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灰鷹小隊的那位活潑青年的一口再現代不過的“普通話”,也越發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這當中,鹿晗也有臺詞,不過沒印象了,只覺得聲音沒有什麼魅力,臺詞功力也一般,後期配音的時候貌似也沒有給加厚實一點,顯得有點單薄了。

關於發聲的問題,這裡插一句,其實如果你肯用心,幾乎人人都可以讓聲音更低沉更厚實更有魅力一些。

大家對聲音聲線不敏感的,可以去聽聽各電視臺的臺標廣告配音。

基本都是臺裡最好聽的聲音配的。

用廣告界的話說就是抽了大幾千根菸換來的“大煙嗓”。

集穿透力、質感於一聲,又像豆沙一樣,潤滑細膩悅耳。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灰鷹小隊的那位活潑青年的一口再現代不過的“普通話”,也越發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這當中,鹿晗也有臺詞,不過沒印象了,只覺得聲音沒有什麼魅力,臺詞功力也一般,後期配音的時候貌似也沒有給加厚實一點,顯得有點單薄了。

關於發聲的問題,這裡插一句,其實如果你肯用心,幾乎人人都可以讓聲音更低沉更厚實更有魅力一些。

大家對聲音聲線不敏感的,可以去聽聽各電視臺的臺標廣告配音。

基本都是臺裡最好聽的聲音配的。

用廣告界的話說就是抽了大幾千根菸換來的“大煙嗓”。

集穿透力、質感於一聲,又像豆沙一樣,潤滑細膩悅耳。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言歸正傳。

接下來舒淇入場。

可介紹舒淇身份的方式,居然採用了字幕,字幕,字幕?

都9102年了,介紹人物身份還非得用字幕?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灰鷹小隊的那位活潑青年的一口再現代不過的“普通話”,也越發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這當中,鹿晗也有臺詞,不過沒印象了,只覺得聲音沒有什麼魅力,臺詞功力也一般,後期配音的時候貌似也沒有給加厚實一點,顯得有點單薄了。

關於發聲的問題,這裡插一句,其實如果你肯用心,幾乎人人都可以讓聲音更低沉更厚實更有魅力一些。

大家對聲音聲線不敏感的,可以去聽聽各電視臺的臺標廣告配音。

基本都是臺裡最好聽的聲音配的。

用廣告界的話說就是抽了大幾千根菸換來的“大煙嗓”。

集穿透力、質感於一聲,又像豆沙一樣,潤滑細膩悅耳。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言歸正傳。

接下來舒淇入場。

可介紹舒淇身份的方式,居然採用了字幕,字幕,字幕?

都9102年了,介紹人物身份還非得用字幕?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鹿晗或其他灰鷹小隊的隊員,隨便誰一句“林司令官,****”就可以交代舒淇角色的身份,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吧。

看接下來舒淇給剛進來的總司令官敬禮的一小段對話和態度,不也可以輕鬆的交代總司令官的身份嗎?

出字幕介紹人物這種方式,一般是在人物繁多觀眾很難區分的情況下才會用的,現代電影已經很少採用這種原始的人物身份交代方式了。

獻禮片裡面人物眾多,出場次數少的,大多會用字幕介紹人物身份。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灰鷹小隊的那位活潑青年的一口再現代不過的“普通話”,也越發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這當中,鹿晗也有臺詞,不過沒印象了,只覺得聲音沒有什麼魅力,臺詞功力也一般,後期配音的時候貌似也沒有給加厚實一點,顯得有點單薄了。

關於發聲的問題,這裡插一句,其實如果你肯用心,幾乎人人都可以讓聲音更低沉更厚實更有魅力一些。

大家對聲音聲線不敏感的,可以去聽聽各電視臺的臺標廣告配音。

基本都是臺裡最好聽的聲音配的。

用廣告界的話說就是抽了大幾千根菸換來的“大煙嗓”。

集穿透力、質感於一聲,又像豆沙一樣,潤滑細膩悅耳。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言歸正傳。

接下來舒淇入場。

可介紹舒淇身份的方式,居然採用了字幕,字幕,字幕?

都9102年了,介紹人物身份還非得用字幕?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鹿晗或其他灰鷹小隊的隊員,隨便誰一句“林司令官,****”就可以交代舒淇角色的身份,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吧。

看接下來舒淇給剛進來的總司令官敬禮的一小段對話和態度,不也可以輕鬆的交代總司令官的身份嗎?

出字幕介紹人物這種方式,一般是在人物繁多觀眾很難區分的情況下才會用的,現代電影已經很少採用這種原始的人物身份交代方式了。

獻禮片裡面人物眾多,出場次數少的,大多會用字幕介紹人物身份。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後,電影的視角變成了鹿晗飾演的江洋,有不小的段落是以鹿晗的角色旁白來幫助介紹故事的。

例如他在片中對舒淇飾演的林瀾的感情。

這個配音和故事本身大概導演也是遵循了他設定的平淡風格,所以缺少那種商業電影裡愛情戲常用的難捨難分、撞擊撕扯等強烈的情緒表達。

漁人對於平淡的愛情沒有太大意見,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可能會覺得不夠精彩,欠缺衝突感。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灰鷹小隊的那位活潑青年的一口再現代不過的“普通話”,也越發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這當中,鹿晗也有臺詞,不過沒印象了,只覺得聲音沒有什麼魅力,臺詞功力也一般,後期配音的時候貌似也沒有給加厚實一點,顯得有點單薄了。

關於發聲的問題,這裡插一句,其實如果你肯用心,幾乎人人都可以讓聲音更低沉更厚實更有魅力一些。

大家對聲音聲線不敏感的,可以去聽聽各電視臺的臺標廣告配音。

基本都是臺裡最好聽的聲音配的。

用廣告界的話說就是抽了大幾千根菸換來的“大煙嗓”。

集穿透力、質感於一聲,又像豆沙一樣,潤滑細膩悅耳。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言歸正傳。

接下來舒淇入場。

可介紹舒淇身份的方式,居然採用了字幕,字幕,字幕?

都9102年了,介紹人物身份還非得用字幕?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鹿晗或其他灰鷹小隊的隊員,隨便誰一句“林司令官,****”就可以交代舒淇角色的身份,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吧。

看接下來舒淇給剛進來的總司令官敬禮的一小段對話和態度,不也可以輕鬆的交代總司令官的身份嗎?

出字幕介紹人物這種方式,一般是在人物繁多觀眾很難區分的情況下才會用的,現代電影已經很少採用這種原始的人物身份交代方式了。

獻禮片裡面人物眾多,出場次數少的,大多會用字幕介紹人物身份。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後,電影的視角變成了鹿晗飾演的江洋,有不小的段落是以鹿晗的角色旁白來幫助介紹故事的。

例如他在片中對舒淇飾演的林瀾的感情。

這個配音和故事本身大概導演也是遵循了他設定的平淡風格,所以缺少那種商業電影裡愛情戲常用的難捨難分、撞擊撕扯等強烈的情緒表達。

漁人對於平淡的愛情沒有太大意見,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可能會覺得不夠精彩,欠缺衝突感。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商業電影,在講故事的方式上,有一個基本標準,幾分鐘一個小高潮,多久一個大高潮,在四分之三處又基本會有一個偽勝利,醞釀一個大型反轉。

整體上控制故事的節奏,讓觀眾的情緒一直處於跌宕起伏之中,深陷電影情節。

《上海堡壘》故事節奏掌握的不夠好。

感情戲和戰爭戲總要做到相得益彰的。

在麵館吃麵那一段戲,本來導演想要的那種少年內心澎湃但表面上不敢輕舉妄動的感覺沒拍出來。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灰鷹小隊的那位活潑青年的一口再現代不過的“普通話”,也越發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這當中,鹿晗也有臺詞,不過沒印象了,只覺得聲音沒有什麼魅力,臺詞功力也一般,後期配音的時候貌似也沒有給加厚實一點,顯得有點單薄了。

關於發聲的問題,這裡插一句,其實如果你肯用心,幾乎人人都可以讓聲音更低沉更厚實更有魅力一些。

大家對聲音聲線不敏感的,可以去聽聽各電視臺的臺標廣告配音。

基本都是臺裡最好聽的聲音配的。

用廣告界的話說就是抽了大幾千根菸換來的“大煙嗓”。

集穿透力、質感於一聲,又像豆沙一樣,潤滑細膩悅耳。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言歸正傳。

接下來舒淇入場。

可介紹舒淇身份的方式,居然採用了字幕,字幕,字幕?

都9102年了,介紹人物身份還非得用字幕?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鹿晗或其他灰鷹小隊的隊員,隨便誰一句“林司令官,****”就可以交代舒淇角色的身份,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吧。

看接下來舒淇給剛進來的總司令官敬禮的一小段對話和態度,不也可以輕鬆的交代總司令官的身份嗎?

出字幕介紹人物這種方式,一般是在人物繁多觀眾很難區分的情況下才會用的,現代電影已經很少採用這種原始的人物身份交代方式了。

獻禮片裡面人物眾多,出場次數少的,大多會用字幕介紹人物身份。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後,電影的視角變成了鹿晗飾演的江洋,有不小的段落是以鹿晗的角色旁白來幫助介紹故事的。

例如他在片中對舒淇飾演的林瀾的感情。

這個配音和故事本身大概導演也是遵循了他設定的平淡風格,所以缺少那種商業電影裡愛情戲常用的難捨難分、撞擊撕扯等強烈的情緒表達。

漁人對於平淡的愛情沒有太大意見,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可能會覺得不夠精彩,欠缺衝突感。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商業電影,在講故事的方式上,有一個基本標準,幾分鐘一個小高潮,多久一個大高潮,在四分之三處又基本會有一個偽勝利,醞釀一個大型反轉。

整體上控制故事的節奏,讓觀眾的情緒一直處於跌宕起伏之中,深陷電影情節。

《上海堡壘》故事節奏掌握的不夠好。

感情戲和戰爭戲總要做到相得益彰的。

在麵館吃麵那一段戲,本來導演想要的那種少年內心澎湃但表面上不敢輕舉妄動的感覺沒拍出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這裡突然想起來,前兩天有粉絲說,片中愛情戲和友情戲的主要場景:陸家嘴的老弄堂,看著感覺像拆不起的小民房,有些突兀。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灰鷹小隊的那位活潑青年的一口再現代不過的“普通話”,也越發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這當中,鹿晗也有臺詞,不過沒印象了,只覺得聲音沒有什麼魅力,臺詞功力也一般,後期配音的時候貌似也沒有給加厚實一點,顯得有點單薄了。

關於發聲的問題,這裡插一句,其實如果你肯用心,幾乎人人都可以讓聲音更低沉更厚實更有魅力一些。

大家對聲音聲線不敏感的,可以去聽聽各電視臺的臺標廣告配音。

基本都是臺裡最好聽的聲音配的。

用廣告界的話說就是抽了大幾千根菸換來的“大煙嗓”。

集穿透力、質感於一聲,又像豆沙一樣,潤滑細膩悅耳。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言歸正傳。

接下來舒淇入場。

可介紹舒淇身份的方式,居然採用了字幕,字幕,字幕?

都9102年了,介紹人物身份還非得用字幕?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鹿晗或其他灰鷹小隊的隊員,隨便誰一句“林司令官,****”就可以交代舒淇角色的身份,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吧。

看接下來舒淇給剛進來的總司令官敬禮的一小段對話和態度,不也可以輕鬆的交代總司令官的身份嗎?

出字幕介紹人物這種方式,一般是在人物繁多觀眾很難區分的情況下才會用的,現代電影已經很少採用這種原始的人物身份交代方式了。

獻禮片裡面人物眾多,出場次數少的,大多會用字幕介紹人物身份。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後,電影的視角變成了鹿晗飾演的江洋,有不小的段落是以鹿晗的角色旁白來幫助介紹故事的。

例如他在片中對舒淇飾演的林瀾的感情。

這個配音和故事本身大概導演也是遵循了他設定的平淡風格,所以缺少那種商業電影裡愛情戲常用的難捨難分、撞擊撕扯等強烈的情緒表達。

漁人對於平淡的愛情沒有太大意見,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可能會覺得不夠精彩,欠缺衝突感。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商業電影,在講故事的方式上,有一個基本標準,幾分鐘一個小高潮,多久一個大高潮,在四分之三處又基本會有一個偽勝利,醞釀一個大型反轉。

整體上控制故事的節奏,讓觀眾的情緒一直處於跌宕起伏之中,深陷電影情節。

《上海堡壘》故事節奏掌握的不夠好。

感情戲和戰爭戲總要做到相得益彰的。

在麵館吃麵那一段戲,本來導演想要的那種少年內心澎湃但表面上不敢輕舉妄動的感覺沒拍出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這裡突然想起來,前兩天有粉絲說,片中愛情戲和友情戲的主要場景:陸家嘴的老弄堂,看著感覺像拆不起的小民房,有些突兀。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實這一點漁人倒能理解導演的初衷,甚至覺得應該放大好好講一下這個歷史文化建築被留下的背景。

因為大家一直以來的慣性思維是覺得科幻世界應該是冰冷的異度空間,還記得《流浪地球》裡地下城生活方式倒退幾十年到六七十年代的場景嗎,道理是相通的。

在世界末日的背景下,人類對歷史反而會更珍惜,更想保護,保留石庫門、田子坊、思南路公寓這樣的地方顯得有情懷。

老弄堂甚至老麵館也是影片跟現實產生共鳴的情感維繫物。

即使在今天,人們生活安定,大家不同樣覺得城市的過度改造讓人感到悲哀,希望能保護這些歷史文化不被所謂的現代化給消磨掉。

這些“小民房”的確拆不起!

因為拆掉的不是舊建築而已,拆掉的是看得見的歷史,是一方文化和精神。

人們一面痛恨鋼筋水泥的冰冷,一面卻希望這記錄了百年人間煙火的老房子被拆掉?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灰鷹小隊的那位活潑青年的一口再現代不過的“普通話”,也越發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這當中,鹿晗也有臺詞,不過沒印象了,只覺得聲音沒有什麼魅力,臺詞功力也一般,後期配音的時候貌似也沒有給加厚實一點,顯得有點單薄了。

關於發聲的問題,這裡插一句,其實如果你肯用心,幾乎人人都可以讓聲音更低沉更厚實更有魅力一些。

大家對聲音聲線不敏感的,可以去聽聽各電視臺的臺標廣告配音。

基本都是臺裡最好聽的聲音配的。

用廣告界的話說就是抽了大幾千根菸換來的“大煙嗓”。

集穿透力、質感於一聲,又像豆沙一樣,潤滑細膩悅耳。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言歸正傳。

接下來舒淇入場。

可介紹舒淇身份的方式,居然採用了字幕,字幕,字幕?

都9102年了,介紹人物身份還非得用字幕?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鹿晗或其他灰鷹小隊的隊員,隨便誰一句“林司令官,****”就可以交代舒淇角色的身份,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吧。

看接下來舒淇給剛進來的總司令官敬禮的一小段對話和態度,不也可以輕鬆的交代總司令官的身份嗎?

出字幕介紹人物這種方式,一般是在人物繁多觀眾很難區分的情況下才會用的,現代電影已經很少採用這種原始的人物身份交代方式了。

獻禮片裡面人物眾多,出場次數少的,大多會用字幕介紹人物身份。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後,電影的視角變成了鹿晗飾演的江洋,有不小的段落是以鹿晗的角色旁白來幫助介紹故事的。

例如他在片中對舒淇飾演的林瀾的感情。

這個配音和故事本身大概導演也是遵循了他設定的平淡風格,所以缺少那種商業電影裡愛情戲常用的難捨難分、撞擊撕扯等強烈的情緒表達。

漁人對於平淡的愛情沒有太大意見,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可能會覺得不夠精彩,欠缺衝突感。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商業電影,在講故事的方式上,有一個基本標準,幾分鐘一個小高潮,多久一個大高潮,在四分之三處又基本會有一個偽勝利,醞釀一個大型反轉。

整體上控制故事的節奏,讓觀眾的情緒一直處於跌宕起伏之中,深陷電影情節。

《上海堡壘》故事節奏掌握的不夠好。

感情戲和戰爭戲總要做到相得益彰的。

在麵館吃麵那一段戲,本來導演想要的那種少年內心澎湃但表面上不敢輕舉妄動的感覺沒拍出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這裡突然想起來,前兩天有粉絲說,片中愛情戲和友情戲的主要場景:陸家嘴的老弄堂,看著感覺像拆不起的小民房,有些突兀。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實這一點漁人倒能理解導演的初衷,甚至覺得應該放大好好講一下這個歷史文化建築被留下的背景。

因為大家一直以來的慣性思維是覺得科幻世界應該是冰冷的異度空間,還記得《流浪地球》裡地下城生活方式倒退幾十年到六七十年代的場景嗎,道理是相通的。

在世界末日的背景下,人類對歷史反而會更珍惜,更想保護,保留石庫門、田子坊、思南路公寓這樣的地方顯得有情懷。

老弄堂甚至老麵館也是影片跟現實產生共鳴的情感維繫物。

即使在今天,人們生活安定,大家不同樣覺得城市的過度改造讓人感到悲哀,希望能保護這些歷史文化不被所謂的現代化給消磨掉。

這些“小民房”的確拆不起!

因為拆掉的不是舊建築而已,拆掉的是看得見的歷史,是一方文化和精神。

人們一面痛恨鋼筋水泥的冰冷,一面卻希望這記錄了百年人間煙火的老房子被拆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關於電影的建置。

其實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這部導演定位為科幻戰爭的電影裡,反派居然是一堆沒有感情的外星機器人。

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不平衡的,科幻的基本共識不是外星或外太空的文明已經高於或同等於地球了嗎?

按道理,外星生命不能只是一群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殺手啊。

另外,戰爭表現的角度一直是地球人,對於反派或者說戰爭的另一方的主觀視角幾乎沒有涉及,整體上表現反派的元素,只有低階的外星人,對於統帥它們的大腦或領導核心一點也沒有涉及。

這樣的表現手法,在戰爭或打鬥戲中很少出現,因為對抗性強的運動或戲都要勢均力敵才好看。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灰鷹小隊的那位活潑青年的一口再現代不過的“普通話”,也越發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這當中,鹿晗也有臺詞,不過沒印象了,只覺得聲音沒有什麼魅力,臺詞功力也一般,後期配音的時候貌似也沒有給加厚實一點,顯得有點單薄了。

關於發聲的問題,這裡插一句,其實如果你肯用心,幾乎人人都可以讓聲音更低沉更厚實更有魅力一些。

大家對聲音聲線不敏感的,可以去聽聽各電視臺的臺標廣告配音。

基本都是臺裡最好聽的聲音配的。

用廣告界的話說就是抽了大幾千根菸換來的“大煙嗓”。

集穿透力、質感於一聲,又像豆沙一樣,潤滑細膩悅耳。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言歸正傳。

接下來舒淇入場。

可介紹舒淇身份的方式,居然採用了字幕,字幕,字幕?

都9102年了,介紹人物身份還非得用字幕?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鹿晗或其他灰鷹小隊的隊員,隨便誰一句“林司令官,****”就可以交代舒淇角色的身份,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吧。

看接下來舒淇給剛進來的總司令官敬禮的一小段對話和態度,不也可以輕鬆的交代總司令官的身份嗎?

出字幕介紹人物這種方式,一般是在人物繁多觀眾很難區分的情況下才會用的,現代電影已經很少採用這種原始的人物身份交代方式了。

獻禮片裡面人物眾多,出場次數少的,大多會用字幕介紹人物身份。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後,電影的視角變成了鹿晗飾演的江洋,有不小的段落是以鹿晗的角色旁白來幫助介紹故事的。

例如他在片中對舒淇飾演的林瀾的感情。

這個配音和故事本身大概導演也是遵循了他設定的平淡風格,所以缺少那種商業電影裡愛情戲常用的難捨難分、撞擊撕扯等強烈的情緒表達。

漁人對於平淡的愛情沒有太大意見,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可能會覺得不夠精彩,欠缺衝突感。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商業電影,在講故事的方式上,有一個基本標準,幾分鐘一個小高潮,多久一個大高潮,在四分之三處又基本會有一個偽勝利,醞釀一個大型反轉。

整體上控制故事的節奏,讓觀眾的情緒一直處於跌宕起伏之中,深陷電影情節。

《上海堡壘》故事節奏掌握的不夠好。

感情戲和戰爭戲總要做到相得益彰的。

在麵館吃麵那一段戲,本來導演想要的那種少年內心澎湃但表面上不敢輕舉妄動的感覺沒拍出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這裡突然想起來,前兩天有粉絲說,片中愛情戲和友情戲的主要場景:陸家嘴的老弄堂,看著感覺像拆不起的小民房,有些突兀。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實這一點漁人倒能理解導演的初衷,甚至覺得應該放大好好講一下這個歷史文化建築被留下的背景。

因為大家一直以來的慣性思維是覺得科幻世界應該是冰冷的異度空間,還記得《流浪地球》裡地下城生活方式倒退幾十年到六七十年代的場景嗎,道理是相通的。

在世界末日的背景下,人類對歷史反而會更珍惜,更想保護,保留石庫門、田子坊、思南路公寓這樣的地方顯得有情懷。

老弄堂甚至老麵館也是影片跟現實產生共鳴的情感維繫物。

即使在今天,人們生活安定,大家不同樣覺得城市的過度改造讓人感到悲哀,希望能保護這些歷史文化不被所謂的現代化給消磨掉。

這些“小民房”的確拆不起!

因為拆掉的不是舊建築而已,拆掉的是看得見的歷史,是一方文化和精神。

人們一面痛恨鋼筋水泥的冰冷,一面卻希望這記錄了百年人間煙火的老房子被拆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關於電影的建置。

其實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這部導演定位為科幻戰爭的電影裡,反派居然是一堆沒有感情的外星機器人。

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不平衡的,科幻的基本共識不是外星或外太空的文明已經高於或同等於地球了嗎?

按道理,外星生命不能只是一群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殺手啊。

另外,戰爭表現的角度一直是地球人,對於反派或者說戰爭的另一方的主觀視角幾乎沒有涉及,整體上表現反派的元素,只有低階的外星人,對於統帥它們的大腦或領導核心一點也沒有涉及。

這樣的表現手法,在戰爭或打鬥戲中很少出現,因為對抗性強的運動或戲都要勢均力敵才好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評書裡也有一句經典句子: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

意思就是正反兩條線都要顧及到。

導演應該不會是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主要的原因大概還是因為投資不夠,一個外星人也只能做成機械就可想而知了。

但這個敵人沒有好好展現,的確是一個大失誤。

試想,如果漫威只拍復仇者的攻擊,而不出現反派大boss滅霸這個角色,讓復仇者跟一堆高級機器人殺手打架,那多沒意思!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灰鷹小隊的那位活潑青年的一口再現代不過的“普通話”,也越發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這當中,鹿晗也有臺詞,不過沒印象了,只覺得聲音沒有什麼魅力,臺詞功力也一般,後期配音的時候貌似也沒有給加厚實一點,顯得有點單薄了。

關於發聲的問題,這裡插一句,其實如果你肯用心,幾乎人人都可以讓聲音更低沉更厚實更有魅力一些。

大家對聲音聲線不敏感的,可以去聽聽各電視臺的臺標廣告配音。

基本都是臺裡最好聽的聲音配的。

用廣告界的話說就是抽了大幾千根菸換來的“大煙嗓”。

集穿透力、質感於一聲,又像豆沙一樣,潤滑細膩悅耳。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言歸正傳。

接下來舒淇入場。

可介紹舒淇身份的方式,居然採用了字幕,字幕,字幕?

都9102年了,介紹人物身份還非得用字幕?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鹿晗或其他灰鷹小隊的隊員,隨便誰一句“林司令官,****”就可以交代舒淇角色的身份,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吧。

看接下來舒淇給剛進來的總司令官敬禮的一小段對話和態度,不也可以輕鬆的交代總司令官的身份嗎?

出字幕介紹人物這種方式,一般是在人物繁多觀眾很難區分的情況下才會用的,現代電影已經很少採用這種原始的人物身份交代方式了。

獻禮片裡面人物眾多,出場次數少的,大多會用字幕介紹人物身份。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後,電影的視角變成了鹿晗飾演的江洋,有不小的段落是以鹿晗的角色旁白來幫助介紹故事的。

例如他在片中對舒淇飾演的林瀾的感情。

這個配音和故事本身大概導演也是遵循了他設定的平淡風格,所以缺少那種商業電影裡愛情戲常用的難捨難分、撞擊撕扯等強烈的情緒表達。

漁人對於平淡的愛情沒有太大意見,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可能會覺得不夠精彩,欠缺衝突感。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商業電影,在講故事的方式上,有一個基本標準,幾分鐘一個小高潮,多久一個大高潮,在四分之三處又基本會有一個偽勝利,醞釀一個大型反轉。

整體上控制故事的節奏,讓觀眾的情緒一直處於跌宕起伏之中,深陷電影情節。

《上海堡壘》故事節奏掌握的不夠好。

感情戲和戰爭戲總要做到相得益彰的。

在麵館吃麵那一段戲,本來導演想要的那種少年內心澎湃但表面上不敢輕舉妄動的感覺沒拍出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這裡突然想起來,前兩天有粉絲說,片中愛情戲和友情戲的主要場景:陸家嘴的老弄堂,看著感覺像拆不起的小民房,有些突兀。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實這一點漁人倒能理解導演的初衷,甚至覺得應該放大好好講一下這個歷史文化建築被留下的背景。

因為大家一直以來的慣性思維是覺得科幻世界應該是冰冷的異度空間,還記得《流浪地球》裡地下城生活方式倒退幾十年到六七十年代的場景嗎,道理是相通的。

在世界末日的背景下,人類對歷史反而會更珍惜,更想保護,保留石庫門、田子坊、思南路公寓這樣的地方顯得有情懷。

老弄堂甚至老麵館也是影片跟現實產生共鳴的情感維繫物。

即使在今天,人們生活安定,大家不同樣覺得城市的過度改造讓人感到悲哀,希望能保護這些歷史文化不被所謂的現代化給消磨掉。

這些“小民房”的確拆不起!

因為拆掉的不是舊建築而已,拆掉的是看得見的歷史,是一方文化和精神。

人們一面痛恨鋼筋水泥的冰冷,一面卻希望這記錄了百年人間煙火的老房子被拆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關於電影的建置。

其實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這部導演定位為科幻戰爭的電影裡,反派居然是一堆沒有感情的外星機器人。

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不平衡的,科幻的基本共識不是外星或外太空的文明已經高於或同等於地球了嗎?

按道理,外星生命不能只是一群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殺手啊。

另外,戰爭表現的角度一直是地球人,對於反派或者說戰爭的另一方的主觀視角幾乎沒有涉及,整體上表現反派的元素,只有低階的外星人,對於統帥它們的大腦或領導核心一點也沒有涉及。

這樣的表現手法,在戰爭或打鬥戲中很少出現,因為對抗性強的運動或戲都要勢均力敵才好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評書裡也有一句經典句子: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

意思就是正反兩條線都要顧及到。

導演應該不會是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主要的原因大概還是因為投資不夠,一個外星人也只能做成機械就可想而知了。

但這個敵人沒有好好展現,的確是一個大失誤。

試想,如果漫威只拍復仇者的攻擊,而不出現反派大boss滅霸這個角色,讓復仇者跟一堆高級機器人殺手打架,那多沒意思!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大半個小時後,電影鬆散的節奏和原本的抗拒心理,讓漁人開始感覺自己有不耐煩的情緒出現,甚至開始數場內有幾位觀眾疑似尿遁。

不過幸運的是,不久迎來了本片最大的一個亮點,上海大炮的特效。

出水的那一刻,驚豔了一下,沖淡了些失望和內心的抗拒情緒。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灰鷹小隊的那位活潑青年的一口再現代不過的“普通話”,也越發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這當中,鹿晗也有臺詞,不過沒印象了,只覺得聲音沒有什麼魅力,臺詞功力也一般,後期配音的時候貌似也沒有給加厚實一點,顯得有點單薄了。

關於發聲的問題,這裡插一句,其實如果你肯用心,幾乎人人都可以讓聲音更低沉更厚實更有魅力一些。

大家對聲音聲線不敏感的,可以去聽聽各電視臺的臺標廣告配音。

基本都是臺裡最好聽的聲音配的。

用廣告界的話說就是抽了大幾千根菸換來的“大煙嗓”。

集穿透力、質感於一聲,又像豆沙一樣,潤滑細膩悅耳。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言歸正傳。

接下來舒淇入場。

可介紹舒淇身份的方式,居然採用了字幕,字幕,字幕?

都9102年了,介紹人物身份還非得用字幕?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鹿晗或其他灰鷹小隊的隊員,隨便誰一句“林司令官,****”就可以交代舒淇角色的身份,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吧。

看接下來舒淇給剛進來的總司令官敬禮的一小段對話和態度,不也可以輕鬆的交代總司令官的身份嗎?

出字幕介紹人物這種方式,一般是在人物繁多觀眾很難區分的情況下才會用的,現代電影已經很少採用這種原始的人物身份交代方式了。

獻禮片裡面人物眾多,出場次數少的,大多會用字幕介紹人物身份。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後,電影的視角變成了鹿晗飾演的江洋,有不小的段落是以鹿晗的角色旁白來幫助介紹故事的。

例如他在片中對舒淇飾演的林瀾的感情。

這個配音和故事本身大概導演也是遵循了他設定的平淡風格,所以缺少那種商業電影裡愛情戲常用的難捨難分、撞擊撕扯等強烈的情緒表達。

漁人對於平淡的愛情沒有太大意見,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可能會覺得不夠精彩,欠缺衝突感。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商業電影,在講故事的方式上,有一個基本標準,幾分鐘一個小高潮,多久一個大高潮,在四分之三處又基本會有一個偽勝利,醞釀一個大型反轉。

整體上控制故事的節奏,讓觀眾的情緒一直處於跌宕起伏之中,深陷電影情節。

《上海堡壘》故事節奏掌握的不夠好。

感情戲和戰爭戲總要做到相得益彰的。

在麵館吃麵那一段戲,本來導演想要的那種少年內心澎湃但表面上不敢輕舉妄動的感覺沒拍出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這裡突然想起來,前兩天有粉絲說,片中愛情戲和友情戲的主要場景:陸家嘴的老弄堂,看著感覺像拆不起的小民房,有些突兀。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實這一點漁人倒能理解導演的初衷,甚至覺得應該放大好好講一下這個歷史文化建築被留下的背景。

因為大家一直以來的慣性思維是覺得科幻世界應該是冰冷的異度空間,還記得《流浪地球》裡地下城生活方式倒退幾十年到六七十年代的場景嗎,道理是相通的。

在世界末日的背景下,人類對歷史反而會更珍惜,更想保護,保留石庫門、田子坊、思南路公寓這樣的地方顯得有情懷。

老弄堂甚至老麵館也是影片跟現實產生共鳴的情感維繫物。

即使在今天,人們生活安定,大家不同樣覺得城市的過度改造讓人感到悲哀,希望能保護這些歷史文化不被所謂的現代化給消磨掉。

這些“小民房”的確拆不起!

因為拆掉的不是舊建築而已,拆掉的是看得見的歷史,是一方文化和精神。

人們一面痛恨鋼筋水泥的冰冷,一面卻希望這記錄了百年人間煙火的老房子被拆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關於電影的建置。

其實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這部導演定位為科幻戰爭的電影裡,反派居然是一堆沒有感情的外星機器人。

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不平衡的,科幻的基本共識不是外星或外太空的文明已經高於或同等於地球了嗎?

按道理,外星生命不能只是一群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殺手啊。

另外,戰爭表現的角度一直是地球人,對於反派或者說戰爭的另一方的主觀視角幾乎沒有涉及,整體上表現反派的元素,只有低階的外星人,對於統帥它們的大腦或領導核心一點也沒有涉及。

這樣的表現手法,在戰爭或打鬥戲中很少出現,因為對抗性強的運動或戲都要勢均力敵才好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評書裡也有一句經典句子: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

意思就是正反兩條線都要顧及到。

導演應該不會是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主要的原因大概還是因為投資不夠,一個外星人也只能做成機械就可想而知了。

但這個敵人沒有好好展現,的確是一個大失誤。

試想,如果漫威只拍復仇者的攻擊,而不出現反派大boss滅霸這個角色,讓復仇者跟一堆高級機器人殺手打架,那多沒意思!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大半個小時後,電影鬆散的節奏和原本的抗拒心理,讓漁人開始感覺自己有不耐煩的情緒出現,甚至開始數場內有幾位觀眾疑似尿遁。

不過幸運的是,不久迎來了本片最大的一個亮點,上海大炮的特效。

出水的那一刻,驚豔了一下,沖淡了些失望和內心的抗拒情緒。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的空中激戰和最後的地陷效果也有一定水準。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灰鷹小隊的那位活潑青年的一口再現代不過的“普通話”,也越發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這當中,鹿晗也有臺詞,不過沒印象了,只覺得聲音沒有什麼魅力,臺詞功力也一般,後期配音的時候貌似也沒有給加厚實一點,顯得有點單薄了。

關於發聲的問題,這裡插一句,其實如果你肯用心,幾乎人人都可以讓聲音更低沉更厚實更有魅力一些。

大家對聲音聲線不敏感的,可以去聽聽各電視臺的臺標廣告配音。

基本都是臺裡最好聽的聲音配的。

用廣告界的話說就是抽了大幾千根菸換來的“大煙嗓”。

集穿透力、質感於一聲,又像豆沙一樣,潤滑細膩悅耳。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言歸正傳。

接下來舒淇入場。

可介紹舒淇身份的方式,居然採用了字幕,字幕,字幕?

都9102年了,介紹人物身份還非得用字幕?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鹿晗或其他灰鷹小隊的隊員,隨便誰一句“林司令官,****”就可以交代舒淇角色的身份,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吧。

看接下來舒淇給剛進來的總司令官敬禮的一小段對話和態度,不也可以輕鬆的交代總司令官的身份嗎?

出字幕介紹人物這種方式,一般是在人物繁多觀眾很難區分的情況下才會用的,現代電影已經很少採用這種原始的人物身份交代方式了。

獻禮片裡面人物眾多,出場次數少的,大多會用字幕介紹人物身份。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後,電影的視角變成了鹿晗飾演的江洋,有不小的段落是以鹿晗的角色旁白來幫助介紹故事的。

例如他在片中對舒淇飾演的林瀾的感情。

這個配音和故事本身大概導演也是遵循了他設定的平淡風格,所以缺少那種商業電影裡愛情戲常用的難捨難分、撞擊撕扯等強烈的情緒表達。

漁人對於平淡的愛情沒有太大意見,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可能會覺得不夠精彩,欠缺衝突感。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商業電影,在講故事的方式上,有一個基本標準,幾分鐘一個小高潮,多久一個大高潮,在四分之三處又基本會有一個偽勝利,醞釀一個大型反轉。

整體上控制故事的節奏,讓觀眾的情緒一直處於跌宕起伏之中,深陷電影情節。

《上海堡壘》故事節奏掌握的不夠好。

感情戲和戰爭戲總要做到相得益彰的。

在麵館吃麵那一段戲,本來導演想要的那種少年內心澎湃但表面上不敢輕舉妄動的感覺沒拍出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這裡突然想起來,前兩天有粉絲說,片中愛情戲和友情戲的主要場景:陸家嘴的老弄堂,看著感覺像拆不起的小民房,有些突兀。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實這一點漁人倒能理解導演的初衷,甚至覺得應該放大好好講一下這個歷史文化建築被留下的背景。

因為大家一直以來的慣性思維是覺得科幻世界應該是冰冷的異度空間,還記得《流浪地球》裡地下城生活方式倒退幾十年到六七十年代的場景嗎,道理是相通的。

在世界末日的背景下,人類對歷史反而會更珍惜,更想保護,保留石庫門、田子坊、思南路公寓這樣的地方顯得有情懷。

老弄堂甚至老麵館也是影片跟現實產生共鳴的情感維繫物。

即使在今天,人們生活安定,大家不同樣覺得城市的過度改造讓人感到悲哀,希望能保護這些歷史文化不被所謂的現代化給消磨掉。

這些“小民房”的確拆不起!

因為拆掉的不是舊建築而已,拆掉的是看得見的歷史,是一方文化和精神。

人們一面痛恨鋼筋水泥的冰冷,一面卻希望這記錄了百年人間煙火的老房子被拆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關於電影的建置。

其實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這部導演定位為科幻戰爭的電影裡,反派居然是一堆沒有感情的外星機器人。

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不平衡的,科幻的基本共識不是外星或外太空的文明已經高於或同等於地球了嗎?

按道理,外星生命不能只是一群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殺手啊。

另外,戰爭表現的角度一直是地球人,對於反派或者說戰爭的另一方的主觀視角幾乎沒有涉及,整體上表現反派的元素,只有低階的外星人,對於統帥它們的大腦或領導核心一點也沒有涉及。

這樣的表現手法,在戰爭或打鬥戲中很少出現,因為對抗性強的運動或戲都要勢均力敵才好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評書裡也有一句經典句子: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

意思就是正反兩條線都要顧及到。

導演應該不會是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主要的原因大概還是因為投資不夠,一個外星人也只能做成機械就可想而知了。

但這個敵人沒有好好展現,的確是一個大失誤。

試想,如果漫威只拍復仇者的攻擊,而不出現反派大boss滅霸這個角色,讓復仇者跟一堆高級機器人殺手打架,那多沒意思!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大半個小時後,電影鬆散的節奏和原本的抗拒心理,讓漁人開始感覺自己有不耐煩的情緒出現,甚至開始數場內有幾位觀眾疑似尿遁。

不過幸運的是,不久迎來了本片最大的一個亮點,上海大炮的特效。

出水的那一刻,驚豔了一下,沖淡了些失望和內心的抗拒情緒。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的空中激戰和最後的地陷效果也有一定水準。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灰鷹小隊的那位活潑青年的一口再現代不過的“普通話”,也越發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這當中,鹿晗也有臺詞,不過沒印象了,只覺得聲音沒有什麼魅力,臺詞功力也一般,後期配音的時候貌似也沒有給加厚實一點,顯得有點單薄了。

關於發聲的問題,這裡插一句,其實如果你肯用心,幾乎人人都可以讓聲音更低沉更厚實更有魅力一些。

大家對聲音聲線不敏感的,可以去聽聽各電視臺的臺標廣告配音。

基本都是臺裡最好聽的聲音配的。

用廣告界的話說就是抽了大幾千根菸換來的“大煙嗓”。

集穿透力、質感於一聲,又像豆沙一樣,潤滑細膩悅耳。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言歸正傳。

接下來舒淇入場。

可介紹舒淇身份的方式,居然採用了字幕,字幕,字幕?

都9102年了,介紹人物身份還非得用字幕?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鹿晗或其他灰鷹小隊的隊員,隨便誰一句“林司令官,****”就可以交代舒淇角色的身份,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吧。

看接下來舒淇給剛進來的總司令官敬禮的一小段對話和態度,不也可以輕鬆的交代總司令官的身份嗎?

出字幕介紹人物這種方式,一般是在人物繁多觀眾很難區分的情況下才會用的,現代電影已經很少採用這種原始的人物身份交代方式了。

獻禮片裡面人物眾多,出場次數少的,大多會用字幕介紹人物身份。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後,電影的視角變成了鹿晗飾演的江洋,有不小的段落是以鹿晗的角色旁白來幫助介紹故事的。

例如他在片中對舒淇飾演的林瀾的感情。

這個配音和故事本身大概導演也是遵循了他設定的平淡風格,所以缺少那種商業電影裡愛情戲常用的難捨難分、撞擊撕扯等強烈的情緒表達。

漁人對於平淡的愛情沒有太大意見,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可能會覺得不夠精彩,欠缺衝突感。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商業電影,在講故事的方式上,有一個基本標準,幾分鐘一個小高潮,多久一個大高潮,在四分之三處又基本會有一個偽勝利,醞釀一個大型反轉。

整體上控制故事的節奏,讓觀眾的情緒一直處於跌宕起伏之中,深陷電影情節。

《上海堡壘》故事節奏掌握的不夠好。

感情戲和戰爭戲總要做到相得益彰的。

在麵館吃麵那一段戲,本來導演想要的那種少年內心澎湃但表面上不敢輕舉妄動的感覺沒拍出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這裡突然想起來,前兩天有粉絲說,片中愛情戲和友情戲的主要場景:陸家嘴的老弄堂,看著感覺像拆不起的小民房,有些突兀。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實這一點漁人倒能理解導演的初衷,甚至覺得應該放大好好講一下這個歷史文化建築被留下的背景。

因為大家一直以來的慣性思維是覺得科幻世界應該是冰冷的異度空間,還記得《流浪地球》裡地下城生活方式倒退幾十年到六七十年代的場景嗎,道理是相通的。

在世界末日的背景下,人類對歷史反而會更珍惜,更想保護,保留石庫門、田子坊、思南路公寓這樣的地方顯得有情懷。

老弄堂甚至老麵館也是影片跟現實產生共鳴的情感維繫物。

即使在今天,人們生活安定,大家不同樣覺得城市的過度改造讓人感到悲哀,希望能保護這些歷史文化不被所謂的現代化給消磨掉。

這些“小民房”的確拆不起!

因為拆掉的不是舊建築而已,拆掉的是看得見的歷史,是一方文化和精神。

人們一面痛恨鋼筋水泥的冰冷,一面卻希望這記錄了百年人間煙火的老房子被拆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關於電影的建置。

其實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這部導演定位為科幻戰爭的電影裡,反派居然是一堆沒有感情的外星機器人。

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不平衡的,科幻的基本共識不是外星或外太空的文明已經高於或同等於地球了嗎?

按道理,外星生命不能只是一群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殺手啊。

另外,戰爭表現的角度一直是地球人,對於反派或者說戰爭的另一方的主觀視角幾乎沒有涉及,整體上表現反派的元素,只有低階的外星人,對於統帥它們的大腦或領導核心一點也沒有涉及。

這樣的表現手法,在戰爭或打鬥戲中很少出現,因為對抗性強的運動或戲都要勢均力敵才好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評書裡也有一句經典句子: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

意思就是正反兩條線都要顧及到。

導演應該不會是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主要的原因大概還是因為投資不夠,一個外星人也只能做成機械就可想而知了。

但這個敵人沒有好好展現,的確是一個大失誤。

試想,如果漫威只拍復仇者的攻擊,而不出現反派大boss滅霸這個角色,讓復仇者跟一堆高級機器人殺手打架,那多沒意思!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大半個小時後,電影鬆散的節奏和原本的抗拒心理,讓漁人開始感覺自己有不耐煩的情緒出現,甚至開始數場內有幾位觀眾疑似尿遁。

不過幸運的是,不久迎來了本片最大的一個亮點,上海大炮的特效。

出水的那一刻,驚豔了一下,沖淡了些失望和內心的抗拒情緒。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的空中激戰和最後的地陷效果也有一定水準。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灰鷹小隊的那位活潑青年的一口再現代不過的“普通話”,也越發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這當中,鹿晗也有臺詞,不過沒印象了,只覺得聲音沒有什麼魅力,臺詞功力也一般,後期配音的時候貌似也沒有給加厚實一點,顯得有點單薄了。

關於發聲的問題,這裡插一句,其實如果你肯用心,幾乎人人都可以讓聲音更低沉更厚實更有魅力一些。

大家對聲音聲線不敏感的,可以去聽聽各電視臺的臺標廣告配音。

基本都是臺裡最好聽的聲音配的。

用廣告界的話說就是抽了大幾千根菸換來的“大煙嗓”。

集穿透力、質感於一聲,又像豆沙一樣,潤滑細膩悅耳。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言歸正傳。

接下來舒淇入場。

可介紹舒淇身份的方式,居然採用了字幕,字幕,字幕?

都9102年了,介紹人物身份還非得用字幕?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鹿晗或其他灰鷹小隊的隊員,隨便誰一句“林司令官,****”就可以交代舒淇角色的身份,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吧。

看接下來舒淇給剛進來的總司令官敬禮的一小段對話和態度,不也可以輕鬆的交代總司令官的身份嗎?

出字幕介紹人物這種方式,一般是在人物繁多觀眾很難區分的情況下才會用的,現代電影已經很少採用這種原始的人物身份交代方式了。

獻禮片裡面人物眾多,出場次數少的,大多會用字幕介紹人物身份。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後,電影的視角變成了鹿晗飾演的江洋,有不小的段落是以鹿晗的角色旁白來幫助介紹故事的。

例如他在片中對舒淇飾演的林瀾的感情。

這個配音和故事本身大概導演也是遵循了他設定的平淡風格,所以缺少那種商業電影裡愛情戲常用的難捨難分、撞擊撕扯等強烈的情緒表達。

漁人對於平淡的愛情沒有太大意見,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可能會覺得不夠精彩,欠缺衝突感。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商業電影,在講故事的方式上,有一個基本標準,幾分鐘一個小高潮,多久一個大高潮,在四分之三處又基本會有一個偽勝利,醞釀一個大型反轉。

整體上控制故事的節奏,讓觀眾的情緒一直處於跌宕起伏之中,深陷電影情節。

《上海堡壘》故事節奏掌握的不夠好。

感情戲和戰爭戲總要做到相得益彰的。

在麵館吃麵那一段戲,本來導演想要的那種少年內心澎湃但表面上不敢輕舉妄動的感覺沒拍出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這裡突然想起來,前兩天有粉絲說,片中愛情戲和友情戲的主要場景:陸家嘴的老弄堂,看著感覺像拆不起的小民房,有些突兀。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實這一點漁人倒能理解導演的初衷,甚至覺得應該放大好好講一下這個歷史文化建築被留下的背景。

因為大家一直以來的慣性思維是覺得科幻世界應該是冰冷的異度空間,還記得《流浪地球》裡地下城生活方式倒退幾十年到六七十年代的場景嗎,道理是相通的。

在世界末日的背景下,人類對歷史反而會更珍惜,更想保護,保留石庫門、田子坊、思南路公寓這樣的地方顯得有情懷。

老弄堂甚至老麵館也是影片跟現實產生共鳴的情感維繫物。

即使在今天,人們生活安定,大家不同樣覺得城市的過度改造讓人感到悲哀,希望能保護這些歷史文化不被所謂的現代化給消磨掉。

這些“小民房”的確拆不起!

因為拆掉的不是舊建築而已,拆掉的是看得見的歷史,是一方文化和精神。

人們一面痛恨鋼筋水泥的冰冷,一面卻希望這記錄了百年人間煙火的老房子被拆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關於電影的建置。

其實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這部導演定位為科幻戰爭的電影裡,反派居然是一堆沒有感情的外星機器人。

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不平衡的,科幻的基本共識不是外星或外太空的文明已經高於或同等於地球了嗎?

按道理,外星生命不能只是一群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殺手啊。

另外,戰爭表現的角度一直是地球人,對於反派或者說戰爭的另一方的主觀視角幾乎沒有涉及,整體上表現反派的元素,只有低階的外星人,對於統帥它們的大腦或領導核心一點也沒有涉及。

這樣的表現手法,在戰爭或打鬥戲中很少出現,因為對抗性強的運動或戲都要勢均力敵才好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評書裡也有一句經典句子: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

意思就是正反兩條線都要顧及到。

導演應該不會是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主要的原因大概還是因為投資不夠,一個外星人也只能做成機械就可想而知了。

但這個敵人沒有好好展現,的確是一個大失誤。

試想,如果漫威只拍復仇者的攻擊,而不出現反派大boss滅霸這個角色,讓復仇者跟一堆高級機器人殺手打架,那多沒意思!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大半個小時後,電影鬆散的節奏和原本的抗拒心理,讓漁人開始感覺自己有不耐煩的情緒出現,甚至開始數場內有幾位觀眾疑似尿遁。

不過幸運的是,不久迎來了本片最大的一個亮點,上海大炮的特效。

出水的那一刻,驚豔了一下,沖淡了些失望和內心的抗拒情緒。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的空中激戰和最後的地陷效果也有一定水準。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灰鷹小隊的那位活潑青年的一口再現代不過的“普通話”,也越發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這當中,鹿晗也有臺詞,不過沒印象了,只覺得聲音沒有什麼魅力,臺詞功力也一般,後期配音的時候貌似也沒有給加厚實一點,顯得有點單薄了。

關於發聲的問題,這裡插一句,其實如果你肯用心,幾乎人人都可以讓聲音更低沉更厚實更有魅力一些。

大家對聲音聲線不敏感的,可以去聽聽各電視臺的臺標廣告配音。

基本都是臺裡最好聽的聲音配的。

用廣告界的話說就是抽了大幾千根菸換來的“大煙嗓”。

集穿透力、質感於一聲,又像豆沙一樣,潤滑細膩悅耳。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言歸正傳。

接下來舒淇入場。

可介紹舒淇身份的方式,居然採用了字幕,字幕,字幕?

都9102年了,介紹人物身份還非得用字幕?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鹿晗或其他灰鷹小隊的隊員,隨便誰一句“林司令官,****”就可以交代舒淇角色的身份,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吧。

看接下來舒淇給剛進來的總司令官敬禮的一小段對話和態度,不也可以輕鬆的交代總司令官的身份嗎?

出字幕介紹人物這種方式,一般是在人物繁多觀眾很難區分的情況下才會用的,現代電影已經很少採用這種原始的人物身份交代方式了。

獻禮片裡面人物眾多,出場次數少的,大多會用字幕介紹人物身份。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後,電影的視角變成了鹿晗飾演的江洋,有不小的段落是以鹿晗的角色旁白來幫助介紹故事的。

例如他在片中對舒淇飾演的林瀾的感情。

這個配音和故事本身大概導演也是遵循了他設定的平淡風格,所以缺少那種商業電影裡愛情戲常用的難捨難分、撞擊撕扯等強烈的情緒表達。

漁人對於平淡的愛情沒有太大意見,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可能會覺得不夠精彩,欠缺衝突感。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商業電影,在講故事的方式上,有一個基本標準,幾分鐘一個小高潮,多久一個大高潮,在四分之三處又基本會有一個偽勝利,醞釀一個大型反轉。

整體上控制故事的節奏,讓觀眾的情緒一直處於跌宕起伏之中,深陷電影情節。

《上海堡壘》故事節奏掌握的不夠好。

感情戲和戰爭戲總要做到相得益彰的。

在麵館吃麵那一段戲,本來導演想要的那種少年內心澎湃但表面上不敢輕舉妄動的感覺沒拍出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這裡突然想起來,前兩天有粉絲說,片中愛情戲和友情戲的主要場景:陸家嘴的老弄堂,看著感覺像拆不起的小民房,有些突兀。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實這一點漁人倒能理解導演的初衷,甚至覺得應該放大好好講一下這個歷史文化建築被留下的背景。

因為大家一直以來的慣性思維是覺得科幻世界應該是冰冷的異度空間,還記得《流浪地球》裡地下城生活方式倒退幾十年到六七十年代的場景嗎,道理是相通的。

在世界末日的背景下,人類對歷史反而會更珍惜,更想保護,保留石庫門、田子坊、思南路公寓這樣的地方顯得有情懷。

老弄堂甚至老麵館也是影片跟現實產生共鳴的情感維繫物。

即使在今天,人們生活安定,大家不同樣覺得城市的過度改造讓人感到悲哀,希望能保護這些歷史文化不被所謂的現代化給消磨掉。

這些“小民房”的確拆不起!

因為拆掉的不是舊建築而已,拆掉的是看得見的歷史,是一方文化和精神。

人們一面痛恨鋼筋水泥的冰冷,一面卻希望這記錄了百年人間煙火的老房子被拆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關於電影的建置。

其實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這部導演定位為科幻戰爭的電影裡,反派居然是一堆沒有感情的外星機器人。

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不平衡的,科幻的基本共識不是外星或外太空的文明已經高於或同等於地球了嗎?

按道理,外星生命不能只是一群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殺手啊。

另外,戰爭表現的角度一直是地球人,對於反派或者說戰爭的另一方的主觀視角幾乎沒有涉及,整體上表現反派的元素,只有低階的外星人,對於統帥它們的大腦或領導核心一點也沒有涉及。

這樣的表現手法,在戰爭或打鬥戲中很少出現,因為對抗性強的運動或戲都要勢均力敵才好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評書裡也有一句經典句子: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

意思就是正反兩條線都要顧及到。

導演應該不會是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主要的原因大概還是因為投資不夠,一個外星人也只能做成機械就可想而知了。

但這個敵人沒有好好展現,的確是一個大失誤。

試想,如果漫威只拍復仇者的攻擊,而不出現反派大boss滅霸這個角色,讓復仇者跟一堆高級機器人殺手打架,那多沒意思!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大半個小時後,電影鬆散的節奏和原本的抗拒心理,讓漁人開始感覺自己有不耐煩的情緒出現,甚至開始數場內有幾位觀眾疑似尿遁。

不過幸運的是,不久迎來了本片最大的一個亮點,上海大炮的特效。

出水的那一刻,驚豔了一下,沖淡了些失望和內心的抗拒情緒。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的空中激戰和最後的地陷效果也有一定水準。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漁人這兩天看到的評論中,很多人認為特效也很差,有點不能理解。

漁人也算看過不少好萊塢商業電影,最近兩年的漫威電影也都看了,對比之下,並不覺得相差甚遠。

這可能是個謎。

大概觀眾也只有自己去到影院裡才能知道自己真實的感受。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灰鷹小隊的那位活潑青年的一口再現代不過的“普通話”,也越發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這當中,鹿晗也有臺詞,不過沒印象了,只覺得聲音沒有什麼魅力,臺詞功力也一般,後期配音的時候貌似也沒有給加厚實一點,顯得有點單薄了。

關於發聲的問題,這裡插一句,其實如果你肯用心,幾乎人人都可以讓聲音更低沉更厚實更有魅力一些。

大家對聲音聲線不敏感的,可以去聽聽各電視臺的臺標廣告配音。

基本都是臺裡最好聽的聲音配的。

用廣告界的話說就是抽了大幾千根菸換來的“大煙嗓”。

集穿透力、質感於一聲,又像豆沙一樣,潤滑細膩悅耳。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言歸正傳。

接下來舒淇入場。

可介紹舒淇身份的方式,居然採用了字幕,字幕,字幕?

都9102年了,介紹人物身份還非得用字幕?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鹿晗或其他灰鷹小隊的隊員,隨便誰一句“林司令官,****”就可以交代舒淇角色的身份,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吧。

看接下來舒淇給剛進來的總司令官敬禮的一小段對話和態度,不也可以輕鬆的交代總司令官的身份嗎?

出字幕介紹人物這種方式,一般是在人物繁多觀眾很難區分的情況下才會用的,現代電影已經很少採用這種原始的人物身份交代方式了。

獻禮片裡面人物眾多,出場次數少的,大多會用字幕介紹人物身份。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後,電影的視角變成了鹿晗飾演的江洋,有不小的段落是以鹿晗的角色旁白來幫助介紹故事的。

例如他在片中對舒淇飾演的林瀾的感情。

這個配音和故事本身大概導演也是遵循了他設定的平淡風格,所以缺少那種商業電影裡愛情戲常用的難捨難分、撞擊撕扯等強烈的情緒表達。

漁人對於平淡的愛情沒有太大意見,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可能會覺得不夠精彩,欠缺衝突感。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商業電影,在講故事的方式上,有一個基本標準,幾分鐘一個小高潮,多久一個大高潮,在四分之三處又基本會有一個偽勝利,醞釀一個大型反轉。

整體上控制故事的節奏,讓觀眾的情緒一直處於跌宕起伏之中,深陷電影情節。

《上海堡壘》故事節奏掌握的不夠好。

感情戲和戰爭戲總要做到相得益彰的。

在麵館吃麵那一段戲,本來導演想要的那種少年內心澎湃但表面上不敢輕舉妄動的感覺沒拍出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這裡突然想起來,前兩天有粉絲說,片中愛情戲和友情戲的主要場景:陸家嘴的老弄堂,看著感覺像拆不起的小民房,有些突兀。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實這一點漁人倒能理解導演的初衷,甚至覺得應該放大好好講一下這個歷史文化建築被留下的背景。

因為大家一直以來的慣性思維是覺得科幻世界應該是冰冷的異度空間,還記得《流浪地球》裡地下城生活方式倒退幾十年到六七十年代的場景嗎,道理是相通的。

在世界末日的背景下,人類對歷史反而會更珍惜,更想保護,保留石庫門、田子坊、思南路公寓這樣的地方顯得有情懷。

老弄堂甚至老麵館也是影片跟現實產生共鳴的情感維繫物。

即使在今天,人們生活安定,大家不同樣覺得城市的過度改造讓人感到悲哀,希望能保護這些歷史文化不被所謂的現代化給消磨掉。

這些“小民房”的確拆不起!

因為拆掉的不是舊建築而已,拆掉的是看得見的歷史,是一方文化和精神。

人們一面痛恨鋼筋水泥的冰冷,一面卻希望這記錄了百年人間煙火的老房子被拆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關於電影的建置。

其實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這部導演定位為科幻戰爭的電影裡,反派居然是一堆沒有感情的外星機器人。

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不平衡的,科幻的基本共識不是外星或外太空的文明已經高於或同等於地球了嗎?

按道理,外星生命不能只是一群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殺手啊。

另外,戰爭表現的角度一直是地球人,對於反派或者說戰爭的另一方的主觀視角幾乎沒有涉及,整體上表現反派的元素,只有低階的外星人,對於統帥它們的大腦或領導核心一點也沒有涉及。

這樣的表現手法,在戰爭或打鬥戲中很少出現,因為對抗性強的運動或戲都要勢均力敵才好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評書裡也有一句經典句子: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

意思就是正反兩條線都要顧及到。

導演應該不會是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主要的原因大概還是因為投資不夠,一個外星人也只能做成機械就可想而知了。

但這個敵人沒有好好展現,的確是一個大失誤。

試想,如果漫威只拍復仇者的攻擊,而不出現反派大boss滅霸這個角色,讓復仇者跟一堆高級機器人殺手打架,那多沒意思!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大半個小時後,電影鬆散的節奏和原本的抗拒心理,讓漁人開始感覺自己有不耐煩的情緒出現,甚至開始數場內有幾位觀眾疑似尿遁。

不過幸運的是,不久迎來了本片最大的一個亮點,上海大炮的特效。

出水的那一刻,驚豔了一下,沖淡了些失望和內心的抗拒情緒。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的空中激戰和最後的地陷效果也有一定水準。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漁人這兩天看到的評論中,很多人認為特效也很差,有點不能理解。

漁人也算看過不少好萊塢商業電影,最近兩年的漫威電影也都看了,對比之下,並不覺得相差甚遠。

這可能是個謎。

大概觀眾也只有自己去到影院裡才能知道自己真實的感受。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一下演員的問題

首當其衝,當然是鹿晗的選角。

導演說鹿晗還在EXO的時候就選了他,因為他的少年氣外形符合角色。

當然另外的原因,導演沒說,大家也心知肚明,他的確是考慮了鹿晗的影響力的。

畢竟是一部商業電影,當然要找一個有名的演員來演,投資三四億的電影誰敢用一個毫無知名度的人?導演即使想用,投資方恐怕也不會答應。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灰鷹小隊的那位活潑青年的一口再現代不過的“普通話”,也越發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這當中,鹿晗也有臺詞,不過沒印象了,只覺得聲音沒有什麼魅力,臺詞功力也一般,後期配音的時候貌似也沒有給加厚實一點,顯得有點單薄了。

關於發聲的問題,這裡插一句,其實如果你肯用心,幾乎人人都可以讓聲音更低沉更厚實更有魅力一些。

大家對聲音聲線不敏感的,可以去聽聽各電視臺的臺標廣告配音。

基本都是臺裡最好聽的聲音配的。

用廣告界的話說就是抽了大幾千根菸換來的“大煙嗓”。

集穿透力、質感於一聲,又像豆沙一樣,潤滑細膩悅耳。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言歸正傳。

接下來舒淇入場。

可介紹舒淇身份的方式,居然採用了字幕,字幕,字幕?

都9102年了,介紹人物身份還非得用字幕?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鹿晗或其他灰鷹小隊的隊員,隨便誰一句“林司令官,****”就可以交代舒淇角色的身份,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吧。

看接下來舒淇給剛進來的總司令官敬禮的一小段對話和態度,不也可以輕鬆的交代總司令官的身份嗎?

出字幕介紹人物這種方式,一般是在人物繁多觀眾很難區分的情況下才會用的,現代電影已經很少採用這種原始的人物身份交代方式了。

獻禮片裡面人物眾多,出場次數少的,大多會用字幕介紹人物身份。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後,電影的視角變成了鹿晗飾演的江洋,有不小的段落是以鹿晗的角色旁白來幫助介紹故事的。

例如他在片中對舒淇飾演的林瀾的感情。

這個配音和故事本身大概導演也是遵循了他設定的平淡風格,所以缺少那種商業電影裡愛情戲常用的難捨難分、撞擊撕扯等強烈的情緒表達。

漁人對於平淡的愛情沒有太大意見,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可能會覺得不夠精彩,欠缺衝突感。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商業電影,在講故事的方式上,有一個基本標準,幾分鐘一個小高潮,多久一個大高潮,在四分之三處又基本會有一個偽勝利,醞釀一個大型反轉。

整體上控制故事的節奏,讓觀眾的情緒一直處於跌宕起伏之中,深陷電影情節。

《上海堡壘》故事節奏掌握的不夠好。

感情戲和戰爭戲總要做到相得益彰的。

在麵館吃麵那一段戲,本來導演想要的那種少年內心澎湃但表面上不敢輕舉妄動的感覺沒拍出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這裡突然想起來,前兩天有粉絲說,片中愛情戲和友情戲的主要場景:陸家嘴的老弄堂,看著感覺像拆不起的小民房,有些突兀。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實這一點漁人倒能理解導演的初衷,甚至覺得應該放大好好講一下這個歷史文化建築被留下的背景。

因為大家一直以來的慣性思維是覺得科幻世界應該是冰冷的異度空間,還記得《流浪地球》裡地下城生活方式倒退幾十年到六七十年代的場景嗎,道理是相通的。

在世界末日的背景下,人類對歷史反而會更珍惜,更想保護,保留石庫門、田子坊、思南路公寓這樣的地方顯得有情懷。

老弄堂甚至老麵館也是影片跟現實產生共鳴的情感維繫物。

即使在今天,人們生活安定,大家不同樣覺得城市的過度改造讓人感到悲哀,希望能保護這些歷史文化不被所謂的現代化給消磨掉。

這些“小民房”的確拆不起!

因為拆掉的不是舊建築而已,拆掉的是看得見的歷史,是一方文化和精神。

人們一面痛恨鋼筋水泥的冰冷,一面卻希望這記錄了百年人間煙火的老房子被拆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關於電影的建置。

其實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這部導演定位為科幻戰爭的電影裡,反派居然是一堆沒有感情的外星機器人。

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不平衡的,科幻的基本共識不是外星或外太空的文明已經高於或同等於地球了嗎?

按道理,外星生命不能只是一群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殺手啊。

另外,戰爭表現的角度一直是地球人,對於反派或者說戰爭的另一方的主觀視角幾乎沒有涉及,整體上表現反派的元素,只有低階的外星人,對於統帥它們的大腦或領導核心一點也沒有涉及。

這樣的表現手法,在戰爭或打鬥戲中很少出現,因為對抗性強的運動或戲都要勢均力敵才好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評書裡也有一句經典句子: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

意思就是正反兩條線都要顧及到。

導演應該不會是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主要的原因大概還是因為投資不夠,一個外星人也只能做成機械就可想而知了。

但這個敵人沒有好好展現,的確是一個大失誤。

試想,如果漫威只拍復仇者的攻擊,而不出現反派大boss滅霸這個角色,讓復仇者跟一堆高級機器人殺手打架,那多沒意思!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大半個小時後,電影鬆散的節奏和原本的抗拒心理,讓漁人開始感覺自己有不耐煩的情緒出現,甚至開始數場內有幾位觀眾疑似尿遁。

不過幸運的是,不久迎來了本片最大的一個亮點,上海大炮的特效。

出水的那一刻,驚豔了一下,沖淡了些失望和內心的抗拒情緒。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的空中激戰和最後的地陷效果也有一定水準。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漁人這兩天看到的評論中,很多人認為特效也很差,有點不能理解。

漁人也算看過不少好萊塢商業電影,最近兩年的漫威電影也都看了,對比之下,並不覺得相差甚遠。

這可能是個謎。

大概觀眾也只有自己去到影院裡才能知道自己真實的感受。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一下演員的問題

首當其衝,當然是鹿晗的選角。

導演說鹿晗還在EXO的時候就選了他,因為他的少年氣外形符合角色。

當然另外的原因,導演沒說,大家也心知肚明,他的確是考慮了鹿晗的影響力的。

畢竟是一部商業電影,當然要找一個有名的演員來演,投資三四億的電影誰敢用一個毫無知名度的人?導演即使想用,投資方恐怕也不會答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滕華濤導演前兩天出來道歉,態度算是誠懇,沒有推卸責任給任何人,為沒做好事道歉而不是為故意不做好事道歉。

畢竟電影寫的滕華濤導演作品,而不是鹿晗、舒淇的作品。

無論是鹿晗、舒淇還是其他演員,都是幫助導演完成各自角色的人,真正負責講故事的人是導演。

古天樂也說,演員是個被動的職業。是導演和投資方去確定市場需要什麼電影,演員的工作是演好自己的角色。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灰鷹小隊的那位活潑青年的一口再現代不過的“普通話”,也越發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這當中,鹿晗也有臺詞,不過沒印象了,只覺得聲音沒有什麼魅力,臺詞功力也一般,後期配音的時候貌似也沒有給加厚實一點,顯得有點單薄了。

關於發聲的問題,這裡插一句,其實如果你肯用心,幾乎人人都可以讓聲音更低沉更厚實更有魅力一些。

大家對聲音聲線不敏感的,可以去聽聽各電視臺的臺標廣告配音。

基本都是臺裡最好聽的聲音配的。

用廣告界的話說就是抽了大幾千根菸換來的“大煙嗓”。

集穿透力、質感於一聲,又像豆沙一樣,潤滑細膩悅耳。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言歸正傳。

接下來舒淇入場。

可介紹舒淇身份的方式,居然採用了字幕,字幕,字幕?

都9102年了,介紹人物身份還非得用字幕?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鹿晗或其他灰鷹小隊的隊員,隨便誰一句“林司令官,****”就可以交代舒淇角色的身份,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吧。

看接下來舒淇給剛進來的總司令官敬禮的一小段對話和態度,不也可以輕鬆的交代總司令官的身份嗎?

出字幕介紹人物這種方式,一般是在人物繁多觀眾很難區分的情況下才會用的,現代電影已經很少採用這種原始的人物身份交代方式了。

獻禮片裡面人物眾多,出場次數少的,大多會用字幕介紹人物身份。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後,電影的視角變成了鹿晗飾演的江洋,有不小的段落是以鹿晗的角色旁白來幫助介紹故事的。

例如他在片中對舒淇飾演的林瀾的感情。

這個配音和故事本身大概導演也是遵循了他設定的平淡風格,所以缺少那種商業電影裡愛情戲常用的難捨難分、撞擊撕扯等強烈的情緒表達。

漁人對於平淡的愛情沒有太大意見,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可能會覺得不夠精彩,欠缺衝突感。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商業電影,在講故事的方式上,有一個基本標準,幾分鐘一個小高潮,多久一個大高潮,在四分之三處又基本會有一個偽勝利,醞釀一個大型反轉。

整體上控制故事的節奏,讓觀眾的情緒一直處於跌宕起伏之中,深陷電影情節。

《上海堡壘》故事節奏掌握的不夠好。

感情戲和戰爭戲總要做到相得益彰的。

在麵館吃麵那一段戲,本來導演想要的那種少年內心澎湃但表面上不敢輕舉妄動的感覺沒拍出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這裡突然想起來,前兩天有粉絲說,片中愛情戲和友情戲的主要場景:陸家嘴的老弄堂,看著感覺像拆不起的小民房,有些突兀。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實這一點漁人倒能理解導演的初衷,甚至覺得應該放大好好講一下這個歷史文化建築被留下的背景。

因為大家一直以來的慣性思維是覺得科幻世界應該是冰冷的異度空間,還記得《流浪地球》裡地下城生活方式倒退幾十年到六七十年代的場景嗎,道理是相通的。

在世界末日的背景下,人類對歷史反而會更珍惜,更想保護,保留石庫門、田子坊、思南路公寓這樣的地方顯得有情懷。

老弄堂甚至老麵館也是影片跟現實產生共鳴的情感維繫物。

即使在今天,人們生活安定,大家不同樣覺得城市的過度改造讓人感到悲哀,希望能保護這些歷史文化不被所謂的現代化給消磨掉。

這些“小民房”的確拆不起!

因為拆掉的不是舊建築而已,拆掉的是看得見的歷史,是一方文化和精神。

人們一面痛恨鋼筋水泥的冰冷,一面卻希望這記錄了百年人間煙火的老房子被拆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關於電影的建置。

其實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這部導演定位為科幻戰爭的電影裡,反派居然是一堆沒有感情的外星機器人。

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不平衡的,科幻的基本共識不是外星或外太空的文明已經高於或同等於地球了嗎?

按道理,外星生命不能只是一群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殺手啊。

另外,戰爭表現的角度一直是地球人,對於反派或者說戰爭的另一方的主觀視角幾乎沒有涉及,整體上表現反派的元素,只有低階的外星人,對於統帥它們的大腦或領導核心一點也沒有涉及。

這樣的表現手法,在戰爭或打鬥戲中很少出現,因為對抗性強的運動或戲都要勢均力敵才好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評書裡也有一句經典句子: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

意思就是正反兩條線都要顧及到。

導演應該不會是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主要的原因大概還是因為投資不夠,一個外星人也只能做成機械就可想而知了。

但這個敵人沒有好好展現,的確是一個大失誤。

試想,如果漫威只拍復仇者的攻擊,而不出現反派大boss滅霸這個角色,讓復仇者跟一堆高級機器人殺手打架,那多沒意思!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大半個小時後,電影鬆散的節奏和原本的抗拒心理,讓漁人開始感覺自己有不耐煩的情緒出現,甚至開始數場內有幾位觀眾疑似尿遁。

不過幸運的是,不久迎來了本片最大的一個亮點,上海大炮的特效。

出水的那一刻,驚豔了一下,沖淡了些失望和內心的抗拒情緒。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的空中激戰和最後的地陷效果也有一定水準。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漁人這兩天看到的評論中,很多人認為特效也很差,有點不能理解。

漁人也算看過不少好萊塢商業電影,最近兩年的漫威電影也都看了,對比之下,並不覺得相差甚遠。

這可能是個謎。

大概觀眾也只有自己去到影院裡才能知道自己真實的感受。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一下演員的問題

首當其衝,當然是鹿晗的選角。

導演說鹿晗還在EXO的時候就選了他,因為他的少年氣外形符合角色。

當然另外的原因,導演沒說,大家也心知肚明,他的確是考慮了鹿晗的影響力的。

畢竟是一部商業電影,當然要找一個有名的演員來演,投資三四億的電影誰敢用一個毫無知名度的人?導演即使想用,投資方恐怕也不會答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滕華濤導演前兩天出來道歉,態度算是誠懇,沒有推卸責任給任何人,為沒做好事道歉而不是為故意不做好事道歉。

畢竟電影寫的滕華濤導演作品,而不是鹿晗、舒淇的作品。

無論是鹿晗、舒淇還是其他演員,都是幫助導演完成各自角色的人,真正負責講故事的人是導演。

古天樂也說,演員是個被動的職業。是導演和投資方去確定市場需要什麼電影,演員的工作是演好自己的角色。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從導演以往的作品《失戀33天》、《蝸居》、《雙面膠》來看,他並不是一個很浮躁的人,選擇演員的時候也相對嚴謹,最終選擇鹿晗大概還是他對自己的演技指導能力有自信。

就像高群書導演所說,演員的演技一半靠導演。

演員的目標是滿足導演的需求,按照導演的意圖去演。

這一點,梁朝偉也在《赤壁》的發佈會現場提到過,他的目標是讓導演吳宇森滿意。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灰鷹小隊的那位活潑青年的一口再現代不過的“普通話”,也越發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這當中,鹿晗也有臺詞,不過沒印象了,只覺得聲音沒有什麼魅力,臺詞功力也一般,後期配音的時候貌似也沒有給加厚實一點,顯得有點單薄了。

關於發聲的問題,這裡插一句,其實如果你肯用心,幾乎人人都可以讓聲音更低沉更厚實更有魅力一些。

大家對聲音聲線不敏感的,可以去聽聽各電視臺的臺標廣告配音。

基本都是臺裡最好聽的聲音配的。

用廣告界的話說就是抽了大幾千根菸換來的“大煙嗓”。

集穿透力、質感於一聲,又像豆沙一樣,潤滑細膩悅耳。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言歸正傳。

接下來舒淇入場。

可介紹舒淇身份的方式,居然採用了字幕,字幕,字幕?

都9102年了,介紹人物身份還非得用字幕?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鹿晗或其他灰鷹小隊的隊員,隨便誰一句“林司令官,****”就可以交代舒淇角色的身份,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吧。

看接下來舒淇給剛進來的總司令官敬禮的一小段對話和態度,不也可以輕鬆的交代總司令官的身份嗎?

出字幕介紹人物這種方式,一般是在人物繁多觀眾很難區分的情況下才會用的,現代電影已經很少採用這種原始的人物身份交代方式了。

獻禮片裡面人物眾多,出場次數少的,大多會用字幕介紹人物身份。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後,電影的視角變成了鹿晗飾演的江洋,有不小的段落是以鹿晗的角色旁白來幫助介紹故事的。

例如他在片中對舒淇飾演的林瀾的感情。

這個配音和故事本身大概導演也是遵循了他設定的平淡風格,所以缺少那種商業電影裡愛情戲常用的難捨難分、撞擊撕扯等強烈的情緒表達。

漁人對於平淡的愛情沒有太大意見,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可能會覺得不夠精彩,欠缺衝突感。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商業電影,在講故事的方式上,有一個基本標準,幾分鐘一個小高潮,多久一個大高潮,在四分之三處又基本會有一個偽勝利,醞釀一個大型反轉。

整體上控制故事的節奏,讓觀眾的情緒一直處於跌宕起伏之中,深陷電影情節。

《上海堡壘》故事節奏掌握的不夠好。

感情戲和戰爭戲總要做到相得益彰的。

在麵館吃麵那一段戲,本來導演想要的那種少年內心澎湃但表面上不敢輕舉妄動的感覺沒拍出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這裡突然想起來,前兩天有粉絲說,片中愛情戲和友情戲的主要場景:陸家嘴的老弄堂,看著感覺像拆不起的小民房,有些突兀。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實這一點漁人倒能理解導演的初衷,甚至覺得應該放大好好講一下這個歷史文化建築被留下的背景。

因為大家一直以來的慣性思維是覺得科幻世界應該是冰冷的異度空間,還記得《流浪地球》裡地下城生活方式倒退幾十年到六七十年代的場景嗎,道理是相通的。

在世界末日的背景下,人類對歷史反而會更珍惜,更想保護,保留石庫門、田子坊、思南路公寓這樣的地方顯得有情懷。

老弄堂甚至老麵館也是影片跟現實產生共鳴的情感維繫物。

即使在今天,人們生活安定,大家不同樣覺得城市的過度改造讓人感到悲哀,希望能保護這些歷史文化不被所謂的現代化給消磨掉。

這些“小民房”的確拆不起!

因為拆掉的不是舊建築而已,拆掉的是看得見的歷史,是一方文化和精神。

人們一面痛恨鋼筋水泥的冰冷,一面卻希望這記錄了百年人間煙火的老房子被拆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關於電影的建置。

其實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這部導演定位為科幻戰爭的電影裡,反派居然是一堆沒有感情的外星機器人。

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不平衡的,科幻的基本共識不是外星或外太空的文明已經高於或同等於地球了嗎?

按道理,外星生命不能只是一群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殺手啊。

另外,戰爭表現的角度一直是地球人,對於反派或者說戰爭的另一方的主觀視角幾乎沒有涉及,整體上表現反派的元素,只有低階的外星人,對於統帥它們的大腦或領導核心一點也沒有涉及。

這樣的表現手法,在戰爭或打鬥戲中很少出現,因為對抗性強的運動或戲都要勢均力敵才好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評書裡也有一句經典句子: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

意思就是正反兩條線都要顧及到。

導演應該不會是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主要的原因大概還是因為投資不夠,一個外星人也只能做成機械就可想而知了。

但這個敵人沒有好好展現,的確是一個大失誤。

試想,如果漫威只拍復仇者的攻擊,而不出現反派大boss滅霸這個角色,讓復仇者跟一堆高級機器人殺手打架,那多沒意思!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大半個小時後,電影鬆散的節奏和原本的抗拒心理,讓漁人開始感覺自己有不耐煩的情緒出現,甚至開始數場內有幾位觀眾疑似尿遁。

不過幸運的是,不久迎來了本片最大的一個亮點,上海大炮的特效。

出水的那一刻,驚豔了一下,沖淡了些失望和內心的抗拒情緒。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的空中激戰和最後的地陷效果也有一定水準。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漁人這兩天看到的評論中,很多人認為特效也很差,有點不能理解。

漁人也算看過不少好萊塢商業電影,最近兩年的漫威電影也都看了,對比之下,並不覺得相差甚遠。

這可能是個謎。

大概觀眾也只有自己去到影院裡才能知道自己真實的感受。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一下演員的問題

首當其衝,當然是鹿晗的選角。

導演說鹿晗還在EXO的時候就選了他,因為他的少年氣外形符合角色。

當然另外的原因,導演沒說,大家也心知肚明,他的確是考慮了鹿晗的影響力的。

畢竟是一部商業電影,當然要找一個有名的演員來演,投資三四億的電影誰敢用一個毫無知名度的人?導演即使想用,投資方恐怕也不會答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滕華濤導演前兩天出來道歉,態度算是誠懇,沒有推卸責任給任何人,為沒做好事道歉而不是為故意不做好事道歉。

畢竟電影寫的滕華濤導演作品,而不是鹿晗、舒淇的作品。

無論是鹿晗、舒淇還是其他演員,都是幫助導演完成各自角色的人,真正負責講故事的人是導演。

古天樂也說,演員是個被動的職業。是導演和投資方去確定市場需要什麼電影,演員的工作是演好自己的角色。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從導演以往的作品《失戀33天》、《蝸居》、《雙面膠》來看,他並不是一個很浮躁的人,選擇演員的時候也相對嚴謹,最終選擇鹿晗大概還是他對自己的演技指導能力有自信。

就像高群書導演所說,演員的演技一半靠導演。

演員的目標是滿足導演的需求,按照導演的意圖去演。

這一點,梁朝偉也在《赤壁》的發佈會現場提到過,他的目標是讓導演吳宇森滿意。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即使是周潤發這樣按小時去收費的演員,到了現場也是先聽導演的要求。

這一場戲如何表演,想達到什麼效果,雖然頂尖明星們在表演上通常有更多的自由度,但結果還是要導演喊“cut”。

演員們到了現場,等場景設計好、角度設計好、燈光打好,然後站在鏡頭後排練、表演。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灰鷹小隊的那位活潑青年的一口再現代不過的“普通話”,也越發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這當中,鹿晗也有臺詞,不過沒印象了,只覺得聲音沒有什麼魅力,臺詞功力也一般,後期配音的時候貌似也沒有給加厚實一點,顯得有點單薄了。

關於發聲的問題,這裡插一句,其實如果你肯用心,幾乎人人都可以讓聲音更低沉更厚實更有魅力一些。

大家對聲音聲線不敏感的,可以去聽聽各電視臺的臺標廣告配音。

基本都是臺裡最好聽的聲音配的。

用廣告界的話說就是抽了大幾千根菸換來的“大煙嗓”。

集穿透力、質感於一聲,又像豆沙一樣,潤滑細膩悅耳。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言歸正傳。

接下來舒淇入場。

可介紹舒淇身份的方式,居然採用了字幕,字幕,字幕?

都9102年了,介紹人物身份還非得用字幕?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鹿晗或其他灰鷹小隊的隊員,隨便誰一句“林司令官,****”就可以交代舒淇角色的身份,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吧。

看接下來舒淇給剛進來的總司令官敬禮的一小段對話和態度,不也可以輕鬆的交代總司令官的身份嗎?

出字幕介紹人物這種方式,一般是在人物繁多觀眾很難區分的情況下才會用的,現代電影已經很少採用這種原始的人物身份交代方式了。

獻禮片裡面人物眾多,出場次數少的,大多會用字幕介紹人物身份。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後,電影的視角變成了鹿晗飾演的江洋,有不小的段落是以鹿晗的角色旁白來幫助介紹故事的。

例如他在片中對舒淇飾演的林瀾的感情。

這個配音和故事本身大概導演也是遵循了他設定的平淡風格,所以缺少那種商業電影裡愛情戲常用的難捨難分、撞擊撕扯等強烈的情緒表達。

漁人對於平淡的愛情沒有太大意見,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可能會覺得不夠精彩,欠缺衝突感。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商業電影,在講故事的方式上,有一個基本標準,幾分鐘一個小高潮,多久一個大高潮,在四分之三處又基本會有一個偽勝利,醞釀一個大型反轉。

整體上控制故事的節奏,讓觀眾的情緒一直處於跌宕起伏之中,深陷電影情節。

《上海堡壘》故事節奏掌握的不夠好。

感情戲和戰爭戲總要做到相得益彰的。

在麵館吃麵那一段戲,本來導演想要的那種少年內心澎湃但表面上不敢輕舉妄動的感覺沒拍出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這裡突然想起來,前兩天有粉絲說,片中愛情戲和友情戲的主要場景:陸家嘴的老弄堂,看著感覺像拆不起的小民房,有些突兀。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實這一點漁人倒能理解導演的初衷,甚至覺得應該放大好好講一下這個歷史文化建築被留下的背景。

因為大家一直以來的慣性思維是覺得科幻世界應該是冰冷的異度空間,還記得《流浪地球》裡地下城生活方式倒退幾十年到六七十年代的場景嗎,道理是相通的。

在世界末日的背景下,人類對歷史反而會更珍惜,更想保護,保留石庫門、田子坊、思南路公寓這樣的地方顯得有情懷。

老弄堂甚至老麵館也是影片跟現實產生共鳴的情感維繫物。

即使在今天,人們生活安定,大家不同樣覺得城市的過度改造讓人感到悲哀,希望能保護這些歷史文化不被所謂的現代化給消磨掉。

這些“小民房”的確拆不起!

因為拆掉的不是舊建築而已,拆掉的是看得見的歷史,是一方文化和精神。

人們一面痛恨鋼筋水泥的冰冷,一面卻希望這記錄了百年人間煙火的老房子被拆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關於電影的建置。

其實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這部導演定位為科幻戰爭的電影裡,反派居然是一堆沒有感情的外星機器人。

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不平衡的,科幻的基本共識不是外星或外太空的文明已經高於或同等於地球了嗎?

按道理,外星生命不能只是一群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殺手啊。

另外,戰爭表現的角度一直是地球人,對於反派或者說戰爭的另一方的主觀視角幾乎沒有涉及,整體上表現反派的元素,只有低階的外星人,對於統帥它們的大腦或領導核心一點也沒有涉及。

這樣的表現手法,在戰爭或打鬥戲中很少出現,因為對抗性強的運動或戲都要勢均力敵才好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評書裡也有一句經典句子: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

意思就是正反兩條線都要顧及到。

導演應該不會是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主要的原因大概還是因為投資不夠,一個外星人也只能做成機械就可想而知了。

但這個敵人沒有好好展現,的確是一個大失誤。

試想,如果漫威只拍復仇者的攻擊,而不出現反派大boss滅霸這個角色,讓復仇者跟一堆高級機器人殺手打架,那多沒意思!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大半個小時後,電影鬆散的節奏和原本的抗拒心理,讓漁人開始感覺自己有不耐煩的情緒出現,甚至開始數場內有幾位觀眾疑似尿遁。

不過幸運的是,不久迎來了本片最大的一個亮點,上海大炮的特效。

出水的那一刻,驚豔了一下,沖淡了些失望和內心的抗拒情緒。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的空中激戰和最後的地陷效果也有一定水準。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漁人這兩天看到的評論中,很多人認為特效也很差,有點不能理解。

漁人也算看過不少好萊塢商業電影,最近兩年的漫威電影也都看了,對比之下,並不覺得相差甚遠。

這可能是個謎。

大概觀眾也只有自己去到影院裡才能知道自己真實的感受。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一下演員的問題

首當其衝,當然是鹿晗的選角。

導演說鹿晗還在EXO的時候就選了他,因為他的少年氣外形符合角色。

當然另外的原因,導演沒說,大家也心知肚明,他的確是考慮了鹿晗的影響力的。

畢竟是一部商業電影,當然要找一個有名的演員來演,投資三四億的電影誰敢用一個毫無知名度的人?導演即使想用,投資方恐怕也不會答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滕華濤導演前兩天出來道歉,態度算是誠懇,沒有推卸責任給任何人,為沒做好事道歉而不是為故意不做好事道歉。

畢竟電影寫的滕華濤導演作品,而不是鹿晗、舒淇的作品。

無論是鹿晗、舒淇還是其他演員,都是幫助導演完成各自角色的人,真正負責講故事的人是導演。

古天樂也說,演員是個被動的職業。是導演和投資方去確定市場需要什麼電影,演員的工作是演好自己的角色。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從導演以往的作品《失戀33天》、《蝸居》、《雙面膠》來看,他並不是一個很浮躁的人,選擇演員的時候也相對嚴謹,最終選擇鹿晗大概還是他對自己的演技指導能力有自信。

就像高群書導演所說,演員的演技一半靠導演。

演員的目標是滿足導演的需求,按照導演的意圖去演。

這一點,梁朝偉也在《赤壁》的發佈會現場提到過,他的目標是讓導演吳宇森滿意。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即使是周潤發這樣按小時去收費的演員,到了現場也是先聽導演的要求。

這一場戲如何表演,想達到什麼效果,雖然頂尖明星們在表演上通常有更多的自由度,但結果還是要導演喊“cut”。

演員們到了現場,等場景設計好、角度設計好、燈光打好,然後站在鏡頭後排練、表演。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一場戲各個角度拍完,然後演員再度進入等待狀態,等待通知下一場戲的開始。

……

演員就是這樣,在現場按照一場場戲,去完成目標的。雖然在拍攝以前會有整體的人物規劃,但到了現場,大部分時候就是分解的。

因為大部分戲都是按場景去拍,而不是電影裡的時間線去拍的。

演員在幾千平米的現場、幾百號的工作人員裡,只是不足0.2平米的鏡頭前負責表演的那個。

而鏡頭後,還有很多很多人。

攝像師、搖臂、燈光師、道具、場工、執行導演、導演、監製、製片、製片人等等。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灰鷹小隊的那位活潑青年的一口再現代不過的“普通話”,也越發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這當中,鹿晗也有臺詞,不過沒印象了,只覺得聲音沒有什麼魅力,臺詞功力也一般,後期配音的時候貌似也沒有給加厚實一點,顯得有點單薄了。

關於發聲的問題,這裡插一句,其實如果你肯用心,幾乎人人都可以讓聲音更低沉更厚實更有魅力一些。

大家對聲音聲線不敏感的,可以去聽聽各電視臺的臺標廣告配音。

基本都是臺裡最好聽的聲音配的。

用廣告界的話說就是抽了大幾千根菸換來的“大煙嗓”。

集穿透力、質感於一聲,又像豆沙一樣,潤滑細膩悅耳。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言歸正傳。

接下來舒淇入場。

可介紹舒淇身份的方式,居然採用了字幕,字幕,字幕?

都9102年了,介紹人物身份還非得用字幕?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鹿晗或其他灰鷹小隊的隊員,隨便誰一句“林司令官,****”就可以交代舒淇角色的身份,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吧。

看接下來舒淇給剛進來的總司令官敬禮的一小段對話和態度,不也可以輕鬆的交代總司令官的身份嗎?

出字幕介紹人物這種方式,一般是在人物繁多觀眾很難區分的情況下才會用的,現代電影已經很少採用這種原始的人物身份交代方式了。

獻禮片裡面人物眾多,出場次數少的,大多會用字幕介紹人物身份。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後,電影的視角變成了鹿晗飾演的江洋,有不小的段落是以鹿晗的角色旁白來幫助介紹故事的。

例如他在片中對舒淇飾演的林瀾的感情。

這個配音和故事本身大概導演也是遵循了他設定的平淡風格,所以缺少那種商業電影裡愛情戲常用的難捨難分、撞擊撕扯等強烈的情緒表達。

漁人對於平淡的愛情沒有太大意見,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可能會覺得不夠精彩,欠缺衝突感。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商業電影,在講故事的方式上,有一個基本標準,幾分鐘一個小高潮,多久一個大高潮,在四分之三處又基本會有一個偽勝利,醞釀一個大型反轉。

整體上控制故事的節奏,讓觀眾的情緒一直處於跌宕起伏之中,深陷電影情節。

《上海堡壘》故事節奏掌握的不夠好。

感情戲和戰爭戲總要做到相得益彰的。

在麵館吃麵那一段戲,本來導演想要的那種少年內心澎湃但表面上不敢輕舉妄動的感覺沒拍出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這裡突然想起來,前兩天有粉絲說,片中愛情戲和友情戲的主要場景:陸家嘴的老弄堂,看著感覺像拆不起的小民房,有些突兀。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實這一點漁人倒能理解導演的初衷,甚至覺得應該放大好好講一下這個歷史文化建築被留下的背景。

因為大家一直以來的慣性思維是覺得科幻世界應該是冰冷的異度空間,還記得《流浪地球》裡地下城生活方式倒退幾十年到六七十年代的場景嗎,道理是相通的。

在世界末日的背景下,人類對歷史反而會更珍惜,更想保護,保留石庫門、田子坊、思南路公寓這樣的地方顯得有情懷。

老弄堂甚至老麵館也是影片跟現實產生共鳴的情感維繫物。

即使在今天,人們生活安定,大家不同樣覺得城市的過度改造讓人感到悲哀,希望能保護這些歷史文化不被所謂的現代化給消磨掉。

這些“小民房”的確拆不起!

因為拆掉的不是舊建築而已,拆掉的是看得見的歷史,是一方文化和精神。

人們一面痛恨鋼筋水泥的冰冷,一面卻希望這記錄了百年人間煙火的老房子被拆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關於電影的建置。

其實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這部導演定位為科幻戰爭的電影裡,反派居然是一堆沒有感情的外星機器人。

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不平衡的,科幻的基本共識不是外星或外太空的文明已經高於或同等於地球了嗎?

按道理,外星生命不能只是一群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殺手啊。

另外,戰爭表現的角度一直是地球人,對於反派或者說戰爭的另一方的主觀視角幾乎沒有涉及,整體上表現反派的元素,只有低階的外星人,對於統帥它們的大腦或領導核心一點也沒有涉及。

這樣的表現手法,在戰爭或打鬥戲中很少出現,因為對抗性強的運動或戲都要勢均力敵才好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評書裡也有一句經典句子: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

意思就是正反兩條線都要顧及到。

導演應該不會是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主要的原因大概還是因為投資不夠,一個外星人也只能做成機械就可想而知了。

但這個敵人沒有好好展現,的確是一個大失誤。

試想,如果漫威只拍復仇者的攻擊,而不出現反派大boss滅霸這個角色,讓復仇者跟一堆高級機器人殺手打架,那多沒意思!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大半個小時後,電影鬆散的節奏和原本的抗拒心理,讓漁人開始感覺自己有不耐煩的情緒出現,甚至開始數場內有幾位觀眾疑似尿遁。

不過幸運的是,不久迎來了本片最大的一個亮點,上海大炮的特效。

出水的那一刻,驚豔了一下,沖淡了些失望和內心的抗拒情緒。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的空中激戰和最後的地陷效果也有一定水準。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漁人這兩天看到的評論中,很多人認為特效也很差,有點不能理解。

漁人也算看過不少好萊塢商業電影,最近兩年的漫威電影也都看了,對比之下,並不覺得相差甚遠。

這可能是個謎。

大概觀眾也只有自己去到影院裡才能知道自己真實的感受。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一下演員的問題

首當其衝,當然是鹿晗的選角。

導演說鹿晗還在EXO的時候就選了他,因為他的少年氣外形符合角色。

當然另外的原因,導演沒說,大家也心知肚明,他的確是考慮了鹿晗的影響力的。

畢竟是一部商業電影,當然要找一個有名的演員來演,投資三四億的電影誰敢用一個毫無知名度的人?導演即使想用,投資方恐怕也不會答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滕華濤導演前兩天出來道歉,態度算是誠懇,沒有推卸責任給任何人,為沒做好事道歉而不是為故意不做好事道歉。

畢竟電影寫的滕華濤導演作品,而不是鹿晗、舒淇的作品。

無論是鹿晗、舒淇還是其他演員,都是幫助導演完成各自角色的人,真正負責講故事的人是導演。

古天樂也說,演員是個被動的職業。是導演和投資方去確定市場需要什麼電影,演員的工作是演好自己的角色。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從導演以往的作品《失戀33天》、《蝸居》、《雙面膠》來看,他並不是一個很浮躁的人,選擇演員的時候也相對嚴謹,最終選擇鹿晗大概還是他對自己的演技指導能力有自信。

就像高群書導演所說,演員的演技一半靠導演。

演員的目標是滿足導演的需求,按照導演的意圖去演。

這一點,梁朝偉也在《赤壁》的發佈會現場提到過,他的目標是讓導演吳宇森滿意。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即使是周潤發這樣按小時去收費的演員,到了現場也是先聽導演的要求。

這一場戲如何表演,想達到什麼效果,雖然頂尖明星們在表演上通常有更多的自由度,但結果還是要導演喊“cut”。

演員們到了現場,等場景設計好、角度設計好、燈光打好,然後站在鏡頭後排練、表演。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一場戲各個角度拍完,然後演員再度進入等待狀態,等待通知下一場戲的開始。

……

演員就是這樣,在現場按照一場場戲,去完成目標的。雖然在拍攝以前會有整體的人物規劃,但到了現場,大部分時候就是分解的。

因為大部分戲都是按場景去拍,而不是電影裡的時間線去拍的。

演員在幾千平米的現場、幾百號的工作人員裡,只是不足0.2平米的鏡頭前負責表演的那個。

而鏡頭後,還有很多很多人。

攝像師、搖臂、燈光師、道具、場工、執行導演、導演、監製、製片、製片人等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一部電影是幾百人甚至幾千人努力的結果,所以很難說是某個演員的作品。

如果這樣說,就是辜負了背後幾百個幾千個默默耕耘的工作人員的心血和汗水。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灰鷹小隊的那位活潑青年的一口再現代不過的“普通話”,也越發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這當中,鹿晗也有臺詞,不過沒印象了,只覺得聲音沒有什麼魅力,臺詞功力也一般,後期配音的時候貌似也沒有給加厚實一點,顯得有點單薄了。

關於發聲的問題,這裡插一句,其實如果你肯用心,幾乎人人都可以讓聲音更低沉更厚實更有魅力一些。

大家對聲音聲線不敏感的,可以去聽聽各電視臺的臺標廣告配音。

基本都是臺裡最好聽的聲音配的。

用廣告界的話說就是抽了大幾千根菸換來的“大煙嗓”。

集穿透力、質感於一聲,又像豆沙一樣,潤滑細膩悅耳。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言歸正傳。

接下來舒淇入場。

可介紹舒淇身份的方式,居然採用了字幕,字幕,字幕?

都9102年了,介紹人物身份還非得用字幕?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鹿晗或其他灰鷹小隊的隊員,隨便誰一句“林司令官,****”就可以交代舒淇角色的身份,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吧。

看接下來舒淇給剛進來的總司令官敬禮的一小段對話和態度,不也可以輕鬆的交代總司令官的身份嗎?

出字幕介紹人物這種方式,一般是在人物繁多觀眾很難區分的情況下才會用的,現代電影已經很少採用這種原始的人物身份交代方式了。

獻禮片裡面人物眾多,出場次數少的,大多會用字幕介紹人物身份。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後,電影的視角變成了鹿晗飾演的江洋,有不小的段落是以鹿晗的角色旁白來幫助介紹故事的。

例如他在片中對舒淇飾演的林瀾的感情。

這個配音和故事本身大概導演也是遵循了他設定的平淡風格,所以缺少那種商業電影裡愛情戲常用的難捨難分、撞擊撕扯等強烈的情緒表達。

漁人對於平淡的愛情沒有太大意見,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可能會覺得不夠精彩,欠缺衝突感。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商業電影,在講故事的方式上,有一個基本標準,幾分鐘一個小高潮,多久一個大高潮,在四分之三處又基本會有一個偽勝利,醞釀一個大型反轉。

整體上控制故事的節奏,讓觀眾的情緒一直處於跌宕起伏之中,深陷電影情節。

《上海堡壘》故事節奏掌握的不夠好。

感情戲和戰爭戲總要做到相得益彰的。

在麵館吃麵那一段戲,本來導演想要的那種少年內心澎湃但表面上不敢輕舉妄動的感覺沒拍出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這裡突然想起來,前兩天有粉絲說,片中愛情戲和友情戲的主要場景:陸家嘴的老弄堂,看著感覺像拆不起的小民房,有些突兀。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實這一點漁人倒能理解導演的初衷,甚至覺得應該放大好好講一下這個歷史文化建築被留下的背景。

因為大家一直以來的慣性思維是覺得科幻世界應該是冰冷的異度空間,還記得《流浪地球》裡地下城生活方式倒退幾十年到六七十年代的場景嗎,道理是相通的。

在世界末日的背景下,人類對歷史反而會更珍惜,更想保護,保留石庫門、田子坊、思南路公寓這樣的地方顯得有情懷。

老弄堂甚至老麵館也是影片跟現實產生共鳴的情感維繫物。

即使在今天,人們生活安定,大家不同樣覺得城市的過度改造讓人感到悲哀,希望能保護這些歷史文化不被所謂的現代化給消磨掉。

這些“小民房”的確拆不起!

因為拆掉的不是舊建築而已,拆掉的是看得見的歷史,是一方文化和精神。

人們一面痛恨鋼筋水泥的冰冷,一面卻希望這記錄了百年人間煙火的老房子被拆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關於電影的建置。

其實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這部導演定位為科幻戰爭的電影裡,反派居然是一堆沒有感情的外星機器人。

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不平衡的,科幻的基本共識不是外星或外太空的文明已經高於或同等於地球了嗎?

按道理,外星生命不能只是一群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殺手啊。

另外,戰爭表現的角度一直是地球人,對於反派或者說戰爭的另一方的主觀視角幾乎沒有涉及,整體上表現反派的元素,只有低階的外星人,對於統帥它們的大腦或領導核心一點也沒有涉及。

這樣的表現手法,在戰爭或打鬥戲中很少出現,因為對抗性強的運動或戲都要勢均力敵才好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評書裡也有一句經典句子: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

意思就是正反兩條線都要顧及到。

導演應該不會是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主要的原因大概還是因為投資不夠,一個外星人也只能做成機械就可想而知了。

但這個敵人沒有好好展現,的確是一個大失誤。

試想,如果漫威只拍復仇者的攻擊,而不出現反派大boss滅霸這個角色,讓復仇者跟一堆高級機器人殺手打架,那多沒意思!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大半個小時後,電影鬆散的節奏和原本的抗拒心理,讓漁人開始感覺自己有不耐煩的情緒出現,甚至開始數場內有幾位觀眾疑似尿遁。

不過幸運的是,不久迎來了本片最大的一個亮點,上海大炮的特效。

出水的那一刻,驚豔了一下,沖淡了些失望和內心的抗拒情緒。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的空中激戰和最後的地陷效果也有一定水準。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漁人這兩天看到的評論中,很多人認為特效也很差,有點不能理解。

漁人也算看過不少好萊塢商業電影,最近兩年的漫威電影也都看了,對比之下,並不覺得相差甚遠。

這可能是個謎。

大概觀眾也只有自己去到影院裡才能知道自己真實的感受。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一下演員的問題

首當其衝,當然是鹿晗的選角。

導演說鹿晗還在EXO的時候就選了他,因為他的少年氣外形符合角色。

當然另外的原因,導演沒說,大家也心知肚明,他的確是考慮了鹿晗的影響力的。

畢竟是一部商業電影,當然要找一個有名的演員來演,投資三四億的電影誰敢用一個毫無知名度的人?導演即使想用,投資方恐怕也不會答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滕華濤導演前兩天出來道歉,態度算是誠懇,沒有推卸責任給任何人,為沒做好事道歉而不是為故意不做好事道歉。

畢竟電影寫的滕華濤導演作品,而不是鹿晗、舒淇的作品。

無論是鹿晗、舒淇還是其他演員,都是幫助導演完成各自角色的人,真正負責講故事的人是導演。

古天樂也說,演員是個被動的職業。是導演和投資方去確定市場需要什麼電影,演員的工作是演好自己的角色。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從導演以往的作品《失戀33天》、《蝸居》、《雙面膠》來看,他並不是一個很浮躁的人,選擇演員的時候也相對嚴謹,最終選擇鹿晗大概還是他對自己的演技指導能力有自信。

就像高群書導演所說,演員的演技一半靠導演。

演員的目標是滿足導演的需求,按照導演的意圖去演。

這一點,梁朝偉也在《赤壁》的發佈會現場提到過,他的目標是讓導演吳宇森滿意。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即使是周潤發這樣按小時去收費的演員,到了現場也是先聽導演的要求。

這一場戲如何表演,想達到什麼效果,雖然頂尖明星們在表演上通常有更多的自由度,但結果還是要導演喊“cut”。

演員們到了現場,等場景設計好、角度設計好、燈光打好,然後站在鏡頭後排練、表演。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一場戲各個角度拍完,然後演員再度進入等待狀態,等待通知下一場戲的開始。

……

演員就是這樣,在現場按照一場場戲,去完成目標的。雖然在拍攝以前會有整體的人物規劃,但到了現場,大部分時候就是分解的。

因為大部分戲都是按場景去拍,而不是電影裡的時間線去拍的。

演員在幾千平米的現場、幾百號的工作人員裡,只是不足0.2平米的鏡頭前負責表演的那個。

而鏡頭後,還有很多很多人。

攝像師、搖臂、燈光師、道具、場工、執行導演、導演、監製、製片、製片人等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一部電影是幾百人甚至幾千人努力的結果,所以很難說是某個演員的作品。

如果這樣說,就是辜負了背後幾百個幾千個默默耕耘的工作人員的心血和汗水。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導演當然是這現場真正的權力者和領導者以及責任人。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灰鷹小隊的那位活潑青年的一口再現代不過的“普通話”,也越發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這當中,鹿晗也有臺詞,不過沒印象了,只覺得聲音沒有什麼魅力,臺詞功力也一般,後期配音的時候貌似也沒有給加厚實一點,顯得有點單薄了。

關於發聲的問題,這裡插一句,其實如果你肯用心,幾乎人人都可以讓聲音更低沉更厚實更有魅力一些。

大家對聲音聲線不敏感的,可以去聽聽各電視臺的臺標廣告配音。

基本都是臺裡最好聽的聲音配的。

用廣告界的話說就是抽了大幾千根菸換來的“大煙嗓”。

集穿透力、質感於一聲,又像豆沙一樣,潤滑細膩悅耳。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言歸正傳。

接下來舒淇入場。

可介紹舒淇身份的方式,居然採用了字幕,字幕,字幕?

都9102年了,介紹人物身份還非得用字幕?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鹿晗或其他灰鷹小隊的隊員,隨便誰一句“林司令官,****”就可以交代舒淇角色的身份,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吧。

看接下來舒淇給剛進來的總司令官敬禮的一小段對話和態度,不也可以輕鬆的交代總司令官的身份嗎?

出字幕介紹人物這種方式,一般是在人物繁多觀眾很難區分的情況下才會用的,現代電影已經很少採用這種原始的人物身份交代方式了。

獻禮片裡面人物眾多,出場次數少的,大多會用字幕介紹人物身份。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後,電影的視角變成了鹿晗飾演的江洋,有不小的段落是以鹿晗的角色旁白來幫助介紹故事的。

例如他在片中對舒淇飾演的林瀾的感情。

這個配音和故事本身大概導演也是遵循了他設定的平淡風格,所以缺少那種商業電影裡愛情戲常用的難捨難分、撞擊撕扯等強烈的情緒表達。

漁人對於平淡的愛情沒有太大意見,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可能會覺得不夠精彩,欠缺衝突感。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商業電影,在講故事的方式上,有一個基本標準,幾分鐘一個小高潮,多久一個大高潮,在四分之三處又基本會有一個偽勝利,醞釀一個大型反轉。

整體上控制故事的節奏,讓觀眾的情緒一直處於跌宕起伏之中,深陷電影情節。

《上海堡壘》故事節奏掌握的不夠好。

感情戲和戰爭戲總要做到相得益彰的。

在麵館吃麵那一段戲,本來導演想要的那種少年內心澎湃但表面上不敢輕舉妄動的感覺沒拍出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這裡突然想起來,前兩天有粉絲說,片中愛情戲和友情戲的主要場景:陸家嘴的老弄堂,看著感覺像拆不起的小民房,有些突兀。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實這一點漁人倒能理解導演的初衷,甚至覺得應該放大好好講一下這個歷史文化建築被留下的背景。

因為大家一直以來的慣性思維是覺得科幻世界應該是冰冷的異度空間,還記得《流浪地球》裡地下城生活方式倒退幾十年到六七十年代的場景嗎,道理是相通的。

在世界末日的背景下,人類對歷史反而會更珍惜,更想保護,保留石庫門、田子坊、思南路公寓這樣的地方顯得有情懷。

老弄堂甚至老麵館也是影片跟現實產生共鳴的情感維繫物。

即使在今天,人們生活安定,大家不同樣覺得城市的過度改造讓人感到悲哀,希望能保護這些歷史文化不被所謂的現代化給消磨掉。

這些“小民房”的確拆不起!

因為拆掉的不是舊建築而已,拆掉的是看得見的歷史,是一方文化和精神。

人們一面痛恨鋼筋水泥的冰冷,一面卻希望這記錄了百年人間煙火的老房子被拆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關於電影的建置。

其實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這部導演定位為科幻戰爭的電影裡,反派居然是一堆沒有感情的外星機器人。

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不平衡的,科幻的基本共識不是外星或外太空的文明已經高於或同等於地球了嗎?

按道理,外星生命不能只是一群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殺手啊。

另外,戰爭表現的角度一直是地球人,對於反派或者說戰爭的另一方的主觀視角幾乎沒有涉及,整體上表現反派的元素,只有低階的外星人,對於統帥它們的大腦或領導核心一點也沒有涉及。

這樣的表現手法,在戰爭或打鬥戲中很少出現,因為對抗性強的運動或戲都要勢均力敵才好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評書裡也有一句經典句子: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

意思就是正反兩條線都要顧及到。

導演應該不會是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主要的原因大概還是因為投資不夠,一個外星人也只能做成機械就可想而知了。

但這個敵人沒有好好展現,的確是一個大失誤。

試想,如果漫威只拍復仇者的攻擊,而不出現反派大boss滅霸這個角色,讓復仇者跟一堆高級機器人殺手打架,那多沒意思!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大半個小時後,電影鬆散的節奏和原本的抗拒心理,讓漁人開始感覺自己有不耐煩的情緒出現,甚至開始數場內有幾位觀眾疑似尿遁。

不過幸運的是,不久迎來了本片最大的一個亮點,上海大炮的特效。

出水的那一刻,驚豔了一下,沖淡了些失望和內心的抗拒情緒。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的空中激戰和最後的地陷效果也有一定水準。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漁人這兩天看到的評論中,很多人認為特效也很差,有點不能理解。

漁人也算看過不少好萊塢商業電影,最近兩年的漫威電影也都看了,對比之下,並不覺得相差甚遠。

這可能是個謎。

大概觀眾也只有自己去到影院裡才能知道自己真實的感受。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一下演員的問題

首當其衝,當然是鹿晗的選角。

導演說鹿晗還在EXO的時候就選了他,因為他的少年氣外形符合角色。

當然另外的原因,導演沒說,大家也心知肚明,他的確是考慮了鹿晗的影響力的。

畢竟是一部商業電影,當然要找一個有名的演員來演,投資三四億的電影誰敢用一個毫無知名度的人?導演即使想用,投資方恐怕也不會答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滕華濤導演前兩天出來道歉,態度算是誠懇,沒有推卸責任給任何人,為沒做好事道歉而不是為故意不做好事道歉。

畢竟電影寫的滕華濤導演作品,而不是鹿晗、舒淇的作品。

無論是鹿晗、舒淇還是其他演員,都是幫助導演完成各自角色的人,真正負責講故事的人是導演。

古天樂也說,演員是個被動的職業。是導演和投資方去確定市場需要什麼電影,演員的工作是演好自己的角色。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從導演以往的作品《失戀33天》、《蝸居》、《雙面膠》來看,他並不是一個很浮躁的人,選擇演員的時候也相對嚴謹,最終選擇鹿晗大概還是他對自己的演技指導能力有自信。

就像高群書導演所說,演員的演技一半靠導演。

演員的目標是滿足導演的需求,按照導演的意圖去演。

這一點,梁朝偉也在《赤壁》的發佈會現場提到過,他的目標是讓導演吳宇森滿意。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即使是周潤發這樣按小時去收費的演員,到了現場也是先聽導演的要求。

這一場戲如何表演,想達到什麼效果,雖然頂尖明星們在表演上通常有更多的自由度,但結果還是要導演喊“cut”。

演員們到了現場,等場景設計好、角度設計好、燈光打好,然後站在鏡頭後排練、表演。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一場戲各個角度拍完,然後演員再度進入等待狀態,等待通知下一場戲的開始。

……

演員就是這樣,在現場按照一場場戲,去完成目標的。雖然在拍攝以前會有整體的人物規劃,但到了現場,大部分時候就是分解的。

因為大部分戲都是按場景去拍,而不是電影裡的時間線去拍的。

演員在幾千平米的現場、幾百號的工作人員裡,只是不足0.2平米的鏡頭前負責表演的那個。

而鏡頭後,還有很多很多人。

攝像師、搖臂、燈光師、道具、場工、執行導演、導演、監製、製片、製片人等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一部電影是幾百人甚至幾千人努力的結果,所以很難說是某個演員的作品。

如果這樣說,就是辜負了背後幾百個幾千個默默耕耘的工作人員的心血和汗水。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導演當然是這現場真正的權力者和領導者以及責任人。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導演把故事拆分成一個個場景、一個個鏡頭。

考慮如何表現人物情感、性格、相互之間的關係。

這場戲是該安排在酒吧還是麵館,又或是小巷甚至主人公的房門外。

安排什麼的對白,

需要演員什麼樣的眼神、動作,互相之間的站位、走位,

用特寫、中景還是全景,

用正光還是逆光。

每一個cut裡,演員需要表演的長度。

……

而演員是導演每一個鏡頭構想的其中一個元素和呈現者。

對於演員來說,如何能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和聲音表達出導演想要的效果,就是ta需要和能做的。

至於故事怎樣,後期如何剪輯,都是導演的工作。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灰鷹小隊的那位活潑青年的一口再現代不過的“普通話”,也越發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這當中,鹿晗也有臺詞,不過沒印象了,只覺得聲音沒有什麼魅力,臺詞功力也一般,後期配音的時候貌似也沒有給加厚實一點,顯得有點單薄了。

關於發聲的問題,這裡插一句,其實如果你肯用心,幾乎人人都可以讓聲音更低沉更厚實更有魅力一些。

大家對聲音聲線不敏感的,可以去聽聽各電視臺的臺標廣告配音。

基本都是臺裡最好聽的聲音配的。

用廣告界的話說就是抽了大幾千根菸換來的“大煙嗓”。

集穿透力、質感於一聲,又像豆沙一樣,潤滑細膩悅耳。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言歸正傳。

接下來舒淇入場。

可介紹舒淇身份的方式,居然採用了字幕,字幕,字幕?

都9102年了,介紹人物身份還非得用字幕?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鹿晗或其他灰鷹小隊的隊員,隨便誰一句“林司令官,****”就可以交代舒淇角色的身份,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吧。

看接下來舒淇給剛進來的總司令官敬禮的一小段對話和態度,不也可以輕鬆的交代總司令官的身份嗎?

出字幕介紹人物這種方式,一般是在人物繁多觀眾很難區分的情況下才會用的,現代電影已經很少採用這種原始的人物身份交代方式了。

獻禮片裡面人物眾多,出場次數少的,大多會用字幕介紹人物身份。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後,電影的視角變成了鹿晗飾演的江洋,有不小的段落是以鹿晗的角色旁白來幫助介紹故事的。

例如他在片中對舒淇飾演的林瀾的感情。

這個配音和故事本身大概導演也是遵循了他設定的平淡風格,所以缺少那種商業電影裡愛情戲常用的難捨難分、撞擊撕扯等強烈的情緒表達。

漁人對於平淡的愛情沒有太大意見,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可能會覺得不夠精彩,欠缺衝突感。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商業電影,在講故事的方式上,有一個基本標準,幾分鐘一個小高潮,多久一個大高潮,在四分之三處又基本會有一個偽勝利,醞釀一個大型反轉。

整體上控制故事的節奏,讓觀眾的情緒一直處於跌宕起伏之中,深陷電影情節。

《上海堡壘》故事節奏掌握的不夠好。

感情戲和戰爭戲總要做到相得益彰的。

在麵館吃麵那一段戲,本來導演想要的那種少年內心澎湃但表面上不敢輕舉妄動的感覺沒拍出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這裡突然想起來,前兩天有粉絲說,片中愛情戲和友情戲的主要場景:陸家嘴的老弄堂,看著感覺像拆不起的小民房,有些突兀。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實這一點漁人倒能理解導演的初衷,甚至覺得應該放大好好講一下這個歷史文化建築被留下的背景。

因為大家一直以來的慣性思維是覺得科幻世界應該是冰冷的異度空間,還記得《流浪地球》裡地下城生活方式倒退幾十年到六七十年代的場景嗎,道理是相通的。

在世界末日的背景下,人類對歷史反而會更珍惜,更想保護,保留石庫門、田子坊、思南路公寓這樣的地方顯得有情懷。

老弄堂甚至老麵館也是影片跟現實產生共鳴的情感維繫物。

即使在今天,人們生活安定,大家不同樣覺得城市的過度改造讓人感到悲哀,希望能保護這些歷史文化不被所謂的現代化給消磨掉。

這些“小民房”的確拆不起!

因為拆掉的不是舊建築而已,拆掉的是看得見的歷史,是一方文化和精神。

人們一面痛恨鋼筋水泥的冰冷,一面卻希望這記錄了百年人間煙火的老房子被拆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關於電影的建置。

其實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這部導演定位為科幻戰爭的電影裡,反派居然是一堆沒有感情的外星機器人。

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不平衡的,科幻的基本共識不是外星或外太空的文明已經高於或同等於地球了嗎?

按道理,外星生命不能只是一群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殺手啊。

另外,戰爭表現的角度一直是地球人,對於反派或者說戰爭的另一方的主觀視角幾乎沒有涉及,整體上表現反派的元素,只有低階的外星人,對於統帥它們的大腦或領導核心一點也沒有涉及。

這樣的表現手法,在戰爭或打鬥戲中很少出現,因為對抗性強的運動或戲都要勢均力敵才好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評書裡也有一句經典句子: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

意思就是正反兩條線都要顧及到。

導演應該不會是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主要的原因大概還是因為投資不夠,一個外星人也只能做成機械就可想而知了。

但這個敵人沒有好好展現,的確是一個大失誤。

試想,如果漫威只拍復仇者的攻擊,而不出現反派大boss滅霸這個角色,讓復仇者跟一堆高級機器人殺手打架,那多沒意思!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大半個小時後,電影鬆散的節奏和原本的抗拒心理,讓漁人開始感覺自己有不耐煩的情緒出現,甚至開始數場內有幾位觀眾疑似尿遁。

不過幸運的是,不久迎來了本片最大的一個亮點,上海大炮的特效。

出水的那一刻,驚豔了一下,沖淡了些失望和內心的抗拒情緒。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的空中激戰和最後的地陷效果也有一定水準。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漁人這兩天看到的評論中,很多人認為特效也很差,有點不能理解。

漁人也算看過不少好萊塢商業電影,最近兩年的漫威電影也都看了,對比之下,並不覺得相差甚遠。

這可能是個謎。

大概觀眾也只有自己去到影院裡才能知道自己真實的感受。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一下演員的問題

首當其衝,當然是鹿晗的選角。

導演說鹿晗還在EXO的時候就選了他,因為他的少年氣外形符合角色。

當然另外的原因,導演沒說,大家也心知肚明,他的確是考慮了鹿晗的影響力的。

畢竟是一部商業電影,當然要找一個有名的演員來演,投資三四億的電影誰敢用一個毫無知名度的人?導演即使想用,投資方恐怕也不會答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滕華濤導演前兩天出來道歉,態度算是誠懇,沒有推卸責任給任何人,為沒做好事道歉而不是為故意不做好事道歉。

畢竟電影寫的滕華濤導演作品,而不是鹿晗、舒淇的作品。

無論是鹿晗、舒淇還是其他演員,都是幫助導演完成各自角色的人,真正負責講故事的人是導演。

古天樂也說,演員是個被動的職業。是導演和投資方去確定市場需要什麼電影,演員的工作是演好自己的角色。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從導演以往的作品《失戀33天》、《蝸居》、《雙面膠》來看,他並不是一個很浮躁的人,選擇演員的時候也相對嚴謹,最終選擇鹿晗大概還是他對自己的演技指導能力有自信。

就像高群書導演所說,演員的演技一半靠導演。

演員的目標是滿足導演的需求,按照導演的意圖去演。

這一點,梁朝偉也在《赤壁》的發佈會現場提到過,他的目標是讓導演吳宇森滿意。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即使是周潤發這樣按小時去收費的演員,到了現場也是先聽導演的要求。

這一場戲如何表演,想達到什麼效果,雖然頂尖明星們在表演上通常有更多的自由度,但結果還是要導演喊“cut”。

演員們到了現場,等場景設計好、角度設計好、燈光打好,然後站在鏡頭後排練、表演。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一場戲各個角度拍完,然後演員再度進入等待狀態,等待通知下一場戲的開始。

……

演員就是這樣,在現場按照一場場戲,去完成目標的。雖然在拍攝以前會有整體的人物規劃,但到了現場,大部分時候就是分解的。

因為大部分戲都是按場景去拍,而不是電影裡的時間線去拍的。

演員在幾千平米的現場、幾百號的工作人員裡,只是不足0.2平米的鏡頭前負責表演的那個。

而鏡頭後,還有很多很多人。

攝像師、搖臂、燈光師、道具、場工、執行導演、導演、監製、製片、製片人等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一部電影是幾百人甚至幾千人努力的結果,所以很難說是某個演員的作品。

如果這樣說,就是辜負了背後幾百個幾千個默默耕耘的工作人員的心血和汗水。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導演當然是這現場真正的權力者和領導者以及責任人。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導演把故事拆分成一個個場景、一個個鏡頭。

考慮如何表現人物情感、性格、相互之間的關係。

這場戲是該安排在酒吧還是麵館,又或是小巷甚至主人公的房門外。

安排什麼的對白,

需要演員什麼樣的眼神、動作,互相之間的站位、走位,

用特寫、中景還是全景,

用正光還是逆光。

每一個cut裡,演員需要表演的長度。

……

而演員是導演每一個鏡頭構想的其中一個元素和呈現者。

對於演員來說,如何能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和聲音表達出導演想要的效果,就是ta需要和能做的。

至於故事怎樣,後期如何剪輯,都是導演的工作。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還記得梁朝偉那個故事嗎,他看了王家衛剪輯的《東邪西毒》成片後發現,自己當初被告知的角色和最終呈現的角色完全不是同一個人。

足可見導演在一部電影裡能發揮的作用和掌控力。

對於新人,導演除了用更精細的指導演員的每一個眼神及其它細節動作來提升其角色表達力來說,也可以使用短鏡頭、全景或特寫來突出人物,降低表演難度,避免演員不能穩定進行長時間表演的缺陷。

在提升角色呈現的豐富度上,別懷疑,好的導演都有足夠的能動性。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灰鷹小隊的那位活潑青年的一口再現代不過的“普通話”,也越發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這當中,鹿晗也有臺詞,不過沒印象了,只覺得聲音沒有什麼魅力,臺詞功力也一般,後期配音的時候貌似也沒有給加厚實一點,顯得有點單薄了。

關於發聲的問題,這裡插一句,其實如果你肯用心,幾乎人人都可以讓聲音更低沉更厚實更有魅力一些。

大家對聲音聲線不敏感的,可以去聽聽各電視臺的臺標廣告配音。

基本都是臺裡最好聽的聲音配的。

用廣告界的話說就是抽了大幾千根菸換來的“大煙嗓”。

集穿透力、質感於一聲,又像豆沙一樣,潤滑細膩悅耳。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言歸正傳。

接下來舒淇入場。

可介紹舒淇身份的方式,居然採用了字幕,字幕,字幕?

都9102年了,介紹人物身份還非得用字幕?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鹿晗或其他灰鷹小隊的隊員,隨便誰一句“林司令官,****”就可以交代舒淇角色的身份,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吧。

看接下來舒淇給剛進來的總司令官敬禮的一小段對話和態度,不也可以輕鬆的交代總司令官的身份嗎?

出字幕介紹人物這種方式,一般是在人物繁多觀眾很難區分的情況下才會用的,現代電影已經很少採用這種原始的人物身份交代方式了。

獻禮片裡面人物眾多,出場次數少的,大多會用字幕介紹人物身份。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後,電影的視角變成了鹿晗飾演的江洋,有不小的段落是以鹿晗的角色旁白來幫助介紹故事的。

例如他在片中對舒淇飾演的林瀾的感情。

這個配音和故事本身大概導演也是遵循了他設定的平淡風格,所以缺少那種商業電影裡愛情戲常用的難捨難分、撞擊撕扯等強烈的情緒表達。

漁人對於平淡的愛情沒有太大意見,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可能會覺得不夠精彩,欠缺衝突感。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商業電影,在講故事的方式上,有一個基本標準,幾分鐘一個小高潮,多久一個大高潮,在四分之三處又基本會有一個偽勝利,醞釀一個大型反轉。

整體上控制故事的節奏,讓觀眾的情緒一直處於跌宕起伏之中,深陷電影情節。

《上海堡壘》故事節奏掌握的不夠好。

感情戲和戰爭戲總要做到相得益彰的。

在麵館吃麵那一段戲,本來導演想要的那種少年內心澎湃但表面上不敢輕舉妄動的感覺沒拍出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這裡突然想起來,前兩天有粉絲說,片中愛情戲和友情戲的主要場景:陸家嘴的老弄堂,看著感覺像拆不起的小民房,有些突兀。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實這一點漁人倒能理解導演的初衷,甚至覺得應該放大好好講一下這個歷史文化建築被留下的背景。

因為大家一直以來的慣性思維是覺得科幻世界應該是冰冷的異度空間,還記得《流浪地球》裡地下城生活方式倒退幾十年到六七十年代的場景嗎,道理是相通的。

在世界末日的背景下,人類對歷史反而會更珍惜,更想保護,保留石庫門、田子坊、思南路公寓這樣的地方顯得有情懷。

老弄堂甚至老麵館也是影片跟現實產生共鳴的情感維繫物。

即使在今天,人們生活安定,大家不同樣覺得城市的過度改造讓人感到悲哀,希望能保護這些歷史文化不被所謂的現代化給消磨掉。

這些“小民房”的確拆不起!

因為拆掉的不是舊建築而已,拆掉的是看得見的歷史,是一方文化和精神。

人們一面痛恨鋼筋水泥的冰冷,一面卻希望這記錄了百年人間煙火的老房子被拆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關於電影的建置。

其實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這部導演定位為科幻戰爭的電影裡,反派居然是一堆沒有感情的外星機器人。

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不平衡的,科幻的基本共識不是外星或外太空的文明已經高於或同等於地球了嗎?

按道理,外星生命不能只是一群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殺手啊。

另外,戰爭表現的角度一直是地球人,對於反派或者說戰爭的另一方的主觀視角幾乎沒有涉及,整體上表現反派的元素,只有低階的外星人,對於統帥它們的大腦或領導核心一點也沒有涉及。

這樣的表現手法,在戰爭或打鬥戲中很少出現,因為對抗性強的運動或戲都要勢均力敵才好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評書裡也有一句經典句子: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

意思就是正反兩條線都要顧及到。

導演應該不會是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主要的原因大概還是因為投資不夠,一個外星人也只能做成機械就可想而知了。

但這個敵人沒有好好展現,的確是一個大失誤。

試想,如果漫威只拍復仇者的攻擊,而不出現反派大boss滅霸這個角色,讓復仇者跟一堆高級機器人殺手打架,那多沒意思!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大半個小時後,電影鬆散的節奏和原本的抗拒心理,讓漁人開始感覺自己有不耐煩的情緒出現,甚至開始數場內有幾位觀眾疑似尿遁。

不過幸運的是,不久迎來了本片最大的一個亮點,上海大炮的特效。

出水的那一刻,驚豔了一下,沖淡了些失望和內心的抗拒情緒。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的空中激戰和最後的地陷效果也有一定水準。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漁人這兩天看到的評論中,很多人認為特效也很差,有點不能理解。

漁人也算看過不少好萊塢商業電影,最近兩年的漫威電影也都看了,對比之下,並不覺得相差甚遠。

這可能是個謎。

大概觀眾也只有自己去到影院裡才能知道自己真實的感受。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一下演員的問題

首當其衝,當然是鹿晗的選角。

導演說鹿晗還在EXO的時候就選了他,因為他的少年氣外形符合角色。

當然另外的原因,導演沒說,大家也心知肚明,他的確是考慮了鹿晗的影響力的。

畢竟是一部商業電影,當然要找一個有名的演員來演,投資三四億的電影誰敢用一個毫無知名度的人?導演即使想用,投資方恐怕也不會答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滕華濤導演前兩天出來道歉,態度算是誠懇,沒有推卸責任給任何人,為沒做好事道歉而不是為故意不做好事道歉。

畢竟電影寫的滕華濤導演作品,而不是鹿晗、舒淇的作品。

無論是鹿晗、舒淇還是其他演員,都是幫助導演完成各自角色的人,真正負責講故事的人是導演。

古天樂也說,演員是個被動的職業。是導演和投資方去確定市場需要什麼電影,演員的工作是演好自己的角色。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從導演以往的作品《失戀33天》、《蝸居》、《雙面膠》來看,他並不是一個很浮躁的人,選擇演員的時候也相對嚴謹,最終選擇鹿晗大概還是他對自己的演技指導能力有自信。

就像高群書導演所說,演員的演技一半靠導演。

演員的目標是滿足導演的需求,按照導演的意圖去演。

這一點,梁朝偉也在《赤壁》的發佈會現場提到過,他的目標是讓導演吳宇森滿意。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即使是周潤發這樣按小時去收費的演員,到了現場也是先聽導演的要求。

這一場戲如何表演,想達到什麼效果,雖然頂尖明星們在表演上通常有更多的自由度,但結果還是要導演喊“cut”。

演員們到了現場,等場景設計好、角度設計好、燈光打好,然後站在鏡頭後排練、表演。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一場戲各個角度拍完,然後演員再度進入等待狀態,等待通知下一場戲的開始。

……

演員就是這樣,在現場按照一場場戲,去完成目標的。雖然在拍攝以前會有整體的人物規劃,但到了現場,大部分時候就是分解的。

因為大部分戲都是按場景去拍,而不是電影裡的時間線去拍的。

演員在幾千平米的現場、幾百號的工作人員裡,只是不足0.2平米的鏡頭前負責表演的那個。

而鏡頭後,還有很多很多人。

攝像師、搖臂、燈光師、道具、場工、執行導演、導演、監製、製片、製片人等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一部電影是幾百人甚至幾千人努力的結果,所以很難說是某個演員的作品。

如果這樣說,就是辜負了背後幾百個幾千個默默耕耘的工作人員的心血和汗水。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導演當然是這現場真正的權力者和領導者以及責任人。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導演把故事拆分成一個個場景、一個個鏡頭。

考慮如何表現人物情感、性格、相互之間的關係。

這場戲是該安排在酒吧還是麵館,又或是小巷甚至主人公的房門外。

安排什麼的對白,

需要演員什麼樣的眼神、動作,互相之間的站位、走位,

用特寫、中景還是全景,

用正光還是逆光。

每一個cut裡,演員需要表演的長度。

……

而演員是導演每一個鏡頭構想的其中一個元素和呈現者。

對於演員來說,如何能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和聲音表達出導演想要的效果,就是ta需要和能做的。

至於故事怎樣,後期如何剪輯,都是導演的工作。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還記得梁朝偉那個故事嗎,他看了王家衛剪輯的《東邪西毒》成片後發現,自己當初被告知的角色和最終呈現的角色完全不是同一個人。

足可見導演在一部電影裡能發揮的作用和掌控力。

對於新人,導演除了用更精細的指導演員的每一個眼神及其它細節動作來提升其角色表達力來說,也可以使用短鏡頭、全景或特寫來突出人物,降低表演難度,避免演員不能穩定進行長時間表演的缺陷。

在提升角色呈現的豐富度上,別懷疑,好的導演都有足夠的能動性。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參考一下,為什麼楊穎在她初期的幾部電影作品裡,並沒有被認為演技特別差,關鍵也在於導演的指導和控制。

姜文導演也說過一句豪言,我可以讓新演員成為戛納影帝。

這也是為了表達他作為導演對演員演技的指導和激發能力,以及他自己作為演員的自信。

許晴說過,她在《邪不壓正》裡那段被大家津津樂道的妖嬈表演,幾乎都是姜文導演示範給她看如何演的。

"

文/漁人娛己

提示:此文並非一篇標準影評,只是相對忠實的記錄了觀影感受,內容稍長,但還算言之有物。

在電影《上海堡壘》上映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股排斥感。

主要是導演選了被稱為“流量明星”的鹿晗做了主演。

人們似乎在一開始就把對“流量明星”的厭惡全部投射到了這部電影上。

最常見到的一句話是,

有鹿晗就不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也有朋友不信“邪”,提前去看了點映場。

不出意料,反饋來的評論也偏負面。

早就買了票的漁人,說實話這時心裡也起了些排斥情緒,畢竟對鹿晗的演技是有一定認知的。

就鹿晗來說,演技雖說不至於非常尷尬,但從對角色的認知、刻畫人物的細膩和表演的豐富程度上,跟專業演員的確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一部電影的好看,首先不在演員身上,所以還是決定先看了再說。

(關於電影好不好看主要不在於演員身上這一點,本文後半部分會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提前幾天買票的我,忘了電影時間,等想起來時,電影早就結束了,趕去影院,照例是不能換票不能改簽,只得又買了一張,於是漁人就變成二刷《上海堡壘》……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某電影票中介網站的購票頁面

終於電影開始了……

不瞞大家說,開篇幾個字的時間設定,就讓漁人犯了嘀咕。

“若干年後”是個什麼鬼?就不能設定個稍微具體點的年代。

不能認真一點?

沒看電影前那種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灰鷹小隊的那位活潑青年的一口再現代不過的“普通話”,也越發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這當中,鹿晗也有臺詞,不過沒印象了,只覺得聲音沒有什麼魅力,臺詞功力也一般,後期配音的時候貌似也沒有給加厚實一點,顯得有點單薄了。

關於發聲的問題,這裡插一句,其實如果你肯用心,幾乎人人都可以讓聲音更低沉更厚實更有魅力一些。

大家對聲音聲線不敏感的,可以去聽聽各電視臺的臺標廣告配音。

基本都是臺裡最好聽的聲音配的。

用廣告界的話說就是抽了大幾千根菸換來的“大煙嗓”。

集穿透力、質感於一聲,又像豆沙一樣,潤滑細膩悅耳。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言歸正傳。

接下來舒淇入場。

可介紹舒淇身份的方式,居然採用了字幕,字幕,字幕?

都9102年了,介紹人物身份還非得用字幕?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鹿晗或其他灰鷹小隊的隊員,隨便誰一句“林司令官,****”就可以交代舒淇角色的身份,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吧。

看接下來舒淇給剛進來的總司令官敬禮的一小段對話和態度,不也可以輕鬆的交代總司令官的身份嗎?

出字幕介紹人物這種方式,一般是在人物繁多觀眾很難區分的情況下才會用的,現代電影已經很少採用這種原始的人物身份交代方式了。

獻禮片裡面人物眾多,出場次數少的,大多會用字幕介紹人物身份。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後,電影的視角變成了鹿晗飾演的江洋,有不小的段落是以鹿晗的角色旁白來幫助介紹故事的。

例如他在片中對舒淇飾演的林瀾的感情。

這個配音和故事本身大概導演也是遵循了他設定的平淡風格,所以缺少那種商業電影裡愛情戲常用的難捨難分、撞擊撕扯等強烈的情緒表達。

漁人對於平淡的愛情沒有太大意見,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可能會覺得不夠精彩,欠缺衝突感。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商業電影,在講故事的方式上,有一個基本標準,幾分鐘一個小高潮,多久一個大高潮,在四分之三處又基本會有一個偽勝利,醞釀一個大型反轉。

整體上控制故事的節奏,讓觀眾的情緒一直處於跌宕起伏之中,深陷電影情節。

《上海堡壘》故事節奏掌握的不夠好。

感情戲和戰爭戲總要做到相得益彰的。

在麵館吃麵那一段戲,本來導演想要的那種少年內心澎湃但表面上不敢輕舉妄動的感覺沒拍出來。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這裡突然想起來,前兩天有粉絲說,片中愛情戲和友情戲的主要場景:陸家嘴的老弄堂,看著感覺像拆不起的小民房,有些突兀。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其實這一點漁人倒能理解導演的初衷,甚至覺得應該放大好好講一下這個歷史文化建築被留下的背景。

因為大家一直以來的慣性思維是覺得科幻世界應該是冰冷的異度空間,還記得《流浪地球》裡地下城生活方式倒退幾十年到六七十年代的場景嗎,道理是相通的。

在世界末日的背景下,人類對歷史反而會更珍惜,更想保護,保留石庫門、田子坊、思南路公寓這樣的地方顯得有情懷。

老弄堂甚至老麵館也是影片跟現實產生共鳴的情感維繫物。

即使在今天,人們生活安定,大家不同樣覺得城市的過度改造讓人感到悲哀,希望能保護這些歷史文化不被所謂的現代化給消磨掉。

這些“小民房”的確拆不起!

因為拆掉的不是舊建築而已,拆掉的是看得見的歷史,是一方文化和精神。

人們一面痛恨鋼筋水泥的冰冷,一面卻希望這記錄了百年人間煙火的老房子被拆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關於電影的建置。

其實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這部導演定位為科幻戰爭的電影裡,反派居然是一堆沒有感情的外星機器人。

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不平衡的,科幻的基本共識不是外星或外太空的文明已經高於或同等於地球了嗎?

按道理,外星生命不能只是一群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殺手啊。

另外,戰爭表現的角度一直是地球人,對於反派或者說戰爭的另一方的主觀視角幾乎沒有涉及,整體上表現反派的元素,只有低階的外星人,對於統帥它們的大腦或領導核心一點也沒有涉及。

這樣的表現手法,在戰爭或打鬥戲中很少出現,因為對抗性強的運動或戲都要勢均力敵才好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評書裡也有一句經典句子: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

意思就是正反兩條線都要顧及到。

導演應該不會是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主要的原因大概還是因為投資不夠,一個外星人也只能做成機械就可想而知了。

但這個敵人沒有好好展現,的確是一個大失誤。

試想,如果漫威只拍復仇者的攻擊,而不出現反派大boss滅霸這個角色,讓復仇者跟一堆高級機器人殺手打架,那多沒意思!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大半個小時後,電影鬆散的節奏和原本的抗拒心理,讓漁人開始感覺自己有不耐煩的情緒出現,甚至開始數場內有幾位觀眾疑似尿遁。

不過幸運的是,不久迎來了本片最大的一個亮點,上海大炮的特效。

出水的那一刻,驚豔了一下,沖淡了些失望和內心的抗拒情緒。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接下來的空中激戰和最後的地陷效果也有一定水準。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不過漁人這兩天看到的評論中,很多人認為特效也很差,有點不能理解。

漁人也算看過不少好萊塢商業電影,最近兩年的漫威電影也都看了,對比之下,並不覺得相差甚遠。

這可能是個謎。

大概觀眾也只有自己去到影院裡才能知道自己真實的感受。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說一下演員的問題

首當其衝,當然是鹿晗的選角。

導演說鹿晗還在EXO的時候就選了他,因為他的少年氣外形符合角色。

當然另外的原因,導演沒說,大家也心知肚明,他的確是考慮了鹿晗的影響力的。

畢竟是一部商業電影,當然要找一個有名的演員來演,投資三四億的電影誰敢用一個毫無知名度的人?導演即使想用,投資方恐怕也不會答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滕華濤導演前兩天出來道歉,態度算是誠懇,沒有推卸責任給任何人,為沒做好事道歉而不是為故意不做好事道歉。

畢竟電影寫的滕華濤導演作品,而不是鹿晗、舒淇的作品。

無論是鹿晗、舒淇還是其他演員,都是幫助導演完成各自角色的人,真正負責講故事的人是導演。

古天樂也說,演員是個被動的職業。是導演和投資方去確定市場需要什麼電影,演員的工作是演好自己的角色。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從導演以往的作品《失戀33天》、《蝸居》、《雙面膠》來看,他並不是一個很浮躁的人,選擇演員的時候也相對嚴謹,最終選擇鹿晗大概還是他對自己的演技指導能力有自信。

就像高群書導演所說,演員的演技一半靠導演。

演員的目標是滿足導演的需求,按照導演的意圖去演。

這一點,梁朝偉也在《赤壁》的發佈會現場提到過,他的目標是讓導演吳宇森滿意。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即使是周潤發這樣按小時去收費的演員,到了現場也是先聽導演的要求。

這一場戲如何表演,想達到什麼效果,雖然頂尖明星們在表演上通常有更多的自由度,但結果還是要導演喊“cut”。

演員們到了現場,等場景設計好、角度設計好、燈光打好,然後站在鏡頭後排練、表演。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一場戲各個角度拍完,然後演員再度進入等待狀態,等待通知下一場戲的開始。

……

演員就是這樣,在現場按照一場場戲,去完成目標的。雖然在拍攝以前會有整體的人物規劃,但到了現場,大部分時候就是分解的。

因為大部分戲都是按場景去拍,而不是電影裡的時間線去拍的。

演員在幾千平米的現場、幾百號的工作人員裡,只是不足0.2平米的鏡頭前負責表演的那個。

而鏡頭後,還有很多很多人。

攝像師、搖臂、燈光師、道具、場工、執行導演、導演、監製、製片、製片人等等。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一部電影是幾百人甚至幾千人努力的結果,所以很難說是某個演員的作品。

如果這樣說,就是辜負了背後幾百個幾千個默默耕耘的工作人員的心血和汗水。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導演當然是這現場真正的權力者和領導者以及責任人。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導演把故事拆分成一個個場景、一個個鏡頭。

考慮如何表現人物情感、性格、相互之間的關係。

這場戲是該安排在酒吧還是麵館,又或是小巷甚至主人公的房門外。

安排什麼的對白,

需要演員什麼樣的眼神、動作,互相之間的站位、走位,

用特寫、中景還是全景,

用正光還是逆光。

每一個cut裡,演員需要表演的長度。

……

而演員是導演每一個鏡頭構想的其中一個元素和呈現者。

對於演員來說,如何能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和聲音表達出導演想要的效果,就是ta需要和能做的。

至於故事怎樣,後期如何剪輯,都是導演的工作。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還記得梁朝偉那個故事嗎,他看了王家衛剪輯的《東邪西毒》成片後發現,自己當初被告知的角色和最終呈現的角色完全不是同一個人。

足可見導演在一部電影裡能發揮的作用和掌控力。

對於新人,導演除了用更精細的指導演員的每一個眼神及其它細節動作來提升其角色表達力來說,也可以使用短鏡頭、全景或特寫來突出人物,降低表演難度,避免演員不能穩定進行長時間表演的缺陷。

在提升角色呈現的豐富度上,別懷疑,好的導演都有足夠的能動性。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參考一下,為什麼楊穎在她初期的幾部電影作品裡,並沒有被認為演技特別差,關鍵也在於導演的指導和控制。

姜文導演也說過一句豪言,我可以讓新演員成為戛納影帝。

這也是為了表達他作為導演對演員演技的指導和激發能力,以及他自己作為演員的自信。

許晴說過,她在《邪不壓正》裡那段被大家津津樂道的妖嬈表演,幾乎都是姜文導演示範給她看如何演的。

說實話,這是我看《上海堡壘》的全部心理歷程

PS:第一次寫這麼長,不過因為當時看電影的不用心,可能很多細節還有感受都忘了,大家看了的,覺得有疑問的,或者意見,可以在評論裡回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