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N調查 | 上海車展後為什麼對造車新勢力更擔心

GBN調查 | 上海車展後為什麼對造車新勢力更擔心

作者 | 姜 鵬

來自幫寧工作室(gbngzs)的報道

我以為,只有像我這樣對造車新勢力有些偏見的人才會對它們不感興趣,也一直不太能清楚分辨每個造車新勢力。

問題來自一次小範圍的調研。

“我想請你幫我還原一下合眾汽車的Logo;零跑汽車的英文是什麼;清源汽車又是誰,英文怎麼寫?”2019年4月17日,上海車展第二天,幫寧工作室將這幾個問題分別拋給傳統汽車製造商和造車新勢力的從業人員以及媒體同行們。

答案有些出乎意料。

GBN調查 | 上海車展後為什麼對造車新勢力更擔心

GBN調查 | 上海車展後為什麼對造車新勢力更擔心

​據幫寧工作室統計,想不起合眾汽車Logo的佔6成以上,還原不了零跑汽車甚至不知道其Logo的也不在少數,而幾乎無人知道清源汽車又是誰。

更失望的是另一個小範圍調查。當我把一些造車新勢力Logo發給周圍的人——他們中既有大城市白領,也有二線城市公務員和個體戶。他們的相同特徵是30歲左右,且與汽車行業幾無交集,但他們是造車新勢力的目標客戶。

“什麼品牌?國外的還是國產的?我怎麼一個都不認識,見都沒見過。”一位最近在看車的二線城市公務員朋友表示。

GBN調查 | 上海車展後為什麼對造車新勢力更擔心

​“這是汽車啊?”當我告訴一位對造車新勢力不瞭解的上海朋友,這是ICONIQ品牌時,她表現出來的反應。

與他們對造車新勢力的陌生感相比,是後者的喧囂。這屆上海車展,只有一款量產車的威馬汽車展臺面積遠超特斯拉,李想的理想更是吸引業內大佬前來打探。

2019年,被很多人稱之為造車新勢力生死關鍵年。眾多造車新勢力紛紛拿著產品亮相,在各種參數上一較高下,繼續講述著各自的商業創新模式。

但他們是不是都忘了商業常識——很多人其實不認識他們,他們與消費者之間建立的品牌信任基礎牢固嗎?

GBN調查 | 上海車展後為什麼對造車新勢力更擔心

​2018年4月10日,Polestar 2中國首發儀式舉行。Polestar中國區公關總監張曉寧最擔心的一件事就是,很多人不認識Polestar品牌,儘管它有沃爾沃品牌加持。“現在中國市場產品與品牌太多,有些過剩,讓消費者花時間瞭解以及接受新品牌的成本太高。”

這番言論是否能讓造車新勢力們記起,品牌知名度對一個新生品牌的重要性。一位日系車企商品企劃人員告訴幫寧工作室,這屆車展上,除特斯拉外,造車新勢力他幾乎一家都沒去看。“新品牌眼花繚亂,已經沒興趣走進去了。”他說。

也許,只有一直關注造車新勢力發展的從業人員,以及站在造車新勢力並緊盯對手的廠家可以分清超過50家造車新勢力的Logo,並清晰記得旗下為數不多的產品庫。但剩下的從業人員呢?以及與汽車並沒有太多交集的芸芸眾生呢?

是的,中國車市已經走過半個世紀,在開放、合作、競爭中逐步發展向前。現在,隨著競爭加劇進入淘汰期,品牌競爭時代正日益靠近,品牌集中度也越來越高,品牌覺醒不可避免地會到來。由此帶來的反思是:如果沒有一定的品牌信任基礎,如何讓消費者埋單

GBN調查 | 上海車展後為什麼對造車新勢力更擔心

GBN調查 | 上海車展後為什麼對造車新勢力更擔心

​對眾多造車新勢力而言,搶佔新能源市場先機是他們贏得關注的核心之一。但當眾多傳統車企裹挾著強大品牌影響力進入這個市場時,缺乏品牌影響力與知名度的它們還剩多少應對時間?

或許應該突出一下特斯拉。其誕生未達20年,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甚至可以媲美寶馬汽車t和奔馳汽車。此外,還一度引來保時捷對標——後者歷經過百年市場沉澱。

但除了幾家曝光率比較高的造車新勢力,其他又有幾家能達到?

經歷2019年上海車展小範圍的調研後,這種困惑越來越深,擔心也越來越多,就像我無法說服這位公務員朋友花費20萬元去購買一輛他都不認識的品牌。

但願只是一種偏見。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幫寧工作室立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