深入的計謀,詐敗將趙軍騙入深境,然後出兩隻輕兵截斷趙軍後路糧草,再利用地勢將趙軍圍了起來。趙括好幾次想突圍都沒有成功,飢餓的趙軍只得投降。

書本上的“奮六世之餘烈”是哪六世?他們各有哪些功績?

長平之戰意味著趙國的衰敗,趙國衰敗之後東方各國再也無法阻擋秦國統一的腳步。

昭襄王的另一項功績是其晚年令李冰修建都江堰,有了都江堰的澆灌,巴蜀成為了天府之國的存在,大幅度增強了秦國的實力。

守成之君——孝文莊襄

秦孝文王是個悲催的君主,繼位三天就不幸駕鶴西去。

孝文王死後,其子莊襄王繼位,莊襄王就是秦始皇嬴政的父親,他也只當了短短三年的秦王。

莊襄王在位時也有各國聯兵攻秦的事件發生,不過被呂不韋輕鬆擺平,還順便滅了東周國(周室分裂出的國家)。

孝文、莊襄兩位君主實屬平庸君王,但好在其未造成國力虧損,最後一代雄主秦始皇出世統一天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