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許多複姓特別好聽,其實複姓之間的差別也很大'

"
"
中國許多複姓特別好聽,其實複姓之間的差別也很大

【上海高中語文李老師在線講義】一句一個知識點,看了就能記住!||文化常識(七、姓名)(​1、姓與氏)

文化常識

七、姓名

1、姓與氏

上古時期,既有姓又有氏,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許多古姓,如姜、姬、姚、嬴、姒等,都加女旁,這說明中國古代先民曾經經歷過母權社會。

後來,由於子孫繁衍,一族分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個特殊的稱號作為標誌,這就是氏。例如舊說商人的祖先是子姓,後來分為殷、時、來宋、空同等氏。這樣,姓就成了舊有的族號,氏就成了後起的族號了,如《通鑑·外紀》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周代的姓氏制度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有密切聯繫。貴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沒有姓氏。貴族中女子稱姓,男子稱氏,這是因為氏是用來“明貴賤”的,姓是用來“別婚姻”的,二者的作用不同。

"
中國許多複姓特別好聽,其實複姓之間的差別也很大

【上海高中語文李老師在線講義】一句一個知識點,看了就能記住!||文化常識(七、姓名)(​1、姓與氏)

文化常識

七、姓名

1、姓與氏

上古時期,既有姓又有氏,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許多古姓,如姜、姬、姚、嬴、姒等,都加女旁,這說明中國古代先民曾經經歷過母權社會。

後來,由於子孫繁衍,一族分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個特殊的稱號作為標誌,這就是氏。例如舊說商人的祖先是子姓,後來分為殷、時、來宋、空同等氏。這樣,姓就成了舊有的族號,氏就成了後起的族號了,如《通鑑·外紀》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周代的姓氏制度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有密切聯繫。貴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沒有姓氏。貴族中女子稱姓,男子稱氏,這是因為氏是用來“明貴賤”的,姓是用來“別婚姻”的,二者的作用不同。

中國許多複姓特別好聽,其實複姓之間的差別也很大

周王室及其同姓封國,如魯、晉、鄭、衛、虞、虢、吳、燕等國都是姬姓;異姓封國如齊是姜姓,秦是嬴姓,楚是羋姓,宋是子姓,越是姒姓,等等。

上古時期,同姓不婚,貴族婦女的姓比名更為重要,待嫁的女子如果要加以區則在姓上冠以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例如孟姜、伯姬、仲子、叔姬、季羋。

貴族中女子出嫁以後,如果要加以區別,就採用下列幾種方法:在姓上冠以所自出的國名或氏,例如,齊姜、晉姬、秦嬴、陳媯、國姜;嫁給別國的國君,在姓上冠以配偶受封的國名,例如,秦姬、芮姜、息媯、江羋;嫁給別國的卿大夫,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例如,趙姬(趙衰妻)、孔姬(孔圉妻)、秦姬(秦遄妻)、棠姜(棠公妻);死後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諡號,例如,武姜(鄭武公妻)、昭姬(齊昭公妻)、共姬(宋共公妻)、敬贏(魯文公妃)、文姜(魯桓公妻)、齊歸(魯昭公母)。

氏的情況比較複雜。

諸侯以受封的國名為氏,例如,鄭捷(鄭文公)、蔡甲午(蔡莊公)、齊環(齊靈公)、宋王臣(宋成公)。

"
中國許多複姓特別好聽,其實複姓之間的差別也很大

【上海高中語文李老師在線講義】一句一個知識點,看了就能記住!||文化常識(七、姓名)(​1、姓與氏)

文化常識

七、姓名

1、姓與氏

上古時期,既有姓又有氏,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許多古姓,如姜、姬、姚、嬴、姒等,都加女旁,這說明中國古代先民曾經經歷過母權社會。

後來,由於子孫繁衍,一族分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個特殊的稱號作為標誌,這就是氏。例如舊說商人的祖先是子姓,後來分為殷、時、來宋、空同等氏。這樣,姓就成了舊有的族號,氏就成了後起的族號了,如《通鑑·外紀》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周代的姓氏制度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有密切聯繫。貴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沒有姓氏。貴族中女子稱姓,男子稱氏,這是因為氏是用來“明貴賤”的,姓是用來“別婚姻”的,二者的作用不同。

中國許多複姓特別好聽,其實複姓之間的差別也很大

周王室及其同姓封國,如魯、晉、鄭、衛、虞、虢、吳、燕等國都是姬姓;異姓封國如齊是姜姓,秦是嬴姓,楚是羋姓,宋是子姓,越是姒姓,等等。

上古時期,同姓不婚,貴族婦女的姓比名更為重要,待嫁的女子如果要加以區則在姓上冠以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例如孟姜、伯姬、仲子、叔姬、季羋。

貴族中女子出嫁以後,如果要加以區別,就採用下列幾種方法:在姓上冠以所自出的國名或氏,例如,齊姜、晉姬、秦嬴、陳媯、國姜;嫁給別國的國君,在姓上冠以配偶受封的國名,例如,秦姬、芮姜、息媯、江羋;嫁給別國的卿大夫,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例如,趙姬(趙衰妻)、孔姬(孔圉妻)、秦姬(秦遄妻)、棠姜(棠公妻);死後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諡號,例如,武姜(鄭武公妻)、昭姬(齊昭公妻)、共姬(宋共公妻)、敬贏(魯文公妃)、文姜(魯桓公妻)、齊歸(魯昭公母)。

氏的情況比較複雜。

諸侯以受封的國名為氏,例如,鄭捷(鄭文公)、蔡甲午(蔡莊公)、齊環(齊靈公)、宋王臣(宋成公)。

中國許多複姓特別好聽,其實複姓之間的差別也很大

卿大夫及其後裔則以受封的邑名為氏,例如,屈完、知罃、羊舌赤、解狐。

或以所居的地名為氏,例如,東門襄仲、北郭佐、南宮敬叔、百里孟明視。

或以官名為氏,例如,卜偃、司馬牛、樂正克。

古人還有以祖先的字或諡號為氏的,例如,孔丘(宋公孫嘉之後,嘉字孔父),仲孫閱(魯公子慶父之後,慶父字仲),叔孫得臣(魯公子牙之後,牙字叔),季孫肥(魯公子友之後,友字季),莊辛(楚莊王之後)。

此外還有以技為氏的,例如巫、陶、甄等。

戰國以後,開始以氏為姓,姓氏逐漸合而為一,漢代則通謂之姓,自天子以至庶人,就都有姓了。而且,後世還出現了非漢族的姓,例如,長孫、万俟、宇文、慕容、賀蘭、獨孤、拓跋、尉遲、呼延、禿髮、哥舒等。

因此,大家注意了,以上的複姓,就跟上文提到的東門、司馬、南宮等複姓,有很大差別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一部民族大融合的歷史啊!

"
中國許多複姓特別好聽,其實複姓之間的差別也很大

【上海高中語文李老師在線講義】一句一個知識點,看了就能記住!||文化常識(七、姓名)(​1、姓與氏)

文化常識

七、姓名

1、姓與氏

上古時期,既有姓又有氏,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許多古姓,如姜、姬、姚、嬴、姒等,都加女旁,這說明中國古代先民曾經經歷過母權社會。

後來,由於子孫繁衍,一族分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個特殊的稱號作為標誌,這就是氏。例如舊說商人的祖先是子姓,後來分為殷、時、來宋、空同等氏。這樣,姓就成了舊有的族號,氏就成了後起的族號了,如《通鑑·外紀》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周代的姓氏制度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有密切聯繫。貴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沒有姓氏。貴族中女子稱姓,男子稱氏,這是因為氏是用來“明貴賤”的,姓是用來“別婚姻”的,二者的作用不同。

中國許多複姓特別好聽,其實複姓之間的差別也很大

周王室及其同姓封國,如魯、晉、鄭、衛、虞、虢、吳、燕等國都是姬姓;異姓封國如齊是姜姓,秦是嬴姓,楚是羋姓,宋是子姓,越是姒姓,等等。

上古時期,同姓不婚,貴族婦女的姓比名更為重要,待嫁的女子如果要加以區則在姓上冠以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例如孟姜、伯姬、仲子、叔姬、季羋。

貴族中女子出嫁以後,如果要加以區別,就採用下列幾種方法:在姓上冠以所自出的國名或氏,例如,齊姜、晉姬、秦嬴、陳媯、國姜;嫁給別國的國君,在姓上冠以配偶受封的國名,例如,秦姬、芮姜、息媯、江羋;嫁給別國的卿大夫,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例如,趙姬(趙衰妻)、孔姬(孔圉妻)、秦姬(秦遄妻)、棠姜(棠公妻);死後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諡號,例如,武姜(鄭武公妻)、昭姬(齊昭公妻)、共姬(宋共公妻)、敬贏(魯文公妃)、文姜(魯桓公妻)、齊歸(魯昭公母)。

氏的情況比較複雜。

諸侯以受封的國名為氏,例如,鄭捷(鄭文公)、蔡甲午(蔡莊公)、齊環(齊靈公)、宋王臣(宋成公)。

中國許多複姓特別好聽,其實複姓之間的差別也很大

卿大夫及其後裔則以受封的邑名為氏,例如,屈完、知罃、羊舌赤、解狐。

或以所居的地名為氏,例如,東門襄仲、北郭佐、南宮敬叔、百里孟明視。

或以官名為氏,例如,卜偃、司馬牛、樂正克。

古人還有以祖先的字或諡號為氏的,例如,孔丘(宋公孫嘉之後,嘉字孔父),仲孫閱(魯公子慶父之後,慶父字仲),叔孫得臣(魯公子牙之後,牙字叔),季孫肥(魯公子友之後,友字季),莊辛(楚莊王之後)。

此外還有以技為氏的,例如巫、陶、甄等。

戰國以後,開始以氏為姓,姓氏逐漸合而為一,漢代則通謂之姓,自天子以至庶人,就都有姓了。而且,後世還出現了非漢族的姓,例如,長孫、万俟、宇文、慕容、賀蘭、獨孤、拓跋、尉遲、呼延、禿髮、哥舒等。

因此,大家注意了,以上的複姓,就跟上文提到的東門、司馬、南宮等複姓,有很大差別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一部民族大融合的歷史啊!

中國許多複姓特別好聽,其實複姓之間的差別也很大

上海市知名高中在職語文教師,專注上海高考語文一對一輔導十五年! 我承諾:上10次語文課,學生的閱讀理解有質的提升;再上10次語文課,學生的作文有質的提升。長按複製:shgkyw,添加“上海高中語文李老師”微信公眾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