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會辦醫出新政: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十政”先行先試,哪些“放管服”可圈可點?

高質量社會辦醫,在上海已邁出堅實一步。

去年上海市衛健委在全國率先落地“健康服務業50條”,鼓勵發展高質量社會辦醫後,更具體的實踐今年已經落地開花——規劃面積100公頃的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正成為政策先行先試的試驗田。這片業界形容為“醫療自貿區”的“熱土”上, 即將打破制度桎梏,探索醫療人才的多點執業模式;醫療藥品和器械有望通過綠色通道優先供應……而這一切,得益於不久前剛落地的政策扶持。

今年四月底,市衛健委等發佈《關於進一步支持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社會辦醫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裡明晰園區社會辦醫十條新政(簡稱“園區十政”)。“園區十政”將怎樣協助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承擔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使命,又將如何引領示範優化營商環境?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近日走訪專家試圖求解。

1+8辦醫格局,實現“長三角高鐵一小時同日效應”

上海社會辦醫出新政: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十政”先行先試,哪些“放管服”可圈可點?

從人民廣場向西22公里,便抵達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籌劃十年之久的園區,在長三角地理位置上佔據獨一無二優勢。記者在園區地圖可見,毗鄰虹橋火車站,園區出發可以實現“長三角高鐵一小時同日效應”,專家預計,園區三小時內可輻射三億人口,基於這樣的區域優勢,新虹橋國際園區從一開始便承載了為長三角一體化服務的重要使命。

“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是上海‘5+X’健康服務業集聚發展的重要平臺”,上海市衛健委規劃發展處負責人徐崇勇介紹,五大園區(上海國際醫學園區、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嘉定精準醫療與健康服務集聚區、普陀桃浦國際健康創新產業園、徐匯楓林生命健康產業園區),是上海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載體。

“醞釀籌備十年,而今園區一期已形成‘1+8’多元辦醫格局,包括公立醫療資源、國際品牌辦醫、社會資本辦醫均可在這片試驗田上施展拳腳。”上海新虹橋中心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所謂“1+8”即一個園區醫技共享平臺,同時引入8家醫療機構品牌,包括公立醫療資源為主的華山醫院(西院),國際品牌辦醫(泰和誠腫瘤醫院、新加坡百匯醫院、美中嘉和醫學影像診斷中心、綠葉克利夫蘭醫院),社會資本辦醫(星晨兒童醫院、慈弘婦產科醫院、覽海康復醫院)。負責人透露,去年健康服務業50條落地後,園區更加清晰了自身定位;相比宏觀層面的50條,園區迫切渴望符合自身發展特色的精準新政,以此讓“放管服”政策真正在試驗田上“開花結果”,併為上海乃至全國社會辦醫提供示範引領。

最核心突破:打破制度桎梏為人才流動搭平臺

上海社會辦醫出新政: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十政”先行先試,哪些“放管服”可圈可點?

經過市領導牽頭多次調研後,上海五部門聯合起草發佈“園區十政”。閔行區衛健委主任杭文權告訴記者,“制度的創新和突破,是園區十政的核心,以健康服務業50條為基準,細化到公立醫院、社會辦醫如何合作,利益切分機制怎樣制定等,十政中頗多創新,不怕試錯。可以說,如果沒有制度突破,新政便無以為新。”在業內人士看來,“園區十政”非但事關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邁入健康持久發展軌道,更對其他園區發展具有普適性的示範意義。

“對園區發展而言,‘十政’裡最核心的是第八條,它關乎公立優質資源、社會辦醫將以怎樣的模式合作,這也是多年來國內社會辦醫發展繞不開的最大關卡”,上海新虹橋中心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翻閱《意見》發現,第八條“探索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合作發展路徑”中明確,遴選技術力量強、質量安全管理規範的市級醫院輸出品牌、管理、技術、人才等,與園區內投資規模相對較大、國際化高端化程度較高、需求長期穩定的社會辦醫開展合作,建立科學合理的收益分配使用機制,同時探索公立醫院高技術團隊進入社會辦醫操作路徑。

“社會辦醫長期以來最大的瓶頸是人才,在上海這塊優質資源高地上,三級醫院林立,高精尖人才集聚公立醫院,怎樣對社會辦醫輸出品牌和技術,始終是最關鍵的難題。”杭文權解釋。業內專家舉例,許多上海乃至國內頂級專家的醫療服務費用受統一物價影響,無法真正反映勞動價值,這導致“專家週末飛刀”現象長期存在。“園區十政”將從制度根本扭轉這一現象,明確建立公立醫院人才隊伍全職、兼職等分類職業方式,同時鼓勵醫生在公立醫院、社會辦醫之間雙向流動,“讓優質醫療人才享受‘陽光新政’,名正言順地通過自己勞動反映自身價值,併為醫院帶來效益。”杭文權說。

匹配高端國際辦醫品牌,設備藥械先行先試

上海社會辦醫出新政: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十政”先行先試,哪些“放管服”可圈可點?

在“園區十政”中,第五條“積極協調爭取設備、藥械先行先試政策”,被社會辦醫者認為最富含金量。上海新虹橋中心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園區內的知名國際辦醫品牌不少,迄今,已引進美中嘉和醫學影像診斷中心(美國MD安德森腫瘤中心合作)、綠葉克利夫蘭醫院(美國克利夫蘭診所)、新加坡百匯醫院等知名品牌,這些高端醫療機構旨在提供多元化、多層次高端醫療服務,這也對園區的設備、藥械及時跟進提出更高要求。

《意見》裡第五條提及,積極協調爭取設備、藥械先行先試支持政策,將向國家衛健委爭取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實行備案管理,爭取甲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支持政策。 同時向國家藥品監管局爭取允許一次性進口境外已批准上市、但國內尚未註冊的臨床急需抗腫瘤新藥,在園區指定醫療機構用於特定疾病治療。

專家進一步闡述,一般來說,我國設備、藥械與國際一流醫療機構上市速度相差3至5年,如果這一時間段可以持續縮短,哪怕2至3年,如此一來,國際高端辦醫品牌的服務品質也可以水漲船高。例如海南博鰲,因在藥械領域享受先行先試紅利政策,“全國人民去海南打疫苗”一度成為現象。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6000萬人到海外就醫,“先行先試能讓設備、藥械享受到綠色通道程序,整個環境與技術服務將發生改變,我們可以期待一些海外就醫人群選擇留在本土。”園區負責人說。

探索保險模式,以“小樣本”帶動全行業監管

事實上,除卻人才、設備藥械等“放管服”政策落地外,“園區十政”針對商業醫療保險、社會辦醫監管制度等也已出臺意見。記者瞭解到,去年上海市已將嘉會國際醫院、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德達醫院、美中嘉和腫瘤門診和全景醫學影像診斷中心等等五家高端社會辦醫機構納入醫保。杭文權介紹,考慮到園區內社會辦醫的投資主體來自不同國家,今後服務患者,也將應用不同保險支付手段,新政“第十條”明確,推進醫保管理和商業健康保險模式創新,擬在園區內建立符合國際規律的、統一的醫療保險評估與結算平臺模式,實現社會辦醫的示範效應。

數據顯示,上海迄今有社會辦醫2000餘家,佔比醫療機構總數49%左右。在新虹橋醫學園區,“小樣本”管理社會辦醫探索成功經驗後,也將為全市乃至全國社會辦醫監管帶來借鑑。《意見》第七條提及,拓展社會辦醫監管新模式,強化信息化監管手段,未來對每家社會辦醫建立誠信檔案,實施不良誠信醫療機構黑名單制度,對於嚴重違規醫療機構堅決予以取締,強制退出行業。記者瞭解到,園區內信息平臺實現共享之時,也將實行互聯互通與互認,實踐大數據基礎上的預警管理、回顧性的後續管理。

據透露,“園區十政”的實施細則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制定之中。考慮到政策涉及不同事權管理範圍,以閔行區衛健委為例,事權管理涉及其中四條,專家諮詢、政策規劃等已推進,以此讓細則更具操作性,更好地為社會辦醫高質量發展服務。“有政策加持、有時間積澱,期待園區未來為長三角一體化、乃至全國範圍內社會辦醫提供更成熟、更高效的經驗。”杭文權最後表示。

欄目主編:顧泳 文字編輯:顧泳 題圖來源:作者提供 圖片編輯:雍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