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中心:如何實現領跑式創新'

"

來源:光明日報

"

來源:光明日報

科技創新中心:如何實現領跑式創新

上海科創成果展上展示的阿爾茲海默症治療新藥分子結構模型。新華社發

"

來源:光明日報

科技創新中心:如何實現領跑式創新

上海科創成果展上展示的阿爾茲海默症治療新藥分子結構模型。新華社發

科技創新中心:如何實現領跑式創新

曹文澤 郭紅松繪

"

來源:光明日報

科技創新中心:如何實現領跑式創新

上海科創成果展上展示的阿爾茲海默症治療新藥分子結構模型。新華社發

科技創新中心:如何實現領跑式創新

曹文澤 郭紅松繪

科技創新中心:如何實現領跑式創新

劉培林 郭紅松繪

"

來源:光明日報

科技創新中心:如何實現領跑式創新

上海科創成果展上展示的阿爾茲海默症治療新藥分子結構模型。新華社發

科技創新中心:如何實現領跑式創新

曹文澤 郭紅松繪

科技創新中心:如何實現領跑式創新

劉培林 郭紅松繪

科技創新中心:如何實現領跑式創新

楊建華 郭紅松繪

"

來源:光明日報

科技創新中心:如何實現領跑式創新

上海科創成果展上展示的阿爾茲海默症治療新藥分子結構模型。新華社發

科技創新中心:如何實現領跑式創新

曹文澤 郭紅松繪

科技創新中心:如何實現領跑式創新

劉培林 郭紅松繪

科技創新中心:如何實現領跑式創新

楊建華 郭紅松繪

科技創新中心:如何實現領跑式創新

宋潔塵 郭紅松繪

"

來源:光明日報

科技創新中心:如何實現領跑式創新

上海科創成果展上展示的阿爾茲海默症治療新藥分子結構模型。新華社發

科技創新中心:如何實現領跑式創新

曹文澤 郭紅松繪

科技創新中心:如何實現領跑式創新

劉培林 郭紅松繪

科技創新中心:如何實現領跑式創新

楊建華 郭紅松繪

科技創新中心:如何實現領跑式創新

宋潔塵 郭紅松繪

科技創新中心:如何實現領跑式創新

中國人民大學第三屆“科技文化周”上,機器人在跳舞。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智庫答問】

編者按

科技創新能力是國家力量的核心支撐,當前的國際競爭突出體現為科技創新的競爭。

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我國先後提出建設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個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三個科創中心目前建設情況如何?彼此之間有何異同?建設科創中心應該在哪些方面持續發力?我們邀請京、滬、深三地專家進行對話,為科創中心建設支招。

本期嘉賓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教授 曹文澤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 劉培林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 楊建華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研究中心主任 宋潔塵

1、對標世界頂級科創中心 釋放潛能、補齊短板

光明智庫:近年來,國家提出著力打造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個科技創新中心。三地打造科創中心,各自的優勢有哪些?和世界頂級科技創新中心相比,還存在哪些差距?

劉培林:能否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創新要素的供給是否充分,創新成果的市場空間是否足夠大。從國際經驗看,雖然世界級科創中心可以面向全球吸引創新資源並以全球作為創新成果的市場,但其所在國家自身的創新要素供給和市場規模大小的影響卻更直接。從這個角度看,北京、上海和粵港澳大灣區共同的優勢是:中國創新要素供給潛力巨大,市場規模巨大,且還在以較高速度擴張。

和世界級科創中心相比,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最突出的短板是基礎科學研究成果儲備有限,以及基礎科學研究的能力體系明顯薄弱。這些短板背後更關鍵的差距是:這三個城市或地區尚未成為世界級人才最嚮往的地方。

曹文澤: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優勢主要有四個:大學、科研院所的基礎研究實力雄厚,原始創新能力較強;高校技術轉移體系已具雛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政策紅利逐步釋放,激發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動力與活力;科技中介服務體系蓬勃發展,初步構建了“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一體化的科技創業孵化體系;科技創新法規體系不斷完善,促進科技創新的法規文件數量不斷增加、質量不斷提高,科技創新的法治保障得到顯著增強。

不過,對標美國硅谷、紐約,英國倫敦,以色列特拉維夫等世界一流科創中心,上海仍有較大差距,尤其是體制機制、市場化程度和創新文化等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科技人才、資金、成果轉化以及利益分配、政策銜接、創新生態、環境營造等方面,都有待進一步健全與完善。

宋潔塵:北京打造科技創新中心的優勢在於科技和人才。科技方面,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自2000年設立,截至2018年度,共有31位科學家被授予該獎項,其中20位來自北京,佔比達64.5%。人才方面,僅在中關村科學城區域內工作或居住的兩院院士就達605名,佔全國兩院院士總數的36.27%。

就全國而言,北京有明顯的科技和人才優勢,但與世界頂級科技創新中心相比,北京的世界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一流學科的數量有限,跨文化背景的全球頂尖人才還遠遠不足。

楊建華:能不能聚集高端人才以及創新創業所需的各類人才,是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建設最直接的表現方式。評判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區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好壞第一個要聚焦的因素就是移民文化,移民文化程度越高,這個城市或區域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就會越好。硅谷是全球最領先的高科技重地,40%的從業人員出生在海外,這是它成功最重要的保障。在這個層面講,京滬深三地與硅谷的差距非常大,需要下大力氣加以追趕。

從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各自優勢來看,北京集聚創新創業要素的能力較強,尤以人才集聚程度、科技金融要素集聚程度、互聯網及相關產業的集聚程度和創業生態等方面優勢較為明顯;上海則在外資企業的集聚、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水平、與自由貿易相關的先行先試政策等方面優勢比較突出;深圳則在行業領軍高科技企業集聚程度、民營經濟發展優勢、先行先試政策的可獲得性、智能硬件產業配套完善性等方面優勢突出。

2、努力構築未來參與全球競爭新高地

光明智庫:目前,我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情況如何?推動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對於全國科技創新大局將會帶來哪些影響?

劉培林:我國目前還沒有跨入高收入國家行列。與類似發展階段甚至更高發展階段國家的不少城市或地區相比,三個科技創新中心在全球創新網絡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可圈可點的。比如,集聚了在全球有一定競爭力的人才,吸引了數量可觀的資金,形成了譜系寬廣的產業體系和較強的成果轉化能力,產品和服務的國際競爭力明顯提升。

當然,也要看到,與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050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要求相比,尚有不小差距。

未來,三個科創中心的進一步發展,將會在多方面對全國科技創新大局產生影響:三地有可能成為全球前沿技術和前沿基礎科學知識的策源地;有可能躋身全球創新網絡中舉足輕重的樞紐行列,進而帶動全國整體創新水平提升;將在世界範圍內為我國集聚全球科技創新人才和要素。

曹文澤:五年來,上海著力增強科技創新能力,著力提升上海科創中心策源能力;圍繞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領域持續發力;建設上海科創中心多層次功能承載區;打造近悅遠來的國際化人才集聚高地和創新生態系統;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強化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制度供給。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新時代上海“四個中心”建設的必然要求。要在依託“四個中心”集聚和輻射創新資源的基礎上,把科技創新功能疊加、滲透、融合到“四個中心”功能之中,更好地代表國家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為實施國家創新強國戰略貢獻上海智慧和力量。

宋潔塵:近年來,北京緊緊圍繞推動“三城一區”(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圍繞對接國家重大科技計劃,推進全面創新和中關村先行先試,聚集培養頂尖人才,推進重大項目落地轉化,培育高精尖產業,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等6方面,滾動推進年度工作任務和項目。目前,“三城一區”的創新引擎作用凸顯,2018年度國家科技“三大獎”,1/4落在中關村科學城。“三城一區”創造的GDP超過全北京市的三成。

北京科創中心建設要支撐起以首都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科創中心,應始終把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重要任務,努力構築未來參與全球競爭的新高地。

3、追趕和跟跑之後 開展並跑甚至領跑式創新

光明智庫:北京、上海、粵港澳三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以來,積累了哪些經驗?還有哪些難題需要破解?

劉培林:有兩條經驗值得特別重視。

一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政府著力營造創新生態,順應企業要求、藉助市場專業知識對新生技術和商業模式進行精準幫扶;針對新生技術和商業模式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對推動創新創業活動中不可避免的失敗案例實施容錯機制。

二是開放創新。除了在全球知識和技術前沿進行追趕和跟跑式科創活動外,三個科創中心在一些領域已躋身全球前沿,開展並跑甚至領跑式創新。

需要破解的突出難題是,如何降低創新創業活動的確定性成本,比如房租,從而使創新創業人才將更多資源用於應對創新創業活動中不確定性方面帶來的成本。

曹文澤:上海建設科創中心的經驗主要有:圍繞張江國家科學中心建設,著力提升科創中心策源能力;在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領域,打造了一批研發與轉化新型功能型平臺;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科技創新政策。目前有9條經驗被國務院批覆推廣;積極推進各類創新主體共同參與科創中心建設。

目前,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方面還存在一些制約因素,需要進一步改革完善,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在創新創造的生態體系建設上下更大功夫。

宋潔塵:北京在推進科創中心建設過程中,始終將主動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放在首位,在培育和承接以跨學科、綜合型國家實驗室為代表的戰略科技力量、承接國家科技創新重大專項上超前謀劃、靠前服務。始終將央地協同、部市聯動作為重要突破口,圍繞各類創新主體的發展訴求,主動搭平臺、建機制、出政策、促轉化。始終將營造一流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作為重要抓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極為創新創造提供精準化定製化的發展環境。

近期,北京市為加速5G、人工智能等爆發性領域的創新步伐,經公開徵集遴選,首批推出十大應用場景,得到相關創新主體的普遍歡迎。

4、著力營造第一流的創新創業生態

光明智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我國需要在哪些方面發力?

楊建華: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是個很複雜的體系,它至少包括三個環境和六大要素,其中三個環境是指市場環境、法治環境、政策環境;六個要素包括領軍企業與創業系、高校院所與技術源頭、高端人才與人力資源、天使投資和創業金融、創業孵化與服務機構、創新文化與政府服務。

打造科創中心,需要立足三個環境的營造和六大要素的集聚與交融,我們需要在能否產生眾多創業者的高新技術企業集群、能否引領並支撐產業發展的技術供給、能否集聚創新創業所需的各類人才、能否提供到位的創新創業社會服務和政府服務等方面發力,打造更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曹文澤:我們應加大科技金融建設力度。世界各大科創中心往往也是金融中心。而上海的科技金融發展相對滯後,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並未從根本上解決。

形成部門合力,共同推進科創中心建設。政府的相關科技管理部門目前還存在著分散、條塊分割、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缺乏必要的協同。

建立健全準確、權威的科技成果(知識產權)評估系統。

加大政策扶持,鼓勵企業開展原始創新。基礎研究投入大、見效慢,但原始創新又需要基礎研究的突破,因此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為核心技術研發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強化科技創新的法治保障。面對當前科技領域激烈的國際競爭,更需要加快科技法治體系建設,為推動科技創新管理向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方向發展提供保障。

劉培林:我國需要著力營造第一流的創新創業生態,強化對世界級人才的吸引力。從國際經驗看,科創中心之間的競爭主要圍繞人才展開,而人才競爭主要涉及基礎科學領域的全球領軍人才、戰略性科學家、具有引領全球趨勢能力的企業家。有了這三類人才,其他人才會跟隨而來。培育和聚集這三類人才,需要市場和企業發揮作用,更需要政府發揮前提性作用,形成長效的基礎性制度,使得人才僅需關注創新創業活動本身成敗而無須擔心其他方面;也需要整個社會鼓勵創新和試錯,尊重創新創業活動對整個社會知識體系的貢獻。

宋潔塵:三大科創中心建設將深刻改變全國甚至全球的創新地理版圖。對標世界頂級科技創新中心,我們依然是追趕者。當務之急是三大科創中心應該攜手組織精銳力量,加快解決“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難題,為國分憂。著眼長遠,圍繞打造世界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必須切實加強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力爭在重大科學發現、顛覆性技術創新上有更多建樹。同時要放眼全球,深化改革,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提升配置全球高端創新資源的能力。

學術支持:中國浦東干部學院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春雷、王斯敏、蔣新軍、王佳、覃慶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