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逸純電續航僅278公里 沒了補貼“低續航車”開始流行?

(圖片來源L壹圖網)

經濟觀察網 見習記者 王海宣在新能源補貼政策的引導與市場的選擇下,多年來新能源車的續航里程整體表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針對電動車“續航焦慮”的痛點,具備更長續航里程的車型顯然更受消費者歡迎。但是今年隨著一波合資電動車的上市,這一“續航里程增加”的趨勢似乎出現了逆轉。

近日,上汽大眾官方宣佈,旗下的第一款純電動車朗逸純電開啟預售,預售價格為15.89萬元。針對這款車,上汽大眾主要強調了其在空間、電池安全、充電效率、起步加速等方面的種種優勢,而關於續航里程則隻字未提。工信部的產品信息顯示,朗逸純電的NEDC續航里程為278公里——這與當前市場上純電動車的主流續航里程相差甚遠,目前主流車型續航里程普遍高於300公里,而低於300公里續航里程的電動車多是微型車和小型車。

反觀自主品牌純電動車,續航里程一直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產品指標,近來上市的吉利幾何A、廣汽新能源Aion S和北汽新能源EU5等自主品牌電動車,NEDC續航里程均超過了400公里,高配版本甚至已經達到500公里。根據經濟觀察網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售以及即將上市的純電動車型中,共有33款車型NEDC續航里程超過400公里,其中自主品牌為28款。其餘5款車型中,特斯拉佔了3款,另外兩款為騰勢500以及未上市的奧迪e-tron。

在這種情況下,上汽大眾為何還要推出續航里程僅有278公里的朗逸純電?實際不僅是朗逸純電,此前大眾在中國市場推出的進口e-Golf和即將上市的寶來純電,續航也僅為270公里。此外,其他合資品牌的純電動車續航里程也不理想,已經上市的合資純電動車日產軒逸純電,續航為338公里,而即將上市的江鈴福特領界EV,續航里程為360公里。

對此業內有分析認為,合資車企推出低續航里程的電動車,是應對“雙積分政策”的權宜之計。與自主車企相比,合資車企普遍揹負著較高的積分壓力,而生產更多的新能源車成為減輕積分壓力的一個手段。以朗逸純電為例,其278公里的續航數據,剛剛超過2019年新能源補貼政策中所規定的250公里的“底線”。

針對這種現象,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合資車企在佈局新能源車方面相對穩健和保守,他們也有追求續航里程的衝動,但是在量產車的續航指標方面不激進。”

汽車行業分析師鍾師也持有類似的觀點。他表示,國外汽車品牌更傾向於按照市場規律來對車輛進行設計,一般用於市區通勤的電動車活動半徑不是太大。他們認為太長的續航里程並無必要,反而會增加汽車的成本以及充電的時長等。而自主品牌之所以續航里程更長,是受新能源補貼政策影響比較大,更高的續航里程能夠拿到更多的補貼,這就造成一些汽車品牌拼命往上堆續航里程。

事實上,業內早有專家直言,新能源車一味追求續航里程和能量密度會帶來風險,會導致熱失控、起火等安全隱患。也因此,國家的新能源車補貼政策也從最初衡量續航里程的單一標準,演變成了衡量續航里程、能量密度和整車能耗等更為全面的技術標準。

此外,更高的續航往往意味著更高的成本,但是按照此前的新能源補貼政策,高續航里程換來的高補貼可能會彌補高成本的差價,甚至還能給車企帶來更高的利潤。然而如今新能源補貼已經退坡,繼續追求高續航里程將不再是一件划算的事。按照2019年的補貼標準,續航里程在250-400公里的車型補貼為1.8萬元,400公里以上的補貼為2.5萬元。而在2018年,續航400公里以上車型能拿到7.5萬元的補貼。當2020年之後,補貼還會完全退出。

眼下,補貼退坡已經給新能源車市場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中汽協發佈的數據顯示,7月份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為8萬輛,同比下滑4.7%,這是連年高增長的新能源車首次出現月度同比下滑。而業內普遍認為,主要原因在補貼退坡。

如此情況下,在電池技術沒有突破性進展,補貼退坡勢必帶來成本上升的壓力時,車企將壓力轉嫁給消費者,還是考慮推出更多續航里程較低、成本也較低的車型?“會有更多的‘低續航里程’的車”,崔東樹認為。

然而,消費者更願意選擇續航更高的車型。乘聯會數據顯示,1-7月份,國內最暢銷的純電動車型為北汽新能源EU5,其月均銷量在8,200輛左右,而NEDC續航里程為410/460公里,在同級別車型中處於上游。一位新能源汽車銷售人員也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不少向他諮詢購車意見的消費者表示,要求電動車的續航要在450公里以上,“不然心裡沒底”。

一輛兼具經濟性和實用性的家用電動車的合理續航里程,究竟應該是多少?目前還很難作出回答。但在續航里程普遍高於300公里的市場中,續航278公里的朗逸純電是否能夠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市場將會給出答案。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經濟觀察報,訪問yuanben.io查詢【Y1AEIKXL】獲取授權信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