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2019》研究報告發布。

中國十大最具潛力都市圈分別為上海、北京、深莞惠、廣佛肇、南京、成都、杭州、重慶、武漢、長株潭。

No.1 上海大都市圈:長三角城市群的“強核”,輻射周邊都市圈。1)上海大都市圈2018年GDP達9.1萬億元高於珠三角9市,基本以“研發在滬,生產在外”的思路進行產業優化佈局。2)從“一核五圈四帶”到上海大都市圈,是充分發揮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打造長三角城市群“強核”,輻射周邊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把蘇錫常、寧波都市圈的大半區域以及杭州都市圈的嘉興、湖州均收入囊中。3)上海大都市圈積極打破行政區劃壁壘,構建“幹線+城際+市域+城軌”多層次軌道交通,為一體化大都市圈打下基礎。

No.2 北京都市圈:從單中心到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三縣有望劃歸北京?1)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從攤大餅式單中心輻射向緊密集約型多組團格局轉變。北京都市圈可大致劃分為梯度輻射的三個圈層:一是中心城六區,二是城市副中心及城市發展新區多個新城,三是生態涵養區及北京以東、以南的環京地區。2)北京市域內集聚以科技創新、現代服務業為代表的高精尖產業,但職住平衡問題在全國最為突出。3)環京地區承接產業不足、通勤效率低下需補短板。廊坊北三縣與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四統一”統籌發展,劃歸北京傳言不絕於耳。

No.3 深莞惠都市圈:年輕移民的創業天堂,經濟大市、土地小市的深圳可能兼併東莞?1)深莞惠都市圈人口和經濟高速增長,“前店後廠”產業梯次轉移,是年輕移民的創業天堂。2)深莞惠經濟圈(3+2)機制推動深莞惠一體化發展,“飛地經濟”和軌道交通一體化提升深圳輻射帶動能力。3)深圳是經濟人口大市、土地面積小市,全市面積僅1997平方公里,分別為北京、上海、廣州的1/8、1/3、1/4,通過行政區劃調整解決發展空間不足的可能性長期存在,但受制於廣東省發展大局。

No.4 廣佛肇都市圈:大灣區現代製造業中心,廣佛同城。1)廣佛兩市經濟總量比肩深莞,分別聚焦“IAB(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NEM(新能源、新材料)”創新產業和先進製造業,肇慶承接廣佛產業轉移。2)從廣佛同城到廣佛肇經濟圈,肇慶與廣佛一體化還需時日。肇慶2018年GDP2202億元,是廣州的1/10;人均GDP僅為廣州的35%、佛山的42%。3)廣佛同城已基本實現,生活成本與產業轉移催生大量跨城通勤需求。2018年7月廣佛肇清四市跨城職住人數高達74.41萬,其中廣佛跨城佔四市跨城總規模的60.6%。

No.5 南京都市圈:經濟東強西弱,皖東城市受益。1)南京都市圈經濟東強西弱,南京引領產業鏈從高到低三級梯隊。南京2018年GDP1.3萬億元;揚州、鎮江、淮安、蕪湖均在3000-6000億元之間,打造先進製造業中心;馬鞍山、滁州、宣城均在2000億元以下,主要承接東部產業轉移。2)南京都市圈為我國第一個規劃的跨省都市圈,安徽東部城市受益於與南京同城化發展。南京與都市圈中安徽4市的距離均比安徽省會合肥更近。3)南京都市圈軌道交通體系前瞻性佈局,與公路、機場、港口群共同打造綜合交通樞紐示範區。

No.6 成都都市圈:少不入川的天府之國,成都人口經濟集聚度高,周邊地區城鎮化率較低、空間大。1)成都尚處於做大做強吸聚周邊資源階段,人口經濟集聚度高。成都2018年常住人口占都市圈5市的61%,2018年GDP佔75%,A+H股上市公司數、發明專利授權量分別佔94%、93%。2)成都周邊4市城鎮化率較低、城鎮化空間大,未來有望與成都同城化發展。德陽、眉山、資陽、雅安2017年城鎮化率均在41%-51%之間,遠低於全國平均58.5%,都市圈人口城鎮化潛力較大。3)成都與周邊城市高鐵半小時至1小時通達,未來有望形成城際鐵路環線,但當前交通連通性仍有待提升。

No.7 杭州都市圈:民營經濟天堂,互聯網經濟高地,西進擴大腹地。1)杭州都市圈杭嘉湖紹四市民營經濟發達,互聯網經濟領先,新成員衢州、黃山有望承接相關產業。2)杭州都市圈東面發展空間不足,西進擴大經濟腹地。面對上海大都市圈的擠壓和南京都市圈的競爭,杭州都市圈選擇西進,衢州、黃山正式“入圈”,宣城、上饒和景德鎮亦是候選城市,其中宣城已被南京都市圈囊括。3)杭嘉湖紹四市已實現“半小時高鐵圈”和“1小時交通圈”,高鐵將助力衢州、黃山融入都市圈。

No.8 重慶都市圈:內陸開放高地,新區人口增速接近主城區,產業同質化、創新不足。1)重慶都市圈以重慶市35%的面積集聚65%的人口,創造72%的GDP,主城區與城市發展新區人口產業集聚能力均較強。城市發展新區2011-2017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長率為1.9%,與主城區的2.1%接近。2)重慶都市圈是內陸開放高地,產業同質化、創新能力不足是短板。重慶與成都、重慶高端發展平臺體系內部都存在同質化競爭。3)重慶都市圈軌道交通互聯互通水平亟待提升。市域鐵路目前遠不能滿足主城區與外圍通勤需求。

No.9 武漢都市圈:“圈子”縮小更務實,產業鏈向外延伸。1)從半徑150公里的“1+8”武漢城市圈到半徑80公里的武漢大都市區,範圍更小的都市圈規劃更具可操作性。2)武漢產業鏈沿武鄂黃黃、武鹹、武仙、漢孝等發展廊道向周邊城市延伸,完善都市圈功能佈局和產業體系。3)高鐵、鄂州機場建設加強水陸空交通樞紐,城際鐵路網將串聯武漢都市圈。

No.10 長株潭都市圈:中部崛起,城區相鄰,“半小時交通圈”融合發展。1)長株潭三市產業互補性強,產業協同勢頭良好,是中部崛起重要戰略支點之一。三市聯合擁有長株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國家級政策平臺。2)長株潭三市城區最遠不過40多公里,一體化存在地理便利,合併呼聲從未斷絕。近年長株潭合併申請國家中心城市的建議流傳較廣,但實現可能性極小。3)高鐵、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城市主幹道大串聯,共同構成長株潭都市圈“半小時交通圈”。

商業地產的發展直接體現在城市發展潛力上。我們發現,10大最具潛力都市圈,2018年全年的購物中心開業量均排在前列。諸如上海49個榜首、杭州24個次席、北京13個等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